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700000034

第34章 南宋覆灭(2)

稍作休整之后,元军发动猛攻。伯颜分步兵与骑兵夹岸而进,指挥战舰合势直冲孙虎臣军。当时,与孙虎臣对阵的是阿术所统元水军,闻令下,元军首先连发巨炮,先对宋军展开一番炮击,宋军的辎重营帐损失惨重。接着,阿术指挥轻型划船数千艘,“乘风直进,呼声动天地”。孙虎臣手下先锋官姜才忠勇,持枪率军与元军接战。身为统军的孙虎臣不仅没有坚守岸上大营擂鼓指挥什么的,反而慌忙跑向岸边,爬软梯登上他爱妾所乘的快捷小舟,仓惶而去。宋军将士见状,大呼“步军统帅跑了”!一时间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夏贵方面,面对数千元军蚂蚱小船,本可以奋力抵击,坚船大舰,其实在水面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夏贵私心甚重,不战而逃,他自乘一叶扁舟,飞也似的狂逃。败至鲁港水面,正好从贾似道的指挥舰旁掠过,夏贵大呼道:“敌众我寡,势不支矣!”惊闻此言,贾似道惊愕失措,不仅没有下令组织迎击元军和阻遏溃军,反而令人鸣金收兵。元军水陆杀至,贾似道又鸣金,宋军见大势已去便一哄而散,“杀溺死者不可胜计,军资器械尽为元(军)所获。”姜才孤军奋战,舍生忘死才突围成功,险些做了元军的俘虏。

狼狈逃窜一百多里后,贾似道才敢停下来稍作休整。正好夏贵小舟已先到,贾似道便招其上船议事。正当此时,孙虎臣也丢盔弃甲地跑来了,他一见贾似道捶胸大哭道:“我军无一人用命抵敌!”完全不讲他自己未战先逃之事。夏贵见到孙虎臣的狼狈样,嘲笑道:“我可是血战一场,抵挡了好大一会儿!”贾似道此时已束手无策,问孙虎臣、夏贵二人道:“事已至此,下一步如之奈何?”夏贵献计道:“诸军皆胆落心寒,不能复战。您可入扬州招溃兵,迎圣驾于海上,我本人会死守淮西。”言毕,夏贵扬长而去。于是,贾似道、孙虎臣二人单舸走扬州。转天,宋军溃兵缘江而下,贾似道忙派人登岸,摇旗召唤,竟无一人响应报到,不少人还冲船上高声大骂。至此,南宋十三万精军,除被杀和淹死水中的以外,皆作鸟兽散。

贾似道跑到扬州,上书谢太后要求迁都,并发檄诸州郡“海上迎驾”。平心而论,贾似道这一主张,就当时的形势而言,确实不失为上策,但谢太后与大臣商议后,没有应从。宋廷下诏各地派兵勤王,“多不至,唯郢州守将张世杰率兵入卫”,沿路收复饶州;不久,又有湖南提刑李芾率三千人入援。

勤王诏下,身在赣州的文天祥捧诏涕泣,招集郡中豪杰及当地土蛮,亲率数以万计的民间志士入卫,被授予江西安抚副使、赣州知州。有人劝文天祥道:“今元军三道大入,君以乌合之众万人赴之,何异驱羊群而搏猛虎!”文天祥大义凛然道:“我也知此情,但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令人深恨!我不自量力,决心以身殉之,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可闻之而起,如此,社稷庶可保全。”本来,文天祥出身当地豪族,“性情豪爽,平日挥霍无度,身边美女歌妓无数”,但一闻国难,立即“投笔从戎,拿出全部家资做为军费”。招兵买马,奔赴敌前,以死报国。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人“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是个魁伟白皙的美男子。二十岁时,文天祥举进士,对策集英殿,以“法天不息”为题,洋洋万言,一挥而就。宋理宗奇其才,大喜,钦点文天祥为第一,成为御题状元。文天祥原字履善,宋理宗钦点其为状元后,叹其名佳,“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故而文天祥又字宋瑞。

不久因为父守丧,文天祥归乡。二十五岁时,时为刑部郎官的文天祥直言上书,请斩主张迁都避敌的太监董宋臣。而后,由于贾似道独揽朝政,文天祥行制文,言多讥讽。贾似道大怒,指使台谏罢斥文天祥,迫其“致仕”,时年才三十七。在官场蹭蹬,岁月蹉跎之中,感慨“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德佑初年,新君即位,诏天下勤王,下野回乡两年之久的文天祥,在国难当头关兴挺身而出,终于踏上了光耀万世的不归之路。

得悉贾似道溃败消息,江汉守臣也都望风投降或逃跑。汪立信感叹道:“我今天还能够死在宋土上。”于是就置酒召集宾客与手下官员,与他们诀别,亲自写奏章给皇帝,又给侄子写信嘱托家事。夜半,他心绪难平,信步来到庭中,慷慨悲歌,紧握双拳反复抚拍桌子,以至悲情难抑失声痛哭。三天后,他上吊自杀殉国。

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元军兵不血刃,占领建康。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与此同时,为防止两淮宋军南下救援,忽必烈命阿术率军渡江,进围扬州。阿术在扬州东南的瓜洲修造楼橹,缮治战具,又在扬州城外围树栅,修筑坚固的堡垒长围,截断了宋军增援部队,又派水师堵截江面,控制了长江天险,断绝了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南宋朝廷立国,是以长江为防线,两淮为藩篱,“重兵皆住扬州,临安倚之为重”。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完全失去了屏障。元军在建康休整后,兵精粮足,战斗力增强,随时准备攻取临安,处在进攻的有利地位。

先前依附贾似道得以一路猛升的陈宜中,也一改过去的态度。他向从败军中归来的翁应龙询问关于贾似道的情况,翁应龙说不知道贾似道的下落,陈宜中以为贾似道已经死于乱军之中,便上书谢太后道:“贾似道为相十几年,擅权独断,独揽朝纲,为政不清。上蔽天听,下压忠臣,外降异族,内压百姓。颁公田令,使天下百姓食无所食,居无所居;改金银交子,使国内经济一塌糊涂;用小人于朝堂,致使朝政败坏,政令朝出夕改,混乱不堪;贪污受贿,无所不纳,丧心病狂至克扣军饷;结交市井无赖,使流氓得以晋身,使社会风气败坏。种种恶迹罄竹难书。此人所言元兵难挡,敢问天下谁人不知朝廷如此窘迫局面,尽是此人造成?”

建议谢太后下诏“诛(贾)似道以正误国之罪”,“请皇上将此贼远投四裔,籍没家产,重惩奸党,以谢天下,平百姓之怨气。再请皇上坚定决心,下诏天下以号令百姓义军抗击元军。以我大宋泱泱数千万子民,同结一心,何愁不灭无知凶残的蒙古鞑子。”

宋朝从来不杀文臣,谢太后表示不忍以一场败军之罪诛士大夫,认为“似道勤劳三朝,岂宜以一旦罪,失遇大臣之礼”,于是,只下诏罢贾似道在朝的官职。至此,贾似道终于结束了他的误国生涯。同时,陈宜中开始清理朝中贾似道残留之党羽。

贾似道临行的时候,命令他的亲信韩震总督亲兵,有人传说韩震要以兵力劫朝,陈宜中知道后,假意召见韩震计事,伏壮士将韩震杀死。陈宜中此举,一方面在舆论的压力下把贾似道的势力消除,既顺应了当时抗蒙的民心,又显示了自己的“不党于似道”;另一方面,他又夺取了朝中权利。不久,皇帝在曾渊子等人的请求下,陈宜中被拜为特进(高级侍从官)右丞相,掌握了朝廷的政治军事大权,到达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成为继贾似道之后朝廷的资深人物。

从依附贾似道而青云直上,到上疏皇帝治贾似道罪,对贾似道来说,陈宜中扮演了一个恩将仇报的角色。但平心而论,陈宜中在客观上打击了投降派贾似道势力,顺应了民心。同时,他也为自己走上政治权力的顶点铺平了道路,自此,他开始左右南宋局势。

陈宜中执政后,先放还被贾似道拘禁十多年的元使郝经回国,同时以朝廷名义诏谕叛将吕文焕、范文虎等人,让他们协助与元朝通和。可悲的是,宋廷一面要讲和,一面又无力约束各地将官,几拨元使走到半路,均被宋军杀掉,这就犯了外交大忌。

贾似道之死

贾似道丧师辱国,朝野震动,群情激奋,不仅陈宜中想杀他,台谏、皇宫侍从以及太学生,均上书指斥其误国当诛。真可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由于贾似道与李庭芝颇有交情,所以他一直逗留扬州,深居简出、行踪诡秘,企图逃出所有人的视线。由于来自朝臣压力太大,谢太后不得不下诏削降贾似道三级官职,命他回绍兴私宅去给他母亲守丧。贾似道到了绍兴,绍兴的地方官关起城门来不让他进去;于是朝廷改命贾似道去婺州(今浙江金华)居住,婺州群众听说贾似道来,就贴出通告,把他赶走。可见贾似道犯下滔天大罪,天理不容。不久,宋廷又下诏贬贾似道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今广东龙川)安置,并派人“籍其家”(抄家)。

为置贾似道于死地,陈宜中等人“寻其(贾似道)平日极仇者监押”。经过认真筛选,陈宜中终于物色到了借刀杀贾似道的合适人选,此人便是与贾似道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郑虎臣。郑虎臣的父亲郑埙是一个爱国文人,曾在贾似道的父亲贾涉官府里当过文员。宋理宗登基后,郑埙升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同知。贾似道得宠后,郑埙时常发表对贾似道把持朝政不满的言论,尤其对贾似道的“主和怯战”做法十分反感,曾经上书朝廷要求加强军队建设、抵御外敌侵略。于是,贾似道父子对郑虎臣的父亲恨之入骨,在对郑虎臣父子百般拉拢不成的情况下,就常常找借口对颇有才华的郑埙进行打压,对郑虎臣父子的仕途设置种种障碍,企图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

有一天,郑虎臣的父亲将贾似道的一些卖国言行写成奏折,准备通过大臣陈宜中向朝廷告发。但是,陈宜中是个攀附权势的小人,他把郑埙的秘密行动向贾似道告发。贾似道觉得铲除郑虎臣父子的机会来了,他马上效仿秦桧谋害岳飞“莫须有”的定罪手段,把郑埙杀害了,郑虎臣则被充军到边疆,后来遇到宋理宗朝廷大赦,郑虎臣才被放归,回到朝廷候任。

1255年,一些忠臣提议,郑虎臣是一个武举人,理应按照世袭祖制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官职。由于郑虎臣有功名在身,主持朝政的贾似道没有办法,只好安排郑虎臣到较为偏僻的浙江会稽当个县尉。

由于郑虎臣对贾似道恨之入骨,时刻想报杀父之仇,便欣然报名前往当监押官。这时,贾似道虽然是待罪在建宁府的开元寺中,但是他的身边还有侍妾几十人侍候着,珠宝财物更是无数。郑虎臣在起解前,把侍妾全部遣散,财物施舍给民间。押解途中,正是农历七月三伏天,路途酷热。郑虎臣看见贾似道还坐在轿子里,心里很不痛快,就喝令轿夫把轿盖打掉,一路上直晒得贾似道晕头昏脑,口燥唇干,暗暗叫苦。郑虎臣还把贾似道的罪行丑事,编成杭州曲调,教轿夫们唱,冷嘲热讽,嬉笑怒骂,轿夫们越唱越高兴,越骂越过瘾,贾似道只能龟缩在轿里。

1275年8月,郑虎臣监押贾似道到了漳州。漳州知府赵介如原是贾似道的门下客,一见他的恩公驾到,连忙设宴替他洗尘。但是,贾似道一路上已被郑虎臣教训怕了,前程未卜,因此,只是战战兢兢地一味推让,口口声声称说:“天使在上,那有罪臣坐席之理。”郑虎臣虽官位低微,但气宇轩昂,神态严峻,流露出极端蔑视的神情,不屑理睬贾的谦让。

赵介如见状,无奈只得让郑虎臣坐上座,贾似道方敢侧坐于下,一席酒宴,弄得不欢而散。这时,赵介如已经觉察出郑虎臣有杀贾似道之心,暗中指使人防范,虽强留住了三天,郑虎臣一直催走。临行时,赵介如馈赠贾似道许多衣服钱物,但是,郑虎臣借口行囊过重,下令截留寄存起来。

出了漳州城以后,郑虎臣心中盘算,像赵介如这样的贾家门客狗官,在潮汕一带还很多,如果不能叫贾似道死在半路上,到了那边就没有机会除掉这一奸贼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逼贾似道自杀。行至南剑州(今福建南平)黯淡滩,郑虎臣道:“此处水甚清,何不自投其中以死!”贾似道连连摇头道:“太皇太后许我不死。”

八月初八贾似道生日这天,他还亲自写了一篇“建本醮青词”(道教斋祭仪式上写给“天神”的奏表),为自己辩护,说什么“老臣无罪”,又说自己曾始终一节,为国任怨,为人正派得很。

一路受辱,走到漳州木棉庵,气息奄奄的贾似道得了痢疾。他一日大泻数十次,仍旧不死。郑虎臣再也等不及了,自言道:“我为天下人杀贾似道,虽死无憾!”于是,他冲入小屋,一把将正蹲在虎子(坐便器)上出恭的贾似道提了起来,然后对着老贼的胸口连续重拳击打,直至贾似道倒地,事也凑巧,贾似道正好脸朝下一头倒在了自己的一摊稀屎之上,一命呜呼!

可怜曾经权倾朝野、显赫一时的贾似道,最终竟以“狗啃屎”的高难度动作,结束了自己荒诞的一生。真是咎由自取、恶有恶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贾似道做宰相之前,尚有作为;其后,专擅朝政达十七年,主政之初,虽有改革弊政的举措,但既夹带私货,也不得要领,难挽狂澜于既倒;其后更是“专功而怙势,忌才而好名”,刚愎自用,排除异己,怠忽朝政,纵情享乐,置国家命运于不顾,在导致南宋土崩瓦解的同时,也使自己身败名裂。后人评论他“阃才有余,相才不足”,宋代称安抚使、制置使为阃帅,也就是说,贾似道在这一方面是个人才;至于做宰相,则做得一塌糊涂,恐怕主要是不具备宰相之器,才不足倒还在其次。

贾似道死后,寺僧举火焚其尸,付其子归葬会稽。自被贬到被杀,贾似道颠沛流离了七月有余。时人闻其死,作诗讽叹:“楼台突兀妓成围,正是襄樊失援时。误国误民还自误,满庭秋草露垂垂。”

至于手刃贾似道的郑虎臣,后被逃至福州主政的陈宜中派人投入狱中,以“擅杀大臣”的罪名处死。当初千方百计欲置贾似道于死地的正是陈宜中。当郑虎臣杀掉了贾似道,善于玩弄权术的陈宜中又以“国法”杀郑虎臣,可谓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完美注解。奸人之心,真是叵测。

郑虎臣遇害后,葬于南山村的馆园旁,乡人及其后裔在村前建祠纪念他。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亦立下石碑,并亲书“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明代王紫衡也就郑虎臣诛贾一事写诗云:“当年误国岂堪论,窜逐遐方曝日奔。谁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

明末清初的“贰臣”钱谦益人品不好,见识却高。对于南宋亡国,他有其独到的评判:“宋家三百年社稷,一旦不血食,所由来者甚渐,亦非(贾)似道一人之过。”确实,南宋末期士大夫寡廉鲜耻,见利忘义;军人贪黩,纪律废弛;经济凋敝,人民流离;穷富悬殊,赋税不均……凡此种种,如全归在贾似道一人身上,似欠公允。所以,忽必烈在元大都召见南宋一些投降的大将时问道:“汝等为何那么容易就投降?”诸将回奏:“贾似道专国,总是优礼文士而轻我辈武臣,臣等久积不平,故望风降附。”忽必烈闻言,轻蔑一笑,道:“贾似道确实看不起汝辈,但只是他一人之过。宋国国主又没有做过对不起汝辈之事,何以如此轻易辜负宋恩!依朕所见,贾似道看不起汝曹,理实应该!”

同类推荐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 我的帝国无双

    我的帝国无双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 极品农民三国游

    极品农民三国游

    为钱财小农民盗墓,无意中穿越到英雄辈出的三国,面对狡诈的曹操,满嘴仁义的刘备和勇武过人的小霸王,还有娇美如花的貂蝉、大乔、小乔,他能在这乱世中存活吗?看当代农民耕种三国,最终抱得美人归的另样穿越!
  •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968年5月,轰动海内外,后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满城也因此被誉为“金缕玉衣”的故乡。本书著者以翔实鲜闻的史录、冷峻精肃的推理和文采飞扬的笔触,规模宏大,不仅为读者讲述了充满神秘离奇色彩的发掘过程,却成就了中国考古电上一个石破天惊的事件。满城汉墓出土文物一万多件,驰名中外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朱雀衔环杯”等稀世珍宝曾远赴欧、亚、美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是西汉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陵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处陵山上的天下第一崖墓满城汉墓,更对满城汉墓的墓室建造特点、出土文物价值及相关历史背景等内容,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亲临考证发掘而面世。举世罕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崖墓。满城汉墓凿山而成,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与研究,被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在进行国防施工时偶然发现,从而引导读者走进无比奢华的地下宫殿,一次极其偶然的发现,去破解深藏岩层中长达21OO多年的历史迷团……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本书从明十三陵的选址到建造到建筑风格历史渊源等尽数介绍,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热门推荐
  • 日光倾城

    日光倾城

    我做过最勇敢的事,就是爱你。——献给天下每一位有幸遇见爱情的女孩:越勇敢,越幸福!!你笑了,所以我爱了。你皱眉了,所以我来了!乐观搞笑又古灵精怪的张笑影打着志向远大的幌子顶着父母的唠叨虚度光阴,外貌酷似男人的她一大把年纪连个男朋友都没有,当上帝终于赐给她一个男人的时候她却给了他一个过肩摔,性情凉薄的他讥讽她的性别擅自帮她点碗蛋炒饭,这个梁子结大了。当张笑影意外看到他的裸体时,眼前却出现两个他!这是一对孪生兄弟,性格迥异又水火不容的孪生兄弟——纪言和纪深。强大的张笑影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将成为自己生命的劫。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剩女无敌之田园喜事

    剩女无敌之田园喜事

    她万万没想到,身为当代超级剩女的自己,穿越回了古代,依然是剩女一枚。而且这次似乎更加凄惨,失去了堂皇的产科硕士研究生身份,寄人篱下、衣食无着。好不容易攀上一户“豪门”,成婚当日却被山大王生生地掳了去,而且过了一夜即被送回,成了众人眼中名节不保的不祥之女…上有刻薄婶娘,下有年幼弟弟,接着又跟“前夫”生了一个不被承认的拖油瓶,凭借双手打出一片天地,将弟弟培养成威远大将军之后,却又碍于“巫医”、“下堂妇”的身份,担心影响弟弟的前途,毅然抱着孩子跳了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修养。在高雅女性的重要因素中,修养可以说是最高的追求与境界,它赋予女人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修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肃然起敬;修养是一种内敛的修为,是潜移默化中的体味和感悟;修养是一种沉淀的魅力,是足够的历练和智慧的浑然天成。一个有修养的女人静若幽兰,芳香四溢,让人如沐春风。智慧是美丽不可或缺的养分,智慧之于女人是博爱与仁心,是充满自信的干练,是情感的丰盈与独立,是不苛刻的审读万物,更是瞳得在得到与失去之间慧心的平衡。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全书十三篇,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孙子,名武,字长卿,《孙子兵法》,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网游之另类大神

    网游之另类大神

    什么是大神,高贵冷艳?霸气万分?但是也有可能那些披着大神光环的玩家就是普通人,可能崩坏,可能跳脱,可能逗比,大神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可及。小白女主遇见另类大神,爆笑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