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100000036

第36章 产业转移与新工人的出路

沿海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史无前例的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给来自农村的人口带来了移民的机会,但是还没有为新工人在城市安居乐业提供足够的制度安排。

沿海改革开放3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产业转移的步伐。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很多是劳务输出的大省。绝大多数打工者都梦想有一天回到家乡生活和发展,因此从表面上看,产业转移对打工者实现梦想是有利的,但是现实发展会不会是这个结果呢?

阅读了众多的关于产业转移的文章和资料,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

(1)所有资料都说:产业转移好,而且是一种必然

(2)产业转移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还没有见到谈产业转移对打工者影响的文章或者分析

产业转移是资本的逻辑。我不反对资本,但是我认为社会不能按照资本的逻辑去运转,因为资本的逻辑也许会带来工业、工厂和工人,但是不会带来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事实告诉我们,第三次产业转移是中国向世界资本让利,而这一次国内产业转移是内地向世界和沿海资本让利。

在这里我之所以把产业转移和新工人的出路联系起来是因为:打工者都有返乡的念头,但是他/她们返乡并不是要回到村子里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在工业、商业和服务行业就业。而产业转移是提供打工者实现返乡梦想的机会。但是,这个梦想是否可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转移战略的目标是否和打工者的返乡目标相吻合。

一、产业转移对农村和打工者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大背景

据总结,从“二战”后到现在的六十年中,世界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成就了日本,第二次成就了“亚洲四小龙”,而第三次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有人说,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从沿海到内地的产业转移是世界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据吉守斌129测算,我国沿海10个省市集中了全国加工贸易的97.4%,到2010年,仅粤、沪、浙、闽4省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就将达14000亿元。目前我国30万家外资企业70%从事加工贸易业务,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都是加工贸易方式。

产业转移是资本谋求低成本高利润的必然趋势。据曲建130分析,如果把中国人工工资平均水平设为1,我国东部的人力工资水平约到达1.31,西部地区是0.91;我们内陆地区一般劳动力工资在1000元左右,沿海地区在1400元左右。当然工资只是成本的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在投资和转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工资还要考虑其他成本。

为了促进产业转移,从2007年到现在,商务部已经先后认定了三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07年11月22日,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意见》中明确,国家开发银行对获得批准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将提供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贷款,对进入承接地的重点项目将提供优惠贷款条件,给予10%以内的利率下浮131。

2、河南焦作人受益于地方产业的发展

在重点访谈的5个村子里,几乎没有人直接受益于国家产业转移扶持政策。河南省北大段村位于河南焦作市,而焦作市在2007年4月被商务部确定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132。从对焦作的走访来看,当地工业区周边的的村落受益于开发区的就业机会,很多人就近就业而不需要去沿海打工,刚从沿海打工回来的小吴告诉我,他愿意接受低于沿海一半的工资而选择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

2010年8月,我走访了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小文案村和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北大段村。这两个镇虽然地处不同的县但是地理位置是相邻的,因此小文案村和北大段村的距离不是很远,大概有20公里的距离。在农户走访中发现,两个村子的发展状况和外出打工的情况很不相同。在北大段村,有400多户,1800多人;劳动力有800多。外出打工的有300多人,在附近打工的有300多人;很多人去很远的地方打工,比如去东北等地做建筑工;在小文案村,大概1000户,4300多口人;这三五年才有人外出打工,以前没有;去年(2009年)可能有90多个人外出打工,今年(2010)可能达到130多人;大多数人都就近打工。对比河南焦作和中国其他省份,如四川、贵州等地,河南就近就业的比例是很高的。

在小文案村了解到,镇里搞了一个工业开发区,还在建设中,但是已经有公司开始经营了。大用公司和一个酒精厂四年以前就在那里落户了。村长告诉我:“我们村最低有150人左右在大用公司上班,在酒精厂上班的也有一百几十个人。开发区还在建一个纺纱厂,据说规模将是亚洲第二。这个项目已经开始了,现在在征收农地。”这个开发区离小文案村只有1公里远,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个村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少了。而北大段村虽然离开发区只有20公里左右,但是从就近就业来讲北大段村却没有受益。

吴先生一家的故事

我在小文案村子的街道上遇到了吴先生,告诉了他我的来意,他热情地请我到他家里,我们聊了有2个多小时,也见到了他妻子、儿子和儿媳妇。他儿子26岁,儿媳妇27岁,都是初中毕业。他儿子告诉我:“我们结婚以前在家附近工作。我媳妇静静在卖家具那儿做了一年,也在邻村的方便面厂子做过有三、四年。在附近工作每天下班都可以回家。她结婚以后就没有工作了,那两年先是怀孕然后是生孩子带孩子。我们结婚之前我也是在邻村的方便面厂那儿工作了四、五年,也去过其他地方,但是都没有赚到钱。2006年的时候去过天津搞建筑;2007年夏天去过新疆做钢的安装,干了1个月;2007年的冬天在河南郑州给人家装空调,干了1个月就没活了;2008年刚过了年就去了山西,但是没有找到活就回来了;从山西回来就在家附近的大用公司上班了,大用公司做鸡的产品,干了不到一年。然后我们两个人就一起去了东莞,同学介绍的,在一个厂干了快2年,最近刚辞工回来。现在打算在附近找工作,离家近。外面的工资也不怎么高,现在家里面和外面也差不多了。原来做过的那个方便面厂的工资只有四五百,但是现在这边也可以找到1000多甚至3000元的工作,要看工种了。在家里面挣八百块钱,在外面挣一千五,还不如在家里。一个是离家近,另外家里面消费低,家里面有农活了还能帮着干一些。现在镇上建设了工业区,离这里很近,就一公里远。我们村也有厂子。在东莞的工作,底薪刚去的时候是七百七,现在涨到九百二,如果加班的话一个月是两千多。”

我在网上查了大用公司的信息。河南大用(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创立于1984年,注册地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高村工业区。目前拥有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鹤壁)、焦作大用实业有限公司(焦作)、河南大用邦杰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周口)、河南大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州)、濮阳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濮阳)、北京大风种禽有限公司(北京)等12个分、子公司和控股企业。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是大用集团的母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销售收入11.3亿元,利税3530万元,出口创汇1507万美元133。

3、贵州遵义尚稽镇人尚没有受益于当地铝城的建设

贵州遵义并不在政府扶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名单里,但是全国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浪潮波及到了很多边远地区,包括这里。

2010年11月我走访了贵州遵义的尚稽镇。我有这样几个印象:(1)镇上的消费水平很高,比如,一碗面要5块钱,小宾馆一个晚上的住宿费是100元。后来我打听了一下当地人的工资水平,据说找人盖房子一天要支付80到200元的报酬;(2)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而且道路建设没有规划。有一天我们要从镇上去村里,结果走了三个方向都被没有修缮的道路拦住了,最后我们终于从一条小路找到了出路;(3)铝业看起来是当地最大的产业,厂房已经建设起来,而且还在扩建中,但是这并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就业的机会。

贵州省虽然没有任何城市在商务部产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的名单里,但是这里同样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2006年4月22日,中国铝业遵义氧化铝项目在遵义县尚稽镇大坝村奠基开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80万吨,总投资42亿元,建设工期3年。2010年9月15日,遵义在线报道134:“站在遵义县尚稽镇大坝村的一处山坡上极目远眺,眼前是一座银色的铝城。在大坝村这4000多亩的土地上,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气势恢宏。2010年6月,投资47亿人民币、年产80万吨的遵义氧化铝厂进行单机点火试产,这标志着中国铝业遵义80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式投产。”

2010年11月26日,我走访了新民镇茶山村的返乡工友杜名明。新民镇与尚稽镇接壤,茶山村离铝厂所在地很近,只有3公里远,一期工程还没有占用茶山村的地,据说二期工程会占用。杜名明告诉我:“村子里现在没有人在铝厂上班的,占谁家的土地谁家才可以有一个名额;不占土地的,你想去都进不去。还有人是嫌铝厂的工资低的,不愿意去,工资就1200元。村里有人在铝厂搞建筑打零工,最少是一天八十到一百多块钱;搞建筑在这个周围都是这个价钱,八十多,一百多的。在乡下的话,假如在我们村里面做房子的话,还有烟、酒这些招待;要是在外面去的话,就是自己吃生活,然后就是价钱贵二十块钱这样的。”后来我又通过其他当地人了解到,据说铝厂里的工人有来自广西的,有来自江苏,据说都是招的学生工。

二、返乡不是回农村

“返乡”这个词在被使用的时候有很多概念上的混淆,往往阅读了上下文以后才可以明白在那个语境下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在春节前后,会有很多关于返乡的报道,这个“返乡”指的是打工者回老家过春节和亲人团聚,所以这个返乡是“短暂的回老家”。当谈到返乡创业的时候,这个“返乡”指的就是“相对长期稳定的在家乡工作和生活”了,当然,我们也知道很多返乡创业的打工者因为创业失败又重新进入打工者的行列,但是在词语的意思上,“春节返乡”和“返乡创业”中的“返乡”区别很大。金融危机期间,有很多关于打工者“返乡潮”的报道,这个时候这个词的意思是模糊和混淆的。

这里想强调指出的是,当打工者不是春节期间短期回老家探亲、而是相对长期稳定返乡的时候,这个“返乡”并不是要回农村,而是回到家乡的镇上、县上、市里!再清楚一些就是:返乡不是回农村去务农!

这里,我们又面临一个词汇的尴尬,到底这个“乡”指的是“乡下”还是“家乡”?在我们汉语词汇中,家乡可以指城市也可以指农村,它指的是我们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所以说“返乡”说的是“返回家乡”还是“返回乡下”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另外,当我们说“家乡”或者“老家”的时候,概念也很混淆。比如我们可以听到人说:我们是东北老乡,这一下子就把三个省的城乡的人都包括进去了;我们可以说我们是贵州老乡,这也包括了贵州省的城乡的人;我们听人说:我们是一个村子的老乡;等等。可以发现,虽然这两个词的地理区域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是这两个词不歧视农村,而且涵盖的是大的区域范围。所以说,我们就有必要指出,当工友说将来想“回家乡”/“回老家”的时候,指的大多是“回老家的城镇”而不是“回老家的乡下”。

回家乡是很多打工者的想法。前面提到了焦作市郇封镇小文案村刚刚返乡的小吴夫妇,他们计划在家旁边的大用公司找工作。很多打工者仍在离家乡很远的地方打工,但是这些工友多多少少都有回家乡的念头。

2010年7月2日我访谈了当时在北京工作的黄晴。她是河南省兰考县人,村子离县城只有一公里远。她1989年出生的。她告诉我:“我们那最近这两年变化挺大的。因为离县城近,所以都能找到一些工作。妇女生完孩子们等孩子们大点了可以去幼儿园以后,就可以出去找工作了,可以去超市啊、酒店啊工作。我们那现在工厂也很多,有食品厂、制衣厂、家具厂、纺纱厂什么的。很多妇女都在那里工作,现在一个月能拿到七八百、八九百块钱。就是离家近嘛,每天都可以回家,很方便的。”

2010年11月14日我访谈了在东莞工作的何玉清,她老家是贵州的,丈夫老家在重庆市奉节县青龙镇红阳村。她25岁,初二的时候辍学了,18岁开始出来打工。她告诉我:“去年(2009年)在(青龙)镇上买房了,我打算房子装修好了之后,回去一个人带小孩,让小孩在镇上上小学。也想过把孩子接到(东莞)这里来上学,但是这里的费用实在太高了。未来的打算主要看经济状况,如果现在有钱的话,现在就可以回去了,主要是想有一些本钱,这样就可以在家里做生意。房子底下是门市,楼上就是套房。青龙镇是一个小镇,主要是农业,没有任何工业,到县城还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路程。这种情况的话做生意也难赚钱。”

产业转移的目标决定了打工者是否可以走上返乡之路。如果产业转移继续遵循资本的逻辑,继续以牺牲打工者的利益为代价,让部分打工者的返乡只是无奈之举和被动选择,那么打工者和中国整体发展都问题重重。在访谈和考察过程中,我并没有关注产业转移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叙述非常简短。在访谈中听到很多工友返乡的梦想,在阅读资料里又看到很多关于产业转移的报道,因此,在这里加上了这部分的内容。非常希望关注这个问题的工人和学者能够关注产业转移对打工者的影响,并希望中国的产业转移和整体发展能够逐步走上以人为本的轨道。

同类推荐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 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 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 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环境等问题以及创新、城市化道路、财政、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女配要崛起

    重生之女配要崛起

    上一世,被白莲花玩转与鼓掌,因此被误解被抛弃。重生一世,定要活出自己的色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逆天七界行

    逆天七界行

    有一种执着叫做信念,有一种信念叫做逆天。平凡的地球少年任千寻,一次意外觉醒天赋神通,从此走上修者的道路,被灭满门后,领悟逆天的真意,带着复活亲人的信念,逆天而行,喋血七界,人界,灵界,仙界,神界,圣界,虚无界,至高界。站在巅峰,终成万物之主,掌控万物,无所不能,最后复活亲人。
  • 第一狂凤:朕的皇后太彪悍

    第一狂凤:朕的皇后太彪悍

    她没有显赫的家势,她不是富二代,她有的只是一段“离异”的婚姻。她就是汉景帝的王皇后王娡。一个“抛夫弃女”的离婚女人,在今天这个宽容开放的社会,再婚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王娡却以二婚身份,从后宫地位较低的美人,一路升任为大汉后宫最高行政长官——皇后。她有何超人之处,能在强手如云的后宫众妃中脱颖而出?她又是凭什么取得强势婆婆窦太后与刁蛮大姑子馆陶公主的青睐的呢?汉时不识君是君,静无言;今日识君,君不识我,又无言;一丝柔情,两段孽缘。
  • 都市童话

    都市童话

    也许青春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场舞蹈、一次演唱落幕后的感慨,在长大后的日子忆起那人、那歌、那梦,恍然如昨。仿佛一粒尘埃入眼,让你自然地落下一滴疼痛的泪。生活就是灯光迷乱的舞台,其实打动人的并非是出众的容颜、靓丽的服饰以及美妙的嗓音,而是那颗用真情演唱的心,不管是掌声如雷,还是知音难寻,这真情演绎的过程自然流淌成一曲精彩的歌。
  • 总裁新婚,甜蜜蜜

    总裁新婚,甜蜜蜜

    (大结局)(温柔帅总裁把美丽娇妻宠上天的有爱故事)初遇,她对他砸砸舌:“男人最爱吹啊,牛在天上飞。”结果,被修理一翻,她总算意识到那厉害的男人呀,他不吹牛!她正逃逸,被他捉住:“听说你宿敌今天要结婚。”她大怒:“关你什么事?”他笑着建议:“你要不要抢个头彩?”“怎么抢?”“咱们先把婚结了。”她想想,反正都亏了,谁怕谁,结婚就结婚!头彩她是抢了,可谁能告诉她,为啥宿敌成了她的妯娌,旧爱成了她的小叔,而新欢老公却变成了她的总裁大人?这还不够,那些个大伯大伯娘大姑子大姑爷恶婆婆坏情人臭小三和红粉蓝颜知己等等又是怎么回事?*有爱情节:她试图逃离,被捉住,大怒喝斥:“放开!”他冷静看她:“不放。”“你再不放,我告你禁锢,你放不放?”“还是不放,一辈子也不放。”他从容微笑:“老婆握在手,厮守到白首!”*她:“你赚那么多钱放着不花,不怕它们发霉?”他:“你帮我花不就成了?老婆会花钱,老公才会更赚钱。”
  • 权谋天下:以皇后之名

    权谋天下:以皇后之名

    她,是金牌律师,同样也是杀手界顶级杀手,亦正亦邪,冷血无情。他,是夏国尊贵的皇子,清朗俊逸,姿容绝色,亦是他国的阶下囚,沦为质子。一朝穿越,当冷酷无情的她,遇到同样冷血的他,到底是谁能降服谁?她冷冷的瞅着他:“你给我力量,我还你这天下。”他朝她笑,如罂粟,说:“好。”
  • 张居正(全4册)

    张居正(全4册)

    中国千古第一奇相大传,全票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被誉为中国新时期长篇小说的里程碑!已被改编成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由唐国强、梅婷、冯远征、智一桐、巫刚等一众老戏骨主演。张居正是一位个性不凡的改革家,是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他登上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顿吏治,刷新颓风;整治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大明王朝*为富庶的时代。 在风云际会之中,张居正思想深邃,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声势显赫,无与伦比。然而,他一朝大权在握,却又独断专行,偏信阿谀奉承,引得附势者趋之若骛。权势欲促使他步入人生高峰,也引发身后祸起萧墙。隆葬归天之际,即是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作为一名政治家,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卓有成效的人;可是作为一个人,他却是一个失败者。“生前显耀,死后悲凉”是对他一生*好的概括。他生前死后毁誉之悬殊,除个人原因之外,也可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而且,张居正的命运也客观揭示了悲剧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的性格缺陷,为今天的读者反思提供了形象的文学读本。
  • 奇门异行录

    奇门异行录

    人类最畏惧的并非财富、权力或者死亡,而是未知的事物。——方楚。
  •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10年前,三星电子是一家靠廉价竞争销售低端电子产品的韩国企业,而今天是一家四大主业(半导体、液晶显示、手机、数字家电)均居世界前三位的跨国集团。10年前,“三星”的市值为35亿美元,它的竞争对手日本“索尼”的市值为184亿美元,而今天“三星”的市值为571亿美元,“索尼”为321亿美元(均匀2003年底数据。)今天的三星已加入花旗银行、GE的行列,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家每年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明显企业。可以说,“三星”在过去的10年中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蜕变,从技术跟进、利润低微的韩国“财阀”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业精英,它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