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30

第30章 宪问第十四(2)

【解读】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非常重视对当地国情、民生的调查了解,以避免说话时无现实针对性。此章是孔子向公明贾了解卫国大夫公叔文子的为人情况。公明贾认为公叔文子是贤者,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而且别人都不会讨厌。尽管公明贾对公叔文子的评价过高,孔子不一定完全赞同,但他与人为善,仅仅表示有所怀疑,而并未直接否定。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①,虽曰不要君②,吾不信也。”

【译文】孔子说:“臧武仲凭借封地防邑,请求鲁国承认臧氏子孙的地位,虽然说不是要挟国君,我是不相信的。”

【注释】①防: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东北,当时是臧武仲的封地。后:后人。这里指臧武仲的子孙。②要(yāo):要挟。

【解读】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臧武仲因得罪孟孙氏逃离鲁国,后回到防邑,派人送信给鲁襄公,请求把防邑封给臧氏子孙,以便祭祀祖先,自己则放弃封地,离开防邑。于是鲁襄公把防邑封给臧武仲的异母兄臧为。臧武仲把防邑交给臧为,然后到了齐国。从孔子的叙述看,臧武仲的行为就是要挟国君。因为臧武仲是孔子所敬重的贤人,所以孔子不相信臧武仲会有这种行为。而臧武仲要挟国君的行为违背了礼制人伦,孔子对这种行为极为不满。

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①,齐桓公正而不谲②。”

【译文】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他任用狐偃、赵衰等贤臣,助周王室平定内乱,又救宋破楚,被诸侯尊为霸主。谲(jué):欺诈,诡诈。②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小白,齐襄公之弟。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周庄王十一年,因兄襄公暴虐,逃离齐国,到了莒国。襄公被杀后,回国即位。他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其身为盟主(见《史记?齐世家》)。

【解读】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国君和诸侯中的霸主,都尊崇周王朝,都以“尊王”的名义称霸诸侯,都有贤臣辅助。但他们也有区别:对待周天子,齐桓公尚能遵从君臣之礼,晋文公则不遵礼制,召周天子参加自己主持的盟会;与楚国交兵,齐桓公能晓以大义,然后堂堂正正用兵,晋文公则使用诡诈手段,不讲交战的目的。孔子认为晋文公的做法违背了礼制,是诡诈;齐桓公的做法符合礼制,是正派。可见,孔子并不因为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有所作为的春秋霸主而一味称赞,而是根据他们是否遵从礼制而作出不同的评价。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②。”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此自杀,管仲却活着。”子路又说:“这是不仁德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与诸侯会盟,而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注释】①公子纠:齐桓公之兄。他和齐桓公都是齐襄公之弟。因齐襄公无道,齐桓公由鲍叔牙陪同逃往莒国,公子纠则由管仲和召忽陪同逃往鲁国。②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据《左传》庄公八年和庄公九年记载,齐襄公被杀后,齐桓公先回齐国,即君位,然后兴兵伐鲁,逼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齐桓公任用为宰相。③九合:多次会盟。④兵车:战车。指战争。⑤如其仁: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解读】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师傅。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为此自杀;管仲不但活着,还做了逼鲁国杀死公子纠的齐桓公的宰相。本来,齐桓公杀弟是不仁的行为,管仲却辅佐有杀弟行为的齐桓公,其行为也属不仁不义。但孔子评价人,重大义而轻小节。由于管仲的辅佐,齐桓公多次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国力大增,社会相对稳定,民众免受战争之苦,孔子认为这就是管仲的仁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①,又相之②。”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③,一匡天下④,民到于今受其赐⑤。微管仲⑥,吾其被发左衽矣⑦!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⑧,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⑨。”

【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公子纠,他不能以身殉难,却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和匡正了天下,老百姓至今还受到他的恩惠。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衣襟左开,沦为未开化的民族了!他难道要像平民百姓那样恪守诚信,在山沟里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

【注释】①死:指为公子纠死。意思是以身殉难。②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宰相。③霸:称霸。④匡:纠正,匡正。一匡天下:统一和匡正(即扶正)天下。⑤赐:恩惠。⑥微:非,无。⑦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披发,衣襟左开。这是少数民族风俗。中原民族的风俗与此相反。“被发左衽”喻指未开化的民族。⑧匹夫匹妇:平民男女。泛指平民百姓。谅:诚信。为谅:意思是恪守诚信。⑨自经:上吊自杀。

【解读】孔子的一系列言论和周游列国的行动,都说明他是重视社会实践、积极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人。管仲不为公子纠殉难,而辅佐齐桓公建立了卓越的功绩,让老百姓免受战争之苦,较长时间得到他的恩惠,孔子认为这是舍小节而取大义,因此给予高度评价。孔子多次称赞管仲的功绩,说明他评价人看主流、重功绩,并希望弟子们要有这种辩证的评价人物的认识。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①。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②。”

【译文】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与公叔文子一起晋升到大臣的官职。孔子听到后,说:“可以被称为‘文’了。”

【注释】①臣:指家臣。僎(zūn):人名。诸:于,到。公:指大臣。②为文:被称为“文”。“文”是公叔文子的谥号。

【解读】公叔文子举荐自己的家臣僎,使他与自己一起晋升为大臣,说明他了解人,能为国家举荐人才,不因为是自己的家臣而瞧不起人,也就是能识人、能举荐人,不嫉贤妒能。公叔文子这种品德和胸襟,得到了孔子的称赞。

14.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①,康子曰②:“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③,祝治宗庙④,王孙贾治军旅⑤。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孔子说卫灵公的昏庸腐败,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没有败亡?”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管理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注释】①卫灵公:名元,卫国国君,公元前534-前493年在位。无道:昏庸腐败。②康子:即季康子。③仲叔圉:即孔文子,卫国大夫。治:管理。引申为接待。④祝:卫国大夫。宗庙:指祭祀。⑤王孙贾:卫国大夫。

【解读】据《左传》记载,卫灵公宠信弥子瑕和雍渠,溺爱夫人南子,逼走了太子,导致卫国后来的内乱,因此孔子对卫灵公多有指责,甚至说他无道。至于卫国不败亡的原因,孔子认为是因为卫灵公有仲叔圉、祝、王孙贾等能臣分别管理外交、祭祀和军队,使得国家能够稳定。尽管仲叔圉、祝、王孙贾三人都有不足而受到孔子批评,但孔子对他们治理国家和统率军队的才干给予了肯定。足见孔子评价人决不一概而论,而是具体分析,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则为之也难。”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大话而不知道惭愧,做起来就很困难。”

【注释】①怍(zuò):惭愧。

【解读】孔子说这句话,一是告诫学生说话要谨慎,要言而有信,不能光说大话、说好听的话而不付诸行动;二是要学生注意别人的言行,对喜欢说大话、说漂亮话的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以免上当受骗。孔子这句话虽然仅仅十个字,但内涵丰富,至今仍有普遍意义。到了21世纪,有许多老年人,其中不乏专家、名人,竟然上了信口开河、以编造的谎言骗取钱财的“保健专家”、“健康教母”、“当代神医”们的当。一度泛滥的网络传销、电信诈骗,也制造了许多惊天大案,让不少人家破人亡,悔恨终身。这种种类似的教训,难道不值得重视和吸取吗?

14.21陈成子弑简公①。孔子沐浴而朝②,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④,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⑤,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⑥,不敢不告也。”

【译文】陈恒杀了齐简公。孔子沐浴后去朝廷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你出兵讨伐他。”鲁哀公说:“去报告三位大夫!”退朝后,孔子说:“因为我曾担任过大夫,因此不敢不报告。国君却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孔子去报告三位大夫,他们却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担任过大夫,因此不敢不报告。”

【注释】①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又叫田常(因其祖先陈完逃到齐国后改姓田)。“成”是他的谥号。陈恒专权,齐简公想除掉他,结果被他杀害。简公:名壬,齐国国君。②沐浴:礼制规定,大夫上朝应先沐浴,穿上朝服。③三子:指当时执政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个大夫。④从大夫:从事大夫之职。意思是曾担任过大夫。⑤之:到,去。⑥以:因为。

【解读】陈恒杀害国君,是以下犯上、严重违反礼制的暴虐行为,孔子听说后感到震惊和义愤,希望作为齐国邻国的鲁国伸张正义,出兵讨伐,于是特地沐浴上朝,去报告鲁哀公。由于鲁哀公大权旁落,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执掌朝政,于是哀公叫孔子去报告这三位权臣。鲁国三家权臣的地位和违礼僭越的行为,与陈恒在齐国专权的情形类似,去向他们报告,其结果孔子非常清楚。他反复说自己不敢不报告,既对陈恒杀害国君的行为表达了愤慨之情,又表明了一个已退职的大臣对国家的关心。

14.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①。”

【译文】子路问怎样侍奉国君。孔子说:“不要欺骗他,可以冒犯他。”

【注释】①犯:冒犯。朱熹《论语集注》:“犯,谓犯颜谏争。”

【解读】孔子以简洁明了的六个字,提出了自己的事君主张。他认为,作为臣属,对国君最重要的是忠诚。对国君忠心耿耿,才不会为个人私利而阿谀奉承,用漂亮话、谎话欺骗国君;如果国君的言行有不妥或失误,敢于直言劝谏,甚至冒犯他。中外历史上,靠甜言蜜语欺骗国君的大臣不乏其人,敢于直言冒犯国君的大臣却不多。其中原因,不言自明。

14.23子曰:“君子上达①,小人下达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崇尚仁义,小人追求财利。”

【注释】①上达:上进。意思是崇尚仁义。②下达:追求财利。

【解读】古今对此章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一种解释是,“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徇人欲,故日究乎污下”(朱熹《论语集注》);第二种解释是,君子大处成功,小人小处成功;第三种解释是,“上”指“义”,“下”指“利”。我们取第三种解释。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仁”,他毕生推行“仁德”、“礼制”,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也经常强调“仁德”、“礼制”。此章孔子从对“义”和“利”的不同态度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学习君子崇尚仁义,不要像小人那样追求财利。可见,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注重人性道德的修养和追求,反对追求财利、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行为。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①,今之学者为人②。”

【译文】孔子说:“古时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注释】①为己:为提高自己。②为人:为了给别人看。朱熹《论语集注》引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之于人也。”

【解读】此章讲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从孔子所处的时代来看,他所说的“古之学者”应为周代的学者,当时礼制施行,社会稳定,民风淳朴;“今之学者”应为春秋末期的学者,这时战乱四起,世风日下。孔子认为,古时的学者遵从仁德,追求道义,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看重名利,急功近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炫耀于人。为提高自己而学习,才能成为学识广博、品德高尚的君子;为炫耀于人而学习,必然急功近利,蜻蜓点水,成为夸夸其谈而无真才实学的小人。

14.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①。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②。”使者出。子曰:“使乎③!使乎!”

【译文】蘧伯玉派人看望孔子。孔子给他座位,然后问道:“他老先生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老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错,但还做不到。”使者出去后,孔子说:“好使者!好使者!”

【注释】①蘧伯玉:名瑗,卫国大夫,善于自省,“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淮南子?原道》)。孔子到卫国时曾住在他家。②寡:减少。③使:使者。

【解读】蘧伯玉是卫国大夫蘧庄子(无咎)的儿子,是卫国的贤人。他严于律己,善于自省。他派去看望孔子的使者回答孔子的话,既表达了对蘧伯玉的敬重,又体现了蘧伯玉严于自律的处世态度。正如宋代学者朱熹所说:“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论语集注》)因此,孔子连声称赞他是好使者。李泽厚先生说:“这倒是孔子的真精神。‘温良恭俭让’,从不以为自己是天才,是超人,掌握了绝对真理。个人如是,民族国家亦如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保持了这种不断努力、从不懈怠、永不自满的精神。”(《论语今读》)

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①。”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②。”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它的政务。”曾子说:“君子思考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注释】①谋:谋划,考虑。②思:思虑,思考。位:职位。指职责范围。

【解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孔子提出的官员应遵循的原则,也是他给学生提出的忠告和处事准则。国家的官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擅自去处理其他政务,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越权行为,既干涉了他人的工作,又会费力而不讨好,因此孔子反对这种自以为是的违礼行为。反之,官员“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即今天所说的必须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曾参的话对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作了补充说明。

14.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①。”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所说的超过所做的为羞耻。”

【注释】①耻:羞耻。而:用法同助词“之”,相当于“的”。皇侃《论语义疏》此字亦作“之”。

【解读】孔子历来主张言而有信,说了就要做,要信守承诺,做到言行一致。他还要求少说多做,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人、鼓动人。如果多说少做,甚至只说不做,就会失信于人,这不是君子的行为。现实生活中,不乏好说大话、漂亮话,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只要观察他们的行为,用实践来检验他们所说的话,就会真相大白,而不至于上当受骗。不少人受网友骗,许多人遭到电话诈骗,都因为过于相信别人说的话,而不考虑他的行为和目的,结果深受其害。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有着生活的智慧,不愧为一代宗师。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①,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道德体现在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老师是在讲自己啊。”

【注释】①道:道德。②自道:指讲自己。

同类推荐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热门推荐
  • 雪域神鹰

    雪域神鹰

    几十年前,二战正进行到关键的时刻,李长天在一次上山采药时,偶遇了苏联空军王牌飞行员维克多,为使维克多的战斗机上天,全村人都作出了努力,可惜飞机还是坠落在了深山之中,维克多是生是死也没了音讯……
  • 农妇灵泉

    农妇灵泉

    张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眯了一会儿,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而且还是穿到新嫁娘身上。本应该的洞房花烛夜,谁知张倩因为饥饿而晕倒来告终!不过好在老天爷对她还算是有点良心,给了她一个好相公,另外还给她开了一个金手指。本以为从此以后要跟着好相公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原以为自己嫁的相公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想到,突然有一天,相公的身世居然还有这么离奇的一面!什么,不单她相公有惊人身世,她也有!以前对他们夫妻俩不闻不问的婆家,娘家见他们过好了,一个个过来打秋风!行,老虎不发威,他们就当她是HELLOKITTY是不是,相公,来啊,关门放圣蛇!
  • 俏皮太子妃

    俏皮太子妃

    天杀的,穿就穿了,还要嫁给一个病恹恹的太子。靠,这还真的是不幸呀!为什么别人当太子妃总是那么的美好,而我就是嫁个快死的太子呢?这要是他死了我还不是寡妇啦!啥,他还是英勇的骑士,不过呢?接下的故事你们就继续看下去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只不过当了一次梁上君子,就被这个俊美到祸国殃民的腹黑男给逮住了!女人,你拿走了我最宝贵的东西,必须对我负责!他嘴角漾起一丝邪魅的笑。她斜睨了他一眼,笑吟吟道,好啊,只要你有本事能逮住我!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独裁抢爱:小魔女不好惹

    独裁抢爱:小魔女不好惹

    本文是2009年妖妖魅儿所著的《无忧魔女》的续集,开篇介绍一下。以方便各位读者知道一些事情的起末,她是乐家的宝贝,无忧的魔女,从小上有长辈疼宠,下有兄长呵护,自然,这个性子,就有些精灵古怪,让人不敢恭维,不然,哪会发出招夫令,扬言无论不管是谁把她大小姐伺候高兴了,就可以……他是黑暗世界的‘冥王’,有着无以伦比的权和势,当然背后还靠有金山,银山,可是,钱,乐家不缺,小魔女也不缺,权,乐家不少,小魔女也不稀罕,论起帅吧,乐家的三兄弟,个个都超过他,承诺以后宠那丫头吧,可乐家人已经把她宠得天下地下都唯她独尊了,这想要抱得美人归,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能抢啊,抢啊……
  • 宗师毒妃

    宗师毒妃

    看她诸葛明月不顺眼的人,都说她腹黑邪恶,狡诈阴险,,心狠手辣,那些人恨她恨得要死,却也没办法,作为二十岁不到,就已晋升为宗师的武者,这个女人太强大。看他凌璟不顺眼的人,都说他腹黑狂妄,睚眦必报,嚣张冷魅,很多人多想杀他,可他却一直都毫发无伤地活着,没办法,这个男人太强大。她与他本处于不同的时空,本该没有交集,她为助其妹晋升而出意外,穿越到了他的时空。于是,两个同样腹黑邪恶,阴险狡诈,睚眦必报的却又无比强大的人相亲相爱了。于是,天下的怪兽怕了……片段“诸葛明月回来了,”“这个废物竟然还敢回来,她若是敢进我诸葛家的大门,就将她的腿给本小姐打断。”“她和三皇子一起回来的,”“三皇子,”“三皇子说,诸葛明月看诸葛家哪个人不顺眼,揍他踹他杀他都可以,如果揍累了,三皇子帮她揍,如果不想双手染血,三皇子很乐意帮她切萝卜头。”
  • 神器道

    神器道

    一个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故事。“总有一天,我要俯视众生。”他如此说道,然后他做到了。
  •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完整版)》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肺病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可参照应用,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