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5

第5章 行由品第一(2)

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然和尚一语乃西域语之转讹,如龟兹语Pw·jjhaw等之误转。亦有谓印度古称“吾师”为乌社,于阗等地则称和社、和阇,和尚一语即由此转讹而来。又鸠摩罗什语此语为力生,意弟子依师而生道力。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沙弥、沙弥尼之出家受戒法,应求二师,一为和上,一为阿阇梨;和上如父,阿阇梨如母。在藏传佛教之四种阶位中,以和尚为最上之第四位,其权力仅次于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住持诸大寺。日本佛教僧官中,有大和尚位、和尚位等称呼。后则转为对高僧之尊称。④福田:谓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据《正法念处经》卷十五、《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等载,佛为大佛田、最胜福田,而父母为三界内之最胜福田。据《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像法决疑经》、《大智度论》卷十二、《华严经探玄记》卷八等载,受恭敬之佛法僧等称为敬田(恭敬福田、功德福田);受报答之父母及师长,称为恩田(报恩福田);受怜悯之贫者及病者,称为悲田(怜悯福田、贫穷福田)。以上三者,合称为三福田。又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载,有所求而为者,称为作福田,如父母、师长;无所求而为者,称为无作福田,如诸佛、菩萨等。以上二者称为二种福田。

关于二种福田尚有《中阿含经》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学人田(修行中之圣者),与无学人田(得究竟之圣者);以及敬田与恩田,悲田与敬田等多种。另有《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布施持戒品》所说之大德田(相当于敬田)、贫苦田(相当于悲田)、大德贫苦田等三种田。《俱舍论》卷十八则说趣田(畜生等)、苦田(贫者等)、恩田(父母等)、德田(佛等)四种田。智者大师于《菩萨戒义疏》卷下列举出佛田、圣人田、僧田、和尚田、阿阇梨田、父田、母田、病田等八种田,称八福田。依《成实论》卷一《福田品》之说,二十七贤圣断尽贪、恚等诸烦恼,其心空而不起烦恼恶业,所得禅定皆清净而永离诸烦恼,弃舍忧乐,又能断五种心缚,成就八种功德福田,并以七种定护持善心,灭尽七种漏,具足戒等净法,成就少欲知足等八功德,复以能度彼岸,精勤求度等,称为福田。又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具足“十法行”者称为真实福田,即:(1)住于空、无相、无愿之解脱门而不入法位;(2)见知四谛而不证果道;(3)行八解脱而不舍菩萨行;(4)能起宿住、死生、漏尽等三种智证明而行于三界;(5)能现声闻形色威仪而不随音教从他求法;(6)现辟支佛形色威仪而以无碍辩才说法;(7)常在禅定而能现行一切诸行;(8)不离正道而现入邪道;(9)深贪染爱而离诸欲一切烦恼;(10)入于涅槃而生死不坏不舍。由前述可知福田说有多种,然以佛及圣弟子为福田者为其根本,据此而称阿罗汉为应供,其后即有三宝之敬田、贫穷者之悲田等名称。我国向重敬、悲二田,多行供养惠施。依《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启福篇》道宣之《序言》,今论福德乃以悲敬为始,悲则能哀矜苦趣之艰辛,欲愿拔济彼等出离;敬则知佛法难遇,能信仰弘布之。⑤根性大利:根者,能生之利;人性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根性。《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二之四:“能生为根,数习成性。”据《法华经科注》载,三乘根性之中,以能断惑出果者为利。⑥行者:依住僧寺留发修行之人称为行者。提示六祖是位根性大利之人,自从于岭南闻听到《金刚经》时,当下体悟到“智慧不离自性”的道理。从他初到东山时所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及“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等语,就可以推知:慧能大师悟到了人人都有的本心自性即是佛性,体悟到了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只是不离自性。自悟之下自心常生智慧,这就是自性本智触处应现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也可以说是轻安开阔;只要能保任不离自性,即已种得自性福田。似乎只欠印证,还有什么事物可作呢?但是,倘若不遇明师指导,放不下这个虽是而犹非的境界,那轻安反而伏下危险,开阔反将陷落偏差。所以五祖说了一句“根性太利”的评语,派下了一件劳苦工作。应该认识到,破柴踏碓,种种劳作,正是教人深深地实参实究的方便。

经文

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提示这段经文是敦煌本所没有的。敦煌本不免有神会门下弟子的增删,但敦煌本所没有的,那就一定是法海原录本所无。倘若将各种《坛经》本子对读细校,即可由“此有彼无或彼有此无”之处,略睹《坛经》原貌之大半。此段言慧能不敢朝参暮请,欲使他人不觉慧能将传五祖衣钵而为六祖。

经文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①,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②,自性自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③,各作一偈④,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⑤,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注释

①生死事大:指生死问题极为重大,即劝人尽快求得解脱。《楞严经》卷三:“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天台四教仪》:“从地狱至非非想天,虽然苦乐不同,未免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生死。”《销释金刚科议》曰:“百年光景,全在刹那。四大幻身,岂能长久。每日尘劳汩汩,终朝业识茫茫。不知一性之圆明,徒呈六根之贪欲。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争人争我,到底成空。夸会夸能,必竟非实。风火散时无老少,溪山磨尽几英雄。绿鬓未几,而白发早侵。贺者才临,而吊者随至。一包脓血,长年苦恋恩情。七尺髑髅,恣意滥贪财宝。出息难期入息,今朝不保来朝。爱河出没几时休,火宅忧煎何日了。不愿出离业网,只言未有功夫。阎罗王忽地来追,崔相公岂容展限。回首家亲都不见,到头业报自家当。鬼王狱卒,一任欺凌。剑树刀山,更无推抵。或摄沃焦石下,或在铁围山间。受镬汤则万死千生,遭剉磕则一刀两段。饥吞热铁,渴饮熔铜。十二时甘受苦辛,五百劫不见头影。受足罪业,复入轮回。顿失旧时人身,换却这回皮袋。披毛戴角,衔铁负鞍。以肉供人,用命还债。生被刀砧之苦,活遭汤火之灾。互积冤愆,递相食啖。那时追悔,学道无因。何如直下承当,莫待今生蹉过。”以上引文,皆是劝人尽快求得解脱。②苦海:指各种苦难之世界,亦即生死轮回之三界六道。众生沉沦于三界之苦恼中,渺茫无际,犹如沉没于大海难以出离,故以广大无边之海为喻。又以有情生死流转其中,无法超拔,故称苦轮海,或略称轮海。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沉沦苦海,生死无穷。”③般若: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蜜。其中之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即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种波罗蜜之根据而居最重要之地位。以种类而言,般若有二种、三种、五种之别,二种般若有如下之三种:(1)共般若与不共般若。共般若,即为声闻、缘觉、菩萨共通而说之般若;不共般若,则仅为菩萨所说之般若。(2)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观照一切对境之真实绝对者;此虽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称般若;观照般若,即能观照一切法真实绝对实相之智慧。(3)世间般若与出世间般若。世间般若,即世俗的、相对的般若;出世间般若,即超世俗的、绝对的般若。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则称三般若。方便般若系以推理判断,了解诸法差别之相对智;文字般若系包含实相、观照般若之般若诸经典。若以实现、观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慧之对象的一切客观诸法)、眷属般若(随伴般若以助六波罗蜜之诸种修行),则称五种般若。④偈: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与祇夜,两者均为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异:偈前无散(长行),而直接以韵文记录之教说,称为孤起偈,即伽陀;偈前有散文,而尚以韵文重复其义者,称为重颂偈,即祇夜。然诸经论中或有混用此二者之情形。狭义之偈则单指梵语之gāthā。音译为伽陀、伽他、偈陀、偈他。意译讽诵、偈颂、造颂、孤起颂、不重颂、颂、歌谣。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此文体之语句,则称偈语。梵文文献中由特定音节数与长短组成之韵文,通用于佛教经律论。偈之种类极多,佛典中最常用者为两行十六音节(两句八音节)所组成,称首卢迦(梵语 s'loka),又称通偈。另一种为二行二十二至二十四音节(两句十一至十二音节)所组成,称为tri s·t· ubh(音律之一种)。此外,不限音节数者为两行八句(四个短音量有七句与一音节)所组成,称为rya(音律之一种)。汉译经典中,多处提及偈颂,然各经所说不一,《顺正理论》卷四十四谓,偈有二、三、四、五、六句等。《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谓,一切之偈,称为祇夜,亦称伽陀,有三句、五句、六句等。《成实论》卷一谓,祇夜(偈)有伽陀、路伽两种,路伽又分顺烦恼、不顺烦恼两种,十二部经中之伽陀即属不顺烦恼之类。《百论疏》卷上谓,偈有两种,一种称通偈,即首卢迦,为梵文三十二音节构成;一种称别偈,由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又佛教之诗文称为偈莂;偈即作诗,莂为作文之意。⑤衣法:指衣与法。禅宗之传承,师传法于弟子系以付授之袈裟为表征,故传衣亦具传法之义。《景德传灯录》卷二:“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摩屈于此土……承袭以至于吾。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能居士跪受衣法。”提示只求福田,乃人天有漏之果,福报尽时,还入三涂。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谓:“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报,亦多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落者。”这说明福德与功德是有异的,外修事功的有漏善只是福德,所以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功德”;要内证佛性的无漏智才是功德。福德功德俱修俱足,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倘若不知“见性”为修行人首先紧要的一着,不能自己内证得自性,即是无功德。单有福德而无功德,终不可能出离生死苦海,又怎能成佛作祖呢?在这段经文里,五祖向他的弟子们宣布了接班人的考题要求和接班人的标准。

经文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①:“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②,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③,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④,枉用心力。”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⑤,何烦作偈。”

注释

①递相谓:递,是顺次;一个接一个。递相谓即互相一个一个传话之意。②澄心:水清澈不流动为澄。澄心,是形容心清澈明净,即清心。③神秀(605—706):唐代禅僧。汴州尉氏(河南开封之南)人,俗姓李。身长八尺,龙眉秀目,有巍巍威德,少览经史,博学多闻。既剃染受法,寻师访道。后至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参谒五祖弘忍,誓苦节,樵汲自役,以求其道。五祖亦深器重之,令为教授师,因居五祖门中第一位,有神秀上座之名。又与六祖慧能相亲,互有启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其名偈。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十月,弘忍示寂,神秀迁江陵当阳山传法,缁徒靡然归其德风,道誉大扬。武后闻之,召入内道场,特加敬重,敕于当阳山建度门寺,以表旌其德。中宗即位亦厚重之,中书令张说执弟子之礼。神秀尝奏武后召请慧能,亦自裁书招之,慧能固辞,答己与岭南有缘,遂不逾大庾岭,禅门有“南能北秀”之称。神龙二年二月示寂于洛阳天宫寺,世寿一〇二,敕号“大通禅师”,为禅门谥号最早者。其法流行于长安、洛阳一带。阐扬禅旨,力主渐悟之说,南宗禅慧能顿悟,故禅宗史有“南顿北渐”之称。其门人道璿最早至日本,故日本初期之修禅者大多属其系统。法嗣有嵩山普寂、京兆义福等。门庭隆盛一时,世称北宗禅之祖。然其法流仅数辈即衰微。上座:又称长老、上腊、首座、尚座、住位等。乃三纲之一。指法腊高而居上位之僧尼。《毗尼母经》卷六,就法腊之多少而立下座、中座、上座、耆旧长宿等四阶。又以无腊至九腊,称为下座;十腊至十九腊,称为中座;二十腊至四十九腊,称为上座。五十腊以上而受国王、长者、出家人所重者,称为耆旧。惟《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载,满十腊是为悉他薛罗,此盖以上记中座以上总为上座。教授师:即教授阿阇梨,为五种阿阇梨中之第三种,专门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④谩:通慢,怠慢、轻慢之意,犹言轻率冒昧。⑤依止: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著。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提示五祖弘忍教大家作偈,是为考验门人的修悟境界,旨在“印证”,彼等门人不知自求明心见性,尽在事相上的得失测度其意,纵使神秀出偈得五祖印可,彼等就依止神秀一辈子,还是迷了自性。此即后面五祖对慧能传心法时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经文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①,画楞伽变相②,五祖血脉图③,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④,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同类推荐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辩论的基础知识、方法与技巧等。本书与一般的辩论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烦锁冗长的理论阐述,而将重点放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上。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故事、事例,这些有趣的事例可以作为读者进行辩论时的素材和参考。对于渴望成为辩论高手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技能的优秀作品。
  • 捡来一个太子妃

    捡来一个太子妃

    求神拜佛一百次,终于在救落水儿童时腿抽筋成功穿越。可是……人家都是穿成相府千金或者公主,为啥她命背的穿到了深山老林?什么穿越定律在她身上完全不适用,遇上的第一个男人不是命定的男主,摔倒了也没人扶,反倒成了被使唤的丫头片子!“小师妹,今天的衣服就麻烦你了……”狐狸似的二师兄笑眯眯的说道。“乖徒儿,今天的晚饭归你负责……”看上去慈祥实则奸诈的师父又道。苍天啊,怎么让她摊上这类人?!大师兄快回来救救我……可是不等那个神秘的大师兄救她于水火中,一道圣旨赫然降下。她……她竟然被册封为太子妃?都说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大婚之夜,她把太子殿下踹下床,从此烦扰之事接踵而至……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九夜借腹

    九夜借腹

    为偿还巨额高利贷,刚踏出监狱之门的她选择了替人代孕,原以为这只是一场无关风花雪月的交易,却在心渐渐沉沦之时意外得知顾主竟是…可是,当她忍痛坠胎过后竟得知,真相并非如此……*◆片段一◆“滚!像你这种冷血无心的女人,根本不配求得我的原谅。”面对泪眼模糊跪在地上的她,炎浩翔暴戾地将她推出了几米之远。“翔,求求你,求求你听我解释。”尊严扫地,心痛如绞,她像守候千年珍稀般紧紧地抱住他的大腿,苦声哀求着。不顾哭到声嘶力竭的她,他绝情离去,在她以身挡车时毫不犹豫地踩动油门…撕裂般的疼痛中,她恍然醒悟,车轮撞断的不仅仅是她的双腿,也辗碎了她的心。*◆片段二◆三年后她脱胎换骨再次归来,面对满脸伤痛的他,面无表情的开口:“炎总,这份合约你有异议吗?”再相见,他魅力更胜从前,只是那黑瞳深处是一抹掩不住的惊喜,还有强硬的势在必得:“没有异议,不过,我要在下面加多一个条款。”*原以为,再见亦是陌生人,孰知一场商业宴会,却把她重新卷入暗无天日的深渊。那晚,是谁下药将她迷倒,又是谁与她缠绵悱恻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水若然——卑微中带着倔强,为了家人,即使受再多的委屈,也在所不惜。炎浩翔——俊美冷酷,是女人心目中的神,却有着魔鬼一样的恶质本性。(由亲亲蝶舞梦灵领养)筱辰逸——温柔儒雅,为了她甘愿放弃全世界,但求她开心。(由亲亲橙汁领养)*本书原名《九夜痴缠》,因特殊原因现正式更名为《九夜借腹》!交流群:54996134梦梦的心灵家园;敲门砖:文名,人物名,作者名,均可!*推荐好文:《缠绵不休》师傅淡漠的紫色《粉嫩娘亲》大姐苹果儿《七日皇后》四姐落叶孤单《魔君的废后》小梦的完结文《贱妻》小梦的完结文*《重生一豪门酷女》懒离婚《穿越之绝代天骄》烈焰如歌《死缠烂打赖着你》听海忆梦人《夫君太多谁的错》西子情《狂颜驭兽行》飘然笑《舞娘十夫》风间名香《骗婚狂夫》甄妮宝贝《童养妃》蓝色紫色《堕一落》随云飘舞《黑道弃妃》吴笑笑《妖王的宠姬》樱落《美人横卧》草居涯《只欢不爱》胡狸《囚欢》醉舞狂歌《罪妾》黯香还有好文请看公告区哦!
  • 九心传说

    九心传说

    突然,在那深洞的中心,一点白光骤然亮起,而也就瞬间的功夫,一个大大的乳白色光球便从那深黑的洞口中脱出,向着脚下的大地飞射而来。“哇,我的女神啊,这、这,神怒了,这是神罚!”也不知是谁,突然出声打破这长久而凝重的沉寂。“神罚?”
  • 芸编指痕

    芸编指痕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衍

    逆天衍

    逆天戟一分为七,一件法宝代表了一种不同的能量,当完全将七件法宝集齐之后,便能够发挥出毁天灭地的力量,仙界,冥界,妖界,魔界。每一界皆有逆天戟一分为七的其中一件法宝。
  • 极品麻辣王妃

    极品麻辣王妃

    中华美女特种兵,意外穿越到大明成化年间。救太子,订婚约;寻古墓,上演古墓丽影;闹黑市,虎口脱险;惩贪官,救民于水火;调戏四大才子,建造军事强国;不管你是太子、公子,还是将军、侠客、小才子,通通给本宫洗白白等好了。惊险,刺激,轻松,搞笑,啼笑皆非,嬉笑怒骂,一代刁蛮性感王妃,带你闯荡,不一样的大明王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