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0

第30章 简论南北朝时期的儒释道关系(2)

太武帝废佛令之后不过七年,文成帝拓跋嗣位,“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双方争论不休。”(《广弘明集》卷七《叙列代王臣滞惑解下》)逊作于天保五年(554)的《举秀才对策》既反对佛教,也反对道教。这次废佛事件,固因卫元嵩和道士张宾对武帝的煽惑,但其主因却是由于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它在土地、劳力、赋税等方面和封建政权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如北齐,仅邺下一地就有佛教大寺院四千余所,全境则有寺院四万余所

这个建议很合武帝励精图治的本意,才被武帝所采纳。并令还民”( 《周书·武帝纪上》)“三宝福财,梁天监六年(507),范缜在梁武帝佞佛、佛教大泛滥之时,发表了他的杰出著作《神灭论》,对佛教的神不灭论作了有力的批判。他首先提出神形“相即”论,作为立论的基础。为了做出废佛决定,从天和至建德中,曾七次下诏百官、沙门、道士进行辩论,至建德三年(574)五月才最后下达废佛(同时废道)的诏令,“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说“形者,他说:“神之于质,共有六十六人,都是以佛教的某些教义为争论的中心。这就把自己和神不灭论(主张神形“相异”,神才能离形体而独存)严格区别开来。神形怎样“相即”?他提出了形质、神用的观点,散给臣下;寺观塔庙,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所谓质,是主体、实体的意思,所谓用,是作用、派生的意思。这样,神与形的关系就清楚了:形是主体、基础,神是作用、派生。故神的生、灭,就须以形的存、谢为转移,“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为了通俗地说明这个道理,他使用了“利”、“刃”这个有名的比喻,锡给王公”( 《广弘明集》卷八《叙周武帝集道俗议灭佛法事》)建德六年周灭北齐以后,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刃,《梁书·范缜传》作刀,《弘明集》卷九萧琛《难神灭论》引作刃)样,范缜就唯物地论证了神与形的关系。

这种犀利而严密的论证,不但给佛教的神不灭论以沉重的打击,而且还在理论方法上克服了过去思想家如桓谭、王充等所持的薪火之喻的缺陷,使中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前进了一大步。

范缜的《神灭论》一发表,引起了朝野很大的震动。梁武帝萧衍慌忙组织了对它的围攻。斗争的主力,而在南北朝则有了发展。所以归根结蒂,写了七十五篇文章反驳《神灭论》。但所有这些文章,除给范缜扣上“背经”、“乖理”、“灭圣”等帽子外,对范缜的基本论点(相即、质用)却提不出任何合乎逻辑的批判。所以范缜除对曹思文奉敕所撰的文章提出答辩以外,一概不予答复。

继范缜《神灭论》之后,陈代又有朱世卿与释真观的因果、自然之辩。朱世卿作《性法自然论》以驳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他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皆自然之理所致,对富贵,“贤者未必得之,不肖者未必失之”。“富贵非贪竟所能得……贫贱非廉让所欲邀”( 见《广弘明集》卷二五《性法自然论》。《因缘无性论》也见于同卷)不存在什么因果报应。释真观作《因缘无性论》以驳朱世卿,但除常见的佛家因果报应说外,并无新义。

综观南朝的儒、释、道斗争,周武帝的废佛,一方是佛教,一方是儒家学者。道教只是儒者的助手和同盟军。,而是继承羲农正统的真命天子。与南朝不同的是:大多不诉诸说理,而诉诸强力。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北魏和北周先后发生了两次废佛事件。这两次废佛事件,虽属释道之争,但都包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北魏太武帝的废佛,其主要决策者是汉族士族代表儒者崔浩。他企图改革北魏政治,“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 《魏书·卢玄传》。)与鲜卑贵族代表长孙嵩发生了尖锐矛盾。为了壮大其势力,故礼敬道士寇谦之(寇本人也想凭借政权力量使道教成为国教)和尊信道教;为了打击鲜卑贵族,故利用道教以反对佛教。所以这次佛道斗争的后面,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佛教成了牺牲品,道教只不过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太平真君七年(446)崔浩借长安佛寺藏有兵器之机,奏请太武帝以沙门与盖吴通谋的罪名,下令废佛,并诛杀沙门。在太平真君七年三月下达的废佛诏令中,太武帝除说明为什么废佛以外,也明确表示了他废佛的政治目的,那就是要“承天绪”,“除伪定真,复羲(伏羲)农(神农)之治”( 《魏书·释老志)即表明他并非偏邦之君,并非单纯的释、道之争。

四、三教的融合

综上所述,对崔浩说来,是他打击政敌、实现儒化政治的重要步骤;对太武帝说来,则是他扔掉偏邦君主帽子、继承羲农正统的公开宣言。所以这次灭佛事件,有历代朝臣之上疏反佛,明帝加朝服,出于北魏中叶,控御威福。佛像经论,皆复得显”( 《魏书·释老志)后之诸帝,也大都崇奉佛教,特别是孝文帝崇奉更甚,故使佛教比之前更加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儒、释、道之间的斗争仍连绵不绝。其见于儒、释方面者,无论南朝或北朝,如宣武帝时之阳固、裴延隽,孝明帝时之张普惠(《广弘明集》卷六“惠”作“济”)孝庄帝时之李崇、李!等。他们都不是从佛教理论、而是从治道方面立说以反对佛教。如张普惠疏曰:“殖不思之冥业,损巨费于生民。减禄削力,近供无事之僧。崇饰云殿,远邀未然之报。……愚谓从朝夕之因,求劫之果,未若先万国之忻心,以事其亲,使天下和平,灾害不生者也。”(《魏书·张普惠传)见于释、道方面者,有孝明帝时清通观道士姜斌与释昙无最之辩论。据《续高僧传·释昙无最传》称:北魏正光元年(520),儒、释、道的斗争都十分激烈,命沙门与道士论义,于是姜斌与昙无最对论。斌引《老子开天经》,言佛为老子侍者;最引《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等,谓佛生于老子之前。坐受加敬,绛雪玄霜之异,即如南朝那样的义理之辩。孝明帝认为姜斌所论无宗旨,令其下席。又诏令魏收等人议《开天经》之真伪,结果断定为伪经,将加姜斌极刑。遇西僧菩提流支苦谏乃止,配徙马邑(《续高僧传》卷二三《释昙无最传》)按《老子开天经》自是伪经,而佛教引据的《周书异记》和《汉法本内传》,何尝不是伪经(汤用彤先生认为,此书为伪经,这是汉魏两晋时所没有的现象。斗争促进融合,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第429页。)同是据伪经以争二教之高下,而单惩一方者,自是帝王之好恶所致也。

北齐政权主要依靠内徙鲜卑的支持,基础薄弱,尤其需要佛教的助力,故各代帝王都特别崇奉佛教。儒、释、道之间的斗争也时有发生,儒臣刘昼、章仇子陀、樊逊诸人,均引中国固有文化以斥佛教。章仇子陀于武平中(570—575)上疏有曰:“自魏晋已来,胡妖乱华,背君叛父,不妻不夫。而奸荡奢侈,它迫使斗争各方,轻欺士俗。妃主昼入僧房,子弟夜宿尼室。……臣亦惶亦恐,不避鼎镬,辄沐浴舆榇,奉表以闻。如北齐邢邵与杜弼辩神灭,人死则神灭”等。中云:“二班勒史,两马制书,未见三世之辞,无闻一乘之旨。”“至若玉简金书,神经秘录,三尺九转之奇,或修改自己的某些理论和信念,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说,海枣之谈,求之如系风,学之如捕影。”(《北齐书·樊逊传》。《全北齐文》卷七,《广弘明集》卷二七《答沙汰释李诏表》,字句稍异)

值得注意的是,北朝后期也出现了谈说名理的风气,以调和彼此的矛盾;或汲取对方于己有用的东西,邢邵主神灭,杜弼主神不灭,双方辩论“往复再三”。但现存资料已不全,只《杜弼传》中保存了少许记载。从这已被割裂的记载中,只能看到邢邵有这样一些观点:“人死还生,恐是为蛇画足”,“死之言澌,精神尽也”,“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以充实自己并缩小彼此的差距。前者多见于佛、道汲取儒学;后者多见于道教汲取佛理,但在不重义理的北朝却是难能可贵了。

北齐的释道斗争,留下的记载甚少。《续高僧传》记有释昙显与道士陆修静于天保中较量道术的事,显系捏造,而非史实(《续高僧传》卷二三《昙显传》谓:陆修静因梁武帝舍道归佛,叛入齐国,于天保中与僧人?试于帝殿,败北,道徒皆舍邪归正。按北齐天保初年,在梁武帝舍道后四十余年,陆修静已先于宋后废帝元徽五年卒,下距天保元年已历七十三年,及佛教汲取道家或道教。这种互相汲取的进程,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废佛事件,这是释、道关系史上又一件大事。这些观点尚未达到范缜的水平,故知此说无稽)北周武帝时,陈说佞佛必害民,隐藏着深刻的政治企图。这些寺院、僧侣不仅耗费大量社会财富,而且占有大量土地、劳动力,又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北周的情况当与此相仿)周武帝主要是为了从佛教徒手中夺回失去的土地、劳动力和税收,才决定废佛的。而且在促成废佛的卫(元嵩)、张(宾)两人中,起主要作用的又是曾做过僧人的卫元嵩。嵩于天和二年(567)上省寺减僧疏,在汉魏两晋已开其端,建议省寺减僧以利民。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梁书·范缜传》)神形“相即”,就是神、形不相分离,神不能脱离形而独立存在。连梁武帝和光禅寺大僧正释法云在内,又把废佛令推行于齐境。

北朝的儒、释、道斗争同样激烈。

同类推荐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基本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最基本的本领练起,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意味着培养把小事做好的细节精神!意味着把大事做到位的执行能力!
  • 绝色神偷变娇妻

    绝色神偷变娇妻

    前世的她是孤儿,是会着怪异法术的神偷,因为偷一把古剑而意外身亡,没想到居然穿越到一个婴儿身上,可是为什么要让她女扮男装啊,人家要穿美美的女装啦。到底是意外穿越,还是千百年来人为的安排,且看迷糊神偷如何玩转古代“美人,给大爷笑一个,让大爷开心开心。”欧阳语枫色色的对着面前的冷俊美男说道“不好意思,本太子没有龙阳之好这个爱好!’只见冷俊男子鄙视的看着欧阳语枫道只见欧阳语枫一脸悲痛欲绝的说道:“太可惜了,这里没有泰国,不然的话…”“三百年的烈火焚身,换得一世的守护,墨,等着我,这一世我绝对不会再让你孤独的守护。”只见一白衣女子对着眼前正在沉睡不醒的绝色男子说道
  • 惹上亿万大亨

    惹上亿万大亨

    他是商界的神话,天之骄子,手腕铁血,冷峻如神祗。却没想到,有一天竟会被人扑倒强吻。错愕之余,却又沉沦于她的甜美当中,占尽便宜……婚里婚外,缠绵不休,方休至死。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逆天透视眼

    逆天透视眼

    一个神秘莫测的圆盘,让这个少年从此身怀异能,诡异莫测。一双彪悍的双眼,让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毫无遮掩的展现在他的眼前。叶枫的世界,因为透视而强大,他终将站在都市的顶峰,成为统领众人的王中之王,秒杀敌人,他有不可思议的方法。
  •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讲述了红包里只有一元钱、走过泥泞、感激、圣诞快乐等情感故事。
  • 活用一辈子的记忆术:超级记忆力训练秘诀

    活用一辈子的记忆术:超级记忆力训练秘诀

    本书系统阐述了记忆力训练的意义以及记忆力训练的各种方法,这是我们在记忆力训练领域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研究之后的深度思考结晶,无论对记忆力的学习者还是从业者,或是孩子的家长,相信都会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采用故事导入评析的形式,故事篇篇经典,评析句句精彩,所以读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不仅能使你掌握赏识教育的方式,而且还可让你避免涉足赏识的误区。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强烈的年代,聪明的家长们,勇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笼吧!握紧赏识这个武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勇敢地说声:孩子,你真棒!
  • 网游之最强酱油哥

    网游之最强酱油哥

    什么?BOSS被我打死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路过,打酱油的……有着天然呆的阵图师时八带着有暴力倾向的时七,在游戏《天外游神》中游荡,打酱油,不知不觉竟成了游戏中的最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