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35

第35章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1)

江右王门聂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说,主张在未发上用功,先用收摄保聚功夫,使心体在未与外物发生感应前即具有廓然大公的性质。这样的功夫路径,必然导致承认未发为一独立阶段,未发可脱离已发而存在。这不仅与宋明儒者作为基本出发点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说矛盾,亦与王阳明“离了已发,未发又从何处求”的教训相左。与聂豹、罗洪先同时及以后的许多学者,虽对其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并以之纠正纯任先天派的弊病皆首肯,但对其割裂已发未发、动与静、心与物的理论纰漏,则痛切指摘,王时槐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时槐(1521—1605)字子植,号塘南,江西安福人。嘉靖进士,历仕南京兵部主事、太仆卿、陕西参政等职,请告归。万历中,诏起贵州参政,寻升南京鸿胪卿、太常卿等职,皆辞不赴,潜心学术。论学书信及讲学语录保存在《友庆堂合稿》中。

王时槐属江右王门,青年时师从同乡刘文敏(两峰),以主静为用功大要,甚以聂豹、罗洪先之归寂、主静为是。出仕后交游渐广,学业益进,渐渐不满归寂主静之说。晚年以“透性”为宗旨,“研几”为功夫进路,以先天后天体用不二、生生仁体贯彻动静为指归。

一虚静与生生

刘文敏之学,虽认同归寂、主静的学术方向,但在先天后天的关系、先天心体的性质等问题上,见解与聂豹、罗洪先不同。聂豹、罗洪先强调在已发前的未发上用功夫。刘文敏认为,未发已发不能截然相分,心性之体虽无声臭可言,但内中潜藏万物生机,此生机之流行有主宰于其中。心性本体是即动即静,即行即止,即流行即主宰的,他说:“吾性本自常生,本自常止。往来起伏,非常生也;专寂凝固,非常止也。生而不逐,是谓常止;止而不往,是谓常生。主宰即流行之主宰,流行即主宰之流行。”(《明儒学案》第432页)

常生即流行,常止即主宰,二者不可偏废。王时槐与同门陈嘉谟、贺泾同受刘文敏此为学宗

旨,故其学自始即重生生,重动静不二;虽与聂豹、罗洪先同为良知修证派,反对现成良知,但与聂、罗在本体论上的认识绝不同。在王时槐看来,静只是初学入道的权法,不可以之为终生学问宗途。他说:

学无分于动静也,特以初学之士,纷扰日久,本心真机尽汩没于尘埃中。是以先儒立教,欲人于初下手处,暂省外事,稍息尘缘,于静坐中默识自心真面目,久之邪障彻而灵光露。岂谓终身灭伦绝物,块然枯坐,徒守顽空冷静,以为究竟哉!(《答周守甫》,《友庆堂合稿》卷一,第5页)

这与王阳明戒初学者勿耽空守寂养成一个痴呆汉意思一样。王时槐认为,动静一如,静中有动之真机包藏,求静是手段,静中之真机显露是目的。而此显露又不可强致,静功着到,真机自然显露出来。他尝自述这种静中显真机的体验说:

弟昔年自探本穷源起手,诚不无执恋枯寂。然执之之极,真机自生;所谓与万物同体者,亦自盎然出之,有不容已者。此非由承接唇吻而得之,亦非学有转换,殆如腊尽阳回,不自知其然也。(《与萧兑嵎》,《友庆堂合稿》卷一,第13页)

王时槐将此静中之真机看做一种自然发露。真机充盈,即万物一体境界。真机无一息之停,时时涌发于人的内心。虽人心极静时,此种意识仍活泼泼地。在王时槐看来,此即心之本体,王时槐又称为“意”。意即生机,它是“生生之谓易”这一宇宙原理在人心中的表现。王时槐极

看重“意”的作用,他说:

生机者,天地万物之所从出,不属有无,不分体用。此机以前,更无未发,此机以后,更无已发。若谓生机以前更有无生之本体,便落二见。……阳明先生曰:《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格物致知者,诚意之功也。知者意之体,非意之外有知也;物者意之用,非意之外有物也。但举意之一字,则寂感、体用悉具矣。意非念虑起灭之谓也,是生机之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也。独即意之入微,非有二也。意本生生,惟造化之机不充则不能生。故学贵从收敛入,收敛即为慎独,此凝道之枢要也。(《与贺汝定》,《友庆堂合稿》卷一,第32页)

这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正是王时槐学术的中心意旨,也是他所谓“透性”、“研几”的理论前提。这里,王时槐强调的中心是“意”。意是最根本的,《大学》之三纲领、八条目,功夫皆可归结到意上。王阳明以格物为诚意的入手,这一点为王时槐所继承,但王时槐抛弃了诚意是在意念上为善去恶这一王阳明强调的重点,直趋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本体。在王时槐这里,“意”可从本体和功用两个层面去理解。在本体层面,意是宇宙生生之理的凝聚,是生生之理在人性上的表现。他说:

宇宙万古不息,只此生生之理,无体用可分,无声臭可即,亦非可以强探力索而得之。此心之生理,本无声臭而非枯槁,实为天地万物所从出之源,所谓性也。生理之呈露,脉脉不息,亦本无声臭,所谓意也。(《答贺汝定》,《友庆堂合稿》卷一,第34页)

这是说,宇宙根本法则就是生生不息,人之心性就是宇宙生生不息之理的凝聚,“意”是性的表露和呈现,故意是心之本体。因为是本体,所以超绝有无、体用、未发已发之对待。它的本质是“生生”。造化之机时时充盈其体,而人的私欲对它有障蔽,故不能时时呈露。收敛正是为了保证宇宙生化之机时时彰显。所以聂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并非无其用。这种收敛正是生机呈露的前提条件,收敛即诚意。王时槐说:

此心湛然至虚,廓然无物,是心之本体原如是也。常能如是,即谓之敬,阳明所谓“合得本体是功夫也”。(《答郭以济》,《友庆堂合稿》卷一,第14页)

湛然至虚和生生不息皆是“心之本体”,但前者说样态,后者说本质,前者是后者发用流行的条件。在功用层面上,王时槐主张“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此“知”字即良知,是心对宇宙本体生机的知觉;“意”是心体生机的奔突冲创,显发于意识层面。意和旋起旋灭的念虑不同。念虑是“意之标末”。本体之意神秘而精微,故可于“动而无形,有无之间”体验。它可显发于知觉,但它本身并不总显发为知觉,故“寂感体用悉具”。这里所谓“物”,重点不在独立于人之外的客体,而是经过心的整合作用的物象,在整合过程中,意给了物象以生生不息的品质。就是说,物是主体把宇宙根本法则(生生不息之真机)投射于自然物之上所得到的具有意义、价值意味的物。

王时槐非常重视意的涵养,他以居敬为涵养意的具体方法,他说:

所云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废一,要之居敬二字尽之矣。自其居敬之精明了悟处而言,即谓之穷理,非有二事也。纵使考索古今,讨论经史,亦是居敬中之一条件耳。敬无所不赅,敬外更无余事也。故曰居敬二字尽之矣。认得只是居敬一件,则功夫更无歇手时。(《答郭以济》,《友庆堂合稿》卷一,第12页)

就是说,程颐、朱熹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敬义夹持两个方面,实际上只主敬一事:对体现在对象上的理的了悟知觉和对此理的涵泳养护。故居敬包穷理,皆后天用功事。由此,王时槐反对聂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说,认为聂、罗为反对王阳明弟子中以情识为良知的弊病,提倡在未发上用功,但未发即是程颢所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未发上不可用功。他说:

未发之中,性也。有谓必当收敛凝聚以归未发之体者,恐未然。夫未发之性,不容拟议,不容凑泊,可以默会,而不可强执者也。在情识则可收敛可凝聚,若本性,无可措手,何以施收敛凝聚之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26页)

王时槐在这一点上和现成良知派一样,认为良知本身是寂感一如的,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以为良知必收敛凝聚而后为未发之中,是“头上安头,屋上架屋”。聂、罗虽惩王门后学中猖狂一路以情识为良知,提倡收摄保聚之法,但此收摄保聚之功用在良知未发上,却是用错了地方。他指出:

“致良知”一语,是阳明先生直示心髓。惜先生发此于晚年,未及与学者深究其旨。先生殁后,学者大率以情识为良知,是以见诸行事殊不得力。罗念庵乃举未发以纠其弊,然似未免头上安头。夫所谓良知者,即本性不虑之真明,原自寂然,不属分别者也。此外岂更有未发耶!

(《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16页)

这里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说有所不满,而与王阳明反复叮咛的“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寂然不动之本体”一致,故为黄宗羲评论良知修证派时所采纳。

二透性

王时槐以意为性的显露,在他这里,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剖析他的性的概念,可以看出透性之说的真实意谓。以“生生之理”解释性,是王时槐最主要的意思。他说:

盈天地间只一生生之理,是之谓性。学者默识而静存之,则亲亲、仁民、爱物自不容已。何也?此性原自生生,由本之末,万古生生,孰能遏之?故明物察伦,非强为也,以尽性也。(《答贺汝定》,《友庆堂合稿》卷一,第35页)

程颐提出“性即理”,认为人物之性皆是宇宙根本之理的表现。王时槐说宇宙间只一生生之理,是之谓性,就是承认性即理。不过在性理的内容上,王时槐显然吸收了孟子的“四端之心我固有之”、《易传》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程颢的“识得此仁以诚敬存之”等意思,以生生之德为宇宙根本原理。程颐的“性即理”是就宇宙万物的具体道理潜在地支配此物的现实活动和发展过程,是此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这一点着眼。王时槐的“天地间只一生生之理”是观照、体验万物的蓬勃生机和不息的生命力、创造力而将它上升为宇宙原理,这一原理要默识静存而不能从理性分析得到。王时槐认为,生生之理既是宇宙的法则,又是人心的法则,人心的法则是与宇宙的法则同一的。所以在王时槐看来,心学、理学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程朱陆王非不可调和,因为两种学说都认为宇宙根本之理即人、物之理,穷事物之理亦即尽己之性。他说:

天下无性外之物,无理外之物。故穷此理至于物物,皆一理之贯彻。则充塞宇宙,绵亘古今,总之一理而已矣。此之谓穷理尽性之学,与阳明致良知之旨,又何异乎?盖自此理之昭明而言,谓之良知,良知非情识之谓,即程门所谓理也,性也。良知贯彻于天地万物,不可以内外言也。通乎此,则朱子之格物非逐外,而阳明之致良知非专内,明矣。(《答杨晋山》,《友庆堂合稿》卷二,第19页)

王时槐见解之宏通,江右诸子罕有其俦。他不固守一家之说,而是放眼整个理学。他的“总之一理”是朱熹的,穷理尽性是张载的,而认良知为理之昭明,更与王阳明“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完全一致。当他说“良知贯彻于天地万物”时,他是把良知作为“天理”的代名词,而此天理与心中之理是同一的。所以,王时槐是个调和程朱陆王两大派的心学家。这种调和是明代后期王阳明再传弟子中出现的新动向。王时槐的理气、性命说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他论性与命的意义说:

性之一字,本不容言,无可致力,知觉意念,总是性之呈露,皆命也。……性者先天之理,知属发窍,是先天之子,后天之母也。此知在体用之间,若知前求体则着空,知后求用则逐物。知前更无未发,知后更无已发,合下一起俱了,更无二功,故曰独。独者,无对也。无对则一,故曰不二。意者知之默运,非与之对立而为二也。是故性不假修,只可云悟。命则性之呈露,不无习气隐伏其中,此则有可修矣。修命者,尽性之功。(《答萧勿庵》,《友庆堂合稿》卷一,第54页)

在王时槐,性是先天之理;良知是性之发窍;知觉意念是性、良知的体现、托身之处,它是形而下的,故属命。这三个重要的范畴分别为同一的本体的三个层次。性即理,这上用不得功。良知是性理的发窍,即良知是对宇宙法则的知觉处。它作为发窍,是另一个在层次上高于它的东西(性、理)的表现,故为子。但它作为人的一切善行的根据,它又是产生者,故曰母。王时槐是把良知作为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这二者的合一来说的。道德理性是性、理,知识理性是知觉,良知是性理的自觉。良知在体用之间,也可以说即体即用。它既不属性、理、太极等形上层面,又不属知觉的形下层面。它亦可说是性理之用,知觉意念之体。它是上达获致性理的通道和下学寻索知觉意念的根据。所以它也是已发和未发的合一。良知和意念属命。命在这里表征气的形下层面的流行。性无可修,修性之功必在命上用,所以说:“修命者,尽性之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王时槐这里,意和意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意是性之生机的微弱的感发,是性和命的中间环节,而意念则是形而下的有断续、有内容、有表象的具体心理活动。王时槐详细论述意与念的区别说:

同类推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热门推荐
  • 穿越医女代嫁

    穿越医女代嫁

    静舒新文<鬼妃>,多支持下啊,呵呵.先说明,此文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简介:她,医术精通,妙手回春,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自己的前世,莫名其妙的被家人称为‘儿子’……凭着一身的本领造福他人,为了自己的姐姐代嫁给了素传讨厌女人的他!只因姐姐早已经心有他人……只希望能让他更加更加的讨厌,而快快的被休!却没想到,状况百出……他,龙凤王朝的四王子,红发披肩,俊美容颜,却有着一颗冷默的心,整个府里,一个女子也没有,被人以为有‘断袖之辟’……母后以生命相威胁,无耐娶了‘水性扬花,贪慕虚荣的她’,只要母后开心……看到的她,却完全让自己迷惑,心不断的轮陷,真相一出,心已经完全的交付……他,冬日国的太子,有着冷硬的五官,视女人如衣服,通晓奇毒,却是野心勃勃,事先在边塞给龙凤王朝的将士下毒,却因为‘他’的出现而全盘结输,想报复,却发现‘他’是女子,下毒将那美丽容颜,变的不在……他,冬日国的三王子,绝美妖艳,妩媚至极,双腿残疾不能行走,却因为她的温柔呵护,而心动……他不远千里,来寻她,却为了她与她一起掉入了万仗深渊……为了还她真正的身份,努力让父皇重新赐婚,大婚当日,以为幸福已到,却被腿疾初愈的他,再度劫持……百般努力,终又回到了爱人的身边。他说过,他的笑容因她而存在他说过,他的生命早已经与她合为一体他说过,为了她,他不惜牺牲生命他的深情眼眸,他的关怀备至,他的柔情蜜意,只都为了她情更浓,意更切,因为她已经有了他的骨肉……晴天霹雳!!!!!!!皇后竟因为她的失踪多日而怀疑她的孩子!一场惊变!她被逼回了将军府,却等不来他……再相见,他再度坐上了迎亲的俊马,他的深情眼眸,却看向了轿中的人儿!而视她如陌路!心碎了,生生撕裂的疼痛,让她进入了黑暗的深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呵呵,我也拉拉票,如果您看了静舒的小说,感觉还不错,就烦劳您点击一下下面的投票推荐,还真的想了解有多少人喜欢这部拙作,同时希望提出您保贵的意见,多谢。-------------------------------------------------------多谢爱☆雪儿建了一个群:63914284,敲门:医女欢迎大家加入!!!!!————————————————————————推荐佳作:静舒自己的文:《鬼妃》朋友的文:《我的神医娘子》《下堂妇》《火爆王爷虐情妃》《穿到古代寻美男》《家有美厨妻》《酷总裁的恋茶女佣》《淘气小魔女勇闯天下》
  • 古龙文集:九月鹰飞(上)

    古龙文集:九月鹰飞(上)

    江湖传言,曾经富可敌国的金钱帮,在帮主上官金虹去世之后,其财富和武功心法都收藏到了一个很秘密的地方。江湖上还说,世上知道藏宝地方的人只有上官金虹的女儿——上官小仙,一个和林仙儿一样的绝代美人,可惜的是,上官小仙的智商只有七岁女娃的水平。江湖上的各路豪杰闻听此事,没有不蠢蠢欲动的,然而,上官小仙现在却在小李飞刀唯一传人叶开的保护下……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嫡女策

    嫡女策

    言绪紫:言府三小姐,后嫁给临王成为第三任临王妃。母亲为言宁氏,深受宁家疼爱。天资过人,容貌清丽,被继母与继姐谣传为虞城“言三无”。君澈临:临王,双腿残疾,传言恐怖至极,实则容貌妖孽,美甚女子,心里一直记恨皇上。
  • 盛世劫财太子妃

    盛世劫财太子妃

    她——国安局老板的亲孙女,城中第一名媛。但~视财如命!一朝狗血穿越,鼎鼎大名的苏静茹,光速打了世人眼中嗜血冷暴的琉璃太子~的狗,还当着皇帝的面儿诅咒太子祖宗十八代!所谓不打不相识,于是乎~~~【敛财篇】话说某女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可谓用尽浑身解数!一夜之间,一封热情洋溢的敛财信件席卷天下。“苍生遭遇大旱,幸得太子仁爱!本月初三巳时一刻,百花园内,拍卖天下第一美男琉璃太子殿下爱宠——玄灵幼狐滑头。所得之善款将全数捐给灾民,作赈灾之用!敬请各位爱心人士光临现场,届时将有神秘嘉宾助阵,炎炎夏日,重磅出击!再不疯狂就老了!行动起来吧!黎民叩谢:太子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君宸墨手执信件,嘴角抽搐。天下大旱?正值初夏雨季,哪来干旱之说!太子仁爱?世人皆知,他嗜血冷暴!拍卖赈灾?他君宸墨富可敌国,赈灾还需卖宠物?!【盛宠篇】“太子爷,太子妃以黄金一万两出售太侧妃一位!”轻云恭敬回禀,大气都不敢出。心想着,如此胆大妄为,太子妃这次走远了~~~不料君宸墨如玉手指挥动手中狼毫,俊逸潇洒,贵气天成,妖娆一笑,道:“去告诉诺儿,本太子愿花两万两黄金,为自己赎身。”轻云闻言,差点栽倒在地。原来走远的是太子爷~~~不过一会儿,轻云满脸黑线又来回禀:“太子爷,太子妃哭闹不止,说太子爷存私房银两!”在这两人身边当差,真心折寿。轻云顿感无比悲催。英明神武,天下无双的太子爷,自从娶了太子妃,便是各种惧内,各种毁三观的节奏~~~一听说太子妃哭闹,君宸墨心疼不已,哭闹多伤身啊!于是迈开长腿,光速来到苏诺一房中,拥她入怀,温柔道:“诺儿误会了,本太子说的两万两黄金是额外去挣的,一月后付清。”某女假哭之声戛然而止:“一个月那么久?利息怎么算?”还不待别人接话,忽的又痛哭起来:“这么短的时间筹那么多的黄金,你该不会是要去小倌馆当鸭子吧!!呜呜呜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君宸墨带着宠溺的微笑爱怜哄道:“爷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怎会去做那般负你之事!你忘了,爷手下有那么多身强力壮的男子~~~”某女两眼金光,猥琐地破假涕为真笑。这么好的生财之道,她怎的早没想到!本文美男环绕,一对一宠文,情节轻松,搞笑,偶尔抽风~请亲们踊跃入坑!
  • 天价私宠,总裁求交往

    天价私宠,总裁求交往

    容氏集团现任总裁,覆手为雨的金融界奇才容言换女人比换衣服还快!却只对路遥宠爱有加!他娇惯她,却从不染指她!可她依旧自信满满:“容言,我要和你在这场追求与被追求的爱情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直到你爱上我!”可到最后她才发现,自己是个天大的笑话!【虐心篇】决裂那个雨夜,她嚎啕大哭:“如果我不姓路,对你而言是不是什么都不是?”“你的心里一直有她,只有她!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伤害她很难,伤害我就很容易是不是?”“从今天起,我会从你的世界,滚的远远的!”一场意外,将她推向生死边缘!直到后来,他找到她住过的医院,却再也找不到她的身影。“人送来的时候大出血,命是保住了,不过孩子没了,挺可惜的!”他听着护士冷冰冰的话,看着她最后留给他的只言片语,无法言语。【萌宝篇】某天幼儿园课后作业为:名字的由来。一放课,某宝抱起妈咪大腿:“妈咪,我的名字,为什么叫慕生?”“因为你是妈咪一个人生的啊,你知道,妈咪用中国话怎么说吗?”某宝:“不造!”“是母亲的母,所以妈咪当时想就叫母生好了,可这名字不文艺,怕长大没姑娘要你!所以妈咪很有深度的改成‘慕生’。”“……”这名字,取得好随性……“可素妈咪,外面有个怪蜀黍告诉我说,在生慕生这件事上,他帮了好大的忙诶!”“哪个怪蜀黍?”她怎么觉得心里毛毛的?于是,黑衣男子攻陷她家大门:“路慕生?路遥,你倒是告诉我,没有我贡献力量,你怎么生儿子?”“这次,我不仅要儿子,更要,你!”
  • 悍戚

    悍戚

    愿以天下独步之铁骑,踏遍这万里河山。武者,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幸也!就以我大汉皇叔之名,前方便刀山火海,亦将铁蹄踏平之!我是刘闯,这是我的故事!+++++++++++++++++++++++++三国三部曲最后一部《悍戚》,2013年隆重登场,让我们重温那一段铁与血交织一起的沸腾年代。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