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的第一个套路非常简单,五步拳。五步五个动作,这五步学会了,就六步、七步,慢慢地加上去。我学套路学得快,师父夸我"悟性不错"。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跟着师伯释延闻练功,师父更多的时候在寺院里。
少林寺的饮食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妈妈烙的饼好吃,面条也没有妈妈做得软,汤汁调和得香,但比起家里,已经好太多了。第一个星期下来,我们的饭碗里,竟然出现了猪蹄,而每顿饭也都会有鸡蛋。
"大师兄,做和尚也能吃肉吗?"
大师兄乐了:"我们是练武,是俗家,不是真正的出家为僧,吃素的身体谁受得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
为什么武僧就能吃肉呢?我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有肉吃就是好事情。
第一年,我的手上就长满了茧子,跟父亲的手有一拼了。我也长了个子,虽然不算长得最快。我的身体也慢慢强壮起来了。洗澡的时候,师兄弟们喜欢互相比较身上的肌肉。开始的时候,我很为自己的瘦弱自卑。但慢慢地,我弯起胳膊,上臂也有一团一团的小肌肉了。
"宝强快成大人了嘛。"听到这话,我还是很得意。
"快点长大,快点把功夫练好,这样下次导演来挑演员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了。"每天,我都对自己说。
进入少林寺才发现,少林寺的生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进了少林寺,学了武艺,就可以拍电影,做大明星了。这些与我对于少林寺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觉远和尚,也就是李连杰,他并不是和尚。他的功夫也不是在少林寺学习的,而是在北京一个叫做什刹海体校的地方学的。他能演那个电影,不是因为他是少林弟子,而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
"那个坏蛋王仁则呢?"
扮演王仁则的于承慧,是山东体育学院的教授。
"觉远的师父呢?"
扮演师父的于海当时是山东体育技术学院的总教练,是国内螳螂拳名家。后来,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所拍摄的多部武打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
电影中的那些少林寺和尚都不是少林寺出来的。那些人都是武术运动员,这让我有点失望。但后来又得知,虽然主演很多都是武术运动员,不是少林弟子,但很多师兄师弟们都参加过电影的拍摄,作为替身,或者是群众演员。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拍电影除了演员以外,还有一个名词叫做"群众演员"。
参加过拍摄的师兄和师父、师叔们,有时也津津乐道着电影里的花絮。每当此时,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少林寺》这部电影是1980年拍的。那时我还没出生啊。
据说,李连杰当年每天才拿一元钱。
"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这是影片中觉远和尚常说的口头禅。据说,在拍摄中李连杰特别能吃苦。在一次练习对打中,对方失手,一枪刺来擦破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别人吓慌了,他却没有害怕,叫随队医生缝了几针后,又参加拍摄练习。
在黄河中作战的画面是冬天拍的,但电影里却是夏天,李连杰与于承惠拍对打的场面,导演要求表现出夏天的感觉。夏天作战肯定汗水淋淋,为了达到这种感觉,剧务浇了一盆冷水到他们两人身上,弄得一身透湿,然后开拍。后来,热气把衣服都蒸干了,剧务见状,又浇完一盆水湿身,两人接着打,烘干后,又浇湿......如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地一共拍了四天。
有一个传说,《少林寺》在嵩山开机之后,一天早上,李连杰起来练武,寺中的方丈也走出寺门散步,他看了一眼李连杰,然后对他说: "小施主是有佛缘的。"李连杰当时不懂佛缘是什么意思,但后来,他果然信了佛。
看电影的时候,少林僧人打水的那场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那对水桶是尖底的。师兄说,少林寺还有一百对这样的尖水桶,用来练功。后来,我的基本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每天早上四点半,我们就起床、刷牙、洗脸,和师兄提着两只尖水桶爬山练习腿力。此外,腿上还要绑上大小不一的沙袋,小的几公斤重,大的达到三十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