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45

第45章 治政观(3)

第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儒家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必须遵循普遍的人际关系准则即"孝弟"、"友仁"、"守信"、"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做人行事的原则。参见(韩)李顺连《道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129页。道教认为圣人统治各安其然的内容体现在人之伦理关系方面,则表现为"君臣父子"关系井然有序"各安其然"。这是道教治政观在社会伦理关系上的重要体现。唐李约注《道德真经新注》说:"王者,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妙理而理天下也。天下得之而安,故谓之德。凡言人属者耳,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法上三大之自然理也。"又说:"法地,地如地之无私载;法天,天如天之无私覆;法道,道如道之无私生成而已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例也。"《道藏》第12册,第322页。这里"自然妙理"、"天下得之而安",从自然界的"地无私载"、"天无私覆"、"道无私生成",到人类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均表现出了各安其然的属性。其本质思想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与宇宙运动演化之内在原则。《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说:"人谓王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其所法者,道之自然而已。道法自然,应物故也,自然非道之全,出而应物故降而下法。"《道藏》第11册,第859页。这里对于"帝王"治政秩序"各安其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作了三个方面的划分:一是"各安其然"的内在机理在于"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二是"各安其然"的行为本质乃为"帝王无为而天下功";三是"各安其然"的行为动力乃为"道法自然",这种"各安其然"的治政秩序是"道之自然而已"的重要表现形式。"君臣父子"关系虽然是道教借助儒家伦理思想而建立的治政有序的社会关系的理想,但是从本质上是道教"道法自然"思想在社会伦理关系中的体现,是道法自然所具有的"自然理"在社会治政观上的本质体现。

第三,"无为不作,皆顺自然"。"人是自然的辅助者,人的作用是辅助自然,人不是不活动,而是"辅助万物和自然而不敢为",即顺应"自然"而不敢妄为,顺应"道"之自然而不偏私,这才是一种合乎"道"的自然行为。"商原李刚《道治与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道教所具有的无为政治管理思想所表现的"各安其然",是道教行为观"无为不作,皆顺自然"的重要体现,是道教自然观在行为方面所体现的"有所自而自,有所然而然"重要内容之一。"人们相信他们自由,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意识着自己的行为,而毫不认识决定他们行为的原因。"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5页。宋人章安撰《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说:"有所自而自,有所然而然,则自然者在有物之上,出非物之下,非道之全也。惟道出而应物,故下法焉。"《道藏》第11册,第918页。道教认为圣人"立法""各安其然"的原因是"道之自然",即"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体现了"自然应物",物各有其本质本然属性。这种本质属性在道的作用下使圣人之法符合万物本身的自然之法,并使统治秩序表现为"各安其然",即"有所自而自"、"有所然而然",其本质仍然是"道"之性而应于物,其法之内涵乃为"自然者"本身,从而使道教的"圣人立法"、"各安其然"思想能够运用于具体的治政管理方面,并赋予自己独特的内涵。宋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即乾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明法者,寒暑往来,盈虚消长,皆有晓然一定之法,则何尝犯。商量故曰不议。凫短鹤长,麦垂黍仰,或寒或暑,或苦或甘,皆是自然之理,而其所以长短甘苦者,如何说得,故曰有成理而不说,不作即无为也,无为不作,皆顺自然也。圣人之所以顺自然者,亦得诸天地而已。《道藏》第15册,第819页。

这里论述了道教"无为不作,皆顺自然"治政行为管理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治政管理的手段是"一定之法",管理者应该成为"明法者"并皆晓然;二是治政管理的原理皆是自然之理,各安其然即不议凫短鹤长,麦垂黍仰,或寒或暑,或苦或甘;三是治政管理的方法皆顺自然之理,即治政活动有着内在的本质规律即有成理而不说,不作即无为也,无为不作;四是治政管理的目标是得诸天地而已。元代杜道坚在《通玄真经缵义》中说:"夫圣人立法以导民心,使各安其自然之分,生者自生,死者自死。德怨何有哉?"《道藏》第16册,第797页。道教的"立法以导民心"是道教治政管理思想的重要前提,也是治政管理内容和治政管理"使各安其自然之分"的必然体现。"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动的行为准则或尺度。"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47页。通过"圣人立法以导民心"最终实现道教关于治政行为活动"各安其然"所具有的社会政治之目的和社会治政管理之秩序。

§§§第二节治政行为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体现

道教认为治政所具有的内在运动规律体现在圣人治政活动之中,表现为"心"、"身"、"行"、"为"、"政"五个方面,即具体体现在治政行为应"心合天道"、"正直率人"、"各以其能"、"为治在人"、"政裕民康"等方面。其内容既是道教对于圣人治政活动行为规律的能动认识,又是道教期待实践其治政行为的基本要求,是道教关于圣人治政之自然内涵在圣人治政行为思想中的系统观点,是道教实践行为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观天地之心,其妙得天下心"

——心合天道

治政心理是治政活动的参加者在各项治政活动过程中对于各种治政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最坚强的统治是属于能左右国民之心的统治者。"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72页。中国治政史上有"攻心为上"的谋略之术。道教的治政心理则表现为圣人治政所具有的"心合"天道,君与臣合心并力,心意象天以及"有心于为",从而实现心能合天道之常理,辅万物之自然。

第一,"区区思同,太平之理"。道教自然观所表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治政观上具体体现在"君"与"天地"、"时空"、"男女"、"君臣"之间所具有的"并心同欲和合"。《太平经》认为:

夫太平之君道盛,其德乃次天也。得书独行,化流天下,乃可无不平也。夫大神不过天与地,大明不过日与月,尚皆两半共成一。夫天地各出半力,并心同欲和合,乃能发生万物。昼夜各半力,乃成一日。春夏秋冬各出半力而成一岁。月始生于西,长而东,行至十五日名为阳,过十五日消,名为阴,各出半力,乃成一月也。男女各出半力,同志和合,乃成一家。天地之道,乃一阴一阳,各出半力,合为一,乃后共成一。故君与臣合心并力,各出半力,区区思同,乃成太平之理。《太平经合校》第716页。

道教认为"心"在万物生成及社会安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万物生成"天地各出半力,并心同欲和合,乃能发生万物";另一方面则为社会太平方面"君与臣合心并力,各出半力,区区思同,乃成太平之理"。其中"心同欲和合"、"君臣合心并力"乃为道教心合天道观的本质内容。道教之"心"乃为天下心,此心则能合天地,安天下。道教认为:"帝王所以能安天下者,各因天下之心而安之,故得天下之心矣。"同上,第726页。只有圣人之心与天地合和,才可以得天下之心,得天下之心而安。从而形成"合心"-"得心"-"安心"心道三部曲,实现道教治政行为所须具备的治政心理需要,这种治政心理需要乃表现为"有心于为",合乎天地万物本质本性运动变化之道。

第二,"心意象天,使万物兴"。道教认为只要能达到"心意象天"则可达到治政行为所具有的"使万物兴"的根本目的。《太平经》中认为:

夫道之生天,天之有道也,乃以为凡事之师长。正道者,所以兴善,主除恶也。是故古圣贤帝王将兴,皆得师道,入受其策,智以化其民人,师之贵之,乃言其能知天心意,象天为行也。天上亦尊贵善道人,言其可与合风气,顺四时,承五行,调风雨,助日月星宿为光明也,而使万物兴也。《太平经合校》第660页。

道教通过"道之生天"、"天之有道"表达了治政观所具有的"心合天道"思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合天道表现为"心意象天为行也",其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则具有"顺四时"、"承五行"、"调风雨"等方面;二是这种"心意象天"的内在本质则表现为"正道者"即"兴善"、"除恶";三是"古圣贤帝王将兴"是由于"皆得师道"之体现,反映了道教对于"心意象天"行为观之内容的基本认识。唐宋《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认为:"圣人体妙以观天下,天下自然而化者,乃顺性命而行焉。观天地之心,其妙得天下心,天下心是为得民,得民而归之。"《道藏》第34册,第275页。其内容表达了道教圣人心道观三个方面的思想:一是圣人治政之心的渊源是建立在"天下自然而化乃顺性命"基础之上的;二是圣人治政之心的内容为"观天地之心其妙得天下心";三是圣人治政之心的目的"为得民,得民而归之",并认为治政之"太平"乃为君与臣合心并力之结果。"陈景元认为修身和治国的原则是一致的。所以,他不仅主张以自然之道治身,同时还主张以自然之道治国。"卿希泰《道教文化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陈景元集《西升经集注》说:"有成必有毁,无成则无毁,自然之常道也。是以圣人虽成不成,故能无时而不成也。夫天地无心,故能常照三光。无心故无明冥,圣人无心,故能常成也。"《道藏》第14册,第581页。这里对于"圣人之心"的认识是建立在"天地无心"基础之上的,是天地自然之常道的重要体现,圣人之心只有"心意象天"使"圣人无心"如"天地无心",才"能常成",从而使"常照三光"表现为"万物兴",实现圣人治身治国之目的。

第三,"异心无心,自然为君"。道教的"心"为天道表现为天地运动演化之心,非圣人之心,没有人主观因素在其中,又称之为"无心"。其无心乃又为"圣贤之心",即圣人之心与天地运动演化之心是相一致的,其圣人之心合天理之本然而已。南宋禇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认为:

为善恶而近名刑,不为善恶而无名刑,皆理之当然。今则为之而不近名刑者,世人视之以为善恶,而圣贤之心,常顺乎中道,合天理之自然而已,故利害不能及而道德之所归也。《道藏》第15册,第222页。

圣人之心"常顺乎中道"、"合天理之自然"乃为道教治政行为"心"合天道的重要体现,反映了道教"圣人治政"之心的本质内在规律。明代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说:"圣人之有天下,非取之也;其治天下,非为之也,夫何故?以其未尝有心于为也,所以能合天道之常理,辅万物之自然。"《道藏》第13册,第573页。这里表示了道教取"心"为上的治政行为观,圣人治政而有天下"非取"、"非为",即"以其未当有心于为也"。这种有"心"于为能合天道之常理,并辅万物之自然,是圣人而有天下治政心道观的重要体现。道教将能有"心"于为者称之为"人师",并认为古圣贤帝王将兴,皆得"师道"言其能知天"心意"象天为行。明朝焦竑编《庄子翼》认为:"天地均于不为而自化,万物一以自得,为治天下,异心无心者主也。以德为原,无物不得,得者自得,故得而不谢,所以成天,无为则任自然之运动,自然为君非邪也。"《道藏》第36册,第655页。天地以"异心"、"无心"为主,故"得而不谢所以成天",其本质乃无为任"宇宙运动之演化",体现了"无心"之"心"乃为自然,是道教自然观在治政心理上的反映,体现了对于"无为则任自然之运动"的基本认识。

二"上下俱正而天下正"

——正直率人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中把治政的实施过程看作是圣人之德的感化过程,把圣人之道德作为治政统治活动的根本问题,并强调圣人品德状况将直接影响治政活动的质量和治政活动的效果。"所以照着良心行事并且能知其所以然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坚定而且正直的人。"《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14页。儒家代表孔子治政思想强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认为"子帅以正"对于实现"天下正"具有重要意义。道教在继承儒家圣人治政之德基础之上,强调治政者的"正",这种"正"乃为圣人正直之体现,离开了圣人品德的"自然正直",圣人的榜样影响作用也就失去了,就不能以自身之德"俱正"而使天下正。

第一,"王者法道,民悉从正"。"宗教与政治发生关系,其思想根源在于古人对于神与人的关系的认识,认为宇宙存在神,神的能量是巨大的,有主宰宇宙的一切权威。"李养正《道教与中国社会》,第5页。道教则认为良好的治政统治秩序与治政统治效果来源于"王者法道",只有在"王者法道"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民悉从正"之"正",这种"正"之内容体现了"天地常正"之本质。其主宰宇宙的一切权威在于"道"。《老子想尔注》曰:"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天地,道臣也,王者法道行诫,臣下悉皆自正矣。……失正变得邪,邪改得正。今王者法道,民悉从正,齐正而止,不可复变,变为邪矣。……王者法道为政,吏民孽子悉化为道。"《老子想尔注校笺》第50页。这里对于王者法道,民悉从"正"思想作了三个方面的论述:一是王者法道,民悉为正的自然本质体现了"天地常正","王者法道行诫,臣下悉皆自正矣"的基本思想;二是王者法道,民悉为正的基本规律在于"齐正而止,不可复变,变为邪矣";三是王者法道,民悉为正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王者法道为政,吏民孽子悉化为道",使治政效果与治政秩序表现为"各得正"、"天下正"。《太平经》进一步认为:"天地乃为大正,四时五行万物,一旦皆各得其正,日月三光守度,各得正也。国家大安无忧,乃到于神,负不老之方赐之,奇物善应悉出,奸猾妖恶悉灭。"《太平经合校》第358页。这里表达了道教治政之"正"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圣人治政之"正"渊源于"天地乃为大正",具有宇宙运动演化之本然属性;二是治政之正具有内在必然性,如"四时五行万物"运动演化之规律一样,一旦皆各得其正,天下各得正也;三是治政之政具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效果表现为各得其正则"国家大安无忧""奇物善应悉出,奸猾妖恶悉灭"。

同类推荐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残刀斩天

    残刀斩天

    一刀起,万念俱幻,梦魇载青衫,飒沓如流星。武子风,命途多舛,却为心中的一份执念,一步步走上修炼的巅峰,当他把刀架在魔族的脖颈上时,原本的幻想却支离破碎,原来一切全都错了,真正的敌人还在肆虐,还在吞噬着世间的希望,而他又将怎样去挽救,抬头仰望,那一望无垠的天空,或许就是方向……
  • 索多玛的苹果

    索多玛的苹果

    在一次航海旅行中,少年御景风对一种名为“索多玛的苹果”的毒品紧迫不舍,与他一起参与整个事件的少女橘真绫也对他的真实身份产生了好奇与疑惑,与此同时,一连串神秘的死亡事件频频发生……随后,令御景风更为惊讶的是,一个名为“STH”的神秘程序总是被人反复提起,而因追逐STH秘密而亡故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程序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和御景风从不愿意多提的身世有着怎样的联系?接下来的变故与转折,御景风和超级骇客杰比又该怎样面对?亦正亦邪的神秘少年御景风到底会路向何方?于索多玛城内幻化的苹果到底象征的是希望还是失望?一在劫数与结束来临之前一切已然开始……“苹果”在《圣经》中是智慧之果,但产于死海之滨索多玛城的一种苹果,却有着另外一种含义,即“空欢喜”与“失望的源泉”。面对离奇的身世、飘忽的爱情、忠实的友情以及人与人之问的狡诈争斗,少年御景风该何去何从?作者以独特的笔触细致抒发了一种独立、叛逆、迷茫而又坚定的少年情怀。
  • 爱的密谋者

    爱的密谋者

    伤痕累累的女孩,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去帮助每一个因为爱情而一蹶不振的女孩……不同类型的女生会和她发生什么样子的故事呢?而她又要继续受着什么样的伤……那些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生,又将带给她怎样的经历……
  •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相比以往安全意识有了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所增强,但仍不够,本书本着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的短文,包括《违规骑车危险多》、《提防马路骗子》等。
  •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菜系。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它们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饮食观念、民俗风情、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礼仪、食疗养生多重内容。我国的饮食调制方法各式各样,烹、炒、煎、炸、煮、炖、涮等。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美食高手》一书方便易懂,更提取了各菜系中的精华,渴望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良师益友。
  • 妙用人际巧办事

    妙用人际巧办事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人的生存质量,好的人际关系必需人得主动地搭建与协调,为了帮助读者更有效地掌握这些求人办事的技巧和道理,本书分别从活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亲戚关系、父母的关系网以及贵人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使用各种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也给予了详尽的叙述和剖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天才儿子笨蛋妈

    天才儿子笨蛋妈

    ****男人靠得住,猪都能上树!乐无忧对那种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丝毫不感兴趣。可是为了能完成奶奶的最后心愿,她决定生个孩子。…他,东方夜。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天才。冷酷的眼神,吓退了无数的女人。女人对于他就是‘麻烦’的代名词。而她是个例外,非但没有被那冰冷的眼神吓到,反而还送一杯酒给他。举杯一饮而尽!真是个特别的女人!让他有一种晕眩的感觉。结果,真的给晕了。该死的!他失*身了!被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人‘迷*奸’了。这对他简直就是奇耻大辱,等找到她,他一定会加倍讨回来!可是,再相见,她居然对自己丝毫没有印象。而且还天真地说:耶,你看起来很眼熟啊。哦,我想起来了,你长得跟我儿子很像。跟她儿子很像,是他儿子像他吧!不记得?没关系。他会帮她恢复记忆的。到时,她自然就会知道,为什么她的儿子跟自己长得像了。★★★★★★★★★★★★★★★★★★★★★★★★★★★★★★★★★★★★★★★★★★★★★★★★【自己的完结文文推荐:】【三龙一凤】《一凤九龙》(一女N男!五折半价!)《别抢,爹地是我的!》(养女诱情!)《复仇妖姬》(完结,非V。)★★★★★★★★★★★★★★★★★★★★★★★★★★★★★★★★★★★★★★★★★★★★★★★★推荐好友的文文:小妹:《傻妃翻身记》春春:《狂凤霸情》星辰:《误入总裁房》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黑色感情线

    黑色感情线

    多年前的一次遇见,缘分天注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黑老大与女大学生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终成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