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36

第36章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2)

意不可以动静言也,动静者念也,非意也。意者,生生之密机,有性则常生而为意,有意则渐著而为念。未有性而不意者,性而不意,则为顽空矣;亦未有意而不念者,意而不念,则为滞机矣。(《答杨晋山》,《友庆堂合稿》卷二,第21页)

意即性理表现为某种微弱的倾向性,尚未表现为具体意念,它的内容是生生不已之机,而具体意念则是意的承载者,是意表现在形而下的可知觉的念头。无意则性为抽象物,故空;无念则意无落实处,无具体落实处则生机有滞碍。这里王时槐所谓意,已开刘宗周以意为支配后天念头的潜在倾向、以意为心的主宰等意思的先河。

王时槐关于性、命、良知三者关系的论述,为他的透性说和研几说做好了理论铺垫。他对性命关系的分疏,重点在强调二者的一而二、二而一、不离不杂这种性质。他说:

性命虽云不二,而亦不容混称。盖自真常不变之理而言,曰性;自其默运不息之机而言,曰命。命者性之命也,性者命之性也,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答邹子尹》,《友庆堂合稿》卷一,第59页)

王时槐详细分疏性、命范畴及其关系,是为了使人了解,儒家圣贤所主张者只是一理,虽有形上形下、本体功用、性理情识等不同,但根本宗旨只有一个。了解了此理一分殊的关系,就是对安身立命之地有了觉解。这是他的“透性”说的根本所在。他说:

性本不容言,若强而言之,则虞廷曰“道心唯微”,孔子曰“未发之中”、曰“所以行之者一”、曰“形而上”、曰“不睹闻”,周子曰“无极”,程子曰“人生而静以上”。皆即所谓“密”也、“无思无为”也,总之,一性之别名也。学者真能透悟此体,则横说竖说,只是此理。一切文字语言,俱属描画,不必执泥。(《答岭北道龚修默公》,《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2页)

据此,“透性”即透悟此性,透悟此性即知千圣血脉只一性字。性字关乎儒家全部范畴概念,笼盖儒家全部学问功夫。透性则能不为各家文字、宗旨所迷惑。王时槐用大量篇幅详细讨论与性命相关的一切范畴,并一一作出界定,就是要人透性。王时槐是个形上学家,他在本体论上的体悟最为突出。江右诸子多在良知动静、中和等一隅处辩驳,王时槐则在性、命、意、念等形上形下分际处着眼,他的思考的容量远胜于江右其他学者,并有明显的调和程朱陆王的趋势。他的透性为宗,跳出了良知修证派所谓“真修实学”在具体践履上着眼的狭隘套路,直趋广大高明的形上境界。他说:

性之体本广大高明,性之用自精微中庸。……若复疑此,以为只以透性为学,恐落空流于佛老,而以寻枝逐节为实学,以为如此乃可自别于二氏,不知二氏之异处,到透性后自能辨之。今未透性,而强以猜想立说,终是隔靴爬痒,有何干涉。(《答岭北道龚修默公》,《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3页)

这里,他与一般学者路径不同:一般学者认为佛之所以为佛在其空谈心性而无实学,故以具体践履区别佛氏之空寂。而王时槐以透性、了悟本体之广大精微来辨佛儒。这种辨别是理论上的、基于形而上的体悟得出的,不是枝节的非本质的。他指出,佛家特别是禅宗大讲明心见性,儒家也主张见性,但二者所见之性绝不相同。佛家所见之性为“空”,所谓“性空”,并且一悟性空便一了百了;而儒家之透性,则见性中之天理,并着实用修养功夫保任护持。他说:

大抵佛氏主于出世,故一悟便了,更不言慎独。吾儒主于经世学问,正在人伦事物中实修,故吃紧于慎独。但独处一慎,则人伦事物无不中节。何也?以独是先天之子,后天之母,出有入无之枢机,莫要于此也。若只云见性,不言慎独,恐后学略见性体而非真悟者,便谓性中本无人伦事物,一切离有而趋无,则体用分而事理判,甚至行检不修,反云与性无干,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善学者亦非一途,有彻悟本性而慎独即在其中者,有精研慎独而悟性即在其中者。总之,于此理洞然真透,既非截然执为二见,亦非混然笼统无别,此在自得者默契而已。(《答郭存甫》,《友庆堂合稿》卷二,第52页)

王时槐以是否言慎独区别儒释,这里独即良知,慎独即在具体事物上贯彻良知,他所指出的学问之途:一是以本体涵盖功夫,即“彻悟本性而慎独即在其中”;一是以功夫所至为本体,即“精研慎独而悟性即在其中”。这是对先天良知派和功夫修证派两家的综合。透性与慎独非二非一,就是主张两派可以融通。最后的目的在“此理洞然真透”。在这统一的目的下,两派的宗旨可以相容。王时槐的透性之说,是对于江右学派的超出,是在罗洪先晚年彻悟仁体的基础上往前迈的一大步,他可以说是在江右王门中转出一境而求与王门其他派别调和者,其见解最为宏通,体悟最为高远。

三研几

王时槐的“透性”,可以说是他的本体论,他的功夫论,以“研几”最为重要。“几”是《周易》的重要范畴,意为事物(包括思虑、意念)最初萌生的极细微状态。《易·系辞》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意谓必须及时抓住极易逝去的事机,采取相应措施,不容丝毫迟缓。《周易》又认为事物的初萌状态十分细微,能了知此细微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是极为神妙的,故说:“知几其神乎!”《周易》也提倡“极深而研几”,即深入地体察事物,研究事物的细微的苗头和征兆。周敦颐发挥《周易》的思想,以“诚、神、几”来叙说本体、流行及其中的关键,他说:“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又说:“诚无为,几善恶。”(《通书·圣第四章》)

王时槐借用了《周易》“研几”这个概念。他认为性属形而上,所以无法用功夫,必须在性显露处着力。按他的说法,性在于觉解,而修须在后天,修后天是悟先天的前提,他说:

性先天也。独几一萌,便属后天,后天不能无习气之隐伏。习气不尽,终为性之障,故必慎之。至于习气销尽,而后为悟之实际。故真修乃所以成其悟,亦非二事也。(《石经大学略义》,《友庆堂合稿》卷五,第44页)

性贵悟而已,无可措心处,才一拈动,即属染污矣。独为性之用,藏用则形气不用事以复其初,所谓阴必从阳,坤必“东北丧朋”而后有庆,后天而奉天时也。(《石经大学略义》,《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5页)

这里明确指出,修性必在后天。几又叫独,意即萌发微小,人不知而己独知。此时当慎之,防止习气污染,保持真性莹彻。此即悟先天之功。亦可说克情以复性,亦可说阴(情)必从阳(性)。王时槐也借用周敦颐对诚神几的解释发挥自己的思想,他说:

寂然不动者诚,感而遂通者神,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此是描写本心最亲切处。夫心一也,寂其体,感其用,几者体用不二之端倪也。当知几前无别体,几后无别用,只几之一字尽之。希圣者终日乾乾,惟研几为要矣。(《语录》,《明儒学案》第490页)

这是说,心体本寂,寂是心体的本然形态。但心具有感发的功能,它感应无方,神妙莫测,无感时又归于寂,故曰神。几就是在对外部发生感应时,念头方萌未萌,心之感应发而未发之微妙状态,即“体用不二之端倪”。说它是体,已显诸用;说它是用,还不是明确的情识念虑。体由几知,几为体用,研几即慎独。王时槐对“几”与念头的不同,有明确的说明:

问研几之说何如。曰:周子以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为几。盖本心常生常寂,不可以有无言,强而名之曰几。几者,微也,言其无声臭而非断灭也。今人以念头初起为几,即未免落第二义,非圣门之所谓几矣。(《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27页)

性廓然无际,生几者,性之呈露处也。性无可致力,善学者惟研几。研几者,非于念头萌动辨别邪正之谓也,此几生而无生,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惟“绵绵若存”,“退藏于密”,庶其近之矣。(《静摄寤言》,《友庆堂合稿》卷五,第15页)

这两条中,都不以念头初起,意向萌动处为几。第一条以本心之无声无息而亦并不断灭顽空为几,第二条以性之呈露而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时为几。这与前引“几善恶”,以念头萌动有善恶可分时定义“几”是不同的。从此处看,王时槐的“几”大致与他所谓“意”字相近。他的“研几”,即诚意。王时槐明确说先天无所用力处,研几必在后天。在王时槐,后天有二,一曰意,一曰念。性、意、念三者的关系是:“性,无为者也,性之用为神;神密,密常生谓之意;意之灵体谓之识,以其动谓之念。意、识、念,名三而实一,总谓之神也。”(《潜思札记》,《明儒学案》第485页)

此处所言之“神”即今所谓精神。神是性本体的作用。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具有精妙难测的性质,故曰“密”。性体神用,性之生生不息,谓之意。意有两个方面,从它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具有灵明的性质言,谓其为识体,从它的活动表现为念头来说,谓其为念。意已是后天,但形气未染着。这一点可以同他所谓“良知”相比拟。他说:

夫知者,先天之发窍也。谓之发窍,则已属后天矣。虽属后天,而形气不足以干之。故知之一字,内不倚于空虚,外不堕于形气,此孔门之所谓中也。末世学者往往以堕于形气之灵识为知,此圣学之所以滋晦也。(《答朱易庵》,《友庆堂合稿》卷一,第4页)

王时槐所谓“意”,正是后天而气质未染着时,即前所说“生生之真机”,念头为其标末。他的“研几”,不是在意已成念头,有善恶分辨,然后去省察、克治。他的研几,实是识取此“意”,保任此“意”。研几之“研”,不是研磨之研,不是后天分辨考索、为善去恶的活动,而是一种十分精微的意思。他的“研几”功夫不同于王龙溪的径任先天,也不同于钱德洪的实事上为善去恶,而是认取发自性的一点生生真机。就此点说,他的研几也可以说即“透性”。此透,乃“透出重围”之透,透性即本性自发地、微细地透出形而上范畴而为生生之真机之意。透性重在说性显为意,研几重在说现实地认取、把握此意。研几又可以称为慎独,此独即生生之真机,即意;慎的功夫,即“研”。如此,则可以理解王时槐对两种功夫路向的反对:既反对罗洪先在本体上用功的归寂之学,认为这是叠床架屋;又反对钱德洪在念头形成后省察克治,认为这已落第二义,非最上乘。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的真意,也可以在他的知行观上看出来。

王时槐关于知行的论说极少,但却是他的透性研几说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问知行之辩,曰:本心之真明即知也,本心之真明贯彻于念虑事为无少昏蔽,即行也。知者体,行者用,非可离而为二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17页)

此处所谓“真明”,实即王时槐所说的良知,它是道德意识的自觉,故谓之“知”。“本心之真明即知”,是说“知”是本心已具的性的透出,将这种道德意识贯彻于具体的念虑事为,即行。这主要是一种道德活动而不是知识活动。另外,在王时槐的思想中,知行不可离而为二,不是“待知得真了再去行”,而是说,每一行为就是一知行合一体,在这知行合一体中,道德理性、道德意识的自觉是知,据此知发生的行为,包括念虑思维皆是行。从体用关系上说,知是体,行是用,前者的价值和作用高于后者。每一具体行为都是道德意志的实现。

王时槐的知行学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非常接近。王阳明的致良知,即“推致吾心良知所知之善于事事物物”。而阳明所谓“事事物物”,皆“意之所在”,即意念所涉的对象。阳明之“意”字,不同于王时槐,意即意念。王时槐同意阳明以物为意之所在,他说:

阳明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此义最精。盖一念未萌,则万境俱寂,念之所涉,境则随生。……故意之所在为物。此“物”非内非外,是本心之影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8页)

此所谓物,不离主体的意识,不离道德理性的指向,故曰“本心之影”,并且无法分其内外。按王时槐的这一说法,与自己的道德理性发生交涉的,意之所在的,才是所应格之物。所以他又说:“盈天地间皆物也,何以格之?惟以意之所在为物,则格物之功非逐外亦非离物也,至博而至约矣。”(《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8页)

所谓逐外,即道德理性为知识理性的纯知解活动所掩;所谓离物,即空守此道德理性不使其施于具体活动,皆偏于一隅。王时槐的格物说和知行说与他的透性研几说相关,是透性研几说的引申。

王时槐在阳明殁后数十年,独标透性研几说,力图克服聂豹、罗洪先早期偏于静、偏于功夫忽略本体的偏颇,还王学本体功夫浑然一体,先天后天不可偏废的本来面目。他的学说,涵摄面广而具体概念的分析精,在深刻与全面方面超过江右余子。他的学说对刘宗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王时槐是王门学者中富于理论创造、能光大王学的人物。他的独特学说,是王学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同类推荐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热门推荐
  •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星期六童话》是当今童书出版的一种高品质制作,可谓“文、音、图”三杰,可读性、可听性、可赏性兼具。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小读者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星期六童话》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完整地呈现了梅子涵早期、中期、近期作品创作的整体面貌。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公子,我叫黛花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公子,我叫黛花

    此文会签V,提前说明。嘿嘿,没想到跳楼没成反倒穿越,而且遇到了古代的慕容流景,做了她的贴身婢女,哇哈哈哈,没想到遇上了自己的心上人,就让我这个现代花季少女玩转古代把。慕容流景,你就乖乖的掉进我的甜蜜陷阱里吧。公子,记住哦,我叫黛花~~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之问鼎后宫

    穿越之问鼎后宫

    无故穿越到羽国后宫成了皇甫康然最宠的妃子,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陆语曼得知自己得宠并不是因为皇甫康然真正的喜欢。本无所求的她,必须为了生存而开始进行一次次的斗争。暗杀——看语贵妃如何化险为夷;嫁祸——看语贵妃如何反败为胜。争后位不为权、不为宠,只为生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诠释了日清工作法的真谛,汇集了日清工作法的基本内容,凸显了日清工作法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做不到日事日清带来的危害,探讨了有效执行、日事日清的基本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培养日事日清的意识和习惯,掌握日事日清的工作方法,构建日事日清的企业文化,造日事日清的团队,培养日事日清的员工,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日清日高、不断发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