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急诊室送来了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还不时地叫着头痛,护士小姐给她一量血压竟吓了一大跳,血压29.3/17.3千帕(220/130毫米汞柱),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连续测量了3次血压,才确信无疑。据这位患者回忆,吃午饭的时候还好好的,午饭后还来不及洗碗,打了一个喷嚏,就引发了这一连串的可怕现象。
经过了血样检测和B超、CT检查,终于发现了左侧肾上腺上有个黄豆大的瘤子,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瘤子引发了一场血压骤升的突发事件。所幸的是经过医生的及时降压,很快地控制了血压。随后经过外科手术,切除了肿瘤,彻底地根除了病症。
这是一种特殊的继发性高血压,这个小瘤子,称为“嗜铬细胞瘤”。在瘤子中,可分泌出大量的可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叫儿茶酚胺,这种物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发作,出现血压突然升高的现象。瘤子大多数是长在肾上腺上,但也可以长在腹腔里的其他地方,如腹壁上、膀胱上、肠子上及心脏旁边。嗜铬细胞瘤就像安放在腹腔里的升压“地雷”,随时都会爆发。当屏气、剧烈地咳嗽、打喷嚏时,只要是腹压升高都可以引起急性发作,如果不小心局部撞击了一下,也会导致疾病的发作。只要瘤子不切除,这种情况就可能反复发作。由于发作的时候血压极高,对心脑血管的危害非常大。患者在病情不发作的时候,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在平时的血、尿检查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可能是正常,或者偏高,而发作的时候,儿茶酚胺的浓度可以明显升高。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这样的瘤子。肿瘤一般都是良性的,通过外科手术,就可以得到根本解决。如果肿瘤长在其他地方则难以发现,会给诊断带来麻烦,如果仅仅依靠血、尿检验,有的时候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只有真正找到病源,才能明确这样的诊断。
单侧肢体测不出血压的原因
小丽高中就要毕业了,在离校前体检时,医生却怎么也测不出小丽的血压,忙得体检的医生满头是汗,还吓得不轻。后来到大医院去检查,发现小丽患的是大动脉炎,供应右手臂血液的血管严重狭窄,压力传不过去,才导致右侧手臂的血压测不到。
人体的大动脉是血流的主要通路,测量血压就是测定大动脉的压力,由于动脉血管的部分闭塞才造成测不到血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动脉血管的闭塞,有的是动脉的粥样硬化,有的是动脉血管的炎症引起的。这种炎症不是感染了细菌或病毒,而是自己身体内免疫系统出了毛病。部分主动脉的抗原产生抗自身的抗体,引发了局部的炎症反应,使动脉血管的弹性细胞丧失了弹性,柔软的血管变得僵硬,光滑的血管壁变得毛糙,宽畅的管径因瘢痕的增生而渐渐地狭窄,更为严重的还会引起血管的闭塞。病变的主要部位都是大动脉,如腹部、颈部、肺部、胸部等处的动脉,还有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由于病变发生在局部的一段,血液可以通过旁边的血管流通,对人体的正常活动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多发性的病变常常会出现较重的病情,表现为病变的近端出现血压升高,远端出现肢体寒冷、麻木等供血不足的症状,高血压时还会伴有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特征,可表现出双侧上肢的收缩压相差很大,病变部位有显明的血管杂音。只要认真地进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的检查,明确诊断还不是很难的。
因病变主要发生在动脉血管,此类患者的血压往往都较高,而且对降压药物不敏感,降压效果较差。应针对病因进行控制炎症、扩张血管、抗血小板、降低血压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对血管的狭窄进行手术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在更多的是应用介入疗法进行动脉血管的球囊扩张术或放置支架可以解除狭窄,从根本上治愈这种类型的高血压。
“准妈妈”高血压的特点
第1次怀上孩子的“准妈妈”们心里总是甜甜的,她们研究营养为利于胎儿成长,注意休息为确保母子平安,提前胎教以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一切的一切都是为尚未出生的“小皇帝”、“小皇后”着想。然而,有多少个“准妈妈”会想到自己在这段时间内需要监测哪些健康指标?会考虑到血压与怀孕的关系?
尽管现在的医疗条件改善了,孕产妇发生意外的危险性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妊娠高血压仍然是构成孕产妇生命威胁的主要疾病。就像美国那样发达的国家1997~2000年,1450名孕产妇死亡的患者中,有261名孕产妇死于高血压。在我国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妊娠高血压患者约占怀孕妇女的1O%,在农村和山区高血压引起的孕产妇死亡的事件并不少见。
“准妈妈”的高血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怀孕以前就患有高血压,另一种是怀孕以后血压逐渐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怀孕以后,有些人血压会逐步升高,还会伴有蛋白尿,或血小板减少,这样的患者产后血压很难恢复到正常。如果怀孕以前没有高血压的人,在怀孕以后20周时发现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8.6千帕(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0千帕(90毫米汞柱),或者妊娠前期或妊娠后3个月的收缩压比怀孕前增加3.3千帕(25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增加2.0千帕(15毫米汞柱),要经过2次测量,这样的人我们都称作为妊娠高血压。一般产后血压都能恢复到正常,病情轻的血压升高的幅度不会很大,症状也较轻。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妊娠的晚期突发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的一种危险情况,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血管痉挛,如脑部的小动脉痉挛,则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如全身小动脉痉挛,会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时血压可以超过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如肾脏小动脉痉挛,使肾脏缺血、缺氧,最后影响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可超过3克,血中肌酐超过106毫摩尔/升,并出现水肿。更严重时会出现子痫。
子痫是在先兆子痫的病变基础上,病情加重出现抽搐,像癫痫样的抽搐可发生在产前、产后和产时,甚至还会在产后的数天里发生,急剧的血压升高将对母子构成致命的威胁。
妊娠高血压不宜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孕期的增加,胎儿的增长,腹部的压力增大,使病情加重。其次,为了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降压药物的选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可能用更多的药物来降低和控制血压,使得血压更加肆无忌惮、疯狂升高。
对严重先兆子痫所能采取的措施是极其痛苦的选择,即终止妊娠。但是,为了孕妇的生命安全这是惟一的选择。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孕产妇要做好自我保健,一旦发现高血压时要及时治疗,并保持清淡饮食、限制食盐、适度运动,是能够平安地度过孕期的。
高血压像弹簧,不压它就跳
血压的升高是一个慢性的病变过程,体内调节和控制血压高低的系统在失去了平衡情况下,出现了异常,使血压像弹簧一样失去控制窜了起来,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已经无法使它恢复到正常状态。血压长期保持在较高的状态,一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血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损伤血管的内层,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使不该丢失的物质(如蛋白质)漏了出去,该排出去的物质(如尿素)留了下来,造成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加重疾病的发展,对健康极为不利。
为了帮助人体维持血压的平衡,最好的办法是靠自己优化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并借助药物的力量调整机体平衡,阻断升压途径,共同把高血压这只“弹簧”压下去,使血压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减少由血压升高引起的损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血压只是暂时维持在正常状态,体内调节和控制血压高低的系统只是暂时得到了调整,并不是意味着完全得到恢复,高血压这只“弹簧”也只是得到了压制,仍有很强的弹性。一旦放弃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放松了自我保健的约束,高血压这只“弹簧”马上还会跳起来,甚至会窜得更高,再次给人体带来损害。要是反复多次的“压紧”、“弹起”,总有一天这只“弹簧”会折断,到那时,一切都晚了,再想要修复就来不及了。我们要把高血压这只“弹簧”控制在最佳的位置,保障健康,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