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08

第8章 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4)

二、隋唐佛教的哲学思想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了隋唐是为大成时期。此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组织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走向综合,由南北朝的学派进而形成为若干新的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和禅宗。在这些宗派中,哲学色彩比较浓厚的是天台、三论、法相唯识、华严和禅诸宗。三论宗和法相唯识宗的基本理论分别搬自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理论创造不多,而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则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所以,下面着重叙述后三宗的哲学思想演变,同时也兼及前两宗的哲学思想演变。

天台宗。天台宗是在隋代形成的,也是最早创立的佛教宗派。因系智在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境)所开创,故名。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教义的根据,也称法华宗。此宗的重要先驱是慧文和慧思,实际创始人是智,智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灌顶和湛然。天台宗的重要著作有《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系由智口述弟子灌顶笔录成书,后世称为“天台三大部”。再是湛然的《金刚》和《始终心要》等。

北齐禅师慧文(约6世纪)根据印度中观学派的著作,发挥了“一心三观”的禅法,认为一心可以同时观事物的空、假和中,即同时既看到空无的一面,又看到假有的一面,还能将此两面统一起来而观察到非空非有的中道。慧文将这种方法传给南岳慧思,慧思(515—577)又结合《法华经》的义旨,提出了“十如”实相的学说。认为佛能穷尽的境界,即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包括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个方面。慧文和慧思的思想对于智后来创立以《法华经》为中心的天台宗学说,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智(538—597)继承和发展了慧文的一心三观的思想,进一步以空、假、中为一切事物的真实相状,称空、假、中为三谛。三谛并不存在于认识的先后过程之中,而是于一心中同时存在的,即空、即假、即中,彼此圆融,互不妨碍,完全统一,是为“三谛圆融”的学说。智又继承和发展了慧思的“十如”思想,提出“一念三千”的理论。“一念”,即一心,“三千”,指宇宙的整体。宇宙的整体就存在于心念活动之中,谓之“一念三千”。这两个学说,是天台宗的两大理论支柱,也是天台宗区别于其他宗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湛然(711—782)对于天台宗的中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天台宗的基本著作“天台三大部”都作了注解,并加以阐发,使之更加条理化,特别是使“三谛圆融”的学说更加深刻化。

他还直接批判其他各宗的学说,为了反对华严宗人的无情之物无佛性的说法,作《金刚》。金刚是印度医治眼翳的工具,他以此喻作需要刮治为无知所蒙蔽的华严宗人。湛然应用《大乘起信论》的真如(本体、本性、佛性)随缘不变说,强调常住的真如和变化的事物是一体,有情众生和无情之物都不在事物之外,那就说明彼此真如同一,即有情和无情的本体、本性是相同的。《金刚》说:“万法(一切事物)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佛性遍于一切事物,不隔有情无情,一草一木、一砾一尘,都有佛性。这是湛然的独特学说,是对佛性说的重大发展。

三论宗。此宗因以印度佛教中观学派的“三论”(《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为主要典据,故名。“三论”由鸠摩罗什译出后,研究者群起。其中,僧肇在罗什门下被称为“解空第一”。僧肇学说原来流行于北方,后来传入江南,出现僧朗、僧诠、法朗依次相传的摄岭相承的学说。法朗的门徒吉藏发扬这一学说而建成一大宗派——三论宗。吉藏(549—623)写了《三论疏》,阐扬“三论”,著作《三论玄义》、《大乘玄论》,树立了自己的宗要。

三论宗和天台宗产生的时代相近,也都创宗于南方,思想渊源也相通,都上承中观学派龙树的阐发事物真实本相的实相学说,以龙树为祖师。但是天台宗依《法华经》,着眼于《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文“三是偈”文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和《大智度论》的“三智“三智”,指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一心中得”一语,阐明现象即实体的圆融学说。三论宗吉藏则注重《般若经》,尤重《中论》的八不颂文“八不颂文”,即“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去)。”(《中论·观因缘品第一》),采用否定的方式,以论证“无所得”。由此形成了同源于中观学派而思想相异的两大思潮。

三论宗的哲学理论中心是,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因而是无自性的,即性空的,无所得的;但为引导众生而用假名以说有。这样,不离性空而缘生的一切现象历然可见,但有假名仍是无所得。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破尽迷妄,这“八不”被认为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吉藏在阐明空无所得道理的过程中,发展了中观学派理论的某些细节。吉藏以后,三论宗的学说没有多大发展。吉藏的再传弟子元康也对“三论”作了注疏。此外,现存的元康《肇论疏》,是理解僧肇学说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宗在中国流传时间不长,由于其他宗派兴起,对它或吸收,或批判,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逐渐衰微了。

法相唯识宗。因用一系列佛教名相对各种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进行概念的分析、解释,宣扬一切事物“唯识”所变的观点,故名。又因创始人玄奘、窥基常住长安(今西安)慈恩寺,窥基后来还被称为慈恩大师,故又名慈恩宗。此宗被看作是最接近于印度大乘佛学的,这是由于玄奘(600—664)曾求学于印度,从当时瑜伽行派大师戒贤学习,回国后译出了大量瑜伽行派的典籍,并将印度十家注释《三十唯识论》的著作,加以统一编纂,糅译为《成唯识论》。后来窥基(632—682)据玄奘的解说为《成唯识论》作《述记》,又作《枢要》以发挥要义,从而奠定了此宗的基础。可见,此宗学说基本上是继承印度瑜伽行学派的。法相唯识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而缘起的“缘”,主要是指人们意识中的种种习气,也就是人们积累的经验。所谓缘起就是一切事物依靠人们的自身经验而生起,一切客观现象都是依存于经验的。这也就是唯心主义的“唯识”缘起说。法相唯识宗还强调心和理的不同。心指心思,理指道理。认为人们只有使心思寄托在道理上,才能得到解脱。这与天台宗以及后来的华严宗、禅宗等都持心与理为一回事的观点不同,由此而形成彼此在理论上的重要分歧。参见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1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由于法相唯识宗认为心与理不同,又坚持众生中有一族类的心是没有佛性的,永远不能成佛,也招致了其他宗派的反对和攻击,加之其论述异常烦琐,以致影响到自身难以在中国畅行,仅三数传也就消沉歇绝了。这里顺便指出,玄奘法师是一位严肃、认真的译经大师,他的翻译忠实于原文,是十分值得称道的。但和这种优点相联系的是,思想创造较少。

相反,几乎是不识经文的慧能,却大立新说,创立禅宗,使中国佛教发生极大的变化。这种历史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华严宗。

因依《华严经》立宗,故名。又因女皇武则天赐号此宗创始人法藏为“贤首”(《华严经》中菩萨名),后人称法藏为“贤首大师”,故也称“贤首宗”。又因此宗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还称为“法界宗”。华严宗的学统传承,一般作杜顺(法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法藏的师父智俨撰《华严经搜玄记》、《华严一乘十玄门》和《华严孔目章》等,纲要性地阐发《华严经》文,创立教观新说。后来法藏予以详尽的发挥,才成为完整的组织。华严宗的实际立宗者不能不首推法藏。法藏(643—712)立宗的哲学理论是法界缘起说。“法界”,指现象和本质。所谓法界缘起,是说世界一切现象都是互为依持、互为因果、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他还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详后)来阐明法界缘起的意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法藏的学说后来一度被上首弟子慧苑所修改,以致未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不久澄观(737—839,一说738—839)以恢复华严的正统为己任,批评了慧苑的说法,重新发扬法藏的教义。他将法藏散见于有关著作中的四法界说,系统地加以组织,使之更加条理化。他还吸取禅宗荷泽一系的说法,即主张人人都具有一种“灵知之心”(先天的智慧),只要在主观上掌握了这一点,经过修持,就能很快成佛。他认为“灵知之心”就是心性,就是《大乘起信论》的“心性本觉”。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先天的智慧。此外,澄观还向天台宗人湛然问学,并采用了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从而又偏离了法藏的法界缘起论。

法界缘起论认为,只有净心才能达到一切现象圆融无碍的境界,即所谓佛的境界,而一念三千说则不同,在佛心中,净染善恶等无所不具。澄观采用天台宗的说法,也就将性恶说引入华严一派理论中来,宣扬佛不断性恶,“一阐提”(通常指断了善根的人)不断性善,并以此论证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的观点。但是,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的“三千”是指宇宙的整体,一切有情无情都包括在内,由此又引发出天台宗人湛然对澄观的无情无佛性说的批判。

澄观的高足宗密(780—841),进一步发展了澄观的思想,他除运用《大乘起信论》外,还援引了《圆觉经》。《圆觉经》的要点是以圆觉附会灵知本觉。宗密认为一切众生都有空寂真心,无始以来性自清净,灵知不昧,这种灵知之心就是人的本原。宗密是华严宗的大家,也是禅宗的大师。他以灵知本觉为理论基点,统一了当时的禅与教之说,宣扬禅教一致论,并且进一步会通了儒道两家的学说。

禅宗。因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还因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谓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又名“佛心宗”。相传其传法世系是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张渐悟,后者主张顿悟,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两地弘法,形成了“南顿”、“北渐”两派,史称为“南北禅宗”,或“南北宗”。后来慧能(638—713)的南宗取代了北宗,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所以说,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嗣法的弟子中,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法系到唐末特别繁衍。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热门推荐
  • 我的冒牌少爷

    我的冒牌少爷

    夏季是适合恋爱的季节,而他们的故事,就是盛开在这个夏季。尚冰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那次意外的忘记锁门,让自己的家里进了贼。长的倒是人模人样的。对自己拿刀相向不说,还说她粗鲁?难道要她对不请自来的危险分子端茶相待,热脸相迎吗?没有报警赶走这个家伙,让那个家伙在她家里蹭了一夜,是尚冰香犯的第一个错误。让这个家伙对她指手划脚,是她犯的第二个错误。而爱上他,是她犯的最不可饶恕的错误。自从遇到尹少,她的世界就混乱了。原来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会碰到自己的顶头上司。而那次的相遇,却把她吓了一跳。遇到长的一模一样的家伙,机率是多少?50%还是5%?如果是后者,那么她真的中彩了。三个人的纠缠,两个人的感情,一次秘密的交易,让花心小偷变成多金老总,让平凡导购变成贴身秘书。一个个女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可爱纯真的山灵,多情抚媚的夜美,虚伪狡诈的唐兰……她该如何接招,捍卫她的爱情?
  • 冷宫德妃

    冷宫德妃

    《冷宫德妃》简介:当场抓‘奸’,不贞的德妃,她被刺字淫——妃,鲜红的血迹,青花般的字印,一辈子背负,忍受屈辱,在所有人的嘲讽目光中,她依然挺直了身躯,步入那个,于她而言是另外一片天的——冷宫她是今朝冷宫‘淫’妃,她是前朝冷宫‘淫’妃,不同的人,相同的命运。人生,有多少的因缘巧合,因为缘分,她入了宫,当了宫妃。相貌平凡的她,一直默默无闻,虽然贵为德妃,无权无势,只想保全,却在后宫选秀之际,受到皇帝的宠爱。隐含目的、尊贵不凡的他说:“爱妃,替朕生个孩子吧。”是真是假,她分不清。只能,淡淡一笑回避。豪迈奔放却一往情深的他说:“虽然你是我的皇嫂,但是知音难求,为何,相遇太晚。”阴柔狠绝却饱含痛苦的他说:“你是他的女人,而他的母后,抢走了我的一切,所以,他的女人,我要抢回来。”温文如玉却邪魅深情的他说:“即使你是他的宫妃,我也只爱你。”谁真谁假,她分不清。平凡如她,何德何能,面对所有的一切,她从不说,但,并不代表她不知道,她所求的,只是,一片干净而宁静的天空而已。这是大概简介,或许有更多的男猪,也或许更加的少,简介只是简介,内容如何,大家陪飘舞一起挖坑吧。此文结局皆大欢喜,亲们,飘舞不会弄个悲剧的,亲们安心的跳坑吧。推荐飘舞新文《绝魅残颜皇后》赵云倾,一个冷淡随性的现代女子,没人比她更倒霉,赏个湖景都可以跌入湖中,穿越至毁容的贤德皇后身上。云倾,大月皇朝的贤德皇后,不贤不德,尖酸刻薄心眼小心胸狭窄――两道‘狡诈’先皇的遗旨,她,成了太后与皇帝争斗下的牺牲品,抑或,是母仪天下、万千恩宠于一身的残颜皇后?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以心相交以魂交融最终,谁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片断我许你一个稳固江山,你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朕命你,过来!”冷魅阴沉的皇帝,眯眼看着浴火中的女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恼怒,怒吼着命令她,掩不住的心虚――他伸出手,喜气的大红龙袍上栩栩如生的九爪金龙,猩红的龙眼熠熠发光,狂狷地看着贤德皇后,仿佛在嘲笑她一样。今晚,是他的纳妃大日——一生一世一双人,云倾淡定一笑,隔着火焰笑看她倾心爱过的男子,凤眸只余清冷绝决。灼灼的火焰化作一条条火龙,在她周边张扬吞吐火舌,烈火辉映着她如玉的凝脂,只见她扫了皇帝一眼,看着怀中缓缓皱眉的稚儿,额头因为焦热沁出了细细的密汗,她怜惜一笑,“炎儿,随母后一起,可好?”
  • 雷之盾

    雷之盾

    他是强者,让神龙拜服,让魔王覆灭!西方天使,是他手下臣子!东方圣兽,是他脚下坐骑!纵有毁天灭世之能,却无法逃离轮回转生之苦!是妥协还是争斗?是反击还是防守?他今后的经历,是一场智谋和权势的角逐,是一次力量同勇气的比拼!谁主沉浮?让我们拭目以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潮

    春潮

    她来到繁华都市广州进行打工,先后在美容院、服装厂、饭店做过,后又摆过地摊、做过保姆,面对生活残酷的压力,她没有退缩,而是一步步咬牙挺了下来。就在她生活面临绝境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僵尸问道

    僵尸问道

    僵尸出没!小心!!!宅男张洋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修真界,成为一头最低级的小僵尸,凭借着一本《太阴炼形》混得风生水起、霸气凛然,留下了一段“僵尸会法术,谁也挡不住”的传奇。
  • 战帝系列(十二)

    战帝系列(十二)

    但见姒伊白衫白裙,飘然如蟾宫仙子,容光明艳,修长曼妙,袅袅婷婷,胜雪玉肤在摇光阁华灯映衬下,似可透视而过。在她的身上,竟同时糅合了清纯与成熟、温顺与桀骜、冰清玉洁与媚艳入骨……
  • 重生之王的冷妃

    重生之王的冷妃

    前一世,她是相国府最得宠爱的千金爱女。为心爱之人倾尽所有,最终却换回心爱人一碗打胎汤药!甚至还告诉她,腹中孩儿的父亲是个将死的囚徒。夺走她心爱之人的竟是自己一直当做亲姐姐的人——钟玫!选择自尽之时,她与他决绝,并发誓:“若有来生,定要将今日你们施加于我身上的伤害,十倍百倍讨还回来!”再次醒来,她重生到了自己十二岁,自己尚未与前世心爱之人相识,而母亲刚刚将钟玫领回家…这一世,且看重生归来的她如何报仇雪恨,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本丛书的出发点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这本书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