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6

第6章 行由品第一(3)

注释

①供奉:官职,指在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唐初有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等名;唐玄宗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宫中应制。宋代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内侍(宦官)阶官,仅用来表示官品,并无实际职掌。清代称南书房行走官员为内廷供奉,也用以称进入内廷的官员。卢珍:人名。唐代内供奉,工于画人佛及佛经变相。《指月录》、《传灯录》均载卢珍是一位处士(居士)。②楞伽变相:楞伽,即《楞伽经》。达摩传二祖慧可,一直传至五祖均以《楞伽经》为禅宗传法依据之经典。五祖弘忍改弘《金刚经》,故《楞伽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不知起于何时被称为“禅宗三经”。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之本生潭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之图画,用以宣传教义。如画弥陀净土之相,称为弥陀净土变;画兜率天弥勒净土之相,称为弥勒变;依《华严经》画之七处八会或七处九会,称为华严变相;画地狱之种种相,称为地狱变相;画《楞伽经》画像,称为楞伽变相;黄梅东山寺廊壁卢珍之《楞伽经》变为我国著名经变之画像,是研究变相的重要资料。③五祖血脉图:将初祖达摩至五祖弘忍之嫡传世系谱绘成图像,称为“五祖血脉图”。此世系亦称楞伽宗,亦是楞伽宗的世系次序图。④菩提树: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思维树、佛树。释迦牟尼在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故尔佛教十分重视菩提树。此树钵多或贝多,意译为吉祥、元吉。其果实称毕钵罗,故亦称毕钵罗树。属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高达三米以上,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提示此段写神秀作偈前后之心态。神秀作偈时未免得失系心,呈偈时又复犹豫恍惚,可知其未得见性,因其有心有虑是为有为法,即是所修所证,仍然未到无为境界。他的偈中所说,句句有相。“时时勤拂拭”是看心,看心则心有所住;“勿使若尘埃”是看净,看净则心住净相;故“看”亦是“妄”。妄在,又哪得见性来!这很明显表明神秀是站在渐次进修的方便上,由精进而息烦恼而期妄尽入觉的法门。这是渐修禅,实未悟得祖师顿门的大意。

经文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①,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②;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③,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注释

①相:即形象或状态之意;乃相对于性质、本体等而言者,即指诸法之形象状态。《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刹那品》:“此中相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另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所载,一切法有总相、别相两种。总括而言,无常等为其总相;别而言之,则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乃至色等之形状各别,而皆有其特殊之相。又以性为物之本体,相则为可识可见之相状。《大乘起信论》言真如有体、相、用三大,所说相大者,谓真如之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真实识知等诸功德义,故称为相大。此外,《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等称,一切有为诸法皆具有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等四种变化,称为四相。《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谓:“诸法之相有: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及依相等十相之别。《十地经论》卷一则举出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六相。《大乘起信论》则分为有相、无相、非有相、非无相、有无俱相、一相、异相、非一相、非异相、一异俱相等。此外,在因明(论理学)中,则有因三相之说。本体的自性是无相的。一落有相,即己离了自性,即己都是幻有的现象界,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②恶道:指三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又作三恶趣、三涂、三恶。乃众生造恶所感得之世界。地狱,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地狱,造上品十恶者堕入此趣。饿鬼,造中品十恶者堕入此趣。其中罪重者,积刧不闻浆水之名;其次者,时或一饱。畜生,造下品十恶者堕入此趣。有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等。一般大乘佛教论典中,畜生胜于饿鬼,此因饿鬼系带火而行,受苦甚重,颈小腹大,恒患饥渴,若遇清流,犹如猛火;《瑜伽论略纂》卷三载,饿鬼有二种,福德之鬼为下品恶业所感,薄福鬼则是中品恶业所感。③炷香:炷,一般指灯心。后引申为燃烧柱状之物。炷香,指燃香。周密《乾淳岁时记·元正》“(上)先诣福宁殿龙墀及圣堂炷香。”提示五祖还未见到神秀的偈,就知道他不见性。因为前面五祖曾说:“见性之人,言下须见,上阵亦须现成立见,思量即不中用……”当五祖见到神秀的偈后,五祖评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五祖要求是在“要着眼在无相上”才能得见自性。但是,五祖还是肯定了凡是不能从顿悟直指进的行者,可以依此偈而渐修,若从渐修来说,神秀之偈自有其可贵之处;若更约悟后渐修说,此偈亦自有其保任的丰功。

经文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①,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②,念念自见③,万法无滞④,一真一切真⑤,万境自如如⑥。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注释

①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涅槃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1)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2)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3)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②一切时:指从无始以来相续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时间,称为一切时。③念念:即刹那刹那,意谓极其短暂之时间。经典中常以念念一词,形容现象界生、住、异、灭之迁流变化。如《维摩诘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楞伽经》卷四:“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④万法无滞:万法,即诸法、一切法。一切法都以空无自性为性,空性是一如不变的,由此不变的原故,故“万法即真如”而毕竟无所滞了。无滞,不流通,即没有滞留之意。⑤一真一切真:一真,指绝对的真理而言;无二曰一,不妄曰真,离虚妄谓之真,即所谓之真如。真如即自性,念念自见性者,则一切皆离虚妄,故一真一切真。⑥如如:亦称如,即真如、如实。即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之本性。盖一切法虽有其各各不同之属性,如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等,然此各别之属性非为实有,而一一皆以空为实体,故称实性为如或如如;又如为诸法之本,故又称法性;而法性为真实究竟之至极边际,故又称实际。由此可知,如如、法性、实际三者,皆为诸法实相之异名。诸法虽各各有别,然理体则平等无异,此诸法之理体平等相同,亦称为如。由此可知,如亦为理之异名;又此理真实,故称真如;此理为一,故称一如。又就如之理体而言,因各教门不同,故所立者亦异,如《般若经》将如立为空,《法华经》将如立为中。提示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当下认识自己的本心,明心见性。要知自性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知一切法都是圆触无碍,没有一点滞塞不通的地方。要达到一切皆离虚妄,万境都到如如不动的境上,这如如不动之心,才是真实的,也就是无上菩提的本性。五祖对神秀开示“菩提自性”是不能用攀缘心、妄想心而求得的,所以要求神秀要明心见性,得到本体、开悟见性,入到佛法门里边来,而不作门外汉。

经文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①,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一本有: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②!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③,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④,上上人有没意智⑤。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释

①童子:指未成年的人。一般用来称呼依僧学佛未受具足戒的青年沙弥,后来引申为对在家学佛青年的能称。②上人:对智德兼备而可为众僧及众人师者之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谓,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大品般若经》卷十七《坚固品》则载,若菩萨摩诃萨能一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护持心不散乱称为上人。多用以尊称自己的师长或长老大德,后来成为对出家人的尊称。此处文中的上人,是指那童子。③江州别驾:江州,西晋元康元年(291),分荆、扬二州置州。治豫章(今江西南昌),其后或治柴桑(今九江之西南),或治半洲城(今九江之西),或治湓口城(今九江市,隋置寻阳县,定治于此。唐改名寻阳,五代南唐又改德化),东晋辖境相当今江西、福建二省,湖北陆水以东、长江以南及湖南春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其后渐小,唐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彭泽、湖口、都昌等县地。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后均承汉制,诸州置别驾,总理众务,职权甚重,当时论者称其职居刺史之半。隋唐改为长史,唐代中朝以后诸州仍以别驾、长史并置,但职任已轻。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④上上智:最上之智识。⑤没意智:意智被汩没。《普灯录》卷二十八谓:“四个没意智汉,做处总无畔岸。”《吴越春秋》曰:“兴之原利以没其意(没,溺也)。”此处言最上之人,往往埋没其智慧。提示此处慧能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可见他在碓房八个月里,没有一个理解他的人。而江州别驾张日用居然能说出“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的话来,显然是一位有识之士。六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敦煌本《坛经》为“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敦煌尚有第二偈:“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此似以六祖偈的立场反驳神秀偈而作解释用的,决非六祖当时原有第二偈。惠昕、契嵩删之,是极为妥当的。

经文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①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注释

①肉身菩萨:指生身菩萨。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者。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载,清净人潜心修习三摩地,得以父母所生之肉身,毋须天眼而自然观见十方世界。此世所出现之肉身菩萨,如龙树菩萨、世亲菩萨,中国之傅大士、行基菩萨等。刘宋求那跋陀罗三藏悬记六祖为肉身菩萨。《坛经大师事略》:“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授戒。’”提示慧能的偈与神秀的偈,恰恰相反。神秀的偈既未见性,慧能偈又何以见性呢?所以五祖说的“亦未见性”是实话。用鞋擦去此偈,就是不用言语而以行动来表现他向上提携的为人作法,意谓连此“无”也抹去了才能见自性。偈中“本来无一物”一句,后来禅者认为不专限于否定方面,而是否定重否定后的大肯定,所谓“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就是此意,所以这一句“本来无一物”竟成了宗门极响亮的口号。明代憨山德清更教人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话头参。定要见“本来无一物”是一个什么?如何是不惹尘埃的光景?但是,这些说法和教法,应是六祖入室受教悟启五句“何期”以后的境界,偈句虽是仍旧用得着,而面目却已大改其观了。宋代永明延寿的《宗镜录》中,为神秀作翻案文章,认为“神秀是双眼圆明而六祖止具一只眼”,意谓“六祖专于顿悟而神秀悟渐修智双备”。金、元两朝间的万松老人独对此见解作评唱说:“此一只眼,是‘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是‘把定乾坤眼’,是‘顶门金刚眼’。”

经文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①,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②,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③,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④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快捷记忆法

    快捷记忆法

    世界一流教育大师教你如何开发大脑记忆潜力快捷记忆法——开发青少年记忆的超级宝典教你在7个小时内学会2000个单词,决不是无稽之谈.教你在一个月之内成为班上学习尖子,决不浮夸事实.教你轻轻松松考取名牌高校,决不是吹牛瞎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
  • 隐婚之冷面总裁俏皮妻

    隐婚之冷面总裁俏皮妻

    一觉醒来,身边怎么躺着一个男人!想骗钱?她可不是好惹的!神马?!签约隐婚?滚粗,老娘削你信不信!
  • 婚里婚外

    婚里婚外

    她不就是被人甩了想找个人发泄发泄火气么?哪能想到,她“上”的那个男的是M市的军区上校?他是代号天蝎的铁血上校。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他是生杀予夺的天之骄子。她承认她只是一粒平凡的小沙,除了长得还看的过去,要钱没钱要背景没背景。要是知道他是个这么能记仇的人,她才不会完事儿后嘴欠,二大爷似的对着他说“你不行!”再次见面,他欠扁的对她一笑,“小妞儿,本大爷今儿就让你瞧瞧,我到底行不行!”天啦,要说第一次被她逃了,这次,还可能么?★☆★☆★当喜洋洋遇上灰太狼,当二逼女遇上闷骚男。当生米煮成熟饭,痴情的种子在彼此的心中开花结果…一段华丽丽的爱情篇章即将甜腻上演…【注:深情一对一宠溺,进来的妞妞们,求正文考证后,觉得还行的话就大方一点给个收藏呗~感激不尽!】【另:纯属虚构,切勿真实考证。喜欢文文的妞妞们熊抱握爪!不喜欢的也表恶意留言哈,淼淼的幼小心灵禁不住呦~】腹黑搞怪篇——“这位美丽的小姐,能否请你跳一支舞?”某女皮笑肉不笑,伸出手刚要搭上对面帅哥的手。某男不适时宜的出现,一把将不听话的小女人扯入怀中,霸道的向对面的男人宣誓主权。“不好意思,这个男人被狗咬了,出门忘了给他吃药,别介意哈!”大手用力捏上纤腰,某个男人的脸黑了一圈儿。小蹄子,骂他得了狂犬病?温柔细水篇——“看看你穿的这衣服,还配待在太子爷身边?”“老太爷都不承认你,你倒是在这儿耀武扬威个什么。”“要脸蛋没脸蛋,要身材没身材,还不知道打扮打扮自己,我都替你丢人!”被一群女人围在中间,张小沙好整以暇的看着一群女人对她施以人身攻击。想让她自卑?对不起,她张小沙还真不知道自卑是个什么玩意儿。慢悠悠的掏出手机,“喂,一群苍蝇吵得我头疼,你能不能解决一下了?”几分钟后…沈非凡将站在中间的小女人抱了起来,“老婆,累不累?”见对方将头乖乖的贴向他的胸口,才满意的转过头看向另外几个女人。“三秒钟内消失,也麻烦你们回去转告老爷子,除了我媳妇儿,你们这些女人在我眼里就是个屁。”华丽闷骚篇——“老婆,什么时候给点肉吃?”刚洗完澡的某男只围一条浴巾站在床前,顺便摆出一副诱人姿态。“楼下冰箱里有好多,随便你吃。”某女连眼都没睁开,捂着被子闷闷的道。“可是它们都没你好吃。”某男再接再厉。“明天训练,快点睡觉…”翻了个身,某女直接将被子蒙到头上。
  •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本文纯属虚构】第一次,刚拜了天地,新郎被抢走;第二次,刚拜了高堂,亲郎再次……新娘发飚了:“老娘不等你了,老娘自己找人嫁。”于是,第三次,“送入洞房”……这又回,又要抢了。可是,到底是谁抢?又抢得谁?
  • 美人泪破茧王妃(结局)

    美人泪破茧王妃(结局)

    没身材,没长相,没三围,好不容易有人追了,却是别人的一场赌。莫名其妙地跳楼,莫名其妙地穿越了。成了倾国倾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大美女。要命的是,却被老爹五花大绑起来,嫁给了帅得一塌糊涂的王爷。晕,这么帅的王爷,就算你不绑起来,我也会嫁啊,这完完全全就是父母做主包办婚姻啊!一场权与利,谋与势为主的婚姻,一个又帅又酷的王爷夫君,是她的幸运,仰或是她的不幸。
  • 音乐天才俏皮女

    音乐天才俏皮女

    他是国内著名音乐学院的高才生,情歌王子,文武双修,英气逼人,痴情专一,为爱情友情而百折不挠。他是豪门公子,舞蹈狂人,一掷千金,他专爱女主,为得到女主不择手段,和男主纷争不断。她是男主的青梅初恋,身世离奇,阴差阳错分手,成为暗杀组成员,心里却无限眷恋。她是将军子弟,永春世家,小小年纪成为军方秘密行动组首领,调查暗杀组织晓。男主情敌未退,旧爱又来,纷繁复杂的爱情纠葛,扑朔迷离的情感走向,他们的爱,将何去何从?幽默温馨感人又揪心的爱情故事开始了。都市新书《绝色猎人》已肥,欢迎各位小姐姐前来宰杀!
  • 打工之王

    打工之王

    小人物被开启了打工系统,拥有了各种技能,开启了神奇的屌丝逆袭之旅。 搞不定客户?来看我的口若悬河,平白添加百分之四十的说服力,只要没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搞定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什么,敢在爷面前傲娇,看爷的气壮山河!还不过来跪舔! 想拼酒?ok。服务员,上五十二度的二锅头,对了,不要酒杯了,上大碗!嘿嘿,老子有千杯不醉,找我拼酒你丫不是没事找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