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45

第45章 再谈对传统孝道的认识(1)

胡昭曦

孝道,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形成和实践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今日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文化更加开放的情况下,孝的教育更显迫切。1995年,笔者曾撰《大足宝顶石刻与“孝”的教化》一文,结合石刻内容,对传统孝道进行过初步探析。十多年来,随着孝道文化的研究愈益深入,尊老爱幼的道德建设有效推进,笔者又有点滴体会,本文再谈谈对传统孝道的认识,希望得到指教。

一、先秦儒家孝道与后期儒家孝道的差异

有文章说:“对先秦与后期儒家孝道应予以区别。……先秦儒家孝道自孔子创立,曾子继承和完善,孟子、荀子等人的进一步补充后,成为儒家最基本的伦理价值信条。其内涵包括家庭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部分。到了汉代,由于统治阶层对其加以改造利用并逐渐法律化,其内涵已发生了很大变异,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了先秦儒家的原始初衷。至宋、明、清时期,孝道在理论上更出现了论证哲学化、教化通俗化、义务规范极端化的新特点,最终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后世愚孝的根源。可见,先秦儒家孝道与后期儒家孝道是有很大差异的,故必须将二者加以区别认识。”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先秦儒家与后期儒家的孝道有无差异或差异何在?

对于孝,先秦儒家作了确义和阐述,《论语》、《孟子》中数十次出现属于伦理范畴的“孝”字及其论说,一般视为孔子弟子所纂的《孝经》更是全面系统地阐扬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常理、处理伦理关系的准则、齐家治国的根本,即所谓“儒家最基本的伦理价值信条”、“其内涵包括家庭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部分”。在汉代,《孝经》被列为“七经”之一,被儒家奉为伦理经典和行为圭臬。董仲舒提倡“三纲”,强调“君臣父子夫妇之义”,提出“父者,子之天也”,“子不奉父命,则有倡讨之罪”[。于此,看不出“其内涵已发生了很大变异,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了先秦儒家的原始初衷”。“至宋、明、清时期,孝道在理论上更出现了论证哲学化、教化通俗化、义务规范极端化的新特点”,这是事实,但是认为这时孝道才“最终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后世愚孝的根源”,值得商榷。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孝道有过不少发展变化,于不同时期各有特点,具有差异。总的来看,如果说先秦与汉以后儒家孝道有什么差异的话,至少有两点可以显见。

第一,先秦时是百家争鸣,汉代以降是儒家显尊乃至独尊,则孝道的地位高低和影响力大小有所不同。而且,宋代至清儒家孝道更加细密、精致和哲理化、法制化,成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政治伦理或者律法的基本构成。

第二,汉以后儒家是先秦儒家的继承与发展,道教宣扬“孝子”、“孝行”,佛教也注意解决它与儒家在伦理道德上的分歧而逐步中国化,到了宋代儒道佛三家的融合更为深入,儒家的孝道增加了基本内容,在教化上也扩大了范围和更加通俗化、大众化。

可见,这个差异的变化,不是根本性的本质的,更不好说“其内涵……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了先秦儒家的原始初衷”,而且也不是宋以后才“最终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后世愚孝的根源”。其实,无论是先秦儒家或汉以后儒家的孝道,都是宗法阶级社会的产物,有其时代特性,亦有其合理内涵和局限,都要按照今天的标准科学地加以批判,并弘扬其合理部分,舍弃其时代局限部分,同时结合今日的道德建设,进行创新和发展。

二、“孝敬”与“孝顺”

在诠释“孝”的含义上,有“孝敬”与“孝顺”两种说法。

关于“孝顺”之说,清人汪辉祖《双节堂庸训》有“孝以顺为先”一节,内云:“‘顺亲’二字,见于《中庸》。谚云:‘孝不如顺。’盖孝无形而顺有迹。顺之未能,孝于何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必先引咎于己,方能归善于亲。”有文章说:“孝的根本在于礼敬,孝的核心在于服从。他(指孔子)点明了孝的本质:孝就是通过礼敬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孝’与‘顺’是连用的。……因此,看一个人的孝心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看这个人对父母是不是顺从。”“孝行的主要内容是‘赡养、顺从和悦亲’。”于丹教授曾在“百家讲坛”讲《〈论语〉感悟孝敬之道》,有的视频专辑将其改为《〈论语〉感悟孝顺之道》。有文章还说:“最近,我有空收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孝敬之道》,让我从心灵深处真正领悟到了孝道的原始而深层的含义。于丹教授讲了四句话……第二句话是‘百孝顺为先’。”也有文章说:“‘孝’与‘顺’紧密相连。没有‘顺’就没有‘孝’。顺就是顺从,不让长辈生气。”

一般而言,称某人为“孝顺之人”、“孝顺(的)儿子”、“孝顺(的)女儿”,即“孝子”之谓;又某人体贴父母、善于顺从父母的心意,称为“孝顺”。应该说,这些“孝顺”都是“孝”的行为。但是,把“孝”的含义界定为“孝顺”,甚至认为“百孝顺为先”、“孝的核心在于服从”,则是不确切的,有必要加以辨析商榷。

第一,在传统孝道中,孝敬、孝顺两种含义都有。儿女对父母和颜悦色,体贴父母的心意,可谓孝顺,这是孝道所要求的,所以《弟子规》也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但全面加以考察,孝道是以孝敬为主、为本,“孝敬”比“孝顺”的内涵更广、更深、更确,“孝敬”比“孝顺”之释,更为贴切周到。

孔子明确认为,敬是人类孝道之本质。“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就是尊敬。这种尊敬出自对父母诚挚的爱。《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经》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敬”是“孝”的最本质要求和最集中表现,在儒家孝道中,敬为人性之本、孝之最大、礼之最善。如无尊敬之心,则非真诚之举;如无尊敬之心,则顺亦非真诚之顺,或为敷衍塞责,或为权宜应付,或为作秀哗众,或为功利所驱,甚至阳顺而阴违。

释为“孝顺”者有谓“孝”即“无违”、无违父母之言,其实“无违”并非指此。关于“无违”,孔子说得明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见,所谓“无违”指的是无违于礼制,并非指无违父母之言。

第二,传统孝道要求对父母谏诤。对父母要孝顺是应当的,但如果把“孝”简单释为孝顺,甚至“百孝顺为先”、没有顺就没有孝,则失之片面,不符于传统孝道的本义,也有损于这一美德。

传统孝道认为,养亲安亲、敬亲顺亲,固然是孝的标准,但是不是处处都要如此,关键要看所敬顺的是否合乎“礼义”了。如果君父、长者的言行合乎于义,则敬之顺之;如果不合乎义,则要诤之谏之。否则,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义而顺,行邪不诤,就是陷亲于不义,那恰恰就是不孝。《孝经》共有18章,其中就专门设有《谏诤章》。曾子问孔子:“敢问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批评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因此,荀子明确指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从义不从父”,这才是大敬大孝。

当然,在谏诤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即《弟子规》所谓:“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使父“不陷于不义”,才是真正的爱父敬亲的孝道。

第三,所谓“顺”,就传统孝道而言,大多是同“移孝为忠”相联系的。《孝经》要求将孝心化为忠顺,“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显然,孝顺之义,又有宗法阶级社会的局限,而“孝敬”,既是传统孝道的本意,又可弃其“移孝为忠”的时代局限,而且符合于今日之道德标准(“尊老”即是敬老爱老),则“孝”宜释为“孝敬”。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霸总今天也非要娶我

    霸总今天也非要娶我

    乐于助人一次,结果得到个妖孽美男做“奖励”怎么办?美男坚称她要对他负责,从此对她死缠烂打。她去实习,美男是公司大boss;她去上课,美男是学校刚高薪聘请的客座教授;就连她去买水果,美男都顶着两片橘子叶,蹲在一堆水果旁……她对此视若无睹,买了别的水果就跑,美男怒了,质问她,“你不把我买回去,怎么能知道我好不好呢?”
  • 王爷的绝色悍妃

    王爷的绝色悍妃

    新文《暖婚甜蜜蜜:宁少,强势宠》已发,请亲们多多支持!杀手?特工?天才?她都不是,她是笑颜如花、腹黑凶猛、狡猾如狐的兰府家主。想毁她清白的,被剁掉小指扔出去喂狗;想霸她家业的,被逼死在宗庙大殿;想黑她名节,让她嫁不出去?sorry,她一不小心搞定了权倾天下、酷炫狂霸拽的摄政王大人!他:“夫人,外面盛传我惧内!”她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无辜:“哪个不长眼的乱嚼舌根,拉出去砍了!”他:“我!”她:“……”
  • 爱的金牌魔术团

    爱的金牌魔术团

    有谁会比米蓝更倒霉?大清早被好友诅咒,而后,又邂逅了毒舌的神秘少年言唯熙,不仅一分钱打工费没拿到,还成为了一场幼稚阴谋中的棋子,而那场奇幻的魔术盛宴,仿佛一个魔咒,将她与那些形形色色的魔术师们紧紧纠缠在一起。蹦极塔的意外事件,让米蓝看到言唯熙勇敢的一面,与此同时,她也凭着满腔热血,打入Zero内部,以助理的身份,开始接触神秘的魔术世界。那么,在那些形形色色的魔术师中,谁又将成为她最终的恋人?
  • 回声

    回声

    电视连续剧《回声》写于八年以前,是根据我十六年以前写的长篇小说《女囚徒》改编而成的。电影《长征》是从宏观上反映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电视连续剧《回声》是从微观上再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换言之,电影主要写长征中的上层领袖人物,电视连续剧则应着墨于长征路上普通的红军指战员。
  • 升职其实很简单:快速升职必备手册

    升职其实很简单:快速升职必备手册

    做了那么多年普通员工,准不想当领导?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得了领导!当领导,当然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溜须拍马的功夫,而是要靠实力和脑力!领导很忙,但绝不是瞎忙,而是在运筹帷幄,带领团队决胜千里。要想坐上领导的位置,成为一流的管理者,你首先就要知道作为领导者的必备素养!本书从10个方面剖析了领导工作中的秘密,揭示了成为一一流管理者的必备素养。并告诉每一位有志攀上事业高峰的人,作为领导应该怎样思维、怎样行动、怎样超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让你合上书就用得上。顺利迎来人生的辉煌。
  • 海底探险的故事

    海底探险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幻象大限

    幻象大限

    小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我们家的女人最出色,以至方圆几百里、许多代人都能记住她们的名字和往事。我开始记事的那一年大概五六岁,家里由二大爷把持,父亲作为一个上门女婿很不得势,我作为仲家的外种,接受的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我很少见到父亲,至于母亲,听老仆人说,在我出生的第二天她就离开了人世,我和母亲是同一个星属,而我的命硬,冲撞了母亲。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族中人见了我总是不放心,也因为我占据母亲的位置,就有了一份保障,无论在老院新院,都不怕有人对我横加指责。你一定希望我三言两语地把这里的情形告诉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