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34

第34章 唯识义(3)

关于熏习之义,亦为唯识学上根本理论之一。何谓熏习?熏者,发也,或由致也;习者,生也,近也,数也,即发致果于本识内,令种子生近生长。梵文Vāsanā或Pravrti,略作熏。如人以香气熏附衣服,染净迷悟诸法(特指人之身、口、意三业;业,即行为)之势力熏附残留在人心识上之作用,即称为熏习。以小乘佛教而言,经量部主张色(物质)与心(精神)能互相熏习,故有色心互熏说。但熏习说之完成,则属瑜伽行学派无疑。依其说,熏附之能熏法(其身语意所现者)为“现行”,受熏附之所熏法为“心”,熏附作用所熏之心上留下残气、习惯、余习(习气)等诸种子。唯识学与七转识之现行为能熏之法,而以第八阿赖耶识为贮藏种子之所熏处。此所熏、能熏之关系,即为阿赖耶识因果相续之理。所熏为能熏之对称,两者互成熏习之义,惟能熏为主体,所熏为客体。据唯识学之熏习论,于人类之八识中,前七识又称七转识,七转识如起“现行”作用,则称为“能熏”;第八之阿赖耶识则为“所熏”,乃七转识现行,予以连续熏染影响作用之处,由之,阿赖耶识中之种子乃得“持续”及“增长”。然“能熏”与“所熏”并非一成不变,而系具有互为和合、辗转熏长之作用,此即“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义。且于《成唯识论》卷二亦谓,能熏与所熏各具四义,其中所熏四义即指第八阿赖耶识所应具足之四种条件:

1.坚住性,一类为坚,相续为住。即其性无忧、喜、苦、乐、善、不善等之变动,始终一类相续,方能任持习气。反之,如能熏之“七转识”,则因具有忧、喜、苦、乐等缘境转易之变易性,故有“转识”之称,故自亦不具坚住性。

2.无记性,全称当是无覆无记性,乃三性之一。即具非善非恶之性,故视诸法皆平等无别,如是方能含容习气。

3.可熏性,全称可受熏性。即其体独立自在不依他起,其性非常紧密,如是方能受纳习气。

4.与能熏共和合性,即与能熏之七转识同时、同处并存,不即不离,和合一致而互为因果。

能熏,即能熏习者。例如七转识及其心所,称为能熏;第八异熟识为所熏,其内之种子则因七转识及其心所之熏习而生长。能熏四义即:

1.有生灭,凡能熏之法,必显现生灭现象,由此生灭而有变化作用,不生不灭则无变化生用。犹如种子之有生灭作用而能开花结果。

2.有胜用,能熏之法有能缘之势用及强盛之胜用,具足此二者始得能缘,以其堪能引发习气之故。如色法(身业、语业)等有强盛之用,而无能缘之用;异熟心等有能缘之用,而无强盛之用;不相应法二者俱无,均不为能熏。

3.有增减,增者,经由熏习而加明利等;减者,由于无想定、灭尽定二无心定之位厌离熏习之粗心而渐至微细之心位,其时熏习亦减。反之,如佛果之现行圆满者则离增减,亦无熏习作用。

4.与所熏和合转,略称和合转。即能熏者于所熏(第八识)显现“同身同时”之法,则熏习之事实,能所和合,同时同处,不即不离。

前七识及其心所具有以上四义。七转识具有能熏之作用,则应属四分中之何者?古来早有异说。关于此,有二熏(见分熏、相分熏)之说,此外又有名言习气、我执习气、有支习气等三种熏习之说,称之为三种熏习:

1.名言习气,乃依名言熏习所成有为法之各别亲因缘种子。复分为二:(1)表义名言,能诠释义理之音声差别。(2)显境名言,能了别境界之心、心所。

2.我执习气,由我执熏习而成,令有情等起自我差别之种子,复分为二:(1)俱生我执,通于六、七二识,除二乘无学、八地以上菩萨、如来以外,余皆有此熏习。(2)分别我执,唯限于第六识,系于异生之资粮位所生起者。

3.有支习气,仍依有支熏习所成,异熟果成为善恶差别之业种,复分为二:(1)有漏善,能招感可爱果报之业者。(2)诸不善,能招非爱果报之业者。

有支习气,即以第六识之思相应之善恶为增上缘,而助长异熟无记之名言种子,令生当来之果。名言种子为第六识之思种子,有诠显自义、了别境界之功能;依之,熏习自身五蕴之种子,而为自他差别之理由,生成我执习气,互为循环,以成有漏、有为、善我等诸法。据《华严经孔目章》卷三说,熏,即熏发;习,即数习、习惯之义。三种熏习指:

1.名言熏习,名即名字,言即言说。此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第六意识,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意,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名言熏习。

2.色识熏习,色即眼根所对之诸色,由此诸色而引生眼识,称为色识。于此分别,即是第六意识,亦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色识熏习。

3.烦恼熏习,烦恼即贪、嗔、邪见等烦恼。此烦恼乃由第六意识所起,亦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烦恼熏习。

《大乘起信论》亦阐说四种熏习,根本之无明烦恼来自染污真如之影响作用(染法熏习),须以佛陀说法之内容(真如)熏习(指净法熏习),此两者相互影响下,遂有流转还灭之展开。四种熏习即:

1.无明熏习,众生无始之无明熏习真如,故生业识乃至分别事识等妄心。可分为两种:(1)根本熏习,即由“根本不觉”来熏动真如,而生成业等之诸识。(2)所起见爱熏习,即由“枝末不觉”熏习心体而生成分别事识。

2.妄心熏习,此以妄心还熏于无明,转而出现生死之苦。亦分两种:(1)业识根本熏习,即由业识之熏习,阿罗汉、辟支佛,及初发意以上之菩萨等,已舍离分段生死之粗苦,而犹受分段生死之细苦及变易生死之苦。(2)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谓凡夫由分别事识之熏习,而受三界业系的分段生死之粗苦。

3.妄境界熏习,六境(妄境界)还熏于识,而增长我执与法执,再造种种业,受身心之苦。复分为二:(1)增长念熏习,即依境界之缘而增长法执分别之念。(2)增长取熏习,即依境界之缘而增我执之取著。

上述三种熏习(无明熏习、妄心熏习、妄境熏习)皆因染法相续,而不得清净,故总称“染法熏习”。

4.净法熏习,此熏有二,一为真如熏习,一为妄心熏习。(1)真如熏习,即相信己身具有真如法,能冥熏无明;而以冥熏为因缘,使妄心厌离生死之苦,欣求涅槃之乐。又分为两种:①自体相熏习,谓真如本来具足无漏之法,有不可思议之业用,亦为智境界之性,此性常熏习众生之心,令众生厌离生死而欣求涅槃,并深信本具之真如性,从而发心修心。②用熏习,即借诸佛菩萨的外缘之熏力,而令众生之善根增长。(2)妄心熏习,发心修行之凡夫、二乘人及菩萨等,以厌求之妄心还熏习于真如,增其势,令起种种方便随顺之行,而灭尽无明;以无明灭,心相皆尽,得涅槃而成自然净业,以此熏习而净法不断。亦分为两种,即分别事识熏习及意熏习。

熏习义尚有本有新熏与生熏之别两个问题。关于本有新熏,有问:种子为是本有,为是新熏?先贤们解答此问,或主一偏。言本有者,谓无始以来,异熟识内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差别。佛陀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以来有种种界,因如恶叉聚,法尔有一切种子,与第八识一时而有;从此能生前七识现行,现行头上又生种子。言新生者,谓无始时以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名新熏故。佛陀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故。今依十大论师中之护法正义,有漏无漏种子,皆有新熏本有,合生现行,亦不杂乱。若新熏遇缘,即从新熏生;若本有遇缘,即从本有生。若偏执唯从新熏,或偏执但是本有,二俱违教。若二义俱取,善符教理。

关于生熏之别,有问:本识虽无力能熏自种,而能亲生自种,既不能熏自种,如何能生自种?熏与生又有何别?熏者,资熏,击发之义。生者生起,从因生因之义。谓本识等虽无力资熏击发自种之力,而有亲生自种之义。如有种性者,法尔本有无漏种子,虽有生果之能,若不得资粮、加行二位有漏诸善,资熏击发,即不能生现;须假有漏诸善资熏,方能生现。又如本识中善染等种,能引次后自类种子。虽有生义,无自熏义。如谷麦等种,虽有生芽之能,若不得水土等资熏击发,亦不能生起现行。本识虽有生种之能,然自力劣,须假六七识与熏方生。由是义故,本识等虽非能熏,而能生种,故与亲种得为因缘。

四分与三量相摄之关系如何?所谓三量,即能量、所量与量果。所谓量,有广狭二义。狭义指认识事物之标准、根据;广义而言之,则指认识作用之形式、过程、结果及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等。印度自古以来,在认识范畴中,一般将量知对象加以认识论证,泛指为“量”。此量知之主体,称为能量,或量者(梵文Pramātr);被量知之事物,称为所量(梵文Prameya);量知之结果,或了知其结果,称为量知(梵文Pramiti)或量果。以上三者称之为“三量”。兹将三量各举譬喻,并将其与外道、小乘、大乘、唯识等相当之部分。

在唯识学上,见分只能作能量,能缘外境相,不能作量果及所量;相分只能作所量,是一种境相,只能被认识、了别,非能量及量果;自证分则不其然,不但可以为能量,亦可作为量果。证自证分亦可作为能量及量果;见分如尺,相分如布匹,自证分如尺寸数量,证自证分明其结果之正确。

第八识由于善恶业力的资助生某果时,内变为种子、根身,外变为器界。所以此变自所缘,能缘的见分仗之而生起。这能缘所缘,皆是自识体的作用。此种子及根身,皆是第八识所执受。将它们摄为自体,保持使不变坏。彼此相近,共同安危。种子、根身为内境,器世间为外境。即依亲因缘及业增上缘力,识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子没有根身外变器界以为所缘,如是以上内外三境,为八识之亲所缘缘。但虽说是所缘,并非如前六识有分别缘虑之作用,只是依变即缘义。

又此识的见分行相,极其微细难可了知。所缘相分中,执受境即种子五根身,微细难知,非执受境即器世间,量大难知。

上述为四分与三量的相摄关系,然依不同之方法去量知对象,即产生不同之量果,大别之,有下列数种:

1.现量(梵文Pratyaksapramānz),不含比知推度,仅以知觉进行认识作用,或依前五识,或依与前五识同时而起之意识,或依自证分、定心等无分别心而来。例如眼识认识色境时,即为现量。

2.比量(梵文anumānaPramāna),系以既知之事为基础,比知未知之事实,乃经由推理而进行认识作用,不与前五识同时而起,系依散地之意识而来者。例如见烟则推知火之存在。比量又可分为二种比量、三种比量、五种比量。

二种比量:(1)自比量,即为自己而比量;以智为本质,此时未必需要表之于他人。(2)他比量,即为他人而比量;经由自比量所认识之智,再语之他人时之比量。

三种比量:(1)自比量,为自己所认可而不为他人所认可作为因(理由根据)之比量。(2)他比量,为他人所认可而不为自己所认可作为因之比量。(3)共比量,为自己与他人共同认可之比量。

五种比量:(1)相比量,例如见烟相而推知火之存在;即为有关事物外相之比量。(2)体比量,例如见现在之体而推知过去、未来之体;此乃有关事物自体之比量。(3)业比量,例如见草木动摇,则知风之存在;即由事物之动作,而推知该作用之依据。(4)法比量,例如由无常而推知苦之存在;此因法与法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之密切关系,故根据一事即可推知他事。(5)因果比量,由因推知果,或由果推知因。

3.圣教量(梵文āgama或s'abda),亦被称为正教量、至教量、声量、圣言量,即为笃信圣者之教说真实无误,而依靠圣教来量知种种意义。

4.非量,又作似量,即似是而非之现量与比量,故又称为似现量、似比量。例如衣由色等四尘构成,本身并无实体可言,然由于分别见解,遂认为“衣乃实在者”,此即似现量。又如远见尘、雾等,却错以为烟,并据此错觉而证明有火存在,此即似比量。以上均为似是而非之现量及比量。

现量、比量、非量,或现量、比量、圣教量等,皆称“三量”。此外,现量与比量对非量而言,称为真现量、真比量。于现、比、圣教三量之外,若加上譬喻量(梵文upamāna,例如由牛而推知有水牛、乳牛等;此即依据类似事物而推知相同之他物),则为四量;若再加上义准量(梵文arthāpatti,例如无常必定无我,今既知诸法无我,依准其义,即可了知无常之存在),则为五量;若再加上无体量(梵文abhāva,例如进入屋内,由于主人不在,则知主人必定前往他处),则为六量。此外有随生量(梵文sambhava)、想定量(梵文pratibhā)、传承量(梵文aitihya)、身振量(梵文Cesta)等。

八识与三量之分别,前五转识,唯是现量。以前五识显现证境,不作行解心,得法自在,任运转故。第六识遍通三量,分为四种:

1.明了意识,此识与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同时俱起,对于外境之好恶、长短、方圆等,一一皆能明了分别而取境,故此识称为五识之“明了依”,又称分别依。通三量。

2.定中意识,此识系与一切定心相应之意识,亦即独缘定境,而不与眼、耳等五识同缘,故无一切尘境作对境。唯是现量。

3.独散意识,为不与五识俱起之散乱意识,即不缘五尘之境,散乱纷杂,而遍计诸法,或缘空花、水月等诸色相;或缘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法,然其状态,既非处禅定之中,亦非属于梦境。亦通三量,多是比量与非量。若缘现量,此得前五识引起独散意识;谓于一念缘前来五识所缘五尘之境,得其自性,名现量。

4.梦中意识,为不对诸尘而于梦中见种种境界之意识,此系由心王性境变现而产生诸相之精神作用。唯是非量;若见分唯非量,内二分是现量。

四种意识中,第一之明了意识与五识俱起,故又称五俱意识;三识则不与五识俱起,故皆称为独头意识。于《宗镜录》卷四十九,次第将此三识称为散位独头、定中独头、梦中独头。刘洙源先生所著之《唯识学讲义》(见成都国学研究会所编《唯识论文集》第一辑)即采此说。

另据《百法问答钞》卷一之说,则以第六意识称为明了依,而非仅以第六意识中之明了意识为明了依。盖以眼、耳等前五识仅具有分别自性之作用,尚不能一一明了其所缘之对境,故须赖具有分别对境作用之意识与之俱起,以佐助前五识明了所缘之境。准此而言,第六意识又称为明了依。同书又谓明了依复可分为同缘与不同两类,即:(1)五同缘意识,意指与五识俱起,且与之攀缘同一对境之意识,例如眼识见青色时,意识亦同缘青色,故知五同缘意识之作用与五识皆同属“现量缘”。(2)不同缘意识,谓虽与五识俱起,且为五识所依,然以具有自在攀缘之作用,故可广缘十八界之诸法,例如眼识见烟时,意识于同时即缘及火,其作用属于“比量缘”;又如眼见绳时,意识同时即缘及蛇,其作用属于“非量缘”。

综上所说,与五识俱起之意识,称为五俱,而五俱可区别为与五识同缘与不同缘两种情形,此系唯识学所持之论点。然于俱舍宗等,则持不同观点。盖俱舍宗不认可“二心并起”之状态,即五识不与第六意识俱起,故认为于前五识生起之次一刹那,第六意识方能产生分别前境之作用,是知俱舍宗等仅认可“独头”,而无“五俱”之说。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而非学术性传记,这是一部文学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我的物质爱情

    我的物质爱情

    我喜欢富足有安全感的生活,喜欢任意地挥霍自己的时间,喜欢没有任何的负担就能决定一些事情,而这些都需要钱,所以,我最喜欢钱。可是,如果你以为我是那种美艳不可方物可以靠身材长相一辈子吃穿不愁的女人,那么很遗憾,你错了,你将听到的不是那种俗鄙了的故事,我没那本钱也没那兴趣成为那些故事的女主角。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囚女倾城

    囚女倾城

    她是一枚棋子,受训多年只为进宫为妃。奈何事事难料,成为王府一介婢女,饶是这般,却依旧步步惊心。她,不愿去争,不愿去抢,但却有人想要了她的命,她不会任人宰割。到最后,她发现,亲情,友情,爱情……原来不过是水月镜花,靠的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 爆笑萌妃:邪王宠妻无度

    爆笑萌妃:邪王宠妻无度

    “王爷,王妃打人了!”“她手打疼了吧?”君无邪担心了。管家滴汗:“爷,王妃没事。但……但是被打的是璇贵妃!”“璇贵妃?以后她来王府,关门放狗!”君无邪眼眸微眯,气势凌空一变,胆敢惹他的玥儿,该死的东西!管家沉默,王爷的世界他永远明白不了,那璇贵妃可是未来的皇后!“王爷,王妃把皇宫烧了!”“由她去,顺道告诉皇上一句,重建皇宫的钱本王付了!”“王爷,皇上把王妃掳走了!”原本淡定的君无邪早已不见人影!调皮可爱杀手王妃对上腹黑妖孽病秧王爷,且看他们谱出一段金玉良缘。
  • 别惹女王爷

    别惹女王爷

    她是聪慧彪悍的现代律师,她是蠢笨昭著的古代王爷。一朝穿越,她会如何捍卫自己的身家清白?无盐冷漠的霍西夜,天真耍宝的谢沉璧。温柔坚强的李洛雨,绝色自闭的李君颜。爱钱如命的陶然,妖媚勾人的花醉。对他们,她会撵、会留、还是会丢在一旁眼不见为净?更有一群忠犬、腹黑、妖孽围绕身旁,时时算计扑倒她。对他们,抱定单身的她又会怎样出奇制胜?唐大律师的给力穿越之旅!掀起盛夏的热情美男追逐!众位公子:“我们的目标是---胜利压倒。”☆☆☆☆☆☆☆☆☆美男领养榜☆☆☆☆☆☆☆☆☆【清霜公子】----由----亲亲【安静守护你】领走【坠露公子】----由----亲亲【紫雨烨】带走【瑶雪公子】----由----亲亲【rainbowxiao慧】和亲亲【宝贝年代】共同领养【轻雾公子】----由----亲亲【殷煥琰】卷被子提走【闲雨公子】----由----亲亲【893111409】牵走【隐月公子】----由----亲亲【胡同卡卡】带着飞走【初阳公子】----由----亲亲【keil】拖走【流风公子】----由----亲亲【梦雪樱蝶】抓走【垂星公子】----由----亲亲【萫冰水】摸走【惊云公子】----由----亲亲【妆掩饰苍白】套麻袋抗走强力新文直通车,上车吧:《三千男宠》爽!《望门闺秀》爽!《神算王妃》爽!好文推荐:《刁妾》《束夫》《玉锦》《坐享之夫》《废柴相公》《妃本倾城》《别抢姐金子》《极品杀手妃》《苏家大小姐》《签下一窝美妖男》《六岁郡主九千岁》《赖皮王爷娇宠妃》
  • 我的老公有点冷

    我的老公有点冷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亲们跳坑。)冷峻帅气的高中生,沈凉清,原本过着自己平静殷实的生活。没料到,某天,从农村来的土妞叶小溪打破了他的生活,把原本平静的小日子搞成一团糟。“叶小溪,你真有本事啊,考倒数第二?你知道咱班的倒数第一是脑袋智障么?”沈凉清拿着叶小溪打满红叉的试卷,指着她的脑袋,大怒。“那我这不是比智障者强嘛…”叶小溪抠手指。“…”沈凉清无语了。“叶小溪,你走快点行吗?”沈凉清狠狠地剜了一眼低着头慢慢走路的叶小溪。“哦,好,”叶小溪快走了两步,跟上沈凉清的脚步,只是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沈凉清停了下来,无奈地看着叶小溪,然后,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径直往前走去,完全无视她吃惊的表情。“你不是让我跟你保持三米的距离吗?”叶小溪小声地说。“什么时候的事?”沈凉清装作不知道。叶小溪望了望他英俊的脸,嘴角勾勒出一抹幸福的微笑。一个是腹黑,英俊帅气,睿智的优秀气质男,一个是天然呆,慢半拍,逆袭白富美土妞,开始了同在一屋檐下的虐恋之旅…片段一:沈凉清生气了。叶小溪面前的沈凉清正挺直着身板,一脸怒气地俯视着她。叶小溪缩着肩,唯唯诺诺地看着他,“凉清,你不要生气了,好不好?”沈凉清修长的手指放在她的肩膀上,弯下腰,靠近她的脸,一字一顿地说,“如果再让我看到你跟别人男人搞暧昧,我就先把他杀了,然后,再把你钉在墙上,当壁画!”“凉清…”叶小溪眨了眨眼睛,调皮地吐舌头,“你是想每天都看着我吗?”“胡说,像你这么笨,又特别懒,认不清路的白痴女人,我巴不得你从我视线里消失。”“你是喜欢我吗?”叶小溪突然收起了笑容,眼睛水亮亮,难得正经地问道。“你在说什么?”沈凉清皱起了眉头。“如果你喜欢我,却又不愿意追我。那我追你,好不好?”“嗯?”聪明绝顶的沈凉清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你聪明,英俊,稳重,你很优秀,所以,我喜欢你,我追你,好不好?”片段二:“叶小溪,睡不睡了?”沈凉清躺在被窝里,用坚实的小臂抱着脑袋,靠在床头上,露出小麦色性感的胸肌。半眯着眼睛,注视着盘着腿坐在床边的小女人。新婚妻子正穿着粉嫩嫩的睡衣,目不转睛地看韩剧里花美男的煽情告白。对旁边比花美男英俊一百倍的老公熟视无睹。她条件反射地摇头,“等会再说…”沈凉清挑眉,“我困了。”“那你睡啊,”叶小溪依旧没有回过头。“电视的声音太大了,我睡不着,”沈凉清耍起无赖。
  • 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本书是一套家庭教育类图书,它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打造教育新理念,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以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教育实例来引导读者,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 我是四爷儿媳妇

    我是四爷儿媳妇

    一朝穿越,成为雍亲王长子弘晖正妻,才刚清醒就危机重重,如何自保如何生存都是问题,但她凭借自己的聪慧美貌终究在这后院在这世界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路艰险,一路风雨,当她笑看天下时,谁还能伤她欺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