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5

第5章 行由品第一(2)

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然和尚一语乃西域语之转讹,如龟兹语Pw·jjhaw等之误转。亦有谓印度古称“吾师”为乌社,于阗等地则称和社、和阇,和尚一语即由此转讹而来。又鸠摩罗什语此语为力生,意弟子依师而生道力。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沙弥、沙弥尼之出家受戒法,应求二师,一为和上,一为阿阇梨;和上如父,阿阇梨如母。在藏传佛教之四种阶位中,以和尚为最上之第四位,其权力仅次于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住持诸大寺。日本佛教僧官中,有大和尚位、和尚位等称呼。后则转为对高僧之尊称。④福田:谓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据《正法念处经》卷十五、《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等载,佛为大佛田、最胜福田,而父母为三界内之最胜福田。据《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像法决疑经》、《大智度论》卷十二、《华严经探玄记》卷八等载,受恭敬之佛法僧等称为敬田(恭敬福田、功德福田);受报答之父母及师长,称为恩田(报恩福田);受怜悯之贫者及病者,称为悲田(怜悯福田、贫穷福田)。以上三者,合称为三福田。又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载,有所求而为者,称为作福田,如父母、师长;无所求而为者,称为无作福田,如诸佛、菩萨等。以上二者称为二种福田。

关于二种福田尚有《中阿含经》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学人田(修行中之圣者),与无学人田(得究竟之圣者);以及敬田与恩田,悲田与敬田等多种。另有《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布施持戒品》所说之大德田(相当于敬田)、贫苦田(相当于悲田)、大德贫苦田等三种田。《俱舍论》卷十八则说趣田(畜生等)、苦田(贫者等)、恩田(父母等)、德田(佛等)四种田。智者大师于《菩萨戒义疏》卷下列举出佛田、圣人田、僧田、和尚田、阿阇梨田、父田、母田、病田等八种田,称八福田。依《成实论》卷一《福田品》之说,二十七贤圣断尽贪、恚等诸烦恼,其心空而不起烦恼恶业,所得禅定皆清净而永离诸烦恼,弃舍忧乐,又能断五种心缚,成就八种功德福田,并以七种定护持善心,灭尽七种漏,具足戒等净法,成就少欲知足等八功德,复以能度彼岸,精勤求度等,称为福田。又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具足“十法行”者称为真实福田,即:(1)住于空、无相、无愿之解脱门而不入法位;(2)见知四谛而不证果道;(3)行八解脱而不舍菩萨行;(4)能起宿住、死生、漏尽等三种智证明而行于三界;(5)能现声闻形色威仪而不随音教从他求法;(6)现辟支佛形色威仪而以无碍辩才说法;(7)常在禅定而能现行一切诸行;(8)不离正道而现入邪道;(9)深贪染爱而离诸欲一切烦恼;(10)入于涅槃而生死不坏不舍。由前述可知福田说有多种,然以佛及圣弟子为福田者为其根本,据此而称阿罗汉为应供,其后即有三宝之敬田、贫穷者之悲田等名称。我国向重敬、悲二田,多行供养惠施。依《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启福篇》道宣之《序言》,今论福德乃以悲敬为始,悲则能哀矜苦趣之艰辛,欲愿拔济彼等出离;敬则知佛法难遇,能信仰弘布之。⑤根性大利:根者,能生之利;人性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根性。《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二之四:“能生为根,数习成性。”据《法华经科注》载,三乘根性之中,以能断惑出果者为利。⑥行者:依住僧寺留发修行之人称为行者。提示六祖是位根性大利之人,自从于岭南闻听到《金刚经》时,当下体悟到“智慧不离自性”的道理。从他初到东山时所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及“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等语,就可以推知:慧能大师悟到了人人都有的本心自性即是佛性,体悟到了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只是不离自性。自悟之下自心常生智慧,这就是自性本智触处应现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也可以说是轻安开阔;只要能保任不离自性,即已种得自性福田。似乎只欠印证,还有什么事物可作呢?但是,倘若不遇明师指导,放不下这个虽是而犹非的境界,那轻安反而伏下危险,开阔反将陷落偏差。所以五祖说了一句“根性太利”的评语,派下了一件劳苦工作。应该认识到,破柴踏碓,种种劳作,正是教人深深地实参实究的方便。

经文

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提示这段经文是敦煌本所没有的。敦煌本不免有神会门下弟子的增删,但敦煌本所没有的,那就一定是法海原录本所无。倘若将各种《坛经》本子对读细校,即可由“此有彼无或彼有此无”之处,略睹《坛经》原貌之大半。此段言慧能不敢朝参暮请,欲使他人不觉慧能将传五祖衣钵而为六祖。

经文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①,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②,自性自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③,各作一偈④,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⑤,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注释

①生死事大:指生死问题极为重大,即劝人尽快求得解脱。《楞严经》卷三:“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天台四教仪》:“从地狱至非非想天,虽然苦乐不同,未免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生死。”《销释金刚科议》曰:“百年光景,全在刹那。四大幻身,岂能长久。每日尘劳汩汩,终朝业识茫茫。不知一性之圆明,徒呈六根之贪欲。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争人争我,到底成空。夸会夸能,必竟非实。风火散时无老少,溪山磨尽几英雄。绿鬓未几,而白发早侵。贺者才临,而吊者随至。一包脓血,长年苦恋恩情。七尺髑髅,恣意滥贪财宝。出息难期入息,今朝不保来朝。爱河出没几时休,火宅忧煎何日了。不愿出离业网,只言未有功夫。阎罗王忽地来追,崔相公岂容展限。回首家亲都不见,到头业报自家当。鬼王狱卒,一任欺凌。剑树刀山,更无推抵。或摄沃焦石下,或在铁围山间。受镬汤则万死千生,遭剉磕则一刀两段。饥吞热铁,渴饮熔铜。十二时甘受苦辛,五百劫不见头影。受足罪业,复入轮回。顿失旧时人身,换却这回皮袋。披毛戴角,衔铁负鞍。以肉供人,用命还债。生被刀砧之苦,活遭汤火之灾。互积冤愆,递相食啖。那时追悔,学道无因。何如直下承当,莫待今生蹉过。”以上引文,皆是劝人尽快求得解脱。②苦海:指各种苦难之世界,亦即生死轮回之三界六道。众生沉沦于三界之苦恼中,渺茫无际,犹如沉没于大海难以出离,故以广大无边之海为喻。又以有情生死流转其中,无法超拔,故称苦轮海,或略称轮海。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沉沦苦海,生死无穷。”③般若: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蜜。其中之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即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种波罗蜜之根据而居最重要之地位。以种类而言,般若有二种、三种、五种之别,二种般若有如下之三种:(1)共般若与不共般若。共般若,即为声闻、缘觉、菩萨共通而说之般若;不共般若,则仅为菩萨所说之般若。(2)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观照一切对境之真实绝对者;此虽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称般若;观照般若,即能观照一切法真实绝对实相之智慧。(3)世间般若与出世间般若。世间般若,即世俗的、相对的般若;出世间般若,即超世俗的、绝对的般若。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则称三般若。方便般若系以推理判断,了解诸法差别之相对智;文字般若系包含实相、观照般若之般若诸经典。若以实现、观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慧之对象的一切客观诸法)、眷属般若(随伴般若以助六波罗蜜之诸种修行),则称五种般若。④偈: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与祇夜,两者均为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异:偈前无散(长行),而直接以韵文记录之教说,称为孤起偈,即伽陀;偈前有散文,而尚以韵文重复其义者,称为重颂偈,即祇夜。然诸经论中或有混用此二者之情形。狭义之偈则单指梵语之gāthā。音译为伽陀、伽他、偈陀、偈他。意译讽诵、偈颂、造颂、孤起颂、不重颂、颂、歌谣。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此文体之语句,则称偈语。梵文文献中由特定音节数与长短组成之韵文,通用于佛教经律论。偈之种类极多,佛典中最常用者为两行十六音节(两句八音节)所组成,称首卢迦(梵语 s'loka),又称通偈。另一种为二行二十二至二十四音节(两句十一至十二音节)所组成,称为tri s·t· ubh(音律之一种)。此外,不限音节数者为两行八句(四个短音量有七句与一音节)所组成,称为rya(音律之一种)。汉译经典中,多处提及偈颂,然各经所说不一,《顺正理论》卷四十四谓,偈有二、三、四、五、六句等。《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谓,一切之偈,称为祇夜,亦称伽陀,有三句、五句、六句等。《成实论》卷一谓,祇夜(偈)有伽陀、路伽两种,路伽又分顺烦恼、不顺烦恼两种,十二部经中之伽陀即属不顺烦恼之类。《百论疏》卷上谓,偈有两种,一种称通偈,即首卢迦,为梵文三十二音节构成;一种称别偈,由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又佛教之诗文称为偈莂;偈即作诗,莂为作文之意。⑤衣法:指衣与法。禅宗之传承,师传法于弟子系以付授之袈裟为表征,故传衣亦具传法之义。《景德传灯录》卷二:“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摩屈于此土……承袭以至于吾。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能居士跪受衣法。”提示只求福田,乃人天有漏之果,福报尽时,还入三涂。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谓:“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报,亦多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落者。”这说明福德与功德是有异的,外修事功的有漏善只是福德,所以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功德”;要内证佛性的无漏智才是功德。福德功德俱修俱足,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倘若不知“见性”为修行人首先紧要的一着,不能自己内证得自性,即是无功德。单有福德而无功德,终不可能出离生死苦海,又怎能成佛作祖呢?在这段经文里,五祖向他的弟子们宣布了接班人的考题要求和接班人的标准。

经文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①:“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②,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③,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④,枉用心力。”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⑤,何烦作偈。”

注释

①递相谓:递,是顺次;一个接一个。递相谓即互相一个一个传话之意。②澄心:水清澈不流动为澄。澄心,是形容心清澈明净,即清心。③神秀(605—706):唐代禅僧。汴州尉氏(河南开封之南)人,俗姓李。身长八尺,龙眉秀目,有巍巍威德,少览经史,博学多闻。既剃染受法,寻师访道。后至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参谒五祖弘忍,誓苦节,樵汲自役,以求其道。五祖亦深器重之,令为教授师,因居五祖门中第一位,有神秀上座之名。又与六祖慧能相亲,互有启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其名偈。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十月,弘忍示寂,神秀迁江陵当阳山传法,缁徒靡然归其德风,道誉大扬。武后闻之,召入内道场,特加敬重,敕于当阳山建度门寺,以表旌其德。中宗即位亦厚重之,中书令张说执弟子之礼。神秀尝奏武后召请慧能,亦自裁书招之,慧能固辞,答己与岭南有缘,遂不逾大庾岭,禅门有“南能北秀”之称。神龙二年二月示寂于洛阳天宫寺,世寿一〇二,敕号“大通禅师”,为禅门谥号最早者。其法流行于长安、洛阳一带。阐扬禅旨,力主渐悟之说,南宗禅慧能顿悟,故禅宗史有“南顿北渐”之称。其门人道璿最早至日本,故日本初期之修禅者大多属其系统。法嗣有嵩山普寂、京兆义福等。门庭隆盛一时,世称北宗禅之祖。然其法流仅数辈即衰微。上座:又称长老、上腊、首座、尚座、住位等。乃三纲之一。指法腊高而居上位之僧尼。《毗尼母经》卷六,就法腊之多少而立下座、中座、上座、耆旧长宿等四阶。又以无腊至九腊,称为下座;十腊至十九腊,称为中座;二十腊至四十九腊,称为上座。五十腊以上而受国王、长者、出家人所重者,称为耆旧。惟《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载,满十腊是为悉他薛罗,此盖以上记中座以上总为上座。教授师:即教授阿阇梨,为五种阿阇梨中之第三种,专门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④谩:通慢,怠慢、轻慢之意,犹言轻率冒昧。⑤依止: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著。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提示五祖弘忍教大家作偈,是为考验门人的修悟境界,旨在“印证”,彼等门人不知自求明心见性,尽在事相上的得失测度其意,纵使神秀出偈得五祖印可,彼等就依止神秀一辈子,还是迷了自性。此即后面五祖对慧能传心法时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经文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①,画楞伽变相②,五祖血脉图③,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④,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同类推荐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由《风月宝鉴》及《魔瓶》两个故事组成。著名红学家康家成教授行踪古怪,引起了主人公苏幕遮的注意,并无意中发现了康教授原来是在偷偷寻找埋藏风月宝鉴的地图和钥匙,苏幕遮无意介入此中,并应康教授所请,与其赴岩州将军鞘的火山口下寻找风月宝鉴,不料,当他们一行进入秘洞之后,怪事迭出,血案不断,康教授等人或是自杀或是发疯,苏幕遮在面临着山中野猪及巨蛇的挑战之下,再次进入秘穴之中,终于获得了异宝风月宝鉴,但当他弄清楚了事情真相的时候,却被困于石室之中。
  • 凤玄星辰

    凤玄星辰

    本是宠冠后宫的风国宸妃,本是名闻天下的神算军事,却流落江湖,六年后,宸妃、风皇再相见,又能否揭开宸妃自焚于凤宸宫的秘密?朝堂局势多变,辰若琳在当上雪皇之后,又成了花国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夫妻两一人是一国之帝,一人是两国之皇,一统四国已是必然之势,看凤皇宸帝立于凤玄之巅!龙泉风云温柔的弟弟云溪竟是背叛者,在他的阴谋下,玄澈粉身碎骨,辰若琳夫妇和小女儿落入海中。龙泉,另一个大陆,无权无势的他们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浪?云溪又是什么身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刺猬的宿命

    刺猬的宿命

    (本书取材于现代,它主要讲述一个女孩的一生,校园,家庭,社会上一系列她所经历的事情,有对爱情的懵懂,源于内心的叛逆,种种矛盾致使她变成一个她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就像刺猬一样扎得人心疼,可是痛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刺猬的宿命为你演绎一场属于90后的执着与90的后悲伤)一场家变改变她是小公主的命运,夹杂着她眼里爸爸妈妈那算得不是很幸福的婚姻,从此她过得很是辛苦。她始终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所以一切她都只是顺其自然而然。越长大越孤单,校园与生活交织,使她越来越渴望一份真正的爱情。如果一朝隐忍只是为了他日更好的报复,那么她的乖巧也只是为了有一天更好的逃离。曲终人未散,她不懂当年是她太过于用心,还是执着于某些不争的事实,才将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终于,在感情的重重打击之下,她的心累了,只想为它找一个可以栖息的港湾。只是天下之大,何处才是其容身之所?新文《时光不曾淡忘我的爱》http://m.pgsk.com/a/525993/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世风华

    傲世风华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赫连吟风她,玩世不恭,桀骜不驯,游戏天下她,惘顾礼教,有违道德,目无纲常她,慵懒随性的外表下,有一个恣意奔放的灵魂——※世人道:“她,赫连吟风,放荡轻浮,不知廉耻,比之青楼妓子犹不如!”而她:金樽美酒,笑看世人,醉卧床榻,唇角邪惑的笑意,优雅而慑人然,那不羁飞扬的黑发下,却是一双智慧,温润的眼!她——究竟是放荡靡乱,还是绝代风华?◎本文讲述的不只是爱情,还有友情,亲情,我想写的是一个如简介里一样,不将一切世俗规则放在眼中,随心而为的女子。本文女强,结局一女N男◎新文《铁血妖艳》玄幻女强文:-------推荐自己的完结文-----------《烈焰战神》正在连载《尧天女帝》已完结《假死公主闯江湖》己完结《无盐女美男多多》已完结《牛郎小情人》已完结-------友情推荐-----------《七煞女帝》青墨烟水《绝色凤帝》青墨烟水《青春路上的车辙印痕》指尖的冰凉
  • 千年之书

    千年之书

    好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屹立在知识海洋中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超薄阅读,享受着厚重的积淀和丰硕的收获。徜徉在文字和图片之间,品味思想与文化的饕餮盛宴!几千年来,人类前进的第一个足迹,世界文明创造的每一项成果,都被保存在书籍宝库中。书籍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引领着人类不断向前。读书,就可以把千年来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时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得的知识、教训吸取过来,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进步。一本好书,往往凝聚着一个人思想的精华,蕴藏着时代特有的气息,作者的灵魂也寄居其中,永远不死不灭。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同你交谈,和善温雅地告诉你所有的秘密。
  • 弃妃很高调

    弃妃很高调

    宣传新书:《邪火》【某殇:毫无疑问,这就是一篇超级牛B网游文。】前世尝尽世间冷暖,今生亦遭人白眼儿。是可忍孰不可忍,且我火君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神形俱灭。天若挡我,诸天则可。地若阻我,踏平方休。遇神杀神,遇佛撕佛。万世逍遥,唯我独尊!◆◆◆◆幻界大陆,危机四伏,强者盘虬,势力纷争。因为前世的坎坷,我带着秘宝成为一缕孤魂,驻扎进一名为火君若的女人体内。虽为四大家族朱雀家直系小姐,却乃一精神力极差的‘废物’。在这强者为尊的时代,空她有绝世美貌,也只配任人欺凌却无还手之力。重生为人,我邪君怎会任人骑在我的头上?拜强师、收神兽,在一帮铁杆‘兄弟’的追随下,成为古今幻界大陆第一人。然而,她的漫长征途,却刚刚开始。◆◆◆◆◇此时,饶是冷静傲气如邪君,也不禁要低咒出声:“我靠!又穿了。”白眼儿一翻,再次摊倒在地上,颓废苦笑中蕴含莫大的无奈。◇◇众人为这一幕大感心惊,面面相觑,皆从同伴眼中看见同样的震惊。不是吧?那可是他们朱雀家人人可欺的废物三小姐啊!竟然敢用那种眼神看火君邪,看来,她脑壳真的是撞坏掉了!◇◇玉指一伸,滑过众人的视线,落在火君邪的鼻尖上。君若一字一句,清晰悠远:“我,火君若,在此立誓。一年后与你火君邪进行生死决斗,至死方休!”…少女调起一丝丹田内的天地灵气,河东狮吼一出————“你敢不敢应战!!!!!!”平地惊雷,四周鸦雀无声,天地仿佛都臣服在少女脚下。◇◇“区区九阶幻兽,我火君若岂会放在眼里?”白眼儿一翻,君若美丽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凌驾的兀傲:“要做我火君若的魔宠,最低也得是神兽!”◇本书撰写一小废物摇身一变成为天地大神的俗气党故事,本文女主牛B+叉烧+腹黑+无耻+重情重义…等等一系列光辉又伟大的性格。【本文女主腹黑、毒舌、强大、无耻。】(本文绝不小白,简介风格似而已。女主一开始并不强,文是见证她的成长。Ps:本文附送一BB。)★狗皇帝(勾仁):这女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明明朕已经清清楚楚的跟她说明白了,娶她只不过是母后的意思,让她乖乖在宫里呆着不要乱跑。为什么要违抗朕的旨意,到处招摇过市?难道是想要皇后之位?不可能,那是给馨儿留的,娶你已经是莫大的退让,怎么就不知足呢?肤浅的女人…还有…那是什么衣服?莫不是…疯了?
  • 别为小事生气

    别为小事生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动一生,一点爱意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与鼓励的话语会让别人幸福一生。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以理智和豁达去化解矛盾,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理解。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我们将赢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