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和自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说到自由,一个人可以不明白自由的学术概念,但是人对是否自由都会有感觉和体会。在和工友的接触和交流中,我发现,工友对自由的理解和体会是很具体的,而这些具体的体会也正体现了自由的核心内容,但是这些也许往往不是学术讨论中自由概念的关注点。这里选择自由这个概念进行讨论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促进学术概念的讨论直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或者只回顾历史而不结合现状;第二,这里对自由这样一个朴素概念的讨论是从打工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的,这样的视角一定和其他群体对自由的体会和视角不同,这样也正好说明了概念的具体化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为什么不同的利益群体会产生分歧、对立、甚至斗争。
在线新华词典是这样定义“自由”155的:
(1)政治上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通信自由等。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自由和纪律不可分,缺一不可。
(2)“必然与自由”。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即事物本质所规定的联系和趋势;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与自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必然是自由的基础,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存在。自由不排斥必然,而是包含必然。掌握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并达到一定目的时,必然就转化为自由。必然与自由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转化和发展。
(3)不受约束:自由活动,自由发言。
(4)自作主张: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新华字典对自由的定义分成了三类:定义(1)是政治含义上的自由;定义(2)是哲学含义上的自由;定义(3)和(4)是日常生活感觉到的自由。
从政治上来讲,自由是一种权利;从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生存逻辑及世界观来讲,自由是发现和尊重规律后的结果;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讲,我们可以有是否觉得自由的一种感受。在这里,我们姑且只涉及最后的这个自由的范畴。当自由是一种个体感受时,有些感受是绝对的,比如腿不好使限制了行走的自由,这样的失去自由的感受是绝对的,不用比较就可以直接感受得到。但是大部分的关于自由的感受都是通过对比得来的,或者说通过对比而变得清晰和明确。既然是一种感受,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谈的是谁的感受;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参照系是什么或者说指标是什么。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和开放,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都前所未有的体会着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自由的信息空间。但是这些信息和视野带给我们的只是可能性,可能性和可获得性的差距越大,人们就越感到不自由。
下面的几个小话题是我从和工友的交流中提取出来的,肯定有以偏概全之嫌。希望这些和工友、农民的交流所得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朴素的启示。
一、对自由的认识和体会
生命都不属于我自己,哪有自由!
下面的内容是对我和工友叶子的交流的总结。叶子的话反映了在他所在工厂的用工制度下工作的工人的体会。听了叶子的叙述和分析以后,我自己也深有感触。我没有进过工厂,主要从事的是研究工作和家务劳动。如果问我对自由的理解,也许首先想到的是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通过聆听叶子对自由的理解,我体会到,对于很多工人来讲,他们需要的自由是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是身体不被控制和监视的自由。
叶子1990年出生,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他2006年初中毕业后出来打工。在东莞打工了五年。2010年来苏州打工。下面是对叶子的话的总结,及我和叶子的对话。
上班时间
“在广东那边上班时没有觉得那么不自由,上班上四个小时后可以回到出租屋,又可以吃一顿饭,又可以休息。可以睡一会,也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一会。然后接着上班。我感觉不会那么没有自由。在苏州这边就感觉特别没有自由,一整天被限制在那里。早上我们五点钟要起床,然后去厂里面,厂里面七点开始上班上到晚上七点,几乎就没有出厂的门口,一天就待在厂里,就感觉特别别扭。但是你又意识到,其实我们不进厂又能做什么呢?业务员又要不了这么多人,我们要吃饭肯定要进厂做。确实是没有自由。”
上四休二
“我现在在索尼厂,这里实行‘上四休二’。表面上看,一年365天中上四天休息两天确实休息得挺多的,一共有差不多两个月的休息时间。但是其实不是这样,其实一年下来,我们就有30多天是属于自己的,其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准备,为工作而准备。这样说吧,我1号和2号上白班,我3号的中午开始就要睡觉为了晚上上班做准备,否则晚上坚持不下来,这就没有了半天。3号、4号上夜班,5号白天要睡觉,那么就没有了大半天,所以这6天下来,就只有6号这一天是真正的休息了。其实就是工作5天,休息1天。”(作者补充:“上四休二”的“四”天中,每天上班时间都是十二小时,但是加班时间却只算两到三个小时,因为去掉了吃饭的时间。但是这四天里的加班费都是按照平常加班的1.5倍来算的,就基本没有双倍工资了,除非加班时间在“二”天里面)
重复
“你问我,我是否觉得有受限制的感觉,我觉得那种限制还体现一点就是,你要不停的重复一样的动作。”
上厕所
“你要上厕所你就要带离位证。如果上厕所没有离位证,被人家抓到会罚款,确实是挺不自由的。”
老板要的就是你的时间
“比如上星期有一天,应该三点钟给我们下班,结果人家不给你下班了,机器坏了,需要修好以后赶产量。就让你站在那里,你玩也行,给你加班费。我就觉得对工厂来讲,工人的工资是小意思,但是你就得在车间里,老板要的是你的时间。
“时间就是命呀。把命卖给人家了还是赚不到钱。但是有的工人会觉得很好。比如老板过年过节小恩小惠给你一些吃的,咸鸭蛋、毛巾这些东西,还组织你去吃吃饭,唱唱卡拉OK。难道这还不人性化吗!星期一让领导给你问好,这还不够人性化吗!讽刺呀!人家都要了你的命了,你还要感谢人家!”
被人盯着
“最明显的就是时刻被别人盯着,就是做任何事情,做一个动作,做一个产品,都被人盯着。”
怕挨骂,有精神压力
“我们车间是无尘车间,要把眼睛包起来,鼻子都包起来,只漏两个眼睛,太空服一样的,就是为了降低不良率。但是有时候,有那么一个不良品,他就要骂你,要罚款,在某种程度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
市场经济和自由
问:有些人说现在是自由市场经济了,大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都自由了,你觉得吗?
答:我不觉得,有钱人自由,工人不自由,工人根本没法自由。有钱人已经垄断了所有的信息,他们有了解政府的渠道,有了解商业秘密的渠道。如果我们去市场经济,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最多去开小杂货店,就了不起了,这个小杂货店,说不定哪天还得关门。说白了,还是出卖劳动力。这种市场经济就是不自由的。
问:但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话语告诉你,如果你没有体会到市场经济好处,那就说明你没有能力。
答:这种意识形态、这种价值观已经渗透到很多层面,包括学校里面,各种专业,为什么现在那些学社工的不去做社工,要去车间,要去当老板!因为那种价值观已经渗透到人们脑子里了,我要赚钱,我要做老板。
留下来是对不自由状态的无奈接受甚至认可
2011年10月25日,我去了重庆西永开放区。在开放区的宣传栏里看到了厂区规划,富士康规划的总员工数为10万人,并在2010年底达到了5万人的规模。我在那里接触几名富士康的员工。据我访谈的员工估计,这里本地(来自四川和重庆)工人占到85%一上,工人流失率很大。这个厂区已经运行了2年,很少有工人干到2年的,干满1年的也不多。
我访谈了一个叫小容的女工,她94年出生。她来自重庆奉节县,在这里打工半年了,当时是一个流水线上的小组长,一个月如果一天都不休息的话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元。她说在这里工作压力太大、太累,她打算干到春节前就辞工回家,想去学护理。她说:“无论以后在什么地方,反正不会在富士康,这里不是人待的地方。”
我还访谈了一个叫小彪的23岁的员工,他也来自重庆奉节县,在富士康打工快2年了。他在总务部门工作。我们聊到工资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可以问一下你的工资多少吗?”
小彪:“公司有规定,不可以互相告诉工资的。”
问:“你觉得公司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哪?”
小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隐私。”
问:“你觉得工资保密这样的规定是对员工有利还是对公司有利?”
小彪:“我没有想过,反正公司就这样规定的。”小彪沈默了一会儿又说:“如果你问了我,我觉得对员工不利。”
按照平均工资来讲,富士康的工资比其他企业要高一些,但是富士康的员工流动性是非常大的,究其原因,跟工作环境压力大和没有自由度是很有关系的。这也是上面我访谈的小容要离开的原因,按照小容的话来说,富士康不是人待的地方。可以想见小容从身体到精神所承受的折磨,而小容也只有用离开来重获自由。小彪和小容工作性质不同,小彪在总务部门工作,不在生产线上,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时间都相对轻松和灵活,所以小彪已经快在那里工作2年了。但是,从我们上面的对话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小彪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公司对信息沟通和言论自由的控制。
几位农民的体会-人民公社和现在的对比
从这段时间的访谈和访谈分析中,我发现,年纪大的人在谈感受的时候是纵向对比的,倾向于通过和过去的比较来评价现在的状况;而年轻人倾向于通过横向对比来评价现在的状况。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不相同的。纵向对比可以让我们总结过去,吸取历史教训;横向对比更多地提示我们如何面对现在和展望未来。
2010年8月我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北大段村做访谈,下面是村子里几个人的对话:
村电工:“对比人民公社和现在,这时候比那时候强得多,人民公社的时候,农民吃了饭都去地里干活,吃大锅饭。不像现在,你想出来打工就打工,你想干啥就干啥。那时候物价低,原来一公斤菜八分钱、一毛多,现在好几块。社会在进步,现在生活比过去强多了。”
村小学退休物理教师:“现在和过去比较一下,现在股份制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不等于社会财富增加了。穷困的差别大了。这样下去,以后贫富差别会更大。”
一村民:“现在盖房子,一户比一户盖得高,地基抬高了,水排不出去,就会破损旁边其他的房子,没办法,邻居都在盖,我也得重新盖。村里没有人管。”
村里的物理老师:“土地不应该允许买卖,如果允许买卖的话,就会出现乞丐,就会有人家里一无所有。因为这个地有人买啊,我卖了,钱用完了,怎么办?没钱了,社会就会动荡,没钱了就去抢啊,偷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人的评价是不同,因为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
*电工认为人民公社的时候不自由,吃大锅饭;现在人可以自由外出打工。
*村民认为,现在村里没有有效管理,村民盖房随意抬高地基,逼得邻居为了防止地基被泡坏,也得盖房。随意抬高地基的人享受了没有治理的“自由”,而被迫盖房的人被这种“自由”所害。
*村里的一位老师认为,农村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如果那样会出现很大的社会问题。
人民公社那个时候是不自由的,所以不好。这是对历史的总结,人民公社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现在一些人的自由已经损害了其他人的自由,包括:贫富差距增大,穷人受到剥夺;村子里盖房子没有管理,结果损害别人的房子;等等。这是现状,现实不容乐观。
二、寻找自由
留在这个厂就是因为觉得挺自由的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多工友换工作非常频繁,有的一年换好几次工作。但是我也遇到一些工友,在一个厂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当我问及为什么在一个厂可以干到这么久是,工友往往提到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这个厂比较自由。下面就具体举个例子来看看工友的体会。
陈满贤(女),重庆奉节县吐祥镇齐岭村人,1976年出生,小学毕业,96年20岁的时候开始出来打工了。她说她现在上班的厂子工资并不高,但是之所以这两年一直在这里上班,是因为在这里自由、心情比较愉快。她说:
“我们厂是五金厂,主要是生产窗帘杆。这里工资低,底薪1100元,加班按劳动法计算。以前一个月可以加班60小时,后来按照法律只允许加36小时,我们全部员工就罢工了,罢工之后现在同意一个星期可以加班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