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300000046

第46章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3)

第三,以集体利益掩盖群众个体利益的思维定势。在长期的革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着力倡导的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通常回避个体利益或者很少去关注群众的个体利益,有时还会出现以集体利益掩盖、践踏个体利益的严重问题。这种以集体利益掩盖群众个体利益的情况,在人民群众被一腔革命热情炙烤的革命年代有其存在空间,在人民群众被灌输“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理念的建设年代也有其发展空间。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意识、价值观念、个体认同、公平公正观念等都被充分地开发出来,对个体利益的关注也成为再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此态势下,如果在做群众工作时,再一味地忽视群众个体利益自然会引起群众不满、抗议甚至抗争,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也自然无从谈起。

第四,认为人民群众素质低的思维逻辑。时下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群众素质低、“没文化”,因而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都无法达到接受正确认知的程度。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愚民”政策下滋生出来的思维定势之延续,是某些领导干部抬高自我优越感、贬低群众智慧的思维惯性之体现。不可否认,人民群众内部的确存在着群体性素质差异、文化水平差异。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因此,以人民群众素质低的惯性思维和“有色眼镜”去审视和定位当下的人民群众、当下的群众工作,是无法真正有效提升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

(三)与民争权夺利导致党群关系紧张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工作的实践表明:全党、党的各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着力突出群众工作的民主化、利益化,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要求,坚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自觉坚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是最讲民主的、人民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也是最注重自身权力、权利保障,最注重自身利益实现的。如果人民群众的应有权力、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就会对党有意见、对党的领导和执政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与党产生距离、疏远党,无形中加重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局面。这是我们实现群众工作科学化必须要着力关注的重要方面。

但现在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房地产事业疯狂发展、土地财政越来越关系命脉,基层群众自治力度空前加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热情空前高涨,在此态势下,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日益出现了与民争权、与民夺利的严重性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失地补偿、价格拟定等方面,出现了较为突出的压低土地价格、压低补偿标准等损害挤压群众利益空间、扩大政府和开发商利益空间的与民争利问题。其结果是,通过类似于英国“圈地运动”式的非法的或越权的强征强拆强建,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腰包鼓起来,开发商也趁机与政府勾肩搭背甚至狼狈为奸,这就大大侵占、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空间。我们的利益蛋糕就那么大,政府与开发商得利了,相比之下,普通群众尤其是与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以致于在有些地方不时地会出现群众上访、非法聚集的情况,甚至演变成为群体性事件。第二,在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不断深入推进,“还权于民”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态势下,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基层党委政府依靠公共权力干预自治、侵占挤压群众有限权力空间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由此,导致一些地方的党群关系出现了日益严峻的紧张局面,地方党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被人民群众冠以与民争利、与民夺权标签的地方党委,要想再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重塑党群血肉联系的亲民形象、进一步实现和达到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其难度就相当大了。

(四)群众工作能力素养不足降低工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而言,要高质量地做好群众工作,自身相关的能力素养就必须不断提升,以真正建构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素养体系。为此,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的正确观念、理念和思想意识,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不断培育善于驾驭和统领群众工作、应对群众工作中复杂局面的相关能力和本领。只有培育好这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素养,才能不断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实现群众工作科学化才能顺利达到。但目前在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却是:一些人的群众工作观念、理念不正确,自觉自发的群众工作意识不强,与人民群众在感情上出现疏离,做起群众工作来往往会出现能力不足、无所适从、难以应付的局面。这就大大制约了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具体说来,以下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深厚,做群众工作的感情基础薄弱。新世纪新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些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基本上是“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然后再到机关门,因而缺乏系统的基层群众工作经验、实践工作锻炼,与人民群众接触少、打交道少,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安危冷暖体会不深,关心关注不够。这就导致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缺乏必要的群众工作感情基础,做起群众工作来往往习惯于生硬冰冷的“公事公办”。其结果是,有形无形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开展起工作来群众不支持,自感做好群众工作阻力重重。二是驾驭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有些干部对群众工作缺乏宏观性、整体性、全局性的谋划与建构,往往关注于从微观层面去“就事论事”地、“救火式”地研究解决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各色具体性问题,其结果通常是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们从宏观上、系统地驾驭群众工作能力上的不足。三是应对群众工作危机局面的能力不足。当前我国处于各种矛盾的多发、群发、烈发时期,人民群众利益的复杂性、诉求的多样性、群体的严重分化性,使得开展起群众工作、做好民生工作和民生事业来,往往很难使各方群众、群众内部的各个群体都满意。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群众因对地方党委政府、对基层领导同志的不满而进行的上访、示威,严重的还会演化为群体性事件。从近来的实践来看,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地方党委政府的应对显然都存在着不及时、不到位、不主动、不得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其结果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和发酵,被弄得筋疲力尽、焦头烂额。凡此种种,都暴露出我们在做群众工作能力素养上的不足与缺陷,而这些不足与缺陷很可能会使我们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进程的努力付之东流。

(五)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分化重组加重了工作难度

对此,可以集中从以下两个视角来审视。第一,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分化加剧。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两大阶级、一大阶层”日益分化成为包括国家社会管理者阶层(党政干部)、国企经营管理者阶层、机关办事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无业人员阶层、下岗失业及半失业人员阶层等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结构,而且不同的阶层中又包括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于是,一个全新的纵向科层式的群众群体性结构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在此情况下,群众工作的对象不能再简单地定位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传统模式上,必须具体研究做好群众中不同阶层的利益协调整合与矛盾化解工作的问题。如此一来,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自然空前加大,探索群众工作规律、实现群众工作科学化的道路也将变得异常艰辛。第二,人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在人民群众群体性分化加剧的同时,其组织化程度反而得到了加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成长、民众民主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由单位游离到社会上,逐渐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由政治人变为经济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群众个体为在表达利益诉求、抗击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中形成合力,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联合起来,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组织,或曰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在此态势下,做群众工作就不单单是与一盘散沙的笼统的群众个体打交道的问题,而必须同时直面形形色色的群众性组织、直面日益组织化的群众。这就自然使提升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同时并存,从而深刻考验着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智慧。

三、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科学发展、科学执政、科学领导、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过程中,基于上述群众工作科学化的理论体系设计、综合考量当前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面临的现实困境,现对有效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一)牢记党的执政兴亡系于人民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立党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等于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弱化了党生存发展的力量,丧失了党得以立足的根本。因此,党的执政必须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对人民群众的正确思想认知,深刻洞察人民群众之于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生死攸关性。对任何一个政党来讲,长期脱离群众不是个小问题,而是致命性的大问题。从世界政党政治的视角看,任何国家的执政党能够得以执政从根本上靠的都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都是靠民心和民意在支撑,一旦违背了民意、失掉了民心、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留给执政党的只有下台这一条出路。中国共产党也不能例外。我们党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执政也并不是可以永远高枕无忧的。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考虑如何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否则,一旦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现了异常紧张或恶化的局面,达到无法修复的地步,党就有可能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失去执政合法性,从执政神坛上被赶下台。有人说过,中国老百姓“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到执政前台”,但如果党长期脱离群众、不代表群众利益,人民群众也完全有能力、有勇气“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下执政舞台”。这句话虽然有些刺耳,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在政治学领域,党的执政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就其本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拥护,在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正当性的认可。合法性对党执政的价值意义在于:它能够使党更加长期持久地保持执政地位,并且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在执政过程中付出的成本。执政党一旦丧失了执政合法性,其执政地位就很难再保得住。例如,如果某些领导干部由于执了政、掌握了公共权力,并由于不恰当、违规性地运用公共权力,在自己周围形成了圈内小团体、特殊利益团体和既得利益集团,那么,他们在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就要首先考虑照顾到自己的小团体和既得利益集团,然后再去考虑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满足。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由开始的偷偷摸摸变成最后的“光明正大”、甚至明目张胆,就会由内部通行的“潜规则”变为路人皆知的显规则。人民群众不是傻子、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种态势下,期望人民群众再毫无怨言、一心一意地去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就只能是幻想。而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的下降和动摇,也就意味着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降低或丧失。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一旦丧失了执政合法性,那就距离下台的日子不远了。

(二)着力增强全党的宗旨意识

对各级党委、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来说,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全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才能从我们党实践宗旨的所作所为中充分认识到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也才能进而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和行动、服从党的领导和安排,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进程才能推进得更为顺畅。

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为建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基本逻辑,就是党的宗旨意识。从推动宗旨意识的建构出发,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此,应自觉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牢固树立党的正确群众观。党的宗旨意识与群众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员或干部的群众观越是正确科学,相应地,其宗旨意识也就越会得到不断增强。群众观是我们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态度。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就应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看待分析问题,自觉把人民群众当作党的主人、亲人、恩人,满怀着无限敬畏崇敬之情、无比关心热爱之情去看待群众、对待群众、善待群众。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群众观。从增强党的宗旨意识的需要出发,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就要自觉确立以下六种基本观点:一是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二是要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三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四是要树立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五是要树立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六是要树立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同类推荐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少爷的剑(古龙文集)

    三少爷的剑(古龙文集)

    天下第一的剑客,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厌倦了江湖,决定抛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隐姓埋名,化身为“没用的阿吉”,在社会的最底层打拼。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使是做一个“没用的阿吉”,也会遇上无法预计的事,最终他不得不重现江湖。更多精彩,尽在古龙武侠经典巨作:《三少爷的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花醉沉香慢慢老

    花醉沉香慢慢老

    季风艽这个女子穿得很“囧”,去旅游被一只臭猴子给PIA飞到山崖,不幸地一命呜呼。然,还是有幸运滴,可能是阎王觉得对不起她,让她的灵魂穿到一个架空时代,很俗的是成了一小丫鬟。不俗的是“她”伺候的小姐中了剧毒,她就华丽丽的去帮她找解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奸细

    奸细

    高考前夕,各校会动用资源和手段将其他学校尖子生弄到自己学校。徐瑞星是班主任,另一个学校的黄川就希望通过经济贿赂的办法,让他透露出自己学校里“好学生”的信息。徐瑞星不愿意这么干,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还是当了“奸细”。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

    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以礼仪小故事、你来评对错、礼仪小常识的形式,讲述小学生应该知道的个人形象,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社会交往,外出、公共,媒介使用,涉外等方面的礼仪小常识,紧密结合新时代、新风尚以及现代礼仪,同时容纳传统礼仪的精粹。《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是市场上第一本培养礼仪小公民的经典读本,能在轻松的课外阅读中帮助小学生知书识礼、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有教养的新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