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29

第29章 宪问第十四(1)

本篇共四十四章,内容包括为政、修身、治学、历史人物评论等。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章,阐述了国君和臣属的为政之道。“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等章,阐述了修身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两章,阐述了治学的目的和方法。本篇第十四至十九章,是孔子对春秋时代的著名历史人物如臧武仲、管仲、公叔文子、仲叔圉、祝、王孙贾等人的评论。“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名言是本篇第三十八章一个看守城门的普通人对孔子的评价,说明孔子具有为了实现政治理想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14.1宪问耻①。子曰:“邦有道②,谷③;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④,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⑤,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领取俸禄;国家政治黑暗,领取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说:“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了,可以说是仁德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是否仁德我不知道。”

【注释】①宪: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②有道:指政治清明。③谷:小米。古代官员以粮谷作为俸禄。这里以领取俸禄指代做官。④克、伐、怨、欲:好胜、自夸、怨恨、贪欲。不行:不实行。意思是没有。⑤难:难得,难能可贵。

【解读】在此章,孔子回答了原宪提出的两个问题。首先,孔子认为,在政治清明时能从政做官,在政治黑暗时也能从政做官,这种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行为就是耻辱。其次,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崇高的品德与情感,其核心是“爱人”,也就是要有益于他人,造福于百姓。能够克服“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些不良的个人品质和情感,是对个人品德的完善,但还未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这已经很难得,但还有待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14.2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读书人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注释】①士:一说为读书人,一说为知识分子。均可。怀居:留恋安逸。

【解读】孔子教育学生,循循善诱,鼓励多于批评。可以说,现在盛行的励志教育,首创者当属孔子。孔子认为,读书人要探求学问、修养品德、砥砺心志,就必须耐得寂寞,不怕吃苦;读书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要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必须置个人荣辱、安乐于不顾,勇于克服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如果留恋安逸舒适的生活和环境,就会一事无成,就不配做读书人。可见,孔子对读书人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①;邦无道,危行言孙②。”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说话谨慎。”

【注释】①危:端正,正直。②孙:通“逊”,谦逊,恭顺。意思是谨慎。

【解读】此章讲君子的处世之道。孔子认为,作为君子,无论在治世还是在乱世,都应行为正直,政治清明时为国家出力建功,政治黑暗时不与残暴昏庸的当政者同流合污,保持高尚的气节。不同的是,政治清明时说话正直,因为当权者不会因言定罪;政治黑暗时说话就要谨慎,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灾祸。孔子这种明哲保身的思想,与道家思想一致。古往今来,许多不明白或不遵从这个道理的人,往往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直言不讳,甚至出口伤人,结果事与愿违,轻则撤职受罚,重则坐牢杀头,做出无谓的牺牲。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①,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注释】①言:指言论。

【解读】此章阐述了德行和言论、仁德和勇敢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有德行的人以仁爱之心待人,以礼仪规范要求人,发表的言论有利于民众和社会;发表言论的人,尽管有的言论看似合理,不一定是有德行的人,因为他发表言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他人和民众,而是为了自身利益。两者的思想境界不同,发表言论的出发点不同,所以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仁德的人为了道义而不顾自身利益,因此勇敢无畏;勇敢的人则不一定是有仁德的人,有的人为了一己之利或一个集团的利益,也能置生死于不顾,这难道是有仁德的人吗?可见,内在本质决定外在形式,外在形式不一定表现内在本质。德行和言论、仁德和勇敢,就是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的关系。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①:“羿善射②,奡荡舟③,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④,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⑤!尚德哉若人!”

【译文】南宫适问孔子说:“羿擅长射箭,奡能陆地行舟,都不得好死。夏禹、后稷亲自耕种,却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这个人真崇尚德行!”

【注释】①南宫适:南容,字子容。孔子的学生。②羿(yì):夏代有穷氏的国君,因不体恤民众,被家臣寒浞杀害。③奡(ǎo):寒浞之子,力大,相传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荡舟:指在陆上行舟。④稷:周朝的先祖,舜的农官,封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⑤若人:这个人。

【解读】羿擅长射箭,奡力大无穷,都因为没有德行而被杀身亡;禹和稷亲自耕种,造福百姓,以德行和仁义获得民众拥戴,因此得了天下。南宫适所提的问题,含义很深,不答自明,即依靠武力不可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尊崇仁德、礼义才是治国之本。因此,孔子对南宫适非常满意,并极力称赞。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许多国家为反恐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结果却“越反越恐”。这些国家的决策者们却不愿意深刻反思恐怖分子为什么宁愿舍弃宝贵的生命也要与自己作对的原因,也拿不出一整套从源头上使恐怖分子不再从事恐怖活动的办法。这是一些反恐大国的悲哀,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也有没达到仁德的时候,从未有小人却有仁德的。”

【解读】对孔子的这句话,历来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此章的君子指士大夫(执政的人),小人指老百姓。这样解释,前一句还说得通,后一句却太绝对,难道民众中就没有崇尚仁德或具有德行的人吗?有的认为,君子指仁德的人,小人指无德的人。这种说法比较合乎孔子的本意。孔子认为,仁德的君子,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都能推行仁德,不可能不犯过错。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关键在于知道了自己不仁德的问题或行为能及时纠正,不能一错再错。小人却由于自身品德低劣,唯利是图,是不可能有仁德的。

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①?忠焉②,能勿诲乎③?”

【译文】孔子说:“爱他们,能不勉励他们吗?关心他们,能不教导他们吗?”

【注释】①劳(lào):劝勉,勉励。也有解作劳苦、勤劳、操劳的,存疑。②忠:忠诚。意思是关心。③诲:教导。

【解读】历来学者对此章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之”指老百姓,则主体是执政者;有的认为“之”指子女,则主体是父母;有的认为“之”指学生,则主体是老师。由于孔子的言论多数是对自己的学生讲的,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故取第三种说法。这样,后文的“忠”可解作出自内心的关心。孔子说的这番话,意思是:爱他们,就要勉励他们,让他们不辞劳苦,勤学上进;关心他们,就要教导他们,让他们修养品德,尊崇道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溺爱;这样的关心,才是出自内心的关心,而不是表面的关心。

14.8子曰:“为命①,裨谌草创之②,世叔讨论之③,行人子羽修饰之④,东里子产润色之⑤。”

【译文】孔子说:“郑国拟定外交政令,由裨谌起草初稿,子太叔研究并提出意见,负责外交的公孙挥进行修改,子产润色定稿。”

【注释】①为命:指拟定外交政令。②裨谌(bìchén):与后文的世叔、子羽、子产均为郑国大夫。世叔:《春秋传》作子太叔,名游吉。子羽:公孙挥的字。草创:起草初稿。③讨论:研究并提出意见。④行人:使者,外交官。⑤东里:地名,子产的住处。一说是子产的复姓,存疑。

【解读】《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孔子所记述的过程与《左传》的记载略有不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时而联合,时而交战,因而制定外交政策关系到国家存亡,尤为重要。子产在郑国当政时,能举用贤人,并通过严格的程序,分工合作,层层把关,从而制定出适合国情的外交政令。孔子记述郑国外交政令的制定过程,既称赞了子产的做法,又希望学生在今后当政时制定政令一定要慎重,要借鉴子产采取的分工合作、反复论证、层层把关、集思广益的做法。

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①。”问子西②。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③。夺伯氏骈邑三百④,饭疏食⑤,没齿无怨言⑥。”

【译文】有人询问子产的为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询问子西的为人。孔子说:“他呀!他呀!”询问管仲怎样。孔子说:“是个杰出的人才。他剥夺伯氏在骈邑的三百户采地,伯氏只能吃粗粮,但一直到死都没有怨言。”

【注释】①惠人:有恩惠于人的人。②子西:指楚国令尹公子申。楚昭王打算划七百里地给孔子和他的弟子,以便自治,公子申极力阻止(见《史记?孔子世家》)。一说是郑国大夫公孙夏,子产的同宗兄弟,子产在他之后主持郑国国政。从孔子的态度看,不应是公孙夏。③人:杰出的人才。④伯氏:齐国大夫。骈邑:春秋时期城邑名,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是伯氏的采邑。⑤疏食:粗粮。⑥没齿:终身。意思是一直到死。管仲在齐国当政后,齐桓公曾把伯氏在骈邑的三百户采地给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朱熹《论语集注》)

【解读】此章记述了孔子对子产、子西、管仲的评价。孔子认为子产是贤人,在上一章专门称赞了他的为政特色,此章又称赞他是有恩惠于人的人;子西在治国上有贤行,也有不足,又曾阻止楚昭王任用孔子,因此孔子只用“他呀!他呀!”来回答,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足见孔子的宽厚;管仲虽然是法家人物,政治主张与孔子不同,但他治理齐国功绩卓著,因此孔子称赞他是杰出的人才。

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困难,富贵而不骄傲却容易。”

【解读】任何社会都存在贫、富差别。贫穷的人生活困苦,处境艰难,自然情绪不好,心生怨恨;富有的人往往自命不凡,傲慢无礼。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上常见的现象。孔子所提倡的,是“贫而无怨,富而无骄”。就是说,贫穷的人只有安贫乐道,勤奋努力,才能改变贫穷的处境,如果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就不能改变命运;富贵的人要珍惜顺境,修养品德,待人以礼,如果傲慢无礼,奢侈浪费,也不能永久富贵。孔子说“贫而无怨难”,是要贫穷的人树立自信,说“富而无骄易”,是要富贵的人引起重视。只要贫穷的人树立自信、富贵的人高度重视,就能达到“贫而无怨,富而无骄”的理想状态。

14.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①,不可以为滕、薛大夫②。”

【译文】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大夫赵氏、魏氏的家臣能力绰绰有余,却不能当滕国、薛国的大夫。”

【注释】①孟公绰:鲁国大夫,孔子所尊敬的人(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赵、魏:晋国卿大夫赵氏、魏氏。老:古代大夫的家臣称老,也称家老。优:优胜,优裕。意思是绰绰有余。②滕、薛:都是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小国。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后被越国所灭;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后被齐国所灭。

【解读】晋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赵氏、魏氏这种大夫的家臣有权势、威望,具体事务大多由下属处理,因此孟公绰的能力绰绰有余;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国,即使是大夫也要处理具体繁杂的事务,因此孟公绰不能胜任。孔子敬重孟公绰的德行,但不掩饰他的短处。李泽厚先生说:“能做大官也未必能办具体事,何况大官还有各种各样,有的是以他的‘道德’高、资历深,专门用做摆设,什么实际事不干,也干不了。孟公绰可能就属于这一类。”(《论语今读》)

14.12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之知②,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③,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④,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⑤,久要不忘平生之言⑥,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叫德才兼备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明智,孟公绰那样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有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来文饰提升他,也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人了。”孔子又说:“现在德才兼备的人何必这样呢?看到利益能考虑是否合理,遇到危险敢于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境地却不忘平时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人了。”

【注释】①成人:德才兼备的人,完美的人。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他逃到齐国后,齐庄公曾赐给他田地,后来他预见齐庄公将被杀而设法退还了所得到的田地。③卞庄子:鲁国大夫,以勇著名,曾制服两只虎。“卞”是他的食邑,“庄”是他的谥号。④文:文饰。⑤授命:献出生命。⑥要:通“约”,穷困。指处于穷困境地。平生:平时,平素。

【解读】此章孔子首先列举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有这四个子路熟悉的人,指出具备了明智、廉洁、勇敢、才艺,再从礼乐上加以文饰提升,也就是进德修仁,这样的人就是完美的。但要同时具备这四种品质,并进德修仁,要求又太高,难以做到,于是孔子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完美的人”的标准,即:为人正直(“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见危授命”)、信守承诺(“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三条,是君子应有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表现。

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①:“信乎②?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③?”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④。夫子时然后言⑤,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⑥,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的为人,说:“他老先生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说:“这是告诉你的人讲错了。他老先生该说的时候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时才笑,别人不讨厌他笑;合理的才获取,别人不讨厌他获取。”孔子说:“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

【注释】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名拔,卫献公的孙子,“文”是他的谥号。公明贾:姓公明,名贾,卫国人。②信:真的,果真。③取:收取,获取。④以:代词。此,这。⑤时:时候。⑥义:适宜,合理。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极恶女当家

    极恶女当家

    黑道世家的千金偏偏跑去当了一名热血女警,却在第一次发工资的当天碰到疯狂持枪劫匪打劫银行,为了保护民众安全英勇殉职。幸好现在死了都不算完,随便都能搭上穿越的便车。于是黑道御姐女警成了尚书千金,还魂当天就体验了一次家庭暴力。于是小刀扎恶婆婆大腿,脚踹小白脸丈夫,还设计灭了恶婆婆,出了一口恶气。什么?想娶二奶?先问问老娘的教条肯不肯;赌钱嫖妓?留下左手还是右手?跪搓板顶花瓶,眼皮底下再点两柱香。老公不上进,公婆给脸色,连妾室都瞪鼻子上脸是吧?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来个家族大清洗了……古代的女人实在太没地位太没安全感,还是先把金子银子房子地契值钱的全控在手里才是王道。等老娘银子多了腰板硬了底气足了,看谁敢跟老娘对着干!什么?你想休妻?无上欢迎,虽然老娘恶名在外,但无论是正太小叔,古代11头子,还是王爷、皇上都想把她娶回家。至于花落谁家,还看绵绵心情如何咯。
  • 大地武皇

    大地武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一个人与元兽不断拼杀吞噬的世界。主角本是小人物,却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体暗藏玄机,曾经让他懊恼不已的脑盖骨,在某一日竟将从他体内吸走的全部元气,以千百万倍的数量偿还给他。至此,主角奋起直追,一步步踏上大地武皇之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顺手牵夫

    顺手牵夫

    最善于察言观色的机灵鬼+最闷骚腹黑的大侠+一段离奇的身世=萌系武侠轻喜剧。被换的不仅是太子,也有可能是公主。顺手牵走的不一定是羊,更有可能是夫君。这是一个在北宋繁华世态下,流落明间的公主误打误撞,破坏了襄阳王的夺位计划,并收获真爱的囧囧有神的江湖故事。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穿越之美女保镖

    穿越之美女保镖

    文青华,女,北方医学院高材生,身高1.75m,三围32,23,34,绰号“太平公主”,性格火爆,独立特行,爱好跆拳道,自由搏击,跆拳道黑带八段。一次偶然的日食,带领文青华来到了古代。“这位小兄弟,看我们如此投缘,结拜兄弟可好?”“我打!”一拳打爆对方的鼻子。“我是女孩,OK?虽然是‘太平公主’,但也是公主!”文青华大吼。对方早已捧着受伤的小心灵到墙角哭泣。“呜呜,你只是我买来的保镖而已,竟然带头欺负自己的主子!”对喔,忘记自己的身份,为了一个烧饼,她把自己给卖了!但这个爱哭的主子真的很碍眼,整天的跟在自己的屁股后面转来转去,他有这么多的仇家吗?且慢,莫非他有断袖之癖?上官浩野,名震江湖的上官山庄的二少爷,武功卓绝,厌倦了江湖腥风血雨的生活,决心当一名只会吟诗作对的酸书生。正好有一个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小子武功不错,卖身换烧饼,买来当保镖好了!但保镖的脑袋有点秀逗,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女的,开玩笑,该鼓得地方不鼓,头发比自己的还短,哪点像女孩?风云小妖的最新作品《情挑首席总裁》正在更新中,非常的好看,欢迎大家的捧场推荐小妖的文文《滥情总裁》已经完结哦小妖的第四部作品,整蛊搞笑浪漫言情《调教太子妃》已经完结!,请大家前往欣赏收藏哦,谢谢大家的支持!小妖的第三部作品《妖媚金陵》已经完结,阅读网址强力推荐:《穿越时空系列之一天外飞仙》也是小妖的作品,而且已经完结,大家可以一口气的看完,欢迎大家阅读!!!谢谢大家对小妖的支持哦!《诱拐来的当家主母》也非常的好看,大家不妨去看看哦!!推荐好友林夕冉的《穿越之奇女子》一文,地址:很好看的哦!
  • 魔少的禁忌圈宠

    魔少的禁忌圈宠

    “翡梨(费令)!今生今世,就算老天爷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我们也要逆天而行!”他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手中的一把斧头,他与玉皇大帝的四公主意外邂逅,情定终生,然“小兵和公主”,身份悬殊,终被玉帝棒打鸳鸯。一场三界混战后,玉帝终于擒住斧魔。她是玉皇大帝的四公主,亲眼见到情郎被推下诛仙崖,心灰意冷的她喝下孟婆汤,纵身跳下轮回台转世来到二十一世纪,成为都市白领剩女一枚!遭遇死亡后,玉帝告诉她,她是女娲娘娘的后裔,肩负找到转世为凡人的斧魔,并杀死他,替天行道的使命!她穿越来到古时候一个乱世时代,爱上了一个男人(本书故事从此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离婚,绝不

    离婚,绝不

    夜,更深露重。习习凉风撩起紫罗兰色的轻纱帐幔,如同少女的曼妙舞姿,婉约动人。窗纱背后,是一个穿着珍珠白的蕾丝睡裙的少女,光着脚丫,矗立在窗前,即使一动不动,犹如一座冰冷而美丽的雕像,但还是抵挡不住那与生俱来的古典优雅的气质。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地去回忆往事了。牧少臻打电话说要回来的时候,我就会变的忙碌,等李嫂烧饭、做菜的时候,我就得进厨房炖粥。也就是简单地把五谷杂粮、核桃……
  •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轻松文,已完结。)别人嫁人她嫁人,嫁了大半年,别说新婚燕尔,连狗屁王爷长得是高是矮是圆是扁都不知道。他为了不见她,居然还将好端端的王府分成了两半?是不是想老死不相往来??!哎哟喂,他唱的是那门子的戏?而且出一个门,还要经过他同意?那把他的令牌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