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2

第32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道教与儒释的关系(1)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儒释道关系,十分错综复杂,要全面加以研究介绍,非我之力所能逮。这里仅以道教为基点,着重介绍道教与儒释是怎样斗争与融合的,且在斗争与融合两个方面中,又以介绍道教融合儒、释为主。为了叙述方便,拟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三个阶段来介绍。

一、隋唐五代道教与儒、释

三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至隋唐,鼎立局面最后形成。隋朝一位隐而不仕的儒者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佛祖统纪》卷三九)本意是评价三教价值,而客观上却给三教力量对比作了近似的描述,表明三家至隋代已大体势均力敌。面对三教的实际状况,隋唐统治者实行三教并用方针。但因唐王朝帝王姓李,为抬高皇室门第,认道教始祖李耳为祖先,故在唐前期的三教政策中偏重扶持道教,实行“老先,次孔,末后释宗”的政策。这种政策自然很受道教拥护,也可取得儒家谅解,但却与日益强大的佛教势力相矛盾,而遭到它的强烈反抗。故在唐前期,三教斗争特别是佛、道斗争异常激烈。除佛教与统治者之间,儒、释之间的斗争不计外,单是较大的佛、道斗争就有多次,如唐高祖武德七年的儒、道联合反佛斗争,太宗贞观十一年的释、道先后之争,高宗时期的多次佛、道大辩论,高宗、武后、中宗时期的《化胡经》之争,唐中后期的多次佛、道辩论等。其中武德年间的儒、道反佛,几乎引发唐高祖下令废佛。贞观年间的释、道先后之争,是唐太宗采取了棒打智实、流放法琳等强硬措施后,才迫使佛教就范的。至于佛、道之间的多次大辩论,也是双方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可见三教关系特别是佛道关系是很紧张的。这在三教关系史上,可谓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这种紧张关系,直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才逐渐缓和下来。

大斗争促进了大融合。就道教讲,表现尤为明显。突出的是:在佛教大乘空宗和隋代天台宗、三论宗的影响下,道教在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个佛教色彩很浓的学派——重玄派。据一日本学者研究,重玄派上继太玄派、灵宝派,形成于隋代后期,而流行于初唐(砂山稔:《〈灵宝度人经〉四注札记》,载《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2期。)东晋尚书郎孙登“以重玄为宗”,可以看作是它的萌芽。其主要代表人物见于唐末道士杜光庭所著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其中说:“梁朝道士孟智周、臧玄静,陈朝道士诸糅,隋朝道士刘进喜,唐朝道士成玄英、蔡子晃、黄玄赜、李荣、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皆明重玄之道。”(《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六。)见重玄派在唐初道士很多,是初唐最兴盛的道教学派。

重玄派道士的著作,目前所存不多,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初唐道士成玄英的《老子注》和《南华真经注疏》。《老子注》原本早佚,经近人蒙文通对散存于诸家《老子》注疏中的疏文,加以辑录校理,成《道德经义疏》,尚称完帙。这是现存重玄派最重要的著作。通过对它的分析,不仅可以展现重玄派的思想面貌,也可揭示其融合佛教的情状。

该书下面两段话,比较典型地体现了重玄派的思想:

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

这两段话,一说“一玄”,二说“又玄”。从两个层次上表述了它的思想。

“一玄”,或“一中之玄” 成玄英对玄字的解释,一曰“深远之义”,二曰“不滞之名”。以“深远”之义解玄,无疑是符合《老子》本意的。《老子》和许多道家书皆作如此解释,可说是它的本义。而以“不滞”(即不著名相)之义解玄,则非道家所有,而为佛教思想,可说是成玄英的创见。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将此二义合为一义:“深远之玄,理归无滞”,实际是将“深远”这个道家义,归并和融于“无滞”这个佛义之中。从而使他笔下的玄(实为道的表现形态)被抹上浓厚的佛教色彩。他说:玄是什么呢?“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意谓“有”与“无”是“二边”,或两个极端,玄的本性是不滞著,不滞于任何一边;即他所谓的既不滞于“有”(有欲,有为等),又不滞著于“无”(无欲,无为等)。遣去二边,居于中道,这才是玄的本性。他称此为“一中之玄”,或“一中之道”。他认为只有这种不滞著于有、无的“一中之道”,才是老子之道,才是圣人施化之道。所以他说:“圣人施化,为用多端,切当而言,莫先中道。”他为此对《老子》章句作了很多解释:“为学之人,执于有欲;为道之士,又滞无为。虽复深浅不同,而二俱有患。今欲祛此两执,故有再损之文。既而前损损有,后损损无,二偏双遣,以至于一中之无为也。”“境智双遣,根尘两幻,体兹中一,离彼二偏,故无无为之可取,亦无有为之可舍也。”“体一中则得,滞二偏则惑。”“行人但能先遣有欲,后遣无欲者,此则双遣二边,妙体一道,物我齐观,境智两忘。以斯为治,理无不正也。”他认为双遣二边之后,就能体认出道的虚玄本质:“妙本非有,应迹非无。非有非无,而无而有,有无不定,故言恍惚。”当体认了道之“非有非无,而无而有”的本质后,就可得“虚玄极妙之果”( 以上皆见成玄英《道德经义疏》)

成玄英从《老子》中揭示出“不滞二边”的“一中之玄”,确是前不见古人的(成玄英的老庄注疏为重玄派之代表作,他之前的重玄派道士之书少见,姑以

其书为创始之代表)它虽与《老子》的某些思想有联系,但主要却是引进佛教“二谛”论和“中道”观的结果。佛教中观学派认为,因缘所生诸法,自性皆空;世人不懂这个道理,误以为真实。这种世俗以为正确的道理,谓之“俗谛”(或称“世谛”,“世俗谛”)。佛教理论家认为世俗的认识是“颠倒”的,而“缘起性空”才为真实,称为“真谛”(或称“第一义谛”)。要认识世间的真理,必须将此“二谛”联系起来,将被世俗颠倒了的认识颠倒过来,以“有”为非有、假有,以“无”为非绝对的空无,即非无,假无。这种非有非无、即有即无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佛教的“中道”观。这种思想为大乘佛教各派所尊奉。其后,天台宗的智据此建立空、假、中“三谛”及“三止三观”学说。三论宗吉藏则将它和“八不”(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结合起来,建立“八不中道”和“四重二谛”理论。其核心都是用“二谛”、“中道”这种否定式的思辨方法,以破除所谓的“执著”、“边见”,达到否定一切,“一切皆空”的认识目的。正如龙树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如吉藏所说:“借有以出无,住世谛破无见;借无以出有,住第一义(谛)破有见。故说二谛,破二见也。”(《二谛义》卷上)显然,上述成玄英的“既不滞有,亦不滞无”,“双遣二边”的“一中之道”,就是汲取上述佛教(主要是三论宗)思想炮制出来的。

“又玄”,或“重玄” 成玄英认为,“双遣二边”,得“非有非无”的“一中之道”,仅是体认道之初步,还不能体认出它的本质,因为住于“中道”,仍是“有滞”、“有著”。要体认“至道”“虚通之妙理”,还必须深入一步作“又玄”或“重玄”工夫。他说这原是老子的意思。老子知道“虽遣二边,未忘中一”,不得谓之“尽善”。因为“一中之玄”的价值,仅在于能遣去“有”、“无”二偏,有如药的作用一样,病治好了,药就没用了,此即“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唯药与病,一时俱消”。所以成玄英在说了“一玄”之后,“恐行者,滞于此玄”,再犯滞著之病,故“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前以无名遣有,次以不欲遣无。有无既遣,不欲还息。不欲既除,一中斯泯,此则遣之又遣,玄之又玄”( 以上皆见成玄英《道德经义疏》。)总之,所谓“又玄”或“重玄”,就是在双遣二边之后,不滞于“中道”,要把治二“偏”之“药”的“中道”一齐遣掉,即彻底不滞著。

成玄英遣有遣无之后又遣中的“重玄”思想,仍主要来源于大乘空宗和三论宗。吉藏《三论玄义》说:“夫有非有是,此则为邪,无是无非,乃名为正。……为息于邪,强名为正。在邪既息,则正亦不留,故心无所著。”又说:“本对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为出处众生,强名为中,谓绝待中。故此论云:‘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经亦云:‘远离二边,不著中道。’即其事也。”(《三论玄义》卷上。)见破除二边之后,不能住于中道,要“病除”、“药遣”,原是中道观的固有之义。值得注意的是,吉藏还在他的著作中讲“三重二谛”、“四重二谛”。《二谛义》说:“言诸法有者,凡夫谓有,此是俗谛,此是凡谛。贤圣真知诸法性空,此是真谛,此是圣谛。……次第二重,明有无为世谛,不二为真谛者,明有无是二边……不二中道为第一义谛也。次第三重,二与不二为世谛,非二非不二为第一义谛者……此亦是二边,何者?二是偏,不二是中。偏是一边,中是一边,偏之于中,还是二边,二边故名世谛;非偏非中,乃是中道第一义谛也。”(《二谛义》卷上)种“三重二谛”的论述形式和彻底不滞著的思想,对成玄英重玄之道“遣有遣无又遣中”的三翻式和彻底否定方法不无启迪。

至此,成玄英“重玄之道”的基本内容大致清楚了:先以“一中之玄”遣有遣无,继以“重玄之道”遣“药”遣“中”。从层次上看,是自“一玄”到“重玄”递进式两重;从逻辑结构看,则是遣有、遣无又遣中的三翻式,类似于否定、否定再否定。其中透露出一股十分强烈的否定一切,不染一尘,不著一物的空灵气质。

用具有这种气质的思想去解说《老子》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自然会被染上空无色彩。对《老子》的基本概念“道”的解说就是明显的例证。《老子》视道为万物之本原,它虽赋予道以“恍惚”、“寂寥”、“窈冥”、“玄同”等难以捉摸的性质,但却认为它恍惚中有“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赋予其某种可被人们感知的实在。且肯定它是天、地之“母”,天、地、万物和人等实体都是从道中产生出来的。可见老子之道有着某种物质实体的属性。然而经过“重玄”化后的道则不同了,它不仅具有“虚通”性质,而且具有“假”、“空”性质。如说:“玄道妙本,大智慧源,超绝名言,离诸色象。”“夫至道虚通,妙绝分别,在假不假,居真不真,真假性齐,死生一贯。”“至道绝言,言即乖理,唯当忘言遣教,适可契会虚玄也。”“妙语诸法,同一虚假,不舍虚假,即假体真。”“怀道圣人,妙体虚假。”“复于真空,归于妙本。”成玄英笔下这种充满虚、假、空性质的道,与《老子》之道已大异其趣,很难想象能从其中产生出天地万物来,倒与佛教的“寂灭”、“涅?”很相似,这是带着假、空特色的虚无之道。

成玄英除从佛教汲取“二谛”、“中道”,建立虚无主义的宇宙观外,又从佛教汲取“无分别”、“无差等”、“八不”等思想,建立“心无分别”、“自他平等”的折衷主义方法论。他谴责常人所具的能分别真伪、善恶的“分别之心”,“分别之智”,宣扬不分是非,不辨黑白,“自他平等”的宗教理念,并广泛引用佛教“八不”思想以加强此理念。如论“物”、“道”关系时说:“悟即物道,迷即道物。道、物不一不异,而异而一。不一而一,而物而道。”论道的“希夷微”性质时说:“真而应,即散一以为三;应而真,即混三以归一。一三三一,不一不异,故不可致诘也。”“用此非无非有之行,不常不断之心”,作为“修道之要术”,要“量等太虚,无来无去,心冥至道,不灭不生”,才能与道长久,这些都充满着抹杀矛盾,折衷调和的强烈倾向。

用这种思想去分析事物(矛盾),自然只能抹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泯灭其应有的界限。成玄英在疏解《老子》中诸多矛盾范畴时,正是这样做的,把本来矛盾的事物说成“不殊”,将《老子》本有的某些辩证因素剔除净尽。如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等句时,把本来对立的“善、恶”,“美、丑”概念,说成是没有分别的,其“分别”乃是凡夫“耽滞诸尘”、“执迷”的结果,谓“善恶源乎一心,忘者知其不殊,执者肝胆、楚越”。“不知诸法,即有即空,善恶既空,何憎何爱?”“唯当忘善恶而居中,方会无为之致也。”意即善恶并无分别,善即恶,恶即善。疏“有无相生”句时,谓:“有无二名,相因而生,推穷理性,即体而空。既知有无相生,足明万法无实。”意即有、无之本体都是空的,因而是没有区别的。疏“长短相形”句时,谓:“以长形长则无长,以短比短则无短,故知长短相形而有者也。”把《老子》长短相比较而显长、短的思想,变为“无长”、“无短”的同一。疏“高下相倾”句时,释“相倾”为“相夺”,谓“高下竟无定相,更相倾夺,所以皆空也”。用高下相倾夺而成空,以抹杀高、下之区别。疏“声音相和”句时,谓:“宫商丝竹,相和而成,推求性相,即体皆寂。”用佛教物无性相的观点,将有声音说成为没有声音(皆寂)。疏“先后相随”句时,谓:“夫以今望昔,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名昔。而今自非今,何能有昔?昔自非昔,岂有今哉!既其无昔无今,何先何后?是有先有后者,三时相随,而竟无实体也。”以“今自非今”,“昔自非昔”等诡辩手法,抹杀今、昔区别,得出无昔无今、无先无后的结论,如此等等。不仅如此,成玄英还以佛教“性空”、“无差等”观点否定车、树及人身等的实有,谓“车是假名,诸缘和合,而成此车。细析推寻,遍体虚幻”,谓“若推此树,起自虚无,即空而言,树亦非有”,谓“善摄生之人,忘于身相,即身无身”,“圣人不执身为身,忘怀迷执,故能出三界。凡夫为执迷是非,心恒起灭,因斯迷倒,故入六道”( 以上皆见成玄英《道德经义疏》)要求道士“不执身”而“忘身”,这与道教“贵生”,追求肉体不死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倒与佛教追求的“寂灭”解脱相吻合。故《道德经义疏》中用许多字讲述“三业清净”、“六根解脱”,就毫不奇怪了。至于《道德经义疏》中对违顺、毁誉、是非、荣辱、物我、境智、亲疏、祸福等诸多矛盾的解释,无不使用“性空”、“无分别”等观点,使之一一变为没有差别,“一味平等”的空无之物。

总括上述,可见成玄英的“重玄之道”,确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面貌出现在初唐道教舞台上。这是佛、道融合在道教方面的重要产物。它表明道教融合儒、释已开始突破照搬照抄的低级阶段。初唐道士李荣(与成玄英同时代)的《道德真经注》,武周道士孟安排的《道教义枢》以及隋代所出《太玄真一本际经》等书中,也有重玄思想,此不赘述。

除重玄派道士外,其他融佛入道的道士在唐代尚有不少。王玄览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他活动于唐高宗至武周朝,对佛、道“二教经论,悉遍披讨”( 《玄珠录》卷前王太霄序,见《正统道藏》第39册。)曾有著作多种,皆已失传,现仅存经人整理的言论记录《玄珠录》两卷,可概见其思想。该书讨论的问题很广泛,但从讨论的命题、思维方式,到语言文字,无不表现出浓厚的佛教(主要为唯识宗)色彩。

同类推荐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热门推荐
  • 烽烟尽处

    烽烟尽处

    所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论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所有生活在过去的人,无论贤愚不肖,都已经成为逝者,不必涂抹,也无法涂抹。历史只是过去留下来的记录,无论后人喜欢与否,都将存在。正如白垩纪的化石,经历数十万年光阴变换,依旧鲜活如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师叔请悠着点

    师叔请悠着点

    他,江湖武林中大名远扬的善人月公子,丰神俊朗卓尔不凡斯文优雅,家财万贯无一丝铜臭,更是广施善德怀悯苍生,用过都说好。她,江湖武林中大名响当当的惹不起的罗刹,身在正道却总与邪魔外道勾肩搭背,武功高超鲜有敌手,路过之人皆退避三舍。他与她,乃师出同门,一位天下人敬仰,一位天下人暗恨。她与他,年龄无差,却以叔侄相称,表面侄恭叔亲,暗下,除之对方而后快。曾几何时,他月离风觉得面前这个女人粗鄙俗气,满身市井之气,可为何此时看着她风卷残云无半丝优雅之气横扫他面前这一桌子饭菜却顺眼的很,简直就像一幅画。“看什么看?老娘吃东西别看着我,要犯二转一边去。”蓦地,她瞪眼吼一声,眼光如刀,能瞬间秒杀千军万马。“慢点,没人与你抢夺。”他轻言软语,而后听话的自动转身看向别处,心下畅快,就连说脏话,他听着都感觉如同清泉流淌悦耳不凡。以前点滴,幕幕在心,她楚凉音没忘过一丝一毫,眼前这男人有着天使的脸却暗藏一颗魔鬼的心,从头到脚坏到掉渣,但现在怎么特么越看越顺眼。“喂,月离风,再把你那水汪汪的眼睛给老娘看看。”她一下跃到书桌上,将男人手里的书扔掉,粗鲁的捧着他的脸凑近自己。“如此喜欢我的眼睛,每到夜晚之时为何要逃走?”他顺势站起身,举手投足皆风雅无限,靠近她,笑的迷人荡漾。她有些许沉迷,还未开口,却被压倒,只要寻着能抓住她的机会,他从未放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打遍天下无敌手。师叔养成记,腹黑师侄VS张扬女师叔,一生一世一双人,遨游武林,绝代双骄。推荐好友慕青青新文《残王的丑妃》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心灵卷(文摘小说精品)

    心灵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
  •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本书以林徽因为模本,在详细展开她的生活的同时,告诉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女性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希求的全部梦想!我们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绝代完美的女性典范,告诉所有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完美的女人,学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就能收获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 绝世毒医:天才狂女

    绝世毒医:天才狂女

    无意碰毒,成毒尊。无意练药,成药祖。呆着没事练个毒针,居然弄出了暴雨梨花,为世人敬仰。某女哀嚎,苍天无眼啊!老娘只是想平平常常的活下去,怎么就这么难!公瑾依雪,公瑾家的二小姐,自小痴傻,由于一缕异世灵魂的注入,从此人若犯我,我必诛人;天若犯我,我必灭天!“我不管你是谁,来到我的地盘。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也得给我卧着。”樱口轻启,霸气尽显。是谁让人梦境留恋,是谁让人生死相依,是谁让人不可自拔,又是谁让人无悔今生。“是你!”肯定的语气,来自那个不会笑的面容,此刻看上去,又是那么柔和的线条。“你若消失,我会用全天下的生灵,来为你陪葬。”血与泪的融合,生与死的挑战,是搏击?是放弃?是希望?还是轮回?
  • 超级落榜生

    超级落榜生

    高考落榜不可怕,只要心中有天下。万抗,一个高考落榜生,赫然进城。带着点狡黠,当然更凭实力,能屈能伸,他一路亨通……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