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2600000014

第14章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我们看到的“清清楚楚”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事物的真相。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上面是南宋禅僧青原惟信的一段语录,载于《五灯会元》卷十七。惟信并不是禅宗里大师级的人物,生平事迹留存也很少,常见有人把他错认作唐代和尚(慧能有位大弟子叫青原行思,是另外一个人)。

但这段语录实在是传播广远,在各种场合反复被人提起。即使你对佛禅毫无兴趣,也很可能不经意间在什么地方读到过它。

原因是这段话哲理性很强,跟黑格尔讲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

规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会引起人们的思索;同时,它又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契: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自我否定来接近生活真理的,古人所谓“行年五十,见四十九年之非”。因此,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体会这个“三段论”。

不过,在禅理上怎样去理解这段话,却有各种歧见。

日本禅学者阿部正雄在《禅与西方思想》一书中将它作为描述禅悟过程的经典范例,认为青原惟信所说的三阶段分别代表“习禅之前的见解”、“习禅若干年有所契会时”的见解和“开悟时”的见解。这应该是不错的。但他的具体分析却有些复杂,而且渗透了一些西方现代哲学的内涵,也许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这里参照他的意见,但只用简单的方法来谈论这个“山水”问题。

“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种对事物的理解是一般常识。那么,“常识”是如何形成的呢?它首先来源于社会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评判事物的标准。构成“常识”的还有一个要素是自我。人总是自然地倾向于肯定自我,把“我”置于万物的中心地位,用“我”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但“社会”有它的历史性偏执,“我”有它的个体性偏执。

这两种偏执混合在一起时,我们看到的“清清楚楚”的东西,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实并不是事物的真相。

第二个阶段是对前者的否定。“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这里说“入处”,是指通过参禅达到一定程度的了悟;前面加一个条件,是“亲见知识①”,也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探究、体验;靠别人、靠书本,得不到那个“入处”。在这个否定阶段,万物皆空。物、我的对立不存在了,是非也好,善恶也好,其实都是名相。“恶”难道不是“社会认定恶”吗?“好”

难道不是“我觉得好”吗?癞蛤蟆哪里会爱上天鹅,它觉得天鹅丑得出奇!这时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但一味执著于“空”也是一种偏执。用阿部正雄的话来说:

“否定性的观念也必须被否定。空必须空掉自身,这样,我们就到达了第三阶段。”这就是否定之否定。此时,“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表明禅悟并不是达到一个与现存世界相脱离的神秘世界。但这和第一个阶段又完全不同,事物的分别是因为它们“在其总体性和个体性上揭示了自身,而不再是从我们主观性立场上看到的客体”(阿部正雄语)。说得简单点,第三阶段是事物自身显示出不同,并非我们以自己的需要和特定的立场去探究而发现的,我们只是平淡地接受事物的不同。三个阶段大致是“成见、破成见、回到本来”。为什么说这样的悟是个“休歇处”呢?因为脱离了迷悟、焦虑、执著,心境澄明,精神愉悦。

女作家池莉借青原惟信的话谈论人生的三种境界,有句话也说得很好:“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返归自然朴素,就是人①此处“知识”为动词,“了解认识”的意思。

生“休歇处”。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首《庐山烟雨》诗,内涵和青原惟信的那段语录很相似。粗心的人会以为苏轼诗是演绎惟信语录的,但《五灯会元》很清楚地记载着他是南宋黄龙派的和尚,年代比苏轼要晚很多。也许,反过来说是惟信受到苏轼的启发更顺理成章一些,当然也可以认为他们各自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禅理的相似的理解。

下面引这首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之变幻,浙江潮之壮观,要算是天下奇景。未曾游览过的人只是听人说,内心充满了向往,总觉得未见到是莫大的憾事。人对于“求之不得”的东西总是如此,被欲望所驱使,拼命追求的其实是心造的幻相。

明人江盈科在《雪涛小说》中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佛说八苦里面有一个叫“求不得苦”,而贪欲重的人,一辈子就在这个苦海里打滚。

真见到了又如何呢?“无一事”!没有什么神奇,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也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而已。

清·石涛·黄山白龙潭上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如果认为后两句意思是“见面不如闻名”、“不过如此”,诗意也就很浅了,没什么说头。这一回发现“上当”了,心里还会有新的念头起来,还会想“黄山烟雨东海潮”,那肯定厉害,于是再进入“未到千般恨不消”的循环。东坡诗的意思,是摆脱贪求和幻觉来看待事物,这时事物以自身存在的状态呈现自己,朴素而又单纯。《菜根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道理与此相通。

这首诗的妙处,在开头、结尾是同样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的重复,而以此表现从未悟到悟的不同境界。这和惟信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确实很相似。

我们再选一首济颠的诗。济颠也就是济公和尚,是一个传说性的小说化的人物。大概是历史上原本实有其人,因造诣精深而行为奇特,在传说中变了形,围绕他产生了许多神奇诙谐的故事。依《净慈寺志》记载,他本姓李,生活在南宋绍兴至嘉定年间,临终前留下一首偈诗:

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狼籍”就是俗语“乱七八糟”的意思,这是济颠对自己数十年生活状态的形容。“东壁打到西壁”可以引发的想象很丰富,既可以理解一个求法者以殷切的心情栖栖皇皇地求道的历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心高气傲、貌似癫狂的“疯和尚”与僧俗两界经常冲撞的状态。他说自己“茫茫宇宙无人识”(《净慈寺志》录《呈冯太尉》诗),可以体会。

人间艰辛,和尚多情,因此悟道不易。当时有一位名叫陶师儿的妓女与一位浪子王宣教相恋,受到阻碍,两人于一个夜间在净慈寺前的西湖中相拥投水而死。济颠是净慈寺的和尚,陶师儿下葬时,他为这个不幸的妓女写了一篇起棺文:

恭为陶氏小娘:手攀雪浪,魄散烟波;饮琼液以忘怀,踏银波而失步。易度者人情,难逃者天数。昨宵低唱《阳关》,今日朗吟《薤露》。母老妹幼,肠断心酸。高堂赋客,黄昏无复卷朱帘;伴寝萧娘,向晚不能褰绣户。化为水上莲花,现出泥中玉树。

咦!波平月朗,绿阴中,莫问王郎归甚处!

我们不能确证这是不是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济颠文笔,但即便是传说和假托,也总是和济颠本人的个性有关系吧——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个善良而多情的疯和尚。

这样来读“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那是济颠和尚在人生尽头对世界对生命的深情一叹。世界充满了混乱、虚伪,生活“狼籍”,令人疲惫。“东壁打到西壁”数十年,彻悟之后,眼前才得一片开朗,只见“水连天碧”。这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样,并无神奇,但生命境界的开阔圆融却是十分动人。

最后再说一个道元禅师的例子。道元(1200-1253)是日本佛教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日本曹洞宗的创立者。南宋年间到中国求法,在天童寺如净禅师的引导下获得自证。回日本以后,他在京都兴圣寺升堂说法,谈到自己在中国求法的心得:

我虽然去了大宋国,但没参访多少禅寺,只是偶尔入了先师天童山如净禅师的门,当下体认得眼是横的,鼻是直的,从那以来没被人瞒过。我在师父那里知道了自己具备辨别真伪的眼睛和鼻子,所以除了自身这个土产的人以外,一尊佛像、一卷经文也没带回国。

这就是道元的彻悟,彻悟的人明白了什么呢?明白了——眼横鼻直。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热门推荐
  •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一位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他的名字在西方一度成为优雅、博学、高尚、礼仪的代名词。他在儿子菲利普?斯坦霍普还未成年之时,就开始给他写信。在他的这些书信中,几乎是将自己毕生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灵动笔触,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儿子,并且对儿子在学识、处世、品格、能力、仪表、事业、生活等很多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人生忠告。
  • 嫡女无双,读心俏佳人

    嫡女无双,读心俏佳人

    她是唐家嫡长女,父亲原是四品提刑司,因得罪权贵,官位被罢黜,贬至蛮荒之地当从七品的县丞,昔年富庶繁华一日耗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虽然家族风光不再,可也不影响府内的各种阴谋算计!祖母一直视她为不祥之人,将家道中落归罪于她,父亲仕途受阻,对她不闻不问,更不要提当家姨娘和庶妹庶弟的冷嘲热讽!她不动声色,一一还击,渐至惊艳无双…他是权倾朝野叱咤风云的少将军,初见之时,意气风发,衣袂翩跹,风姿如画,对她微笑,“姑娘,你的眼睛真美!”两人因一桩要案重逢,他望着渐渐走远的倩影,眼眸收紧,品出几分淡淡思念!夏侯砚:碧波湖上,柳絮如雪,纤尘不染,那样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邂逅,是难得的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午夜梦醒,我竟然开始思念那双带着淡淡琉璃色的美丽眼眸,不由得问自己,我能再见到你吗?你是唐诗,我愿做宋词,在锦瑟年华里与你生死相依,陪你走马天涯,看你笑靥如花,只因你,眸若琉璃,举世无双!男强女强宠文,男主深情唯一,欢迎跳坑!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 骚土

    骚土

    老村的长篇小说《骚土》讲述的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时的故事,以揶揄式的笔调、喜剧化的风格,对农村生活作了描写:季工作组进入鄢崮村,他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句句不离“阶级斗争”,俨然是一部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机器;而那些整天围着这位“钦差”团团转的叶支书、吕连长等,个个奴颜婢膝……作者用一个个《阿Q正传》式的情节,让读者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中看到他们可笑而又卑微的灵魂。
  • 奇人怪谈

    奇人怪谈

    令人生畏的生物馆趣闻、让人惊叹的超人能量、错综复杂的历史真相,如梦如幻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深闺记事

    深闺记事

    四岁,她与母亲被关在尼姑庵,造就她豁达阔朗的心性。九岁,母逝,她重回宅门里。上有绵里藏针的婶娘,下有张扬跋扈的堂妹。她练就遇鬼杀鬼魔性。十二岁议亲,一边是被称为温如玉公子的竹马,名门贵戚,一朝若嫁入,风光无限。只是堂妹虎视眈眈,温家不温不火。另一边亦是高门大家的承嗣,端正君子,若为他家妇,荣华一生。只是她听说了姜家大妇的传闻。历来姜家大妇都郁郁而终,助夫君理后院,但不得夫君喜爱,子女不亲近……不论是风光还是荣华,都是险中求。行走宅门中,便摆脱不了这恩怨痴缠,罢了,且与他走一朝便是……此生如瓷,炼不出洁白莹润的品性,便出不得这焚骨销金的窑炉!
  • 霸道总裁的乌龙甜妻

    霸道总裁的乌龙甜妻

          他们知道他们是兄妹,但他们还是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对方。          在伦理道德、法律、家人的束缚下,他选择了坚持,但是她却不想看到他为了她放弃所有,所以她选择了离开。          她以为她再也不会回来,她以为她的这一去就是永远,但是却没有想到,她会带着孩子回来参加他的葬礼。          他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了她的世界,她迫不及待的想要带着孩子回来告诉他,他们不是兄妹,但是他却没有等她。    ——————————————————  新文《娇妻,缠你上瘾》【高干+虐恋+宠溺】打着虐文旗号的宠文啊原名:《狂情大叔猎娇妻》“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女人。”一场蚀骨缠绵霸道欢爱,他纵身一跃成为她的男人。怕她逃走,他只能一月复一月的囚禁,使她成了他的私脔!他只是想折断她的双翼,将她关在这金色的牢笼里。在外头,他是好男人,好市委书记,而她只是一个任性的不懂事的高官后代。而在家里面,他是恶魔,她则是恶魔身下的小白兔。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