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措施是指消除患者精神症状的措施。急性期的患者,对于不吵不闹、少语少动、自语自笑、生活懒散、拒食不睡的“文疯”,如不采取治疗措施,患者的精神症状得不到控制,会很快走向精神衰退,患者还可出现消瘦,水电解质紊乱,躯体感染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对于那些吵闹不休、兴奋躁动、伤人毁物或爬墙上屋的“武疯”,不采取治疗措施,可出现伤人、自伤甚至恶性事件,成为社会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治疗及维持治疗,是大大降低复发率,延缓精神衰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急性期治疗,患者精神症状控制,自知力基本恢复,此时进入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患者开始思考现实性问题,如年轻患者担心被社会歧视,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考虑自己的工作、婚姻和生育问题等;中年患者担心失去配偶、失去工作、经济困难和子女教育问题等;另外由于交往不足,可产生明显的孤独感;可出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多次反复住院治疗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生活、工作和劳动能力受到损害等等。这一阶段社会支持和心理治疗显得更为重要。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全程化、多样化的综合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发展迅速。现代精神药物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抗精神病药是氯丙嗪,1952年开始试用于治疗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非常有效。从此氯丙嗪被用作抗精神病药物,并标志着现代精神药理学的开始,同时通过对药物的脑内作用机制研究也极大地促进了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
氯丙嗪问世后,又陆续开发了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长效抗精神病药氟奋乃静癸酸酯问世,给人们提供了又一种治疗方法,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不必每日多次口服抗精神病药物。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新一代药物,以维思通和奥氮平,这些药物既保留了典型精神药物的优点,又克服或弥补了它们的不足,使精神疾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精神药物治疗又可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期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期。
常用的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1.氯丙嗪:别名冬眠灵,主要用于治疗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敌对情感及怪异行为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偏执型和青春型效果好,紧张型次之。通常用法:口服:起始量25~50毫克,每日2次,逐渐增量至治疗剂量,一般为300~400毫克/日,最大剂量600毫克/日,维持剂量200~300毫克/日;肌肉注射常用于兴奋不合作者,25~50毫克,每日2次或3次。常见不良反应:无力、嗜睡;脑电波异常;癫痫发作;锥体外系副反应;药源性精神障碍;泌乳、性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女性化、女性月经改变;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心电图改变;肝脏功能不良;少数可发生粒细胞减少症。
2.奋乃静:适用于各种精神病,如偏执性、反应性精神障碍,单纯型及慢性分裂症。对其他脏器副反应较少,故可用于合并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用法:口服:治疗精神病起始量8~12毫克/日,分2~3次服,渐增至20~60毫克/日。维持量10~20毫克/日。肌肉注射:每次5~10毫克,6小时后可重复应用。常见不良反应:可有锥体外系副反应。
3.氟哌啶醇:为兴奋性分裂症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对幻觉、妄想作用明显,对慢性患者也有激活作用。心血管影响较少,故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老年性精神障碍也较适宜。通常用法:口服:起始量2~4毫克/日,分2~3次服,渐增至10~40毫克/日,维持量4~12毫克/日;肌肉注射:用于兴奋躁动每次5~10毫克,日2~3次。常见不良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易发生,长期使用可引起迟发运动障碍。很少引起低血压,对血液、肝功能影响亦轻。
4.五氟利多:用于控制幻觉、妄想、兴奋、冲动等症状。对慢性分裂症可消除幻觉,活跃情感,改善接触。镇静作用轻,口服一次作用维持一周,多用于维持治疗。通常用法:口服:每周1次,饭后服用,首次20毫克,渐增至40~60毫克/周。最大剂量120毫克/周。维持量20~40毫克/周。常见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副反应多见,还有无力、头昏、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及胃肠道症状。
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1.舒必利:常用于偏执型、紧张型分裂症。控制幻觉、妄想、情绪抑郁、淡漠孤僻、接触被动等症状疗效较好。通常用法:口服:每次100毫克,每日2~3次,渐增至600~1200毫克/日,最高1600毫克/日。维持量200~400毫克/日。静滴:治疗木僵、违拗患者200~400毫克稀释于葡萄糖盐水中静滴,日1次,逐渐增量,但不要超过800毫克/日。常见不良反应:失眠、口渴,大剂量可发生锥体外系副反应、阳痿、高血压、泌乳、男子乳房发育、月经异常等。
2.氯氮平:对于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青春型疗效较好。除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的阳性症状有效外,对阴性症状也有较好效果。通常用法:口服;起始量25~75毫克/日,分2~3次服,可增至200~500毫克/日,维持量50~200毫克/日。常见不良反应:多汗、嗜睡、流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乏力。可有脑电图改变、心动过速等,也可引起肠麻痹。约有1%可产生致命的粒细胞缺乏症。
注意事项:使用氯氮平治疗前应作白细胞分类和计数;治疗最初2月至少每周1次;第3~4月至少每2周1次检查,若有任何感染迹象(如咽喉痛、发热、虚弱无力或昏睡)要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奥氮平(奥兰扎平,商品名再普乐):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对激越、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显著。对难治性分裂症的疗效优于经典药物。通常用法:口服,起始剂量5~10毫克,每日1次。剂量增加,每周增加5毫克。治疗剂量5~20毫克,1日1次。宜晚上顿服。常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嗜睡、一过性催乳素增高。
4.富马酸喹硫平(奎太平、奎硫平,商品名思维康、启维、舒思):适用于各种类型精神分裂症,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可改善认知功能。尤其适用于对其他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敏感、不能耐受抗胆碱能反应和催乳素血症的患者。通常用法:起始剂量为25毫克,日2次。逐渐加量,有效剂量为150~750毫克/日,一般以300毫克/日的疗效最好。常见不良反应:嗜睡、乏力、头痛、头昏、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秘、消化不良、肝酶异常、轻度体重增加等。
5.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卓夫):适用于急性、慢性精神分裂症,可改善阳性、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对激越、攻击行为效果较快。适用于维持治疗,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全病程治疗。通常用法:口服:起始量0.5毫克,每日2次。间隔3~4天加量0.5~1毫克,2周达治疗剂量,4~6毫克/日,分2次服。维持剂量2毫克/日。常见不良反应:常见有失眠、焦虑、激越、头痛。
6.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奥派):适用于急性、慢性精神分裂症,可改善阳性、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效果较好。因其对体重、月经的影响较轻对年轻女性患者较适合。通常用法:口服:起始剂量5~10毫克/日,每日1次,逐渐增加用量2周可加至20毫克/日,最高剂量30毫克/日。常见不良反应:失眠、头痛、恶心、焦虑、体重减轻,也可引起血压、心率变化,锥体外系副反应较轻。
长效针剂如何使用
长效针剂主要适用于有明显精神症状而拒绝服药或有藏药企图的患者,以及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维持治疗的患者。
临床多用以下长效剂:氟奋乃静癸酸酯12.5~50毫克,每2~3周肌肉注射l次;哌伯塞嗪棕榈酸酯50~100毫克,每3~4周肌注l次;安度利可(氟哌啶醇长效针)50~100毫克肌注,每2~4周l次;五氟利多40毫克/周,三氟噻吨癸酸酯20~40毫克,肌注,每2周l次;氯噻吨癸酸酯200毫克,肌注,每2周l次。
什么是电痉挛治疗(ECT治疗)
电痉挛治疗的原理是用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诱发大脑皮质广泛性脑电同步发放,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可分为有抽搐的电痉挛治疗和无抽搐的电痉挛治疗。现国内外已经对传统的电痉挛进行改良,即在电痉挛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患者抽搐明显减少和无恐惧感。其主要优点为适应范围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快而明显,患者乐于接受。故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已经得以较大范围的推广,成为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哪些患者适合无抽搐的电痉挛治疗
1.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自责自罪者;
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3.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
4.抗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哪些患者不适合无抽搐的电痉挛治疗
由于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故没有绝对禁忌证。但不能排除有些疾病可增加治疗的危险性(即相对禁忌证),必须高度注意。具体如下:①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其他增加颅内压的病变。②最近的颅内出血。③心脏功能不稳定的心脏病。④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⑤视网膜脱落。⑥嗜铬细胞瘤。⑦其他一些导致麻醉危险的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与肝肾疾病等)。
进行无抽搐电休克前应做哪些准备
治疗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向患者作一定的解释,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前严格监测体温、脉搏、血压,首次治疗前需测体重,术前6小时禁饮、禁食,若患者口渴难耐,饮入少量水等液体,需视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取消治疗,临治疗前应让患者排空大、小便,帮助患者取下义齿、发卡,解开领扣及腰带;力求在安静、宽敞明亮,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器械的治疗室内进行。
无抽搐的电痉挛治疗术后常见的治疗反应有哪些,如何对症处理
进行电痉挛治疗后会出现一些不适感,一般为头痛、恶心、呕吐及短暂性的近记忆减退,可不作特殊处理,多在治疗停止后数周内恢复正常;有抽搐电痉挛治疗可引起骨折和脱位,严重者为呼吸暂停延长,但多在抽搐停止后10~30秒钟内恢复。如未及时恢复,则应立即进行必要抢救,人工呼吸、吸氧及对症处理。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是较早的,典籍《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癫、狂、痫症的具体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其病因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有关,病机可分为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迷心窍、气血凝滞。
国家于1991年颁布了精神分裂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并推荐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药:①肝郁化火型,治以疏肝泻火,佐以安神,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柴胡、生地黄)加减治疗;②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选用朱砂安神丸(黄连、朱砂、生地黄、当归、甘草等)加减治疗;③心脾两虚,治以健脾养心,选用归脾汤(党参、黄芩、白术、酸枣仁、当归、远志等)加减治疗;④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解郁,选用柴胡疏肝散(柴胡、桔梗、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等)加减治疗;⑤痰迷心窍,治以涤痰泻火开窍,选用滚痰丸(大黄、黄芩、礞石等)加减治疗。
针灸、电针及耳针亦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针灸疗法:分为辨证取穴和对症取穴,实证取耳门、听会、合谷、太冲、大陵、上脘、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虚症取大椎、三阴交、翳风等穴位;幻听可对症取翳风、听宫、耳门、赞竹等;妄想可取大椎等;恐惧可取胆俞、心俞等;拒食可取合谷、足三里。治疗方法:每次取头面部穴位1-2穴,躯干部取3~4穴,交替轮流使用,留针15~30分钟或不予留针。治疗时应预防患者晕针、断针或针刺过深,故需要把握好进针角度和力度。
电针治疗:电针是在毫针上通过微电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多针刺百会、印堂等穴,且只能单侧取穴,不能同时对肢体双侧的穴位通电,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幻视、妄想症状有一定疗效。
耳针治疗:耳针是指在耳穴上贴王不留行籽、埋磁珠等物体以压迫穴位继发经气治疗疾病的方法。选用神门、脑点、阳维等穴位。
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其优点,也有不足。优点是副作用小、适应证广、依从性好、复发率低。中药没有氯丙嗪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副反应、猝死、迟发性运动障碍、认知功能损害以及对心、肝、肾主要脏器的不良影响;也没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的粒细胞减少、流涎、肥胖、低血压、糖代谢异常、过度镇静的副作用以及维思通的催乳素升高导致女性月经失调、男性性功能减退、骨密度降低的副作用;对老年和儿童患者更为适宜;对伴有躯体疾病不适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是惟一的选择。不足之处是见效慢,急性期部分患者服药有困难。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扬各自之长、避各自之短、提高整体疗效。大量的临床资料也表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中药和单纯西药,特别是在单纯西药或单纯中药治疗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都已到位的情况下,疗效仍不满意时。中医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同其他疾病一样,强调整体观。在中西医结合的全程治疗中,不同的病期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在疾病的急性期,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在疾病的巩固治疗期,中西医并举;在维持治疗期,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措施。单方、验方及非药物疗法价格低廉、取材容易、使用方便,对个别病例的疗效较好。遗憾的是,其规律尚未被掌握,还不能广泛推广使用。此外,中医药在缓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发生的锥体外系副反应、粒细胞减少、月经不调、口干、便秘、流涎、失眠等副作用是西药所不及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晕、头痛、闭经、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上,也有独到之处。因此,同其他疾病一样,中药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大有用武之地、潜力巨大。
什么是精神外科治疗
精神外科治疗,是指以切除脑部的神经纤维或破坏、切断、刺激、切除脑部的小部分,即在脑部的某些部位采取外科方法,造成局部性破坏,以治疗精神疾病。精神外科手术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非定向手术,这种手术疗效欠佳,且遗留严重后遗症,以废除不用。第二类是立体定向术,是从头颅钻一小孔不损伤大脑皮质,在脑内深层皮质下的各种细胞核和其邻近的各组织结构为手术定向,是在此部位有选择的破坏脑组织的方法。
哪些患者适合立体定向术治疗
1.顽固、强烈而反复自杀企图者。
2.高度躁动、攻击、暴行等不可遏制的兴奋状态。扰乱社会治安、妨碍劳动生产、影响集体和家庭安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