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31

第31章 宪问第十四(3)

【解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孔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仁者有高尚的德行,以仁爱之心待人,因此不会忧愁;智者头脑清醒,洞察世事,能见微知著,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不会迷惑;勇者伸张大义,能见义勇为,不顾个人安危,因此不畏惧。孔子说这三个方面自己都没能做到,这既是自谦之词,又说明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子贡说的话,表明了他对孔子的敬重和崇拜。孔子所追求的“仁、智、勇”的人生境界,无论对他的学生,还是对后世的有志者,都是一种期望和勉励。

14.29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②?夫我则不暇。”

【译文】子贡常讥评别人。孔子说:“子贡,你就那么贤德吗?我却没有这闲工夫。”

【注释】①方:比拟,比较品评。一说为“谤”,讥评,可从。②贤:贤德。

【解读】孔子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要求学生也要这样待人处世。孔子有时也品评人物,但他总是肯定和称赞别人的德行和功绩,批评、谴责的对象往往是既无德又无才的小人。子贡很聪明,喜欢讥评别人,但他“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史记?仲尼弟子传》),因此孔子对他进行了委婉的批评,并希望他严格要求自己,与其有闲工夫讥评别人,不如在提高自己的德行上多花些时间。

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其不能也②。”

【译文】孔子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没有本领。”

【注释】①患:担忧。②不:无,没有。

【解读】在孔子的学说中,强调自我修养、严于要求自己是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立足于人性道德的修养和文化典籍的学习,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贤人,自然会有名望而得到别人的了解。如果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问的积累,急于出名而得到名利,那也仅仅是徒有虚名。当今社会,一些人不愿意下工夫,耐不住寂寞,有了一定的知识或本领就希望走捷径,通过网络、媒体的炒作一夜成名,结果却逃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其教训是深刻的。

14.31子曰:“不逆诈①,不亿不信②,抑亦先觉者③,是贤乎!”

【译文】孔子说:“不事先猜疑别人存心欺诈,不猜想别人不信任自己,却能够事先发觉,这不是贤德的人吗?”

【注释】①逆:预先。逆诈: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②亿:预料,猜想。不信:朱熹《论语集注》:“谓人疑己。”③抑:连词,表示转折。然,却。先觉:事先发觉。

【解读】宽厚待人,以诚待人,这是孔子对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他认为,在与人交往中,事先就猜疑别人欺诈、不信任自己,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交往。但孔子又主张对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不存任何戒心轻信别人,就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他认为能够事先发觉别人的动机,这才是贤德的人。

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①:“丘何为是栖栖者与②?无乃为佞乎③?”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④。”

【译文】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忙碌不安呢?不是为了显示你的才辩吧?”孔子说:“我不敢到处显示才辩,只是憎恶那些固执的人。”

【注释】①微生亩:姓微生,名亩。朱熹推测说:“亩名呼夫子而辞甚倨,盖有齿德而隐者。”(《论语集注》)②是:这样,如此。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③佞:才能。这里指才辩。④疾:怨恨,憎恶。固:固执,顽固。

【解读】旧注微生亩是年高有德的隐士。他对孔子带领弟子奔走于各诸侯国,向国君和执政大臣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举动感到不理解,所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既委婉,又表明了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春秋末期,社会发展总的特点是礼崩乐坏,人伦丧失。诸侯国的国君和执政大臣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不采纳孔子的主张,不继承周代的礼制,可以说是固执浅薄,顽固不化。孔子以“疾固”两个字,表达了希望尽快改变固执浅薄的当政者及违背礼制的行为的心情。同时,也隐含着对微生亩的批评。

14.33子曰:“骥不称其力①,称其德也②。”

【译文】孔子说:“对于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量,而是称赞它的品质。”

【注释】①骥:千里马。②德:指品质。朱熹《论语集注》:“德,谓调良也。”意思是经过调教成为良马。

【解读】千里马不但力量大,善奔跑,而且能理解主人的意图,对主人十分忠心。孔子借称赞千里马表明了自己的德才观。他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德才兼备,并把德放在首位。有才能而无德行的人,虽然能干,但人品卑劣,不行正道,对社会的危害很大;有德行而无才能的人,虽然人品好,不追逐名利,无害人之心,但只能空谈,不能做实事。只有像千里马那样,既有良好的品质,又有杰出的才能,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14.34或曰:“以德报怨①,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注释】①报:回答,回报。怨:恨。这里指仇怨。

【解读】此章反映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情况。“以德报怨”是老子的主张(《老子》第六十三章原文为“抱怨以德”)。老子认为,用仇怨回报仇怨,势必激化矛盾,不如用恩德来回报仇怨,从而缓和矛盾,这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孔子则认为,只能用正直来回报仇怨。对带来仇怨的人,如果仇恨他,报复他,必然激化矛盾,如果坚持原则,秉公处理,就会使人心服。针对“以德报怨”的观点,孔子以“何以报德”四个字明确表明了自己所持的否定态度。“在这里,儒家的社会性公德(正义公平)与宗教性私德(济世救人)又是合在一起的。”(李泽厚《论语今读》)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①,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问:“为什么没有人知道老师呢?”孔子说:“不抱怨上天,不责怪他人,通晓人世的各种事情进而掌握真理。知道我的,只有上天了!”

【注释】①尤:责备,归咎。②下学而上达:皇侃《论语义疏》:“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人事:指人世的各种事情。天命:这里指自然的规律、真理。

【解读】孔子带领弟子奔走于各诸侯国,大力宣传仁德、礼制等政治主张,却不为当政者认可和采纳,因此孔子有“没有人知道我”的感慨。针对子贡提的问题,孔子不是从客观上找原因,而是从主观上找原因。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下学人事,上达天命,只有通晓了人世的各种事情,才能懂得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由于自己没能达到这个境地,所以“不怨天”;由于当政者也没能达到这个境地,所以“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这句话含义很深,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有既然没有人知道我那就让实践(即“天”)来检验我的意思。

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①。子服景伯以告②,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③,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子曰:“道之将行也与⑤,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公伯寮向季孙氏诽谤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的力量还能够让公伯寮陈尸街头。”孔子说:“正道能够施行,是命运;正道将要废弃,也是命运。公伯寮能把命运怎么样呢?”

【注释】①公伯寮:字子周,又作公伯僚,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曾做季氏的家臣。愬:同“诉”,诽谤。②子服景伯:名何,字伯,鲁国大夫。“景”是他的谥号。③夫子:指季孙氏。固:已经。④肆:陈列,摆放。市朝:街市和朝廷。肆诸市朝:古代把罪犯的尸体放在街市或朝廷示众,这里指陈尸街头。⑤道:指正道。

【解读】公伯寮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又同为季孙氏的家臣。子路性格率直,处事果断,公伯寮却向季孙氏诽谤子路。子服景伯对公伯寮的行为很不满,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并表示愿意帮助孔子处理公伯寮。孔子不赞成用暴力去清除持不同意见的人,希望子服景伯顺其自然,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孔子把正道能否施行归之于命运,实际上是抱着一种宽容的、不与之计较的态度。当然,把一切都归之于命运,并不是积极的对待和处理问题的办法。要求得问题的妥善解决,既要有宽容的、息事宁人的态度,又要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寻找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14.37子曰:“贤者辟世①,其次辟地②,其次辟色③,其次辟言④。”子曰:“作者七人矣⑤。”

【译文】孔子说:“贤德的人躲避乱世而隐居,其次是选择地方居住,其次是避开不好的脸色,再次是避开无礼的言语。”孔子说:“能够这样做的人有七位了。”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职场中各种典型心理现象进行解读,透视其背后的心理学成因,辅以生动贴切的职场案例,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心理制胜方法,帮助读者踏上从完美面试到立足职场,从出色下属到优秀管理者的成功之路,是适合广大职场人士阅读的通俗心理读物。
  • 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

    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

    如果我们都不死,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吗?
  • 万剑之王

    万剑之王

    重生在阿拉德大陆,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鬼剑士,在这个强者如云的世界,雷蒙想的不是称霸天下,而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除了我自己,没有任何人能掌控我的命运!”阿甘左,西岚,布万加,巴恩,四大剑魂,传说中的神之剑士,索德罗斯,鬼泣吉格,当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早已经成为了传奇的时候,雷蒙却说,我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他们。“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唯有变得比任何人都要强!”龙大人书友交流群 167776076 (不限VIP)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起时说我爱你

    风起时说我爱你

    从见她第一眼,他就想娶她回家,从见他第一眼,她就觉得他恶心到家。她都不明白这男人怎么老追着她跑,这样也就算了,他竟然把她丢进监狱,一边喝茶一边丢钻戒给她。“嫁给我,你就能从这出去。”“……”她瞠目结舌到家。她说要嫁就嫁他们公司总裁那样的!他问她:“你们公司总裁什么样的?”“英俊潇洒多金专情!”他云淡风轻:“你那么迫切想嫁给他?”她为了让她明白她有多不喜欢他,“对!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他!”他拿出名片说:“如你所愿,什么时候去登记。”“……”什么情况啊!恶心到家的男人怎么成她家总裁了啊!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性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氏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儿童之家”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它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重生浴火凰妃

    重生浴火凰妃

    【原名《浴火重生:恶魔五小姐》】前世,渣皇与她的嫡妹狼狈为奸,害她儿子夺她后位对她用遍酷刑后放火烧死她。浴火重生,她从地狱归来!伪善的渣女,让人抢她的男人毒的她儿子毁她的容撕下她伪善的面具!负心的渣男,让人送他绿帽夺他皇位送他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