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37

第37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5)

而孟子独信其必然而无疑。盖以圣人有此爱敬,途人亦有此爱敬。

原无高下,原无彼此;彼非有余,此非不足;人人同具,个个现成;亘古亘今,无剩无欠。以此自信其心,然后时时有善可迁;以此信人之心,然后时时可与人为善;以此信千百世人之心,然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这两段表述便是“捧茶童子却是道”、“圣人即是自己”等命题的主要理论依据。其中“人人同具,个个现成”,亦即“现成良知”理论。然在近溪,他更为强调万世一心、人人一心,由此便可推出“圣即凡”、“凡即圣”的结论,他指出:

后世学者知得千心万心只是一心,既是一心,则说天即是人,可也,说人即是天,亦可也;说圣即是凡,可也,说凡即是圣,亦可也;说天下即一宗,可也,说一宗即天下,亦可也;说万古即一息,可也,说一息即万古,亦可也。总之,由“赤子之心”到“童子之心”乃至于众人之心,在近溪看来,无不具备先天的本体之知,因此只要“顺心而动”,即便是“童子捧茶”之类的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也无不是合乎伦理的行为。从其论说方式来看,近溪就赤子孩提之类的经验事实着眼,从而揭示出“万人一心”、“万世一心”的抽象原理,目的是为心体存在的普遍性作某种超越方式的论证,亦即从“童子捧茶”这一经验事实当中抽象出对人类的共同本性的一般规定。从其理论效应来看,由于强调“我即圣人”、“圣凡一致”,便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告诉人们,由于人心在本质上便是圣人之心,因此圣人境界不再是高不可攀,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便可成就圣人,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人心相对于外在权威而言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赤子孩提之心在经验事实面前,是否已具备判断是非的自觉道德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童子之心所具备的未受见闻知识所习染的“不虑之知”也就是不学不虑的良知,必须而且应当依此良知本心而行。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是非善恶等严肃的现实问题,都应诉诸内在本心而非外在规范,因为内在本心便是超越一切的普遍法则。如此一来,便有可能夸大人心的意识作用,甚至有可能误将知觉认作本体、误将情识认作本心。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近溪的“赤子之心”说有一种夸大“自我”的理论趋向,他一再倡导的“自信从”、“自觉悟”,也就是要求人们对自身所具有的道德判断能力的绝对信从,其依据是“复以自知”这一所谓的良知自知理论。依此思路拓展开去,“赤子之心”则有可能被抽象为只具有形式意义的良心,因为童子在“捧茶”过程中“只戒惧”而“不自知”的问题是否存在,在近溪的视野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同样,阳明和心斋在一定程度上亦表示关注的人心遮蔽状态以及日用不知状态如何克服等问题,亦已逐渐淡出近溪的视野。如此便将阳明、心斋的心学理论导向了某种极端形式。

(第四节 良知说

一 良知评议

先从近溪对孔孟至宋明之思想演变的一个基本观点说起,这个观点其实也就是近溪对儒学道统系谱的一个基本判断。他说:

自孔子为教“只是以仁宗”以来,比至有宋,乃得程伯淳“浑然与物同体”之说,倡之于先;陆子静“宇宙一心无外”之语,继之于后;入我朝来,尊崇孔颜曾孟,大阐求仁为宗;近得阳明王先生发良知真体,单提显设,以化日中天焉。宁非斯文之幸,而千载一时也哉!近溪点出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以此作为上承孔孟、下启后世的关键性人物,此说值得注意。程朱一系在近溪眼里,几乎没有地位,对于心学传人的近溪来说,这也应当是在情理之中。令人颇费猜疑的是,在“入我朝来”与“近得阳明王先生发良知真体”之间,有所谓“尊崇孔颜曾孟,大阐求仁之宗”,未知究为何指,参诸近溪的其他表述,当可推知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的所谓“圣谕六言”。另须注意的是,在上述有关思想传承的谱系中,看不到心斋的身影。

这表明近溪虽在学派传承上属于心斋一系,但是其在思想上毋宁对于阳明心学抱有自觉的认同意识。

不过,近溪对阳明的良知说也有批评:

曰:“心体之妙如此,乃今时学者于阳明良知之宗,犹纷纭其论,何哉?”(近溪)曰:“阳明先生乘宋儒穷致事物之后,直指心体,说个良知,极是有功不小。但其时止要解释《大学》,而于孟子所言良知,却未暇照管,故只单说个良知。”此说有点特别。意谓阳明当时由宋儒“格物”问题出发,从而拈出“良知”两字。但在近溪看来,阳明的目的只是为了解释《大学》,而于孟子的良知说却未免疏忽。以阳明的立场看,也许并不能认同这一指责。其实,近溪此说另有企图,其意是在强调一个观点:只讲良知本体而忽略致良知工夫,并不可取。同时,近溪结合他自己对孔孟宗旨的理解,指出良知应当有个“实落”处,即必须“实落”在“爱亲敬长处言之”,如此“工夫便好下手”,便是“传心真脉也”。这才是近溪对于阳明只讲良知而于具体工夫之下手处未免有所忽略表示不满的根本原因。紧接着,近溪又说:

“而此说良知,则即人之爱亲敬长处言之,其理便自实落,而其工夫便好下手。且与孔子‘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宗旨,毫发不差,始是传心真脉也。”曰:“阳明说要致良知,则其意专重‘致’字,原亦不止单说良知已也。”(近溪)曰:“即良知本章,孟子亦自有说‘致’的工夫处,原非‘格其不正以归于正也’”。曰:“如何见得是致的工夫?”曰:“致也者,直而养之,顺而推之,所谓致其爱而爱焉,而事亲极其孝;致其敬为敬焉,而事长极其弟。则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人自法之……”至此不难发现,近溪之所以说阳明于孟子“未暇照管”,是因为阳明提揭良知过重,而阳明以“格其不正以归于正”来解释“致”字,已非孟子“致”字之本义。也正由此,近溪认为阳明的良知说仍然是在围绕着《大学》问题转。在他看来,孟子自有“致”的工夫,亦即“直而养之,顺而推之”之意,这里并不需要用格物或用“正与不正”的说法来敷衍解释。至于孟子所谓的工夫,其实很简单,亦即“致其爱”、“极其孝”、“致其敬”、“极其弟”等一套工夫,换言之,也就是孝弟慈的工夫。

由上可见,近溪没有一味地顺着阳明讲,他欲对阳明良知学作一番翻新的工夫。他认为阳明在“致”字问题上并没有“会归于”

孟子之本义上来讲,而过多地被格物与正心等问题所牵累,这是阳明良知教的一个不足之处。在近溪看来,致良知最终是为了“了结孔子公案”,即通过孝弟实践以实现“天下归仁”之理想。他说:

“吾辈今日之讲明良知,求亲亲长长而达之天下,却因何来?正是了结孔子公案。”总之,近溪一方面对阳明心学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对其良知学有极高之评价,甚至认为在儒家道统上,当代唯有阳明有资格承接孔孟之统绪;另一方面,在工夫论问题上,近溪对阳明的良知说有所补充和拓展,认为应当以孔孟的“求仁”宗旨、“孝弟”原则来落实致良知工夫。具体而言,致良知必须落实在“爱亲敬长”、“孝弟慈”之实处,并由此推广至社会、国家、天下,使天下之人无不“亲亲长长”,如此才能最终“了结孔子公案”,亦即最终实现孔子的理想。无疑,这是近溪思想有进于阳明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质。

二 良知见在

关于“现成良知”问题,我们在本书前面已有讨论,在论述“捧茶童子却是道”中我们也已指出近溪此说与“现成良知”观念有一定的理论关联。当近溪强调“捧茶童子却是道”的时候,其潜台词显然是:“捧茶童子”亦有“现成良知”。换言之,“良知”先天地存在于“童子”的心中。唯因如此,故童子的一举一动看似无意,却正是顺心而动之表现;只要是“顺心而动”,就必然是良知的当下呈现。分解地说,可作如上二段推论;直接地说,便是一句“捧茶童子却是道”。可以看出,“现成良知”观念对近溪来说亦至关重要。

以下两段是近溪有关良知问题的直接论述:

良知良能,明白圆妙,真是人人具足,个个完全。但天生圣神,则能就中先觉先悟于天命。此个圣体,直下承当受用,正如矿石过火,便自融化透彻,更无毫发窒碍间隔,却即叫做圣人。然究其所觉悟的东西,则只是吾人现在不学不虑之良知良能而已。今受用之,即是现在良知而圣体具足。其觉悟工夫,又只顷刻立谈,便能明白洞达,却乃何苦而不近前? 况此个体段,但能一觉,则日用间可以转凡夫而为圣人,若不能一觉,则终此身弃圣体而其为凡夫。显而易见,良知本体“人人具足,个个完全”,“现在良知而圣体具足”,这些表述无非就是“现成良知”理论。近溪从圣凡关系着眼,指出虽然“转凡为圣”须有一“觉悟”,但就其“圣体”存在的先天性而言,是本来“具足”的;同样,吾人所“受用的”现在良知,也是无不“具足”的。因此,觉与不觉虽因人而异,但就人之本质而言,不论圣凡都具备“现成良知”,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近溪又说:

良知却即是明,不属效验;良知却原自通,又不必等待。

况从良知之不虑而知,而通之圣人之不思而得;从良知之不学而能,而通之圣人之不勉而中。浑然天成,更无斧凿。在这段话的前面,近溪从“通明”(“圣之为圣,释作通明”)的角度讲起,论述了周濂溪、程明道、朱子之为学目标都是指向“通明”之境界,接着话题转到阳明之时,近溪强调阳明“良知”既“不属效验”,也“不必等待”,良知本身“既是明”、“原自通”,因此良知乃是“浑然天成,更无斧凿”的本质存在。近溪进而指出:对于阳明致良知学说,即便周、程、朱亦不能有以难也。近溪认为阳明良知教与宋儒讲求通过工夫效验然后达到“通明”这一思路有所不同,良知本身不属“效验”也不必“等待”,它是一种“当下即是”的存在,因此工夫必须“直下承当”。而其关键就在于直接面对良知的“自信从”、“自觉悟”,而决不依傍他人,也无须等待效验的证明。

因为,良知对吾人来说是可以“直下承当受用”的。要之,“知体”、“圣体”原是“人人具足,个个完全”这一现成良知理论正是“直下承当”的依据所在。

由上可见,在现成良知理论中,还有良知本体“千古遍在”这层涵义。这是就良知本体的存在方式而言,用近溪的话来说,叫做“平铺遍在”,其云:

自中国以及四夷,自朝市以及里巷,无人不有此知,无人不有此能,何等其大!自晨兴以至夕寝,自孩提直至老耄,无时不用此知,无时不用此能,何等其久!此个知能,平铺遍在人间,洋洋充乎宇内。

所谓“平铺遍在”,强调了良知的现在性、遍在性特征。从空间上说,自中国以至四方,自中央以至地方;从时间上说,从晨至昏,从小至老,良知无不“遍在”、无不“充塞”。在这个意义上,良知具有超越时空、无有限隔的普遍性特征。当然,良知之无所不在乃是阳明的固有观点。对于阳明来说,“良知遍在”是其建构良知理论的关键性命题;对于近溪来说,“平铺遍在”既是对阳明良知说的认同,同时也是建构其心学理论的基本观念。近溪坚信,当下见在的赤子之心与圣人原自“同体”。其依据则是赤子之心和圣人之心都同样具备“德性之知”,其云:“盖论德性之良知良能,原是通古今、一圣愚,人人具足而个个圆成者也。”可见,以“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为基本特征的现成良知观念构成了近溪思想的一个重要基调。

如果说,对“求仁”、“孝弟”等观点的强调表现为近溪要求回归孔孟的思想趋向,那么其对良知“当下具足”、“现成圆满”这一观念的强调,则清楚地表明近溪对阳明心学的积极认同。从理论上说,承认良知是当下呈现的现实存在,是无所不在的普遍存在,这是近溪展开自己思想言说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良知当下具足,乃是实行“求仁”、“孝弟”的理论前提。因此,不论是“求仁”还是“孝弟”,即便只是想“做个好人”,归根结底必须以“人己浑然是个良知”作为内在理据。近溪指出:

盖圣人之学,致其良知者也。夫良知在于人心,变动而不拘,浑全而无缺,时出而恒久弗息者也。今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而不善致其良知者,则执滞于一节,而变或不通;循习于一家,而推或不广;矫激于异常,而恒久可继之道或违焉,又安能以光天地、塞四海,垂之万世而无朝夕也哉?

这是说,比起“宗族称孝、乡党称弟”的孝弟工夫而言,致良知是更为根本的工夫。如果不能真正做到致良知,那么所谓“称孝称弟”之行为也无法保持永远长久。

总之,近溪在良知问题上,基本上接受了阳明的立场,尤其对心学理论中的现成良知观点是深表赞赏的。一方面,良知作为“浑然天成”、“当下即是”的本质存在乃是人类赖以行孝行弟的内在依据,是近溪主张“求仁”、实行“孝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近溪显然更为强调在“爱亲敬长”处言“良知”,才能使“良知”有所“实落”。其所谓“爱亲敬长”,既是“孝弟慈”这类伦理原则的体现,同时也含有人伦情感的丰富涵义。故在近溪看来,良知不能停留于抽象议论,而必然落实在人伦情感之中,从人类爱自己的父母、敬自己的兄长这类道德感性中才能体现良知的存在、人心的本质。

可以说,这是近溪思想不同于阳明的独特之处。

三 破除光景

尽管就良知本体的角度言,“人人具足,个个完全”,“现在良知而圣体具足”,无丝毫亏欠;然而就人心的现实状态言,却不免为知识所牵挂,为见闻所迷惑,从而“自生疑畏”、转觉繁难,渐渐离“知体日远”、“愈不可释”,其结果不唯“不识本真”、“以至失真”,甚至误执情识以为“知体”。凡此种种弊病,其因盖在于不愿就“心本无知”、良知“现在”处自信自觉,从而导致“疑畏”相杂的缘故。所以,必须弃绝执著之“妄念”,将心中一切羁绊牵挂、见识情虑等等全体“放下”,如此一来,即与圣人无异。近溪说:

圣人者常人也,肯安心者也。常人者,圣人而不肯安心者也。故圣人即是常人,以其自明故,即常人而名为圣人矣;常人本是圣人,因其自昧故,本圣人而卒为常人矣。

今若说良知是个灵底,便苦苦地去求他精明,殊不知要他精,愈不精;要他明,愈不明。若肯一切都且放下,坦坦荡荡,便无戚戚之怀,也无憧憧之忧。此即是能从虚上用功了。世岂有其体既虚,而其用不虚者欤? 但此要力量大,又要见识高。

稍稍不伦,难以骤语。

这两段话,讲的角度不同,一是从圣人与常人的角度讲,一是就良知虚灵的角度讲,结论同样是:“一切放下”。前段大意,其实在“捧茶童子却是道”一节中亦可看出,讲的无非是“捧茶童子,当下即是”的道理;后段讲的无非是“心本无知”、“空空如也”的道理。

在近溪看来,因为赤子之心莫非是道,故而一切放下,心中更无见识,也就意味着回归“本真”,一旦回归“本真”,即常人便是圣人;同样,因为良知本来“虚灵”,故而一切放下,不起“念头”,也就意味着此心“坦坦荡荡”,这就叫做“虚上用功”。他指出:

同类推荐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热门推荐
  • 必谈的军事之谜

    必谈的军事之谜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也就是说,编者将支离破碎、点线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国神话彻底地回归到了一个有着基本脉络、基本情节的体系上,与世界神话学及中国神话学的体系是相同的,以期较完整地献给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套详实可靠、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读本。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在前人的整理基础上,在故事的类型上,对中国神话重新进行了彻底的梳理,既对应了神话学的学理要求,也对应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北欧神话的类型。,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所选的中国经典神话。本书的四辑分类从学术的角度上看是科学的,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上看也是严谨的
  • 女校之噬梦诡歌

    女校之噬梦诡歌

    四年前,一场招灵游戏风靡校园,却为一所大学招来了一场场的诡异事件;四年后,几个新生卷入其中,一次鬼楼的历险,一封神秘的来信,究竟把他们引到何方?而他们最终又能否解开这一团团的迷雾,找到最后的真相?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莲开九霄:恶魔小美人

    莲开九霄:恶魔小美人

    前世,她是修真界的第一天才,却无法保护好自己亲人,沦落到元婴自爆,欲与敌人同归于尽。谁知却被至宝护住元神,穿越异世!今生,她身为灵气大陆五大势力之首,焚天塔的支系弟子,却因为一个小小阴谋,父母双双被害,依旧无法留住身边至亲!所以——她要变强!两世为人,她彻底明白——只有变强,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亲人、朋友,和所有在乎的人!只有变强,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如自己所愿的生,才能将敌人狠狠的踩在脚下!女主楚诺,女娲隔世传人;红莲业火,世间火之本源。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巅峰。将诸天众神,皆踏脚下!◆◆◆◆圣器?算得了什么!那玩意我随手可以炼一堆出来!神器?你饶了我吧!比得过女娲留下的至尊神器吗?灵兽?切!那玩意早过时了~现在流行机械战宠了!又可爱,实力又强,还可以多次变形——多拉风!丹药?少拿来现了!修真界最低级的洗髓丹,这里都当成宝贝!就那个什么……九级神丹?晕!那也叫“丹”?我这吃一颗,丢两颗,都够丢好久的!怎么?嫉妒啊?想抢啊?小战~灭了他丫的!某人将怀里的小白猫一丢,阴笑着坐在一边翘脚看戏——有个几界大佬级别的便宜师傅就是爽~这不——宠物都是神级的!打广告,我滴新文。都市异能,请大家多多支持!!!《暗君》小剑与雪雪(雪梦璃)的共同读者群:81717458(已满)新群:158545269敲门砖:莲开九霄、异世之紫衣天下、雪梦璃、剑泣血或两人书中任何一位人物的名字◆◆◆◆推荐《幻城联盟》玄幻好文◆◆◆◆【仙傲】妖孽柒柒【兽仙】颜小票【狂纵】墨邪尘【傲世天狂】墨堇琳【狂血狼颜】曲殇【莲开九霄】剑泣血【唯魔独尊】慕璎珞【邪冰傲天】墨邪尘【妖娆女巫】紫箫泠君【枭凰诛天】猫儿玲珑【异世女血皇】漫殇【魂战九霄】君别离【一品御夫】颜小票◆◆◆好友文◆◆◆茗天猫的文《瞳变》乔乔的文《修神天下》兔子的文《仙慾》南南的文《帝炎》小白的文《神欢》脉脉的文《绝色纵横》然然的文《绯色暗夜》◆◆◆◆楚诺小战由夜紫颜领养(可怜的小诺和小战啊)莫非离由慕璎珞领养夜殇由雪夜梦璃领养木离由倾心百合领养(木离啊,别怪我,我也是身不由己啊)水清音由茗天猫领养(猫猫别伤心了,让温柔的清音陪你)楚羽冰由陈铭铭领养血杀由灬壞小兔丶领养冥由任千彦领养
  • 冠心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冠心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本书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冠心病食疗谱:冠心病寒凝气滞型食疗谱、冠心病痰瘀闭阻型食疗谱、冠心病心气虚型食疗谱、冠心病心阴虚型食疗谱、冠心病气阴两虚型食疗谱、冠心病心阳衰弱型食疗谱、心病瘀血阻络型食疗谱、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食疗谱、冠心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食疗谱、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食疗谱等。
  • 你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你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你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选择的话题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名人名言,而是来自民间、来自百姓、来自草根,直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境。
  •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如烟殿。透过翻卷如云的宫墙,恢弘大气的宫殿若隐若现。其中精致的阁台轩榭;错落的假山奇石;唯美的奇花异草,各种绮丽交相辉映,愈发衬出这宫殿华丽不凡。然而,天上漆黑黑的乌云压顶,沉闷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一阵寒风徐徐吹来,带着刺骨的冷意。在这冷清天气的映衬下,原本绝丽的如烟殿此刻却染上了一股凄凉诡异。透过雕梁画栋的阁楼中,几户敞开的窗户,隐隐的听到了几声痛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