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300000045

第45章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2)

无论是从古到今的中国史,还是从东到西的世界史,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公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政治力量、政治势力、政治集团,任何国家、朝代、政党,只有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最终取得执政地位、坐稳政治江山;一旦轻视、欺压、迫害人民,不把人民群众当回事、不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诉求与愿望,其结果只能是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就我们党而言,正是人民群众把党推向执政舞台的中央,但是,如果党在执政后长期脱离群众、不能代表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最终也将会把党赶下台,另选新的政治集团作为利益代言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苏共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一切,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走马灯式的朝代更替更是历历在目的活教材。

3.党群关系的核心是权力关系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要求全党必须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努力实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建构是以权力关系为依托的,这种依托具体说来就是人民群众授权给我们党,党员和人民群众授权给党的执政骨干。因此,党的权力、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力从本源上讲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群众是政治权力的所有者、授权者,党和党的领导干部是政治权力的行使者、受权者。既然党、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授权的结果,那么党做好群众工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就不单单是一种工作需要,更是基于权力授受关系的负责任态度,是政治权力的接受者对授予者的应有尊重和维护。

4.群众路线是群众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总路线和生命线,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不折不扣地按照群众路线办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法宝,它被简洁经典地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是要着力解决党的工作、任务与使命“为什么人”这一首要前提性问题,它表明党的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都是要忠实代表好人民利益诉求的,它深刻诠释了党没有自己私利、从来不与民争利之思想。“一切依靠群众”是要解决党生存发展“靠什么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问题,它深刻阐明了党的生存之道。“从群众中来”充分表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依据是群众诉求、群众意愿,是以人民群众为基本导向的。“到群众中去”阐明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贯彻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用以团结凝聚群众、武装群众,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党的领导和执政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的一条群众工作总路线,从本质上讲是我们党对群众工作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是党对群众工作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集中展示。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充分表明:什么时候忠实地执行了这条总路线,群众工作就能够搞得有声有色,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得到不断加强;什么时候偏离了这条总路线,群众工作就不断出现困难、波折、困境,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就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损害,有时甚至会陷入脱离群众的危险境地。

(六)群众工作科学化的价值意义

在党群关系面临诸多复杂问题的情况下,在倡导科学领导、科学执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态势下,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着力提升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显然具有多维价值意义。

第一,有助于从本质层面透视和解决党群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过程,就是透过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现象,深刻洞察群众工作本质、切实把握群众工作规律的过程。因此,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进程越是不断向前推进和深化,就越有助于我们从本质层面、规律层面认识和把握党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为解决这些问题从“病根”上思考对策。

第二,有助于明晰做好群众工作的目标方向。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必然会带来对群众工作相关规律性要求的探索。这种探索,既有利于我们对群众工作客观规律的把控,也可以促使我们自觉站在客观规律性视角拨开迷雾,进一步认清群众工作的目标方向,从而保证做起群众工作来更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有助于构建科学化的党群、干群关系,努力修复弥补长期执政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联系中出现的裂痕与漏洞,进而达到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之目的。这样一来,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推进就会在客观上起到防止党脱离群众政治的功效。

第四,有助于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加快推进人民当家作主进程。群众工作科学化通过科学理论、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制度的建构,保证了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与实现的质量。这样一来:一方面,自然使党更好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通过利益诉求的表达过程更顺畅地得以实现。

第五,有助于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保持和稳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必然会促使党的群众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契合群众性,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心理期望。一旦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促使执政党的所作所为更加契合群众的需求与期望,则就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拥护和支持度。由此,在客观上就会表现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不断增强,并进而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不断保持和稳固。

二、群众工作科学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群众工作科学化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目标追求和理想状态,它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已经达到的结果,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9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经历了党群关系由艰辛构建、渐入佳境、无比融洽到党全面执政后出现一定程度上脱离群众危险并努力进行修复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党群关系总体是好的,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和巩固了血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创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等一系列的系统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支持党取得革命胜利,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并初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同时也要看到,以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考量标准、价值原则、基本要求来审视,当前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在实现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还面临诸多困境与问题。总体来看,以下现实困境已经在很大程度、较大层面上大大制约了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一)“群众工具论”导致脱离群众危险

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基本前提是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只有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谈得上党与人民群众的顺畅沟通,才有可能通过联系沟通做好复杂的群众工作,也才能谈得上群众工作科学化。

党全面执政以后,虽然毛泽东等领导人经常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事实上在掌握公共权力的前提下,在公共权力几乎能做一切事情的态势下,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脱离群众的倾向。在他们看来:人民群众是党的工具,尤其是党进行革命夺权的工具,夺权完成之后,人民群众之于党的价值就基本上为零了,因而再密切联系群众就没有多大必要了。由此,他们就逐步建构形成了“群众工具论”思维,并进而滋生了要与群众进行切割、脱离群众的思想意识。

“群众工具论”思维,在本质上是完全错误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从来都是目的性的,而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手段、当作工具。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系于人民,尤其不能把人民群众简单地当作工具看待。对此,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说明,在邓小平看来,不是人民是党的工具,而是恰恰相反—党是人民的工具。邓小平进而强调指出:党是人民的工具,“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但是,在我们党掌握政权、把握公共权力并长期执政的态势下,恰恰有少数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奉行起“群众工具论”,对人民群众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态度恶劣,甚至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他们把手中的权力自觉不自觉地当作执政办事的硬条件、发号施令的硬标准,而把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只是作为软条件、软标准来看待,加之对自身与群众对比中的优越性之不恰当强化,从而导致他们逐渐地看不起人民群众、疏远人民群众以致到最后完全彻底地脱离了人民群众。这种现象初看起来是个别领导干部和党组织所为,但潜在地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动摇到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危及到党的执政合法性的稳固,成为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从本质层面上来分析,党之所以面临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最主要的是由于党取得执政地位、掌握政治权力造成的,更确切地说,是由于某些党的领导干部不恰当、不正确地运用公共权力造成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领导干部代表党在执掌公共权力。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群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保证公正地行使权力、避免在行权上犯错误,就必须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但实际情况是,确实有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在权力观上出现了价值导向上的严重错位,进而不恰当、不正确地运用公共权力,结果引发群众不满,使党被置于脱离群众的危险境地。

因此,在“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历史方位下,我们不能滋生“群众工具论”思维,不能因为人民群众支持下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就把人民群众放置到一边,而应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出现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只有这样,群众工作科学化才能有立足之地,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才能有发展空间。

(二)惯性思维导致群众工作效果不佳

群众工作科学化意味着群众工作正向效能的不断叠加,是群众工作效果得到充分展示的过程。而且,群众工作的效能越是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越能够进而助推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鉴于群众工作形势、内容、目的、要求的与时俱进特征,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需要不断获得科学方法论体系的支撑,更要依赖于科学方法内在价值的发挥。但目前我们在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方面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现实困境却是:群众工作方法创新严重滞后,许多惯性思维、习惯做法、传统方法、工作惯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群众工作效果的展现。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一,代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思维理念。在革命夺权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党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模式。在这样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模式下,我们党和党的领导干部凡事都要替群众作主、代替群众拍板和作决策,人民群众只有服从的份、没有参与意见和争辩的份。在我国建立并推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逐渐增强,当家作主的愿望日益强烈。在此态势下,再一味地奉行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做法,自然引起群众不满、抵触,也自然会导致群众工作的效果欠佳、效能难以发挥。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就是由人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党的执政必须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起来。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随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我们党要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彻底摒弃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的思维理念,并以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理念和正确姿态完全代替之。

第二,单纯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法。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与特色。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团结凝聚群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巨大胜利方面也的确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长期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观念、价值意识有了重大变化,对平等、公平、公正、正义的渴求不断加深,这就使得为团结凝聚群众所进行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集中表现为:靠单纯地进行思想灌输和政治说教已经不能化解人民群众基于改革利益调整不到位、贫富差距拉大、公平公正丧失等所产生的思想问题和不满情绪。由于与群众利益、权利、诉求相脱节,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大大弱化,在团结凝聚群众方面的功效已经基本丧失。

同类推荐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热门推荐
  • 健康习惯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健康习惯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本书从身体,常见疾病,重大疾病预防,心理健康青少年成长发育等多个方面知道读者如何获得身心健康。具体包括怎样培养健康的。
  • 8种成功习惯

    8种成功习惯

    8种成功习惯,教你如何获得成功,如何获得完美人生。
  • 汉后嫣然

    汉后嫣然

    她,出生即有傲人的身世背景,长大却面临着凄凉的宫廷生活,即使死后尊被花神又如何!?这一切,若是能够重来,那么结局将会怎样……经历两世的她,当再一次投胎转世,回到前两辈子,处于同一境地,信奉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若是能够改变,她会尽力,若是不能,她将应对!身为女子,无论在何种境地,就要记得,要尽力对自己好一点……
  • 捡到爱情

    捡到爱情

    维世少爷陈锐家逢巨变后流落街头,被社会底层人士冯婧捡了回去。一个摆地摊,做工厂手工,挤着时间画插画赚钱的女人会住什么样的房子?狭小的阁楼?脏乱的小胡同?老年化的旧公寓?陈锐看着眼前的高级住宅区愣住了!
  • 穿越密码—紫蓝石

    穿越密码—紫蓝石

    一个次意外变身,炎暖阳从普通女孩变成了黑帮老大的妹妹。玩转了黑帮又穿到了一个陌生的朝代。在这里步步为营,卷入一场爱与恨,权与利的争夺。最后是回归还是死亡,今世果,前世因。
  • 妃凤妖娆:爱妃,朕错了(大结局)

    妃凤妖娆:爱妃,朕错了(大结局)

    华丽丽推荐珛珛新文:《妃要改嫁:下堂木头妃》http://m.pgsk.com/a/227675/……………………漠北的雪,狂肆的风,还有那冷宫中独有的落寞和萧杀。她,一个冷宫的弃后,一个异世灵魂,可那三载风雪却不曾掩盖她笑容中的纯真。他是帝,霸道的皇,面对她,除了冷情的折磨,只剩下那无尽的嘲讽。但是他也会温柔,因为他也有爱的人。只可惜那个人,却不是她。月色下,勾魂一曲。一眼暴戾的折断她的手筋,“不要妄图想用巫术迷惑本王。”可是,却不知,那本以为的迷惑确是心动的开始……他是王,邪肆如若罂粟的王,他对着她笑,只是因为看到她可怜的模样。他对她怒,只是因为,她不该在他的面前提起他心中的伤。他看着她对着自己大声的质问,他抬手抚指,邪肆道,“你以为我真的会爱上你吗?!”他的爱,早就随风而去。可是看到她那双空洞的眼眸时,他的心竟然要比她的,还要痛。难道这就是爱吗?!原来,这就是爱。可是当他们发现爱时,她却早已经被另一个他带走。多年后又相见,追追缠缠,终被他们逼到崖边。面对那狠声的质问,她看着他们只是冷笑三声,“我只愿,我们来生都不要再相见。”断魂崖,青丝飞散,而谁又知道,这是一切的了断,还是那又一场痴恋的开始……*PS:推荐珛珛自己滴文文*《妃倾天下:皇后,不许跑》http://m.pgsk.com/a/193121/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背影

    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鱼向反方向游

    鱼向反方向游

    个人品牌就是“反方向游”! 本书的诸多案例表明,不管是明星、CEO,还是“草根”阶层、职场人士,个人品牌变得越发重要。现在,在“世界是平的”环境下,打造个人品牌更意味着如何使自己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