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40

第40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1)

(第一节) 转识成智——四智心品概述

迷乱与基于迷乱而来的人生苦恼,都是“识”显现,因执著有外界实体的对象,加上又执著那个“自我”,于是由于对外、内“能”、“所”之执著而起苦恼。唯识学强调,外在的东西是内识的显现,那在真实上是“无”的;外界的东西既然是“无”,那么认识其内在的“识”,并把它作为“认知者”来看,其实也是不能够成在的。由这样看来,那被概念化、被思惟化的戏论的世界就会止灭;同时,也能够实现无分别的“胜义的世界”。虽然说戏论寂灭而实现胜义,但在唯识学,并不把戏论寂灭的空性,认为是事物的“有”“无”或生灭变化的意思,因为那种见解,是会违反不生不灭的缘起的理法的关系。唯识学将此情形表现为:作为“能”“所”二者相对应而显现的世俗世间变成了不显现;未显现的胜义,变成了“现显”或者称为“了得”。所谓的“现显”或“了得”,是与“已正在认识”同义的言词,所以了得“胜义空”,是说胜义空从不能够认识的状态而到达了能够认识的状态的意思。这与世俗世界的“知识”之认识有分别,而成为特别的“认识状态”的意思,故用“智”之语。戏论寂灭的境界,是转迷悟,也就是把“识性”状态转变为“智性”的意思,所以唯识学称之为“转识成智”或“转识得智”。所谓的“智”,是离开了“能”“所”的二元性的“超世间的知识”的意思。

唯识将这种“超世间知识”分为四种,是意识转向的四种智慧,获得了这四种智慧,即成为“佛”。这四种智慧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何作智,现依《成唯识论》卷十所述,简释如下:

1.大圆镜智,亦称大圆镜智心品,这是由有漏的八识聚所得的智。乃转第八阿赖耶识所得之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遍映万象事理,纤毫不遗。这有漏的第八识,含藏万有种子,现起五根器界,能为种现的依持,毕竟恒时现起一切境相。“谓此”第八识的“心品”,在因中没有任何计度,到果上远离我我所执,同样是“离诸分别”的。因中行相最极微细,内执受境亦是难测的,到了果上,一切所取能取分别境相及行相,都是为极微细难可了知的,所以说“所缘行相微细难知”。因中能缘三类性境,不缘虚妄的,不会差谬的,到了果上,也就“不妄不愚一切境相”,由此如来名一切种智及一切智。一切种智是缘事的智,一切智是缘理的智。因中虽则相染而性净,但是到了果地,自智光开发以后,所有有漏永亡不存,于是“性相”俱得清净,离诸一切虚妄“杂染”。在因中是所熏性,染熏就成为染的,净熏就成为净的,到了果上转成无垢,唯与白净善法相应,离染离杂为纯净圆满具足一切“德”相。纯,是纯一而无杂的意思;净,是清净而离染的意思;圆,是圆满而无缺的意思。窥基大师在《成唯识论述记》卷十中说:纯简因中的无漏,净简一切的有漏,圆简二乘无学所有的功德。“现种依持”,是说为现行功德的所依,为种子功德的任持。简单地说,任持胜无漏的功德种子,变现佛果的诸现行功德法而为其所依。在因中能持种子,能生现行,能现身根、器界,到了果上,同样能为清净现行所依,亦能持彼清净种子,亦“能现”无量“身”,现无量“土”,乃至其余的“三智”之境皆悉“影”现。而且这个现起,不是一时的,短时间的,而是能够无间无断的穷于尽未来际。如是身土等诸相现于这个智品上,犹如于“大圆镜”中,影“现”种种的“色像”,所以名为大圆镜智。

《庄严经论》说:“大圆镜智于一切境不愚迷故,智体光明鉴净无垢故,唯无漏德所依止故,一切身土此智能现故,余三智是此影故。”《佛地经论》卷三说:“大圆镜智者,谓离一切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所缘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忘,一切境界不分别智,境相差别一切时方无间无断,永离一切烦恼障垢有漏种子,一切清净功德种子圆满,能现能生一切境界诸智影像,一切身土影像所依,住持一切佛地功德,穷未来际无有断尽,如是名为大圆镜智。”如上二论所说的大圆镜智,与《成唯识论》卷十所说“大圆镜智相应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大体是差不多的。

《佛地经》说:“复次,妙生!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唯以圆镜为譬喻者,当知圆镜如来智镜平等平等,是故智镜名圆镜智。”世间的镜子有各式各样的形状不同,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椭圆的,有的是长方的,尽管形状不同,而其影现则同。现在所说的镜是圆镜,圆镜高悬能影现出种种形像,所谓佛来佛现,魔来魔现,人来人现,猫来猫现,什么东西来就什么东西现,是为影现众像。这镜子的功用事实,世间人谁都知道的。

世间镜子固然有这样的功用,如来智镜当知亦如圆镜一样,能够现出一切身心世间来,所以依于如来的智镜,能够现出内六根、外六境以及缘此根境而生的三智心品及心法。由于是以识为主的,所以总名诸识,即以此诸识名众影像,因为种种行相差别,都是由心识所起的。从这大圆镜生起的影像,是极为分明的,没有一点儿含糊,所以称其为“现”,因为是以大圆镜智为缘,才能生彼种种影像的。还可以这样说,处是指的六根,境是指的六尘,识是指的六识。如依这样的分别,所谓众像影现,不妨是说十八界的众影像,是随平等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的三智心品而现起的,而三智心品的生起,又以如来镜智相应的净识为缘而生起。如此说来,一切的一切,如影像一样,在大圆镜智中分明显现,大圆镜智也能摄受彼相使之生起。虽说大圆镜智没有能取所取等的种种分别,然而确有一切智影,从大圆镜智现起,如世间的圆镜生起一切影像一样。由于如来能证一切诸法影像,因而如来能无颠倒地说一切自相共相。至于如来能成无忘失法,亦由此所知影像在一切时,能于如来大圆镜智分别显现。如来的大圆镜智所以唯以世间的圆镜而为譬喻,就是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世间圆镜能现种影像,佛的大圆智亦能显现诸法影像;世间圆镜是无分别的,佛的大圆镜智亦是无分别的。由于如此,所以如来妙智,称为大圆镜智。

2.平等性智,亦称平等性智相应心品,系转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与大慈悲恒共相应,平等度一切众生。《成唯识论》卷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

这是由转有漏的第七识聚所得的智,谓此第七识的“心品”,在因中有漏位时,恒向内缘第八识的见分而起我执,于是在一切法上分自自他分,立疆立界,种种差别不得平等,而与贪、嗔、痴、慢、见恒共相应,不能生起平等大悲。现在从有漏转成无漏时,在内证到了平等理性,在外观一切诸法及自他有情悉皆是平等的,再也见不到自他彼此的差别。因为有自他平等的思想存在心中,所以“大慈悲等”就“恒时”与之“相应”而起,随着登地以上诸觉悟有情(菩萨)的“所乐”,“示现”他的“受用身土影像差别”,为诸大地菩萨说法开导,使得他们受用大乘法乐。因中的第七识是第六识的不共所依,所以到了最高的佛果位上,平等性智也就成为妙观察智的不共所依。到了这个时候,由于悲智平等,所以无住涅槃也就依它所建立,而且如大海水一样的“一味相续穷未来际”。《佛地经论》说:“建立佛地无住涅槃,更无易转名为一味,无间断故名相续。”由此智心品悟证诸法的平等理性,所以名为平等性智。《唯识了义灯》说:“本释真如名平等性,智缘于此云平等性智。”唐代圆测法师说有情平等,《庄严经论》说众生平等,说法当然是不同的,但比较各说,当以本释为合乎正理。假说是众生平等,试问由什么能缘众生平等?由于证真如平等,是一切法的平等性,所以能缘生而为平等。同时说为平等性智,不是为“平等智”,当知众生不是平等之性,诸真如才是平等之性,是以不得已说为有情平等。

《佛地经论》有段和《成唯识论》所说相似的文字:“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常无间断,建立佛地无住涅槃,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种种影像。”《庄严经论》说:“平等性智缘一切有情,自他平等故,随诸有情胜解,亦现佛影像故。”但是像这样的平等性智,怎样才能修习圆满成就?《佛地经论》卷五说:“平等性智由十种相圆满成就,应知即是十地修果,一一地中略说,各证一平等性,修习圆满成就佛地平等性智,是故说言平等性智,由十种相圆满成就。若广说者,一一地中各证无量平等法性,修习圆满成就佛地平等性智。”

经典中接着有十种平等,论典中对这十种平等亦有解说。经中所说的十种平等是:(1)相差平等,(2)领受缘起平等,(3)离异相非相平等,(4)大慈平等,(5)大悲平等,(6)随乐示现平等,(7)敬受所说平等,(8)世间寂静一味平等,(9)苦乐一味平等,(10)无量功德平等。

3.妙观察智,亦称妙观察智相应心品,系转第六识所得之智。此智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依有情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谓此第六识的“心品”,在有漏位的因中,善能遍缘一切诸法,所以到无漏的果位,亦即善能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并能不受任何限制地“无碍而转”。果上缘诸法的自共相,神用无方,名之为妙;具缘诸法,名为观察,合起来就叫妙观察智。又因善巧的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所以能摄观无量的总持门。所谓的“总持门”,就是陀罗尼,即为明咒。其余之智虽亦有这样的功德,但是出入诸禅,总持差别,不及此妙观察智。摄就是藏义,观是观察,以此智心品于总持门善为观察,亦能摄藏,不会有所忘失的。《成唯识论》卷十说:“摄观无量总持定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这珍宝不是指世间的财宝,而是修六度及所修的道品诸功德宝。并由善巧地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于大众会中,能现无边的神通作用差别,而且一一皆得自在,雨大法雨,转大法轮,断除一切众生的疑惑,令诸有情皆获利益安乐,是为妙观察智遍知一切。

《佛地经论》卷三说:“妙观察智者,谓于一切境界差别常观无碍,摄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诸妙定等。于大众会能现一切自在作用,断一切疑,雨大法雨,如是名为妙观察智。”此论所说与《成唯识论》完全一样。

《佛地经》说:“复次,妙生!妙观察智者,譬如世界持众生界,如是妙观察智,任持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碍辩说诸佛妙法。”经中说的如世界持众生界,是举喻说明。世界就是通常所说的器世间,众生自然是指有情世间,谁都知道,有情是生存在器世间的,当与器世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来器世间是有情心识所变的,就以这所变的器世间,作为有情生存的天地,是以器界不但能建立众生,而且能任持众生。如来妙观察智,当知亦是如此,就是以妙观察智建立一切法,任持一切法,使一切法不失。《佛地经论》卷五说:“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还说:“三摩地者,谓增上定即健行等诸三摩地,能胜一切世出世间诸三摩地,余不能胜故名健行;又佛菩萨健士所行故名健行,唯第十地及佛得此定故。”以无碍辩说,就是四无碍辩,以此为众生辩说妙法,所以为辩说。诸佛妙法,是指佛果位上的十力、四无所畏等的无量佛法。该论还最后解释任持说:“妙观察智转意识得,作用宽广,故能任持一切功德,此智相应第六意识,普与一切功德相应,及能引发诸功德故,说能任持。”

经典中还说到一切如来的妙观察智,能顿了一切所知的境界,好似所知境有众多的相现起。不特如此,论典中更解释欢喜因说:如世间有很多可玩耍的地方,像园林泉池等各式各样的旅游(娱乐)场所,不特供游人玩赏,而且要予以种种庄严绮饰,使得每个人看到,都感到无限欢喜,而且不忍遽然地离去。这对现今的旅游业是很好的提示。当知如来的妙观察智也是如此,是有种种可现玩的波罗蜜多、菩提分法等的无量功德,庄严这个妙观察智,令诸菩萨欢喜爱受,认为亦须求得这样妙智,自然而然地不忍放弃自己所应行菩萨行。而且有了这个妙观察智,由诸有情感正法业的增上力,说法界理,起法界教,使诸世间的一切天魔外道异论,不能倾动如来所立的法界理及所起的法界教。

4.成所作智,亦称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这是转有漏的前五识聚所生得的智。《成唯识论》卷十说:“……谓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说此前五识的心品,为欲利乐地前的菩萨、二乘、凡夫等的一切有情,乃普遍于十方所有世界,示现种种的身土及“变化等的三业”,以成就本愿力所应作的一切事业,所以名成所作智。换言之,成所作智系转眼、耳、鼻、舌、身等五识所得之智,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成本愿力所应作之事。

关于示现种种变化三业,原因成所作智能成如来化身,而这化身又可分为身化、语化、意化的三种:

身化每分为三,即:

1.身业的神通化:如世间众生勤励自己的身业,能做世间正当的事业,如合理的经商、农业、务工等。但世间的众生这样去做,目的是唯求自己的利益,假定对自己无利,或许就没有兴趣去做了。但是如来成所作智的勤身化业,不是为了自己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如来所作事业,与众生为自利而勤劳身业,其性质完全是不同的。至于如来示现种种工巧等处,亦不如世间众生技艺高超而起傲慢,而正是为了度化这些贡高我慢的人,佛才示现工巧等,以示自己胜过世人,降伏自恃技高的傲慢众生。如来以是善巧方便,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2.身业的现受生化:世间的各类种生,因有受用的身业,所以受用种种的色等境界。当知如来的成所作智,为了教化一切有情,起种种变化受身,同时现生受用境界,如现化于天人中一切生处,示现与众生为同一类,可是不论哪一类中,佛都居于最高的尊贵之位,以摄伏下类的众生,令他们得到利益安乐。如来以是善巧方便,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同类推荐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虞美人穿越万年

    虞美人穿越万年

    他,才华横溢,性格却非常古怪;她,貌美如仙,却刁蛮任性,有点痞子的可爱。这个性格完全与外貌不匹配的小女人,却让他左右琢磨不透。两人相遇竟是惊天动地!这对欢喜冤家的故事,除了精彩没别的。
  • 苍生绝

    苍生绝

    当劫难降临,该选择逃避还是逆行?空间的大碰撞,另一个宇宙的侵略,六界至尊为保天下苍生,誓死捍卫亿万生灵,其间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神气宝贝贪财妈

    神气宝贝贪财妈

    新文求关注《滟夫人》此文字数很少,看完正本貌似只有2.78元。文文不小白,不正剧,属于陌陌文派,请勿吐槽。床前明月光,疑是银一筐。举头看夫君,低头摸裤裆……坏了,裤子里装不下了……为了捡一元硬币掉进地沟……竟然穿越到孕妇身上!宝宝他爹太剽悍,日夜让我侍寝,累死老娘了!宝宝他爹太有钱,卷起家产,带上神气奶娃娃,逃跑!宝宝和娘十分拽啊,发财致富要色诱啊,看我咋的翻转乱世金融风潮。=美男心计=(美男十个以上,陆续冒泡,有意领养的亲请留言,先到先得,领养信息在评论处公布)富贵王爷:(自恋版)你爱我,我们就是两厢情愿的爱爱,你不爱我,你也要合法合理的侍寝。(霸道版)你是我的王妃,今生今世,永生永世!痴情圣上:(无良版)当初,你说要把自己的清白之身给我,我没有要,但是现在我想要,你也必须给!(痴情版)我知道错过一时便是错过一世,但是还是想努力看看,是不是真的无法挽回。武林盟主:(冷漠版)我不要当你师傅,我要当你的相公!(炽热版)我知道你恨我,知道你怨我,我可以对所有人尽义,却唯独对你用情!邻国皇子:(无知版)所谓爱情无非就是白天四目相对,晚上四腿纠缠。(成长版)天下有人争,我便要争,天下无人争,我更要争。邪魔独尊:(邪魅版)我下的毒只有我能解,你说吧,是想“口服”还是“体服”?(华丽版)你的命是我捡回来的,你的全部自然都是我的,天下我想要的,没有得不到的。花心情种:(无赖版)你是我看上的第108个女人,迷人火辣的要死。(专注版)我每一辈子都追着你,总有一辈子你会答应和我在一起的吧?率直青年:(默想版)男大女小,夫武妻文,合适的很……(告白版)即便你是男人,我也要定了你!因为我只要你一颗心,不要你的身!等等等等,有待发掘。=宝宝心计=征爹启示:我叫金灿灿,小名元宝,俺娘贪财女一枚现招夫君。要求相貌堂堂风流倜傥,起码要有我七成魅力。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愿意把所属财产转到俺娘名下。用情专一,妻妾成群者不予考虑,妻管严型优先录取。会武功有才华,会洗衣能煮饭,白天归我,晚上归我娘!…………什么?你问俺娘的情况?她在那!某女正在数银票,感觉周围人海茫茫,为啥都对她流口水,为啥都直盯她三围曲线……◇◆◇◆◇◆◇◆◇◆◇◆无敌废话◇◆◇◆◇◆◇◆◇◆◇◆读者群号:110163596
  • 玻璃唇

    玻璃唇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本书共分六篇,前五篇分别从管钱、赚钱、省钱、生钱、花钱几个方面为你做"财女"指明了"钱"途;第六篇辑录了世界各地财富女性找到"钱"途的成功事例,为你走向财富之路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与传统妇女把钱放在银行里的理财方法相比。当今的“财女”已经不满足于只“吃”利息。关注投资领域,关注时尚潮流,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已成为“财女”们营造美丽人生的三大法宝。不管是炒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还是投资书画、古董,她们都没问题。“财女”们相信,只要认准投资目标并聪明理财,就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 百叶窗

    百叶窗

    母亲每到父亲周末即将回家时禁不住内心的渴望,于是家庭洋溢一种欢快、宽容的气氛。父亲后来与孤零的街坊四婶发生了婚外情,母亲很悲伤,他似乎很歉疚。但作者将这一切处理的怨而不怒。在那个禁锢的时期,这些即使错误,或许也是美的……
  • 混沌噬魂

    混沌噬魂

    李文鹤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却因为几个星李际掌控者的无聊赌注,而被骗踏入异界,然而。几位掌控者在他踏入异界后,却又另加赌注。当李文鹤站在星际的巅峰原以为拜托命运束缚的他。却因为自己和几位掌控者的战斗引发空间乱流,自己也被带到另一个空间。另一空间里李文鹤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得知自身的命运竟另外有人在操纵,纵然自己已达星际掌控者之境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控制。无奈李文鹤只得再次踏上增强实力的道路。想以强横的实力来拜托命运的束缚。
  •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在日本排名第一的伊藤考试培训学校,有人从60岁后开始司法考试学习,每天记诵海量法规条文;有人从公司退休后参加学校的短期培训,并且一次通过成功率只有2%的高难度考试。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考试之神”伊藤校长首次公开其独创的记忆法,揭示高速记忆的终极秘密。现在,无论你是参加升学、证照还是公职考试,都可以依循“伊藤记忆术”备考,你会发现提高10倍记忆力一点也不难。
  • 洪荒白衣圣人

    洪荒白衣圣人

    现代修真者被自己哥哥算计,回到混之中,自己练功。见识盘古开天地,见识龙汉大劫罗睺威,见识鸿钧老道传道统,见识三清也有吃憋时。洪荒大能满天飞,其中尤以巫妖二族威,帝俊太一掌天庭,十二祖巫控大地,二族争斗几多时,白衣却是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