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100000004

第4章 前言

中国经济崛起了:2008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品出口国;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10年7月底,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2010年经济总量(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本书所指的新工人是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打工群体。新工人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比过去的国企工人而言,过去的国企工人有国家工人的编制,享受国企工人的各种福利待遇,而现在的打工者虽然在工作性质上是工人,但是却享受不到过去工人的待遇;二是新兴的产业工人的意思,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在城市的就业机会,逐渐形成了人数庞大的打工群体。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10,该《意见》中对这个群体进行了定位,定义这个群体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并且“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频繁使用了三个词语:新工人、打工者和工友,在这里,这三个词语是可以互换的。

一方面,中国新工人从数量上来讲已经崛起了:国家统计局112012年2月22日发布数据称:“(2011年)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表明我国不仅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促进了就业的稳定增加。”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4月发表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12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新工人在工作中却迷失了:根据北京工友之家2009年所做的《打工者居住状况和未来发展调查报告》13,在深圳的新生代打工者平均每一年半换一次工作,在苏州的新生代打工者平均每两年换一次工作。打工者的工作稳定性差别很大,有的工友一年之内也许就换好几份工作,而有的工友可能十年都在一个厂里工作,但是总的趋势很明显,就是打工者的工作是很不稳定的。

新工人在物质生活中也迷失了,找不到家在哪里:许多打工者在城市无法安居乐业,在农村也找不到经济来源和发展前景,处于一种在城乡之间进退两难的状态。绝大多数打工者在大城市买不起房子,只能在农村盖房或者在镇上买房,但这都需要花费和预支打工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收入,而农村土地的产出很难维持生计,小城镇没有合适和足够的就业岗位,所以打工者不能住在新盖或者新买的房子里,还是要一辈子在城里打工,结果小城镇和农村的房子只是一个“家”的符号而已。

新工人在精神追求上同样迷失了:这个社会貌似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好像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拼搏出自己的天地来,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新生代打工者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刚出校门的时候踌躇满志-刚开始打工的时候努力拼搏-日复一日长时间的机械工作、有的还得经常上夜班让人变得麻木-然后失去人生的目标、只是日复一日地打工、近乎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也正在觉醒:工人意识的觉醒来源于他/她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工人在生产中意识到工人劳动效率的提高并没有和自身的工资待遇挂钩;工人换了很多工作以后发现,老板们几乎都一样,要赚钱就要压榨工人;在世界自由民主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工人发现自己失去了生命和自由,因为超长时间的工作让工人无法拥有自己的时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生命,没有生命,谈何自由。这些来自打工生活的朴素认识是工人主体意识崛起的前提。

中国工人是否能够真正崛起将决定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否能够真正崛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外商投资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工人群体。创造中国新工人群体并不是来自世界和中国的投资资本的目的,而是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本身的必然结果。资本和企业需要劳动力,这为农村户籍的打工群体创造了在城市的就业机会;但是资本和企业不会必然考虑工人作为个体人的完整需求,这就造成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中国宪法14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宪法规定了工人和人民的基本地位,但是改革开放的30年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以资本为中心,工人和农民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证。在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突出了“以人为本”15的治国理念,开始纠正过去过度强调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为了保障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为了建设一个和谐公平的中国,中国新工人必须承担起社会赋予这个群体的历史责任。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经济腾飞为新工人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而新工人崛起的必要条件是主体意识的崛起。

本书的主体内容是描述打工者在城乡之间进退两难的现状,以及打工者对自身和社会现状的反思。本书从微观入手进行现实状况的描述,并以此为基础从宏观上进行社会结构分析,认为这种进退两难的状况并不是说打工者的发展是没有方向的。相反,中国社会到了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正在谋求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打工群体正在谋求成为新工人、新市民和新公民的发展道路。从工友的故事中,我们虽然看到打工者在城市的生活和发展步履艰难,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打工者在城市努力打拼坚韧不拔的精神。多数打工者尤其是新生代打工者的未来发展必然在城市,这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新生代打工群体精神和发展诉求的必然结果。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无预设研究法”,也就是一种没有假设前提的研究。无预设的研究并不等于没有方向和主题的研究,此次的研究主题是:“城乡之间和打工者的未来发展”。主要使用的研究工具是“半结构访谈”。我给这种研究总结方法起了一个名字,叫“拼图研究法”。中国很大,每个城市、每个村子都有它的特点,所以,此次研究一定是不全面的;但是每个城市、每个村子、甚至每个人又都可以反映出中国现状的一个部分,当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拼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我所反映的主题的中国现状的一个全貌;在完成这本书的草稿之前,并没有研究的题目,没有研究的结构,也没有研究的结论,在整理每个访谈故事的过程中,我把故事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取出来,逐渐进行分类和归纳,最后形成了结构和篇章。这就是我所说的“拼图研究法”。如果你玩过2000块组成的拼图你就更可以理解,在玩这种拼图的时候,要把颜色非常接近的小块找到一起,形成很多小组合,然后再把这些小组合拼接成大组合,最后把拼图完成。如果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那一块块小小的拼图,能够引起你的关注和共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打工群体的现状和未来,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本书访谈大部分是由作者本人来做的,部分访谈得到了一些同事和朋友的帮助。每个访谈的谈话时间一般是2个多小时,也有3个小时到6个小时的。访谈地点跨越了城市和乡村,我们分别在北京(访谈17名工友)、重庆(访谈6名工友)、东莞(访谈20名工友)、苏州(访谈9名工友)和武汉(访谈2名工友)进行了工友访谈,一共访谈工友54名,其中30名男性、24名女性。我们分别在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北大段村10户)、四川(邻水县柑子镇斑竹村8户)、重庆(长寿区洪湖镇坪滩村4户,奉节县7户)和贵州(遵义县惠民村)调查了5个村子,访谈农户36户。在重庆访谈的6名工友的老家在重庆洪湖镇的坪滩村;在东莞调查的8名工友的老家在贵州的惠民村,在东莞调查的其他12名工友来自重庆奉节县。在城市进行工友访谈的时候,主要询问他/她们的打工经历以及和老家的联系;在农村进行农户访谈的时候,主要询问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以及和外出打工成员的联系。虽然本书的主要素材来源于“城乡之间和打工者未来发展”的专项研究,但是,书中一手资料中也使用了一些以前和平时积累的研究素材,比如,第一编第五章的“北京中坞村拆迁调查”是在2010年1月做的。

全书分成四编。前两编主要是围绕着工友和农户的故事和具体信息写成的,第三编也会引用一些故事和信息,但是因为这一编会思考和论述一些社会结构层次的问题,因此也将引用一些二手资料。第四编探讨的是一些我认为的对社会发展起到核心作用的概念。这本书的结构和拼拼图的逻辑也是一样的,我们先拼出一个个具体的局部画面,等整体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后,我们可以去品味和思考这个画面的结构、含义和给我们的启发。

本书的第一编是“待不下的城市”。打工者在城市打工,但是他/她们的工作不仅不稳定,而且很多人没有社会保障;打工者在城市生活,但是他/她们不仅在城市买不起房子,而且居住条件非常恶劣;打工者结婚了并且有了子女,但是他/她们的子女很多不能在城市的公立学校入学,很多被留在老家由祖父母抚养照顾,有一些干脆长年学习和生活在寄宿学校里;那些有幸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在城市被称为“流动儿童”,从名称上看好像他/她们要重复父母的命运;城市飞速地扩张与发展,甚至来不及考虑打工者的生存和发展,在城市的拆迁大潮中打工者更加被边缘化。

第二编是“回不去的农村”。在和工友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工友说:“将来还是要回老家的”。当我具体问“什么时候回去”的时候,工友会说:“干不动了才回去!现在回去了吃什么喝什么!”所以,我认为,“回老家”只是一种想象中的退路,其实这条退路并不存在。农村的耕地根本无法承载打工者返乡务农,而且按照现在的人均耕地规模,一年的农业收入往往赶不上在外打工半个月的收入,打工者是不可能选择回乡务农的;被打工的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看到他/她们给我的感觉是:衰败的老龄化的农村还在气喘吁吁地为城市孕育、输送着廉价劳动力。

第三编是“迷失在城乡之间”,在前两编微观层次表述的基础上,这一编描述了社会结构层次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与打工者未来发展的关系。第一章描述的是打工者的一种迷失的状态,这种迷失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城市生活但是在农村盖房/买房。虽然打工者也知道自己不会回乡务农,但是很多打工者还是把房子盖在了村子里,如果去看看这些矗立在田间地头的楼房,你就可以发现,有很多是空着的,也有很多仅住着老人和孩子,这些房子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家的符号”;第二章的前两节描述了社会断裂对打工群体的直接影响,后两节论述的是为什么社会断裂导致打工者的迷失。第三章描述了女性从农村到城市打工以后所经历的角色变化和婚姻关系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的不仅是女性也包括男性。第四章描述“用工荒”现象。“用工荒”是企业、政府和打工者进行角力的一种表现,“用工荒”和打工者就业的不稳定是直接相关的,打工者虽然就业不稳定,虽然会不断变换工作,但是打工者会继续在城市打工。“用工荒”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就业虽然不稳定但是数量稳定而且在不断增长的工人群体已经形成。第五章描述了对产业转移状况的零星观察和思考。第六章试图论述农村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农村和城市是中国的左膀右臂,必须均衡发展,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城乡差距导致的,所以没有农村的发展也就没有中国的稳定发展。

第四编是“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形成”。这一部分讨论了公平、自由和道德这三个概念以及“家在哪里?”的问题。这里想要的不是海阔天空的议论、不是古今中外的评述,而是以工人的视角和最贴近工人现实的分析。在和工友的交流中,我学到了最朴素而又最深刻的道理,在这里把这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这些可以为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形成做出一点儿贡献。

本书的调研开始于2010年5月,大部分调查和访谈结束于2010年12月。2011年6月,为了最后一编的写作,进行了补充调研。2011年1月开始动笔整理调研资料并随后开始撰写本书,初稿完成于2011年10月,结稿完成于2012年3月。这里要感谢所有接受我们访谈的访谈对象,没有你们的真诚交流就没有这本书。也感谢所有给予本书支持和帮助的同事和朋友。

吕途

2012年3月

同类推荐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绣女皇后

    绣女皇后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英雄美人两不相侵,那么也不会有了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慕荣轩堂堂的一国皇帝,竟然也有了一夜情,而且当事人竟然失踪。这还了得,那名女子简直是偷心高手,让自己久久不能相忘。林佳珏真没有想到,生活会对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不管这是个美丽的错误,还是命运的洗礼。即然上天已经有了安排那就接受这一切吧。
  • 战神

    战神

    盗圣,没有到不来的东西,没有逃不掉的追捕。神捕,没有破不了的案子,没有追不到的贼。阴差阳错的相遇,棋逢对手的追逐,本应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恶战,却由于俩人同时掉进神秘洞穴而不得不中止。神秘的老人,从未见过的功夫,这场相遇是劫难,还是缘分?
  •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颜玖玥幼年失怙,与爷爷相依为命。卓然被疾病缠身,休养在家。那一年,她六岁,他九岁。他们相识于人生最初的寂寞时光里,她明眸清澈,他干净如画。一场意外,让年幼的玖玥失去光明,同时也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从此命运对她关闭了彩色的窗。年轻的姨妈将她接走,在陌生的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如果知道转身即是漫长的离别,那一日她一定会等他回来。再相遇已是十年后。颜玥的世界依旧没有光明,而卓然却成长为白衣翩翩的英俊少年。他是她人生最美好的牵挂与惦念,依赖与爱恋;她是他深埋心底的愧疚与自责,牺牲与偿还。当玖玥恢复光明,卓然悄然远走,那些尘封的往事一一揭露。背上行囊,她勇敢踏上飞往未来的客机。
  • 地理常识悦读

    地理常识悦读

    本书搜集了有关地理方面的世界最早和最新、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最高与最低等多项纪录,内容丰富,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对广大读者增长科学知识、开拓眼界大有裨益。你想不想外出旅游?你想不想看看世界的变化?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领略下地理世界的多彩吧!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
  • 嫡妻攻略

    嫡妻攻略

    阴错阳差,她嫁入司家,举步维艰,只能逆境求生。姨娘阴险,弟妹狠毒,外室相逼,小姑子更是个能折腾的主,面对婆婆心机,为保性命只能借互斗来谋生。心思过深的夫君,又藏着什么秘密?她好不容易制造一次次的机会,自然不能让他们如愿。撕下他们的伪装,定要将他们狠狠的踩在脚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来痛快。
  • 为什么给别人打工

    为什么给别人打工

    20世纪末,英国麦肯锡公司发起一个有关“分享”和“激励”的培训项目,旨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个人竞争力。马克斯·兰茨伯格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和麦肯锡资深董事,在综合了28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将此项目完善成书,该书迅即成为商业领域的经典培训教材,译成14种语言畅销全球。
  •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不妨随着编者的脚步,来学习欣赏散文吧,从形式到内容。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散文,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巴金、王蒙、刘白羽、张抗抗、老舍、余光中、刘心武、秦牧等等等等。,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