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38

第38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6)

人生天地间,原是一团灵气,万感万应而莫究根源,浑浑沦沦而初无名色。只一“心”字,亦是强立。后人不省,缘此起个念头,就会生做见识,因识露个光景,便谓吾心实有如是,本体实有如是,朗照实有如是,澄湛实有如是,自在宽舒。不知此段光景,原从妄起,必随妄灭。及来应事接物,还是用著天然灵妙浑沦的心,此心尽在为他作主干事,他却嫌其不见光景形色,回头只去想念前段心体,甚至欲把捉终身,以为纯一不已,望显发灵通,以为宇太天光,用力愈劳而违心愈远矣。这段话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理解近溪思想有很大帮助。近溪先从人生之初说起,指出人之生原无“名色”,即便“人是天地之心”的“心”字,亦是“强名”,此义实与“心本无知”相同。人生之后,便未免有“念头”、“见识”支离缠绕,从中窥见一个“光景”,便以为此便是“吾心”之实、“本体”之实,便以为吾心之“朗照”即此“光景”,吾心之“澄湛”亦此“光景”,而且洋洋自得,以为“自在宽舒”。却不知此段光景,实即四种“实有如是”之观想,乃是伴随“妄念”而来,最终亦将随之而灭。尽管人们在“应事接物”之际,自有“天然灵妙浑沦的心”为其作主,但“天然灵妙浑沦的心”并不显示为“光景形色”(实亦本无光景形色可显),所以更无从把捉。

若以此“把捉终身”,自以为已臻“纯一不已”之境界,则是“用力愈劳而违心愈远”,终将适得其反。及至晚年,近溪对其孙罗怀智谆谆告诫道:“学有所执,悉属阴幽。汝只恋着当下光景,受用不舍,终难入道。戒之哉!”上述近溪的观点,被牟宗三归结为“拆光景”,从而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并隐然成为研究近溪思想的一种套路。牟氏指出“破除光景”和“当下呈现”乃是近溪学之“特殊风格”,亦是其思想之根本归趣。不过唐君毅则以“一体”观、“生化”观作为近溪学之最大“特点”,针对于此,牟宗三以为“此则颟顸,未得其要也”。牟、唐的意见分歧,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处不赘。承前所示,近溪指出留恋当下光景,以为终身受用,则“终难入道”。可以看出,光景问题确是近溪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即便说近溪思想之“特殊风格”表现在“破光景”这一方面,亦未尝不可。然而牟说对于近溪之重“仁”、重“一体”以及重“生生”这一思想面相,未免有所轻忽,此亦不必讳言。

其实,在“破除光景”之主张的背后有一种理念,即“本心浑沦”。“本心浑沦”是与“当下浑沦顺适”相关的重要观念。因心体“浑沦”,没有“分别”、“计较”,亦非“意念”、“存想”所能把捉安排,故而唯有“悠然顺适”;若稍有“着力执持处,便总是意念矣”,便“去心盖远矣”。所谓“浑沦”非指混沌无序,而是指心体“虚灵”之基本特征,亦即“浑融”。其基本义是:浑然打成一片,毫无差别景象。

近溪强调此心本无“形色”、亦无差别,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心体本是“虚灵神明”。但虚灵只是一种形容描述而非实指。就心体而言,它本身又有“实”的一面,是虚而实的统一,此即“浑沦一体”的真实义。若只是以此心之体为“虚灵发窍而已”,则“所见犹未为亲切也已”。可见,近溪之所以竭力主张“浑沦顺适”,显然与心体本身“浑沦一体”这一观念有关。而“浑沦一体”之观念适可拓展出“全体放下”、“破除光景”之工夫论主张。反过来说,“破除光景”须以心体本身“混沦一体”作为前提预设,前者是后者在工夫论领域中的必然延伸。

的确,近溪一生非常突出强调“一切放下”的重要性,直至临死之际,留下的“绝笔书”还谈到这一点:

此道炳然,宇宙原不隔乎分尘,故人己相通、形神相入。

不待言说,古今自直达也。后来见之不到,往往执诸言诠。善求者,一切放下;放下,胸目中更有何物可有耶!愿同志共无惑无惑焉!宇宙万物原无差别,人己物我原自相通,只缘后人执诸言说,故于此理此心“见之不到”。因此,善为学者正应“一切放下”,抛却“言诠”,令胸中更无牵挂。如此则能直达“此道”。这是近溪临死前向门人及子孙所作的最后训示。对近溪来说,“一切放下”与“破除光景”,说法虽异,其意则一,这不但是一种为学方法,更是对生死关头的一种彻底了悟,甚至是“将来神鬼之关”。

四 当下与因时

“当下”问题实即良知问题。首先须指出,近溪的“当下论”与其“一切放下”、“打破光景”之主张有关,但又有不同。一方面,所谓“一切放下”、“打破光景”显然与其“圣贤精神不离当下”这一观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当下”论则突出了“时”的重要性。

如果说“打破光景”重在“破”字,旨在“破执”,那么“当下”论则重在揭示为学的“下手”处。

据近溪友人耿天台的回忆,嘉靖戊午(1558)近溪与天台在京相识之初,便大谈“当下”,受其影响,天台一时亦为“当下”论所倾倒,时常“教人须识当下本体”。嘉靖乙丑(1565),天台在南京与龙溪相会时,提到近溪常以“当下”为了手工夫,对此,龙溪指出近溪之学虽已有一定的洞见,但毕竟尚有一机之未达。龙溪认为“当下承当”亦有分疏,是就本体上“承当”,还是在“见上”

(见解意识)“承当”,两者之间,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其实,近溪之论当下另有思想背景,与龙溪和念庵之争“良知现成”问题有关。在《盱坛直诠》中记录了这样一场对话:

乾斋甘公问:“念庵先生不信当下,其见云何?”师曰:“除却当下,便无下手,当下何可不信?”甘曰:“今人冒认当下便是圣贤,及稽其当下,多不圣贤。此念庵先生所以不信也。”师曰:“当下固难尽信,然亦不可不信。如当下是怵惕恻隐之心,此不可不信者也。当下是纳交要誉之心,此不可尽信者也。不可不信而不信之,则不识本体,此其所以不著察;不可尽信而苟信之,则冒认本体,此其所以无忌惮也。善学者在审其几而已。”近溪对当下问题的基本态度是“固难尽信,然亦不可不信”。“固难尽信”是针对当时存在的以“当下即是”为借口,以此“冒认当下便是圣贤”等思想现象而言,表现出近溪对当下论的一种谨慎态度。

然而从理论上说,近溪又强调“当下”不可不信。他甚至认为“当下”是“最为进步第一义”。故针对“讲学者多云当下,此语如何”

提问,近溪断然回答:“此语为救世人学问无头而驰求闻见,好为苟难者,引归平实田地,最为进步第一义。”在近溪看来,若能对良知本体“当下具足”充满自信,从而坚信“此个功夫,亦是现在”,那么便是在实地做工夫。在此意义上,所以说“当下即是”这层道理是引导人们向上“进步”的“第一义”。

近溪还将“当下”问题与“时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阐释。他指出:

问:“《论语》‘时习’之时,旧作‘时时’,而先生必曰‘因时’者,何也?”罗子曰:“圣人之学,工夫与本体原合一而相成也。时时习之于工夫,似觉亲切,而轻重疾徐,终不若因时之为恰好。盖因时,则是工夫合本体,而本体做工夫,当下即可言悦,更不必在俟习熟而后悦。……夫子尝谓‘默而识之’,正是识得这个时的妙处。……盖缘他(指孔子)识得时的根源真,而执得时的机括定。虽间有一人不知,而未必人人之不知也。虽人有一时不知,而未必久久之不知也。”这段话从《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说起。释“时”为“时时”,即时常之义,这是朱子的训释,近溪则释作“因时”。经过这一解释转换,突出了“时”的当下义、活动义。正是在“因时”这一行为过程中,才能确切把握工夫与本体的“当下合一”,由此才能说“当下即可言悦”。在近溪的理解中,所谓“因时”不妨解作“顺时”、“即时”,工夫与本体亦是“即时”合一之关系,同时工夫也应当是“顺时”而为、“顺时”而动,这又叫做“自然”之工夫。总之,以工夫合本体或者即本体做工夫,这两种不同趋向的工夫实践,在“因时”之“恰好”的意义上,均可当下“言悦”。

有弟子问:“学者要本体工夫合一,须是识得‘时’字。而要得‘时’字明显,则又须从天命之性说来,何如?”对此,近溪指出自从孔子一口道破“天命之谓性”以后,“口则悉代天言,而其言自时;身则悉代天工,而其动自时。天视自我之视,天听自我之听,而其视其听,亦自然而无不时也已”。可见在近溪看来,一个“时”字贯穿于孔子的思想与行为的过程当中。近溪又说:“孔子至善,只是个时;孔子时中,只是个《易》。”“孔门学习只一时字。天之心以时而显,人之心以时而用。时则平平而了无造作,时则常常而初无分别。”显然,由孔子之学而发现“时”的意义,并通过对“时”的意义之抉发,近溪强调“时”是天心和人心得以展现的关键,天心和人心藏之于时而又显之于时,“时”给予“心”这一本质存在以某种普遍形式,而且“时”又可以用来对心体存在之本然状态的现象描述:“平平常常”、“了无造作”、“初无分别”。

我们知道,在孔孟那里,无论是孔子“时习”,还是孟子赞美孔子“时中”,其“时”字均是时间的涵义,引申义则是“时常”。孟子谓“圣人时中”,其意是说孔子时常不离“中”,时时得“道”。然而近溪却说“孔子时中,只是个《易》”,其中却另有深意:

问曰:“复之时义,大矣!岂寻常言复者多自天地万物言,而兹谓复心者,则自吾身而言耶?”曰:“宇宙之间,总是乾阳统运,吾之此身无异于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亦无异于吾之此身。其为心也,只一个心,而其为复也,亦只一个复。经云:

‘复,见天地之心’,则此个心即天心也。……善言心者,不如把个生字来替了他。则在天之日月星辰,在地之山川民物,在吾身之视听言动,浑然是此生生之机,则同然是此天心为复。

故言下着一生字,便心与复,即时混合;而天与地、我与物,亦即时贯通联属,而更不容二也已。”

近溪的观点是:一部《周易》离不开“时”字,不但“复”卦以及“生生”是“时义”的表现,甚且所有的卦爻变化也都是“时”的表现,在此意义上,“时”正可谓“天之则”。在近溪看来,“时”作为一种观念存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时的根源”、“时的机括”的把握,在历史上也许只有孔子一人,但在现实当中,却是人人都须努力的方向。因为无论是宇宙万物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宇宙本心还是人类本心,都离不开时间这一存在形式,此即所谓“更无出于时字之外者矣”之意。

总的说来,大致有两点可以归纳:一是“当下”观念强调的是良知本体的“当下具足”性,由此出发,对良知本体的把握也必须是“直下承当”,而与见闻知识的增长积累无关,可见“当下”观念与良知理论有密切关联;二是在本体与工夫的关系问题上,近溪强调“须是识得时字”,“时”不仅表现为天地万物的“生生”原理,而且是天心与人心最终实现合一的一大机缘。从本然意义上说,天与人或天心与人心是“即时融合”的,但从现实存在的角度看,两者的合一还须通过一番努力,其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握住“时机”。这也就是近溪为何强调“当下承当”、强调“因时”的缘由之所在。

总之,强调“当下”和“因时”,目的是要人们重视良知是一种时间的存在,良知在生活行为中的当下呈现是离不开时间这一要素的。“当下即是”这一直觉判断须以良知本体的即时存在作为前提,致良知工夫也只有在当下即刻的时间过程中才有可能,而与非时间性的知性认知过程无关。问题在于,本体既存在于时间之中,同时也未免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种种本体遮蔽现象,并导致“冒认本体”等结果。为防止这类现象的产生,关键在于切身把握时间的连续性、不间断性。近溪将“时习”中的“时”之涵义由“时时”之传统训解转而解释成“因时”之义,便是出于上述考虑。因为“时时”只是含指时常之意,而“因时”则是指“即时”,语气重在“因”字,强调的是其间容不得时间上的丝毫断裂、片刻停顿。依近溪之见,时间上的这种“不间断性”,是区分“凡境”与“圣体”的关键所在,他甚至断言:“工夫得不间断,方是圣体。……

故学者欲知圣凡之分,只在自考工夫间断不间断耳。”应当说,在近溪的思想体系中,其对“当下”和“因时”的强调,揭示了人的良知与人的存在的当下关系、即时关系,他坚定认为通过对这一关系的把握,就可成就圣人。显然,“因时”观念乃是近溪思想的独特之处,也是其理论贡献之一。

(第五节 身心观

一 身心灵妙

何谓“身心”,用西方哲学的术语来说,即肉体与灵魂、身体与心灵,用古代中国的术语来说,相当于形与神。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在对道家的形神观进行概括时,披露了他的一个看法:“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这一形神观在古代中国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其基本要点是:神之于形具有优越性,形是负面意义的存在,神在形之上,形为神之具。

我把这一形神观归纳为“形拙”观,意即身体见拙于神,是应加以控制的对象。

在儒学传统中,特别是宋明以降,儒家学者对心/性、理/气等结构问题有很大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然而“身/心”问题却始终未能作为关注的目标和探讨的对象。及至明代心学,情况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然而到了近溪那里,我们却发现,身心问题成了近溪思想的一个显题,构成了其思想的重要问题意识。他说:

大道生乎天地,天地生乎民物,民物是其生化之末。犹且身心灵妙,莫可致诘。天地乃其生化之原,则所为凝结稀希,又不可类推而知也耶。故知人物之身心既灵,则天地之凝结者自当益极其灵;民物之世界且妙,则天地之凝成者自当益极其妙。人能于是而昭然生此信心,则由信而生畏,由畏而生敬,戒谨恐惧于视听言动之间,谦卑慈惠于接物待人之际……我惟天以作依皈,天惟我而加呵护……我既心天之心,而神灵渐次洞彻;天将身吾之身,而变化倏忽融通,坚如金石,精诚可贯,

微若尘沙,踪迹能潜。所谓飞跃由心而形神俱妙。固非法术之可私,而亦非思虑之能测矣。这段话值得细细品味,他是从天人关系着眼,强调了宇宙有宇宙之身心,人有人之身心。从宇宙生化的角度看,天地是“生化”之根源,民物是“生化”之末节,天地万物便是宇宙之身,然而所以“生化”者则是“天地之心”。“人物之身心”与“民物之世界”在凝结生化过程中,同样有既灵且妙的作用现象。重要的是,人类之行为须以天的法则为法则,如此,则天亦会呵护我们;我之心既与天之心相即不离,而天亦将以我之身为其身。意思是说,天的存在能为人的行为提供保障,其因在于天心与人心原本就是互为贯通的,同时,合乎天则的行为也可与天心互相感通。其实,近溪上述思路与传统的“天人合一”观有相通之处。近溪的特点在于,天人感通的关键是“心天之心”,以天心为人心,如此则天心会为人身提供保障,以人之身为其身。可见,近溪将宇宙及人类的存在模式纳入身心问题领域,在他看来,天人关系也就是身心关系。宇宙与人类各有身心,宇宙可以人之身心为身心,人亦可以宇宙之身心为身心。

可以说,以上便是近溪在身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若就人身的角度看,近溪指出人之形体固是身,人之心知亦是身。这一观点也非常重要,意谓“身”是形神、心知的存在基础。

这一观点是由以下的问题而来:“或曰:‘如君(指近溪)之论,是以身为阳而在所先,以心为阴而在所后。乃古圣贤则谓‘身止是形,心乃是神’,形不可与神并,况可以先之乎?’”这里的问题实质是,历来以为身是形体,心乃灵妙不测,形与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若按近溪所言,身心岂不颠倒了过来,成为“身在心先”?对此,近溪答道: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当铺小二要成仙

    当铺小二要成仙

    机缘巧合踏上修仙路。无尽的法宝,神奇的法术,瑰丽的修真界,当铺小二,炼气,筑基,金丹等等,境界何处是尽头?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 舞动分卫

    舞动分卫

    在NBA的历史上,最豪华的的球队是洛杉矶湖人和波士顿凯尔特人,当然芝加哥公牛队也因为乔帮主的所向披靡也在NBA历史上留下了最浓厚的一笔。 陈风,风一样的少年,凭借在2011年国际赛场上的惊人表现,被波波维奇收入帐下,不过身体略显消瘦,体力不充足的他一直都没有获得太好的机会,浑浑噩噩过了半个赛季之后,风一样的少年因为一个从天而降的篮球系统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 邪王独宠顽妻

    邪王独宠顽妻

    本文为轻松搞笑文,坚决不虐:一朝穿越,苏笑笑得了个便宜儿子。但儿子的爹却不知死哪儿去了?“走,儿子,娘给你找个便宜爹去!”路人甲挺帅的,但没钱!路人乙挺有钱的,但人却实在是不符合她的审美观。苏笑笑拔拉着便宜儿子一路走一路找便宜爹的故事……(全文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恶魔老公,拜拜

    恶魔老公,拜拜

    她曾经骄傲过,她曾经轻狂过!二十五岁时:他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猛攻的追求,蓝色妖姬花瓣洒满床,她颜笑点头!当她走进那扇门时,看着,一面墙般大的婚纱照,她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恩怨!当他强行将她送入那冰冷的手术台时!当希望破灭时,剩下只有绝望,你冲破绝望时,那就踏向冷情;N年以后:她一身正装面带微笑进入他的公司,她是他妻子的时候并没有来过这里,而今天她已经是他的前妻;“你好,我是颜伊彤。”她面对前台小姐说出自己的名字。“您好,颜总,请您直上二十八楼,董事长已经在办公室。”前台小姐翻阅着记录,有预约。她进了电梯直上二十八层,董事长办公室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礼貌的敲敲门,然后走了进去,办公室里面没有人。她转头向旁边那扇门看去,原来他的办公室里面还有内室,里面在干什么她自然知道,她手拿准备好的资料安静的坐下。随着里面高昂的叫声落幕,不一会功夫门开门,他走了出来:“让你久等了。”她的面容没有一丝变化,还是带着那从容的微笑,“雷董百忙中抽空给我十分钟时间,已经感激不尽,等一会又何妨。”她自然的抬起头将自己准备的文件给他看。他看了她一眼,然后仔细的看着她准备好的文件,“两天后给你明确回复。”“谢谢!”她礼貌的站起身,言谢然后离去。她一出门,他脸色瞬间黑到谷底,拿起电话飞速按了号码,在那边懒懒的喂了一声,这边却爆发:“你出的什么烂主意,她一点反应都没有……”
  • 家有保健师

    家有保健师

    日子过得清贫点儿,没什么可怕的,一家人快乐安康地生活才是一种幸福。更何况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只要肯踏踏实实地劳动,何愁不能致富呢?无论何时,健康是生命之基、快乐之本、幸福之源,我们都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从日常生活做起,从一天三顿饭做起,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做自己的家庭保健师。
  • 魔武极仙

    魔武极仙

    受屈辱,逆修仙,修得无上妙法,俘获绝代佳人!凡间卑微的小人物机缘之下获得魔道圣物,从而踏上逆天修真之路!夺宝库、翻云覆雨、踏六界、唯我独尊。
  • 一号保镖2

    一号保镖2

    主人公赵龙从世界警卫大赛中载誉归来,并且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顺风顺水。但由于世界各国高层保镖齐聚中国,几位外国性感女特卫又将会与赵龙之间发生怎样的纠葛?一次怎样的特殊任务让赵龙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俏妃迟暮

    俏妃迟暮

    为了爱他,她甘心成为和亲的工具,表面上是和亲,但是其实是刺探敌国军情,成就他统一天下的野心。落花终究随流水,漂到天涯终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