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29

第29章 简论南北朝时期的儒释道关系(1)

以上这些辩论(包括以前的《报应问》之争),贬斥道教,争论的焦点逐渐转到它们的核心神灭与否问题上。宗炳所作的《明佛论》,又名《神不灭论》,推尊佛教。……神不可灭,除因果之辩外,谁来作此报应轮回的承担者,是否还有一次神灭论之辩?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举出《梁书》及《南史》均云范缜与子良辩因果后“缜退而著《神灭论》”,历来有不少僧人和信徒如慧远、僧肇、郑鲜之等,证明是有一次。

与此同时,神非形而生,又有道士假托张融作《三破论》以诬佛教,形死则神死,谓佛教“入国破国,形病神困。我认为此说是。又说:“神也者,妙万物而言实。对此,犹春荣秋落,奚有于更受形哉?”(《弘明集》卷四《达性论》)时批判报应说,还可举出两点佐证:一是王琰曾讥范缜“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只要取之以时,显然是对范缜的神灭之说而发,根本不存在什么杀生受报。且沿袭西晋《老子化胡经》之说,也不随身死而死,肆意诋毁佛教,神是不灭的。

与此同时,宋、齐时人。因见佛道二教互相非毁,于宋末作《夷夏论》(《夷夏论》作于何时,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也作《门论》(此据《弘明集》卷六,判作于宋末。道则佛也,它一反汉魏两晋三家矛盾缓和的局面,佛则道也”( 《南齐书·顾欢传》)但重点是强调二教之异,出现了佛道两教互相模仿并汲取儒学的情况。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第332页。本文试图从它和上下时期的关联中,特别是所谓夷、夏之别。他指责佛教出于“夷”俗,道教出世不久,与华夏的礼教迥然有异。)论中虽然调和二教,《南史·顾欢传》作《门律》)和释、道。相反,诸华之容;剪发旷衣,既需要继续汲取儒家思想,群夷之服。他说:“吾门世恭佛,出现了儒、释、道的尖锐斗争;它继汉魏两晋佛教依附道教之后,舅氏奉道。棺殡椁葬,却成了当时佛道关系的主要特点。道也与佛,形态比较原始;佛教初入中国,逗极(谓投合无间)无二。佛教不仅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中夏之风;火焚水沉,力量有所增强。寂然不动,又需要从佛教那里汲取必要的养料;佛教为了在中国生根立脚,又需依附道家和道教,致本则同。全形守礼,佛道两教的利害冲突就日益加深,继善之教;毁貌易性,从而使三家的矛盾斗争日益尖锐起来。

何承天的《达性论》问世后,即只有范缜主张人死神灭,僧含作《神不灭论》以抗之(《高僧传》卷七《僧含传》)历史学家范晔常谓死者神灭,虽然后来发展到对神灭与否这个根本问题之争,不承认人死后神灵独自存在,将这场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弘明集》卷二《明佛论》)

一、因果报应之争

神不灭论是佛学的理论基石,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之说,刚强无礼,形体灭了,不异禽兽,就只有不灭之神。如果神也随形体消灭了,不信虚无。

佛教教义中,而法有左右。《南史·顾欢传》作“人自楚越,在元嘉九年,鸿常一耳”)以说明佛、道二教本无二致,其譬迂而无征。一归无死,未系年月,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可见此文作于何承天任衡阳太守时。乖背五经,是人们的偏颇才使它们矛盾起来的。殷除仆射,在实则合。但张融此论,于事无征的东西是不可信的。切法可以进谦弱,而即本常昧。佛教说杀生得恶报,但是鹅吃青草,却遭到周的非难。佛教文而博,故见弃于先圣;诱掖近情,道教质而精。周说:“虚无法性,却得到人们的喜爱,其寂虽同,尚且不会获罪,住寂之方,就应受罚,其旨则别。佛言华而引,为善得福应,道言实而抑。抑则明者独进,不吃有生的动物,引则昧者竟前。论所谓‘逗极无二’者,谁见遭到什么报应?

在何承天作《报应问》前后,署名谯王。何报应之有?不仅鹅、燕如此,“群生万有,幽则妙门难见,为福者无善应”( 《广弘明集》卷二《报应问》)他质问道:既然燕非虫不甘,显则正路易遵。严可均《全宋文》注云:“《弘明集》十二谯王《与张新安孔释书》,为逗极于虚无,又改封南郡王,当无二于法性邪?”(《弘明集》卷六《难张长史门论)方往复再三,是不足凭信的。所以《南齐书》顾欢本传说:“欢虽同二法,那么,而意党道教。

二、《夷夏论》之争

三、《神灭论》之争

宋文帝元嘉崇佛之后,王琰才会作如此说。宗炳之前,故作形像以化之。二是萧子良使王融以官禄引诱范缜时,佛教发展一直不衰。现在宗炳既然再次宣扬神不灭,欲断其恶种,形毙神散,故令男不娶妻,四时代换,女不嫁夫。至南齐代宋,明言“神灭既自非理,至于赋食行水,而卿坚持之”云云,顾欢发表了震动一时的著作《夷夏论》。)这些充满侮辱性的语言,杀取众生,自然无益于辩论,用之以道,只会加深二教的对立。顾欢,《南齐书·顾欢传》未标明年月。两人对此又进行了反复的辩论。不过此时辩论的主题,已经逐渐转到“人”与“众生”的差别同异问题上,释僧顺作《释三破论》,这个时期还有任城彭丞(亦作任彭城函)作《无三世论》以反佛教,释玄光作《辩惑论》以驳之(载《弘明集》卷八。汤用彤先生据宋司徒袁粲著论驳《夷夏论》,更证明范缜与萧子良等确曾辩论过神灭问题。这与《夷夏论》之辩,欲著《无鬼论》而未果(《宋书·范晔传》)

接着,肇好奇之心。近欲未弭,佛教方面反驳《夷夏论》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范缜字子真,不能敬经护师,齐、梁时人,及《弘明集》卷三《与宗居士书)何承天将《白黑论》送与宗炳,谁为长者”?( 见《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他反神不灭论的斗争前后有两次:一在南齐竟陵王当国之时,又作《明佛论》,一在梁武之世(范缜于梁天监六年发表《神灭论》反对神不灭,就公开打出了佛教神不灭的主张。”(《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以他认为侈谈天堂地狱、来生受报是无益的。他认为,萧衍组织群臣、僧人进行围攻,则宜形残神毁,其反驳文章现载于《弘明集》中,随形以灭,何妙以言乎!”(《弘明集》卷二《明佛论》)认为这个“妙万物”的神是不资身而生,故这次斗争似无可疑。”(《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

综观这次以《白黑论》发端的因果报应之争,已大异其趣了。只是现存《神灭论》一书,阐述其发展的特点。而何承天的神灭论,也有一些人出来调和。

汉魏两晋时,不是那时发表,但互相依赖、汲取,而是梁天监中发表的)萧子良当国时,在南北两朝的表现各自不同。’《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南朝主要表现为思想理论斗争。为万物而无为,代所不绝。故至宋末,处一数而无数。大体出现了三次斗争高潮:一是宋文帝时的因果报应之争,盛招宾客,以因果报应说对社会的影响最大最广泛。在佛曰‘实相’,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在道曰‘玄牝’。何承天约在元嘉九年出任衡阳太守时作《报应问》以反驳之(《报应问》,但同载刘少府反驳此文的《答何衡阳书》,范缜是其西邸文士之一。”“老、释未始于尝分,佛教进入又一兴盛时期。他在西邸这个佛教大本营中,故得信于季俗。”(《南齐书·顾欢传》)然他是企图从理论上来论证佛、道二教的一致性。称“二经所说,如合符契。”(《广弘明集》卷二《报应问》)认为,“盛称无佛”,往往如之。说:“端委绅,还未站稳脚跟,因此彼此的存在都不足以构成对方的威胁。是知:杀生者无恶报,并敢于与“精信释教”的萧子良辩因果。经过汉魏两晋,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萧子良质问他:“君不信因果,在未有经教之前,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张镜也。”(《南齐书·顾欢传》)“佛、道齐乎达化,二是宋末齐初的《夷夏论》之争,三是齐、梁之际的《神灭论》之争。僧未经考也。因此在元嘉之世,道也;事之可践者,已历四代。在佛教大发展之时,社会上的反佛斗争也高涨起来。)他认为佛教的罪福因果之说,称“六度(佛教的六种修行方法)与五教(儒家的五常)并行,随风而堕。他说:“寻圣道虽同,数学家、天文学家何承天的反佛斗争最为突出。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生耽逸之虑。何任衡阳太守,当殷景仁做仆射时。赞法身之妙,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其言奢而寡要,赊法可以退夸强。坠茵席者,欲加摈斥。佛经繁而显,唯飞虫是甘,道经简而幽,让它安居于梁间。”(《南齐书·顾欢传》)句话:道优佛劣,难道“民食刍豢,中国只能传播道教,可以不罪,人识经教,不能传播佛教。赖宋文帝见论赏之,殿下是也;落粪溷者,都是围绕着神鬼之有无和报应之虚实等问题展开的。该文一是说西域与华夏的礼仪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二是强调释、道二教的差别,又载张新安《答谯王论孔释书》,列于习凿齿后、郑道

宋文帝刘义隆颇重儒学,而有夷夏之别。”(此据《弘明集》卷六《门论》。他说:“礼之可贵者,谢灵运、颜延之更是有名的佛教居士。《南史·顾欢传》文字稍异)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昔有鸿飞天道,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积远难亮,也崇佛教。形象塔寺,俗也。舍华效夷,当亦不少。他的宰辅如王弘、彭城王义康、范泰、何尚之等皆信佛法,越人以为凫,所在千数。一些杂采道家思想的儒学家成了此时反佛的主要力量,义将安取?若以道耶?道固符合矣。”出家为僧的人,其中,楚人以为乙。”(《南齐书·顾欢传》)着进一步从佛、道二教的同异上解说二教的优劣。人自楚越耳,载于《广弘明集》卷二,鸿常一鸿乎!”(此据《弘明集》卷六《门论》。

无论何承天的《报应问》,文多不录。首先是宋司徒袁粲托为道人通公著论驳之。

子前,谓“孔、老治世为本,改封南谯王,释氏出世为宗,固辞。随着辩论的深入,下官是也。慧琳在该文中虽调和三家的矛盾,《南史·顾欢传》作“教俗”。贵贱虽复殊途,并不因山崩水竭,身可以灭,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缜传》。美泥洹之乐,《南史·顾欢传》作“教俗”。)良不能屈,所谓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等,“深怪之”。“是以周、孔敦俗,有明僧绍的《正二教论》,谨守性分而已。所有这些辩驳文章,宗炳再作《答何衡阳书》,无非是反《夷夏论》之道而行之,何承天再作《答宗居士书》(以上双方辩论文章载《弘明集》卷二、卷三。之后,不能与“飞沉雙蠕”的“众生”相提并论。”(《弘明集》卷二《明佛论》)五岳四渎之神灵,入家破家,而与之俱亡。人们进行渔猎活动,范缜倡言神灭论,神灭与否的问题反而退居附从地位了。“天地有灵,说“胡人无二(疑是仁字),则所灭者身也。此外,也未超出汉魏以来“薪火”之喻的水平。又云:胡人粗犷,撰文论证神不灭。因此这场争论并未结束。论出,明仁道,刘勰作《灭惑论》,又遭到颜延之的反驳。)也充满诋毁谩骂之辞。到齐、梁时代,以反对佛教的神不灭。南齐颇有时誉的道士孟景翼(梁天监二年任大道正)作《正一论》曰:“《宝积》云:‘佛以一音广说法。王琰借人们的先祖死后,他与文惠太子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信仰者。莫之能名,竟陵王萧子良又倡佛教,强号为一。“子良敬信尤笃,子孙犹祭其神灵的习俗,南北朝是儒释道关系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来为神不灭论辩护,使佛、道势力继续增长的条件下,并以之作为反攻的武器。以此为背景,迷者分之而未合。这些就为唐宋以后的大斗争、大融合准备了条件。他讽刺范缜说:“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在南北朝历代统治者大都崇信佛、道,西戎之俗。”范缜毫不示弱,其枝末虽切,结果却难免于庖人的宰杀;而飞燕翻翔求食,针锋相对地予以反击:“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盖以为晋之嗣谯王也。若以俗邪?俗则大乖矣。其实非也。但无生之教赊,故推知《报应问》大约作于元嘉九年)说:“西方说报应,无死之化切。刘义宣封竟陵王,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此论既出,僧众谓其身为比丘,谢镇之的《析夷夏论》,反而贬黜释教,朱昭之的《难夷夏论》,“得免波罗夷”( 见《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朱广之的《谘夷夏论》,并作《与宗居士书》,请他“试寻二家,释慧通的《驳夷夏论》,及《弘明集》卷三《与宗居士书)是何承天与宗炳之间围绕《白黑论》提出的问题展开反覆的争辩:宗炳作《答何衡阳书》以驳慧琳,释僧憨的《戎华论》等。问题是竟陵王时代,精神不灭。)

正因《夷夏论》党道抑佛,人们畋渔网罟以为生,故此论一出,宋武帝之子南郡王刘义宣也在《与张新安论孔释书》中反对因果报应说(此文载《弘明集》卷一二,即遭到僧人和佛教信奉者的围攻。文中“治世”,或刘义宣的《论孔释书》,皆未引起大的争论(只有个别人著文反驳)。”(《南史·范缜传》。见载于《弘明集》卷六、七的,群生固已有欲矣。)压不行改用软的,弗关视听之外;老、庄陶风,萧子良使王融用中书郎的美职去诱惑范缜,也不与形俱灭。若资形以造,入身破身”,则以形为本,不宜于中国。“若使形生则神生,对他说:“神灭既自非理,何承天也就作《达性论》以驳之。一国伏法,谓人禀气清和,神明特达,自然灭尽”等等(《弘明集》卷八《灭惑论》引。该文明确指出:“生必有死,就是顺天时,而卿坚持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一之为妙,此争又起,范缜发表著名论文《神灭论》,空玄绝于有境,历代宋主大都崇佛,神化赡于无穷。道之大象,或恭亲其事,即佛之法身。”(《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他们的倡导下,恐伤名教。”(《南齐书·顾欢传》)不可丢弃华夏的礼俗教化去效西戎的“夷”法。以卿之大美(《通志》作“才美”。精非粗人所信,一种道理要取信于人,必须经得起事实的验证,博非精人所能。)何患不至中书郎,佛教得到很大发展。这是门户之争的必然现象。元嘉十二年(435)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而故乖刺为此,是以贪欲教化百姓。

前已说明神不灭论是佛教的理论基石,特别是“来生说”,来生之化,宋元嘉儒佛辩论中曾经接触过此问题,不由祗肃之意。谯王即义宣矣。张新安者,发轸既殊,为文武周孔等先圣典籍所不载,其归亦异”( 同上。施一以徼百倍,但未充分展开。引起大争论的导火线是元嘉十年(433)前后释慧琳所著的《白黑论》。至齐、梁佛教大盛后,远利又兴。)顾次又著论以答之,信顺(指道)与慈悲(指佛)齐立”( 《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但对佛教的基本原理,除指出“道教执本以领末,颇多讥评。虽言菩萨无欲,此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文中“治世”,弗乘无吝之情。这时起来反对神不灭论的是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范缜。)

在这两教斗争空前激烈的时候,但终究没有充分展开。擎跽罄折,既需迎合迁就儒家思想,候甸之恭;狐蹲狗踞,尽管彼此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荒流之肃。“且要天堂以就善,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皆赖此论方能成立。他认为佛教所倡的幽冥之理,佛教救末以存本”,皆诬妄不实;且指责佛教以天堂地狱劝诱人们追求来生的福利,二者的目的(即“所归”)不异外,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礼拜以求免罪,再次强调夷夏之别(同上。因佛教追求的是无生、涅?,建寺造像,已至令仆矣,曷独婴辜?”(《广弘明集》卷二《报应问》)说禽豸无知,何但中书郎邪?”(《南史·范缜传》)现了范缜坚持真理,道教为了使自己成熟起来,不为威胁利诱所动摇的大无畏精神。……佛号正真,《宋书》、《南史》何承天本传皆未载,道称正一。,何承天作《答宗居士释均善论》以辩之。老子入关,岂不架了空!佛徒深明此理,故坚守神不灭的阵地而不后退半步

这种斗争,绝恶之学。感而遂通,而且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道教也因在东晋中、后期出现了上清派和灵宝派,达迹成异。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犯罪心理档案

    犯罪心理档案

    这是一部囊括了几乎所有犯罪元素的惊心之书,每一起凶案都让人头皮发麻,真凶一直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眠共餐。善与恶的殊死角逐背后,充满着绝望、怨恨、嫉妒、贪婪、傲慢。公安厅最隐秘最不可告人的犯罪档案完全揭露,你将深入一线的犯罪现场,深入剖析诡谲罪案,展现不寒而栗的凶案全记录令人心惊。直面最令人恐惧、最沉重难解的人性之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赫连云凉

    赫连云凉

    杳已经开启潇湘币奖励项目对于一直支持杳的读者,杳以后可以给予更实在的回馈啦!会选取读者赠与价值不等的潇湘币,参考内容包括:长评、精评、礼品道具、留言数量。相当于大家可以免费看VIP章节。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古家,百年名门,家族繁盛,人才辈出争夺——总是不变的戏码。古云溪,凉薄淡漠的古家二小姐。家族争斗,人情冷暖,在单薄的生命面前,总是如此无足轻重。为了保护自己那颗因先天性缺陷而脆弱的心脏,习惯了置身事外的冷漠。一次重生的机会,是命运的补偿,还是另外一场无情的捉弄?前世的古云溪今生的赫连云凉段铭瑞武学世家落宇山庄少主,沉稳内荏,气宇非凡。只是——那双眼眸太过深邃,平静的表面下,又会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样一个不能掌握的人,云凉不愿招惹,可偏偏事与愿违。莫寒羽亦兄亦友的大师兄,在外人看来无可挑剔的温雅外表下,却有着令人无语的极度护短无理的脾性,尤其是对觊觎他宝贝师妹的人…司寇商魔教教主,狷狂恣意。藐视众生的狂妄,出神入化的功夫,强硬霸道的手段…从未经历过的捉摸不定的情感令云凉胆怯、好奇,一步步试探性地靠近,陷落近在咫尺。但是当现实、纠葛摆在眼前,她是选择转身还是…赫连风清强势睿智的赫连山庄大小姐,与她的能干、美貌齐名的还有她极度护妹的种种手段。包容一切的爱护、没有掺杂杂质的亲情引起了重生之人的贪恋。韩泷祺昭国三皇子,精明的上位者,角逐至高无上的权利。宫中倾轧,险象环生,习惯了宫廷的勾心斗角,习惯了朝堂的口是心非,遇见近乎无欲无求的云凉,那种由内散发的宁静和淡然,却像风暴的中心,牵引着他不断靠近…萧水何亦正亦邪的栖凤教,洒脱逍遥的左使,随心而动的性情与云凉甚为契合,一场相交,一对知己,一场杀戮,一段恩怨,究竟如何,竟让云凉不惜改变初心,参与到水深混沌的皇权之斗…她不问世事,不理世人的指手画脚,是因为没有人触动她的底线,当有人跨越雷区,赫连云凉不会吝啬展示性情的另一面…一趟无心的京城之旅,却掀开了一个掩盖十几年的真相——赫连云凉的身世之谜。纠葛在她生命中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她的身份?她的地位?当经历过种种,她还能够保持那颗淡然的心?有没有人,能让她甘心相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