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03

第3章 汉唐与中国中古社会变迁(1)

吴宗国

古代社会变迁问题,历来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唐宋之间的社会变迁,近年来更是受到中外学者热情的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的论著。而对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似乎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就是说还没有注意从更长的时段,从历史的发展和联系中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唐宋之际的社会变迁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金宝祥在《唐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金宝祥:《唐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载《历史教学》,1954(5),收于金宝祥:《唐史论文集》,6~30页,略有修改,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中,陈寅恪在《论韩愈》(陈寅恪:《论韩愈》,载《历史研究》1954(2),收于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285~29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中,就曾对唐朝的社会发展变化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到60年代,中外学者对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隋唐到宋的发展,在中国中古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更是提出了系统的看法。其中有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是着眼点各不相同,有的从土地制度,有的从社会结构,有的从社会等级。如谷川道雄的共同体说,汪篯的从豪强地主到普通地主说(参见汪篯:《关于农民阶级斗争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问题》,收于氏著:《隋唐史论稿》,318~31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汪篯:《两汉至南北朝大族豪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衰落》,收于汪篯:《汉唐史论稿》,134~13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唐长孺的士族门阀说(参见唐长孺:《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载《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8)。),侯外庐的社会等级再编制说(参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36~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胡如雷的巨大变革论(参见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载《史学月刊》,1960(7),收于氏著:《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324~34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这几种看法之间,虽然着眼点不同,论述的重点不同,着重的时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是相通的,是可以互相补充的。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极有见地的著作,如张泽咸执笔的《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的绪论部分(参见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1~3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美国学者包弼德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士的转型》。(参见[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1~81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一般来说,由一个时期过渡到下一个时期,要经过几次飞跃。以秦汉南北朝时期而言,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萌芽、孕育阶段,到秦正式进入这个时朝,其间经过了西汉武帝到东汉光武帝的变革、西晋的九品中正制、北魏冯太后及孝文帝的改革,到隋朝建立,正式结束了这一时期。(参见吴宗国:《试论中国中古社会变迁》,收于张国刚主编:《中国中古史论集》,1~10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一个时期的土地占有情况和土地所有制的形态,决定了该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走向,并且决定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思想文化。

下面我们就汉唐与中国中古社会变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来看,汉唐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王朝,它们不仅都继承了刚刚统一不久的王朝,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秦朝和隋朝在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历史上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两个朝代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周边民族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汉朝时,对内地影响最大的是北方的草原民族,他们以游牧为生,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影响很大。而唐朝北方草原民族依然存在,但是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兴起的民族大多是农业民族或者是农牧民族。

至于汉唐两个朝代本身,它们的起点极为相似。建国初期,都存在大量自耕农,社会经济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后来虽然同样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两个朝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不同,发展方向也不相同。

一、汉代变化的起点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大铁犁是这个时期生产上最伟大的成就。(参见张传玺:《两汉大铁犁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1985(1),收于《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大铁犁的使用,不仅使深耕成为可能,而且提高了耕作效率,使大面积的耕种成为可能。同时也加强了农民在生产工具上对地主的依赖,这样在汉朝就发展出了人身依附关系很强的豪强大族大土地所有制(参见汪篯:《两汉至南北朝大族豪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衰落》,收于氏著:《汉唐史论稿》;田余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载《中国史研究》,1983(3),收于氏著:《秦汉魏晋史探微》,59~8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出现了地主的大田庄(参见田余庆:《大地主的田庄》,见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修订本)》,上册,161~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在地主大田庄出现以后,庄园内部的社会分工加强,而整个社会的手工业和商业反而不如西汉发达。正是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不发达,使得豪强大族长期占有土地成为可能。到魏晋时期,在豪强大族长期保有土地,并世代担任地方和中央重要官职的基础上,形成了士族门阀和门阀政治。

二、南北朝到隋唐,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

从南北朝到隋唐,农业生产经历了两个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南北朝时期冶铁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个是冶铁技术的提高,铁的硬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使农具变得更加轻巧,在经济发达地区,小铁犁逐步代替了大铁犁,一头牛就可以牵引前进,加之配套农具的完善,一家一户就可以独立地从事生产。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生产力的性质,使农业生产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生产。还有一个就是冶铁业摆脱了官府的控制,从官府走向民间,这就为这种改进了的铁犁的推广普及提供了条件。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铁犁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轮作复种制也逐步发展成熟。(参见林立平:《唐代主粮生产轮作复种制》,载《暨南学报(哲社版)》,1984(1)。)所有这些就构成了新的变化的起点。

第二个变化是唐朝农业生产巨大发展。由于土地开垦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唐朝的人均粮食产量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是唐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集中表现。8世纪末,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第六条中谈到,当时京畿之内与关中地区,“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级中等,租税半之”(陆贽:《陆宣公翰苑集》卷二二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唐代地租率一般为百分之五十。当时关中亩产量在一到二石之间,至于当时一般产量,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宣州刺史裴耀卿在《论时疏书》中说:“营公田一顷,不啻得计,平收一年,不减百石。”(王溥:《唐会要》卷八五《逃户》,北京,中华书局1990。)9世纪前期,李翱在《平赋疏》中说道:“一亩之田,以强并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李翱:《李文公集》卷三《平赋疏》,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在八、九世纪,通常是把亩产量定为一石。唐一亩合今0.783市亩,一石粟合今81市斤。唐亩产粟一石,合今一市亩103市斤。

天宝年间,唐朝政府控制户口900余万户,5200余万口。而据杜佑估计,当时实际人户当有1300万至1400万户,以每户五至六口推算,全国人口在7000万人上下。除去休耕地和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的土地,种粮的土地当不少于交了地税的620万顷。据此,胡戟先生推算,盛唐时期全国每年粮食产量可达六亿石,合今近500亿市斤,平均每人700市斤。(参见胡戟:《从耕三余一说起》,载《中国农史》,1983(4)。)其时实有人数按1400万户,每户六口计,人均粮食已可达600斤。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每户占地六七十亩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可达800斤至900斤。唐朝人均粮食达到六七百斤,即使仅限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除了盛唐时期人口的数量、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达到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比例,还由于唐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正是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高水平这样一个奇迹,大大提高了农民对过量征发以及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为社会分工的扩大,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并且为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成为过渡到新时期的起点。

这两个变化对于唐朝初年的自耕农来说,有着深远意义。正是由于生产力的个体性质,加强了农民在生产上的独立性。但是这并没有使农民摆脱土地被兼并的命运,因为小农经济是不稳定的,任何天灾人祸,特别是国家进行的战争和横征暴敛,都会使他们失去土地,破产流亡。而只要有商品货币关系的一定发展,土地集中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也为中外历史所证明。因此,从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始,农民的破产逃亡和地主官僚的兼并土地势不可挡地向前发展。“天下户口,逃亡过半”,可能有些夸大。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李峤所说的“天下编户,贫弱者众,亦有佣力客作,以济粮;亦有卖舍帖田,以供王役”(《唐会要》卷四九《像》。)。这应该是实际情况。半个世纪后,到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更出现了唐玄宗在诏中所说的严重情况:“如闻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四九五《邦计部?田制》,北京,中华书局,1960。)

武则天以后,虽然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自耕农的比重下降,但是,直到开元天宝年间,自耕农的数量还是相当大的。从武则天末期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到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由615万户,增加到918万户,5288万口。而根据杜佑在《通典》上的估计,当时的户数,少犹一千三四百万户。这不在户口上的四五百万户,除了没有搜刮出来的自己开荒垦种的逃亡农民,大部分都是地主“潜停”、“别停”的客户,也就是地主的佃户。(参见《陈子昂集》卷八《上蜀川安危事》,北京,中华书局,1962;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一《听逃户归首敕》,北京,中华书局,2008。)而在籍的900万户,除了一部分地主的佃户或租种地主一部分土地的农民,相当大的部分是自耕农。元和年间皇甫湜在对策中说:“贞观、开元之际,不受田而均,不名田而赡者。”(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卷三《制策一道》,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三、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从整个手工业的发展来看,唐朝以前,主要以官手工业为主。汉唐也都有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它们之间都是由官府经营的,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

南北朝以来开始从以官手工业为主向私手工业为主发展。这里包括先进技术向民间扩展,某些生产部门产区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例如冶铁。还有工匠身份的变化,国家对工匠控制方式的变化,例如唐代由轮流番上到交纳资课。

唐朝传统的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如冶铁、造纸。有些手工业部门从原有部门分离出来,如制瓷。还有些手工业部门开始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地区分工也有所扩大。

商业是整个经济运转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手工业和农业、牧业,乃至海外的桥梁。

西汉的商业有相当的发展,商品主要是日用生活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例如盐、铁。还有各地的土特产品和工艺品,主要是满足贵族官僚奢侈享乐的需要。

唐代城市商品构成,除了奢侈品以外,许多行业经营日常生活资料和各种手工业产品,还有书籍、文具。这反映了地主经济的发展,地主进入城市,地主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主要是粮食的商品化,也是唐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主要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外贸易,从汉唐的陆上丝绸之路到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商品的品种增加了,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倍。

唐代商业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既是唐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内容,也是唐代社会变迁的巨大动力。(参见林文勋:《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革》,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1)。)

同类推荐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
  • 军歌

    军歌

    哨子响了,尖厉的喧叫把静寂的暗夜撕个粉碎。战俘们诈尸般地从铺上爬起,屁股碰着屁股,脑瓜顶着脑瓜,手忙脚乱地穿衣服、靸鞋子。六号大屋没有灯,可并不黑,南墙电网的长明灯和岗楼上的探照灯,穿过装着铁栅的门窗,把柔黄的光和雪白的光铮铮有声地抛人了屋里。铁栅门“哗啦”打个大开,战俘们挨在地铺跟前,脸冲铁门笔直立好,仿佛两排枯树桩。六十军五八六旅一。九三团炮营营长孟新泽立在最头里,探照灯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 大唐王朝1

    大唐王朝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超级驸马

    超级驸马

    穿越之后,玩转天下,娶两位公主,让敌国皇后折服,震中华雄风!以一己之力,平白莲教,灭辽国,一统江山!且看萧莫纵横睥睨,成为一位史无前例的超级驸马!PS:新书发布,书名《名士倾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热门推荐
  • 错进洞房:天才萌妃戏邪王

    错进洞房:天才萌妃戏邪王

    为保一国平安,太子沦为他国质子,遭受欺凌,忍辱负重。再次睁眼,眸中寒光乍现,“他”已不是原来的他!前世身为黑道老大的她,轻笑间掀起血雨腥风,血眸乍现,天才小神医一举成名。传言,小神医脾气古怪,救人全凭喜好。传言,小神医不仅爱女色,更爱男色。传言,各国太子,神药谷里一众神秘师兄们,被他迷得神魂颠倒,却不知他,原来是“她”。
  • 种植小窍门

    种植小窍门

    本书讲述了一些家庭种植花草的小窍门。盆花浇水要掌握哪些原则花谚说:"活不活在于水,长不长在于肥。
  • 溺宠吾家小妻

    溺宠吾家小妻

    推荐梧桐新文《未来之系统喊我去种药》,傲娇系统带你在线种药,吃遍各类药膳,嫁给大美男,走上人生巅峰。 本文纯属宠文,无宫斗。清爽。本文慢热。身为一穿越女,风兮兮从小就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不想被当成妖孽被道士给收拾掉。从小五个哥哥就对自己极端的宠溺,长大了又有了夫君对自己百依百顺。风兮兮在古代的生活可谓是风生水起。精彩片段一:风兮兮一一看过自己的哥哥,然后有扫视了他们给自己带的东西,实在是有些无语,她是来上学的,不是来郊游的啊。但心里却很开心。精彩片段二:““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因为我想对你好。”“如果我闯祸了,你会不会骂我、打我呢?”“你是我的宝贝,怎么舍得骂你、打你。况且你闯祸了我帮你兜着。你想怎么闯祸都行。”风兮兮无语,宠溺也太过分了吧,都无法无天了。幸亏姐是穿越过来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外星人大图说(天文科学丛书)

    外星人大图说(天文科学丛书)

    《天文科学丛书:外星人大图说》主要包括外星人丢失的婴孩、外星人青睐地球人、外星人目击报告、外星人频访美国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奇性。
  •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推荐新书《我靠修仙火遍全世界》!娱乐圈修仙女大佬VS天才影帝!】梁立夏重生了,还得了个随身空间。她改变家人命运,借着空间种种田养养花过上发家致富,经营酒店农场的幸福日子。只是这位顾少爷,怎么也被拐到她的计划里来了呢?
  • 前妻

    前妻

    爱,是一种近乎执拗地坚持,即使那爱受了伤!爱一个人,一辈子的执念,如叶桑如林贝贝也如文中某某!叶桑:我终做不成大度的女人,虽然我很想。可是,楚一衍,如果换做是我做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楚一衍:离婚五年了,为什么我还会对你一如当初,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还能搅得我心神不安。孟鑫:你没忘记他,就像不能忘记你的我一样,我本来就不应该在你们之间掺上一脚,杨睿:婚姻不就是一张纸嘛!可为什么等我想收心的时候,人却不见了。林贝贝:叶桑,我现在才知道,你说的话是对的,女人爱男人没有错,但要在爱男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
  • 失心倒计时:名门少爷的遗爱

    失心倒计时:名门少爷的遗爱

    昔日亲密无间的恋人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她千方百计的谋算他的心,却不料他扮猪吃老虎,中了他的计中计,傲娇首席外老里嫩对上外嫩里老的汉子女,究竟会擦出怎样的计谋火花?带着‘文艺’的霸道,带着‘文艺’的追逐,最终,谁是谁的猎物,谁把谁遗忘,谁使谁失心。
  • 刁蛮小姐惹上嚣张拽少

    刁蛮小姐惹上嚣张拽少

    “喂!你干嘛这么嚣张?你拽什么拽呀!别以为你是这儿的校草就不得了了!别以为你是学生会会长我就是怕了你了!本小姐告诉你!我南宫灵惹上你了!”这是嚣张小姐的强势宣誓,也彻底的惹火了腹黑冷酷校草,且看这对冤家如何斗智斗勇,爆笑上演女追男的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