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100000004

第4章 开创:以意逆志元命题(2)

孟子说:“告子曾经说过:‘假若不能在言语上得到胜利,便不必求助于思想;假若不能在思想上得到胜利,便不必求助于意气。’[我认为]不能在思想上得到胜利,便不去求助于意气,是对的;不能在言语上得到胜利,便不会求助于思想,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思想意志是意气感情的主帅,意气感情是充满体内的力量。思想意志到了哪里,意气感情也就在哪里表现出来。所以我说:“既要坚定自己的思想意志,也不要滥用自己的意气感情。”

“志”、“心”在这种现代汉语的翻译中成为志向、思想意志。不仅是语义内涵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意义生成方式的转换。意图、精神等现代术语建构的是作为主观世界的呈现。这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区分为前提的现代科学认识论视野中的意义表述。因此,在现代视野中,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成为意图主义诠释的起源。

“刘若愚先简单地介绍了诠释《诗经》以及后来诗歌的儒家释义学传统。他在儒家释义学传统中发觉两个不同的倾向,命名为道德主义和意图主义。第一种倾向道德主义可以以孔子本人为例……孟子所谓‘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则成为儒家释义学的第二种倾向意图主义的起源。”这种现代认识论视野中的论说表述,作为意图的“心”、“志”失去了在孟子语境中具有的思想性内涵与哲学性视野。“孟子哲学,基本上就是一个以人性为首要关怀的价值思考。”“孟子人性论最大的突破,在于挣脱‘生之谓性’的传统,以及其附带的经验主义的理解模式,建立了‘即心言性’,一种具有先验性的理解形态。这种理解进路,旨在说明人与禽兽迥然有别的道德经验、价值生活,因此,‘心’、‘性’作为孟子人性论中的核心概念,一直被理解为人的道德实践的动力、根源。”

回到孟子思想结构中,明白志与心的关联,尚志“仁义而已”,“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理解心的本源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才能理会以意逆志命题的深层意蕴。“为避免因辞害义,孟子提出以读者之意推测作者之志的阐释方法,要求透过言辞的表层,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情志,以仁义为归结。”孟子主张以意逆志,其所求的是本心之志、仁义之志,就是四端之心。所以,孟子从《北山》之诗中求出的是孝心,从《小弁》之诗求出的是亲亲。

怎样获得这种心志,孟子提出的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是孟子获取仁义之心的方法,“得之”这种说《诗》的目标与结果,正如孟子所强调的是“自得”。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言君子学问之法”,“得”这种学问目标是以自得的方式实现的。修仁行义,孟子强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求仁之术,孟子注重:“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

在孟子的思想结构中,“思”是关键概念。“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是仁义本心的本质作用,亦即道德本心对其自身的明觉。所以思与不思,不但决定了本心的存亡,而且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有大人、小人的区别。思作为心之官与耳目之官相对,思、意、志等术语共同建构了孟子所论心的特征:“它毋宁指涉着一个能够受形躯方面的影响,也能够遵循其内在理则的决意形的机能(或称之为价值意识),换言之,一个在本质上拥有选择自由、明照价值的心灵。”

心的存在特性决定了求心的途径,孟子提出的方法是知言、养气、尽心、存心。在孟子的思想结构中,心是目标,心又是手段。“儒学自孔孟立教,讲本体(道德哲学中之基本原则)必函着讲工夫,即在工夫中印照本体;讲工夫必预设本体,即在本体中领导工夫。”人称孟子长于《诗》、《书》,而孟子自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诗》,既是养气之为,又是知言之作。

在“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之辩中,孟子提出“持其志,无暴其气”的理解路径,是解决求心问题的方法。从其心性论的思想主题与方法观念出发,其“直养无害”观念与“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相通。正是这种以志为中心的文、辞、志的文本意义结构观念,使得孟子得出“尽信书不如无书”,使得孟子质疑“以辞而已”、“信斯言”的不充分,从而主张以意逆志。所以在孟子思想结构中展开,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就是以心求心的理解路向。

综上所述,孟子的思想主题与方法观念所形成的以意逆志命题形式,其内在意义空间是文、辞、志有机结构论与以心求心的理解路向。这种意义空间是孟子时代的新创,也是后世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开拓的起点。

三、诠释学的汉语元命题

德国汉学家顾彬在考察中西文化关于理解的差异时提出:“十分奇怪的是,中国古代缺少一个关于解释(interpretation)过程的术语。”他或许忽视了孟子提出并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以意逆志”这一术语。

以意逆志命题不仅为诠释学提供了一个关于理解与解释过程的汉语术语,还建构了汉语思想中关于理解的核心观念。可以说,以意逆志命题是诠释学的汉语元命题。

所谓元命题,是产生于文化源头、作用于文化根基、决定着文化价值方向具有奠基作用的开创性命题。元命题的特质主要从开创性与影响力两个方面看。从开创性看,以意逆志命题的提出使理解问题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独立性与自主性的论题。以意逆志命题包括了理解对象与理解方法,显示了明确的方法意识。从影响力看,以意逆志命题具有广泛的诠释效力。其适用文本对象不断从《诗》扩展到其他的经,甚至一般的文本与世界;其使用时间范围从古到今延续,地域界限从中国向东亚、西方扩展。同时,以意逆志命题具有巨大的被诠释空间,其独特的问题意识不断召唤不同时代的诠释者;而在不同思想立场上的诠释又使以意逆志命题生发、呈现出新的意义空间。

元命题,既是对以意逆志命题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效应的认识,也是以意逆志命题自身特征的描述。以意逆志命题是具有完整的结构形式、广阔的思想空间,富有汉语文化特色的诠释学核心命题。

孟子的思想主题与方法观念是以意逆志命题提出的可能性前提,也是以意逆志命题含义的结构形式与思想边界。然而,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历史过程中,以意逆志命题摆脱了历史语境的限制,从孟子具体的《诗》学命题转变为普遍性的方法论命题。其从赵岐的不但施于说《诗》,到朱熹的读书之法,再到现代成为张伯伟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周光庆的中国古典心理解释方法甚至徐复观的思想史研究的方法,历代诠释显示了其方法论意义的提升与扩展。

孟子本意不在探讨文学阐释的规律,而只是将之作为理解《诗经》作品的一种方式,但经过后人不断探讨、总结,“以意逆志”说已经上升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主要法则。

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开拓的文本有机结构论与以心求心理解路向,是孟子语境中为解读《诗》作为圣人文本的理想法则,具有独断论性质;但在后来诠释者的接受、阐发、运用中上升成为普遍性方法论理论。这种上升过程需要外在的机缘条件,但更离不开命题内在的结构形式与思想空间。

从结构形式上看,以意逆志命题涉及了理解现象的基本要素,是对理解现象的命名。其形式上的完整性使之成为论说理解问题的专用词语。与孔子“告诸往而知来者”等方法命题相比,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更具有形式的完整性。

在“以意逆志”说中,不难发现孟子对文学文本(例如诗)意义接受过程的辩证思考,“以意逆志”说含蓄地指出,文学文本意义的接受是在一个循环往复的辩证过程中完成的。

论者在此强调“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种表达形式的完整性。文—辞—志的层次、意—志的关联、否定—肯定的结构显示了以意逆志命题对理解的过程与目标、要素与结构、难点与关键等等问题层面的揭示。可以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命题形式是《周易》的“见仁见智”,《中庸》“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与庄子的“得意以忘言”等观念的整合与回应。以意逆志命题完成了对理解现象的命名,凸现了理解现象的基本要素,使理解问题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独立性与自主性的论题。

从思想内涵上看,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具有广阔的思想空间。以意逆志命题就是孟子自觉的方法意识的产物,成为他诠释《诗》文本的方法依据。同时孟子处于学术原创的源头,其问题意识超越历史语境;其提出理解方法的问题,命名理解的艺术,设定理解过程与目标,使得以意逆志命题具有广泛的诠释效力,其适用对象不断从《诗》扩展到其他的经以及一般的文本。

更重要的是以意逆志命题具有巨大的被诠释空间。后世赵岐己意以求的以意逆志、朱熹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顾镇知人论世之助的以意逆志、叶维廉视域融合的以意逆志等等诠释,共同建构了以意逆志命题的意义空间。

进一步看,以意逆志命题的完整结构形式与广阔思想空间来源于其汉语术语特色、汉语思想特色与汉语学术特色。

首先,“汉字是一种表意性文字。字、词的组合表义,带有很大弹性。孟子所言的:‘以意逆志’,按我们今天的理解,它又何曾是一种确切,带有绝对界限的表达”。陈述性而非判断性、原则性而非论证性的以意逆志命题,既是一个存在于诗、文、辞、言、意、志与说、害、逆、得等词语自由而灵活的语义场中,生成于孟子论王道、心性主题的论域中的特殊命题;又是一个隐含提出理解问题、显示理解路向,具有启示性、开放性以及被诠释性的普遍性命题。“‘以意逆志’的说诗方法更被奉为亘古不变的原则,在后来各种主观性、客观性、印象式、实证式的注释中不断得到阐发和深化。”

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汉语命题形式的叙述体特征,使得以意逆志命题言简意赅,文约意丰。孟子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志”、“意”、“世”等,都像古代哲学著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那样,含有丰富的多义性,处于多向联系之中。这表明古人所把握的往往是事物的基本关系,在这些基本关系中包含着产生多种变体的可能。因而这些概念和命题给后人留下了引申发挥的充分余地,在它们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出更为丰富细密的阐释思想和研究方法。

以意逆志命题是作为基点而不断被诠释的命题,不但因为汉语多义性带来的广阔语义空间,还在于汉语文化确定学术思路与诠释学思想特质所致。“心之言域是中国传统知识的基础域,或者用一句带有本质主义倾向的话,心之言域是中国传统智慧的奠基之域。”“心的上述含义决定了心之域在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地位:它是基础域、核心域;作为人生智慧的大部分古代思想流派,其思想域的整体展开必得以心之言域为核心来内外贯通、推演、设定和勾连。换句话说,不仅心学本身是中国传统知识的重镇,而且心之言域是古代大部分思想流派整个智慧思虑展开的学理所从出。”

因此,不仅在于“‘以意逆志’说只是给文学阅读树立了一个原则性间架,其间许多环节需要弥补,只有补充了具体操作环节后,才能真正落实”。更是因为以意逆志命题显示的是以心求心的理解路向。这个路向的实现,以意逆志作为知识的验证需要心的体认、体证。心的多元性,不同时代问题驱使论者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中寻找方法,同时解决不同问题的诠释使以意逆志命题呈现不同的意义层面。

以心求心的理解路向显示了汉语诠释学思想的独特视域,这种特色在与西方诠释学元命题比较中凸现出来。“众所周知,解释学发源于希腊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在希腊语中hermeneuein有三重含义:(1)表达,(2)解释,(3)翻译。在三种情况中它都意味着‘使某人理解某事’。神与人参与到了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就像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指出的那样,通过hermeneuein神得以了解人的一切,而人亦得以了解神的一切。hermeneuein意味着:将彼岸世界翻译给此岸世界以及相反的过程。”

圣与人相近、神与人相通成为中西诠释学传统的不同观念背景。异于西方诠释学彼岸与此岸的世界建构观念背景,汉语中的以意逆志命题凸现了汉语学术思想的心性论域、伦理视野,开始了不同的诠释格局。在天人合一的立场中,以解决个人问题来解决一切,以解决内在问题来解决一切。内圣外王、成人成圣、内在超越等等主张就是这种学问的成果。以意逆志显示的理解观念就是突破外在世界的隔离,寻求内在的心与心的对应与流动。

以意逆志命题是具有完整的结构形式、开阔的思想空间与汉语文化特色的诠释学元命题。以意逆志的元命题特色决定了对这种命题的揭示有多种方式。一种是追求回到历史语境去重构它作为特殊命题的面貌,一种是从现代立场上建构其思想意义。两者的区分来源于历史还原与现代建构的不同目标指向;学术研究与思想阐释的不同方式。两者的统一,使得我们还可以从被阐释的历史本身揭示元命题的意义结构。因此,本书既审视其被诠释的关键点,又寻找其未被凸现的意义空间。

以意逆志元命题是陈述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内涵的一种有效方式。元命题具有空白,召唤着后来者的参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就是留有语义空间、意义空白的元命题,它是多种意义的生成基点,而且这种生成没有完结。

$第二节 孟子说《诗》与诗教

孟子为何提出以意逆志说《诗》命题,建构有机文本观与以心求心的理解路向?从时代语境与知识谱系来看,文化背景的变化、孔圣身份的认同与儒学主题的坚守,使得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诗》。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总结孔门《诗》学经验、解决《诗》学现实问题,实现了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一、重建《诗》之伦理: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文化背景转变带来了《诗》世界价值转换的现实问题与文-事-理分离的时代观念。孟子在文-辞-志框架中以《诗》之志的中心建构,实现《诗》的伦理空间的重建。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孟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争于气力”的时代。在“春秋之后,周道渐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的背景中,孟子所面临的《诗》学现实问题就是咸丘蒙式的疑问。

同类推荐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神仙是怎样炼成的

    神仙是怎样炼成的

    然世事难料!纵然精诚所至,事情成败还看天意!纵然满腹经纶,博古通今,也要天公做美,方可成事。运气所至;画龙点睛,一马平川。我通明此道,愿作壁上观,厚积勃发。待运气来时,一鼓作气,永往直前。紫薇斗数,天下第一神数,高深莫测,可以看透世间的一切。奇门遁甲,天下第一幻阵,迷惑心智,可以堪破生死大劫,但却是紫薇门下的传人。却有幸得到两种神功。想想会发什么呢!值得期待。他无意中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的通道—长生界。在他报得师傅大仇后,满心澎湃投入到新的世界当中—长生界,且看他如何称霸江湖。
  • 冷王爷的俏王妃

    冷王爷的俏王妃

    云奇对爱绝望,发誓如有来世她愿为鸟,当她真正为鸟以后,被不死人五百年情思,五百年苦等感动,于是,她苦练法术渴望有朝一日化身为人。云奇在天空俯瞰人间几百年,她爱上了一个嗜血,仇恨,魔鬼般的男人,当这个男人为情一夜间华发半白,深深的揪痛了她的心,她不顾鸟后的阻拦,依然化身为他再续前缘!盼狼山,千年鬼魅雪儿为爱苦等,一天,她渡她一口甘露,她认出了她就是她千年前的夫婿,为了得到她,为了再续千年情缘,她用法术让她的灵魂脱离女儿之身…她最终的归宿是他还是千年鬼魅雪儿,请大家和我一起观看他们的恩爱缠绵…
  •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识谎防骗(识破谎言靠智慧,防骗防诈有技巧)

    识谎防骗(识破谎言靠智慧,防骗防诈有技巧)

    谎言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爱情的延续需要谎言,友谊的维持需要谎言,自尊的维护需要谎言……但是,说谎要以向善为目的,决不可恶意地耍弄他人。当我们用恶意的谎言对付别人时,我们不得不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地去制造谎言;当我们以恶意的谎言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和人格受到了污损;而恶意的谎言一旦被识破,则是信誉扫地、众叛亲离,实在是得不偿失。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浮华梦碎:豪门长媳

    浮华梦碎:豪门长媳

    一个平凡的孤女,有机会嫁给大户人家的少爷,本该如灰姑娘遇到王子般美好。谁知才刚拜堂入门,便迎来了丈夫的死讯。受尽世人的冷眼与奚落,哪里知道,这男人有一天还会活着回来。原本以为苦尽甘来的她,只想本本分分的相夫教子。然而,丈夫的拈花惹草,婆婆的别有用心,情敌的上门挑衅,她无端被卷入复杂的恩怨斗争中,心力交瘁。在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己腹中的孩子时,却被丈夫灌了一碗苦药,从楼梯上滚了下去……她被扔在了乱葬岗,在绝望中的相遇,让她邂逅了此生的真爱。可身世之谜的揭开,彻底打破了她生活的平衡。到底是和所爱之人长相厮守,还是意难平,重新回到魔鬼的身边?
  • 别惹四小姐(大结局)

    别惹四小姐(大结局)

    她是名遍黎国的笨蛋丑女!为她那位高权重的爹爹丢尽了脸面!那些自已为漂亮的兄弟姐妹个个嘲笑她!就连婢女下人都瞧不起她!没关系!我郁清(潘素素)忍!什么?她那个传说中的“花少”夫君居然退婚?好!没关系,正好我也不想嫁!哪个王八蛋半夜把她的头剪得乱七八糟?!哪个猪头在她碗里放辣椒?!哪个八婆传她脸上长疮身上长毒瘤?!呼...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我忍!什么?外来使臣送来黄金万两珍奇异兽,只为见她这黎国传说中的第一丑女?!娘的!有钱没地方花啊!什么?举办选美大赛?!关我屁事!啊?让我去给她们做陪衬?!呼,没事没事我还可以忍!什么?让我学狗叫?MD!你们这帮食古不化的猿猴!不让你们见识见识现代人的魅力你们还真当老娘是笨蛋啊!哼!黎国第一美女又怎样?老娘照样鄙视!切!黎国第一才女又怎样?老娘照样踢!额...至于黎国第一美男...哎...啥?他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花少?!”
  • 机遇改变命运全集

    机遇改变命运全集

    本书首先从对机遇的认识、发现、创造、把握四个关键词切入,阐述如何化危机为转机,让机遇瞄准成功的方向,以及如何整合机遇,让机遇成为人生腾飞的翅膀。然后再结合时间、人际、爱情、工作、财富和管理等人生实际层面,具体讲述捕捉、操纵和利用机遇升华人生的种种条件和有利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 圈宠邪妻

    圈宠邪妻

    【轻松版】天宫月老,一根红线冒险牵上火炎邪神的脚。红线彼端,那厮却是没心没肺的无赖女一枚。他乃当今豪门世家的少当家,俊美无铸,阴毒淡静。她是外遇的私生子,低贱贫穷,无貌无德、冷情懒散。她自觉生的伟大,活着憋屈,刚被同父异母的妖孽弟弟抢了男友,便又被老爸的正妻设计变卖,,做与他百位女佣之一。当阴毒的少主碰上冷情的无赖女...当她酒后失误,对他“霸王硬上弓”,从此,一失足成千古恨!啥?要她负责?靠!这是二十一世纪,他怎不效古寻死!又是啥?要她负责的非他一人?她就纳了闷儿了,她几时对这些妖男下的“毒手”,自已怎么不知?一个个全都对她纠缠不休,逼得那少主越来越变态,竟然...[片段一]“你会游泳吗?”某少主垂眸,一丝笑容魅惑众生。“不会。”某女眨着眼,不明就理。“哦?那你想知道学会游泳的最快方法吗?”悠扬清远的声音,却透着深夜一般迷乱的蛊惑。“...”某女虚心进取,仔细聆听。“来人,把她扔进食人鱼池。”[片段二]古典的四柱床,红幔暧昧——“亲爱的,你是不是找错了新郎?”某少主一身新郎装,倚在门边,俊美如斯,阴冷的看着某女。某女手中捏着撕下的男式衬衣,转头,若无其事道:“偷情而已,你可否装做路人甲?”某少主黑了脸,“来人,把那男人剥皮抽血,挫骨扬灰。”【正文版】前世...她脚踝上的红线,连结着他——他却从来不知!她被他毁于无形,魂魄消散——再无转生之机!这一世...他贵乃豪门帝王,俊美异邪,淡静疏离。她被老爸的正妻设计变卖,做与他百位女佣之一。他是神,在她面前却是魔;他尊贵,却独独对她下流无耻;他淡静,在她看来却阴毒如蝮蛇。她喜欢金银,他将金银焚烧化液,蒸发殆尽;她喜欢男人,他将男人剥皮抽筋,挫骨扬灰!只因为...他不准她的眼中有任何事物——除了他!此文女主强大,美男众多,蝮蛇与残狼的性情,邪神与鬼使的身份,预知祥情,请点“阅读此书”,再劳驾点下“收藏”和“推荐”,这将是给烟最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