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300000005

第5章 文字本义之探求(1)

§§§第一节明古音

语言发生在文字之前,文字是根据语言创造的。但汉字字形的变迁不如语言快,故讲古文字必须明古音。许慎《说文》之所以能因形以求音与义,因汉代去古未远,他能了解古音。段玉裁为《说文》作注,也先从古音入手。他继陈第、顾炎武之后作《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十七部,大体是精确的。王念孙给他作序说:“凡许氏形声读若,皆与古音相准,或为古之正音,或为古之合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循而考之,各有条理。不得其远近分合之故,则或执今音以疑古音,或执古之正音以疑古之合音,而声音之学晦矣。《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于一隅也。不明乎假借之指,则或据《说文》本字,以改书传假借之字,或据《说文》引经假借之字,以改经之本字,而训诂之学晦矣。”

中国学者在汉以后发明反切,知道一个字可分声类与韵类二部分(发声为声,收声为韵),它们是密切关联的。凡同韵类的字,彼此间意义分化的关系较多,故韵类较重要;当然,声类也有关系。文字的同音、或体、引申、假借等,不是同声类,便是同韵类。古声类与古韵部都要由《广韵》向上推求。根据清代和现代学者研究的结果,上古声纽可分为六类二十八个:

第一类唇音

帮(非)[p]圆括弧里的非母在上古属帮母;方括弧里的国际音标表示读音。余类推。先秦古韵,王了一把它分十一类二十九部:

第一类

1.之部[]2.职部[k]3.蒸部[]

第二类

4.幽部[u]5.觉部[uk]

第三类

6.宵部[au]7.药部[auk]

第四类

8.侯部[o]9.屋部[ok]

第五类

11.鱼部[a]12.铎部[ak]13.阳部[a]

第六类

14.支部[e]15.锡部[ek]16.耕部[e]

第七类

17.脂部[ei]18.质部[et]19.真部[en]

第八类

20.微部[i]21.物部[t]22.文部[n]

第九类

23.歌部[a]24.月部[at]25.寒部[a]

第十类

26.缉部[p]27.侵部[m]

第十一类

28.叶部[ap]29.谈部[am]

根据上面所列的古声纽与古韵部的初步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推求字源.滂(敷)[p‘]并(奉)[b]明(微)[m]

第二类舌尖音

端(知)[t]透(彻)[t‘]定(澄、喻乙)[d]泥(娘)[n]来[l]

第三类舌尖前音

精[ts]清[ts‘]从[dz]心[s]邪[z]

第四类舌面音

照[]穿[‘]床[]审[]禅[]日[]

第五类舌根音

见[k]溪[k‘]群[g]疑[]

第六类喉音

晓[h]匣(喻甲)[]影[o]

§§§第二节本于汉以前的训诂

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开端,文字也于此时得到统一。当时出现了许多研究古代经典的专家,他们为了传授经典,就把书中的文字加以注释,用归纳、分析的方法给经典作传注。当时国家还特设了博士官,使他们的经验可以传授下来。他们讲解文字的工作就是训诂。《说文》:“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伸之,凡顺皆曰训。”段氏又在《说文》“诂”字下注云:“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尔雅》一书有“释训”、“释诂”两篇。训与诂析言有别,训是通言,谓顺释其义,即用当时较普遍通行的语言来解释;诂是古言,指古代以及方俗不同的语言。训诂统言,是说用当时通行而容易理解的语言解释古今方俗殊异的词句。通过训诂可帮助我们了解文字的原始意义。训诂字典在汉代也出现了,如《尔雅》一书就是把西汉以前及西汉早期许多经书上的字义加以归纳而编成的一部训诂字典。《尔雅》是近正的意思,雅是正言,它与“俗”是相对的,它不属于某一地方系统,是当时通行的语言,至于《方言》一书,则是地方性的,它解释各地方不同的字义,即后来称为俗言的。《方言》相传为扬雄作,但《扬雄传》并没有谈,而且从书中所提到的地理区划来看,应是西汉早期的作品。再就是许慎所作的《说文》,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字典。

汉代是训诂学发达的时代,我们解说文字一定要依据汉人的著作,这是因为:第一,汉代与殷周时代距离较近,古代文字所反映的社会情形,他们了解得比后代人多。第二,汉儒有家法,有直接的传授系统,说法不轻易改动,其中保存古代东西很多。第三,汉儒对古代经典都很重视,解释也比较谨严,可信的居多。特别是在许慎前后,有许多通儒博通群经,如贾逵、服虔、马融、郑玄等,他们也不限于今文或古文一家,故在文字解释方面也是较能观其会通的。在清代把小学称为汉学,并且盛极一时,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渊源就在于此。

清人钱大昕在《经籍纂诂》序中说:“汉儒说经,遵守家法,诂训传笺不失先民之旨。自晋代尚空虚,宋贤喜顿悟,笑问学为支离,弃注疏为糟粕,谈经之家,师心自用;乃以俚俗之言,诠说经典。”他认为汉以后的训诂缺乏根据,不能用,这个说法大体上是对的。

我们并不是说汉代的解释都正确可靠,他们也有许多局限性,如迷信、谶讳的色彩很浓厚,也有穿凿附会之处,这在许慎的书中就不少,当然其他很多的汉代学者也犯有同样的毛病。其次我们知道,有些字一字有数义,有些字有引申义、假借义,汉儒在故训选择上也未必都是恰当的,所以我们对汉儒的解释还须要加以抉择。但我们必须通过他们,才能了解这些字的本义和批判他们的错误。

我们的根据也不能全限于汉以前的训诂,六朝与唐人对经书所作的注疏和魏张揖所作的《广雅》也都有可以采取的地方,不能弃置不顾。在清代汉学极盛时,阮元视学浙江,选拔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以两年的时间,集体编成了一部《经籍纂诂》,把汉以来的注疏都汇编在内,是我们研究文字训诂很有用的书。王念孙在为此书作序时说:“后之览是书者,去凿空妄谈之病而稽于古,取古人之传注而得其声音之理,以知其所以然;而传注之未安者,又能博考前训以正之,庶可传古圣贤著书本旨。”根据此书,我们再进行考虑和选择,就可以达到探求文字本义的目的。

何以我们讲文字训诂要根据汉儒的解释呢?下边我们略举数例来作一说明。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弄瓦是后代普遍用来指生女孩的一个典故。弄瓦是怎么一回事呢?毛传说:“瓦,纺也。”我们现在发掘所得的陶纺轮,即是纺,是用来纺线的。中国从古以来,在自给自足的社会中向来是男耕女织,纺织是女子的分工,所以生女要弄瓦。要之古代瓦与砖都是陶器的总名,和我们今日砖瓦属于专用名词是不同的。如不通过毛传的解释,我们就不能了解弄瓦的意义。

又如“西”字,《说文》云:“,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但从篆书和隶书中,我们都看不出西像鸟巢的形象,须在甲骨文中才能看到确是如此(甲骨文西字作、等形),可见许慎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再如具字,《说文》云:“,共置也。从艹,贝省。”今在篆书中看不到贝形,而具字在金文作、、等形,从铜器铭文可以证实汉人的解释是正确的。

前面我们曾谈到汉代的说法也不一定可靠,其错误处,我们此处不必多举例子。如他们讲《易经·屯六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说文》云:“字,乳也。”引申之为抚字。宋人把“字”解释为女子许嫁之意。汉人、宋人都把“贞”当贞操讲,这都是错的。三国时虞翻在《易注》中训“字”为妊娠,算是讲对了,但他把贞字还是没有讲通。要是懂得甲骨文的条例,我们就知道“贞”是问的意思。《易经》本是卜筮之书,上举“屯六二”的爻辞是说:“女子来卜问是否怀孕,要到十年之后才能怀孕。”这样才能把这两句话讲得通。我们讲文字学,一方面要依据汉人的训诂,同时还要根据丰富的更古的材料来决定他们的是或非。古代去我们已经很遥远,关于古代的材料也很零碎,但我们只要本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精神,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还是可以把古文字学清理出一个科学的系统来。

§§§第三节明了古代社会情况

中国的汉字在创造过程中反映着古代的社会情况,其中有些部分,一直沿袭到现在,反映这些情况的文字,我们还可以理解;也有一些因为社会情况的改变,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已不相适应,对反映这种情况的文字理解是较难的,因之,我们要了解古代文字的本义就必须了解古代的社会情况。

在古代,尤其在原始公社时代,人住的地方与农作物储藏的地方并不在一起,仓廪在野外,不在家内,从前称之为露积或庾。这种情况,后来在南方少数民族中还可以看到。甲骨文廪字作,下像二石,中放一板,上边是堆积的谷物。金文作。到小篆变成,渐渐不能认识此字的本来意义。上述放谷物的办法适应于原始社会的情况,也适应古代人民穴居的生活,因为穴居,谷子若放在家内是不经久的。

同类推荐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热门推荐
  • 暮雪纷飞

    暮雪纷飞

    她是商界显贵曹氏豪门的千金。她与表哥陆家辉自幼指腹为婚,长大彼此相爱。大婚将至,陆氏煤业突遭变故,亿万资产瞬间付之一炬。其寡母陆振瑛见陆家家道中落,大势已去,她居然落井下石坚决要求解除女儿的婚约。为达成目的,她不惜与哥哥手足相残,最终将其逼上绝境。面对自己运筹帷幄的胜利,向来流血不流泪的她痛哭流涕。陆家恨她入骨,女儿恨她薄情,可又有谁知道她的难言与苦衷?可她还是身不由己的将抵死反抗的女儿用药放倒,送上了另一个男子的床。大婚之夜,她割腕自杀。绝地逢生处,她能否再与初恋情人破镜重圆呢——
  • 叶落半夏

    叶落半夏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农家有喜

    农家有喜

    一朝穿越,赠送空间之余也配备了一堆各种打算的极品亲戚,面对家中两个营养不良的小包子,陆灵只有挑起重担,当家做主。不料捡到一个威武雄壮的壮士,本想把他培养成免费的劳动力,只不过周围的人为什么总用诡异的目光看着自己呢?
  •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子卷)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子卷)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许多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已经相当接近,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正如王蒙所说,新概念由旧概念来。倡导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青年学子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危险关系:拐来的老婆

    危险关系:拐来的老婆

    “听说过一首诗吗?佳人体似酥,仗剑斩愚夫。不见人头落,教君骨髓枯。所以庄总你还年轻,得悠着点。”女人趴在男人肩上悠悠开口。俊帅的男人动作微顿,嘴角微扬:“是不是佳人,尝了才知道。如果真是佳人,我倒宁愿髓尽人亡。”【变态三人组系列文之灭绝师太篇】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本书是医学博士朱晓平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职场疲劳的经典老偏方。偏方来源: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本书的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女佣兵穿越2:笑看风云起

    女佣兵穿越2:笑看风云起

    她,是现代穿越过去的顶级女佣兵,冷傲,霸气是她的天性,穿越到一个陌生到时空就遇到同样霸王的他,深陷重重阴谋中。他,北烈国帝王,霸气,无情是他的标志,遇到这个女人第二天,就被她轻描淡写的用了‘勇猛有余技巧不足’八个字评价。当女佣兵对上霸王,计算VS阴谋,谁胜谁负?谁是主宰?谁杀谁?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