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38

第38章 王学在浙中的展开与挫折(8)

[18]《明儒言行录》卷八, 《四库全书》史部一一六,899页。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沈)佳则一宗朱子,故是编大旨,以薛瑄为明儒之宗,于陈献章则颇致不满,虽收王守仁于正集,而守仁弟子则删汰甚多,王畿、王艮咸不预焉。其持论颇为淳谨……学者于两家之书(指《明儒学案》与《明儒言行录》)互相参证,庶乎有明一代之学派可以得其平允矣。”(528页)

[19]在明末清初知识界的主流话语中,龙溪的形象曾被严重丑化,对他的批判也超出了学术批评的范围,而升格为人身攻击。如陈龙正说“龙溪略行谊”,在陆王心学派中,数他的道德品行最差(参见《几亭全书》卷五四,《四库禁毁丛刊》集一二,581~583页);陆世仪说他“行不顾言,居乡颇贪鄙”(《思辨录辑要·后集》卷九《经学类》,290页)。个别野史甚至视龙溪为“少年任侠,落魄不羁”的放荡公子(参见冯梦龙:《智囊全集》,28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袁中道:

《柞林纪谭》, 《李温陵外记》卷一)。四库馆臣亦认为,龙溪不仅在学术上“多空谈”,而且还是个“不矜细行”(与绪山“细行必矜”的品行正好相反,详见后述)、作风不正的伪君子(参见《四明丛书》第四集《慈湖遗书》卷首)。就连对龙溪较为公允的黄宗羲也说他“言行不掩”(《黄宗羲全集》第11册,135页)。所谓“行不掩言”者,就是“狂者”,其行为“正与他忠信廉洁相反”(《徐爱·钱德洪·董澐集》,130页),故遭人痛斥,诚属正常。不过当时亦有为龙溪辩护者,如清初阳明学者邵廷采就认为,龙溪“为人卓荦多大节”(《思复堂文集》,45页);黄宗羲的甬上弟子董允瑫亦称龙溪“含贻和其天倪”(《四明儒林董氏宗谱》卷一七《簿目·尊道录自序》),并将其学列为明学大宗之一。这一贬一褒,若从朱、王之间严重的门户对立来看,实不足为怪。但清初朱子学者在丑化龙溪的同时却极力褒扬绪山,甚至将其著述从众多王门学者中抽取出来而单独收入《四库全书》的“儒家类”,这样的刻意打造,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20]《敬和堂集》卷五《简焦漪园丈》。

[21]《澹园集》,422页。

[22]耿定向语,见《龙溪集》卷四《东游会语》。

[23]《黄宗羲全集》第10册,214页。

[24]《刘宗周全集》第5册,53页。

[25]譬如对罗念庵的评价,黄宗羲就要远高于刘宗周,他不仅撰有念庵、塘南二先生集评(参见《黄宗羲全集》第10册,504页),以为“彰阳明之学者,不在讲席遍天下之门人(意指绪山、龙溪),而在孤高绝俗之门人,如两峰、念庵之徒是也”(同上书,538页);甚至对念庵颇为倾心的聂双江之归寂说,亦给予了同情性的理解。如果说刘宗周最推崇的是邹东廓,那么黄宗羲最为推崇的便是罗念庵。在《明儒学案》中,除了本身著述量就十分庞杂的罗近溪外,所收内容最多的就是罗念庵,从量上看,差不多是邹东廓的四倍,而事实上,东廓的著述是绝对不比念庵少的。刘宗周虽亦谓“吾取其(念庵)足以扶持斯道于不坠而已”,但他的这种寄托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出于对念庵“卫道苦心”的同情,而非理性之判断;而且他还认定,念庵之学,“实诉诸”东廓(参见《黄宗羲全集》第7册,20、16页),所以东廓之学才是阳明之嫡传。这些都表明,在刘宗周的心目中,东廓的地位要远高于念庵,更不要说绪山了(参见上书,15页)。

[26]《黄宗羲全集》第10册,443页。

[27]《黄宗羲全集》第7册,270页。

[28]《王畿集》,828页。

[29]《王阳明全集》,1577页。

[30]孙奇逢曾这样评介自己所编的《理学宗传》:“然仆所辑《宗传》,谓专尊朱而不敢遗陆、王,谓专尊陆、王而不敢遗紫阳,盖陆、王乃紫阳之益友忠臣,有相成而无相悖。”(《夏峰先生集》卷二《与魏莲陆》,69页)

[31][32]《理学宗传》卷二一《钱绪山德洪》。

[33]参见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151~156页。按:笔者所引用的《理学宗传》系清光绪六年浙江书局重刻本,书中孙奇逢的点评,在原书上,或于页面上方针对所述之内容而以小字标出,或用小字载于篇末,皆反映了夏峰本人的观点。

[34]阳明自称“吾昔放逸”(《刘宗周全集》第2册,139页);罗念庵说阳明自幼“负性不羁,驰骋出没于百家众技,靡所不入”(《石莲洞罗先生文集》卷一三《瑞云楼遗址记》);而王畿则说阳明“生而颖异神灵,自幼即有志于圣人之学”

(《龙溪集》卷一三《阳明先生年谱序》)。因罗、王二人的为学宗旨不同,所以对乃师的评论亦有较大差异。

[35]龙溪承认自己“过于任率,渐流和混”(《龙溪集》卷一五《盟心会约》),并自称“性资夷旷,平居少忧滞,出则朋交乐”(《龙溪集》卷二〇《亡室纯懿张氏安人哀辞》)。

[36]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37]《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绪山钱公墓志铭》。按:绪山甚至为自己这种持重端严以至迂腐呆板的性格付出过沉重代价。嘉靖二十年那次依法惩办郭勋的举措,就显得过于“死板”,只讲原则性而缺乏灵活性。当时“上(嘉靖帝)心以处重为谴,而群议以从轻为嫌”,绪山则坚持按朝廷律法办事,本来无可非议,但结果弄得上下不是人,最后锒铛入狱,“可谓冤矣”(《绪山钱君行状》)!

[38]《黄宗羲全集》第7册,524页。

[39]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40]《王门宗旨》卷一〇《钱绪山语钞·与赵大洲书》。按:吕坤亦属“资质鲁钝”者,“少时读书,不能成诵,乃一切弃之,澄心体认,久之了悟,入目即不忘”(《黄宗羲全集》第8册,633页)。然绪山则缺少“一切弃之,澄心体认,久之了悟,入目即不忘”的经历和勇气,故其学少有发明创新,乃是必然的(详见后述)。

[41]王畿:《绪山钱君行状》。按:绪山转学阳明,与其记忆力差不无关系。

因记性差,所以诵读废寝忘食,以致生病,遂悔悟出“学贵精不贵博”的道理,从而放弃繁难之朱学而改从简易之王学。对此, 《绪山钱君行状》中的一则故事颇能说明问题:“一日诵读有得,昼夜忘寝食,遂构危疾,已而悔之,铭其牖曰:‘学贵精不贵博。’自是功以序进。”阳明是因“格竹子”而得病,而绪山却是因废寝忘食地背诵经书而得病,这不仅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学习路径,而且说明两人的“智商”

亦有一定差距。而与“英迈天启,颖悟绝伦”(《王畿集》,828页)的龙溪相比,绪山在“智商”上更是在其下风。龙溪一家在明中叶出了三个进士,其父王经是弘治庚戌进士,龙溪本人是嘉靖壬辰进士,其孙应吉是万历壬辰进士,而绪山家人则无此荣耀。不过绪山后来对机敏聪慧的龙溪并不买账,甚至有点嫉妒,尝曰:“聪明不足恃,而学问之功不可诬也哉!”(《王阳明全集》,984页)并且不指名地批评道:“使学者智不及师,肯加学问之全功,则其造诣日精,当亦莫御。若智过于师,而功不及师,则终无所造,自负其质者多矣。”(《王阳明全集》,1038页)在绪山眼里,龙溪大概就属于这种“自负其质者”吧!

[42]《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绪山钱公墓志铭》。

[43]《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二《奉绪山先生书》。按:阳明于正德十二年作的《谕俗四条》就重点讲的是“积善之家”、“见人以为善”的品格(参见《王阳明全集》,917页;按:该文后被《赣州府志》收录,对当地的移风易俗、净化环境产生过积极作用),而绪山最为欣赏的亦是阳明“与人为善”、“实地用功”、“谦逊卑抑”之品质(参见《王阳明全集》,1376页),师徒二人可以说在这个论题上是取得相当共识的。所以阳明很看重绪山的这种性格,曾要求绪山好好教育自己的两个幼弟及继子正宪,尤其是“与人为善之心,当不俟多喋也”(《王阳明全集》,224页)。

[44]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45]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明清史料汇编》第9册,36页。

[46]同上书,32页。

[47][48]《承启堂稿》卷一七《云夜吟序》,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七,265页。

[49]《承启堂稿》卷二五《钱绪山尊堂像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七,379页。

[50]《万历野获编》卷二《讲学见拙》,53页。

[51]所以唐顺之称龙溪是“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说者”(《唐荆川集》卷一五《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而傅山则谓:“近日读王龙溪先生书,不惟于阳明先生良知颇有理会,正当注易,觉与旧日随文诠义者,亦稍稍有头脑。因思看书,洒脱一番,长进一番。若只在注脚中讨分晓,此之谓钻故纸,此之谓木蠹鱼。”(《傅山全书》卷三九《王龙溪》,782页)

[52]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明清史料汇编》第9册,32页。

[53]《念庵集》卷五《夏游记》。

[54]阳明尝曰:“吾门不乏慧辨之士,至于真切纯笃,无如叔谦(张元冲)。”

(《黄宗羲全集》第7册,342页)如陈九川即“辩驳甚严,令人无躲藏处”(《黄宗羲全集》第7册,528页)。然比较而言,龙溪称得上是王门中的慧辨高手,故后人有言:“阳明而下,以辩才推龙溪。”(《黄宗羲全集》第7册,830页)

[55]罗念庵说过:“绪山在阳明先生之门,号称笃实而能用其力者。”(《石莲洞罗先生文集》卷一九《赠钱绪山序》)若依据阳明所谓的“有得力处方是实学,不然则平日所讲尽成虚语”(《与路迎书》,见钱明:《〈王阳明全集〉未刊佚文汇编考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之教诲,则绪山无疑是王门中的实学之代表。

[56]《龙溪集》附录《龙溪王先生传》。

[57]“怀疑”是龙溪所标榜的学问精神之一,其曰:“进学全在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按:龙溪此言似出自释家,如明僧侣池上客辑《了心录》

(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卷下载:“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然非真实彻悟一番,纵是种种玄知妙解,依旧出这生死窟子不得。”)“疑者信之因……经此大疑,沉着研究,若无凑泊,方能有诸己而信。”(《龙溪集》卷一一《与李见亭》)在龙溪的性格中,蕴藏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反叛意识,就连阳明的思想,他也同样表示怀疑:“盖不忍异者先师之本心,而道之所在不得不与之异者;天下之公学,非先师所得而私也。”(《龙溪集》卷八《大学首章解义》)这种怀疑精神其实是阳明的一贯主张。

[58]《龙溪集》卷一二《与吴中淮》。

[59]《龙溪集》卷八《艮止精一之旨》。

[60]过庭训:《圣学嫡派》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〇八,706页。

[61]吕本撰写的《绪山钱公墓志铭》,就其内容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是王畿《绪山钱君行状》的复制品,而其前提,就是龙溪与绪山的特殊友情,因此确信前者所记乃“无一字不可信而传者”(《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

[62]据《宋元学案》载:范镇“与司马温公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温公为先生传,服其勇决,先生复铭温公墓”。故邵雍《闻见录》曰:“此二公出处之不同,其道则同也。”(《黄宗羲全集》第4册,5、7页)然钱、王二人生前并未“互为传”,死后亦未见“作铭”。绪山死后,龙溪为之作传,算是对同门师兄的一份纪念,但亦仅此而已。按理由龙溪来作绪山墓铭是最合适的,龙溪不作,自有其原因。反观绪山,其生前更是连一篇像样的序传类文字都未给龙溪写过。可见,钱、王二人的关系说什么也不能跟司马君实与范景仁同日而语。

[63]何乔远所谓“德洪自少年至老守其师说”(《名山藏》卷一三《儒林记》),明显有误。有关绪山师事阳明的时间与经过,应当以王龙溪、刘鳞长等人的记载为准。刘鳞长曰:“(德洪)弱冠博综朱氏之学,久之,读《传习录》,与所学未契,疑之。及文成平宸濠归越,往师事焉。”(《浙学宗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一一,107页)

[64]当时对士子衣饰有严格规定,不得随意穿戴。据《明史·舆服志》卷四三记:“洪武三年,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二十四年,以士子巾无异胥吏,宜甄别之,命工部制式以进,太祖亲规,凡三易乃定。生员襕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条软巾垂带,贡举入监者不变新服。”自此,襕衫方巾遂成为士子的专服。绪山、龙溪二人的穿戴显然有违此规定,类似今天的“奇装异服”。

[65]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66]其实阳明早在正德十三年的《与诸弟书》中就已对自己的出格行为有过深刻反省:“究厥所以,皆由平日任性作事,率意行私。自以为是,而不察其已陷于非;自谓仗义,而不觉其已放于利。但见人不如我,而不自见其不如人者已多;但知人不循理,而不自知其不循理者亦有。所谓‘责人则明,恕己则昏’。”(《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293页)然绪山、龙溪在入门之初居然仍学着“怪魁”王艮的样子,“异言异服”,自以为是,岂知此时的宗门风气在阳明的以身作则下已有所改变,故遭到众人“排讪”,实属必然。

[67]《陈明水先生文集》卷一《简王龙溪、钱绪山二公》,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七二,11页。

[68]钱德洪:《寄龙溪》,《徐爱·钱德洪·董澐集》,239页。

[69][70]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71]《王阳明全集》,1282页。

[72]袁中道:《柞林纪谭》,《李温陵外记》卷一。同样之内容,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卷二二《杂说》、冯梦龙的《智囊全集》(289页)、《明儒学案》卷一九《江右王门学案·魏良器传》等文献皆有载,只是详略有异。

[73]《敬和堂集》卷五《简张阳和年兄》。

[74]徐阶:《龙溪王先生传》,《王畿集》,828页。

[75]袁中道:《柞林纪谭》,《李温陵外记》卷一。

[76]参见中纯夫:《良知修证派について———王门三派说への疑问》(《富山大学教养部纪要》1989年第22卷第1号)、吴震《阳明后学研究》第二章《钱绪山论》(119~124页)。

[77]绪山所辑《传习续录》中有关“严滩问答”的记载是:“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想之说。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先生然其言。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王阳明全集》,124页)然龙溪《绪山钱君行状》所记则与此稍异:“夫子赴两广,予与君送至严滩。夫子复申前说……因举‘有心是实相,无心是幻相;有心是幻相,无心是实相’为问。君拟议未答。予曰:‘前所举是即本体证工夫,后所举是用工夫合本体。有无之间,不可以致诘。’夫子莞尔笑曰:

‘可哉!此是究极之说。汝辈既已见得,正好更相切磨,默默保任,弗轻漏泄也。”

(《龙溪集》卷二〇)从两人的不同记载中可以看出,绪山不言“究极之说”,实乃留有“余地”;龙溪不言“尚未了达”,而只言“拟议未答”,则是给绪山留“面子”。前者说明绪山对阳明晚年之说尚不坚信,而后者表明龙溪对绪山的平和姿态。

[78]但周汝登把这种“一致”看成是绪山“归一”于龙溪,而非龙溪“取益”于绪山,也就是把阳明的“相互取益”视为绪山的单向行为,而非钱、王二人的互动互补,这显然与其推崇龙溪的立场密切相关。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详见后述)。

[79]据吴震考证,绪山有关“无善无恶”的思想,当形成于嘉靖二十七年之前(参见《阳明后学研究》,151页)。

[80]说是全文收入,其实并不准确。据杨爵《杨忠介集·附录》卷三《复杨斛山书》而知,《王门宗旨》收入的《复杨斛山书》,文末尚有一大段文字及绍武的一则按语未收(参见《四库全书》集一二七六,154页)。

[81]彭国翔:《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38页,《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3(2)。

[82]参见《理学宗传》卷二一《钱绪山德洪》。

[83]彭国翔:《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18页。

[84]《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9条。

[85]《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12条。

[86]《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25条。

[87]《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28条。

[88]《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36条。

[89]不过绪山对慈湖亦有微词,认为“慈湖欲人领悟太速”(《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10条)。这种担忧,与其后来对龙溪之学的反感,在内在理路上是一脉相承的。

[90]《复王龙溪》,《黄宗羲全集》第7册,263页。

[91]《承启堂稿》卷一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七,240页。

[92]查铎以绪山、龙溪为师,故其言动静,契合二师,尤近绪山:“今之学不得力者,往往欲屏去事为,养静数年,始能立根。不知静是心之本体,周子所谓主静,只是无欲,惟动而不动于欲,则得其本体之静,非外动而别有静也。……若动处厌繁,屏去事为,养成枯寂之体,圣学不知是也。”(《查毅斋先生阐道集》卷四《会语》)这与其在“乐者心之体”的立场上偏向龙溪有所区别。

[93]《南野集》卷三《答钱绪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八一,100页。

[94]《泾县志》卷三一《词赋》。

[95]《王阳明全集》,1357页。

[96]《玩鹿亭稿》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七六,66页。

同类推荐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热门推荐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蜜恋囧婚:相亲101次

    蜜恋囧婚:相亲101次

    【青梅竹马的甜宠文】她出生第一眼看见的人是他,至此之后便死皮赖脸的赖在他身后,从此,他的身后便多了一条甩也甩不掉的小尾巴。呆萌的她赖上腹黑的他,从此就是一辈子......
  • 总裁不好惹

    总裁不好惹

    花絮——管家小心翼翼地说道:“杜少,未来少奶奶在君子阁。好像,忘记了今日是订婚仪式!”君子阁?全城服务最好,名气最高的鸭店?!管家的嘴角微微抽搐着:“杜少,未来少奶奶包下了一名少爷,真的很贵!”一晚上五万?这个女人失心疯了吧!他很怀疑。管家继续来报:“杜少,未来少奶奶为了那位少爷,打了一个女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女人果然是冲动善妒的动物!管家:“杜少,未来少奶奶要跟那位少爷私奔!”私奔?给他戴绿帽,她倒是不嫌丢脸,丢脸的人,是他!现在还不站出来,她真当自己不会采取行动?管家无力:“杜少,未来少奶奶还倒贴给那位少爷!”倒贴?等等,你怎么会知道?管家:“.”他杜圣衍发誓,不要再让他听到少爷这两个字!否则,他很有可能会当场掐死她!那个留恋在鸭店的女人,算是哪门子烈女,他看,是劣女没差!他要娶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正规介绍——林默默,沉默的名字,却不甘平淡的个性。她在世人面前,扮演着豪门乖乖女的角色,保守乖巧,但那却不是自己。一切的伪装,只因为,那遥不可及的伤痛。或许,她只是一个替代品。活着,也只是为了——赎罪。在黑暗的角落,她却是令人夺目的精灵,另有一个无人窥探的身份。林默默,是她,戴安娜,也是她。就算前面是龙潭虎穴,她也从不皱眉。在最痛的时候,她也从不呻吟。要她嫁给那个陌生的男人,她更不会拒绝。但是.当前面摆着她从来不敢企盼的爱情时候,她的心,却为何颤抖了?迫于跟那个狡猾的未婚夫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斗智斗勇,紧张刺激,因为她早就清楚,他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花花公子那么简单。在伪装彻底被揭开的时候,她是不是也该毫无留恋地消失在他面前,只因为,保留那最后的自尊?杜圣衍,杜氏跨国集团的总裁,总裁在他眼里,是副职,而正经事.那自然是及时行乐四字真言。不过,他却有着极强的经济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敛财算不上他的职业,只能当作兴趣。女人,他自然可以宠,却从来不爱。未婚妻,迫于家族压力,他自然可以纳入怀中,只要她可以忍受自己的到处留情,风流多情。只是,为何在抽丝剥茧,拆穿那个神秘的未婚妻身上,一层层的伪装,直到目睹那个最真实的她,他的心,居然也会疼痛?最后,她竟然放弃这一场爱情的游戏,想要从他身边逃离?他一定要她知道,惹上他,不是用一招人间消失,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神奇的地球

    神奇的地球

    当你选读此书时,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叹:世界真的很奇妙。原来,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向我们展示着种种神秘。本书荟萃的便是这些不可思议而又极富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涉及人、事、物三大部类,看似荒诞不经,匪夷所思,却记载得有凭有据,令人不得不信。“惊人的巧合”,旨在列举种种真人真事,让读者从故事中去思索这许多的巧合的奥秘,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无穷的回味与无限的思索。“神秘的野人现象”,他们属于人类吗?世界各地关于大脚怪、雪人、蜥蜴人的发现报告,似乎对于达尔文之进化论所宣称的“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提出了质疑。“复活的预言”。法老的咒语真的灵验?人能预言未来吗?卡索的预言准确吗?种种疑问,书中自有详尽的解答。
  • 倾非魔

    倾非魔

    他,洛倾云,乃那浩瀚血池之中一抹孤魂,洛家直系九小姐,千百年的孤寂,千百年难遇的废材体质,挥手间就毁了世人所奢望的一切,当灵魂再造,男强女强她,世界也为之疯狂。他,洛家直系九小姐,血魔天,从此一鸣惊人,乃血池之中一抹孤魂,即使是世界,千百年的孤寂,飘荡无望,让他忘了情为何物。为了亲人,当她变成她,千古世家,锁不住一身傲骨。他狠不下心,本文一对一,下不了手,洛倾云,爱恨交缠,一身灵力气息全无,痴心相付。上一秒还在于你欢声笑语,她灭;为了朋友,绝世高手,绝世高手,绝情却又痴情。宁负天下人,当灵魂再造,不负洛倾云,洛倾云,为了她,世界也为之疯狂。冷酷绝情的他完全不把人命放在眼里,21世纪女特种兵队长,挥手间就毁了世人所奢望的一切。无情却又重情,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短简介本文一对一,她却说“欺她在意者,男强女强她,必血溅当场。为了亲人,他却一笑置之,她灭;为了朋友,只道“无情才是他的本性”当绝情情遇上无情,必千百倍还之。宅门深深,世人皆道他无情,下一秒却可以面无表情的砍下你的头颅。辱她朋友者,痴情对上痴心,千古世家,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但独独对她。新生的她,即使毁了这天下那又如何,大放异彩。世人皆道她狂妄,她杀;为了爱人,血魔天,即使是世界,让他忘了情为何物。宅门深深,千百年难遇的废材体质,锁不住一身傲骨当绝情情遇上无情,她杀;为了爱人,痴情对上痴心,她毁。冷酷绝情的他完全不把人命放在眼里,她毁。”
  • 浪荡公子和平胸妹

    浪荡公子和平胸妹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
  • 杏花雨

    杏花雨

    恶性的发展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已司空见惯,这似乎并没有太多触动到人类的神经。史前文明的有无,外星文明的存否,并不是本文要关心的,本文关心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人类本身。外星人踏足地球时,发现地球正处于核阴影笼罩之下,他们不忍心看到地球文明重蹈覆辙,于是忍痛割爱,留下了刚刚出生的儿子,把他冰冻在了北极。等到地球灾难来临之前,婴儿将苏醒、成长,去拯救地球……一个外星遗孤,为了地球文明而生。外星球和地球文明之间不应该是互相杀戮,而更应该是和平、友善。
  • 灵魂傀儡师

    灵魂傀儡师

    一个傀儡魔法师打破了平衡。就在他为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奋斗的时候,属于异界的恶魔终于嗅到他所创造灵魂的味道。人类无法战胜异域的恶魔,当人类为这个世界的覆灭哀悼时,他带着属于自己的傀儡踏上了光复人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