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6

第6章 行由品第一(3)

注释

①供奉:官职,指在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唐初有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等名;唐玄宗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宫中应制。宋代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内侍(宦官)阶官,仅用来表示官品,并无实际职掌。清代称南书房行走官员为内廷供奉,也用以称进入内廷的官员。卢珍:人名。唐代内供奉,工于画人佛及佛经变相。《指月录》、《传灯录》均载卢珍是一位处士(居士)。②楞伽变相:楞伽,即《楞伽经》。达摩传二祖慧可,一直传至五祖均以《楞伽经》为禅宗传法依据之经典。五祖弘忍改弘《金刚经》,故《楞伽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不知起于何时被称为“禅宗三经”。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之本生潭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之图画,用以宣传教义。如画弥陀净土之相,称为弥陀净土变;画兜率天弥勒净土之相,称为弥勒变;依《华严经》画之七处八会或七处九会,称为华严变相;画地狱之种种相,称为地狱变相;画《楞伽经》画像,称为楞伽变相;黄梅东山寺廊壁卢珍之《楞伽经》变为我国著名经变之画像,是研究变相的重要资料。③五祖血脉图:将初祖达摩至五祖弘忍之嫡传世系谱绘成图像,称为“五祖血脉图”。此世系亦称楞伽宗,亦是楞伽宗的世系次序图。④菩提树: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思维树、佛树。释迦牟尼在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故尔佛教十分重视菩提树。此树钵多或贝多,意译为吉祥、元吉。其果实称毕钵罗,故亦称毕钵罗树。属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高达三米以上,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提示此段写神秀作偈前后之心态。神秀作偈时未免得失系心,呈偈时又复犹豫恍惚,可知其未得见性,因其有心有虑是为有为法,即是所修所证,仍然未到无为境界。他的偈中所说,句句有相。“时时勤拂拭”是看心,看心则心有所住;“勿使若尘埃”是看净,看净则心住净相;故“看”亦是“妄”。妄在,又哪得见性来!这很明显表明神秀是站在渐次进修的方便上,由精进而息烦恼而期妄尽入觉的法门。这是渐修禅,实未悟得祖师顿门的大意。

经文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①,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②;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③,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注释

①相:即形象或状态之意;乃相对于性质、本体等而言者,即指诸法之形象状态。《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刹那品》:“此中相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另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所载,一切法有总相、别相两种。总括而言,无常等为其总相;别而言之,则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乃至色等之形状各别,而皆有其特殊之相。又以性为物之本体,相则为可识可见之相状。《大乘起信论》言真如有体、相、用三大,所说相大者,谓真如之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真实识知等诸功德义,故称为相大。此外,《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等称,一切有为诸法皆具有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等四种变化,称为四相。《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谓:“诸法之相有: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及依相等十相之别。《十地经论》卷一则举出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六相。《大乘起信论》则分为有相、无相、非有相、非无相、有无俱相、一相、异相、非一相、非异相、一异俱相等。此外,在因明(论理学)中,则有因三相之说。本体的自性是无相的。一落有相,即己离了自性,即己都是幻有的现象界,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②恶道:指三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又作三恶趣、三涂、三恶。乃众生造恶所感得之世界。地狱,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地狱,造上品十恶者堕入此趣。饿鬼,造中品十恶者堕入此趣。其中罪重者,积刧不闻浆水之名;其次者,时或一饱。畜生,造下品十恶者堕入此趣。有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等。一般大乘佛教论典中,畜生胜于饿鬼,此因饿鬼系带火而行,受苦甚重,颈小腹大,恒患饥渴,若遇清流,犹如猛火;《瑜伽论略纂》卷三载,饿鬼有二种,福德之鬼为下品恶业所感,薄福鬼则是中品恶业所感。③炷香:炷,一般指灯心。后引申为燃烧柱状之物。炷香,指燃香。周密《乾淳岁时记·元正》“(上)先诣福宁殿龙墀及圣堂炷香。”提示五祖还未见到神秀的偈,就知道他不见性。因为前面五祖曾说:“见性之人,言下须见,上阵亦须现成立见,思量即不中用……”当五祖见到神秀的偈后,五祖评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五祖要求是在“要着眼在无相上”才能得见自性。但是,五祖还是肯定了凡是不能从顿悟直指进的行者,可以依此偈而渐修,若从渐修来说,神秀之偈自有其可贵之处;若更约悟后渐修说,此偈亦自有其保任的丰功。

经文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①,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②,念念自见③,万法无滞④,一真一切真⑤,万境自如如⑥。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注释

①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涅槃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1)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2)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3)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②一切时:指从无始以来相续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时间,称为一切时。③念念:即刹那刹那,意谓极其短暂之时间。经典中常以念念一词,形容现象界生、住、异、灭之迁流变化。如《维摩诘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楞伽经》卷四:“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④万法无滞:万法,即诸法、一切法。一切法都以空无自性为性,空性是一如不变的,由此不变的原故,故“万法即真如”而毕竟无所滞了。无滞,不流通,即没有滞留之意。⑤一真一切真:一真,指绝对的真理而言;无二曰一,不妄曰真,离虚妄谓之真,即所谓之真如。真如即自性,念念自见性者,则一切皆离虚妄,故一真一切真。⑥如如:亦称如,即真如、如实。即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之本性。盖一切法虽有其各各不同之属性,如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等,然此各别之属性非为实有,而一一皆以空为实体,故称实性为如或如如;又如为诸法之本,故又称法性;而法性为真实究竟之至极边际,故又称实际。由此可知,如如、法性、实际三者,皆为诸法实相之异名。诸法虽各各有别,然理体则平等无异,此诸法之理体平等相同,亦称为如。由此可知,如亦为理之异名;又此理真实,故称真如;此理为一,故称一如。又就如之理体而言,因各教门不同,故所立者亦异,如《般若经》将如立为空,《法华经》将如立为中。提示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当下认识自己的本心,明心见性。要知自性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知一切法都是圆触无碍,没有一点滞塞不通的地方。要达到一切皆离虚妄,万境都到如如不动的境上,这如如不动之心,才是真实的,也就是无上菩提的本性。五祖对神秀开示“菩提自性”是不能用攀缘心、妄想心而求得的,所以要求神秀要明心见性,得到本体、开悟见性,入到佛法门里边来,而不作门外汉。

经文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①,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一本有: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②!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③,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④,上上人有没意智⑤。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释

①童子:指未成年的人。一般用来称呼依僧学佛未受具足戒的青年沙弥,后来引申为对在家学佛青年的能称。②上人:对智德兼备而可为众僧及众人师者之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谓,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大品般若经》卷十七《坚固品》则载,若菩萨摩诃萨能一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护持心不散乱称为上人。多用以尊称自己的师长或长老大德,后来成为对出家人的尊称。此处文中的上人,是指那童子。③江州别驾:江州,西晋元康元年(291),分荆、扬二州置州。治豫章(今江西南昌),其后或治柴桑(今九江之西南),或治半洲城(今九江之西),或治湓口城(今九江市,隋置寻阳县,定治于此。唐改名寻阳,五代南唐又改德化),东晋辖境相当今江西、福建二省,湖北陆水以东、长江以南及湖南春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其后渐小,唐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彭泽、湖口、都昌等县地。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后均承汉制,诸州置别驾,总理众务,职权甚重,当时论者称其职居刺史之半。隋唐改为长史,唐代中朝以后诸州仍以别驾、长史并置,但职任已轻。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④上上智:最上之智识。⑤没意智:意智被汩没。《普灯录》卷二十八谓:“四个没意智汉,做处总无畔岸。”《吴越春秋》曰:“兴之原利以没其意(没,溺也)。”此处言最上之人,往往埋没其智慧。提示此处慧能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可见他在碓房八个月里,没有一个理解他的人。而江州别驾张日用居然能说出“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的话来,显然是一位有识之士。六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敦煌本《坛经》为“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敦煌尚有第二偈:“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此似以六祖偈的立场反驳神秀偈而作解释用的,决非六祖当时原有第二偈。惠昕、契嵩删之,是极为妥当的。

经文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①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注释

①肉身菩萨:指生身菩萨。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者。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载,清净人潜心修习三摩地,得以父母所生之肉身,毋须天眼而自然观见十方世界。此世所出现之肉身菩萨,如龙树菩萨、世亲菩萨,中国之傅大士、行基菩萨等。刘宋求那跋陀罗三藏悬记六祖为肉身菩萨。《坛经大师事略》:“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授戒。’”提示慧能的偈与神秀的偈,恰恰相反。神秀的偈既未见性,慧能偈又何以见性呢?所以五祖说的“亦未见性”是实话。用鞋擦去此偈,就是不用言语而以行动来表现他向上提携的为人作法,意谓连此“无”也抹去了才能见自性。偈中“本来无一物”一句,后来禅者认为不专限于否定方面,而是否定重否定后的大肯定,所谓“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就是此意,所以这一句“本来无一物”竟成了宗门极响亮的口号。明代憨山德清更教人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话头参。定要见“本来无一物”是一个什么?如何是不惹尘埃的光景?但是,这些说法和教法,应是六祖入室受教悟启五句“何期”以后的境界,偈句虽是仍旧用得着,而面目却已大改其观了。宋代永明延寿的《宗镜录》中,为神秀作翻案文章,认为“神秀是双眼圆明而六祖止具一只眼”,意谓“六祖专于顿悟而神秀悟渐修智双备”。金、元两朝间的万松老人独对此见解作评唱说:“此一只眼,是‘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是‘把定乾坤眼’,是‘顶门金刚眼’。”

经文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①,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②,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③,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④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至此,如烟上尘嚣

    至此,如烟上尘嚣

    听说,一个人一生爱的归宿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如果你认识我,或曾经认识我,那么请你告诉我,我是谁。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疯,那她已经病入膏肓。如果爱情是一种毒,那她已经无药可救。对于夏堇祎来说,上官可凡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上官可凡,她的青梅竹马,她的初恋,她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美好。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才华横溢、有内涵而不张扬,最重要的是:视她比生命珍贵,照顾她无微不至,对她好的让所有人都嫉妒。以至于让她产生依赖,形成了有他陪伴的习惯,以至于当他离开让她觉得是世界末日的来临,生不如死,备受煎熬与折磨,她不知道这辈子除了他还能爱上谁。她从不后悔,与他的相识、相知、相恋。天意弄人,本是所有人见证下的金童玉女,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天翻地覆,命运大转盘开始逆转……她因为这个男人疯癫。她甚至不知自己是否真的疯了。她也不确定,他到底是生是死。命运总是让他们百转千回。他们能否在神的祝福下,相守一生?上帝总是同他们开最大的玩笑。分开了又遇见,遇见了又分开。那个酷似上官可凡的莫安奈,性格也刚烈了很多,洒脱随性。她爱的到底是谁呢?上官可凡?莫安奈?如果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她该如何是好,她会做出怎样的抉择?麦嘉柯,一个一直默默守护她的男人。那个一路以来都对她不离不弃,陪伴在她身旁的男人。那个只有在她面前才会温情似水的男人。我们都知道,她无法对他视而不见。那么,到底,谁会是她最后的选择?安琪,大概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吧。她的付出到底值得不值得?尽管看到自己用生命去爱的男人眼里只有另一个女人,还是义无反顾地爱着,用她那颗羸弱的心脏,勇敢地爱着。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一个愿意和你一起流浪,一起看黑色河流,一起听寂寞风声的人,他却突然不再和你共用一个灵魂。那么,怎么办呢。上官楚歌,最大的悬念,最神秘的人物。整个故事,难道是你是始作俑者?难道这只是个骗局?这到底是个充满阴谋的故事?还是充满爱与心酸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虚幻如尘嚣,却催人泪下的爱的纠葛。以清新隽永的写法,谱一曲现代都市永恒的悲歌,里面有你的影子吗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俞白雨十年演艺圈摸爬滚打,终成影后。没料想识人不明,嫁入豪门,丈夫跟自己的姐妹勾搭,娱乐圈的世界一朝崩毁。留给她的,不过是失足流产,坠楼而亡。重活一世,还能被人蒙了眼不成?用光华闪耀藏起内心的伤痛疲惫,只要站在镁光灯下,她还是完美影后。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藏地密码4

    藏地密码4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全面揭开西藏密宗修炼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2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天使的印记

    天使的印记

    故事发生天族,在天使族,巫族,精灵族新一代的王子公主之间,展开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恨情仇。而伴随着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逐渐浮出水面的还有那一段段不为人知即将被冰封的往事~当往事浮出水面,现在的人儿又将何去何从?是忍痛舍爱,还是要生死不相离!
  • 选对行业跟对人

    选对行业跟对人

    《选对行业跟对人》是由哈尔滨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本职场类图书,是为职场新人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书。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总会感到些许的迷茫,不知道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不知道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不知道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哈尔滨出版社重磅推出的《选对行业跟对人》能够帮助初面职场的你化解心中的疑虑,摆脱这些问题带给你的种种困扰。
  • 嫡妃带球萌萌哒

    嫡妃带球萌萌哒

    顶级女保镖穿越成落难嫡女,居然还未婚先孕,野外生子。赞!人生直接跳过婚恋这等麻烦事,不亦乐乎?所谓母子搭配,干活不累。二房夺走家产?不急,我们连本带利讨回来!外国太子寻仇?等着,娘俩再坑他一把!公主挡我女史仕途?很好,送你和亲塞外去,不谢!且看腹黑娘亲携手二货萌宝如何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玩转朝野,青云直上!咦……听说还有更麻烦的事。什么!孩子他爹就潜伏在身旁?儿子说,妈咪,你看这位大叔也萌萌哒,有木有?
  • 老公:我才十八岁

    老公:我才十八岁

    一个呆板木讷的老男人搞不定,她林夕两字就倒过来写!可是,一切又和她想到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那个人其实还蛮帅滴。霸道的那样有味道,小心肝在慢慢地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