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36

第36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4)

从训诂学的角度看,“赤子”原指“婴儿”,“赤子之心”则是指“少小之心”,及至宋代,理学家们大多给予了“赤子之心”以某种抽象的理解。譬如,程伊川与吕大临(字与叔,1046—1092)有关“赤子之心”有过反复讨论,他们从“赤子之心”的角度来探讨“中/和”、“未发/已发”等理学问题,伊川从“心属已发”这一观念出发,反对吕大临将赤子之心认作“未发之中”、“纯一无伪”,经过与吕大临的反复辩难,最终伊川修改了原来的想法,承认“凡言心者,指已发而言,此固未当。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原行注: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原行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后来朱子对此观点深表赞赏,此且不赘。令人注意的是,吕大临的“赤子之心,良心也”的观点已颇为接近后来的心学立场。

近溪针对“乃见天则与发而皆中节”的问题,以“赤子之心”为例作了如下回答:

《礼记》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夫赤子之心,纯然而无杂,浑然而无为,形质虽有天人之分,本体实无彼此之异。故生人之初,如赤子时,与天甚是相近。奈何人生而静后,却感物而动,动则欲已随之,少为欲间,则天不能不变而为人,久为欲引,则人不能不化而为物。甚而为欲所迷且没焉,则物不能不终而为鬼魅妖孽矣。……吾人与天原初是一体,天则与我的性情原初亦相贯通。验之赤子乍生之时,一念知觉未萌,然爱好骨肉,熙熙恬恬,无有感而不应,无有感而不妙。是何等景象! 何等快活!奈何后因耳目口体之欲,随年而长,随地而增,一段性情初焉偏向自私,已与父母兄弟相违,及少及壮,则天翻地覆,不近人情者,十人而九矣。今日既赖师友唤醒,不肯甘心为物类妖孽,又不肯作人中禽兽,便当寻绎我初起做孩子时已曾有一个至静的天体,又已曾发露出许多爱亲敬长、饥食渴饮、停当至妙的天则。岂如今年长,便都失去而不可复见也耶?这里强调了几层意思:首先,所谓“赤子之心”,就是纯粹无杂、浑然无为的本体存在;其次,人在后天不断生长的过程中,“人不能不化”,不免会有“偏向自私”、“不近人情”等情况发生,由此赤子之心亦“不可复见也”,甚至堕落成为“物类妖孽”或“人中禽兽”;再次,面对人心的这种现实状况,人们应该怎么做?近溪指出:尽管人心受后天的影响、被私欲所遮蔽,然而人的赤子之心原未丧失,因此务须“当下反求”,就会发现“天体依旧还在”。这一观点其实就是阳明心学的固有思路:良知本心,见在具足,一念自反,当下即是。

在上述一段问答之末,近溪最后指出:

故细细反观,今日不患天则之不中,唯患天心之不复;不患天心之不复,唯患所见之不真。其见既真,则本来赤子之心完养,即是大人之圣。人至大圣,便自然“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矣。许大受用,原是生下带来至宝,又岂肯甘心于耳目口体之欲,致堕落禽兽妖孽之归!其猛省勇往,固有挽之而不容自已者矣。这里的表述已经非常明确:既然每个人都有一个赤子之心的“至宝”,何不“猛省勇往”,克去私欲、不甘堕落、挽救自己!而这种愿望实是发自内心而“不容自已”的。

对近溪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所谓“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并不是说只有“大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是向世人揭示了“人性之善”的普遍道理。因为赤子之心其实就是良知良能,亦即“孩提良知”。这表明近溪是用赤子之心这一描述性概念,来指实孟子的本心、阳明的良知。

不过,将赤子之心喻为人之本心或人之良知,虽令人感到亲切,但在理论上有欠稳妥。因为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赤子之心的那种“爱敬孝弟”,是一种自然的人伦之情,毕竟是浑然无别的原初状态而“尚未有知”,亦即尚未形成道德判断的自觉能力。所以是否能在性之本体的意义上,由赤子之心推论出人性皆善,则是不无疑问的。

的确,在心学理论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直接指认后天的赤子之心便是先天的良知本心。事实上,阳明后学中有关“现成良知”问题的争论,便涉及“赤子之心”是否就是先验本心等问题,刘师泉批评龙溪“现成良知”说,便指出:“赤子之心、孩提之知、愚夫愚妇之知能,譬之顽矿未经煅炼,不可名金。……以见在良知为主,绝无入圣之期矣。”显然,赤子之心、孩提之知等后天之心、现实之心在未经过一番刻苦的实践锻炼之前,断然不能与圣人之“知能”画上等号,如果以为良知是见在具足的,就将导致成圣工夫的虚无化,终无“入圣”之可能。另一方面,根据龙溪等人“现成良知”说的义理进路,必然承认“赤子”、“孩提”等后天之心就是先天之本心,因为任何人的良知本心都是见在具足、未尝泯灭的。近溪有关“赤子之心”的观点表述,在理路上显然接近于龙溪的现成良知说。关于心体存在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近溪有何思考,以下我们就将讨论这一问题。

三 源头与后来

万历二年(1574),罗近溪在云南讲学,与学生有这样一场对话:

其生良久对曰:“今只能存此心,即可兼通诸书矣。”予(指近溪)诘之曰:“如何是汝之心,又如何存汝之心?”生曰:

“只常时求尽孝弟,便是存心。”复诘之曰:“孝弟二字极说得是,但今时汝之父母兄弟俱未在此,如何去尽孝尽弟?或又只仍前说书相似矣。”生良久进曰:“此时敬对太公祖(指近溪),可是存心否?”予曰:“心是活泼泼地东西,在家便孝弟,在此便对答,顺而循之,便谓之存矣。”其生忽然踊跃不胜,曰:“吾心顿觉开明。”复诘曰:“恐还未然。”生曰:“岂敢空言,果觉开明。”予指而言曰:“此时汝心,他人不及见处即是隐、即是微,而独觉光明处即是莫见乎隐、即是莫显乎微。此个莫见莫显之体,虽率汝自家心性,然却是天之明命,而上帝监临之也。”这段对话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心? 第二,如何存心?

后者属于工夫论问题,我们以后再谈。关于第一个问题,近溪的回答含有两层意思:心是“活泼泼地东西”;心是“莫见莫显之体”。

所谓心是“活泼泼地东西”,基本上是宋代以来有关“心”之问题的共同认识,不论是理学派还是心学派,概莫能外。所谓“莫见莫显之体”,又可称为“心体”或“天心”、“天之明命”,用近溪的另一表述方式,亦即“从头说心”。换言之,必须了解根源之心,姑且称之为“源头心”。那么何谓“源头心”? 近溪认为可从“赤子之心”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其云:

且问天下之人,谁人无心?谁人之心不是赤子原日之心?

子如不信,则请遍观天下之耳、天下之目,谁人曾换过赤子之耳以为耳,换过赤子之目为目也哉?

今人言心,不晓从心说心,却说后来心之所知所能,是不认得原日之耳目,而徒指后来耳之所听、目之所视者也。此岂善说耳目者!噫,耳目且然,心无异矣!“原日”是当时的一种俗语,意同“原来”,与“后来”相对。近溪指出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原来之心,即赤子之心或源头之心;一是指后来之心,即长大以后人的耳目所知所能之心。若从根本上说,心只是“一心”,从赤子到大人,“谁人曾换过”?这是就人心的本来义而言;所谓“后来心”,则是长大以后随着见闻知识的增长,被世情利欲逐渐熏染、扰乱之心,是赤子之心的一种丧失状态,这是就人心的现实义而言。重要的是,必须明白人人都曾有过“赤子原日的心”,此“心”并非是成就“大人”之后的结果;同时还必须了解此“赤子之心”在本来意义上便是“我心”、“圣心”。由此出发,近溪认为“心”作为一种“实在心”,其根本特征是浑然合一的,更不容有圣凡之分。故而近溪反对以“体用”、“虚实”分言人心,指出:“心之不可分言体用。”“实在心之为心也,原天壤充塞,似虚而实则非虚,神灵有密,似窍而实则无窍。今合虚灵与窍而并言之,则语非洁净,理欠精微。”所谓“实在心”,盖指真实存在之心。

而此一真实存在之心亦即源头之心,原是“充天塞地”的天之本心。

显然,近溪的这一观点承袭了阳明对良知心体之浑然性特征的描述。

必须指出,近溪由赤子之心即“实在心”、“原日的心”、“源头心”的立场出发,必然得出“我即圣心,圣即我体”的结论。由于“我心”之本质就是“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就是“真心”、“本心”,所以“我心”在本质上就等同于“圣人之心”。换言之,任何一个作为主体之存在的“我心”,必然先天地具备“圣人之心”的本质。进而言之,由于“我心”在本来意义上就是“圣心”,所以也就必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即圣心”。进而推论,就可以得出“我即圣人”的结论。这一观点令人联想起心斋所宣扬的“捧茶童子却是道”以及“满街皆圣人”等思想命题。关于这些命题,我们将在下一节再来讨论。现在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即“赤子之心”为何便是纯粹至善的道德本心?事实上,关于这一问题,在宋明理学史上是有所争议的。如宋代儒者江公望在其《心性说》一文中,曾经提出过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今有赤子卧之空室,饥则乳之,不见一人,不交一语。及其长也,试问之孰为汝亲?孰为汝兄?汝爱其亲否?汝爱其兄否?赤子终不能知其为兄亲也,亦不知所以爱其兄亲也。意思是说,若以“赤子”为例来作一假设,使之与一切他人隔绝交往,那么及其长大以后,该“赤子”难道还能知道去“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假设,江公望意在质疑孟子的性善说。以今日之立场来看,这是对道德先验论的一种批评。的确,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赤子之心的“爱敬念头”是否能够成为人性先天至善的直接证据?人性至善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探源性思索方式得到证明?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应当看到,以“赤子卧之空室”之设定来追问爱亲之道德观念是否具有先天性、普遍性,这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并不多见的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提问。江公望根据对赤子之心的怀疑,进而援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这一概念,引入到有关人性问题的讨论当中,这一思路也值得重视。他强调人性善恶与后天的积习密切相关,由此提出了“习与性成”的命题。

显然,当近溪将“赤子之心”认定为就是人的本心之时,也必须面对上述江公望的问题。然而近溪一方面承认“殴父骂娘”之辈“极恶”,另一方面却仍然坚信“人心良知不昧”,坚信“极恶”之人也有一点良知不容泯灭。他这样说道:

陈学博一泉(原行注:讳源)公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如何夫子复有此叹?”子曰:“圣人此语正是形容良知无须臾离处,如曰人皆晓得由户,则其终日所行,何莫而非斯道也。”陈曰:“既是人人皆晓得,如何却有殴父骂娘之辈?”

子曰:“此辈固是极恶,然难说其心便自家不晓得是恶也。”陈曰:“虽是晓得,却算不得。”子曰:“虽是算不得,却终是晓得。可见吾人良知果是须臾不离也。”应当说,“极恶”之人,心中仍有一点良知在,此类观点当在阳明心学理论中既已存在,所谓“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做贼,他还忸怩”,即是此意。针对上述陈一泉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江公望的问题),近溪答以“吾人良知果是须臾不离”,显然,这是用良知本质论来消解“殴父骂娘”之类的情景现象与人心必善之间的理论紧张。

刘蕺山对近溪的“赤子之心”说非常关注,他承认赤子之心最为接近“纯乎天者”,故近溪以“赤子之心”为宗,已经讲到了为学之根本,也是阳明的“意中之事”;另一方面,蕺山以为“赤子之心,人皆有之”,“此心原来具足”等观念虽须有赖于“信得及”的体悟,但近溪却未免将“悟”说得过于玄妙,与佛老所言“悟”未能划清界限,这是近溪之失。这里,蕺山之见触及近溪“赤子之心”说的一个实质性问题,即“信”、“觉”的问题。近溪强调所谓“觉悟”无非是强调“自信从”、“自觉悟”,亦即《易传》“复以自知”的“自知”。而“自知”的对象内容并非是佛老所言“未生前”的那种光景或消息,而是与生俱来、“原日已是如此”的那颗“浑然天理”、“不学不虑”的赤子之心。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自觉”、“自知”,无非是“知得自家原日的心”,亦即“源头心”、“赤子之心”而已。而一旦获得“自信”、“自觉”以后,那么“源头心”与“后来心”、“原日的心”与“当下的心”便不再有任何区别(作为“实然”的),也不必作任何区别(作为“应然”的),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自家原有同天同地同圣人的心”。

四 日用即道

我们在第1章已对心斋“百姓日用即道”等命题有过讨论,近溪亦有著名的“此捧茶童子却是道也”之命题,值得重视。他这样说道:

曰:“此捧茶童子却是道也。”众皆默然,有顷一友率尔言曰:“终不然,此小仆也,能戒慎恐惧耶?”余不暇答,但徐徐云:“茶房到此有几层厅事?”众曰:“有三层。”余叹曰:“好造化!过许多门限阶级,幸未打破一个钟子。”其友方略省悟,曰:“小仆于此果也似解戒惧,但奈何他却日用不知。”余又难之曰:“他若不是知,如何会捧茶,捧茶又会戒惧?”其友语塞。

徐为之解曰:“汝辈只晓得说知,而不晓得知有两样。故童子日用捧茶,是一个知,此则不虑而知,其知属之天也;觉得是知,能捧茶,又是一个知,此则以虑而知,而其知属之人也。天之知只是顺而出之,所谓顺则成人成物也;人之知却是返而求之,所谓逆则成圣成神也。故曰:‘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人能以觉悟之窍,而妙合不虑之良,使浑然为一,而纯然无间,方是睿以通微,又曰神明不测也。噫,亦难矣哉!亦罕矣哉!”以上就是“捧茶童子却是道”的经典论述。与心斋所述相比,近溪的论述与场景描绘相结合,显得更加亲近而又富有哲理。近溪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这一经验事实出发,指出童子捧茶和众人啜茶之所以井然有序、不失礼节,原因就在于一个“心”字上。不论是童子还是众人,他们“献茶”以及“啜茶”的行为举动,都是“顺心而动”的结果,都是源自于“心”的主宰。显然,近溪以童子捧茶这一经验事实为喻,目的在于证明童子之心亦即“天之与我者”的“本心”,而童子之“心”与“我的心”一样,都具备先天的道德本心,彼此之间互为一贯、自然一体。同时,近溪所欲强调的是,童子捧茶的平常心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平常心也就是本心的当下呈露。

然而若按上述蕺山的说法,赤子比孩提还要年少一二岁,则“童子”显然不能与“赤子”相提并论,由此说来,“童子捧茶”之比喻并不能证明童子之心即是赤子之心,反过来说,童子捧茶之行为必然为善的依据并不在于童子之心即赤子之心。不过,在近溪使用这一比喻的背后,其用意是明确的:童子之心、我心都是“天之与我者”的赤子之心,亦即道德本心、善良本性。正是在这一前提之下,童子捧茶这一看似漫不经心的行为,必然是合伦理行为,这就叫做“顺帝之则”。换言之,在“捧茶”或“啜茶”之类的日常生活行为当中,“献来即饮”、“啜毕”即置杯于盘中这样一些举动,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本心”,同时由于这些举动毫无做作之态,在此意义上,近溪赞叹道:“好造化”!“妙矣哉”!必须指出,“童子捧茶却是道”与阳明后学中流行一时的“圣凡一致”等观念有着思想上的密切关联,用近溪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圣人即是自己”,亦即心斋“满街皆圣人”、阳明“圣愚无间”、龙溪“圣凡平等”等观念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近溪说:

人皆可以为尧舜,夫执途之人评其可以为尧舜,谁则信之?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热门推荐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鸽子飞过天空

    鸽子飞过天空

    小说真实感人,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语言叙述张弛有序,是作者近年来的突破之作。
  • 雷雷更健康:弃妾要转正

    雷雷更健康:弃妾要转正

    “给我一纸休书,从此两不相欠!”这个,是她唯一的要求。“不,生,你是卫家人的。死,你是卫家的鬼!”看不得她的决然离去,就算是相互折磨,他也要留下她。木紫晗穿越成为了卫家人人厌恶的小妾,走不了,留不下,在痛苦中受尽折磨。大夫人人前温柔,背后阴狠。老夫人残忍霸道,眼中只有自己是对的。小姑子冷酷可怕,心机用尽。连自己的相公也是阴郁可怕,变脸比翻书还快,让她难以适应。既然不能走,那她就要当家,要弃妾转正,要是有的人都听她的。
  • 魔武变

    魔武变

    莫名其妙的穿越,万年单传的职业,刻骨铭心的爱恋,跨越生死的修炼,铭记一生的仇恨,看主角如何以最垃圾的职业走向成神之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正文完结,请放心阅读】她是强悍的佣兵团团长,一朝异界重生,指挥四大上古神兽直捣五界。神魔大战,风云变幻,她凌空而立,腻在他的怀中,看着他翻手间倾覆整个天下,媚笑盎然,“我是神,你是魔,神魔相爱会有天谴。”他睥睨天下,俯瞰五界苍生,勾唇一笑,“神挡杀神,魔挡诛魔。”谈笑间,他为她豪弃江山,袖手天下,宁负天下人也要独宠他的第一神妃。十指相扣,傲视天下,五界千年岿然,却不堪她他联袂一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总裁大胆

    总裁大胆

    她是凤朝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凤凰公主,亦是天下第一美人,被自家皇兄以死相逼,无奈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绝世容颜被刻意遮掩,美女变平凡,从此踏上了为兄寻妻的苦逼不归路外加一朵超级无耻的烂桃花。他是E市的一方霸主,家底雄厚,是所有人趋之若附的对象,碰上她注定是他这辈子的劫。最后,他发现他妈的就好她这一口,所以将她娶到了手…
  • 天使爱上恶魔后(大结局)

    天使爱上恶魔后(大结局)

    梦葬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被人那样的宠着,但是他却将自己当做至宝一般疼爱。历经苦难(也许算的上苦难吧!)总算在一起了,但误会这可怕的东西来临了,无法套脱它的追捕……4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一切都改变了,从原先的大小姐到现在的打工妹。没能逃开命运的捉弄,她再次进入了他的公司。当再次突破艰辛,原先的“动力”却成了“阻力”,父母由原先的支持到现在的反对。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的障碍,只是,当真正的障碍到来是,一样无处可逃……女主角:许梦葬。——最会无视人,和让人石化。后来基本正常化了,没什么特别的,但一样是情人眼里的西施。男主角:叶随风。——非常的温柔,对人很好。但不轻易为人付出真心。如此只是普通的学校校草的他竟有出乎人意料的身份。后来成了大公司的总裁,是个可怕的狠角色。其他角色:夜旋。——世界级的作曲家,被梦葬的特殊所吸引的衰人。大概要到第3部才会再次登场吧!-_-!喧喧。——随风的“家人”。随风重视的人,也是随风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稳重的个性,在碰到某人之前。感情的路很短但很艰辛,累啊!梦雷。——梦葬的哥哥,恶魔中的恶魔。是世界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旅游,随时有生命危险。可怕,做什么都可以,千万别做这个!!!死党们。——随风的朋友,也算属下。江月。——随风的青梅竹马。追随随风而来的火辣美女。欧阳敏——梦葬的密友,已经是浩然的女友。陈华和水情——两人是夫妻,如果不说的话,更像姐弟。但是,却是领黑白两道都害怕的存在。韵鑫——随风的秘书,美女。颖星——梦葬的朋友,但一样不是简单人物。两家的父母,就是两家的父母。没社么好介绍的。-_-!青蛙------------------------------------------------------------------------是个普通不能在普通不过的我,在高考失败,被一个冷门的大学以人数不足,又无人愿意去为理由录取了我。成绩烂到家的我被扔到了本校超冷门的系里,因此毕业后就不曾找到好的工作。打了一年的临时工,终于,我被一家公司录取了……可是,工作的第一天就事故了。(这都是前话……主角的小小介绍而已。)一场事故,我命丧猫前。阳寿未尽,我心有不甘。终于,阎王这死小子肯让我还阳了。醒来才发现,这尽是皇宫,更狠的是这是冷宫。刚想认命,才发现这只是一个开始。一直只想低调的我,才发现低调在这里多么难的一件事啊!看我菱晰怎么玩转于各大国间,与各国的爱恨情仇。最后……我的归宿究竟何在。冷漠无情的火炎国焰帝无赖细心的风使国风王笑面虎的水镜国水皇,还是……那温文尔雅,却时隐时现的大哥……菱晰只想要一份真爱,即使在这陌生的时代和世界……(本文有后宫争斗,也有朝廷上的争权夺位,当然也有多人的感情纠葛,一点点的虐心。有兴趣的都能去看看,希望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