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15

第15章 天人感应(1)

"天地自然感应,果何法之有哉"

——宋·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

天人感应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其基本思想为天能干预人事,人之行为亦能感应上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天对人的罚赏。""天人感应"的观念,在《易传》中便已存在;不仅"天道"作用和影响"人道","人道"也作用和影响"天道"。"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页。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为汉代董仲舒,"汉武帝时,儒家的董仲舒,以"天命论"为核心,吸收邹衍神秘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改造儒学,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的神学体系。"李养正著,张继禹编订《道教经史论稿》,第311页。"董仲舒正是把原来是自然的"天",将之神秘化而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李锦全《李锦全自选集》,中国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他把"天"视为百神之君,有意志,亦有目的,天与人相副,具有喜怒哀乐之情,春夏秋冬四时就体现了天的喜怒哀乐,"人副天数",天能创造人类,目的只是为实现天的意志。在天人关系中尽管人也影响天,但是天仍然是主宰,是施与者,而人仅仅是天的缩影。人的形体、精神、思想情感、道德品质,都是天的复制品,与天相符合。"自董仲舒确立天人感应学说之后,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非常深远,道教作为本土宗教自始至终贯注了这一观念。"李大华《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天人感应之说深深影响了道教,并已作为一条普遍原理贯穿于道教各种典籍及方术之中。

§§§第一节天人感应的自然本质及主要特点

道教天人感应论的自然基础与本质属性在于天与人在道本质上的同构、同性。《老子想尔注》认为:"自然相感也,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老子想尔注校笺》第40页。天和人本质上统一于无所不包的道,这个道乃为宇宙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和基本规律,从而使人道与天道具有许多共同性的特征及自然属性。"按照古代中国人的想法,大宇宙是一个彼此相连又和谐的整体,将大宇宙中的天地人鬼贯通一串的是气、阴阳、五行、八方等基本要素,既然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相同而且互相对应的,那么,在天地人鬼之间就有共同的存在方式,天地人鬼之间也有可能发生神秘的但又是必然的联系和感应。"葛兆光《宇宙、身体、气与"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2期。道教天人感应体现了天人之间彼此相应,互补有无,使天与人之间难舍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形成一系列理论和思想。这些理论和思想充分表达了道教天人感应思想的自然本质和主要特点。

一"天人相与,如影赴形"

——天人感应的自然属性

道教认为天人感应是宇宙产生和演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宇宙运动所具有的本然属性和主要特点,是宇宙运行在天人关系方面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与,如影赴形"《道藏》第27册,第10页。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山水草木,井灶洿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体亦有魂魄,况天地万物之至大者,于理当有精神,有神则宜赏善而罚恶。"《道藏》28册,第193页。杜保瑞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书中认为:"天人相感作为一个自然知识上的理论仍有待开发。"杜保瑞《哲学基本问题》,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道教的天人感应思想是道教自然观对天人关系的系统化、神圣化、宗教化和泛神化认识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天相交,以人合天"。道教天人感应的本质思想和目的,在于使人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最终实现"人天相交"《云笈七签》第953页。使天人之间产生并建立各种各样的美妙和谐关系,其中"以人合天"《道藏》第27册,第35页。等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思想就是这种关系的表现之一,并作为判断、解释、处理、调节和改善天人关系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之一,对道教的各种经典、教义和理论产生影响。明代危大有集《道德真经集义》中认为:"从事于道者,和顺于道德,混同于事物,自然感通于物,物也自然相应也。"《道藏》第13册,第567页。道教将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当成"道"所演化的结果,人和万物的一切都与"道"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共同的"道性"存在使天与人在宇宙的运动和发展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相互响应,彼此应和。人天之间如果能够"和顺",则人与万物将"混同"为一,实现人与道之间所具有的自然的相通相应,从而为天人关系的合一提供条件和奠定基础。

第二,"天和人和,顺天应人"。道教天人感应所追求的目的是天人之间积极的"天和"与"人和"关系。这种天人之间"和和"相应关系,是宇宙演化过程中所必然的客观存在和本质本性之要求,是"宇宙演化"与"人为愿望"都为之共同期盼的理想化的现实结果。这种追求的理想结果表现为:"顺天所以应人也,故天和至而人和尽也。"《道藏》第16册,第445页。"天和"与"人和"的理想结果是由于"顺天"之原因,这种天人关系是宇宙演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天人作为"道"之产物所具有的必然属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人感应的本质属性乃是宇宙运动所具有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但是人之主观行为则对于天之"施报"大小、多少、快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主观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中的必然反映,体现了人在天人感应中所具有的主观因素对于天人关系影响的力量。

第三,"理有施报,出于自然"。天人感应是存在于人与道之间相应相感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善恶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应道之规律。天人感应具有客观性,但人的因素以及人在天人感应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人能遵循"道"所具有的本然属性,则可感天动地而"神明"。东汉时期的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批驳了汉代统治数百年的天人感应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将天人感应归宿于天道自然。参见李申《道教本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页。宋元之际郑思肖在《太极祭炼内法》中认为:"天地自然感应,果何法之有哉。王自量德行可敬,自然感动天地神明。"《道藏》第10册,第465页。道教将这种"天人自然感应"作为客观存在的"本然"必然现象,其"果何法之有哉",其法不过是宇宙客观所具有的法则而已,非人为之。但如果人能"自量德行",即遵循道之本然本质规律性,可自然感动神明。其原理则是道教的"自然应灵"《道藏》第7册,第767页。等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体现。对此,宋代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认为:"理有施报,出于自然。"《道藏》第27册,第7页。所以,道教的天人感应是道教宇宙生成思想中具有重要内涵的天人观,它除了具有丰富的天人哲理以及受"道法自然"规律支配以外,还体现了道教作为传统宗教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道教对于宇宙生成过程中人天之间所共同具有的属性与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天人感应所具有的本然本质属性。

二"我通天地,天地通我"

——天人感应的客观规律性

道教认为天人感应是基于"道"对天人关系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天人观,是由道所具有的规律和内容所决定的,它是客观的、本然的、有规律的。"在孔子、墨子,天有意志。在《老子》书中,天只是苍苍的天。在庄子就不然,天成为大自然的代名词。天不与地对称而与人对称了。显然实质的天是由意志的天到自然的天之过渡,老子在前庄子在后。"刘鄂培主编《张岱年文集》(第一卷),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在感应与被感应关系中,人道又必须以天道为基础,遵循道所具有的内在规律而不是违背它,否则就会遭到道之规律的惩罚。"人之数当与天地相应,不相应力而不及,故得凶害也。"《太平经合校》第38页。这里的"凶害"之结果是由于人在对待与天之关系中"不相应",而且不能够把握和顺应道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使人之力量与天之力量之间彼此难以相"及",并导致最终造成人天感应之"凶害"。这种天人感应的客观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发,道之所在"。天人感应的客观规律性是由"天"、"人"、"道"共同具有的"道"、"情"、"意"、"序"、"礼"、"伦"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离开了这些内在因素和客观存在,"天人感应"是难以实现的。南宋崆峒道士邹在《黄帝阴符经注解》中认为:"天人合发者,道之所在,天意人情所同。然天序有典,天序有礼,人之大伦是也。"《道藏》第2册,第826页。这里的天人关系是"道"所固有的规律,体现在"天意人情所同",人以天之"典"、"礼"为大伦,人天关系之间具有"伦"之规律、道之属性。"天人相感的作用模式是透过同类相动的气化宇宙论的变化规律在进行的,因此主体的作为本身的阴阳律动影响了天地整体的阴阳律动,天地整体的阴阳律动已经由阳德阴刑以及阳主阴从给规范了,人性主体的作用也应该顺从这一规范,否则将遭到同类相动的恶果。"杜保瑞《哲学基本问题》,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页。

第二,"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天人感应的客观规律性是"天定胜人",而非"人定胜天"。人具有天之属性,人之心则属于客观之存在,人在宇宙生成与演化中只有"立天道",才可以实现"定人心",因为二者是由于"机"、"道"之联系,才最终建立并成为"心性"相感、"天人"相应的。《黄帝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道藏》第1册,第821页。天人感应所代表的是天人"性机"之间所具有的补充关系,你中有之我没有,我中有之你没有,而天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立天之道以定人",具有天定胜人而非人定胜天之属性。

第三,"天地有道,人亦有道"。天人感应的客观规律性是天人之间的"契合",这种契合表现为"我"与"天地"相通,天地与人之间互有而并生。这种人与天地契合与并生的客观基础则为"道",这是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必然规律和共同属性。宋元之际牛道纯撰《文始真经注》认为:

我通天地,天地通我,即是我与天地似契合,则又不契合。天地有人,人亦有天地,天地即大人,人即小天地也。似离远又不远,故云我与天地似契合似离也。天地与我并生,天地有道,人亦有道,道者统一而无杂,本自全真,道为天地人归宿之所,故云纯纯各归也。《道藏》第14册,第619页。

这里体现了"我与天地似契合似离"之规律,即天人感应体现了天人关系的既"似契合",又"不契合";既"似离远"又"不远"。同时,又表现为"天地有人"、"人亦有天地"之特征,充分表现了天人感应的"似合似离"性。其思想基础是"道者统一而无杂",是天人感应的必然本质所在。天人感应的这种"全息"思想,即"天地即大人,人即小天地"。从人的某些特征,可以全面反映出天地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和运动状况,反之亦然。

第四,"以人道言,天人交通"。天人感应客观规律性的原因和基本依据是天道。南宋武林道士褚伯秀在《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中认为"人道始终以天道言相应,以人道言天人交通,阴阳性命之理备矣"《道藏》第15册,第618页。说明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性是"人道"建立在"天道"规律基础之上的,道对于"阴阳性命之理"等方面的影响既包括天也包括"人道",以及"天人交通"天人之间的感应与被感应关系。所以,道教认为天人之间应当实现"相应"、"相力",使天人关系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达到天人合和,是天人感应客观规律性的必然要求,"人天相应"是人在天人关系中所应当认真履行,同时应当在天人关系中避免因人"不及"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性而导致"凶害"。

三"合天应人,功不厌多"

——天人感应的系统相应性

道教认为天人感应是天与人之间的相互感应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多种因素并涉及到多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其相应的内容和范围具有系统性。道教的天人感应思想表达了天人之间的系统相应性,这种相应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动求为称,赴与为名"。天人感应遵循着天人自身运动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天人感应具有其相应的系统性。孟安排在《道教义枢·感应义》中从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六感六应"方面全面阐述了天人感应的系统相应性:"感是动求为称,应是赴与为名。"又云:"感者凡情发动之称,应者圣道赴接之名。感应体义者,旧义有六感六应。六感者,一正感、二附感、三普感、四偏感、五显感、六隐感";"六应者,一气应,二形应、三文应、四圣应、五贤应、六袭应。"《道藏》第24册,第835页。这里的"六感六应"既系统又相应是天人感应系统相应性表现之所在。即正感与气应、附感与形应、普感与文应、偏感与圣应、显感与贤应、隐感与袭应。这种一一对应关系虽然很难具体表达"感"与"应"之间的本质内容,也很难具体表述所感应的内在机理与感应之效果,以及六者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道教通过这种感应关系的表达,显示了道教对于天人感应系统而对应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天人关系所具有的"感是动求为称,应是赴与为名"之内在感应的系统相应性。

第二,"天机人机,彼此相符"。天人感应的内在机理和系统机制,即天之机与人心之机相应其动,彼此相符而不妄动是其内在的系统规律性,它不但是天人感应的内在机制,而且是天地万化之本。宋末元初俞琰解《黄帝阴符经注》中认为:"天之机与人心之机相应。其动也,彼此相符,是为天人合发。天人合发之机,非知道者孰能知之?知其机而不妄动,则万化之本定矣。"《道藏》第2册,第831页。道教认为天人之间由于"道"之影响而存在着"天人合发"等系统的相应性,使天人之间相互感应,这种感应的内在机理是"道"之规律。只有知其"道"者,才能知其道之机理而按照道之规律而动,否则非知"道"者,不知"道"之运行规律而动者乃为"妄动"。所以"知其机而不妄动",即知"道"之机理乃为万化之本,是天人感应的内在机理和系统机制。

第三,"天地人伦,自安其分"。天人感应的系统相应性表现为"天地人伦"。天人感应只有在符合"天地人伦"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应有的结果,使天人之间"自合其宜"、"自安其分",实现由天人感应到天人合和的转化和渐进过程。金代全真道士侯善渊注《黄帝阴符经注》认为:"递互相盗,自合其宜,天地人伦,自安其分。"同上,第824页。"人伦"一般指人类社会之伦理关系,道教"人伦"除了表示人类社会以外,还具有天地万物与人都有其"伦"的意思,这种"伦"表现了系统相应性,即"天地人"之伦。天与人都必须在这种"伦"的制约下运动与演化,使天人感应仍然在系统有序的前提下相应相感,并表现为"自安其分"之外在和谐特征。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太子寻妻追捕令:兼职小妖妃

    太子寻妻追捕令:兼职小妖妃

    冷情男人,一睁开眼,十几双垂涎久久的瞳孔,下一秒,一群母狮子前赴后继扒光他的衣物,恨不得一口生吞他!。。。记仇女人,无视男人愤怒的眼神,索性拿绸布蒙了他的眼睛,得瑟一笑道:“记得要好生伺候这位大爷哦。”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天才宝贝无良娘亲

    天才宝贝无良娘亲

    她,没心没肺,无端穿越。捡了个“第一奸臣”的便宜夫,却遭到百端误解,还莫名其妙怀上宝宝!万般无奈,她只得带球跑,一路上美男元宝纷纷而至,快活似神仙!可是好运遭天妒,什么天才宝宝?根本就是妖孽嘛!一二三四五六七,儿子呀,你到底想找几个爹?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俏皮农女发家:大叔求带走

    俏皮农女发家:大叔求带走

    一场飞机事故让身为农业科研员的明玉魂穿了。天呀!这是哪?破败的茅草屋,下雨能漏成筛子,有没搞错!家里居然还有两小萝卜头,明玉刚想利用自己的技术发家致富,想着缺点地,包子爹爹居然告诉自己,家有大山几十方里地。哇!看我如何大展身手吧。可是……好像人手不足,咋办,咋办?啥?北边洪涝?来了好多难民?哈哈哈!人手呀!人手呀!还是免费的。太好了!天助我也。看我如何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吧..
  • 霸爱小魔女

    霸爱小魔女

    据说,听说,传说——她亲爱的冷哥哥明天就要结婚了捏?开玩笑,她如果让这场婚礼完美落幕,她就把轩辕羽姗四个字倒过来写。
  • 丑女变身:撞上恶魔遇上爱

    丑女变身:撞上恶魔遇上爱

    她,是一个丑到人神共愤的大丑女。她的出现几乎轰动了整个樱世高中,她被称为“樱世最丑女”,是樱世数一数二的重量级人物(这里指体重),然而,她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多重身份……他,是樱世的“校草第二”,家世好、脾气好,是众位女生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几次偶然的相遇,他解救了被众人冷嘲热讽的她。感动之余,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追到校草级的他,并为此进行了华丽的大变身。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丑小鸭如何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 剑气凝神

    剑气凝神

    浩瀚无边的神秘大陆,衍生出万千武道,千变万化,武者焚江倒海,飞天入地,无所不能。 一个沉寂了五年的平庸少年,在十五岁之前一直都无法突破内气境第一层境界,只能混吃等死,自我放逐,在家族中更是形如透明,受尽奚落。 但是一场变故,却让少年拥有了妖孽一般的领悟力,过目不忘,悟性直上云霄,任何武技到手,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修炼到圆满境界,战斗力更是冠盖同辈,力压一代。 天才碰撞,热血对决,只凭我三尺剑芒,独步天下。 寂寞第三本新书《超凡寄生》正在连载,欢迎入坑。
  • 秘密档案

    秘密档案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