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15

第15章 定慧品第四(1)

释品题:禅定,是体;寂而常照。智慧,是用。照而常寂,体用不二,谓之定慧。据《佛祖历代通载》卷九载,唐宣宗问荐福辨禅师:“如何是戒定慧?”答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不随缘名定,心境俱空,照鉴为慧。”定由慧而生,由定才能发慧,所以戒定慧是三无漏学。能持戒也可以得到无漏,能修定也可以得到无漏,能发慧也可以得到无漏。故要想得定,先要持戒。如何做呢?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这一品是记述六祖为大众开示定与慧体用不二的法义,故以“定慧”为品题。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①。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注释

①四相:关于“四相”之解释有三种。第一,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住、异、灭等四相,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四本相。属心不相应行法。第二,对有为法之四种观相。即自性相、著所住味相、随顺过失相、随顺出离相。第三,指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说,众生对个体心身所执之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据文中之义,当是指第三种“四相”,简释如下:(1)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此称为“识境我相”;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于取其所证,心执著而不忘,认之为我,此称为“智境我相”。(2)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此称为“识境人相”;比智境我相已进一步,不复认识为我,尚待我悟之心,此称为“智境人相。”(3)众生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此称为“识境众生相”;比前智境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二相,尚存了证了悟之心,此称为“智境众生相”。(4)寿者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从生至死)之寿命,长短之一,因人而异,成就不断而住有分限,此称为“识境寿者相”;比前智境众生相复进一步,虽已超过“了”心,尚存能觉之智,如彼命根潜续于内,此称为“智境寿者相”。提示禅宗从定慧为本,尤其定慧均等双修,倘若偏于修定,而没有慧的相济相成,势将陷落于死水枯木顽石之定;倘若偏于修观,而没有定的相济相成,势将陷落掉举颠狂入魔之观。只有定慧双修,寂寂是惺惺的寂寂,惺惺是寂寂的惺惺,才是禅宗修持定慧法的本旨。宗下的行者,须只把定慧看作一个。若说“定后发慧”或“先慧后定”,这就成了两个。定即慧,慧即定。定不是慧是枯寂,死水不藏龙;故曰:“惺惺的寂寂是定,无记的寂寂非定。”慧而不定是狂慧,纷然失其心;故曰:“寂寂的惺惺是慧,而散乱的惺惺非慧。”由此而言,说定慧双修,都是加强语气告诫行者。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诌曲①、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②,却被维摩诘诃③。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④,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注释

①谄曲:谄,巴结奉承;谄媚。《春秋公羊传·隐公四年》:“公子翚谄乎隐公。”曲,与直相对,就是不直。《礼记·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谄曲,即是谄媚不正的意思。②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其母为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出生时以眼似舍利鸟,乃命名为舍利;故舍利弗之名,即谓“舍利之子”。又名优波底沙或优波提舍、优波帝须等,意译为大光,即从父而得之名。据《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舍利目连因缘品》载,舍利弗自幼形貌端严,及长,修习诸技艺,通晓《四吠陀》。年十六即能挫伏他人之议论,诸族弟悉皆归服。年少之时,与邻村之目犍连结交,尝偕伴赴王舍城外祇离渠呵之大祭,见众人混杂嬉戏,顿萌无常之感,即剃除须发,投六师外道中之删阇耶毗罗胝子出家学道,仅七日七夜即贯通其教旨,会众二百五十人皆奉为上首,然舍利弗犹深感未能尽得解脱。其时,佛陀成道未久,住于王舍城竹林精舍,弟子阿说示(又称马胜比丘)著衣钵,入城中乞食。舍利弗见其威仪端正,行步稳重,遂问所师何人,所习何法。阿说示乃以佛陀所说之因缘法示之,令了知诸法无我之理。舍利弗旋即与目犍连各率弟子二百五十人同时诣竹林精舍皈依佛陀。据《十二游行经》载,舍利弗归佛后,常随从佛陀,辅翼圣化,为诸弟子之上首;复以聪明胜众,被誉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据《众许摩诃帝经》卷十一、卷十二、《贤愚经》卷十《须达起精舍品》等载,舍利弗并通晓外典,屡以超绝之辩才摧伏赤眼婆罗门等外道;而须达多长者之皈依佛陀,捐建祇园精舍等事,亦为舍利弗撮合接引所致。据《四分律》卷四十六、《十诵律》卷三十七等所载,佛陀晚年,提婆达多唱五事非法,欲破僧团,并率五百比丘遁入伽耶山中,舍利弗乃与目犍连共至彼山,令五百比丘自悟其非,复归佛陀。舍利弗一生为僧伽长老崇敬,且屡为佛陀所赞美。后早于佛陀入灭,七日后荼毗,葬遗骨于祇园,须达多长者并为建塔。《法华经·譬喻品》所载,舍利佛得佛陀之记莂,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华光如来。现存之《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舍利弗阿毗昙论》三十卷,相传系舍利弗所讲说者。宴坐:又作燕坐。安身正坐之意,指坐禅。为“坐禅”之代名词。③维摩诘诃:维摩诘,人名。中印度毗舍离城之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据《维摩诘经》载,彼尝称病,但云其病是“以众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令文殊菩萨等前往探病,彼即以种种问答,揭示空、无相等大乘深义。我国关于维摩诘与文殊问答情况之雕画颇多,如唐段成式之《塔寺记》、长安平康坊菩萨寺佛殿之《维摩变》壁画皆是。维摩诘之居室方广一丈,故称维摩方丈、净名居士方丈。诃,大声斥责。维摩诘诃,是据《维摩诘经·弟子品》的记载,佛陀欲派遣舍利弗去向维摩诘问疾而舍利弗不敢去,其因是舍利弗在林中宴坐树下,受到维摩诘“不必是坐为宴坐”的斥责批评。④颠:通“癫”。指精神错乱或行为放荡不羁。元稹《厅前柏诗》:“我本癫狂耽酒人,何事与君为对敌。”提示“道须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行者必须牢记此话,菩萨是“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唯凭一念正直之诚,举足下足,都是道场净土。那些矫揉造作教相以秘传侍法的人,自以为只此便是真佛教、真奇特,不知这正是自缠自缚,正是禅修的最大错误之道路。一行三昧者,唯专一行,修习正定。宗下重视的是“理的一行三昧”,除《坛经》外,其他的经论亦可证明:1《文殊般若经》下说:“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河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2《大乘起信论》说:“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诸佛法身与众生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故一行三昧即一相三昧,又名真如三昧。若常坐不动以及念佛三昧,则为“事的一行三昧”,非宗下所用。昔者禅宗二十一祖宴修盘头尊者,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为,为众所归敬。二十祖阇夜多尊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伪行头陀能修梵行,所得佛道耶?”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可?”阇夜多曰:“尔师远道矣。苦行虽历尘劫,皆为虚妄之本。”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也?”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离食;我不知足,亦非贪欲;一无所希,名之为道。”此即六祖所示“心不住法,道即通流”的“理的一行三昧”。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①,人性自有利钝②。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业,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③。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猫痕伤

    猫痕伤

    视一切磨难与伤害如猫抓之伤痕,我们便可以心怀悲悯,积极乐观地前行。本文描写一个女IT人员心路历程的同时,勾勒了IT行业形形色色的众生之像。包含励志、悬疑、浪漫、激情、复仇等桥段,希望大家喜欢。
  • 宝贝家人的健康

    宝贝家人的健康

    如果能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以科学的健康管理,对我们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时时加以审视和检查,并有针对性进行一些家庭膳食调理,注意饮食方面的营养搭配,因人而异地进行预防和补益,则生活中大部分常常困扰我们的疾病,都能获得有效的防治和改善。再者说,不管任何一种病症都有其初期人征兆,只要加以细心看管,做好防护,不仅可以使家人或自己的生的小病很快治愈,即使有什么大的病痛,也不会因“雪上加霜”而铸成大错。
  • 杀手也穿越系列之云无痕

    杀手也穿越系列之云无痕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她柔若无骨的手轻滑过他愤怒的脸颊,指若兰花,笑眼盈盈:“虽然我胆子小,看见血就害怕,但是杀一两个人的胆子却还是有的。”她是另外一个时空穿越过来的女杀手,笑,是她最好的武器。盈盈一笑间,谁生谁死?谁心沉浮?
  • 豪门撒旦:索欢无爱

    豪门撒旦:索欢无爱

    他有过无数的女人,却因为她的第一次被秦绍卖给了一个陌生男人,而对她处处刁难!这个男人有着近乎变态的苛刻。他要过的女人,生是他的人,死也得是他的人!面对这样腹黑的男人,她该如何驾驭?
  • 上神,请捡起节操

    上神,请捡起节操

    泱泱三界大神无数,是非礼还是摧残?
  • 老婆惹不得

    老婆惹不得

    她虽然温柔,好完成父母交待的任务,但决不是任人掐任人扁的软柿子,还让他整一个娶妻作战计划;可是天公不作美,他是秦氏集团的接班人,她见招拆招,哟喝!看来他的老婆有两把刷子嘛!他想尽千方百计诱拐她,为了悍为爱情,腹黑才是他的本性;面对挑衅,却因父母认定她,她只说了一句“有病,目地就是生米煮成熟饭,就要治”,温柔是他的招牌,而他就是那个执行者,屁颠屁颠地直接将人送进精神病院;从未想过要娶她做老婆,或者从来都不心慈手软;
  • 超级汉方美人

    超级汉方美人

    在流传千年的古老典籍中找寻美丽密钥,功效最卓著。成分最东方,10种丰胸美容汤/15种汉方养颜面膜/17种古方养颜茶/20种通经瘦身法/27种古典裸妆术/116种古典养护秘方/200种草本养颜汉方。调身,民间流传美容偏方;操作最简单,调心,打造标准式中国美人!宫廷御用养颜秘方,美丽内外兼修。汇集慈禧、杨贵妃、武则天、太平公主、红楼美女以及《甄嬛传》后宫美女的养颜精粹
  • 一品废材妻

    一品废材妻

    (全文完)她,亲眼目睹闺蜜和男友背叛意外坠台,穿越重生为废材郡主。当青眸再次睁开,她被妖狐附体。白天她是弱懦的紫璃郡主,晚上她则是收服妖灵,群妖为之膜拜的妖后。什么?要她替长姐嫁给另一位傻王爷?好,她嫁!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认…“娘子,娘说:她要抱胖娃娃。”他狼心封动。“哦,你娘还说了什么?”她狐心灵动。
  •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通过模拟读者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构建了“加速学习模式”,帮助读者获取和保留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