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36

第36章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2)

意不可以动静言也,动静者念也,非意也。意者,生生之密机,有性则常生而为意,有意则渐著而为念。未有性而不意者,性而不意,则为顽空矣;亦未有意而不念者,意而不念,则为滞机矣。(《答杨晋山》,《友庆堂合稿》卷二,第21页)

意即性理表现为某种微弱的倾向性,尚未表现为具体意念,它的内容是生生不已之机,而具体意念则是意的承载者,是意表现在形而下的可知觉的念头。无意则性为抽象物,故空;无念则意无落实处,无具体落实处则生机有滞碍。这里王时槐所谓意,已开刘宗周以意为支配后天念头的潜在倾向、以意为心的主宰等意思的先河。

王时槐关于性、命、良知三者关系的论述,为他的透性说和研几说做好了理论铺垫。他对性命关系的分疏,重点在强调二者的一而二、二而一、不离不杂这种性质。他说:

性命虽云不二,而亦不容混称。盖自真常不变之理而言,曰性;自其默运不息之机而言,曰命。命者性之命也,性者命之性也,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答邹子尹》,《友庆堂合稿》卷一,第59页)

王时槐详细分疏性、命范畴及其关系,是为了使人了解,儒家圣贤所主张者只是一理,虽有形上形下、本体功用、性理情识等不同,但根本宗旨只有一个。了解了此理一分殊的关系,就是对安身立命之地有了觉解。这是他的“透性”说的根本所在。他说:

性本不容言,若强而言之,则虞廷曰“道心唯微”,孔子曰“未发之中”、曰“所以行之者一”、曰“形而上”、曰“不睹闻”,周子曰“无极”,程子曰“人生而静以上”。皆即所谓“密”也、“无思无为”也,总之,一性之别名也。学者真能透悟此体,则横说竖说,只是此理。一切文字语言,俱属描画,不必执泥。(《答岭北道龚修默公》,《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2页)

据此,“透性”即透悟此性,透悟此性即知千圣血脉只一性字。性字关乎儒家全部范畴概念,笼盖儒家全部学问功夫。透性则能不为各家文字、宗旨所迷惑。王时槐用大量篇幅详细讨论与性命相关的一切范畴,并一一作出界定,就是要人透性。王时槐是个形上学家,他在本体论上的体悟最为突出。江右诸子多在良知动静、中和等一隅处辩驳,王时槐则在性、命、意、念等形上形下分际处着眼,他的思考的容量远胜于江右其他学者,并有明显的调和程朱陆王的趋势。他的透性为宗,跳出了良知修证派所谓“真修实学”在具体践履上着眼的狭隘套路,直趋广大高明的形上境界。他说:

性之体本广大高明,性之用自精微中庸。……若复疑此,以为只以透性为学,恐落空流于佛老,而以寻枝逐节为实学,以为如此乃可自别于二氏,不知二氏之异处,到透性后自能辨之。今未透性,而强以猜想立说,终是隔靴爬痒,有何干涉。(《答岭北道龚修默公》,《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3页)

这里,他与一般学者路径不同:一般学者认为佛之所以为佛在其空谈心性而无实学,故以具体践履区别佛氏之空寂。而王时槐以透性、了悟本体之广大精微来辨佛儒。这种辨别是理论上的、基于形而上的体悟得出的,不是枝节的非本质的。他指出,佛家特别是禅宗大讲明心见性,儒家也主张见性,但二者所见之性绝不相同。佛家所见之性为“空”,所谓“性空”,并且一悟性空便一了百了;而儒家之透性,则见性中之天理,并着实用修养功夫保任护持。他说:

大抵佛氏主于出世,故一悟便了,更不言慎独。吾儒主于经世学问,正在人伦事物中实修,故吃紧于慎独。但独处一慎,则人伦事物无不中节。何也?以独是先天之子,后天之母,出有入无之枢机,莫要于此也。若只云见性,不言慎独,恐后学略见性体而非真悟者,便谓性中本无人伦事物,一切离有而趋无,则体用分而事理判,甚至行检不修,反云与性无干,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善学者亦非一途,有彻悟本性而慎独即在其中者,有精研慎独而悟性即在其中者。总之,于此理洞然真透,既非截然执为二见,亦非混然笼统无别,此在自得者默契而已。(《答郭存甫》,《友庆堂合稿》卷二,第52页)

王时槐以是否言慎独区别儒释,这里独即良知,慎独即在具体事物上贯彻良知,他所指出的学问之途:一是以本体涵盖功夫,即“彻悟本性而慎独即在其中”;一是以功夫所至为本体,即“精研慎独而悟性即在其中”。这是对先天良知派和功夫修证派两家的综合。透性与慎独非二非一,就是主张两派可以融通。最后的目的在“此理洞然真透”。在这统一的目的下,两派的宗旨可以相容。王时槐的透性之说,是对于江右学派的超出,是在罗洪先晚年彻悟仁体的基础上往前迈的一大步,他可以说是在江右王门中转出一境而求与王门其他派别调和者,其见解最为宏通,体悟最为高远。

三研几

王时槐的“透性”,可以说是他的本体论,他的功夫论,以“研几”最为重要。“几”是《周易》的重要范畴,意为事物(包括思虑、意念)最初萌生的极细微状态。《易·系辞》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意谓必须及时抓住极易逝去的事机,采取相应措施,不容丝毫迟缓。《周易》又认为事物的初萌状态十分细微,能了知此细微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是极为神妙的,故说:“知几其神乎!”《周易》也提倡“极深而研几”,即深入地体察事物,研究事物的细微的苗头和征兆。周敦颐发挥《周易》的思想,以“诚、神、几”来叙说本体、流行及其中的关键,他说:“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又说:“诚无为,几善恶。”(《通书·圣第四章》)

王时槐借用了《周易》“研几”这个概念。他认为性属形而上,所以无法用功夫,必须在性显露处着力。按他的说法,性在于觉解,而修须在后天,修后天是悟先天的前提,他说:

性先天也。独几一萌,便属后天,后天不能无习气之隐伏。习气不尽,终为性之障,故必慎之。至于习气销尽,而后为悟之实际。故真修乃所以成其悟,亦非二事也。(《石经大学略义》,《友庆堂合稿》卷五,第44页)

性贵悟而已,无可措心处,才一拈动,即属染污矣。独为性之用,藏用则形气不用事以复其初,所谓阴必从阳,坤必“东北丧朋”而后有庆,后天而奉天时也。(《石经大学略义》,《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5页)

这里明确指出,修性必在后天。几又叫独,意即萌发微小,人不知而己独知。此时当慎之,防止习气污染,保持真性莹彻。此即悟先天之功。亦可说克情以复性,亦可说阴(情)必从阳(性)。王时槐也借用周敦颐对诚神几的解释发挥自己的思想,他说:

寂然不动者诚,感而遂通者神,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此是描写本心最亲切处。夫心一也,寂其体,感其用,几者体用不二之端倪也。当知几前无别体,几后无别用,只几之一字尽之。希圣者终日乾乾,惟研几为要矣。(《语录》,《明儒学案》第490页)

这是说,心体本寂,寂是心体的本然形态。但心具有感发的功能,它感应无方,神妙莫测,无感时又归于寂,故曰神。几就是在对外部发生感应时,念头方萌未萌,心之感应发而未发之微妙状态,即“体用不二之端倪”。说它是体,已显诸用;说它是用,还不是明确的情识念虑。体由几知,几为体用,研几即慎独。王时槐对“几”与念头的不同,有明确的说明:

问研几之说何如。曰:周子以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为几。盖本心常生常寂,不可以有无言,强而名之曰几。几者,微也,言其无声臭而非断灭也。今人以念头初起为几,即未免落第二义,非圣门之所谓几矣。(《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27页)

性廓然无际,生几者,性之呈露处也。性无可致力,善学者惟研几。研几者,非于念头萌动辨别邪正之谓也,此几生而无生,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惟“绵绵若存”,“退藏于密”,庶其近之矣。(《静摄寤言》,《友庆堂合稿》卷五,第15页)

这两条中,都不以念头初起,意向萌动处为几。第一条以本心之无声无息而亦并不断灭顽空为几,第二条以性之呈露而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时为几。这与前引“几善恶”,以念头萌动有善恶可分时定义“几”是不同的。从此处看,王时槐的“几”大致与他所谓“意”字相近。他的“研几”,即诚意。王时槐明确说先天无所用力处,研几必在后天。在王时槐,后天有二,一曰意,一曰念。性、意、念三者的关系是:“性,无为者也,性之用为神;神密,密常生谓之意;意之灵体谓之识,以其动谓之念。意、识、念,名三而实一,总谓之神也。”(《潜思札记》,《明儒学案》第485页)

此处所言之“神”即今所谓精神。神是性本体的作用。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具有精妙难测的性质,故曰“密”。性体神用,性之生生不息,谓之意。意有两个方面,从它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具有灵明的性质言,谓其为识体,从它的活动表现为念头来说,谓其为念。意已是后天,但形气未染着。这一点可以同他所谓“良知”相比拟。他说:

夫知者,先天之发窍也。谓之发窍,则已属后天矣。虽属后天,而形气不足以干之。故知之一字,内不倚于空虚,外不堕于形气,此孔门之所谓中也。末世学者往往以堕于形气之灵识为知,此圣学之所以滋晦也。(《答朱易庵》,《友庆堂合稿》卷一,第4页)

王时槐所谓“意”,正是后天而气质未染着时,即前所说“生生之真机”,念头为其标末。他的“研几”,不是在意已成念头,有善恶分辨,然后去省察、克治。他的研几,实是识取此“意”,保任此“意”。研几之“研”,不是研磨之研,不是后天分辨考索、为善去恶的活动,而是一种十分精微的意思。他的“研几”功夫不同于王龙溪的径任先天,也不同于钱德洪的实事上为善去恶,而是认取发自性的一点生生真机。就此点说,他的研几也可以说即“透性”。此透,乃“透出重围”之透,透性即本性自发地、微细地透出形而上范畴而为生生之真机之意。透性重在说性显为意,研几重在说现实地认取、把握此意。研几又可以称为慎独,此独即生生之真机,即意;慎的功夫,即“研”。如此,则可以理解王时槐对两种功夫路向的反对:既反对罗洪先在本体上用功的归寂之学,认为这是叠床架屋;又反对钱德洪在念头形成后省察克治,认为这已落第二义,非最上乘。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的真意,也可以在他的知行观上看出来。

王时槐关于知行的论说极少,但却是他的透性研几说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问知行之辩,曰:本心之真明即知也,本心之真明贯彻于念虑事为无少昏蔽,即行也。知者体,行者用,非可离而为二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17页)

此处所谓“真明”,实即王时槐所说的良知,它是道德意识的自觉,故谓之“知”。“本心之真明即知”,是说“知”是本心已具的性的透出,将这种道德意识贯彻于具体的念虑事为,即行。这主要是一种道德活动而不是知识活动。另外,在王时槐的思想中,知行不可离而为二,不是“待知得真了再去行”,而是说,每一行为就是一知行合一体,在这知行合一体中,道德理性、道德意识的自觉是知,据此知发生的行为,包括念虑思维皆是行。从体用关系上说,知是体,行是用,前者的价值和作用高于后者。每一具体行为都是道德意志的实现。

王时槐的知行学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非常接近。王阳明的致良知,即“推致吾心良知所知之善于事事物物”。而阳明所谓“事事物物”,皆“意之所在”,即意念所涉的对象。阳明之“意”字,不同于王时槐,意即意念。王时槐同意阳明以物为意之所在,他说:

阳明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此义最精。盖一念未萌,则万境俱寂,念之所涉,境则随生。……故意之所在为物。此“物”非内非外,是本心之影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8页)

此所谓物,不离主体的意识,不离道德理性的指向,故曰“本心之影”,并且无法分其内外。按王时槐的这一说法,与自己的道德理性发生交涉的,意之所在的,才是所应格之物。所以他又说:“盈天地间皆物也,何以格之?惟以意之所在为物,则格物之功非逐外亦非离物也,至博而至约矣。”(《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8页)

所谓逐外,即道德理性为知识理性的纯知解活动所掩;所谓离物,即空守此道德理性不使其施于具体活动,皆偏于一隅。王时槐的格物说和知行说与他的透性研几说相关,是透性研几说的引申。

王时槐在阳明殁后数十年,独标透性研几说,力图克服聂豹、罗洪先早期偏于静、偏于功夫忽略本体的偏颇,还王学本体功夫浑然一体,先天后天不可偏废的本来面目。他的学说,涵摄面广而具体概念的分析精,在深刻与全面方面超过江右余子。他的学说对刘宗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王时槐是王门学者中富于理论创造、能光大王学的人物。他的独特学说,是王学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同类推荐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她,夜紫辰,21世纪古武世家掌权大小姐,她,亦是杀手排行榜上得第一人“魅”,因未婚夫背叛而亡她,夜紫辰,夜家直系三小姐,没有半分灵力,夜家的耻辱,她懦弱,她无助,她善良……却被姐姐残忍害死当她变成了她,不再无助,不再懦弱,她嫉恶如仇,她心很手辣她护短,她冷清,她腹黑,时常都是一副笑脸,可谁知道在那张笑脸背后是背叛的伤……她成为人们眼中的“花花小姐”可为什么这样的“花花小姐”成了“香饽饽”呢?她偶然得到神秘戒指,逆天修炼功法,炼丹药,契魔兽,炼神器……身怀逆天宝贝的她又会在玄灵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惊天骇浪?她笑得无害单纯,可在同时弹指间取人性命……她带着满脸的笑,说“我很善良的,我蚂蚁都舍不得杀”,可转身却一招毙命,她说“我真的从来都不杀蚂蚁,因为我只杀人”她男装行走大陆,结交无数美男,使无数美男为之倾心,相伴左右。可有了前车之鉴,谁能打开她那冰封的心……
  • 流芳

    流芳

    作者对一百多位中外名人的传奇爱情故事,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一百多个催人泪下的爱情经典,尽现“流芳”的生动,不一样的经典诠释相同的真谛——最深的爱和最重的情,会随时日一起成长,永世流芳。我们都曾经拥有美好的、纯纯暖暖的、如淡蓝天空般清澈的爱情。现在,无论那份爱怎样,无论对方怎样,无论自己怎样,无论时空、际遇怎样,我们依然相信真爱的存在,真心爱过,就是高贵的。总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的生命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流芳……
  •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如果说他们的姻缘是上辈子注定的,那么这一辈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身负绝症又如何?巧了,她正好会医。只是自古情债难还,一个是对他情深似海的哥哥,一个是对他恩重如山的恩人,还有一个是她相随相伴的知己,但是这些都不是她的最爱,她爱的只是那个不完美,但是却爱她如命的南无殇。美,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世人看得见他的外表,却无法窥视他的内心,虽然她也是看上了他的外表,但是这不妨碍她继续来窥视他的内心。遇上她,是幸,是劫,是磨难。遇上他,是幸,是运,是幸福。
  • 霸王式爱:赤王的垂恋

    霸王式爱:赤王的垂恋

    一只黄金手镯,穿越古老诡异的沙漠帝国,只为找寻一句爱情,然而我却迷失在,黄金般耀眼的赤国,落花飘零的湖畔,一头火红的长发,狭长的蓝色眼眸没有一点温度,但总觉得似曾相识,这个人,就是赤国的王?(本人第一部作品,呵呵!)(已更新完毕!!)
  • 重生漫画之神

    重生漫画之神

    追忆童年经典,怀旧者请进!新书发布,《异界逍遥人生》,老乔请求书友们的支持,多多收藏推荐,谢谢大家了!
  • 鱼向反方向游

    鱼向反方向游

    个人品牌就是“反方向游”! 本书的诸多案例表明,不管是明星、CEO,还是“草根”阶层、职场人士,个人品牌变得越发重要。现在,在“世界是平的”环境下,打造个人品牌更意味着如何使自己与众不同。
  • 斗破后传

    斗破后传

    通道的那边是什么?斗帝还是颠峰强者么?萧炎过去又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万年前斗气大陆上的强者究竟去了哪里?萧炎来到斗气大陆真的是偶然么?一切谜团,让我为您揭开!再续斗破之辉煌!
  • 虐妃

    虐妃

    *“接下!”那一日他大婚纳侧妃,一身大红喜服昂藏七尺,独独眸子冰冷。“姐姐,请!”他的身侧,新娘子浅笑盈盈,素手举杯至她面前,一脸幸福。她接过,一口饮尽。喜酒下喉,胸腔是抑不住的火辣,以及疼痛。起身,逃离。“站住!”他却不肯放过她,负手而立:“本王还有话要说。”她身子一颤,捏紧掌心,转身:“王爷请讲。”他冰冷依旧,一纸休书飘落:“景王妃犯七出三条,不配再做本王王妃,今日休书一封,此为陌路人。”“你……”她惊得后退一步,心被凉透,却笑了:“多谢王爷成全!”笑中含泪,转身踉跄走出他的视线。甫出门,却是一口鲜血喷泄,雪白墙壁点点红花溅落。才知,他不仅要卸去她王妃头衔,更要取她性命。她死不足惜,只可怜,腹中胎儿已三月……她本淡然平奇女子,偏因命中带煞被当成煞星妖孽,孤独十四载他是先皇最宠爱第三子,新帝登基,他随母妃退隐卞州,虎落平阳江流石不转,隐忍失江河。一夕风云变,覆手定乾坤六年隐忍终夺回本属于他的江山,大婚轼妃如愿册立心爱女子为后左拥江山享右抱美人归,却为何,总在夜深人静时忆起一张带泪容颜?此为晒晒,涓涓,小牛等群里的亲们送给香的元宵节礼物,非常棒,香贴此处,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看一下。*黯香新文《罪妾》完结文:《契约哑妻》小虐《侧妃罪》小虐果果相公的文:《迷你女神医》《特工傻后》完结《千年后娘》完结
  • 重生明星音乐家

    重生明星音乐家

    不,没有肖邦有着巨大音乐知识宝库的他。他的目标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音乐教师带着记忆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秦放歌身上,这里没有贝多芬,没有之一!,会在这个世界创造怎样的奇迹?流行天王?歌唱家?钢琴家?作曲家?民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