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39

第39章 唯识义(8)

2.业——业杂染

所谓业,造作之义,意即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如果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本为印度自古以来所流行的思想,佛教即采用了这一观念,作为人类朝向未来努力的根据。实际上业是与第六意识相应的思心所的作用。与信等善心所相应,造作一切善法;或与贪等烦恼心所相应,造作一切恶法;熏成善恶业的思种子,其现行虽刹那生灭,而所熏成的种子,摄藏于第八识中,相续不断,而成为资助善恶趣亲因缘的名言种子,引发当来的果报。大乘佛教则主张所有诸业尽业有如下分类:

(1)善、恶、无记业

业有善、恶、无记三种,亦即三性业,以善心所为因缘而起的为善业;以恶心所为因缘而起的为恶业;无记业者非善非恶,以无记心所为因缘的为无记业。其中善、恶二业为正招感异熟果报之业。而身、口、意三业中以意业为最重。

(2)故思、不故思业

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了的造业,称为故思业,即故意造作;反之,由非故意之错误所造成的业,称为不故思业,即非故意造作。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把思分成三个阶段,一审虑思,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前,慎重地审查考虑。二决定思,审虑成熟,决定采取行动。三发动思,既经决定,即发动身口实际执行。前二阶段为意业,后一阶段为身业或口业。凡是经过这三种思所作的行动名故思业。不经过三思而作的行为名不故思业。所以古人有“三思而后行”的警言,可谓此也。在身业和口业中也有意业,因身口只是意识役用的工具,没有意识的发动,身与口是不能自己活动的。现在有一个问题?意识为什么不能直接向外界采取行动,必须借助于身与口呢?

因为:一方面精神是无体积、无形象的。另一方面精神必须借助于物质才能向外界表达。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借助于物质亦无法接触别人的精神。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主要是精神在起作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和水,实际上也离不开精神。工作和学习,主要也是为了生活,人们的生活应该是精神的体现。一个人离开了精神,难道还会有生活吗?无论你是否承认精神的存在,精神总是洋溢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对法论》说故思业有五种:

一、他所教敕故思造业,由于他人之强迫势力,即王侯等所教训命令,发起故思造业。

二、他所劝请故思造业,由于他人引导和劝请,发起故思造业。

三、无所了知故思造业,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得失。无所执著,随他欲造业。

四、根本执著故思造业,由贪嗔等诸不善根缠蔽其心,猛利执著,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五、颠倒分别之故思业,由颠倒妄见,爱乐邪法,为求当来世可爱之果,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五种故思业中,前三者属轻业,为不定业,不必受异熟果,又称不增长业。后二种为重业,系决定业,又称增长业。

(3)增长、不增长业

增长业,系就故思业中的恶业而言,由自己的妄见及贪、嗔等不善根之心所发之猛利恶业;此业作毕,多无追悔之心,反更生欢喜,而熏增长种子,故称增长业,作此业定招异熟果。

不增长业,指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制或由于无智所造之轻业。此业多有追悔之心而不熏增业种子,故称不增长业。又不决定招感异熟果,故为不定业。

(4)定不定业

指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有定与不定之别。

(5)福、非福、不动业

这是依所感果报的胜劣而分。

福业,感欲界人天善趣之总报及五趣之殊胜别报之业。

非福业,感欲界三恶趣总报及五趣中卑劣且别报之业。

不动业,感色、无色界总、别二报之业。

(6)引、满二业

引业,单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作引因、牵引因、总报业。与满业相对应。即招感有情总报果体的强大殊胜之业。如人身、畜生身等总报。

满业,圆满有情之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之善恶业。又作圆满业、别报业。相对于引业来说,其他一切诸业,对于已经招感的鬼、畜、人、天等诸趣之果报中,能决定六根具足与否,及身体之强弱,寿命之长短,及其他贫富贵贱等各各差别之果报,则为满业。例如画师画人体,先画轮廓,作为人体之总体,再细描眼、眉、鼻、口等美丑差别,如果轮廓犹如为引业,细描之众形则犹如满业。

3.苦——生杂染

苦者,逼迫性,因众生有烦恼及业故生苦。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苦上再加苦名苦苦。如人穷又加之病苦等。一贯享乐受福,一旦失去了变坏了名之坏苦。身心随时节变化不停,刹那生灭,由五蕴之身而感苦名为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苦是也。

生即有情世间及器世间。

三界有情,随其所作善恶之业,生于五趣六道之中,处所不变,造业受苦,轮回不息。故有情为依、正二报皆是杂染的,众生结生相续依阿赖耶识中杂染种子,成就自己的依报环境同样依杂染种子,故说生杂染。

二、十二有支

唯识学更开苦、业、惑三道为十二有支,详细说明有情生死流转之因果。又名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是依因果法则,开示有情生命三世相续的真相。其中,无明是过去之惑,行是过去之业,由识至受五支是现在苦果。爱、取二支是现在之惑,有是现在之业,生、老死是未来的苦果。这样由惑造业,由业受苦,由苦而复惑,因惑复造业,复受苦,就是有情生灭流转的恶性循环。在此循环中,因业受苦的根本,就是阿赖耶识。生命的来源,由于无始以来本性因染成识,因妄想执著造作之业力寄托于识中,此识复受业力支配在六道中沉沦。

过去二因加现在三因为集谛,未来二果为苦谛,因苦乃修道,证灭谛。如现在起身、口、意的三业是行支,这业行与阿赖耶俱生俱灭熏成业种,摄藏于阿赖耶中,即识支。因业行而有阿赖耶识种,叫行缘识。

据《成唯识论》卷八所载,无明至有为因,老死为果,故立一重因果。然因与果必须异世,从而立二世一重因果。无明与行两支系由识至受之五支的因,故二支为能引支,五支为所引支,此七支亦总称牵引因。以爱、取、有三支为因,能生未来之生与老死两支,故三支称能生支或生起因;生、老死称所生支或所引生。此十二有支,约异熟非异熟因果,合为能引所引能生所生四支。

三、两种生死

根据有生必有老死,《成唯识论》卷八将生死分为两种:

1.分段生死,指三界众生之生死。分段,指由果报之异而有形貌、寿量之区别。盖三界众生所感生死之果报各有类别、形貌、寿量等之限度与差异,故称分段生死。唯识学说中,分段生死系以有漏之善恶业为亲因,以烦恼障为助缘所感三界之粗异熟果。以身命有长短,随因缘之力而定有齐限,故称为分段,亦即三界、五趣之生死。

《大乘义章》将分段生死分为二种,谓三涂(三恶趣)为恶道分段,人天之报为善道分段。复于大乘人中,恶道分段立三阶,即:(1)凡夫所受之生死,以恶业为因,四住为缘。(2)十住菩萨所受之生死,以恶业为因,四住为正缘,悲愿为随助。(3)种性以上初地菩萨所受之生死,以恶业为因,悲愿为正缘,四住为随缘。善道分段亦有三阶,即:(1)凡夫二乘乃至十住菩萨所受之生死,以善业为因,四住为缘。(2)种性解行之菩萨所受之生死,以善业为因,四住为正缘,悲愿为随助。(3)地上菩萨所受之生死,以善业为因,悲愿为正缘,四住为随缘。此外并详说其报尽之位次。《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列举分段生死之四魔,即分段烦恼魔、分段蕴魔、分段死魔、分段天魔。

2.变易生死,又作无为生死、不思议变易生死、不思议变议死、变易死等。即阿罗汉、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萨,以无漏的“有分别业”为因,以无明住地为缘,所招感三界以外之殊胜细妙的果报身;此一果报之身,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原先的分段生死之粗身,故称变异身;系由无漏之定力、愿力所助感,妙用而难测,故又称不思议身;又以此身乃随大悲之意愿所成者,故亦称意成身、无漏身、出过三界身;复以此身既由无漏之定所转成,已异于其前的分段粗身,犹如变化而得,故又称变化身。盖阿罗汉、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萨已断尽四住地之烦恼惑障,不复再受生为三界内之分段身,故受生为三界外之变易身。然彼等又以此变异身回入三界中,长时修菩萨行,以期达于无上菩提。若依唯识学之义,有四类人能受变易生死之果报,即:(1)二乘之无学圣者回心而入大乘,于得涅槃之后,即可直接受变易身之果报。(2)有学之圣者转向大乘,于初地以后,亦得受变易身。(3)悲增之菩萨,于八地以上受此变易生。(4)一类智增之菩萨,于初地以上受之。但中观学派则认为,二乘之无学及菩萨之种性以上,得随应而受变易身。

据《胜鬘宝窟》卷中末之说,变易生死与分段生死之别乃在:分段生死具有色形区别与寿期长短之定限;而变易生死则由心识之念念相续而前后变易,其身形与寿期皆无定限。《大乘义章》卷八本亦举出变易生死之三义:(1)以微细之生灭为变易生死。(2)以缘照无漏所得之法性身为变易生死之身。(3)真证之法身如来藏于尚未出离生灭之际,犹随逐无常之死法,故称变易生死。

《大乘义章》卷八本又将变易生死分为两类:(1)事识中之变易生死,系于六识之中缘照无漏法所受之果。复有三种之别:①阿罗汉及辟支佛所受之身。②种性解行之人所受之身。③初地以上菩萨所受之身。(2)妄识中之变易生死,系于第七识中缘照无漏法所受之果报。亦有三种之别:①初地以前所受之身。②初地以上菩萨所受之身。③八地以上所受之身。

《胜鬘宝窟》卷中末,将变易生死分为自报与为物二种:(1)自报变易,系以无漏之五阴(蕴)为体,以无漏之业为因,以无明为缘。(2)为物变易,系以色阴(蕴)为体,以悲愿为因,以众生之根欲为缘。除此之外,有关受生之种别及其修行阶位,诸家之间另有多种异说。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历史常识悦读

    历史常识悦读

    收录了从“创世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中国历史常识,并配有大量插图,引领你走进历史的天空。从中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为人类记录着时代的交替与更新。从历史中可以获知我们的先人祖辈们的丰功伟绩和过锚褥失,我们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同样深记他们失败的教训。
  • 超级邪少

    超级邪少

    至尊散仙重生地球,霸道彪悍!能修真,会治病,炼丹炼器,都市横行,天下无敌。嫁接圣果,玩转商界,一枚圣果包治百病,谈笑风生,一本万利。被家族抛弃的瘾君子田宇,脚踩各种装X分子,拳打各种二代。嚣张无敌,不服你咬我!各国首脑最惧怕的疯子,敌人闻名丧胆的死神,一路华丽丽的屌丝逆袭。田宇的字典里就没有吃亏两个字,你敢装X,我就往死踩!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生财有道之欢脱世子妃

    生财有道之欢脱世子妃

    额,穿越了,原主是个踢飞庶妹、气死祖母、毒害亲夫、勾搭小叔的京城第一恶女。重活一世,她发誓,要做一个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主义五好女青年,亲人是宝,病夫是爷,银两钞票是心头好,上辈子的风流奸夫是狗尾巴草。先卖化妆品,再教健身操,前凸后翘领新潮,饭馆酒楼紧随后。黄金白银哗哗来,赚钱驭夫两不误,古语有云,一切不以玩乐为目的的穿越都是耍流氓。病夫婉言拒婚怎么办?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奸夫垂涎怎么办?小鬼捣乱怎么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先还一针!精彩抢先看:片段一:大殿威武,金龙盘踞。病夫声线清冷如泉:“小臣病体残躯,如何能配得上将军千金,还请皇上收回成命,让谢小姐另择良配。”某女:哎,别介呀,人家是真心喜欢你的!众人?某女一本正经继续念叨:您看您剑眉星目、仪表堂堂、风姿清贵、举世无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我这心里别提有多满意了,您放心,暖被窝刷马桶做点心我样样都会,还有,我吃苦耐劳好生养,算命先生说有旺夫相,您哪能往门外推呢。”众人凌乱,某男石化。片段二:侍卫甲:“昨夜二公子听墙角到大半夜。”某男:“嗯?”沉思后,低语道:“听得到吃不着的感觉想必不好,去宜春院买两个漂亮姑娘洗干净了送过去。”侍卫甲:“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嗯?”某男视线秒杀,侍卫甲大囧而逃。片段三:看见在床榻上爬来爬去乐此不疲的小肉团,某女一本正经的回头,略带苦恼的开口:“这都会爬了,咱是不是应该给他起个小名,宝宝、宝宝的叫太不庄重了?”某男(将她一把捞进怀里)”嗯,你看叫个什么好?“某女若有所思:“酱油?怎么样?“某男(一脸正经)试探开口:”要不,还是叫酱菜吧。”侍卫甲(一脸黑线)果然,主子在跟着媳妇缺心眼的道路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本文主打温情路线,男女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略带节奏感的抽风搞笑宠文。女主跳脱活泼极为护短,男主清冷沉静,有时腹黑有时略萌,存稿充足,亲爱滴们,欢迎跳坑。
  •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草木,天地日渐显出生机。管天的叫天公,是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头儿,因他的耳朵长得很大,人又很和蔼,大家便叫他大耳朵爷爷。这个大耳朵爷爷,表面上看着悠闲懒散,实际上却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物。他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依靠自然的力量管理天界。因此,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把天上管理得井井有条。管地的叫地母,人称女娲娘娘,她可累多了。她补了天,治了洪水,创造了山川河谷,养育了人类万物,慈爱遍及大地。大耳朵爷爷和地母各自管理着天地,虽办法不同,却都非常敬业。因此,天上显得那么亮丽而有序,大地则祥和而又生机盎然。不过,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黑洞洞主。
  •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揭秘日常生活中人人该懂的心理法则;传授人生旅途中一用就灵的心理策略。了解了自己的心理,你就是强者;了解了别人的心理,你就是智者。越是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心理,你就越能掌控周围的事物,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成功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
  • 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

    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

    只是,只有一次,注定不平凡的她,只为了那个梦想,婉若游龙,一次次被搅进自己不想的局里面,传闻中东翰国丞相府千金叶紫烟貌丑无盐,直到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让她住在王府的落叶苑,自己最想保护的人,见到了在刺客剑下的她,终于决定,荣曜秋菊,远离京师,不曾见过面,自己的心从此不为任何人停留,却因大哥二哥的赫赫战功被赐婚给俊美无双的辰王爷。叶紫烟历经沧桑,粗鄙不堪,只想在辰王府这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平静地生活,被迫娶了不想娶的女人,隐藏起自己所有的才华,成婚一年了,梦想着有一日能实现自己心中那个久藏的愿望。轩辕浩辰,只为自己而生活。华茂春松,这是自己的王妃吗?尘世才女,翩若惊鸿,风华绝代:智斗腹黑王爷
  • 这样喝汤更营养

    这样喝汤更营养

    巧搭食材,喝汤不喝药。一碗好汤,无论是选料搭配,还是炖煮方式,甚至是时间火候的掌握,都融汇了煲汤养生的精髓。选用原生态的健康食材,煲一碗适合自己的营养好汤吧!
  • 这个王妃很淡定

    这个王妃很淡定

    又是谁的倾城笑容只为她绽放?又是谁为她遣散后院众妻妾?他是帝都四王爷,而要她血债血偿。一袭红衣,容颜倾城。对别人他狂妄之极,开店铺,唯独对她才会收起那份狂妄。又是谁为她遍寻天下女子,娶个女子好好过日子吧!恶姐爱慕当朝六王爷季沐歌,他的耍宝,竟让她这无辜人氏当挡箭牌。他是帝都六王爷,也是曾当着全天下最权贵面前对她许下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个人,只为看一颦一笑之间与她相似的神态?红衣倾城,可以任意捏圆捏扁吗?后一句才是关键,谁说女子被休就没有活路?她容青鸾的小日子照样过的有滋有味。更无耻的还是恶父竟然为了成全恶姐的爱慕之心,也唯独她一人专享。短短数个月相处,他痛苦万分。慕容嫣道:沐,闯青楼,是谁说的?谁说的?是谁数度伤了她的心,当初季沐歌答应娶她,逼得她伤痕累累离开?我不看曾经,她亦拿他当枪使,我只看如今,我现在很幸福,值得,那厮很无耻,我便用生命去珍惜;不值,不问一句便信了慕容嫣的说辞,我便弃之如履。他的无耻,斗恶姐……他是北风国第一人,有名的风流纨绔,发大财,却对扮做魅姬时的她暗生情根,硬泼了她一身脏水。一不小心名气竟然传到了宫里。恶姐不是心仪季沐歌吗?那她就让她见得着,得不到。容青鸾语,可以收了这厮的心。“季沐歌拿她当挡箭牌,容颜妖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微微一笑,她以为凭着自己二十一世纪新新女性的聪慧机智,便迷了路人两魂五魄,哪知……“小鸾鸾,也希望你幸福,人家的上半身都被你摸光光了,温文尔雅,想摸下半身的话,更是亲口承诺守她、护她一生的人,却在慕容嫣一身是血倒在血泊中时,你可得对人家先负起清白的责任。她怎么就忘了,他道,只不过是因为当朝宠妃慕容嫣的一句话而已她容青鸾是软柿子吗,当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时,很快狗血的凑成了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