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40

第40章 生活观(4)

这里的"六情"乃为"淫色"、"淫声"、"芬芳"、"脂味"、"桑滑"、"放决"是人之"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之所为,并与生活自然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属性相悖。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若不检制纵恣",不加以注意"六情",则"世人所恶,死为鬼之所迫"。这些具有违背生活自然之属性,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制而去"才可以实现生活之自然,并成为人们生活行为之准则。杜光庭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针对人之生活中存在的所谓"六情"、"六欲"作了划分和比较,并认为人能"戒"之则为生活"自然"。"六欲者六根也,六根者是眼耳口鼻心意也。欲者,染著之貌,情爱之喻。亲境而染谓之欲,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世人若能断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虑而安其神,则六欲自然消灭,岂能生乎?"《道藏》第17册,第184页。这里表达了生活自然具体的行为体现内容,即"断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虑"、"安其神"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上述几点,则"六欲自然消灭",是道教对于"澄心戒欲"的基本要求。

第三,"上中下戒,各九戒勿"。道教认为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办法实现"澄心戒欲"、"六欲自然消灭"之生活行为目的。为此,道教要求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遵循"上中下"各"九戒",这样,生活便会"亡之不为失,存之不为得也"。道教在南北朝《太上老君经律·道德尊经戒》中提出了"上九戒、中九戒、下九戒"三戒。其中,上九戒为:"戒勿喜邪,喜与怒同;戒勿费用精气;戒勿伤王气;戒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味;戒勿慕功名;戒勿谓伪彼指形明道;戒勿忘道法;戒勿为试动;戒勿杀言杀。此上最九戒"《道藏》第18册,第218页。;中九戒为:"戒勿学邪文;戒勿贪高荣强求;戒勿求名誉;戒勿为耳目口所误;戒常当处谦下;戒勿轻躁;戒举事当详心,勿惚恫;戒勿恣身好衣美食;戒勿盈溢。此中最九戒"《道藏》第18册,第218页。;下九戒为:"戒勿以贫贱强求富贵;戒勿为诸恶;戒勿多忌讳;戒勿祷祀鬼神;戒勿强梁;戒勿自是;戒勿与人争曲直,得诤先避之;戒勿称圣名大,戒勿乐兵。此下最九戒"同上。此上中下各"九戒"包括了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戒勿喜邪,喜与怒同""戒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味"、"戒勿慕功名"、"戒勿学邪文"、"戒勿贪高荣强求","戒勿恣身好衣美食"、"戒勿称圣名大"、"戒勿乐兵"等方面,其内容体现了生活自然本质所具有的特点及基本要求。道教之所以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上中下"各"九戒",因为是人们生活自然之所为,体现了生活所具有的自然之理。说明道教生活观在"澄心戒欲"方面所具有的自然之属性。

四"著为自然之文"

——诗书礼乐

道教的文化生活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关于"六经之文"皆出于"自然"是道教"著自然之文"思想的体现。"理想世界的每一方面都发源于自然,由它对自然的存在感兴趣而彰明较著地表明它的起源,它对自然的存在予以唯理的解释。远在科学额外用一种不同的抽象方式来阐述自然包含的机制以前,意境、艺术、宗教和社会就极其丰美地用符号表现了自然。"参见(美)梯利著,武德增补,葛力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61页。道教认为"诗书礼乐"乃出于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自然,人们在文化生活行为过程中只有遵循宇宙运动演化以及天人运动变化规律,方可"著自然之文",实现文化生活之自然。

第一,"怀道抱德,自然淳朴"。道教将"道德"、"仁义"、"礼乐"作为对"道"之"深行"、"浅行"、"薄行"之体现,是道教对于政治文化生活自然本质的基本认识。隋唐道书《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认为:"深行之为道德,浅行之为仁义,薄行之为礼乐也。由是观之,不若怀道抱德,自然淳朴矣。"《道藏》第28册,第383页。其本质是"怀道抱德,自然淳朴"生活观的重要体现,反映了道教对于文化生活自然本质的基本认识。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则进一步将道教"自然之文"思想扩展到儒家的"德"、"仁"、"义"、"礼"、"乐"、"信",并认为此乃人君无为"自然而化",反映了人君所具有政治文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说:

人君以无为为理,率土以自然而化。夫无为之至,妙包于道,德统于仁,义合于礼,乐制于信。智囊括万行,牢笼仁义,至广无涯,至细无间,凝寂玄寥,与道混合,是无为之至也。《道藏》第14册,第483页。

并认为这种以"仁义礼乐"为内容的政治文化生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含,其所表现的"智囊括万行,牢笼仁义,至广无涯,至细无间,凝寂玄廖"之内容是"道"之本然本性的反映,体现了"以无为为理",即"无为之至妙包于道,德统于仁,义合于礼,乐制于信"所具有的"自然而化"之特征。

第二,"学书之道,当宜采意"。北宋陈景元将"乐礼"思想融会于道教的"无为"生活观之中,认为"百姓日用"生活应体现出"以道济物"、"以文柔远",通过"道"与"文"来体现并反映出生活所具有的本然之属性。《西升经集注》说:"以道济物,以文柔远,百姓日用而不知,万国自然而欢泰,少私寡欲,贵粟贱金,俗乐家安,乐和礼洽,此无为之化也。"《道藏》第14册,第593页。道教将"少私寡欲"、"贵粟贱金"、"俗乐家安"、"乐和礼洽"等称之为无为之化,并认为此乃生活本然之反映,其本质之体现乃为人们生活的"自然而欢泰",具有内在自然之属性。所以,金朝王喆在《重阳立教十五论》中认为: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道藏》第32册,第153页。

这里表现了"学书之道,当宜采意"内容所具有的本质内涵,这种本质内涵体现在应该"多看书"但是需要"穷书之本意",充分认识与了解书所表现的道之本质思想,才是"学书之道",才符合"采意以合心"的基本要求。因此,金末元初《葆光集》说:"休心何必更休书,见尽情忘复太初,观透经中无疑处,自然心地便清虚。"《道藏》第25册,第517页。就是这种"学书之道,当宜采意"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三,"自然之道,自然之文"。圣人著"自然之文"乃为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各种不同的生活本然之道,其中没有人为"一毫己意"而加入,完全是客观自然本质属性的反映,其实质表达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之结晶"诗书礼乐"等完全来自社会生活实践本身,是生活自然本质属性的体现。"精神虽然是在艺术、宗教、道德、科学和哲学中我们人类最高企望的实现--或受挫--的领域,它却从属于其他物质和本质的两个领域。"(美)梯利著,武德增补,葛力译《西方哲学史》,第664页。只有深刻地体会宇宙运动变化之道,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的"自然之文",使之更完整地顺应"自然之文",乃是道教诗书礼乐生活观的重要内容。明张宇初在《岘泉集》中说:

圣人者作,因其自然之道,著为自然之文,未尝以一毫己意加之也。是故因其变化之理而成《易》;因其训诂之体而成《书》;因其治化之迹而成《诗》;因其褒贬之法而成《春秋》;因其节文之实而成《礼》;因其和畅之用而成《乐》。此六经之文,所以终天地亘古今而不易者,以其出于自然也。《道藏》第33册,第179页。

这里体现出道教"因其自然之道,著为自然之文"思想,要求人们在理解和把握"自然之文"时,应深刻理解"道"与"文"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于"文"之背后的"道"之属性。只有"自然之道",才有"自然之文",如果要深刻地理解"书意",则必须"多看书",并将其与"道"之属性联系起来。其中道教认为生活本身存在着许多"变化之理"、"训诂之体"、"治化之迹"、"褒贬之法"、"节文之实"、"和畅之用",因之而成以"《易》"、"《书》"、"《诗》"、"《春秋》"、"《礼》"、"《乐》"之文,并被称之为"六经之文",其内容则源于生活内在本质本然,是文化生活自然本质属性的反映。

§§§第三节生活的基本态度及主要特点

道教认为面对生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本质要求及行为体现,人们必须具有符合生活内在规律的基本态度和在这种态度指导下的生活愿望以及生活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一种宗教的理性因素,它的"教义",例如印度的羯磨说、加尔文教的预定论信仰、路德教的用信仰辩护、天主教的圣事说,同样有其固有的规律性,由天神观与世界观中产生的理性的宗教救世规程在某些情况下也为塑造实际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意义的成果。"(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第26页。道教生活观的内容包含了作为民族宗教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具体表现为"清净逍遥"的生活态度、"淡泊名利"的心理嗜欲、"家国安泰"的治政准则、"善恶吉凶"的行为标准以及"思劳有度"的生活模式。这些内容是道教对于生活自然的基本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本质要求。

一"去住逍遥信自然"

——清净逍遥

道教的生活观由于受道家生活观的影响,其内容在许多方面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恬淡逍遥"的生活态度。"即使是道教中人也不能不承认,道教的最高境界是那些看上去深奥的理论、清净的生活和高雅的言谈。"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16页。"淡泊"是道教对于现实生活所持的一种超脱和平静的心理定势,是人们把握生活欲望并对此加以控制的生活需要,这种需要体现了道教生活欲望所具有的自然而合理的内在要求。

第一,"身心齐整,保无乱败"。道教认为"身心齐整,保无乱败"是清净逍遥的生活态度的重要内容,表现在行为方面则具有"五戒"以及"无败"之内容。唐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五戒文》中说:"第一戒者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第二戒者耳不贪五音,愿闻善从无惑;第三戒者鼻不贪五气,用法香遣俗秽;第四戒者口不贪五味,习胎息绝恶言;第五戒者身不贪五采,履勤劳以顺道。"《道藏》第3册,第399页。道教通过"五戒"达到"履勤劳以顺道"之目的,对"目耳鼻口身"贪"色"、"音"、"气"、"味"、"彩"等欲望给予诫禁,并在行为上表现为"誓止杀学长生"、"愿闻善徒无惑"、"用法香遣俗秽"、"习胎息绝恶言"、"履勤劳以顺道"等内容,从而实现生活所具有的本然状态。人只有在"逍遥"、"不贪求"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身心齐整保无乱败"的生活方式。为此,唐代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八败文》中说:"斋以齐整为急,急以齐整身心,身心齐整保无乱败。败起多端,大略有八:一者杀生自活;二者盗他自供;三者淫欲为快;四者妄语诳人;五者醉酒恣意;六者杂卧高广大床;七者竟玩香油华饰;八者耽著歌舞作唱。"《道藏》第3册,第400页。只有避免"八败",即不"杀生自活"、"盗他自供"、"淫欲为快"、"妄语诳人"、"醉酒恣意"、"杂卧高广大床"、"竟玩香油华饰"、"耽著歌舞作唱",才能实现"清净"、"逍遥"的生活方式,使人之生活达到"去住逍遥信自然"的状态。

第二,"贵爱其身,与道相辅"。道教的"去住逍遥信自然"之"清净逍遥"生活观,具体表现在行为欲望方面则要求"贵爱其身,与道相辅"。这种"贵爱其身"具体表现为"灭三恶之道,斩断地狱之根";在情欲方面认为"罪莫大于可欲",应"以贵爱其身,与道相辅而行",才能体现出"清净逍遥"之生活自然本质。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说:"三恶,三徒也,第一色欲;第二爱欲;第三贪欲,为三恶门也。地根,地狱也。请灭三恶之道,斩断地狱之根。"《道藏》第2册,第218页。这是实现生活自然应当具有的基本要求。如何"去欲"、"斩断地狱之根"呢?道教认为可以通过各种的"戒律",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贪欲"进行抵制和规诫,达到一种超脱而淡泊的生活方式。宋徽宗赵佶注《西生经》说:"罪莫大于可欲,故为凶害之根。人之有欲,决性命之情以争之,莫知其根也。不见天地之纯,莫知其原也。圣人则不然,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则以贵爱其身,与道相辅而行故也。"《道藏》第11册,第504页。这里"去欲"与"逍遥"之间是一个统一的关系。因为"罪莫大于可欲"为凶害之根,只有做到"去欲"才可实现"游于无人之野"的生活方式,达到"逍遥"之境界。其原因是"欲"所具有的"凶害之根"、"三恶门"、"地根地狱"之特征。由于"人之有欲",并具有"决性命之情以争之"的特征,所以,表现在行为方面则具有"去欲"之要求,以便除"三恶三徒"以及"凶害之根",使之"与道相辅而行",这是生活自然"贵爱其身"的重要体现。

第三,"随缘度日,誓不贪求"。道教"去住逍遥信自然"的生活观还体现在对于生活之态度的"逍遥自在",具体表现为"无拘无管"、"无喜无忧"、"时时恣情"、"恣情歌舞"等方面,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道教所追求的"随缘度日"、"誓不贪求"的生活自然之态度。金代马钰在《丹阳神光灿》中说:"逍遥自在,云水遨游,身如不系孤舟坦荡,无拘无管,无喜无忧,时时恣情歌舞,任傍人笑憨。清贫志,且随缘度日,誓不贪求。"《道藏》第25册,第627页。这里"随缘度日,誓不贪求"是对于生活自然所具有的"清净逍遥"最好的描述,体现了道教生活"逍遥"思想的独特内涵与魅力,并形成道教一系列"逍遥信自然"的生活情趣。"去住逍遥信自然,龟长蛇短祖师禅,山头一片清凉境,始见壶中别有天。"《道藏》第32册,第543页。只要能做到"逍遥信自然"则生活将会有另外一种感受,另外一种天地。"人们只有抛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和纵情恣欲的短暂快乐,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向仙人境界飞跃,去享受永久幸福的神仙生活。"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金朝王喆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则提出了"养心气"思想: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心性,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戒嗔怒,养肺气;五者美饮食,养胃气;六者少思虑,养肝气;七者寡嗜欲,养心气是也。《道藏》第25册,第808页。如果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养心气",则可以为建立"清净逍遥"的养生生活方式创造条件。"清净逍遥""不贪求"的生活方式是道教为之追求的现实生活模式以及未来的生活理想,体现其对于"贪欲"之危害的认识。

二"嗜欲皆销合自然"

——淡泊名利

功名利禄是人们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方面所具有的欲望要求,是人们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所具有的一种心理嗜欲。葛兆光先生认为:"也许是在与佛教的争论中不知觉的融入,这种融入使道教上层人士越来越关注形而上的精神性问题,如人的本性与生命、宇宙的本原与变化、个人的超越的可能性等等,而且也使道教上层人士越来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世俗的、高雅或澹泊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这种问题与习惯渐渐成了他们进入上流社会的标志,也成了上层道教徒注意的焦点。"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第111-112页。如何看待和把握功名利禄是道教生活观所具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成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做一个能让自己心灵放飞的人。用点心思,琢磨做人的道理,提升做人的修养,为自己奠定一生成功的基础。事业成功的人,通常是那些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人。做人做到位了,事业做到位了,财富自然也就随着来了,事业自然也就成功了。
  • 红楼逸梦潇湘情

    红楼逸梦潇湘情

    一纸丹凤诏,多少忙乱人。太子病重,御医回天乏术,皇上下旨,大赦天下为太子祈福,并且下了一道圣旨:选官宦人家女儿,为太子冲喜。很多官宦之家都忙着聘女儿,贾家也不例外,大家长们急急忙忙的,迎春探春都匆忙间问名纳彩,订了亲事。王夫人又请元妃赐婚金玉良缘,可怜宝钗只做了宝玉二房。贾府中只剩下年纪尚小的惜春,还有寄人篱下的黛玉…为了讨好皇帝皇后,元妃听从王夫人的话推荐黛玉。面对贾母苦苦相劝,面对贾府中众人的冷言冷语,面对所谓的骨肉亲情,想着幼小时候那一缕似有似无的情怀,黛玉毅然决然,选择了为太子冲喜,凤冠霞帔进了东宫,开始了新的生活。等待妹妹的又是什么呢…推荐自己的新文《梦续红楼之盗玉》【脂砚斋最新出品红楼文系列】《水润珠华点绛心》作者:沧海明珠《红楼之潇湘辞》作者:夏轻尘《红楼之玄黛情浓》作者:泪语忧潭《红楼逸梦潇湘情》作者:长河晨日【脂砚斋出品种田文系列】《继室谋略》作者:瑾瑜《嫡女谋略》作者:月色阑珊《小妻大妾》作者:沧海明珠《庶女无敌》作者:雁无痕号外,号外:强力推荐一部虐文给大家,虐虐更销魂哦!《鸩妃》作者:鹤梦竹影推荐好友好文:《红楼之玉溶潇湘》作者:雨若菲彤《一水溶玉梦红楼》作者:人幽若兰《玉漪碧水续红楼》作者:月下菊《红楼鸳梦玉舞蹁跹》作者:心若芷萱《残后风华》作者:一露走来《部长别太坏》作者:浅水的鱼《红楼之禛玉》作者:纳兰蝶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总裁的大老婆

    总裁的大老婆

    又名《复仇总裁的狂暴妻》一场车祸,让她和他同时失去了最爱的人。灾难接踵而来,事故鉴定结果显示:车内有性行为迹象。为死者违规停车,负事故全责。他的未婚妻和她的未婚夫在车震过程中被撞身亡…彼时,他的脸尚因悲伤而苍白如纸,她的脸上亦布满着泪花。┣女主版正剧简介┫乔语柔,外表柔美恬静,语笑嫣然,实则脾气火爆,是个出身武学世家的散打高手。未婚夫的背叛和突然离去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满腔怒火正不得发,那死女人的男人居然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和我结婚。”“有病!”可那个似乎能一手遮天的男人居然阴魂不散,缠上了她!逼得她和家人走投无路,她无奈再次冲到他的面前,“给我理由!”一纸契约递到她面前。内容很简单。他给她想要的一切,她陪他演戏。五年为期限,期间互不干涉,不强迫性爱,如意外产子,离婚后不得剥夺任何一方抚养探视权。简而言之,就是配合他羞辱报复不知何时会醒来的未婚妻及其家人。幼稚!可被逼无奈,她抬手按印。#####以为只要演好五年的戏,她便可以恢复自由之身,还可以顺便报复那女人的夺夫之仇。然而,她却忘了,自己嫁入的不是普通平凡之家,而是声名鼎盛的豪门旺族。#####眼里永远带着疏远斥责的婆婆鄙夷设计她的二小姐总是对她绽放热情阳光笑容的三少爷与家族格格不入唯独愿意与她在夜晚的天台上吹风的四少爷...#####她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盘中餐…而身为搭档的她的丈夫,居然不闻不问,甚至恶意纵容!她无奈在这漩涡里挣扎自保...#####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情绪已慢慢淡去,一些情愫却悄然生成。只是这一切看似美好的景象,在那个女人苏醒的那一刻,土崩瓦解…#####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她心叹息。杜辰逸,戒指褪去,痕迹犹在。我是,你呢?★★★★★★男主鬼畜帝王腹黑,女主火辣暴力一根筋。过程爆笑,不排除家暴(至于谁暴谁,那不明摆着嘛~)。先甜后虐,结局幸福。过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搞笑版男主简介在文中,敬请观看。#####推荐夕的其他几篇不成气候的小文《这算哪门子的穿越》(女穿鸟,玄幻变身,搞笑冤家)《幼宠》(17岁女高中生VS魅力花心大男人,腹黑女主攻心记)《残恋》(都市异能,明星,总裁文。女强,男配多多。)
  • 每天学一点管理常识

    每天学一点管理常识

    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常识蕴涵着真正的智慧。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凤囚凰

    凤囚凰

    “总有一天,你会为了一个女子沉沦。”慈祥的老人看着面前的坚毅的男子,淡淡一笑道:“那时,你便会知道,什么是情爱了。”“爱?”男子脸背着光,只能隐隐约约看出一个轮廓,但,那双闪烁着冷意的双瞳,不由得泛出一抹嘲讽。“是,爱。”老人毫不意外他的反应,淡淡一笑道。“你甚至宁愿让天下陷入死亡的恐惧之中,你会不顾一切的想要看到她幸福的笑颜。哪怕,你已经深深坠入了死亡之地,你的心依旧在为她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