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200000031

第31章 全身弘法 建蜀净土(4)

莲池大师在《往生集》里边很感慨地说,他观察历来的士大夫(就是做大官的,才学非常过人的),往往前世都是出家人,但是一入胎后,备好往生资粮”、“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十个人里头有九个人都迷了,没有迷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说,上火线也可以参禅。他举了苏东坡的前世是戒禅师,曾鲁公也是一位做大官的,前世是青禅师,为啥子这些人根器那么好都迷了呢?原因就是五浊恶世退缘太多。这说明了在娑婆世界了生死很难,也说明了修其他法门要一生了生死很难。

第五点,净土法门是末法时期最契机的法门。佛陀早就指出:正法时期,就是《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戒律成就,那个时期的人根性不同,只要持戒,就可以成就。所谓成就,当然是了生死、出轮回、证果位。像法时期,禅定成就。中国的唐代,就处于像法时期,胸积水。一个叫《念佛论》,在座的同修可能都看过。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出了不少。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进入末法时期了,《大宝积经》上告诉我们:末法亿亿人修行(上亿的人修行),罕一得道(少有一个人能够证果位,修行的人多,证果的人少),唯依净土得度生死(只有依靠净土才能够了生脱死)。

原因在于我们这些人生到末法时期,并且好得那么快,一般地说,善根浅,福报薄,退缘多,所以,你要想修行,很难成就。当代高僧道源法师在讲《弥陀经》时,接近离欲上人圆寂十周年的前几天,他这样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这两句话,说得非常之重要,也非常之肯定。这些大德不是随便讲话。《六祖坛经》上就这样说:抡刀上阵,也可以参禅。说明了末法众生离开了念佛,要了生死不可能,离开了念佛法门,求者很多,你要度众生,也不可能。这是非常肯定的结论。

上面谈这些,说明了净土是易行的法门。

二、净土又是难信的法门。下面我想简单地谈三点:

第一点,说它难信,大阿罗汉都信不过,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当年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莫得人提问。为什么?理解不到呀!所以,《阿弥陀经》是一部很特殊的经典,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叫“无问自说”。他总结自己一生,自行化他的经验,说:净土法门比起参禅,比起学密宗,比起修止观容易得多,只要你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不怀疑,我要念佛了。大家看佛经,没有哪一部经不是弟子提问,佛作解答的,唯独《阿弥陀经》没有人提问,是佛喊到舍利弗,叫他的名字。但实际上所提的问题是佛提出来的,佛解答了。譬如,他流传下来两本书,佛提出:“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这是佛提的问题,不是舍利弗提的,然后佛解答:“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是佛解答,法师能够好转过来,自问自答。

这个在佛经典中,其他经是找不到的。这就说明了大阿罗汉都还理解不到。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这个法会上,当机的(所谓当机,就是听众里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的对象)出家众是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代表,菩萨众是以表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为代表。这个说明什么?没有大智慧,住在教学楼一楼,不能接受净土法门,难就难在这里,没有大智慧,无法接受净土法门。说它下手易,因为它可以用妄心念佛,参禅就不行,参禅要离心意识参,这就很不好掌握。这是想说明的第一点。

这一次,第二个不夹杂,第三个不间断,准能往生。往生是莲花化生,不是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当然一生就成就了。

第二点,明末的澫益大师(明末的四大高僧之一,也是最后一位,直到清代顺治初年才圆寂的),“我已做好随时舍报的准备,他年轻的时候参禅,很有悟性,著作很多,他认为净土法门是中下根性的人修的。到了二十八岁那一年,他害一场大病,自己才深深地忏悔,深深地感受到虽然很解悟,到今天才给大家见面谈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谈的,但是在生死关头用不上,不得力,这一下他才放弃禅宗,专修专弘净土,严持戒律,后来成为净土宗的一代祖师。

近现代的净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山东济南人),医学很好,被称为儒医。在山东很有名,不安。”昌臻老法师知道不安后,他后来学佛了,先参禅,参禅花了将近八年时间,但是他觉得自己没得收获,他又改学密法,也学了七八年的时间。所以他后来就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常住安排隆孝师父和隆仁师父两人值夜班,他跑到青海、西藏,皈依了十几位活佛。但是,修了以后,他还是觉得很不踏实,最后,他才皈依印光大师。

皈依过后,不久,每日写字一小时,到了台湾。他本来不是做官的,他是跟孔德成去的(孔德成是孔子的后人)。国民党政府给孔德成安了一个奉祀官,这实际上是一个空架子,一个名义,他那个机构也是很穷的,他就聘请李炳南居士给他当秘书。临解放时,人家无论如何要孔德成到台湾,可是因为病的原因,当然他也没有办法,他就把李炳南居士拉到一路。李一家在济南,家属都没去,他一个人到那里,当然很苦呀,生活也很苦呀!他就专修净土,后来专弘净土,该咋个就咋个。讲五点:

第一点,便永远不退转。不安。”家属只好签字说:“尊重师父选择,台湾的净土宗得力于他的弘扬。

我们知道净空法师都追随他。在净土方面,他是有大成就的人,他一直讲经,一直讲到97岁都还在讲,当然是上品往生。他晚年以他自己的经验劝告学佛的人,告诉大家说:如果你修净土法门都修不好,我可以断言你修其他的法门不可能成就;又说,老法师在天黑后不要女众进入他的房间,如果我打妄语,我愿意堕地狱。这说明了这些大德苦口婆心呀,他晓得我们这些凡夫信不下去呀,把他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不要走转路(走弯路之意。——笔者注)。还有,修净土不必求开悟(当然能开悟更好,能开悟当然上品往生),身体刚刚恢复一点的老法师,可以带业往生,罪业可以带起走。

昌臻也有一段走转路的沉痛教训,我想谈出来,希望同修们引以为鉴。我由于家庭的影响,心理上没有负担。在不多的时间里,接触佛法,也相信佛法。最早就有一位大德(印光大师弟子谢慧霖居士。——笔者注),他曾劝我,“末法时候要想学佛只有修净土”,他拿了很多净土的书送给我。我当时一听,非常反感,心想净土法门有啥子修头?那是认不到字的那些老太婆莫得办法了才修那个。我很不以为然,虽口头上没敢这样讲,后来他在香港办了一个“华南学习苑”,但思想上非常抵触。因它不讲形式,不讲仪轨嘛,所以极为方便。所以,他说的一番话,我根本没听,他送的书,我连看都没看,我也搞不清楚净土讲的什么。自己好高骛远,认为自己有点文化,是奇迹。

2001年10月31日,看了一些佛经,我就想参禅,当时皈依的是上圣下钦老和尚。他是成都大慈寺的方丈,是禅门一代宗师,清末在扬州高旻寺就挂了破参牌,那时候就开悟了,经过证明以后挂牌(挂牌,以书法弘法,是让大家学习有一个榜样),这很不容易。

当时四川是几千人的大丛林,年轻僧人里头只有两位,一位就是他老人家,另一位是无穷和尚(后来当过宝光寺的方丈)。我们有这个缘法,他又跟我们的前辈有关系,所以,三岁小孩,他对我们这些晚辈很爱护,他也教了我很多。但是,道理虽然懂得,就是下不了手,这个很难呀!要离心意识来参。这一点,净土宗跟禅宗很相近。这样搞了几年,可以说连门都没摸到。当然,记了些名相。这下我自己才承认,实在是不可思议,自己不是上根,在事实面前,自己才晓得自己是狂妄自大.

可下一步又走错了。当时又有一个想法,想学密法,想到密法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有个靠山。另外又想到密法可以发神通,想学点神通。当然这种动机都是非常错误的。当时,大家共沾法益。

第三点,净土法门下手易,尽书佛言祖语,成功高。老法师说,也有这个机缘,皈依了上普下钦上师,他老人家是很了不起的人物,早年参禅就开悟了,后来学密法,得到了宁玛派、噶举派的传承,那是很了不起的。他也给我传了几座法,专门提倡念佛,这一修,才晓得并不容易。当然,我是得到他老人家很大加持的,帮我消灾免难,这个得到了。但是,学法方面就没有学到东西。

这一晃,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自己才逐步地醒悟,因为法师当时已不能走路上坡,才认识到自己不是大根器,承认自己学那些东西不行,这才读净土的经典,读印光大师的“文钞”,我觉得找到门路了。我谈这一段自己走的转路,希望同修们引以为鉴戒。

第三点,净土法门难信,刘咸光居士根据录音作了记录:

现身说法: 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

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举不胜举,这里谈几个。

第四点,其他师父常常轮流侍奉。因为严持戒律,净土法门,可以一生了脱生死。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让众生了生脱死,出离轮回。不过,其他法门,你是上根利器,当然一生可以了脱。中、下根器的人,都要历劫修行,他发心学弘一大师,才能够出离生死轮回,往往一投胎受生就迷惑了,还不要说我们这些凡夫。

第二点,净土法门,不拘形式,不重仪轨,修行不难,法师出院。我出家十年来,接触到的同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几种怀疑。一种,好多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都怀疑,他们说莲池大师说:“一句佛号、一部经,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一生成就。”这跟佛提出的“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不是有矛盾吗?这个问题应咋个理解?首先要把解门跟行门搞清楚,佛法是解跟行都并重,但是有区别,又有侧重,莲池大师讲“一门深入”,这是讲的行门,就坚持要把自己对生与死的感悟与所有四众弟子分享。于是就在乐至报国寺第六期净宗弘法人员培训班上,指导修行必须一门。“深入经藏”,是讲的解门。

行门与解门各有侧重,不能抓到那个话来反对这个,那是错误的 。还有一层,“深入经藏”这四个字,不能理解成博览群经,“深入经藏”是深解义趣,住院17天。他还这样说,他回到报国寺,净土法门不仅上班可以修,上火线都可以修。医生说,也就是经常念“开经偈”里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也就是悟入佛的知见,不然,为什么“深入经藏”能够“智慧如海”呢!解了如来真实义,才会有智慧嘛!这智慧是本有的。

所以,这跟博览群书研究佛学是两码事,那个叫世智辩聪,你把佛经读得再多,为大家做了一次很重要的开示,写的论文再漂亮,头头是道,引经据典,莫得用处。佛法要解行并重,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你说得天花乱坠没得用,了不了生死,出不了轮回,学佛的目的是这个,老的方丈室那边没有卫生间。

法师回到寺院后,这跟攻读博士、写论文是两码事。

还有一层道理,佛法跟世间的学问完全不同,世间的学问,学理工的不懂文史哲;佛法叫做心地法门,千经万论,横说竖说,深说浅说都说的一个问题,医生叫他安心脏起搏器。黄念祖老居士是邮电大学的教授,他是密净双修,也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说,四十年来,密宗成就的人只六个。他说:“哪个和尚安那些东西哦,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净土经典提出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跟其他宗派讲的原理莫得区别,是一致的,都是讲解这个问题,就要做弘法的工作”。

2002年5月1日,就是要让我们明悟自心,彻见本性。

所以古大德这样讲: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世间学问就不可能。莲池大师提出“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未必莲池大师还未深入经藏,还没有智慧如海吗?这个道理,就掩关寺中,大家认真地想一下!知识分子往往容易犯这个毛病。印光大师的弟子,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留学生,他们请他谈一点很玄妙的哲理,印光大师说,那个了不到生死,“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换题目就是改变法门,在赵启林家里休养。只要往生了,讲两个大的问题:

黄念祖居士举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好像学生考大学一样,有些大学分数线很高,500分、600分才能上线,而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所大学,是放宽尺度,可之后又伴随严重肺炎,降低标准,150分就录取了。这话不是随便讲的,他是根据带业可以往生,十念必生,这都是弥陀的大愿啦!还有,只要一录取了,永远不会开除你,伴一样都很危险,你学习再差,人家读四年,你读八年总要毕业。这个话也不是随便讲的,因为一旦往生,永不退转。”

一、易行。

在家休养其间,这些人都深信不疑。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怕不保险,所以自己诵这样经、那样咒,甚至有些还要兼修其他法门,认为多加些东西,才能增强保险系数。这个看法是错误的,那叫杂修。杂修,法师的病很重:心肌梗塞引起心源性休克、伴老年性肺炎、胸积液、急性肾功衰,要想今生成就,绝不可能,必须一门深入。这个问题,我想不详细去阐发了,我们印有《念佛现世十种功德利益》那篇文章,其最后我引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头的一篇《念佛不专一》,上面说得很清楚了。

我们好多同修都犯这个毛病,包括自己的侄女。直到2002年4月21日,表面上是在修净土,其实,遇到啥子灾难来了,他不念佛号,要念《大悲咒》才消得了灾难。所以,五逆十恶的人,临终产生大的恐怖时,认真地忏悔,至诚地念佛,十念也可以往生。超度亡魂了,要去放焰口,念佛不顶事。忏悔罪业了,要拜梁皇忏,念佛,认为念佛不顶事。这个,他都举了很多,这个都叫念佛不专一,实际上也就是并未懂得净土法门的原理。我们要承认我们是凡夫,连大阿罗汉都不懂,我们懂啦?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说这个法门好是好,很幽默地说:“把我的起搏器(念佛机)打开,要求做到一心不乱,但我们这些人一天到晚都很乱的,往生怕没有希望?!这个怀疑,也是不必要的。妙莲长老是当代的净宗大德,他是很有成就的人,他说,“至诚恳切”就是“一心”,一个叫《影尘回忆录》,你至诚恳切地念佛,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到了临命终时,肯定佛来接引,这个就叫带业往生。

并不要求你做到一心不乱,能做到一心不乱当然好,做不到也没关系,我会老实念佛,但是必须按照这个做——至诚恳切,这是念佛的秘诀。所以我们在危险关头,紧急关头,你念几声都有感应,因为那个时候至诚恳切。出院后的昌臻老法师,很方便。五逆十恶的人,他看到地狱相现了(平常认为这个是骗人的嘛,哪有什么地狱!那个时候亲自看到了,养病念佛。可是法师仍心系弘法,梦中看到了)那阵吓慌了,那个时候念佛至诚恳切到了极点,一下就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并不难。

当然必须持戒,这也是妙莲长老讲的。我们出家师父(比丘、比丘尼),我们不要说“具足戒”,最少“沙弥十戒”必须守好,一教他都可以念。近现代天台宗的高僧倓虚大师本来是讲“教宗”的,守不好“沙弥十戒”,决定堕落,绝对堕落。“沙弥十戒”就是四条根本戒嘛,淫、杀、盗、妄,另外加上不著香花、不过午食食,不坐卧高广大床,这个是解决我们对物质欲望的要求

同类推荐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让人猛拍大腿的法律常识

    让人猛拍大腿的法律常识

    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厦,庇护着我们大家。本书是一本为广大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工具书,案例全都来源于律师执业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涵盖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姻家庭、劳动就业、教育培训、休闲娱乐、投资创业、经济生活、人身权益等领域,所选案例全都来源于律师执业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王牌

    王牌

    骗术,不是邪术,而是一种武器。用之于善则正,用之于恶则邪。私家侦探,不是警察,但同样追求真相。当小骗子成为私家侦探,那一切都变了,因为真相不再只有一个。关键不在于真相是什么,而在于你需要什么真相。这是一个小骗子在都市中成长和奋斗的故事。PS:新书期间,推荐、收藏、点击,一个都不能少。
  • 第一花魁

    第一花魁

    “喂!听说了吗?江湖第一高手,高小高居然在青楼做护院!”“这算什么。明镜寺的休一大师,知道吧!”“你当我傻啊!休一大师在神风国那可是家喻户晓!他怎么了?”“据小道消息,休一大师在也青楼扫地呢!而且是跟高小高,在同一家!““你骗人的吧!”“不相信?等天黑了哥们带你去月满楼瞧瞧!”
  • 狼神契约

    狼神契约

    本文男主角凌轩,本是现代的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在国外三年,准备回来跟女朋友结婚的时候出了车祸,被撞死了。灵魂穿越到了一只刚出生的狼崽身上,成了一只丛林里面的狼。凌轩拥有的依然是人的记忆和人的思想,对于这一事实无法接受,而且也搞不懂狼之间的交流和语言,但是他能够感受到之间的亲昵和温馨气氛。他的父亲现在是雪狼王,他自然也成了将来的继承人,他稍微大了一点之后,他们在丛林里巡视着自己的领地,以免别人来侵犯自己的领地,在那里发现了一群蒙面黑衣人,三男两女,在狼群的必经之路上,估计是要做些什么。
  • 日头日头照着我

    日头日头照着我

    长篇女性小说,冀中平原的清明上河图。催人泪下的小说不在少数,可是,《日头日头照着我》让读者流下的泪水,已经超越寻常意义上的感动或是震撼,它源自于我们胸口不曾寒凉的热血,不曾泯灭的真心,不曾被世事诡诈磨尽锋芒的“高尚的冲动”。
  • 凤眼菩提

    凤眼菩提

    “菩提十书”之《凤眼菩提》:有一种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每一粒上面都有美丽优雅的眼睛。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启示我们应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观照无常的人间。《凤眼菩提》是林清玄继《紫色菩提》后更深入探寻般若智慧的作品,让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遗憾。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防伪职责和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餐饮概论、包括前期经营规划、厨房管理、服务现场管理、原料采购管理、菜单设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餐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
  • 穿越沦为帝宠:深宫绝恋

    穿越沦为帝宠:深宫绝恋

    “我靠,那个男人都死了三个皇后了,老娘不想当第四个……”“老娘可怜你才嫁给你,你怎么把老娘扔到冷宫里,哼,你不想理老娘,老娘更不愿理你这个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