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09

第9章 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5)

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又分出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也称五宗。慧能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

慧能禅宗的基本著作是《坛经》,此经系慧能在韶州大梵寺为大众说法,后由门人法海整理而成。《坛经》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净性,强调自悟,提倡顿教。他说:“我于忍(弘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伍(悟),顿见真如本性。……今学道者顿伍(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敦煌本《坛经》)又说:“如是一切法,尽在自姓(性)。自姓(性)常清净。日月常名(明),只为云盖覆,上名(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参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忘念浮云盖覆,自姓(性)不能明,遇善知识(善于开导使人悟入佛道者)开真法,吹却名(迷)妄,内外名(明)彻。于自姓(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在自姓(性),名为清净法身。”(同上)这是说,人的本性本来清净,具有先天的智慧,只是因为一向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覆,所以未能自悟。

只要得到善知识的开导,灭除妄念,就能内外明彻,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所以,慧能又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敦煌本《坛经》)迷悟是一念之差,本性只要一念相应,众生自我认识本心,就能成佛。成佛并非另有佛身,自性就是佛。这就把心外的佛变成心内的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或者说把平常人提高到与佛相等的地位。这也就是所谓“见性成佛”或“顿悟成佛”的学说。

慧能禅宗主张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不仅和包括神秀北宗在内的以往禅学不同,也和中国其他佛教宗派不同,更和印度佛教有别。如此特殊的佛教宗派,却在中国佛教史上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这显然是和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禅宗自身的宗教哲学思想及其简易明快的方法直接相关的。

三、宋元明清佛教的哲学思想唐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高潮已过,大势已去,开始转向衰落了。在宋元明清时代,佛教的各个宗派以及佛教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变化并不平衡。在这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此外,天台宗、华严宗曾一度中兴,律宗等也余绪未绝。宋代以来,佛教各宗的界限愈来愈模糊了,佛教学者虽以某某宗相标榜,实际上往往是诸宗思想的融合者。这也是区别于唐代佛教的最大的思想特点。

禅宗。慧能禅宗的根据地在南方山区,受当时政治冲击较少,在五代时继续有较大的发展。

法眼宗创始人延寿(904—975)主张禅教兼重、性相融合,他曾约集天台、华严、法相唯识诸宗的佛教学者,就佛教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并以禅宗的观点进行折中。他还广泛征引300多种文献资料,编成长达百卷的巨著《宗镜录》,以肯定禅教一致的主张。宋初,禅宗不同流派发生重大变化,五家中的沩仰宗已不传,曹洞宗和法眼宗也都委靡不振,而临济宗和云门宗却盛行于各地。北宋时临济宗人楚圆门下慧南和方会在江西分别开创了黄龙和杨岐两派,和原来的临济等五家合称为“七宗”。至南宋,黄龙派趋于衰落,杨岐派成了临济宗的正统。杨岐派大慧宗杲提倡“看话禅”,即把前辈祖师用以判断是非迷悟的言论(“公案”)中的某些语句当作“话头”(即题目)来进行内省式的参究,影响久远。云门宗人雪窦重显著《颂古百则》,一度大振宗风。又灵隐契嵩(1007—1072)一反当时禅教一致的常见,重新强调教外别传。同时,又作《辅教篇》,竭力调和佛教和儒家的矛盾。云门宗至南宋时代又趋于衰微。此外,曹洞宗人正觉与宗杲交谊颇深,但因反对“看话禅”,提倡静坐看心的“默照禅”,而引起与宗杲的彼此非难,互不相下。此后,禅宗在学说思想方面也就趋于停滞了。

天台宗。唐会昌灭佛以来,天台宗典籍散失。五代时,吴越王钱弘遣使高丽访求天台宗教典,后得智的大部分著述和若干论疏,由此典据大备,推动天台宗在江浙一带呈中兴的气象。宋代天台宗人知礼和庆昭、智圆争论智《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问题,而分为山家(本宗)、山外两派。后来知礼一系的山家派影响超过山外派,代表了天台宗,流行于南宋、元代。在明代,智旭为天台最后的一大家。

华严宗。唐会昌灭佛后,华严宗一直比较沉寂。至宋初,长水子璿继承唐代宗密一系的教禅一致的思想,重兴华严学,弟子有净源等。后来高丽王子义天来华师事净源,带来了散失在异域的唐代华严宗人的大量章疏,极大地帮助了华严宗的复兴。到了南宋,华严宗也比较活跃。宋以后,华严宗的典籍仍为一些佛教学者所重视,但此宗流传的势头是愈来愈衰弱了。

中国佛教哲学发展到唐代,已达到了顶峰。但是在宋代,由于当时从海外陆续返流回来已经散失了的天台、华严二家著述,也由于在衰落中图求佛教生存的需要日益迫切,又激发了一些佛教学者研究的兴趣,从而使佛教哲学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明清时代,佛教哲学思想最可注意者有三:(1)心性问题为哲学理论的核心;(2)各宗的融通趋势;(3)调和儒、道思想的鲜明倾向。

宋代以来,佛教各宗和宋明理学遥相呼应,都重视心性问题,如禅宗讲自性,华严宗讲真心,天台宗重观心等,并且愈来愈用“自心”来统一佛教各派,调和儒佛道三教。入宋以来,佛教内部在理论上的主要争论是真心观妄心观和性善性恶两个问题。前面提到的天台宗山家、山外两派之争,是以智的《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为争论的起点,而争论的中心是观境的真心、妄心问题。山家派主妄心观,认为所观的境是妄心,即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因为此派认为真如本体和“无明”(无知)是众生无始以来就具有的,心一定意义上说是妄心,妄心呈现出外境,所以,观心是把所要观的道理集中在心上来观,以求悟解。山外派主真心观,认为所观的境是真心,即真如本体。因为此派认为真如本体随缘而变为各种现象,现象的真实(实相)就是真如,也就是真心,所以要观现象的实相,应当直接观之,不必经过观心。山外派认为,所谓观实相,就是观真心,而山家派离开实相以观心,只能是观妄心而已。山外派的观点接近华严宗的缘起论,山家派批评山外派,反映了捍卫天台一家宗义、贬低华严理论价值的倾向。就哲学思想来说,天台宗两派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天台宗和华严宗在万物缘起理论上的某些差别。

关于性善性恶问题,唐代天台宗人强调性是先天具有的,有善有恶,佛的心也如此。这种观点影响颇大,不仅天台宗学者,如宋代知礼(960—1028)继续坚持这种观点,认为众生的本体真如本来具有愚痴无知的“无明”,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基因,而且一些禅宗学者也赞成这种观点,如五代宋之际禅宗法眼宗人延寿,深受天台宗的影响,把先天具有的性和后天行为的修分为善恶两种,认为佛和一阐提都有善性和恶性,只是后天行为有所不同。他说:“若以性善性恶凡圣不移,诸佛不断性恶,能现地狱之身;阐提不断性善,常具佛果之体。若以修善修恶,就事即殊;因果不同,愚智有别。修一念善,远阶觉地;起一念恶,长没苦轮。”(《万善同归集》)这种理论和唐代以来儒家的性三品说与灭情复性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符合当时思想统治的需要的。同时,这种佛和一阐提都有善性恶性的说法,对于生活在苦难中的广大人民,也确实具有较大的思想吸引力。

自唐代后期起,中国佛教各宗派的融通趋势愈来愈显著,大体上先是禅教相互融通,次是各宗分别与净土宗相合一,再是以禅净合一为中心的各派大融合。率先大力消除禅教对立的是唐代宗密,他强调佛内心的意向(“禅”)和佛言说的教义(“教”)是完全一致的。宋代延寿对于禅宗学人空疏不通教理、指鹿为马的现象深感不安,强调“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宗镜录》)他为统一各宗学说而编定的巨著《宗镜录》,对尔后影响颇大。“明代四高僧”即佛教四大师袾宏、真可、德清和智旭,也都是兼修各宗学说于一身的人物。如智旭(1599—1655)说:“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矣。”(《灵峰宗论·法语三》)把禅、教、律三学融通并归于一念,正是后期佛教趋于诸宗合一的历史演变的典型表现。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体上一直处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附庸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调和儒道思想的倾向也愈来愈明显了。北宋天台宗学者智圆(976—1022)自号“中庸子”。

他宣称自己晚年所作是“以宗儒为本”,因为“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而“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中庸子传·上》)这里包含了把儒置于释之上的倾向。又如契嵩作《辅教篇》,宣扬“古之有圣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夫一焉者,其皆欲人为善者也;异焉者,分家而各为其教者也”(《辅教篇·中》)。孔子和释迦牟尼都是圣人,儒和佛都是为了使人向善,因而是一致的。他作《孝论》十二章(《辅教篇·下》),系统地论证了佛教和儒家孝道的关系,竟说佛教最重孝,“孝为戒先”。他撰《中庸解》五篇,盛赞儒家的中庸之道。契嵩认为许多道理“皆造其端于儒,而广推效于佛”(《上仁宗皇帝万言书》),实际上是把佛家理论归结为儒家学说。明代佛教四大师也都提倡儒佛道融合。袾宏(1535—1615)宣扬“儒主治世,佛主出世”(《云栖法汇·手著》),并认为佛教可以“阴助王化之所不及”,儒教可以“显助佛法之所不及”,儒和佛可相互辅助,相得益彰。真可(1543—1603)认为儒佛道三家是“门墙虽异本相同”。德清(1546—1623)撰有阐发儒与道的思想的多种著作,竭力调和儒道佛三教,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憨山大师梦游全集·说·学要》)他宣扬“孔、老即佛之化身”,实是以儒和道代佛。智旭也著《四书蕅益解》、《孝闻说》、《广孝序》等文,大力赞扬儒家思想。他还提出三教同源在于“自心”的观点,说:“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灵峰宗论·金陵三教祠重劝施棺疏》)“三教圣人,不昧本心而已。”(《灵峰宗论·法语三》)“自心”即“本心”,是三教的共同的根本。智旭就这样把三教安置在“自心”基础上而使三者统一起来了。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佛教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特点。

同类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极品镇魂师

    极品镇魂师

    安幼宁的人生不过刚刚开始便戛然而止于她二十四岁的那个夏天!再次重生她已经变成了那个为情自杀让奶奶操碎了心的少女林笑。原身懦弱,胆小,孤僻,虚荣,偏长了一副招祸的天仙容貌,大少爷们游戏里理所当然的牺牲品。当她不再是她,当安幼宁变成林笑,命运自此改变,势必翻盘!练体、修魂、镇鬼、林笑本想只陪着奶奶安稳一世便好,可偏偏天不从人愿。紧跟她脚步自地狱而来的傲娇引魂猫阿蛮,十字路口那过不去的转弯,无端失踪的少女尸体,大学宿舍洗手间里的红衣女鬼,古墓里等待千年的灵魂……当一件件超自然的事情发生在她周围时她可以不去理会,可当这些事情牵扯到她的至亲好友时,她还能硬起心肠不管吗?一桩桩一件件,真像让人难以接受,地府也有潜规则,当再次无辜被拘地狱时,林笑怒了!苍天不公,吾自成魔!打鬼差,斩鬼子,闯天宫,终成鬼神修罗,笑傲六界!精彩片段1、B大报名处“林笑,你这个溅人竟然从附中追到了B大,别以为成绩好点叶少就会回头。”谭晶晶盛气凌人地讥讽道。“就是,长的人模狗样,有妈生没妈养,尽会四处勾搭男人。”另一个少女面含不屑的笑着应合。林笑垂眸浅笑语:“满嘴喷粪,我不喜欢!”众人突觉冷风乍起,温度突降。谭晶晶右脚绊左脚,像是被什么东西束缚住般,直挺挺的倒向报名的桌子,一边与她相伴的少女眼疾手快扯住了她的衣领,还不及松口气,只听“刺啦……碰……”,雪纺沙长裙自衣领处直撕裂到裙底轻飘飘的掉落在地。谭晶晶裸奔着与桌角来了个相见欢,帮她的少女也因为力的作用整个后仰摔倒,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与地面来了个亲秘接触。林笑淡定的跨过地上的两坨,向接待处已经石化的众学长问:“可以报名了吗?”2、没钱没家业,还得养上一帮花钱的‘好朋友’面对着空空的银行卡,傲娇的引魂猫阿蛮爆发啦,拿着算盘,噼里啪啦的冲林笑算帐。林笑言没关系,左有修神决,一层层练起,修物、修魂、专治各种超自然疑难怪病,右有强大吞噬能力,除魔镇鬼,清理家宅,何愁钱财不来。3、高档的咖啡厅里,模样精致的妇人,高抬着下巴,上下将林笑打量个遍后,嘲讽的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没家世,没文凭,没长相,还想嫁到我们家里来,我懒的跟你多费话,说吧多少钱你才肯滚出我儿子的视线!”几个月后当林笑名扬京都的时候,妇人哭天抹泪的将林笑堵在了家门口:“笑笑,我是你亲生妈妈呀!”
  • 藏地密码4

    藏地密码4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全面揭开西藏密宗修炼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2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断碑

    断碑

    外面下着大雨,车窗外白茫茫一片。乡村巴士横七竖八地躺在湖岸路边,像被大雨淋趴的旱鸭子。偶尔有撑着雨伞的行人零零星星地躲进车里,倒不像赶路,而像避雨,因为许久都见不到有车出发。林向西猜想,那些被大雨堵在车里的行人一定跟他一样焦虑。终于有一辆巴士满员,吭哧着挪窝了,林向西的目光追随那辆车消失在雨中,不禁自问:我还要等多久呢?他没有答案。县长在电话里说他也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县长不能自主安排时间,乡长就得提前来候着,这是游戏规则。可是县长怎么会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呢?
  • 对每一朵花微笑

    对每一朵花微笑

    ,《对每一朵花微笑》精选了100个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故 事短小精练却意味深长,展示了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哲理,将浓缩的真知化为鲜活的智慧。使青少年在学 习和生活中能驾轻就熟
  • 邓刚幽默

    邓刚幽默

    早恋的要害在于发生在关键的学习求知阶段,犹如一列不按时刻表而提前开出站的火车,整个前程将不堪设想。爱情是一种非常状态,而家庭却是正常状态,爱情是浪涛滚滚,家庭是平坦的沙滩,相爱的男女两人兴奋地从爱情的浪涛中游上来,到了家庭的沙滩上还做游泳状,那就有点精神不对头了。
  • Hello!俏丫头

    Hello!俏丫头

    “我决定以身相许。”纳尼!这是什么狗血剧情?她只不过是一个穷的渣都不掉的小丫头,怎么会被这妖孽看上?并且还附赠毛爷爷!阴谋!绝对的阴谋!但是,为了毛爷爷,她认了!于是,她就像童话里的公主备受专宠!并且身边突然多出N多美男!但,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家小姐很凶悍

    我家小姐很凶悍

    当异能特工唐云卿穿越到与其同名的废材小姐身上时;从此,人们口中的废物小姐锋芒尽现,横行天下
  • 可爱王妃调皮娃

    可爱王妃调皮娃

    楚墨墨,天临国丞相楚正的三女儿,性格腼腆,懦弱胆小,被人推下水…当21世纪女大学生穿越到古代美女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身为王妃,她穿越的第二天就偷了钱离家出走,闯荡江湖去了……小小片段某女遇贼:靠,这是些什么劫匪啊,一点都不敬业!肯定是山寨版的!哪天等小爷我练成武功,我一定一窝端了你们!打击盗版!某女逛青楼:某男:“楚默默!你到底是不是个女的,大着个肚子还去逛妓院!”某女:“喉什么喉!妓院怎么了,那也是公共场所,你去我就不能去?你再喉我,等我儿子出来,小心我叫他揍你!”某男:“他要敢揍我,我就揍他爹!”早想这么干了,只可恨不知道他爹是谁!某女:“靠,打不过我儿子就欺负他爹!好样的!“某女摸了摸自己的大肚子“记得你今天说的话哦,不要手下留情哦!其实我也想揍他!”某男娃:“昨晚,爹爹妈咪又打架了!唉!”某女娃:“嗯!就是!爹爹把娘亲的脖子的咬青了!我都看到了!妈咪还不让说。”某男娃:“我们想办法分开他们吧!”某女娃:“好!”夜晚,某两小孩蹲点……某爹爹:“爹爹欺负你们娘亲,是为了给你们弄个弟弟或妹妹!”某女孩:“是这样子吗?”某男孩:“……那爹爹尽管欺负娘亲好了,我要个弟弟!”某娘亲:“……”读者群:179661032~~欢迎加入哦~~~
  • 前妻

    前妻

    爱,是一种近乎执拗地坚持,即使那爱受了伤!爱一个人,一辈子的执念,如叶桑如林贝贝也如文中某某!叶桑:我终做不成大度的女人,虽然我很想。可是,楚一衍,如果换做是我做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楚一衍:离婚五年了,为什么我还会对你一如当初,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还能搅得我心神不安。孟鑫:你没忘记他,就像不能忘记你的我一样,我本来就不应该在你们之间掺上一脚,杨睿:婚姻不就是一张纸嘛!可为什么等我想收心的时候,人却不见了。林贝贝:叶桑,我现在才知道,你说的话是对的,女人爱男人没有错,但要在爱男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