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患者对自己的部分症状尚可有一定程度的自知力,也许可以因为躯体上的一些不适或出现了一些不可遏制的杂乱无章的思维的干扰而求助于医生,但是只要仔仔细细观察,就可以或多或少查出一些有鉴别意义的迹象,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知力的不全,或诉说病情不全面,或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叙说病情,同时患者对治疗的心情不迫切,大多数的患者早期就对自己的人格改变和行为及情感上的异常漠然置之,甚至根本就不承认是病情所为。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18岁,高二学生。患者的母亲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据患者父亲声称她已“痊愈”多年。
患者从2年前的阶段考试之后逐渐开始出现失眠,以后便每次临考之前便不准同宿舍的学生在他上床之后说话,否则就大发脾气。
1年前患者开始好看课外书籍,常常是一大早起床就拿书看,不叠被子,不整理个人卫生,甚至经常忘记刷牙、漱口和洗脸。旁人发现他所看的常常是一些哲学或文学方面的书,经常抄录一些格句警言,装定成册,经常见其独自徘徊在学校的荷塘边上背诵。同学们发现他爱记一些怪癖的词和字,经常在作文里显现出来。后来干脆将这些词和字用毛笔大写于教室的墙上、门上,甚至学校的大门上。同学和老师多次劝说,但不奏效,向其母亲反映上面的情况后,他母亲认为不必大惊小怪,他是“书读多了的缘故”。后来同学们发现患者待人不同以往,变得很不热情,常敷衍了事,恨不得让同学快快离开。个人生活懒散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但并未引起重视。
4个月前,患者在一次考试时,突然中途起身离开教室,认为教室里的空气让他憋得透不过气来。结果该次考试不及格,当天晚上患者给父母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经常头晕脑涨,记忆力差,常感觉筋疲力尽。次日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门诊诊断“神经衰弱”收入院治疗。在住院期间,患者的睡眠情况良好,能被动接受检查和治疗。在住院期间还认真学习,声称要把住院期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但在住院期间患者的个人生活仍显得懒散,经常都要由护士提醒。由于未发现有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患者虽然好使用生僻的词和字写文章,但文理尚通顺,用词尚恰当,住院40天出院。出院时仍考虑“神经衰弱”的诊断。不过医生也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与病友的关系显得十分淡漠,也不主动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情,也不十分关注自己病情的演变和预后,对治疗的方案不闻不问,对同学们来院关切的问候也不十分动情,有时连感谢的话语都很少,所以医生对家长交代要注意观察出院后的病情变化,或许会演变成为精神分裂症,但家长不以为然。
2个月前,患者的日常生活大体同前,但个人卫生的料理懒散加重,几乎不主动洗澡换衣,自己桌上和床上布置零乱无序,却对宿舍的其他同学横加指责。一日突然大喊大叫,抱头窜出宿舍,向老师求救,声称有人要害他,问有谁害他,但又讲不出人名何由。夜里经常不眠,起床查看自己白天进食用的碗筷是否有人动过,下课时一定要走在同学们的最后,称有人害他,埋伏在路上,让同学们先走就可以打乱坏人的阴谋。上课也无法专心,经常是东张西望,警惕四周的动静,仔细留意同学们的眼神。平时常见其低声嘀咕,旁人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无法维持学业,无奈之下被家人送往医院就诊。医院诊断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正如前面所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至今未明的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与众不同;患者的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在一般情况下意识清晰,智能尚好,能认识亲人,能良好回忆过去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部分患者还能够完成工作,尽管效率受到影响;部分患者的个人生活尚能自理,尽管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家人的督促。所以只有在症状已经明朗化,严重影响到了人际交往和工作,对自己和他人构成了危险的时候,患者才有可能被家人或同事送往医院就诊。此时此刻,患者的临床表现已经呈现出典型的表现,非常容易识别。
患者在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之后,家属和同事们此时就应该信任医生,因为针对精神分裂症的具体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的设计都有严格的标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临床医学学科,要使患者的家属和同事们都完全掌握也不是一件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所以家属和同事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早期识别以及识别后请专科医生咨询或诊断。另外还有就是患者已经被明确诊断并接受正规治疗之后,家属及同事们就应该重点了解疾病康复之后的预防复发及其相应的措施上,便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早日恢复。
概括而言,精神分裂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觉障碍:在感知觉方面患者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异常表现:
⑴各种感知觉障碍均可在临床上出现:但以听幻觉为最常见。如有的患者外在表现为用棉花球堵住双耳,对别人说:“有很多的人骂我,议论我,内容不堪入耳,我难受死了,看不见人,只听见声音。我只好用棉球堵住耳朵,这样好受些。”又如有的患者存在有幻嗅,外在表现则用纸团堵塞鼻孔,称“有难闻的气息,像死人味,堵住鼻孔就闻不着”。
⑵幻觉体验可以非常鲜明和生动,也可以是模模糊糊。
⑶在幻觉内容的影响下,可以出现继发性的行为障碍。如在命令性内容的听幻觉支配下伤人和毁物,或自伤、自残。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⑴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有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这也是这种疾病最常见和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如存在有妄想的症状,这种妄想的特征是内容上的荒谬性和泛化趋势,被害内容为最常见,并与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及文化背景有关。
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自动症也是具特征性的一组症状群,在排除了其他因素所致之外,临床上如能确定存在此组症状群,则可以诊断之。主要有被动体验,如躯体影响妄想体验、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扩散或被广播、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意志、被强加的行为等。
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维联想方面的障碍也较为常见,如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云集等。有的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出现这些表现,只不过未引起重视,比如家属或同事在与患者交谈时感到非常的吃力,患者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有时不着边际,让人听得似是而非,或感到莫名其妙,或突然谈话中断,或自创新词并给予相应的解释等。
⑷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过了及时的治疗或转为慢性化以后,他们的思维就显得贫乏,临床表现谈话时用词较少,回答问题简短,一般没有主动性言语,联想时就事论事,没有延伸和扩展,给人一种讲话单调乏味之感。
3.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平淡)或情感倒错,如有的患者对任何事都感无所谓,大喜大悲之事也不能激发患者的情感反应,表情木然或显得呆滞。有的患者对悲痛的事件反应出来的情感反应却是高兴,或对高兴的事件却表现出悲伤欲绝的情感状态。
4.意志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意志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有下面的几点:
⑴意志减退,如社会责任心的丧失、进取心消失、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得过且过,对前途无打算,也无信心可言。无法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一般来说,患者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就标志着患者的病情进入了慢性化和衰退的阶段。
⑵紧张综合征。有的患者在行为方面的障碍可表现为紧张性兴奋、紧张性木僵、木僵状态、蜡样屈曲等。但目前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目前在临床上已不多见,这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早期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有关。
总之,由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在临床上不会是上述症状都能在一位患者身上全部集中展现出来,往往是上述症状的不同组合。所以,国内外学者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组合,哪些症状为主要表现,哪些症状为次要表现,以及预后的不同而把精神分裂症分成了若干型,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介绍。当然,治疗方案的设计也主要以不同的类型为基础。
典型案例
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患者,男性,26岁。汉族,未婚,大学本科文化,工程师。病史由单位同事和家人共同提供。资料详细可靠。患者于6年前毕业于某工业大学机械物理专业后被分配至市工业局工作。家人发现患者在工作后的1年左右,逐渐出现阵发性发呆,与之交谈时逐渐显得困难,初始家人认为是患者对工作不满意所为,过一段时间工作适应后就会自然消失,故未予以重视。在此之后半年余,在上述表现的基础上,患者逐渐显得阵发性兴奋,高声胡乱唱歌,整夜不眠,有同事见其经常晚上赤身裸体在宿舍里来回走动。白天尚可按时上下班,但工作经常出错,单位曾经派人找其谈话,希望其注意形象,但患者认为这是单位多管闲事,未予理睬。2月后,上述症状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并干扰工作秩序,经常在上班期间,无故打人和毁物,撕毁办公用书,当众扔钞票,劝其则欲跳窗外走。同事见其经常在班上无原因傻笑,问时不答。下班后不知饥饱,时常在同事的脸盆里小便。为此患者由家人领回家中疗养,在家里患者经常卧地不起或起来后无原因冲动外出,劝说时,摇头晃脑,说一些摸不着边际的话,如猪就是人变的,所以怕肥,要减肥。时常高举右手称右派得胜了。在家疗养3个月,生活无规律,不换洗衣服,不洗澡,天天衣冠不整,头发蓬乱,对家人的好心劝说,多以怒吼回应,或拳脚相加,夜里常不眠,无目的外出,使得家人不得不跟随其左右,防意外发生。难以管理,送当地精神病医院就治。诊断: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经过正规治疗3个月后,疗效获显进出院。近4年来,患者又多次复发住院,目前已病退在家。
2.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患者,男性,45岁。某单位人事处长。一年前因患甲型肝炎,住院治疗一个月,出院后暂住同事家疗养。本次就诊前半年的一个深夜,患者无意中发现自己住的房间对面楼里的一间屋里,照出的灯光正好射进自己的房里,在此之后患者便渐渐感觉到街头巷尾的人对自己“不怀好意”。经常向同事说,有许多陌生人的声音在他的背后“议论”,白天见面时也感觉周围人的眼光“不对劲”,似乎“话里有话”。后来逐渐觉得周围有人在说他,在评头论足。患者对单位领导说,晚上睡不着觉,老是有人在屋后议论他,内容多涉及患者的“隐私”。后来患者声称自己的房里被人安装了监视器和窃听器,出门在外有人在跟踪和监视。就诊前3个月,患者听到自己的脑子里有一个自称是国家高级干部的人在同自己讲话,并说自己已经成为了全国“一号通缉犯”,全国已经铺下了一张大网对他实施了全天候监控。后来又对同事说,屋后有一老干部,也是国家的高级人员,对他说别怕,他可以保护他的安全。上面所提到的两人经常为了他的事而争吵不休,让患者感到厌烦。就诊前半个月,患者为此多方奔走于政府的多个部门,要求“保护人身安全”,“洗脱罪名”,并开始着手写申诉材料,准备上告联合国,详述自己“受迫害”的经过。由于患者的上述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个人的生活和所在单位的工作秩序,被单位送至精神卫生机构就诊,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分型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主要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结合患者的治疗反应,可分为以下7型。
1.偏执型:是最常见的类型。以幻觉、妄想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多在30岁以后,患者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不显著。
2.紧张型:以交替出现的紧张性兴奋、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3.青春型: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情感反应肤浅、不协调、幼稚、喜怒无常、常伴有思维和行为上的紊乱或不可预测性。多发病于青春期,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4.单纯型: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孤僻、懒散、社会功能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本型起病隐匿,症状表现不显著,疗效差,预后不佳。
5.未分化型:指患者的临床表现在上述各型的分类中都无法归类,难以明确划分出属于何种型。
6.衰退型:患者的病程在3年以上,近1年来以情感淡漠、意志行为衰退、思维贫乏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导致社会功能受损而致的精神残疾状态。
7.残留型:诊断精神分裂症后2年未缓解,或残留个别症状并仍在影响着患者的社会功能和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