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42

第42章 生活观(6)

道教的善恶观既是道教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又是道教生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教生活行为标准的重要体现,没有道教的善恶观念就没有道教的生活观。"道教规定了许多戒律,它们是世俗道德善恶观念和宗教信仰善恶观念的综合反映。"王明《道教哲学》,《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第213页。"我们个人的本性就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合乎自然的方式生活就是至善,就是说至善是合乎个人本性以及宇宙的自然,不应作任何人类普遍法则习惯上所禁止的事。"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引自《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5-216页。道教认为人们生活是与善恶吉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善恶吉凶作为判断生活行为之标准就没有真正的生活准则。只有将善恶吉凶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道教的生活善恶之行为标准,使人们的生活真正符合生活的自然本质属性。

第一,"善者致善,恶者致恶"。道教的善恶标准是建立在"道"之本质属性标准基础之上的,凡是符合"道"则为善,违背"道"则为恶。即善者与道同称,恶者好反天道。道教在《太平经》认为:

善者,乃绝洞无上,与道同称;天之所爱,地之所养,帝王所当急,仕人君所当与同心并力也。夫恶者,事逆天心,常伤人意;好反天道,不顺四时,令神袛所憎,人所不欲见,父母之大害,君子所得愁苦也,最天下绝凋凶败之名字也。《太平经合校》第158页。

表现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则为善者"天之所爱,地之所养,帝王所当急";恶者"事逆天心,常伤人意,不顺四时"。善者乃为"同心并力";恶者"绝凋凶败"。这种"善恶"标准是建立在人们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是以"道"之本质属性为标准的"善恶"思想的体现,是道教生活观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太平经》认为:"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恶者致恶,正者致正,邪者致邪,此自然之术,无可怪也。故人心端正清静,至诚感天,无有恶意,瑞应善物为其出。"同上,第512页。善恶是天地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是人们社会实践生活借以把握和依据的客观标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只有顺应天地善恶之属性,端正一颗"清静"之心,才可以实现"至诚感天",顺道而为之,无有恶意,扬善抑恶,实现生活所具有的本来目标。

第二,"流其后世,成承五祖"。道教认为"善恶"乃为生活影响之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之体现主要在于"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有力行恶,反得善",其原因乃为"承负先人之过","先人深有积畜大功"。这种"承负"之过,"积畜"大功对于人们政治文化生活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太平经》中认为:

天地开辟已来,凶气不绝,绝者而后复起,何也?夫寿命,天之重宝也。所以私有德,不可伪致。欲知其宝,乃天地六合八远万物,都得无所冤结,悉大喜,乃得增寿也。一事不悦,辄有伤死亡者。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行恶,反得善,因自言为贤者非也。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畜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太平经合校》第22页。

这里阐述了善恶吉凶与人们生活之间的"承负"、"积畜"之反相作用关系,这种反相作用既表现了人们的主观善恶行为对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又表现了在这种主观影响背后的客观必然性。"承负"与"积畜"二者均是由于天地运动自然本质所产生的必然之结果,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对于人们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幸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病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同上,第70页。说明人们的一切善恶都具有生态伦理规则,这种规则均在宇宙天地运动控制和影响之下,只有顺而为之,才可以使生活自然,善恶吉凶自应。

第三,"五戒十善,永灭灾殃"。道教生活观的善恶标准乃人社会生活实践之体现,是人社会生活实践能否尊重生活本然规律的重要反映,天道本来"无私"、"自然",没有"善恶"之分,其运动之规律和运动之法则完全按照天所具的本来面貌进行,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只有按照其本来的面貌行事,才可以实现"至诚"与"感天"的完美结合,达到与天之融合为一,实现人天关系的友善之亲。《太平经》认为:"善者乃上行,恶者下降。天道无私,乃有自然,故不失法也,其事若神。《太平经合校》第458页。在人们的行为实践中,如果能够做到天道无私,并遵循其所具有的"自然本质",就可以实现其生活行为之"不失法",从而达到"善"、"恶"自然"上行"与"下降",实现生活其自然而然。为此,道教提出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恶凶"而扬"吉善"之"五戒十善",并作为人们的生活准则要求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洞玄灵宝六斋十直》认为:

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嗜酒,三者不得口是心非,四者不得偷盗,五者不得淫色。十善:一念孝顺父母,二念忠事君师,三念慈心万物,四念忍性容非,五念谏诤蠲恶,六念损己救穷,七念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念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念为人兴利除害、教化未悟,十念读三宝经律、恒奉香花供养之具。凡人常行此五戒十善,恒有天人善神卫之,永灭灾殃,长臻福祐,唯在坚志。《云笈七签》第806-807页。这里的"五戒"乃为戒"杀生"、"嗜酒"、"口是心非"、"偷盗"、"淫色";"十善"则"孝顺父母"、"忠事君师"、"慈心万物"、"忍性容非"、"谏诤蠲恶"、"损己救穷","放生养物"、"种诸果林"、"道边舍井"、"种树立桥""兴利除害"、"读三宝经律"等方面,是道教生活观所具有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想。只有"常行此五戒十善",才能"善神卫之,永灭灾殃,长臻福祐,唯在坚志",体现出道教"至诚感天,无有恶意"的自然生活准则,以及对善恶吉凶的基本态度。

五"存思精审,自然忘劳"

——思劳有度

道教认为人们的生活行为具有基本的自然准则和生活模式,其生活行为的内容和要求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限度之内,这就是所谓"思劳有度"。"虽然所偏好的无关紧要之物对于幸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它们集中起来并非无关紧要;他们对于我们所过的生活的特性造成了某种影响,使我们的生活更接近于其自然的完成。"(美)特伦斯·欧文著,覃方明译《古典思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214页。道教这种"思劳有度"之范畴具体表现在"存思精审,自然忘劳"的基本生活要求,"暮无远行,暮常护气"的基本养生方法以及"气虚形,精虚神悴"思劳过度所具有的危害性等方面。

第一,"疾之所起,自生五劳"。道教认为思劳过度会造成"六极、七伤、七痛"之危害,这种危害之原因乃为"五劳",由于"思劳无度"造成人之"五劳",使得人之身体各个器官产生"先损"、"受邪"、"俱病"等现象,从而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带来各种麻烦与不便。梁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

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藏先损,心肾受邪,府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道藏》第18册,第482页。

陶弘景的养生思想清楚地表明了由人之生活"五劳"导致"六极",再到"七伤"、"七痛"的因果过程,并认为"疾之所起,自生五劳",其致病的主要根源在于人们生活中的过"劳"行为,失去了生活对于身体的养生和保健作用,从而导致"邪气多"、"正气少",使身体失去了在生活本然运动条件下所具有的阴阳平衡,离开了生活所具有的限度和标准,也就失去了生活本身,失去了生活所应该具有的自然属性和存在的依据。为了保持生活所具有自然本性,道教认为在人们的生活行为实践中应该"存思精审,自然忘劳"《云笈七签》第961页。才可以实现生活所具有的本然本质。

第二,"导引诸术,避众伤人"。道教认为要使人们的生活实践行为体现出其生活所具有的自然本性,就必须避免"伤"其生命之"血"、"气"、"骨",并在行为过程中"暮无远行,暮常护气",维持生活所必须具有的自然本性。对此,道教认为"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常护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咸伤筋,醋伤骨,饱伤肺,饥伤气"《道藏》第34册,第470页。生活行为之"久视"、"久卧"、"久立"、"久行"、"久坐"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种危害性体现在"伤血"、"伤气"、"伤骨"、"伤筋"、"伤肉"等方面。道教在饮食习惯方面也认为"咸、醋,饱,饥",同样具有"伤筋"、"伤骨"、"伤肺"、"伤气"之危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顺应生活自然所具有的本来面目,使生活适应生命运动所具有的本性规律。《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杂修摄·养性延命录》中也有同样的认识:

远思强健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凡交须依导引诸术。若能避众伤人事,而复晓阴阳之术,则是不死之道。《云笈七签》第720页。

这里指出,日常生活中"远思"、"忧恚"、"喜乐"、"忿怒"、"汲汲"、"戚戚"、"寒暖失节"、"阴阳不交"等行为都是人们"思劳过度"之体现,具有伤人之危害,人们应该在行为实践中把握其所具有之"节度",并通过采用"导引诸术"、"避众伤人"等方法,实现生活之自然。《云笈七签》又认为:"一日之忌,夜莫饱食。一月之忌,暮莫大醉。一岁之忌,暮莫远行。终身之忌,卧莫燃烛行房。勿得起恨于人,当以息怨仇也。"同上,第788页。这是生活自然所具有的内在本质之体现。

第三,"气虚形羸,精虚神悴"。生活对于生命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其生活"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的主要体现乃为"养其形而爱其神"、"敬其身而重其王",具体体现在生活中则为"从于自在",是其"万物以停育为先"、"天地以清净是务"思想的体现,表现了生命运动"莫不禀于自然"之本色。《云笈七签》卷九十《七部语要·连珠》认为:

形者气之聚也,气虚则形羸;神者精之成也,精虚则神悴。形者人也,为万物之最灵;神者生也,是天地之大德。最灵者是万物之首,大德者为天地之宗。万物以停育为先,天地以清净是务。故君子养其形而爱其神,敬其身而重其王。莫不禀于自然,从于自在,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云笈七签》第1986页。

道教通过三个方面表达了"不过劳其形"对于生命之本然的意义:一是人之生命的存在与演化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本质属性,即"形者人也,为万物之最灵",具有"形者气之聚也,气虚则形羸;神者精之成也,精虚则神悴"的生命运动演化之特征;二是这种运动演化中人之"君子养其形而爱其神"是生命存在与演化之必然,其前提条件乃为"万物以停育为先","天地以清净是务";三是生活的内在本质乃为"莫不禀于自然",即"从于自在,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是道教自然观在生活观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道教认为:"福者祸之先,利者害之源,治者乱之本,存者亡之根。上德之君,质而不文,不视不听,而抱其玄。无心无意,若未生焉,执守虚无,而因自然"《云笈七签》第1990页。"福"与"祸"、"利"与"害"、"治"与"乱"、"存"与"亡"具有内在对立统一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此,道教认为"上德之君"要做到生活"自然"应该"质而不文"、"不视不听"、"无心无意",达到生活所具有的具体要求,才是道教"思劳有度"生活观之体现。

总之,道教的生活观体现了生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衣食自然,分定诚宜"是道教生活观所追求的目的和要求。人们的实际生活"富贵贫贱,莫不由天"。人们通过生活实践中各种"守"、"处"、"去"、"节"等行为而使生活不同之性"混合"而达到"养道养德,养性养气"之状态。道教生活观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实践中应牢记"饮酒忌大醉,饱食终无益"、"量腹而食,度形而衣",以及"悉皆饮食,以养其体"等教训,认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坐卧休息甚至性生活等方面均应遵循自然之理,"饮食有节,起居有度"才是生活之本然。为此,应"积善立功慈心"、"去其欲澄其心"、"上中下各九戒",并认为"百姓日用"生活应体现出"以道济物"、"以文柔远"之作用,通过"道"与"文"来体现并反映出生活所具有的本然之属性。人们的基本生活态度、生活愿望和生活行为必须符合生活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具体表现为"清净逍遥"的生活态度、"淡泊名利"的心理欲望、"家国安泰"的治政准则、"善恶吉凶"的行为标准以及"思劳有度"的生活模式,体现了道教生活自然的内在要求。"培育清净人心,回归宁静生活,呼唤清明社会,化育清醇世界。--未来的生活道教将以"利万物"的上善精神来演奏"大道"世界之歌,宇宙自然之歌。"

同类推荐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革命时期的爱情

    革命时期的爱情

    这是一本关于性爱的书。性爱受到了自身力量的推动,但自发地做一件事在有的时候是不许可的,这就使事情变得非常的复杂。举例言之,颐和园在我家北面,假如没有北这个方向的话,我就只好向南走,越过南极和北极,行程四万余公里到达那里。我要说的是:人们的确可以牵强附会地解释一切,包括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噬吞乾坤

    噬吞乾坤

    被流星砸中的秦风,穿越到奇异世界,开始了强盗般的修炼……你等级比哥高?你惨了,哥抢的就是你能量。你等级比哥低?你也完了,哥先抢能量后取你小命。即使你不幸死了,哥也要将你零星的能量榨干……噬吞日月光辉,抢尽天地宝灵。抢钩者诛,抢国者诸侯,抢天地者,神皇也。
  • 合江亭

    合江亭

    合江亭,地处成都,府河与南河于此相合,汇为一条河流。因为两江相合,永不分离的寓意,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爱情圣地。《合江亭》即以此背景,讲述了在这个物欲和浮躁的现在,一对男女为追求真爱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爱至炽血

    爱至炽血

    一朝穿越,身边竟然还带着一个拖油瓶,一个宫女一个公主,凭什么世道如此不公?穿越的宗旨难道就是逃婚吗?为什么一直在逃逃逃……原本设想好的米虫生活又怎么会和政治阴谋扯上了联系?炎珂:你要是敢死,我便嗜血成魔,倾我一生让天下人为你陪葬,莫夕颜一脚踹飞:青天白日就敢咒老娘死?身后两人的夫君默默掩面遁走。(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达达失踪

    达达失踪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天秤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天秤座

    过去两年在土星的笼罩下,天秤遭遇许多无妄之灾,只能用倒霉二字形容,遭遇各种莫名的不顺,不能说什么,只能挽起袖子、努力拼了。 2013年是好消息频频的一年,相对于2012年的倒霉运来说,真实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有利的局面会持续到2015年,对天秤来说,是值得把握的事业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