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孙悟空从出生到成佛的经历就是其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他用其取经路上的种种变化,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成功的升职路线图。第五章美猴王的升职路线图初入职场,埋头学艺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我个人认为整部《西游记》其实就是孙悟空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也是他这个英雄人物的个人传记。《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第一回以孙悟空出生开始,第一百回以孙悟空成佛结束。本章以孙悟空的个人成长为主线,讲述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一、石猴出世
孙悟空的出生方式可谓是石破天惊。大家看《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是如何出生的。
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庄子·知北游》说“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仙石内育仙胎,后崩裂产一石卵!所以,孙悟空是“上有九窍八孔”,兼具了胎生和卵生两个过程。《西游记》第六回:“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足见孙悟空一出生就是注定可以成仙的。
孙悟空一出生就惊动了上天,可谓石破天惊!那么孙悟空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大家知道,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独有偶,《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据说也是一块顽石的化身;据说大禹也是从石头中生出来的;中国自古就有女娲用石头补天的故事。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多小说中出现这么多石头呢,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当然不是,这一切无不表明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石头”的一种精神寄托,他们认为“石块”代表了一种坚实、强硬、果敢、正直、自由的精神,另外还代表中国古代靠山吃山的生活现实,石猴出生并生活的花果山使他可以不愁经济、无忧无虑地生活。也正因为他这种特殊的身世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和在人生旅途中不屈权贵、顽强拼搏、敢作敢当、疾恶如仇、反叛、追求自由、好打抱不平,并且多少还有点自我的性格特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可以说明出生和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从职业模型来看,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同样是成长和生活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待人接物的方式、行为与态度。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境,也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为自己的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出生和成长环境。有时候经常听到身边人发出这样的言论:“两个人关系不太稳定,生个孩子来维系关系吧”,“为了让老人尽快抱上孙子,要个孩子吧”,等等。这些人不顾自己的状态和能力,为了维系脆弱的婚姻,或者仅仅为了延续生命而生孩子,这样的做法是多么自私。
在尚未作好充分准备、还没有一个平和健全的心态、不能给下一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的时候,一个人如何能够承担责任,影响另一个人的一生?这是对下一代、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不负责任!自己都还没有成熟的心智,怎样为人父母?你有什么资格在一张白纸上肆意涂抹?繁衍后代是人类动物性的本能,可是,在现代文明环境中的人们是否能多一些社会性,在决定生孩子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条件,能够给即将出生的宝宝创造一个和谐、健全、完整的成长环境。
正因为出生背景、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大相径庭,而这些个性又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不断地表现出来。既然每个人都有个性,我们就要在工作中学会尊重并引导每个人的个性。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关键是要看他在不违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给团队和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
二、诚信称王
孙悟空和别的猴子相比,只是出生方式不一样。玉皇大帝说:世间万物都乃天地精华所生,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一只普普通通的石猴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呢?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重要的是当机遇真正来临的时候,你有没有像孙悟空一样敢于去尝试那成功的一跃呢?机会永远只会垂青那些有勇气的人。
石猴毛遂自荐跃入水帘洞中,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些话听上去非常美好,让我们对未来寄予了无限的憧憬。但同时,它让我们心理得到最大的安慰,让我们学会了妥协。这是一种斗志的弱化,是一种战斗力的锐减,势必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失去更多像孙悟空这样的机会。
有的猴子问:“哪个进得去,出得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就拜他为王。”问了三遍没人回应,只有石猴举手报名并付诸行动。这样的机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很多人却抱怨,自己之所以事业不成功,职位没晋升,都是因为机会没有垂青。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讲机会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每个人识别机遇、发现机遇的能力不同。你有没有在机会稍纵即逝的时候,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它并抓住它呢?
在生活和工作中,举手也许是一种习惯。这个习惯是自小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的。比如幼儿园阿姨会问小朋友,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会的举手。有些小朋友不会也乐意举手,但你会发现有些小朋友会也不举手,抱着膀子看着老师。如果你在幼儿园里不举手,小学一定不举手;小学不举手,初中一定不举手;初中不举手,那么大学肯定也不举手;大学都不举手,进入社会到了工作岗位上,肯定也不乐意举手,乃至一生都不善于举手。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老是不举手,一定会在人生旅途中丧失非常多的机会和机遇。
当然,石猴跳入水帘洞是有风险的,他本身也害怕,所以才“瞑目蹲身”跳入洞中,置于死地而后生。但是又有多少机会不是和风险并存的呢?所以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有勇气去把握、去尝试、去选择!现在社会人才资源并不稀缺,一个欲出人头地、成就自己的人只有不断地推销自己,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才能实现所谓的自我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我们要学习孙悟空机会来临的时候勇于尝试的精神。
孙悟空瞑目蹲身跳入水帘洞,发现里面是一个天造地设的洞府,就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中。进去之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呢?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众猴跳过桥头,一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早把拜石猴为王的事忘到脑后去了。但是这个时候,有一只猴绝对不会忘,那就是石猴!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从石猴称王的过程看,我们发现这些猴子进入水帘洞之后早就把“拜石猴为王”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是石猴没有忘,主动要求这些猴子兑现拜他为王的承诺。当时的花果山没有国家,没有政府,没有政权,没有公安局和法院,没有律师和执行厅,假设众猴不去履行自己的承诺而拜石猴为王,请问这只石猴有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可喜的是,这帮猴子没有失信于他,一个个“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排好队朝上礼拜,称他为王。整个过程是一个口头协议从发起、签订到履行、兑现的过程。有一只猴子提议“谁能进得去,出得来,不伤身体者我们就拜他为王”,这是协议的发起;石猴说“我进去,我进去”等于是协议的达成;石猴跳进洞中,寻找到了水帘洞,然后再从洞中安然无恙地出来,这是对协议的履行;众猴拜他为王是对整个协议的兑现。这个过程完全靠的是众猴之间最原始诚信的精神,才拜石猴为王。
在现代企业经营和团队管理的过程中,诚信何尝不是作为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呢?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经营,交往对象之间只有做到坦诚不布公、以信为本、遵时守约、不尔虞我诈、不非法经营,才能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客户的认可,才能让我们的团队充满无穷的力量,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品牌认知度和企业形象快速提升。
诚信不仅仅是企业经营之本、团队的建设之根,更重要的是,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也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它是决定人在社会中是否能够立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关键的前提要素。如果一个人连诚信都没有,道德品质都出了问题,很难想象他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如果一个道德品质都有问题的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这个人也许对国家和社会是一种危害。
三、拜师学艺
成为猴王以后的石猴,在团队危机意识的驱动之下历经20年走遍了四大部洲,最终到了西牛贺州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老师。孙悟空学艺之初态度谦卑,悟性也非常高。我们先来看看美猴王初见菩提祖师的情形: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这个时候的石猴非常谦卑,跪到地上直磕头,祖师问他姓什么,他说“一生无性”(错把姓名当性格了)。这话说的意思是,一辈子没脾气,人家打我我也不还手,人家骂我我也不着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给人赔礼道歉。但后来他学了一身本领以后,脾气大得不得了。其实我认为,石猴此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并不是他的本性,依他出生的环境来看,他应是力量型的火爆脾气,他此时只是面对师者的一种谦卑的处事态度。
“角色就是人格”,人在社会上处于不同的环境和面对不同的对象时,角色是不一样的。你可能是资产上百亿元的企业家,可能是呼风唤雨的商界骄子,可能是大权在握的官员,但是不要忘了,回到家你还是一个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到了课堂上在老师面前你就是一个学生。所以你不能用对待员工、下属、合作伙伴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家人,也不能把自己桀骜不驯、狂妄自大的特性带到老师面前。
在社会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分清自己的角色,以不同的处事方式和态度去对待交往的对象。就像孙悟空一样,他刚刚找到菩提祖师的时候,并不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懦弱,而是在不同的对象面前,为了达到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而选择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和对人态度。尤其是对待自己的长辈和老师,我们更应该学习孙悟空此时的谦卑。
经过7年基础知识的学习,孙悟空悟到了一些成仙成佛精神上的真谛,在那里乐得手舞足蹈。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猻,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就是在这个时候,孙悟空学会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悟空在拜师之时的谦卑和学艺之时所表现出来的悟性,以及敢于对祖师开始要教他的功夫说 “不”,其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悟空和他的师兄弟不一样。他来的目的比较明确,他有一个明确的追求,那就是要长生不老。否则他年老体衰之时放弃王位、飘洋过海,不就白来了吗?与之相比,他的那些师兄弟,虽然也受了万般辛苦,却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浑浑噩噩不知其所以然,得过且过,也不知道学道到底是为了什么,兴许连来学道这件事情都是别人给安排的呢!命运操纵在别人的手里也不知进取。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一直认为,搞清楚为什么学习,比学习本身和学什么更重要。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而知识也只是一个人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得更有价值的一种工具。举例:一个老农民下午要去麦田收割麦子,那么他上午去市集上买一件下午工作的工具,一定得买一把镰刀;如果一个老农民下午要去田地锄草,那么他上午去市集买一件下午工作的工具,肯定要买锄头才可以。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往往很多人就是搞不明白。
太多的人都在学习这件事情上,闹出上午买锄头下午割麦子的笑话。也许他不是故意的,只不过是搞错了顺序而已,没有先搞明白下午到底干什么,但是上午去集市上又必须得买一个工具,他也就只能随便先买把锄头再说。就像很多人,压根就搞不明白将来到底要做什么,反正去上大学先学个计算机再说,先学个医学再说,先学个法律再说。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搞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学习,所以在大学期间浑浑噩噩就很正常了,就像孙悟空的那些师兄弟一样。
在我们身边,很多大学生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上大学,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他的学习目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根本不知道,甚至来上大学这件事都是父母给他安排好的。尤其是在中国,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对父母的话是言听计从。但往往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安排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是最合理的。我一直比较反对中国的孩子对父母太过“孝顺”,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悖,也有点叛逆。因为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讲究顺从父母的,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不过我个人倒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对父母更应该去“孝敬”而非“孝顺”。我们要更多地去强调“敬”的成分,而非“顺”的成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成功者都是“孝而不顺”的人。
提倡孝而不顺,并不是让我们大逆不道或者违背伦理道德,当然这也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认同的读者尽可以拍砖反驳,各抒己见。但是发自内心地讲,现在太多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受当下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甚深,父母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书。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让我们读书,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和目标,那就是要考上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现在看来,这已经不再是父母的追求了,但孩子们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那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怪圈。甚至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教学是为了什么,完全没了作为一个师者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所有工作的核心都是围绕着“分数”、“升学率”而开展。
还有诸多的家长以“爱”的名义给孩子太多的额外负担,又是学钢琴,又是学画画,还得学跳舞,甚至还要拿出固定时间练习英语。现代的孩子需要这么多才艺吗?真的要让他们琴棋书画样样俱全才可以生存和在这个社会立足吗?掌握一技之长没有错,如果把这种本来属于兴趣爱好的东西拿来作为孩子未来整个人生的寄托,是不是有点太过功利了呢?寄希望于孩子将来能成为大明星、大演员来光耀门楣、母凭子贵吗?如果不是这样,就请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去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因为只有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他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灵性,就像孙悟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可以让自己的学习具有价值一样。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出去打了几个小时的篮球,回来对孩子重则暴打一顿,轻则严厉批评,说孩子不好好学习。谁说学习就必须非得在课堂上,打篮球就不是学习吗?课本知识是知识,篮球技能就不是了吗?两者不都是生存和发挥人生价值的途径和工具吗?你要知道,你的那一顿谩骂和毒打有可能会毁掉一个又一个的“姚明”。
我更不理解的是很多家长让孩子拼了命去学英语,我很气愤!难道你要出国变更国籍吗,还是要专职从事外语性质的工作?前者的可能性当然不大,那么后者呢?各位家长,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定位在找一份好工作上,而且是枯燥无味的外语类、翻译类、文秘类工作,你认为你的孩子这一生会有很高的人生价值和很大的作为吗?外语也是一种工具,任何知识都是工具,不是目的。当你了解了所有的知识都是工具的时候,就应该有选择地去学习,而非作为目的性地非要学什么不可。
有这个工夫,不如让我们的孩子抽时间多学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接受一下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也不至于会出现诸如马加爵、药家鑫这样的杀人魔头,也不至于出现“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李双江”的鬼逻辑。教给他那么多的技能,连做人基本的准则和常识都不懂得,有什么用呢?就像药家鑫,是多少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所谓的好学生就是钢琴十级的未来钢琴家,是钢琴天才,在学校获得过13项奖励,是邻居眼中的乖孩子,等等。这是什么鬼逻辑!
孙悟空拜师学艺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不管是学艺、学习,还是企业的培训,首先要像孙悟空一样搞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搞明白一天到晚坐在教室里是在干吗。
悟空的学艺过程,不就像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经历吗?想想我们求学之初都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再想想大学生活得浑浑噩噩、两眼茫然。看看身边同学的过去和现在,你能体会到点什么吗?那时的你能不能学到本领全靠个人,更重要的是你要搞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工作中,学习同样重要。如果你搞不明白为什么学习,为什么让员工学习,那么员工也只能像孙悟空的那些师兄弟们一样,到最后浪费的还是老板的培训投资。
包括在管理过程当中,我们投资员工的学习同样如此,我们有没有犯某些家长同样的错误?我们作为管理者有没有以“爱”的名义去迫使员工学习一些压根儿就用不上的课程?有没有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员工最大的特长?未来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一线管理者,我们的学习必须要发生学习理念上的转变,那就是要从个人学习转变到团队学习,从零散学习转变为系统学习,从喜欢学什么到必须学什么。
企业家首先要分析清楚自己企业的实际状况是什么样的,到底应该如何去安排企业内部的培训和企业家自身的学习,搞明白我们的企业和员工到底是为什么而学习。学习一定要专注、聚焦,不能乱了头脑到处学习。今天学个铁砂掌,明天学个九阴真经,后天再学个少林拳,最后你自己可能就走火入魔、乱了套了,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武功才适合自己,什么样的知识才适合自己的企业。所以,未来我们的企业家学习,必须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和成长计划,找到一个老师跟着他踏踏实实地学习三五年或者10年,你才会发现你的企业经营变得与众不同。
四、逐出师门
孙悟空打破菩提祖师盘中哑谜,三更时分在后门入内学艺,终得学会躲三灾变化之法,也就是七十二变和符合悟空特色的筋斗云。但最后却落得个让师父逐出师门的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搜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
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
孙悟空本事见长,于是起了卖弄之心,在师兄弟面前表演变松树。结果惹恼了师父,师父说出一番大道理来。他说:悟空啊,这个功夫怎么能在别人面前卖弄呢?你要是看到别人有这样的本事,你会不会求他教你?道理是一样的,现在别人看到你这个本事不错,也会来求你。如果你怕惹祸,就得传给他;如果你不想传给他,他又要来陷害你,这样你的性命就不保了。
与其说师父给他讲的是仙佛的大道理,还不如说是市井中的生存哲学。奇怪的是,这样的道理不仅菩提祖师会讲,就是肉眼凡胎的唐僧也深得其中三昧。在孙悟空刚刚追随唐僧,未收服猪八戒和沙和尚之前,在观音院,观音院主想看看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而来有什么宝贝,孙悟空则把唐僧的袈裟拿出来显摆。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这番道理,与菩提祖师如出一辙,看来,唐僧的社会经验也并不是那么欠缺嘛,至少还懂一些避祸之道。这两件事反映了孙悟空身上的一个毛病——好虚荣,爱显摆。被观音院的众僧嘲笑了两句,他就熬不住了,非要把唐王御赐的袈裟拿出来不可。结果真如唐僧所说,那观音院的老和尚见了这宝贝起了心思,惹出了祸端。
其实,这个时候孙悟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显摆本事、卖弄宝贝,不都是一个普通人的本性吗?尤其是当时心智尚不成熟的孙悟空,有了点本事想在众人面前显摆也是很正常的。包括在观音院他拿出宝贝袈裟与众人观看的心理,都是争强好胜的不成熟性格所导致的。
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是孙悟空做错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段不成熟的过程。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这种心理,有好东西或稍有成就就拿出来“炫耀”一番。我倒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关键是要把握好尺度。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值得拿出来“炫”的,哪些是不能拿出来随便“炫”的;我们要搞清楚什么环境和场合下可以“炫”,什么样的场合坚决不能乱“炫”;在谁面前可以稍微“炫”一下,而在谁的面前又是不可以“炫”的。也许这就是所谓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吧,做任何事情都要兼顾左右,都要看环境、时机、对象。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些东西是可以拿出来“炫耀”的,比如你的学习成绩,为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为企业创下的销售业绩等。尤其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是可以当作一种资本拿出来向自己的子女进行炫耀式教育的,我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有些“炫耀”一旦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近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炫”引发的热门新闻,比如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因为炫耀其奢华生活而引起社会的热议;贵州某贫困县副县长之女网上炫富,出手阔绰,动则花费成千上万元。类似的“炫富”事件是层出不穷,以“成功人士”、“有钱人”、“贵族”自居,不断张贴照片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奢侈生活,毫不掩饰地鄙视穷苦大众。这样的人,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心理有问题,也是心智格外不成熟的表现。
当然,因以上案例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其他体制问题我们在此不加以讨论,我只是从人的成长角度去奉劝身边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气盛、涉世之初的朋友,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得沉稳一点,不要动不动就意气用事。“话到嘴边留半句”、“多听少说”、“低调不张扬”是我们首先应该学会的处事法则,同时也是我们从年轻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自主创业,积累经验
一、建设花果山
10年漂泊、10年寒窗,孙悟空阔别家乡20载,从灵台方寸山回到花果山。想当年他孤身一人,飘洋过海,寻师访道,光为了找一个有真本事的师父就花了10年时光。如今,他“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一个时辰不到,已看见花果山水帘洞。
他按下云头,来到花果山,却不见众猴出来欢迎,反而听到鹤在悲鸣,猿在哀啼。
忽听得鹤唳猿啼,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即开口叫道:“孩儿们,我来了也!”那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许久?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幸得大王来了。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
很明显,他的子孙被人欺负了,20年不回来花果山的天已经变了。此仇怎能不报?
悟空闻说,心中大怒道:“是什么妖魔,辄敢无状!你且细细说来,待我寻他报仇。”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
好猴王,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观看,见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险峻。
悟空见他凶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原来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那些小猴,眼乖会跳,刀来砍不着,枪去不能伤。你看他前踊后跃,钻上去把个魔王围绕,抱的抱,扯的扯,钻裆的钻裆,扳脚的扳脚,踢打挦毛,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
孙悟空三下五除二就把混世魔王给分尸了。但是就消灭混世魔王这件事,让孙悟空沉思很久,他突然意识到现在的花果山已经不再是300多年前的世外桃源了。现在想在花果山过那种安宁的日子,安享太平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了,因此,孙悟空的竞争意识产生了。我不与人争不见得别人不与我争,我不与人斗不见得别人不与我斗,我不欺负别人不见得别人不来欺负我。要想让自己的帝国立足,占据一席地位,不被人欺负,只有积极主动地让自己壮大起来。
这个时候的孙悟空也感到很后怕,如果当年他没有飘洋过海学艺,时到今日混世魔王还是可能来侵略他们,那么猴王此时可能也正在给魔王看门呢。他更加确定了学习的重要性、能力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也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呢?
混世魔王侵占花果山这件事,其长期影响是激起了悟空的斗心,加上孙悟空自负的心理,斗心逐渐膨胀,他的心性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于是孙悟空教小猴们“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热热闹闹地带领旗下的47000多只猴子操练起来了。他这一操练武艺不要紧,外界的群、族、妖、怪开始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慌:这帮猴子要干吗,是要造反还是要进攻别人呢?
也许孙悟空教众猴操练武艺只是觉得好玩,或者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但你觉得好玩别人不信啊。其结果,你倒是感觉自己比以前安全了,别人却感觉不如以前安全了。那别人怎么办呢?当然是如法炮制,增强军备,其后果是你还是觉得自己不安全。
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
为此,孙悟空从傲来国抢来大量兵器。既然已经起了头,真刀真枪都摆弄起来了,孙悟空索性大干起来。他把猴子的数量统计了一下,共有47000多只。然后把它们分好队伍,安排编制。他这么一折腾,猴子们倒是觉得安全了,其他动物却害怕了。于是“惊动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等,共有七十二洞妖王,这些动物种群都吓坏了,要打,显然打不过,又不知道这些猴子要干什么,于是都来参拜猴王为尊。它们还“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都被纳入花果山的编制。到这个时候七十二洞妖王俯首称臣,猴王的势力更大了,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完全成了一座战斗堡垒。
二、闹龙宫地府
消灭了混世魔王,在花果山打造了一座堡垒,完成了孙悟空在花果山自主创业的初期准备。但此时所有的小妖都有了兵器,唯独孙悟空没有称手的兵器,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龙宫取宝门”事件。
在强取金箍棒的过程中有几个地方颇为有趣。孙悟空到龙宫,龙王第一句话是:“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其实是想打探孙悟空的师承来历,了解其本领如何。孙悟空的回答令龙王摸不着头脑,说“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他谨遵祖师的教训,没有泄露师父的身份,在龙王面前显得还比较神秘。
然后孙悟空开口向龙王“告求一件”兵器,说要是看上有满意的“一一奉价”,龙王“不好推辞”,依次奉上大捍刀、九股叉和方天戟,一方面应付场面,另一方面也借此摸摸他的底细,掂掂他的斤两。在这个过程中,连龙婆、龙女都看出来者不凡了,上前说:“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提醒龙王小心,并暗示定海神针最近闪闪发光,应了此人。于是孙悟空就如愿获得称心如意的兵器——如意金箍棒。
不过孙悟空也着实是有点无赖,拿了如意金箍棒不肯走,说出一番超级无赖才讲得出的话:“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这是什么话,给他金箍棒还是龙王的错了?龙王也不相信悟空真的会给钱,一口咬定说没有。悟空死活不肯走。最后悟空说,要真没有也行,那我就陪你练习练习武功,活动活动身体,看这棒子到底好不好使。这一下龙王真慌了,擂鼓招来其他三位龙王,大伙给猴王凑了一副披挂。凑齐披挂后,“老龙大喜”,赶紧双手奉上。其实这老龙有什么可大喜的?只不过是土财主打发走强盗后松了一口气而已。
孙悟空拿到披挂后,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全然把当时要付钱的承诺给忘了,不过,其实他来的时候身上根本就没带钱。
有了金箍棒,猴王的底气更足了。你看他回去以后,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自己变得万丈高,而那根棒更是厉害,“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就这一招,把满山的虎豹狼虫,吓得一个个魂飞魄散,慌忙磕头礼拜。
猴王对这一番表演的效果十分满意,大摆宴席庆贺一番后,进一步分赏众猴,“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然后把管理众猴的琐事交给四健将处理,自己则每天“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遍千山”。
孙悟空还结交了一帮江湖朋友,“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结交了六个兄弟,“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每天谈论武艺,吹拉弹唱,喝酒应酬,很是过了一段逍遥快活的日子。
从祖师那里学成本领后,孙悟空认为自己已经“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再服阎王管辖了。谁知阎王不开眼,竟让无常鬼去勾孙悟空的魂魄。孙悟空“恼起性来”,把两个无常鬼打为肉酱,然后“丢开手,轮着棒”,打入幽冥城中。既然阎王不识相,索性给他一点厉害看看。十殿阎王只好向他赔礼道歉。阎王对他的态度真像孙悟空早先说的,“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悟空取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一路棒打出幽冥界。这一次,真是阎王老子也管不着他了。
孙悟空一直想追求所谓的“自由”最大化,其实他原来在花果山做美猴王已经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归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惧人王法律的。但是他尚嫌不够,还要打破“空间”和“时间”对他的束缚,超越时空的局限。过海学艺归来让他上天入地、来去自由,完全打破“空间”的局限;强行销毁生死簿、勾掉猴类名字则就是完全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无须再面对死亡了。
从表面上看此时的孙悟空是获得了绝对的“时空”自由,但是在这个社会上哪有绝对的自由可言呢?即使你可以上天入地、不生不灭,也无法突破社会规则的约束,也必须是在社会规则之下的相对自由。就像我们生存于这个社会上,太多的人像孙悟空一样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自由。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自由?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发现自己找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走火入魔”了,已经被这个社会无情地抛弃。我们所有言行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进行的,国家的法律、社会的规则、企业的制度、家庭的伦理、个人的道德无时无刻都在约束着我们的举止言行。
人生的过程,就像是孙悟空西天求经、修炼自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孙悟空也在追求另一种含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不断地学会融入社会、融入环境,修炼自己的心性,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无论怎么做、做什么,都永远不能破坏规矩。
三、官封弼马温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得了高强武艺,加上从龙王那里搞到金箍棒,在阎王那里强行勾销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七十二洞妖王俯首称臣,到这个时候,孙悟空就真正地威震花果山,扬名山内外了。
突然有一天,从天上来了一位老使者说:“我要找你们的大王,让他上天做官!”孙悟空为什么可以上天做官?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还被蒙在鼓里,他不知道龙王和阎王在玉皇大帝面前告了一状。正是因为告了一状才有了他上天做官的机会,玉皇大帝因此给孙悟空安排了“弼马温”一职,以息事宁人。
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
不觉的半月有余。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这是孙悟空官封弼马温从上任一直到离职的全过程。很多人问我:孙悟空到底是为什么离职的, 核心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观点,有人说是因为孙悟空嫌自己是个养马的。
这个理由有点牵强,因为即使孙悟空在凌霄宝殿受封时不知道自己是养马的,难道去到御马监之后还不知道吗?但是他当时的心情还是“欢欢喜喜”去赴任,且积极认真地工作了半月有余。可见,他的离职绝对不是因为嫌弃自己的工作岗位。
第二个观点,有人说是因为孙悟空嫌自己官小。
这个理由更是牵强,在中国的正史上,明朝时期是有“御马监正堂管事”这个官职的,官居四品。由此可见,弼马温这个官其实一点都不小,他下面还有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等一帮人侍奉着,肯定不是最小的官。黑熊精也是能和孙悟空“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的主,最后还不是让观世音收了去落伽山看大门了;红孩儿能力更是在孙悟空之上,最后也是被观世音收去做了身边的使唤丫头;包括天蓬元帅也是由当初的一个懒汉功圆行满才得以“敕封元帅管天河”卷帘大将也是“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孙悟空有何功绩、有何修为呢?一上到天庭就能做到四品大员,官已经不小了。
即使“弼马温”是天庭最小的一个官,也是相对于天庭来讲,就比如在古时封建社会内宫大院最小的一个芝麻官,放到地方上也是个大官。
大家看,孙悟空上任之初的工作是兢兢业业的。白天黑夜不睡觉,白天舞弄也就可以了,晚上也看得比较殷勤,有马睡觉的赶起来吃草,凡是有马走开的,拉回来靠槽,还是让它们吃草。所以这些天马养得肉肥膘满。
孙悟空上班工作以后,态度和能力当然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唯一缺的就是工作经验,所以导致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不是他勤快,而是因为他不懂得马应该什么时候吃草,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放风,什么时候洗澡。就是因为他没有工作经验,盲目的勤劳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下属的不满。正是因为下属的不满,导致孙悟空最终反下天庭。其实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还是有点急躁的性情,没等下属说完,也没去找招聘自己来的太白金星和领导玉皇大帝核实情况,直接就反下天庭去了。
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也许玉皇大帝对孙悟空的职业生涯是有规划的。
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