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不用求医,自己就可以巧妙解决。
68.不但治好便秘,还排毒养颜
症状:习惯性便秘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①取黑芝麻粉10克、蜂蜜10克,加入温开水200毫升,搅拌均匀后饮用,每日1次,10天一个疗程。
②取火麻仁、杏仁各50克,一起晾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每次取10克,加约10克的蜂蜜,以温水冲服,每日1次,10天一个疗程。
有位女患者找我寻求消斑之法。我先给她开了消斑的中药偏方,让她回去做面膜用,接着又随口问她有没有便秘的毛病。她很惊讶问我怎么知道,说自己已经有两年便秘史了,平时常常觉得腹胀、食欲不佳、大便干燥,要两三天才能排一次。
了解她的情况后,我又给她推荐了几个治便秘的中药偏方。但她说吃中药太苦,不喜欢。我想了一下,说要味道好也没问题,以下的方子就能满足她。
第一个方子:黑芝麻蜂蜜饮。取黑芝麻粉10克、蜂蜜10克,加入温开水200毫升,搅拌均匀后饮用,每日1次,10天一个疗程。
黑芝麻通便的作用机制在于其中的脂肪油,它的脂肪油含量可达55%。脂肪油能刺激肠黏膜,增加肠道分泌,加快蠕动,减弱大肠对水分的吸收,所以有润肠、滑肠、通便之效。而蜂蜜也可用于治疗肠燥便秘。《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蜂蜜“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古籍记载的科学性,并发现蜂蜜的通便机制与其富含果糖有关。不同的蜂蜜有个共同特征,即果糖和葡萄糖共占蜂蜜糖分的85%~95%。而且大部分蜂蜜里面,果糖都比葡萄糖多。果糖在肠内不会被完全吸收,而被细菌分解成低分子有机酸,使肠道内PH值降低,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粪便湿化,从而令粪便易于排出。再者,果糖能酸化肠道,使肠蠕动加快,从而加快了粪便的排泄。
第二个方子:二仁蜂蜜饮。取火麻仁、杏仁各50克,一起晾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每次取10克,以温开水加适量的蜂蜜冲服,每日1次,10天一个疗程。
火麻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人们列为上品,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连印度及中东地区的人们也会广泛食用。火麻仁中也含丰富的脂肪油,在肠道作用机理与黑芝麻类似,因此也有通便的效果。市面上卖的许多通便药,如麻仁丸、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麻仁软胶囊等,其实都含有火麻仁这种成分。至于杏仁,同样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其通便作用原理与黑芝麻、火麻仁基本是一样的。
这个二仁蜂蜜饮的方子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是火麻仁的用量不可过大。有文献报道说如果一次服用火麻仁超过60克的话,就可能引起中毒。二是杏仁应该选择有甜味的杏仁(亦称“南杏”),而不是苦杏仁(亦称“北杏”),因为后者不经过加工处理的话,容易出现中毒。另外。即便是南杏,也不建议用量过大,以每天不超过10克为宜。
此外,还可以配合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显著的是推肠法,具体做法:平躺在床上,将双手重叠,先放于右下腹部靠近腹股沟处,自右下腹部开始,均匀、用力地向下推按至右上腹部(肋骨下),再自右上腹部向左上腹部推按,接着自左上腹部向左下腹部推按,最后由左下腹部向腹中线推按,到达腹中线后再沿着中线向下推按到底,如此完成1圈。每天早晚各做1次推按,每次连推50圈。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亦可在饭前饭后各做1次,每次推上10圈。推肠法的原理是通过用力深按,触及腹部的大肠,直接刺激大肠,以促进大肠蠕动,从而促进粪便的排出。上面所讲的推按顺序,其实就是食物残渣在大肠的运行路线。
大肠的主要结构其实很简单,大致就是右侧腹部的升结肠、肚脐以上横行的横结肠、左侧腹部的降结肠以及下腹部中线深处的直肠这几部分。食物残渣就是从升结肠开始一路运行,最后到达直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自右下腹部开始推按,其实就是推按升结肠;在上腹部推按,则是直接刺激横结肠;左侧腹部推按,则是刺激降结肠;最后在下腹部中线深按,是直接推动直肠。按这个顺序推按下来,能明显刺激大肠活动,促进排便,达到治便秘的目的。这位女患者回去后按我的方法执行,便秘果然很快就消失了。用了一个月后,她脸上明显有了光泽,斑点也淡了许多。后来,她嫌制作两个口服偏方麻烦,于是我建议她可以停止口服,只用推肠法。直到现在为止,她还保持着推肠的习惯。大便一通畅,整个人都会容光焕发。
69.常跷二郎腿,巧治老寒腿
症状:老寒腿
偏方:慢慢伸直膝关节,再慢慢屈曲膝关节,如此反复屈伸,每天3次,每次屈伸50下,坚持练习。
老寒腿也叫做“膝骨性关节炎”或“膝退行性关节炎”,是因膝关节里的软骨退化、磨损、发炎引起的。我过去住的地方没有电梯。那时八楼有位王老太太,跟我做了很多年的邻居了,平时大家关系很好。有一天王老太太突然登门拜访,告诉我她准备搬家,把现在住的房子卖掉,搬到远郊的一个新建小区去。我听了很诧异,现在住的这个地方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旁边还有个大公园,生活很方便,为什么要搬呢?王老太太说她长期膝关节疼痛,走起路来膝盖没力,特别是天气变化时最为明显。之前她也没太注意,以为老人家都这样。但最近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告诉她得的是老寒腿,还说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以后要尽量避免爬楼梯,否则病情加重,就可能要做手术换人工膝关节了。王老太太听完吓得不轻,回来后就张罗着卖房买房,要换一个有电梯的房子住。现在总算办妥了,下个星期就搬走。
老寒腿确实不能爬楼梯,因为经常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里面的软骨进一步退化,所以要尽量避免。王老太太把楼梯房换成电梯房的决定确实无可厚非。不过我还是埋怨了一下王老太太,怪她怎么不早跟我说说她的病情。我告诉她,要治疗她的老寒腿,光靠换电梯房可不够,有个治老寒腿的偏方她得坚持用用。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跷跷“二郎腿”:坐在椅子上跷起二郎腿,注意跷二郎腿的时候要把患病的膝关节放在上面。然后慢慢地伸直自己的膝关节,再慢慢地屈曲膝关节,如此反复屈伸,每天做3次,每次50下。注意屈伸的动作应尽量缓慢,要像放慢镜头那样,慢慢屈,慢慢伸,并尽可能地达到屈伸的最大限度。长期做这个动作,就能有效减轻老寒腿的各种症状,对膝关节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如果嫌坐在椅子上做这个动作不方便,也可以仰躺在床上,抬高双腿,像踩单车那样反复运动两个膝关节。运动的时候动作同样要缓慢,不必过快。
不管是“跷二郎腿”,还是躺在床上“踩单车”,在医学上都称为“非负重位下膝关节运动”。非负重位,意思就是让身体的重量不要压在膝关节上面。站着的时候,身体的重量全部压在膝部,这就是负重位。当你坐着、躺着的时候,膝关节没有受到重量压迫,这就是非负重位了。
在非负重位下慢慢地伸直自己的膝关节,再慢慢地屈曲膝关节,光靠这种反复运动为什么就能治老寒腿呢?用中医理论来解释非常简单。老寒腿的症状主要是膝痛,而膝痛是膝部气血阻滞导致。活动膝关节可以打通局部经脉,令气血通畅,膝关节自然就不痛了。
从现代医学解释,膝关节里面的软骨并没有血管连接。也就是说,软骨生长、修复所需要的营养并不是来自于血管。那来自于哪里呢?要知道,膝关节软骨其实是浸泡在膝关节腔的关节液里面。软骨就是从关节液里吸取营养,以使自己生长、修复的。反复地活动膝关节,最大限度地做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其目的是促进关节液的流动,不断带来新的营养物质,并带走软骨细胞的代谢废物,从而让已退化的软骨重复新生,健康生长。
一般情况下,患者原先走路时感到发软无力的双腿膝盖,按这个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就能明显感到比之前强壮有力。之所以如此,除了是因为膝盖软骨逐渐复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过去患者因膝关节疼痛,长期不敢用力。按照进化论“用进废退”规律,膝关节附近的肌肉就会慢慢萎缩,肌肉力量下降。通过这种运动训练,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就会加强,腿无力的症状就得到改善了。这种锻炼方法可以随时进行,如果怕运动太过枯燥,也可以试一下以下两项运动:踩单车和游泳。踩单车的时候,人是坐着的,膝关节也可视作处于非负重位下。而游泳,因为水的浮力作用,抵消全身的重量,也是一个“非负重位”。这两项运动,都符合“非负重位活动膝关节”原理。
此外,不少老年人为了强身健体,都喜欢登山、跑步以及打太极拳。如果膝关节有毛病的话,这些运动就都不适合了。因为它们都属于“负重位活动膝关节”的运动模式。坚持这些运动的话,反而会不断加重膝关节软骨损伤。
听完我的解释,王老太太彻底明白了,说回去后一定要坚持照做。一年后的春节,我去王老太太的新家探望她,问起她的膝关节。老人家笑逐颜开地说,这老寒腿的毛病已经有半年多没发作了。原来,她每天都按我说的方法活动膝关节,小区里还有个游泳池,让她可以经常游泳锻炼,现在腿不痛了,身体倍儿棒。
70.治疗久咳不止,三子养亲汤效果好
症状:久咳不止,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研成细末后调蜜服用,每日早晨服用1次。或将以上三味药用纱布装起,加水煮沸后饮用,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可连服1~3个疗程。
朋友老樊的岳母,这两三个月来犯上了咳嗽病,喉咙中有痰却咳不出来,买了抗生素、止咳露等吃了很多天,效果很不理想,一停药马上就犯病,只好去看医生。医生很快找出了久咳不止的病因,原来她的咳嗽并不是普通的外感风寒感冒引起的,而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分型,叫做“咳嗽变异型哮喘”。医生让老人家吸入激素治疗。老人家一听,心理上很抵制。老樊只好问我有没有中医调理的办法。我帮老人家看过舌脉,给她开了个简单的方子:取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研成细末后调蜜服用,每日早晨服用1次。或将以上三味药用纱布或布袋装起,加水煮沸后饮用,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这个纯中药的方子,老人家一看就很喜欢,回去后服用了三四天,咳嗽明显好转,又坚持服用两个星期,几个月的咳嗽病就完全消失了。
朋友觉得不可思议,这几颗不起眼的“种子”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我告诉他不要小看这个方子,它可是中医的名方,叫做“三子养亲方”。三子,指的就是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养亲”意思是说这个方子主要适用于老人家。“三子养亲方”也可以理解为三位孝顺的子女给父母提供的一个滋养的方子,很有温馨的意境。这个方子出自明代的《韩氏医通》。方中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菔子消食,都属于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现代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这个方子确实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久咳不止、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疗效比较令人满意。
使用这个方子时,要注意“养亲”二字的含义,也就是说,此方主要用于老年人。为什么古人会强调此方适用于老年人呢?古书记载上没有加以详细解释,只是说此方“性主疏泄,能耗气伤正”。现代药理学研究则发现了个中奥妙:原来这个方子有个副作用,会抑制人体胸腺的发育。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在人出生后不断发育,到了青春期时发育至最高峰,然后开始慢慢退化、萎缩,到60岁左右就基本退化完了。因此,三子养亲汤对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不用担心这个方子的副作用,但对于小孩、年轻人就另当别论了。如果实在要使用的话,建议疗程应在三周以内,不要过长,亦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以免副作用过大。
而且,由于三子养亲汤“性主疏泄,能耗气伤正”,因此这个方子一般用于实证,也就是人体正气尚旺的时候最为适合。倘若患者体质过虚,这时候使用三子养亲方就不太相宜了。
71.金钱草泡茶喝,排石又化石
症状:胆结石,肾结石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金钱草10克,开水泡后代茶饮,半年为一个疗程。
刘女士是我朋友的夫人,一年前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B超显示她的胆囊里有几颗很小的结石。刘女士着了急,找我咨询是否应该开刀把结石取出来,如果要的话,请我务必帮忙找个好的大夫来给她主刀。
我看完她带来的检查报告单,告诉刘女士不必着急,这只是小结石,可以先不考虑开刀,原因有二:一来她并没有上腹疼痛的症状;二来B超检查她的胆囊壁很光滑,厚度正常,没有息肉,这种情况一般没有必要做手术,只需每年定期复查一次即可。另外,我给她推荐了一个小偏方:用金钱草泡水代茶,每天饮用。
金钱草治疗胆结石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一对恩爱夫妻,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有一天,丈夫突发肋下疼痛,没几天就去世了。妻子伤心之余,想找出丈夫死去的原因。她找来大夫解剖了丈夫的尸体,结果在他的胆囊里发现了一块结石,这块小石头就是杀死她丈夫的元凶。妻子本想扔掉这块石头,后来转念一想,毕竟是丈夫身上的东西,不如留下它做个纪念,于是织个小挂兜装了石头,整天挂在脖子上。有一天妻子上山割草,下山时迷了路,天已经黑了,她只好找了个山洞,用割下来的草铺床,睡了一晚。第二天醒来发现,小挂兜里的石头居然缩小了很多。从此,这种草能化胆结石的功效被发现了。因为这种草的叶子圆圆的,很像铜钱,所以一开始被称为铜钱草,时间久了,因为它能治疗结石病,给患者们带来了无数金钱也买不来的幸福,所以人们又将它改名为“金钱草”。
传说只是传说,听听即可,因为现代研究发现金钱草并不能直接溶解胆结石。但是,现代医学研究也同时发现,金钱草确实能够治疗胆结石症,所以这个疗效并不仅仅是个传说。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结晶。正常情况下,胆固醇会溶解在胆囊分泌的胆汁里并顺利排出,但当胆固醇过多或胆汁分泌不足时,胆固醇就会结晶变成结石。而金钱草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使胆固醇尽可能地溶解在胆汁里。另外,金钱草还能松弛和扩张胆道的括约肌,使胆汁排出的通道增宽变大,从而促进胆汁的排泄,如此就能起到溶石、排石的效果。此外,金钱草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所以在临床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也经常使用。
但是,客观地说,金钱草治疗胆结石的作用是有限的,只适用于小结石,对直径小于0.5厘米的结石,治疗效果最佳。如果结石的直径大于1厘米,这方法的效果就不那么理想了。另外,通过金钱草来溶石、排石,耗时比较长,一般要半年以上才可见效。当然,这不是因为金钱草能力有限,而是口服药物治疗胆结石时的普遍规律。如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胆结石口服药物“鹅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等,同样要半年以上的疗程。
刘女士听我讲完,一颗悬在半空的心完全放了下来。她回家后坚持每天饮用金钱草水。10个月之后,她复查B超,竟然发现胆结石完全消失了!她很高兴地向我报喜,但我告诉她还是要小心,胆结石容易复发,一定要每年复查一次B超。另外还要检查一下血脂水平,因为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如果长期血脂高的话,胆结石的复发机会就会增大。
金钱草除了能治胆结石,对于肾结石也有一定效果。据说清朝光绪皇帝就是用了御医开的这个方子才治好肾结石的。现代研究揭示了金钱草治疗肾结石的原理:肾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而金钱草对草酸钙的形成恰好有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增加尿液的酸性,从而溶解草酸钙这个“碱性”物质。同时,它还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液,把肾结石排出去。
金钱草根据产地的不同,分为广东产、四川产、江苏产和江西产的,不同地区的金钱草在功效上还是有点区别的。如果要治胆结石,最好用四川产的,治肾结石则以广东、江苏、江西产的为佳,购买时最好根据病情问清产地。
72.每日一片生姜,预防心脑疾病
症状:冠心病胸痛,脑中风等血管性心脑疾病
偏方:生姜切成薄片,每日至少吃一片。
我刚从大学毕业时,分配在住院部工作。有一位姓范的阿姨因为脑血栓中风入院,她性格乐观,即使生病了也谈笑风生,与医护人员都有说有笑的,所以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范阿姨病情不重,治疗两个星期后就基本痊愈了。出院之时,我给她开了阿司匹林片,叮嘱她出院后要一直服用,这样可以降低再次脑血栓中风的几率,同时也能降低得冠心病的几率。
第一次得脑中风的患者,如果不注意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复发几率还真不小。美国在1989年做过调查,首次中风的病人,有三分之一在两年内复发。十年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两年内复发的数字降低了,但是五年复发率仍然有三分之一左右。如何降低复发率呢?经过大量的研究,目前全球的医学界均公认应该让脑血栓中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它可以明显降低中风以及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几率。
范阿姨一听要长期吃药,就不乐意了。她认为是药三分毒,长期吃肯定不好。我跟她解释,以前的阿司匹林片如果长期服用,确实不太好,因为可能会引起胃溃疡。不过现在的阿司匹林片在生产工艺上已经做了重大改良,会在药片外面包一层膜。这层膜在胃里面不会破,到了肠里,膜才会融化,阿司匹林才会产生药效。这样一来,即使长期服用,也不会导致胃溃疡了。
阿司匹林为什么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呢?我继续向范阿姨解释。人的血液里有一种成分叫做“血小板”。当伤口出血时,无数的血小板聚集在伤口处,把伤口给堵住,过了一会儿血液就会自动凝固,不再出血。一般人都知道中风、冠心病这些疾病的发生,是血栓造成的,即血管被血栓堵塞了。而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抱团有着直接的关系。阿司匹林治中风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够制止体内一种叫做血栓素2(TXA2)的物质合成。而血栓素2,恰恰又是激活血小板功能的关键。当阿司匹林制止了血栓素2,相当于降低了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就不会轻易聚集,形成血栓。这样一来,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就明显下降。
尽管我百般解释,范阿姨仍然表示不想长期吃药。我只好给她推荐一个偏方,即每天吃一片姜。姜只是一种食物,长期吃也没有副作用,而且有句话叫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说明大家都很认可姜的保健作用。姜含有生姜酚、姜烯酮、姜油酮、去氢姜二酮等成分,这些成分也能够抑制血栓素2的合成,降低血小板功能,使之不容易聚集抱团,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值得一提的是,生姜中的“姜酚”跟阿司匹林在制止血小板抱团聚集方面,能力相差无几,根本无需担心天然食物疗效不佳。
听我解释完,范阿姨终于放下心来。出院后她定期回来复诊,告诉我她每天都有吃生姜替代阿司匹林片。就这样一吃五年多,过了脑中风五年复发的坎,到现在离第一次脑血栓中风几乎十年了,身体还是挺不错的。
73.耳鸣不止,听音乐治好
症状:神经性耳鸣
偏方:每天听喜欢的音乐,音量调到能够部分盖住耳鸣为度。
朋友的母亲来找我看病,她70岁左右,气色很好,看起来并不像个病号。老人家说她十几年前就被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试过多种治疗方法都没治好。她听朋友说我医术不错,就特地来问问我有没有什么好方子。
我看了一下老人家的病历,原来她已经做过很多检查,已排除了听神经瘤、脑肿瘤等原因,看来她这个病确实属于神经性耳鸣。我告诉她,耳鸣已经十几年这么久,现在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听音乐。老人家听我这样说,露出不知所以然的迷茫神色。我耐心给她解释,问她知不知道耳鸣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她说当然是耳朵,像有只苍蝇在耳眼儿里似的。我告诉她其实不然,对于耳鸣病程很久的患者来说,她们的耳鸣已经与耳朵没有太大关系了。
耳鸣刚开始的时候,声音一般来自于内耳毛细胞(也就是产生听觉的细胞)。由于内耳受损,耳朵里的毛细胞就会产生耳鸣的信号,然后传输到大脑,患者就感觉到了耳鸣。那为什么说这位老人家的耳鸣与耳朵关系不大呢?这是因为,脑部长时间接受到耳鸣的信号,久而久之,就会对耳鸣声产生记忆,在脑袋里建立起一个神经反射。日后,即使耳朵原发疾病已经痊愈,不再传来耳鸣的信号,但大脑里仍然会像录音机一样把之前耳鸣的声音在脑子里循环播放,形成“脑鸣”。听音乐这个方法,其实目的并不是治耳,而是治脑。这个听起来有点古怪的偏方其实在医学上有个正规名称,叫做“蒙蔽疗法”。
听音乐治耳鸣,首先要选择欢快的音乐,或是患者觉得悦耳动听的旋律。因为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吸引住患者大脑的注意力。另外,音乐的音量也是关键。音量不可太大,但也不可太小,调节到刚好能够部分盖住耳鸣声即可。这个方法之所以叫做“蒙蔽疗法”,就是指音乐的音量刚好能够部分“蒙蔽”住耳鸣的声音。达到以上两点要求后,患者就能既听到音乐,又听到被音乐掩盖的轻微耳鸣声。患者自然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要把精力放在听音乐上面,耳鸣声嘛,我就当它不存在吧!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心理暗示就会在脑部得到加强,大脑也会慢慢地认识到:耳鸣的声音不重要,应该忽视,应该深深埋藏起来。渐渐的,原先大脑里的耳鸣记忆,就会慢慢淡化、消失。另外,在不听音乐的时候,如果耳鸣发作,则要通过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看书、读报,做什么都行,目的也是为了给大脑一个暗示:耳鸣是不重要的!这样就能不断淡化耳鸣“记忆”,最终打断耳鸣的神经反射,时间一久,便感觉不到耳鸣了。
听音乐治疗耳鸣需要坚持和恒心,因为一个深刻的记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淡忘。如果条件允许,患者最好每天听上至少3~4小时的音乐,一个月后就能有较明显的效果。之后还应该继续坚持半年到一年,大脑才能彻底适应。如果能坚持下来,80%的患者的耳鸣症状都会明显得到改善。为了巩固疗效,患者仍需坚持1~2年的听音乐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耳鸣不再复发。
老人家听完我的解释,当场表示她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听音乐。她的努力并没白费,半年以后,她的耳鸣真的完全消失了——应该说,她的耳鸣记忆、耳鸣的神经反射,已经被音乐“蒙蔽”了。
74.吹泡泡,老慢支标本兼治
症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偏方:平躺身体,把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腹部,合上嘴,用鼻子慢慢深吸气,同时收缩腹部的肌肉,挺起肚皮,想象着把空气吸进肚子,吸完气后用口呼出。
有一天,有位老同学打电话找我,说她有个姑姑在西北老家,六十多岁,早年是个“大烟枪”,后来得了慢性支气管炎,再往后就是肺气肿了。她现在的状况很不乐观,走几步就喘大气,每天只能待在家里吸氧气袋。老同学想让他姑姑到广州来看病,但路途太远,姑姑这个病情也没法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她一下。我问清楚老人家的心脏没有问题,确实只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毛病,便推荐给她一个偏方“吹泡泡”。
这个偏方的正式名称叫做“缩唇式腹式呼吸训练”,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可以采取站立、坐立或平躺的姿势,把左手按在胸前(目的是提示自己尽量不要用胸部来呼吸),右手放在腹部(目的是提示自己尽量用腹部来呼吸),然后把嘴合上,用鼻子慢慢深吸气,吸气时要收缩腹部的肌肉,把肚皮挺起来,想象把空气给吸进肚子里。吸完气后,再用口慢慢把气呼出,还是用腹部肌肉发力,把刚挺起的肚子收回去。注意呼气时把口唇并拢,留个小缝,像鱼口一样,所以这套动作的别名叫做“吹泡泡”。
做这些呼吸动作时应尽量缓慢,尽可能地多吸些气,也要尽可能地把肺里的气全吐出去。每分钟呼吸7~8次最好,但也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强行憋气,以舒服为度即可。这个方法每天至少做3次,每次15分钟左右,如此坚持一个月,便可见效。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很麻烦的病。患者肺里的气管长期受到炎症的破坏,缩窄了很多。呼气时很多废气排不干净,仍然在肺里占着位置,导致新鲜空气无法进入,所以很多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走动多了就会觉得“不够气”。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或者每天吸高浓度氧,可以起到缓解的效果,但患者要长期使用,且不能治本。
我推荐的“吹泡泡”锻炼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治标”就是迅速改变患者“不够气”的状态。用“吹泡泡”的方式吸气,关键在于腹部深吸气,借助腹部的肌肉,把尽量多的新鲜空气给吸进来。呼气时,则尽量把肺里面的废气排走,留出充裕的空间。“治本”有两层意思:一是让患者改变自己的呼吸方式,养成胸腹联合呼吸的良好习惯。肺气肿患者由于气管狭窄,吸气呼气都需要更大的力量,光靠胸部肌肉是不够的,要联合上腹肌才行。通过“吹泡泡”锻炼,能让患者渐渐养成腹肌、胸肌一起用力呼吸的习惯。二是强壮胸部呼吸肌,改善肺气肿患者呼吸肌无力的状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往往存在着胸部呼吸肌力量不足的情况。呼吸肌无力,肺里的废气自然难以顺利排出,新鲜空气无法顺利吸入。而“吹泡泡”能有效锻炼胸部呼吸肌,增强患者的呼吸能力。双管齐下,标本兼治,病情当然就会持续地好转了。
我同学听完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转告了她的姑姑,还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家,督促她姑姑要勤快练习“吹泡泡”,又不定期地向我汇报她姑姑的练习成果。一个月后,她姑姑可以下楼走一圈啦,三个月后,她姑姑可以逛街,上菜市场买菜了。一年之后,同学的姑姑已经完全脱离了氧气袋,活动自如,看起来和健康的老人家们没什么两样了。
75.饭后揉肚子,减少心绞痛
症状:心绞痛反复发作
偏方:先把手掌放在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转圈,向外一圈一圈揉搓,饭前饭后实施。
一位86岁的老奶奶20年前就被诊断为冠心病,最后严重到不得不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一年,她又因为反复胸闷、胸痛住进了医院。住院用药后,老奶奶的症状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胸闷、胸痛时常发作。心脏科医生打算给她做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老人家不愿意了,她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受不住这般折腾。后来,这位老奶奶联系上我,请我前往会诊。
我详细了解过她的病情后,得知老奶奶的心绞痛发作很有规律性,主要是在每次吃完饭后出现。她胃口本来就不好,吃的东西也不算多,但每次吃完东西就会有胸闷、胸痛。如果不吃心脏药的话,得一个多小时才能慢慢缓解。
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这位老奶奶的冠心病这么严重,与她的胃口不好有很大关系。从中医来说,老奶奶属于脾胃虚弱。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虚的话,就会“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导致气血虚弱。心脏失去足够的气血营养,导致“不荣则痛”。另一方面,从中医理论来说,脾胃还主持着人体水液的运化,脾胃虚弱就会令水液聚而成痰,痰阻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最终阻塞心脏脉络,导致“不通则痛”。总之,这个脾胃和心脏的关系可大着呢,中医有一句古话叫做“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更证明了脾胃的重要性。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解释老奶奶的病情,形象点说,是因为这位老奶奶消化功能本来就差,吃饭少,血液中吸收的营养就少,心脏细胞获得的营养长期不足,处于“饥饿”的状态。一吃饭,人体的大量血液就会聚集到胃肠道附近(我们吃完饭后,会觉得脑子有些迟钝,就是因为大量血液积聚在胃肠道,令脑部供血减少),结果心脏细胞获得的供给就更少。于是,心脏就会向大脑叫苦,发出胸闷、胸痛的信号了。由于老人家的消化吸收差,因此血液要长时间地聚集在胃肠道附近,以求运走尽量多的营养物质,所以老奶奶在吃饭后,要一个多小时以后,等血液不再集中在胃肠道了,胸痛、胸闷才能得到缓解。
明白了病因,我告诉老奶奶一个简单的偏方——经常揉肚子。操作时要先把手掌放在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转圈,一圈一圈向外揉搓,把整个肚子都揉完算1次。每天三餐前反复做50次,揉完了再吃饭,饭后也要再揉至少10次。
揉肚子的目的是“补脾胃”。肚子上有主胃肠等消化系统的蓦穴,它是输注脏器真气到人体前部的穴位。揉肚子可以刺激这些穴位,从而调胃理脾,加快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这个效果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了。曾有人将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西药治疗进行过疗效对比,发现穴位刺激的方法在促进胃肠动力方面效果更持久有效。
一周后,我再去看望老人家,进入病房时发现她的床位空着,正纳闷,抬头看见她拄着拐杖从走廊慢慢走过来。老太太的气色看起来好了很多,她开心地告诉我,自从我那天走后,她一有空就照我说的方法做,第二天果然就觉得胃口好了一些,吃饭后也没那么胸闷、胸痛了。以后每天都这样做一做,症状不断改善,这两天已经没有再出现胸闷、胸痛了。今天医生查房时告诉她,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就没必要再做了,也许下周就可以出院了呢。
过了一周,老奶奶果然在医生安排下出院了。出院后一个月她来看我的门诊,说还在坚持我教的方法,现在病情很稳定,胃口越来越好,家里人都说她气色红润了很多。这位老奶奶今天仍健在,也没有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