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300000059

第59章 附录一佛教与中国文化(4)

宗教与科学属于不同领域,佛教与自然科学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佛教徒的物质生活、宗教实践和宗教宣传,使佛教在医学、天文和印刷术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佛教与医学的联系不是偶然的,佛教的寺庙多集中在远离都市的山区,寺庙僧人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需要有和尚兼任医生专门医治疾病。佛教讲乐善好施、普度众生,济世治病也是寺院的一大功能。中国佛教寺院有的设专科,有诊堂、药室,为患者治病。如浙江萧山竹林寺女科,历史悠久,遐迩闻名,一度门庭若市。唐代寺院立的福田院或悲田院,就是养病院。宋代政府的安济坊(救济机关)置官医,也往往请僧人担任。现在有的藏传佛教寺庙还设有专门学习医学的经学院。我国敦煌石窟壁画和藏经洞遗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医学史料,遗书中有近百件医药文书。其中有已知的我国最早的一幅有关口腔卫生的绘画,还有不少久已失传或书目上未见记载的医书,都是弥足珍贵的。唐代名僧鉴真,也是一位名医,相传著有《鉴真上人秘方》,他将中国的医药以及建筑、雕塑介绍到日本,增进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佛教与天文学的联系也不是偶然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而季节变化和天象直接相连,所以古代都重视对日、月、星等天体现象的观察。由此各国也都流行占星术,以观察星辰运行、人事祸福。还依据天象编制历法作为计算年、月、日的时间系统。唐高僧一行,也精通历法和天文。他与人同制黄道游仪,用以测定恒星的位置和研究月球的运动。又与人根据实测,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子午线一度的长度。他还订有《大衍历》,这是当时一部先进的历法,施行了29年,并对后来历法家的编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敦煌遗书中保存着两幅星图,其中一幅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一种,还有历、日、天文图等文献资料和绘图,对于研究古代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为我国首创。佛教不仅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而且它保存的大量古代印刷品,为研究印刷术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例如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就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介为父母祈福所刻的《金刚经》,经卷完整无缺,雕刻精美,印刷清晰,表明绝非雕版印刷初期的印本。自宋太祖最初雕印《大藏经》而后1000多年,先后有20余次刻本,完整地体现了宋以来印刷术的前进历程。佛教对造纸也是有贡献的。有的寺院植楮树,取皮,浸以香水(香料),制造经纸,用以抄写佛经。如唐代法藏在《华严经传记》卷五《书写》中就有僧人造纸的明确记载。

(七)佛教与道教

道教为了宣传教义与佛教争高下,大量仿照佛经编造道教的经典。如《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就源于《法华经》,《太上灵宝元阳妙经》是据《涅槃经》改编而成,《太玄真一本际经》是深受《般若经》空论影响的产物。在《道藏》中还有一些题属佛教的著作,如《昙鸾法师服气法》、《达摩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等,也包含了鲜明的佛教内容。一些著名道士改革道教、推动道教的发展,其内容之一就是吸收佛教思想和方法。例如北魏著名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主张六道轮回就是引佛入道,还模仿佛教仪节和修行方式,提倡立坛宇、积累功德、持戒修行、诵经成仙等。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陶弘景,开道教茅山宗,是南朝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佛道变修,亲受佛戒,建佛、道二堂,轮番朝礼。金初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他还学习佛教的规定,创立道教的出家受戒制度;又学习佛教的参禅,止观法门,发展内丹修炼,不搞外丹。如果说,宋明理学是儒道佛融合的产物,那么道教全真派虽也受儒家思想影响,但主要是道佛融合的产物。全真道在北方影响颇大。

(八)佛教与民间宗教

佛教对民间宗教的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宋以来的重要民间宗教几乎都与佛教有关。民间宗教中最大的教派白莲教就渊源于佛教净土宗,并混合明教教义而成。南宋僧人慈昭(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立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此教也崇奉阿弥陀佛,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师徒传授,宗门相属,并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白莲教一度被视为“事魔邪党”,后在元代势力极盛,不久随之发生分化,以致宗派林立,迄至清代,白莲教的支派竟多达百余种。白莲教的重要支派有大乘教、弘阳教、黄天教、龙天教和无为教(罗祖教、罗教)等。白莲教各派的成分复杂,有的攀附上层、取悦朝廷,有的与下层群众结合,发动武装起义反对朝廷。自宋至清,不仅影响了民间信仰,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九)佛教与民间习俗

佛教的传入和佛教徒的生活带给中国民间习俗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印度佛教戒律规定僧尼不准吃荤,不是指禁食肉食,而是指禁食葱、蒜等气味浓烈的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南朝佛教信徒梁武帝萧衍根据佛教禁戒杀生和《大般涅槃经》等的教义,提倡茹素,并在汉族僧尼中普遍实行。这种素食制度推动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的栽培和加工,包括豆制品、面筋制品业和制糖业的发展,并形成了净素烹饪流派。素食对人民的饮食结构和身体健康影响极大。由于坐禅养神的需要,寺院饮茶成风。种茶、制茶、品茶、饮茶是山寺僧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名山、名茶、名刹几乎是三位一体。寺院的饮茶风气,极大地促进了民间饮茶习俗的普及。此外,佛教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自宋代开始,佛寺于是日供应腊八粥。这是民间腊节喝腊八粥习俗的由来。其次,在节日文化方面,民间元宵灯节就从佛教法会演变而来。佛教视火光为佛的神威,谓灯火的照耀,能现佛的光明,破人世的阇暗,推众生的烦恼。所以灯是佛像、菩萨像前的供具之一。据传,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是日举行燃灯法会,以表佛法大明。在佛教法会的影响下,从唐代起,元宵张灯渐成民间习俗。另外,汉地佛教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以超度先灵,后演成民间的中元节,届时以各种形式祭奉祖先。还有佛教纪念佛、菩萨的诞生日、成道日,也演化为庙会和民间信仰节日。如按照佛教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诞生日,汉族、汉族地区普遍举行盛大的观音庙会,十分热闹。至于藏族和傣族地区,佛教节日和民间节日更是融为一体了。再次,在葬仪方面,人死后不仅要请和尚诵经修福,超度亡灵,而且宋元明代火葬习俗的流行也受佛教葬仪的影响。相传释迦牟尼逝世后实行火葬,其舍利安置在塔中。佛教沿袭这种做法,僧尼逝世后一般都实行火葬,中国汉地佛教也是如此,中国火葬起源很早,但火葬的流行是受佛教的影响,时至今日也有在家佛教徒死后送到佛寺火葬和安置骨灰的。

(十)佛教与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潜意识,是不见文字著作表述的内在概念。佛教对中国社会心理所造成的最大影响是报应观念。佛教宣传因果报应理论,强调“未入业不起,已作业不失”,人们的现实社会地位和各种遭遇都是自身前世作善恶业的结果,今世所作的业将决定来世的命运。这种理论和中国固有的报应观念相融合,长期积淀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深沉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为约束自身的言行,奉行去恶从善的道德准则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此外,佛教提倡忍辱以求得好报,带来了容忍、宽容、忍辱、忍受、忍让的心理影响。佛教讲普度众生、布施,也生发出同情心情、助人精神,而这些心态和精神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有积极作用的。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涉的成功经验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涉、会通、融合而逐渐实现了中国化,中国文化也部分地佛教化,从而充实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为中华文化生命的共同体,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是不同民族、国家的不同文化自由交流的成功范例,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吸取外来文化的成功范例,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涉,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其中成功的基本经验,大致有三项。

(一)立足于本民族文化

佛教在中国传播,首先是要使中国人接受基本教义。这就要求在传播时适应由中国本土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和心理结构(佛教称为“应机”),进而提升其精神素质与精神境界。这就有一个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关系问题,在中国传播佛教是出发点,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则是立足点。这种立足点的定位,决定了处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及其建设,积极吸取、融化佛教文化。中国佛教学者正是自觉不自觉地基于民族文化的立场,一直重视运用汉文、藏文译出佛教经典,从公元2世纪至15世纪共译出汉、藏经论达万卷之多,有力地推动了佛教民族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又有中国古代高僧大德,如法显、玄奘、义净等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远赴印度学习、取经,其目的就是回国建设佛教的新文化。唐玄奘在印度留学时,其学问、学识、学养已在包括其师文戒贤在内的印度全部佛教僧侣之上,印度朝野和教内教外也强烈恳求玄奘留在印度,但玄奘毅然决然回国,在当时都城长安组织译经,弘扬佛法,创立佛教宗派,这是吸收外来文化,以建设本民族文化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僧人坚持民族文化立场的突出典型。

(二)重视学术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佛教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历久不衰的重要生命力。

佛教典籍浩瀚,内涵丰厚,思想深邃,经过中国佛教高僧大德长期持续的译经弘法,注释撰述,佛学成为了一门专门学问,并与儒学、道学鼎足而三。中国社会的知识阶层一般也把佛教视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学习钻研,且有所得。经过社会知识分子的研究,又使佛学思想广泛渗透到思想文化各个方面,进而使中国佛教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影响持久扩大。

学术研究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结果。中国佛教高僧大德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获得新创造,从而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例如,隋唐时代高僧大德重视佛教学术研究,各自独立判别印度佛教经典的高下,选择某类经典为本宗崇奉的最高经典,结合中国的固有思想,加以综合融通,进而创造出新的宗派。以中国化色彩最为鲜明的天台、华严和禅诸宗来讲,天台宗重视《法华经》倡导方便法门,并融合中国固有的“万物一体”观念,建立实相说。华严宗人法藏阐扬万事万物圆融无碍的思想,宗密更把儒、道思想纳入佛教思想体系,以阐明人类本源的学说,为华严宗人生解脱论提供理论根据。禅宗依佛教和儒家的心性论,并吸收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更是充分地表现了文化的独创精神。隋唐佛教宗派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佛教的空前繁荣与向前发展。又如,近代太虚法师等人根据佛教重人生解脱的原理,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人间佛教”的理念,作为佛教实践的指针,对于佛教在现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引意义。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佛教界,都一致推行人间佛教,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凡此都表明中国佛教重学术、重文化创造的优点,表明佛教与中国文化不断交涉融合的活力,也表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成功交涉,对于中国佛教的命运和发展产生的重大意义。

(三)运用综合创造思维方法

佛教在中国流传及中国化佛教的形成,这其间中国佛教学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佛教学者通常都在早年学习儒、道典籍,深受中国固有文化,尤其是先秦文化的熏陶,具有中国国民性格和中华民族精神。在这方面,综合性思维方式为中国佛教学者提供了融合不同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思维方法,而中国儒、道等思想文化内容,又为中国佛教学者提供了文化融合的丰富思想资源。例如,道家《庄子》提出从“道”的观点来看,一切事物都是平等无差别的,是一体的思想,儒家《中庸》强调“中和”,要求人们随时选取适应的标准,随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这类综合思维方式实际上成为中国佛教学者确立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重大差别点在于,印度佛教重分析,重理论系统的分明,重自家经论的坚守,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与“外道”是敌视、对立的,并一直处于激烈斗争的状态中。中国佛教则重综合,重各自的判教,不重理论系统的分明,而力求思想的圆融。有的中国佛教学者还把儒、道学说纳入判教视教视野之中,而且绝大多数中国佛教学者也都普遍重视融合儒、道的思想。这其间实有可能透露出印度佛教趋于灭亡和中国佛教久传不衰的内在原因。

(原载《21世纪的宗教展望》,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2001)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

    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以礼仪小故事、你来评对错、礼仪小常识的形式,讲述小学生应该知道的个人形象,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社会交往,外出、公共,媒介使用,涉外等方面的礼仪小常识,紧密结合新时代、新风尚以及现代礼仪,同时容纳传统礼仪的精粹。《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是市场上第一本培养礼仪小公民的经典读本,能在轻松的课外阅读中帮助小学生知书识礼、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有教养的新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西桐情事

    西桐情事

    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王子扬就是在这年空气微凉的冬夜里,在月光柔和的桐河路上,在那个叫作“玉楼春”的画廊里,初遇了穿着灰太狼棉拖鞋安静地作画的章慎择。这样热和的画面呵,该是每一个淡然如菊的女孩的梦境吧?她不自觉地就与他越走越近了。而他待她也尤其地温顺细致。他同她一道走过漫长的街讲似乎无尽的话,给她送往自己亲手炖的汤,救她于最尴尬的境地,也在最黑暗的夜里递给她一双最热和的手。她在他的陪伴下,渐渐丢弃那些自以为是的理智,也放手那些一厢情愿的感情。所有那些由不甘而衍生的爱怨,都随风而去吧。在西桐,唯有爱,才值得珍惜。
  •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难,难在方法,人们都想成功地做一番大事业,但却苦于找不到做事的方法。其实,做事的方法虽然五花八门、形式不一,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形象点说就是三“刀”:软刀、硬刀、险刀。“做事用软刀”就是说把脸皮放厚,能忍会磨,能退善让,不要太过于精明好胜,也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一切以做成事为最终目的。“做事用硬刀”则是说以硬碰硬,以强攻强,拿出自己的勇气和实力,坚决地去做事,不要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做事用险刀”就是不要按常理出牌,而要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要敢于冒险,懂得创新,能出奇制胜。做事若能将此三“刀”灵活运用,必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 穿越奇缘之我是大明星

    穿越奇缘之我是大明星

    古代某村花林若逃婚摔下山崖,可等她睁开眼便是天翻地覆。姑娘你为何穿衣如此之少?公子男女授受不亲你戴了个什么东西?更荒诞的有人找她做明星!且看小村姑如何变身为大明星玩转娱乐圈!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首富的初恋:双面女友

    首富的初恋:双面女友

    世界首富,游荡在花丛中的花花公子申仲磊,对待商业对手冷酷无情,对待美丽女人占有多情...冷傲多智,却放荡不羁的单小雅.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张世杰...帅气十足,叱咤风云的韩永吉...爱一个人可以爱多久?恨一个人可以恨多久?生生世世,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由爱生恨~那是虐的开始;由恨生爱~那是悲的开始;爱恨皆无~那是空的开始;爱恨皆有~那是喜的开始...内容回顾:张世杰从不相信自己对女人会有心跳的感觉,游戏花丛的自己更不相信一见钟情.可是当自己看清那个妆扮特别女子的长相时,心跳却在加速,它所发出的'怦怦'声是自己有生以来认为最好听的声音.她的美貌和灵动把自己征服,愣在当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充满心头.她是真实的吗???单小雅没想到他竟会这样认真.止住了脚步,沉默的盯着他好半天...最终无情的说:"我是一个超现实的女孩,喜欢有身份地位,财富背景的男人,你只是一个学生,远达不到我的标准.所以你放弃吧!"韩永吉很受伤的看着单小雅...最终想要拍上她肩膀的手停在了空中,尴尬且有风度的说:"谢谢你对我说实话,祝你幸福!我们永远是朋友."说完便快速跑开...单小雅看着他落漠的背影,忍不住叹了口气......她突然的顺从与热情令申仲磊有些措手不及.不适应的搂住了怀中的柔软.想到她的这种热情曾在无数个男人的身前释放,心中有着及陌生的不舒服...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且嫉妒的抱起怀中的她.把头埋进她的颈间.要挟道:"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你的这种小伎俩对付别人还行.如果你想继续下去,我奉陪."说着便要吻上她的香唇...申仲磊看着她停滞而空洞的眼眸;听着她悠远而飘渺的声音;感觉她像是一缕幽幽孤魂,仿佛不曾真实的存在过,随时都有有可能被风卷走...心脏猛然一缩,心疼与不舍就这么从心底溢出...抓不住她的感觉无助而恐怖...抱住她的双手不断的收紧......~~~~~~香烟的内容简介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原谅.走过,路过的亲们别忘了留下你们的足迹...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首富的初恋:双面女友》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痞子富少的专宠:没爱,我们谈谈钱

    痞子富少的专宠:没爱,我们谈谈钱

    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
  • 1944大崩溃

    1944大崩溃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一年,日军发动了“一号计划”,豫中大战爆发,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国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司令官蒋鼎文、汤恩伯抛下数万大军,狼狈而逃。最终,日军连下郑州、许昌、洛阳等数城,直取长沙、衡阳,意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直逼重庆,兵锋所到之处,遍地狼烟。随着战事推进,日军开始进攻衡阳城,国民党第10军驻守在此,大战爆发,持续四十余天,为抗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攻防战,身为士兵的佟满堂兄弟、督战官蔡继刚、飞行员蔡继恒等人的命运因这场战事而被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