女性在就业、社会地位、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都高于男性。另外,女性在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都会面临更多的生理与心理压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也加剧了妇女双重角色的冲突与心理压力。她们既要扮演好妻子、母亲、儿媳的家庭角色,又必须承担起社会工作的重任。
在生活、工作、学习的重压之下,女性容易变得焦躁、倦怠、多疑,因而出现失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精神心理疾病。所以,女性更应有意识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做好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和心理挫折的预防与转化,学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好心境,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心理问题45 少女情结■
只要开心就可以
■问题描述
40岁的王女士相貌姣好,对人非常热情,和人说话的时候手舞足蹈,从表情到体态让人觉得活力四射,像少女一般。但是她最近心情很不好,因为总是觉得单位的人不愿意接受自己。
年轻的同事认为,王女士的年龄已经是十足的“大姐”了,可是这位大姐却还像小姑娘似的喜欢从背后吓人一跳,或者开点可爱的小玩笑,让人哭笑不得。同龄的同事们觉得别扭,是因为王女士的脾气像小女孩一样阴晴不定,总得让人哄着,否则她的性子一上来,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让人不知所措。
■问题分析
追求“可爱”并没有错,但不同年龄的人应有展示“可爱”的不同方式。像王女士那样,虽然已是不惑之年,却在一些行为方式上停留在少女阶段,不仅不能惹人爱,而且让人觉得别扭。其实,王女士自己也很苦恼,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努力制造快乐的气氛,大家却总是不领情、不接受。我们可以把王女士的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少女情结”。
这种“少女情结”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固着”现象。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例如,在儿童期要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期要建立起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成年期则需要建立亲密感情,结婚生子等。如果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后,却没有产生相应的需要,就难以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于是发生“固着”现象,即行为表现停留在上一发展阶段。
王女士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和哥哥非常疼爱她。等到结了婚,老公又是“好男人”型的,她一直无需操心生活。年轻时,她还需要辛苦带孩子,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家庭生活中,王女士再没有多少需要特别操心的事情了。在事业上,她也没有什么高的追求,这些都使她的心理容易固着在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
还有人认为,这里有怀旧成分。女人比男人衰老得快,加之社会对男女年龄的价值认同有差异,因此,中年女人比中年男人更留恋青春时代,言谈举止无意中会向青春时代靠拢。
王女士的性格保留了少女过多的敏感性以及情绪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立即作出反应,而且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打破固定的行为模式。
■解决之道
一、学会反思
当出现了让自己情绪冲动的情形时,要把当时的想法记住,回到家后和家人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错误。当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错误的思维逻辑,马上告诫自己要冷静。
二、避免给别人添麻烦
尽职尽责地工作就是和同事最好的交往。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分内的工作,才谈得上与同事的其他交往。每天工作结束后,看看自己分内工作完成得如何,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如果有,不光在口头上表示歉意,还要在行动上帮助别人。
有时像小孩一样“可爱”一下,对人际交往也是非常有益的,但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虽然平时很随和,但在工作时却非常严肃,不希望受到干扰。新来的同事则希望在与老同事的接触中,学到工作经验,因此,小闹剧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中年女性要想受到大家欢迎,就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而不能统统以“天真、可爱、热情”来应付。有些人只需要一个眼神、一杯茶水就足够了,太多的关心反而让他们难受,甚至厌烦;有些人则需要一些直接的建议和热情的开导……
对人热情不必强求回报,只要觉得这样做很开心就行了。长此以往,慢慢地,就会发现大家真诚地喜欢上自己了。
■心理测试
少女情结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活力四射,说话喜欢手舞足蹈。
2.喜欢捉弄人,总是让人哭笑不得。
3.情绪阴晴不定,非常情绪化。
4.时不时地喜欢扮可爱状,喜欢做鬼脸。
5.很敏感,遇到事情马上会有反应,不会进行深度思索。
评析:
如果你符合其中3条或3条以上的话,就要注意了,你的少女情结有点严重哦。
心理问题46 恋父情结
■
谁也不能抢走爸爸
■问题描述
纪先生有一个上大二的女儿,父女俩感情特别好,女儿有什么心里话都悄悄地告诉他。三年前,纪先生的妻子意外去世。之后,陆续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但考虑到女儿尚在读高中,纪先生怕影响女儿的情绪,均予以婉拒。一直到女儿考上大学后,纪先生才开始考虑个人问题。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方女士,两个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彼此都很满意。然而,当女儿听说老爸要再婚时,立即表示反对。
为了阻止老爸与方女士约会,女儿每天晚上都守在家里。甚至在周末,女儿怕老爸私自外出,竟然将自己和老爸锁在家里,并说决不会让别人来分享老爸的爱,如果老爸执意要再婚,她就休学,弄得纪先生无可奈何。
■问题分析
女人为什么有恋父情结?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有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出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
俄狄浦斯和埃勒克特拉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前者杀父娶母,后者诱使其弟杀死母亲为父报仇,自己则终身未嫁。小女孩到了3岁左右,认识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出现了父亲的形象,就这样女儿打破了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关系。这种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尽管处于朦胧的潜意识状态,但却明显地作用于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这时女孩变得柔媚,会撒娇,愿意与父亲接近,让父亲抱。
父亲是人幼年生活中的第二个重要人物,会对女孩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现为下列几方面。
父亲给孩子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规的东西,带给孩子更多的激情。母亲的活动则常重复、单调而刻板。
父亲更富有身体上的魅力,令人兴奋。母亲则长于言辞,能给人以安慰。
父亲花在孩子身上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其一起玩耍,母亲则偏重于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孩子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耍,追求新奇的探索,而受到委屈时则愿意找母亲,以求得安慰。
孩子可以在父亲面前表现对母亲的愤怒和恨而不被谴责,能表达丰富情感,又有安全感。
父亲作为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上起独特作用的角色,他是拆散母婴结合体的建设性分裂者,鼓励并支持了儿童的独立和自由,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他是儿子学习男子汉气质的楷模,也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即生理上已进入“潜伏期”或“成熟期”,而性心理却严重滞后,仍停留在“性器期”,犹若蝌蚪变成了青蛙却仍留下蝌蚪时代的尾巴,不成熟。
恋父情结的害处是,可能阻碍女孩长大后接近异性、走向婚恋。困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婚姻生活,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
看来这错误并不在少女们,而是爱本身出了问题。她们太想得到爱,但没有什么法子将爱挽留,于是选择了病态的手段。而那些没有得手的少女则变得歇斯底里,最终以悲剧收场。弗洛伊德认为,有恋父情结的人如果发展不利,一生都可能受其影响。
■解决之道
一、进行性教育
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二是性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从对父亲的依恋中解脱出来。
二、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铺垫。
三、行为配合
孩子的恋父情结,源于其婴幼儿期父爱的过溢与母爱的不足,因此,矫枉时必须过正。一方面,作为父亲,应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则应奋起直追,行为上亲近女儿以满足女儿的爱欲依附。
父母都懂得不能给男孩穿花衣服,不能让女孩爬墙上树,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主动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汇在共同玩乐之中,这是孩子“游戏期”性别角色培养的根本秘诀。父子共同“骑马打仗”、捉蚂蚁;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这才是有益的天伦之乐。父母过于自我封闭,或者只会给孩子买好东西,开发孩子智力,是无法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的。异性成员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无法较好地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
■心理测试
恋父情结的自我测试
在山脚下,有一座很小很小的房子,你认为下面哪一座山最适合作为这座小屋后面的风景呢?
A.富士山
B.雪山
C.相连的两座山(起伏、连绵不断的山)
D.岩石的山
评析:
选择A:你总是寻找超越严父、“别具一格”的优质男性,虽然言行上你是一个深受父亲影响的人,但是在情感上你并不依恋父亲的精神世界。在心理上谈不上具有恋父情结的阴影,可父亲严肃刻板的印象一直影响着你——男人应该是具有尊严、承担责任,甚至是有些严肃的。
选择B:你总是寻找父亲般的恋人,你具有强烈的恋父情结,而且深受这种情感的影响。
选择C:缺失的父爱背后,你在寻找可以指导自己生活的年长男性,你在对异性的选择和爱情方面从来没有受到过父亲的影响。在你的印象中从来没有看见过父亲对母亲或者其他女性的爱情吧?
选择D:青春期反抗心理的延续,寻找与父亲截然相反的“柔软”伴侣,父亲给你的印象是固执、刻板、不能交流。这种无形的沉重的包袱,有时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内心不停地希望自己能摆脱这种看似亲密却又距离遥远的爱。
心理问题47 产后抑郁症
■
我还没有准备好
■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