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4

第4章 行由品第一(1)

释品题:行由,修行之因缘由来。行由品是六祖慧能自述他的身世及得法,乃至登坛说法的由来,故以“行由”为品题。《六祖坛经》的德异、宗宝两种版本的原刊,其品数、品名的原样已不可考,或谓与宋契嵩本略同。但经“明季”刊被人翻改以后,流传至今,所有品数的分段及品名的题名,早已非德异、宗宝两版本原刊之旧貌。姑从现有刊本,共分十品;其两种版本现有品题之略异者,另有括号列注品题之后,以供参考。

经文

时大师至宝林①。韶州韦刺史②,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③,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注释

①时:同于佛经上的“一时”,是指时间,但未确指是某一个时间;可以理解为是六祖慧能大师来到宝林寺而韦刺史入山来请的当时。依法海《旧序》推定为唐高宗仪凤二年丁丑(677年之春)。宝林:指宝林寺,《旧唐书》作广果寺。位于广东省曲江县南35公里之曹溪山。今称南华寺、南华古寺、南华禅寺。梁天监元年(502),天竺僧智药所建。唐仪凤年间(676—678),六祖慧能大师开法扩建,学徒云集,法道大振,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皆嗣其法。神龙元年(705)改称中兴寺。景龙二年(708)重建,改名法泉寺。五代间复称宝林寺。宋开宝年中(968—975),遭兵火烧毁灵照塔,寻即营修庙塔,改称南华寺。明时,憨山德清应请入山,大举兴复。今存六祖肉身像、饭钵、晌鞋等遗物,及唐代之卓锡泉、宋代之灵照塔等古迹。②韦刺史:韦刺史,名琚,是当时韶州的刺史。丁福保之《佛学大辞典》根据《广东通志》作韦宙。宙是韦丹的字,与卢钧同时,钧与宙先后任岭南节度史,为文宗、宣宗间的人。即使韦宙在卢钧节度岭南时曾任韶州刺史,但上距六祖慧能大师迁化的开元元年癸丑已经是约在百年以上,若以六祖初出韶州大梵寺说法之时推算,绝不可能是韦宙入山来请的。因此可以论定韦琚与韦宙不是同一个人;此时的韶州刺史是韦琚。《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五灯会元》等,韦琚皆作韦据。③大梵寺:位于广东曲江县河西。唐开元二年(714),僧宗锡建,始称开元寺,后又改称大梵寺。提示每一部佛经都要具足“六成就”,即: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法会要有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儒宗学士、僧尼俗等人即为众成就;大梵寺是说法的地方,即为处成就;六祖慧能大师是讲法之人,为主成就;“时”即是时成就;“同时作礼”具足信成就;“愿闻法要”具足闻成就。

经文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①,菩提自性本来清净②,但用此心,直了成佛③。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注释

①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反之,教导邪道之人,称为恶知识。据《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常啼品》载,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述善财童子于求道过程中,共参访了五十五位善知识(一般作五十三位善知识),即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均可称为善知识。《释氏要览》卷上引《瑜伽师地论》,举出善知识有调伏、寂静、惑除、德增、有勇、经富、觉真、善说、悲深、离退等十种功德。《四分律》卷四十一载,善知识须具备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告、递相覆藏、遭苦不舍、贫贱不轻等七个条件,即所谓“善友七事”。经论中胪列善知识之各种类别,据智者大师之《摩诃止观》卷下载,善知识有如下三种:

(1)外护,指从外护育,使之能安稳修道。

(2)同行,指行动与共,相互策励。

(3)教授,指善巧说法。

据圆晖之《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九载,与法者为上亲友,与财、法者为中亲友,仅与财者为下亲友,以上称为“三友”。《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亦举出人、法、人法合办等三种善知识。《旧华严经》卷三十六《离世间品》则说十种善知识,即: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能令具足辩才随问能答善知识、能令不著一切生死善知识、能令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识。于佛教中,对善知识的要求很高,但亦作为一种尊称在使用。②菩提自性:菩提,意译为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1)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心。(2)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3)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4)出到菩提,谓第八地不动地、第九地善慧地、第十地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著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5)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天台宗以三菩提为十种三法之一,即:

(1)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2)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3)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以上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执著自我;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背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还列举三清净心,即:(1)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2)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3)令众生赴菩提而予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为菩萨。求无上菩提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自性:指自体之本性。法相唯识家多称为自相。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之个性,称为自性。关于自性之义,《十八空论》谓:“自性有两义,一无始,二因。”《显识论》亦举出不杂、不变二义。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将自性分为集性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种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等七种。《解深密经》卷二之《一切法相品》,将一切法之性相分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种。然《中观论》等则认为,诸法皆由因缘所成,而没有一定之自性,故自性即空。③佛:全称为佛陀,意译为觉者、智者、觉。觉悟真理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佛之尊贵。对佛悟证之内容,诸经论有种种说法。对佛身、佛土等,各宗派亦各有异说。但大乘则总以“至佛果”为其终极目的。提示菩提自性是人人原有的智慧觉性,本来都是清净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要用这个真心,可以直截了当成佛。一部《坛经》,就是开示顿悟成就的提纲,所以六祖-开始就讲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告诫行者,不要用那妄想的心。

经文

慧能严父①,本贯范阳②,左降流于岭南③,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④。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⑤。其寺是五祖忍大师⑥,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⑦;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注释

①慧能严父:慧能,亦作惠能,即六祖。严父:父严母慈,所以尊称父亲为严父,母亲为慈母。②范阳:地名。唐代设郡;约为现宛平、昌平、房山、宝坻一带。③左降:谓降职。古以右为尊,故谓迁秩为左降。六祖慧能大师父亲卢行瑫,武德中谪官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流:流放;为五刑之一。即安置于远方,终身不准返回。《尚书·舜典》曰:“流共工于幽州。”注:“遣之远去,如水之流也。”唐代将流放,分远近为三等。岭南:唐贞观时设置的道名,因在五岭(越城、都庞、萌诸、骑田、大庾等五岭之总称,在湖北、江西和广东、广西等省区边缘;一说有揭阳岭而无都庞岭)之南,所以称为岭南,包括现在两粤之地及安南,今粤中尚有岭南之称。④南海:县名,县治在佛山镇。⑤蕲州黄梅县:蕲州治蕲春,今为蕲水县,属湖北省。黄梅县隋代设置,在蕲水县东。东禅寺:位于湖北黄梅县西南。又称莲华寺、东渐寺。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之道场,当时门下僧众达七百余人。据传,五祖于碓房半夜密传衣钵于六祖慧能。寺内尚存六祖当年之簸糠池、坠腰石等遗迹。此外,另有名画家吴道子所绘之传衣图。⑥五祖忍大师:即弘忍(602—675),我国禅宗第五祖。浔阳(江西九江)人,或谓蕲州(湖北蕲春)黄梅人。俗姓周。七岁,从四祖道信出家于蕲州黄梅双峰山东山寺,穷研顿渐之旨,遂得心传。唐永微二年(651)五十一岁,道信入寂,乃继承师席,世称“五祖黄梅”或仅称“黄梅”。咸享二年(671)传法于六祖慧能大师。我国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至弘忍之传承,为后世禅宗各派所承认。弘忍继此传承,发扬禅风,形成“东山法门”,禅宗传教自《楞伽经》改为《金刚经》即自其始。弘忍之思想以悟彻心性之本源为旨,守心为参学之要。门下甚众,其中以神秀及慧能二位大师分别形成北宗禅与南宗禅两系统;至后世,分衍出更多宗派。弘忍于高宗上元二年示寂(即传法后四年),世寿七十四。代宗敕谥“大满禅师”。相传著有《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一卷,或以为是后人托名之作。⑦门人:指生徒、弟子。《论语·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这里是指在五祖门下学禅的人。⑧即自见性:《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性各自有,不待因缘。”据六祖《金刚般若经注·自序》云:“经是圣人之语。教人闻之,从凡悟圣,永息迷心。此一卷经,众人性中本有。不见见者,但读诵文字。若悟本心,始知此经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方信一切诸佛,从此经出。”自性之义,参阅“菩提自性”条之注释。提示这段有一客施慧能纹银十两,这是一个大的供养。若以慧能大师每日砍柴而卖所得,只值几个铜钱,即是千日卖柴所积,也不值十两纹银。所以这强调出“宿昔因缘”。慧能大师识字不多,却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他的根性智慧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及,这亦可说是“宿昔因缘”所种植的善根。

经文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①,若为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②,獦獠身与和尚不同③,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慧能曰:“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④。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⑤,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⑥,差慧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

注释

①獦獠:獦通猲,音葛,兽名。短啄吠。獠,音老。古时骂人的词语。《新唐书·禇遂良传》:“武氏(则天)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隋唐时,獦獠指岭南溪洞中少数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射猎为生,吞噬昆虫。獦獠本为西南少数民族之一种,用此称呼,含有贬意。岭南当时为荒蛮之地,故对居住于此的居民多用獦獠称之。②佛性: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据《北本涅槃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即显佛性。原始、部派佛教等,不说佛、菩萨以外者之成佛,故亦不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旨。

但据世亲之《佛性论》卷一,说一切有部等部派主张众生无先天之“性得佛性”,但有后天依修行而得之“修得佛性”,依此,分决定无佛性、有无不定、决定有佛性三类众生。对此,分别说部以空为佛性。一切众生悉以空为本,从空所生,故主张本性皆具佛性。该书卷二复将佛性分为三位(称三位佛性、三佛性),即:(1)住自性佛性,众生先天具有之佛性。(2)引出佛性,通过佛教修行所引发之佛性。(3)至得果佛性,至佛果圆满显发者。中、日佛教各宗派于此亦有诸说而互相论难。一是天台宗立正、了、缘之三因佛性之说,即:(1)正因佛性,一切众生本具三谛三千之里。(2)了因佛性,观悟佛理所得之智慧。(3)缘因佛性,能起智慧之缘的所有善行。其中,前者属性(先天),后二者属修(后天),但本来性修不二,圆融无碍,三佛性是非纵非横(非前后继起,亦非同时并列),又因三佛性加上果性(菩提之智德)、果果性(涅槃之断德),即称为五佛性。以其因果不离,故为因位、果位互具。二是据华严宗,众生之佛性圆满具足一切因果性相,有情具足成佛之可能性为佛性、觉性,以此与非有情具有真如之理称为法性加以区别,故主张成佛唯限于有情。三是据密宗,森罗万象悉是大日如来之法身,故立悉有佛性之说。四是三论宗废有关佛性之种种议论,以为别说因果即是迷执,故称非因非果之无所得中道为佛性。五是法相唯识宗说二种佛性,即:(1)理佛性,所有存在本体之真如理。(2)行佛性,含藏于各人阿赖耶识中成佛之因之无漏种子。具理佛性而不具行佛性者,亦不得成佛。又立五种姓说,即菩萨、声闻、缘觉证悟所得之三种定姓、不定姓及永不能成佛之无姓;主张唯菩萨定姓与不定性者具有行佛性。六是禅宗虽言证悟众生本来之面目,但却否定执迷佛性有无等问题,故有“狗子佛性”等公案。七是净土宗承认理佛性之说,然亦加有以否定者。日本净土真宗主张成佛系依阿弥陀佛之本愿力,谓如来给予众生之信心为佛性,此即信心佛性说。此外,诸经典亦见佛种,佛种性等语,意谓成佛之因,但其内容依其经典而各异,通常多指众生本具之佛性,若指烦恼、菩提心、菩萨之修行、称名等。③和尚:亦作和上、和阇、和社、殟社、鹘社、乌社。音译为邬波驮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译为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热门推荐
  •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故事的开始,井井是个不起眼的初中女生,她没有显赫的家室和傲人的外表,但是她拥有着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友谊和懵懂青涩的爱情。可这一切却在初三的上半学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兔子与她之间的幸福被一些大大小小的琐事所破坏,那么他们的爱会不会被磨灭呢?保罗、小C是她从小到大的好闺蜜,这看似相濡以沫的友情又会因为谁而变得越来越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经历的重重蜕变,最终究竟会落得什么样的结局?在这个青涩懵懂的季节,请叫我带着衣角的风,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 我老公是妻控

    我老公是妻控

    假的,【完本】他权势滔天,他分明宠她宠得全世界的女人都想杀她!她好苦:“咱们能不能回到从前,你不爱我的那个时候。”他笑得意味深长:“回不去了。心狠手辣,敌人闻风丧的,听说他高冷矜贵,不喜欢女人。”因为他一直都爱着她啊
  • 第一祸妃

    第一祸妃

    她是名动天下的红颜祸水,让所有皇室子弟、贵族公子莫不对她退避三尺;但她又是艳名远播的宰相千金,令所有男子纷纷对她趋之若鹜、众星拱月…当一个全新的灵魂附注在这个矛盾的身体上时,那些曾经拒绝过、嘲笑过、讽刺过、伤害过她的男人才真正明白,能与他们比肩站在巅峰的女子却是他们之前费劲心思推至门外的那个她…奈何,此刻的她已不是当初的闺阁小姐,对于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能不去报复他们,已是对他们最大的仁慈…本文女主腹黑,在一定范围内强大,必要的时候会扮猪吃老虎;男主个个是精英,一定不会让亲们失望!简介无能,会再次修改,宁儿新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推荐自己新文《楚王妃》:云府千金胆小懦弱,金銮殿上的一场退婚,让她撞柱身亡……再次睁眸,眼底怯懦褪去,寒光乍现,让人望而生畏,缓步踏进血迹斑斑的大殿,清冷微寒的嗓音缓缓响起“那就随了辰王的愿!”人人都道是,云府千金历经坎坷性情大变,殊不知,这同一具身体内住着的是不同的灵魂……陌生的环境、各怀鬼胎的众人、阴谋不断的家事、纷争连起的政事,通通状似无意的袭向养在深闺的她……奈何,她已不是以前的软柿子,轻笑间却已是掀起了血雨腥风……推荐自己的旧文:《总裁的古代小娇妻》:《霸上儿子的总裁爸》:《晚夏》:特别推荐好友蔓妙滴新文:《罂粟妃》推荐好友文文:亲亲夏天的新文:《掠心女法医》亲亲果冻滴新文:《第一庶女》果冻滴新文:《呆子王妃》果冻滴新文:《无价贵妻》亲亲幽幽滴文文:《特工弃妇》亲亲小菟滴新文:《魅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天傲寒

    绝天傲寒

    当没爹疼没娘护,懦弱无能却一身秘密的明月国第一废物,迎来一个强悍腹黑的灵魂,顿时勇猛嚣张,锋芒必露,风华绝代!谁敢说她废物,杀不死你玩死你!敢欺我的亲人,玩的你死去活来!敢打我的兽兽、死,死,死!!!!!敢掳我的父母,搞的你天翻地覆,日月无光!搅世家,闯幻兽森林,助国难,平四方,再创世!女主性格多变,时冷酷,时腹黑,时狠辣,时温情,欺她之人整死、杀死!护她之人,她愿为其逆天而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还我一尺,我打你九天之外!★我靠,秒升两级,变态的不是人。闯森林带了只幻兽回来,一直盼着契主死亡恢复自由的幻兽,反过来厚脸皮强行契约。敢算计她!这得教训啊!摸着下巴,冷冷一笑:“你敢在我不承认的情况下契约,你被抛弃了!”“呜呜呜。”某兽顿时泪流满面,睁着大眼睛,装可爱求原谅。★“交出来。”“交……交什么……”唔唔,本想抢劫竟然踢到铁板了。“货。”“……”“其实我这个人很随和,一般不轻易和人动手,不过动手不收点汗水钱是不行的,一般人我收1000金币,你们三人我就打个折后价4000金币吧。”数了数金币,“早给不就完了,我这人这么好说话,也不会为难你们。”所有人石化!看强大、腹黑、英勇无比的女主,如何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世人崇拜。爱亲人、爱朋友、爱爱人、欺敌人与恶霸势力,对内护短对外强悍,独一无二唯有凌宇寒是也!收藏收藏,喜欢的收藏吧~
  • 混世奸妃:皇妃太无耻

    混世奸妃:皇妃太无耻

    “我要你心甘情愿当我的皇妃。”“心甘情愿?北宫玥你滚远点,你不一定被后宫多少女人用过了,我嫌你脏。”谁不知道后宫是一个暗害、争斗的地方,她脑抽了才跳进去。北宫皇帝不怒反笑,“要怎样你才肯入宫?”“我不会跟其他女人共侍一夫,除非老娘独宠后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汉雄

    汉雄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年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的权力。没人可以随便欺辱大汉的子民,没人可以在大汉的国土上任意的抢掠杀戮。无论我们的敌人有多么的强大,汉家的血脉终将激励着我们拿起刀剑,争取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要让这帮草原鞑子领教汉家儿郎的勇武,用他们的尸山血河铸就大汉民族的辉煌。云啸向天怒吼,大汉雄起。龙王书友QQ群:282022096,欢迎各位朋友共同讨论篡秦的发展。
  • 丞相的新娘

    丞相的新娘

    “碧落,我这里有一盒上好的绿豆糕,只要你玉手轻轻将绣球抛下去,这一盒绿豆糕就全归你了!”郑氏诱惑的说道。肚子里的谗虫被唤醒,婚事?绿豆糕.最终她为了一盒绿豆糕选择了抛绣球。“买大.买小.买定离手.”“我压大!”金碧落将手里的最后一块绿豆糕压在‘大’上面众人惊异“你压绿豆糕?”“恩!”碧落傻傻的点点头,希望这个绿豆糕可以赢回更多的绿豆糕。欧阳耀祖极度郁闷的问道“难道你离家出走的时候就没有带银子?”“没有,我只带了绿豆糕”碧落嘟嚷道。“那你知不知道没有银子就买不到绿豆糕?”欧阳耀祖忍不住笑道。“知道,可是银子太重所以我就只带了绿豆糕!”金碧落边说边抢过他手里的绿豆糕塞在嘴里。============================================
  • 落魄格格凤凰命

    落魄格格凤凰命

    她,出生皇家,生母却是不起眼的小主,本应受封为公主却因母妃身份成了云国的格格。用计平乱后宫、得到太后庇护,背后神秘的身份,她最终成为公主,母妃也在皇上驾崩之后受封为梅太妃。成年后,她远嫁燕国和亲,后宫艰险,她步步为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男人手记

    男人手记

    包括:“男人形象”、“男人心思”、“男人视角”、“男人故事”、“男人对女人的忠告”。。本书分为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