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20

第20章 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1)

墨家本是先秦时期的显学,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学派不但传承中断,而且学说也遭禁止。从西汉中期开始,一直到明清之际,将近1700年间,墨学再也没有复兴过。清初,傅山曾给《墨子·大取》篇作注,从而开启了清人治墨的先河。乾嘉年间,毕沅和汪中在诸子学兴起的背景下,又对《墨子》全书进行校勘,进一步引发了清人整理墨书的兴趣。鸦片战争以后,在西学的刺激下,《墨子》书中因包含光学、力学、几何学等内容而受到知识界更加广泛的注意,许多人都希望能在墨学中找到救国之路。辛亥革命以后,儒学独尊既成陈迹,墨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热潮,墨家这一沉埋千古的学说又一次扮演了反传统的角色。“墨学热”成为近代思想史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

一、乾嘉时期

严格地讲,乾嘉时期并不属于近代的范畴,当时对《墨子》书的整理也还不足以称之为“墨学的复兴”。汉学家们之所以花费气力校注《墨子》一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援墨注儒”、“以子证经”的需要。不过,也多亏了汉学家们的这种细致的校注工作,后来墨学的真正复兴才得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1.诸子学的兴起

清代的学术风尚是考据学,《墨子》书的校勘、整理正是这种学术风尚的产物。从外在机缘讲,清代考据学的兴盛是清朝统治者高压的结果,这使得学者们根本不敢涉入与政治相关的敏感问题,更不敢有什么经世之想,只好埋首于书斋,从事没有风险的学术考证工作。从思想的内在理路来说,汉学的兴起亦是对明代心学空疏学风的反动,也就是说学者们已经厌倦了空洞的心性之论,而希望走上一条向实求真的路子。清初的几位大儒已经预示了这种学风的转变,顾炎武首先提出“经学即理学”的主张,称“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黄宗羲也一改心学不读书的惯例,认为“学者必先穷经”、“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方以智的“藏理学于经学”和顾炎武的说法如出一辙。另外,顾炎武的《日知录》更为这种主张提供了典范性的著作,所以后来的汉学家们多沿袭顾氏的路子、尊顾氏为始祖也就不奇怪了。只不过,在顾炎武那里,“通经”的目的在于“致用”,学术的背后还怀抱着某种政治的目的,而到了后来的汉学家如乾嘉学派那里,这种致用的目的早已消亡殆尽,剩下的也就只是为考据而考据、为学术而学术了。

但是,考据也有自己的限制:考据的目的在于求真,求真就必须充分占有资料,可儒家的几部主要经书都是上古文献的遗存,内容既不连贯,错、讹、衍、脱之处亦所在多有,因此要想求得它们的真实面貌,除了对其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之外,还需要撇开学派的成见,深入到当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著作之中,寻求有用的资料。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乾嘉时期“诸子学”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汉学家们于治经之余,对各种子书多所涉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详细罗列了清儒校治子学的总成绩,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诸子学”兴盛之一斑。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子书主要是用来证经的,但到后来,各种子书也就差不多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之学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墨子》一书也开始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汪中、毕沅、卢文弨、孙星衍、张惠言、王念孙等这些清代一流的学者均曾从事过《墨子》的校订或注解工作。在详细介绍他们的成绩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另一个人的工作,正是这个人首先开启了清人治墨的先河——他就是清初著名的大儒傅山。

傅山是清初从实学的角度批判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清儒中率先开创子学研究的先行者。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相比,傅山的特点是对中国传统的名辩学说有独到的体会。逻辑史家汪奠基曾这样评述道:“他(傅山)的子学思想,是唐代以来最能表现因明识相诸宗的影响和运用这些影响来发挥祖国名辩学说义蕴的一人。傅山能掌握这方面的认识,所以真能揭穿宋儒如何囫囵道佛以入理学的形而上学方法。”傅山用因明来解释中国传统名辩之学的作品主要便是《墨子大取篇释》和《公孙龙子坚白论释》。

《大取》是墨辩六篇中最难读的一篇,因为讹脱太甚,文义已不连贯,许多内容已无法索解。傅山选取《大取》篇作注,可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种理智和能力的挑战。他的注解多依文为训,尽量避免牵强附会之辞。如对《大取》中的“以形貌命者,必智是之某也,焉智某也;不可以形貌命者,惟不智是之某也,智某可也”一段话,傅山的解释是:

故物之以形貌命者,必知是物为某物,则尽其辞而名之曰“焉智某”也。若其不可以形貌命者,知之不真,不能确知是物为某物也,但智某之可也,不得尽其辞曰“焉智某”也。此焉如汉碑焉焉矣。终辞也,决辞也。又“智某”与上“是之某”也义有深浅,上文多一之字,下文去之字,上文是实指之词,下文是想象之词。

在《大取》篇中,“以形貌命者”指的是具体概念,根据事物形态和面貌而命名;“不可以形貌命者”指的是抽象概念,不能够指出其具体对象或形态是什么。傅山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两种概念间的区别,他把两者分别称之为“实指之词”和“想象之词”。“实指之词”知之真,能够根据形状确知是某物。“想象之词”知之不真,不能根据形状确知是某物,但这并不妨碍其为知,只不过和“实指之词”相比,义有深浅而已。傅山还发现,《大取》篇解释“以形貌命者”所用的“焉”字是一个“终辞”、“决辞”,表达的是一种断定。这和后来墨学家们以“乃”释“焉”完全一致。

又如,对《大取》篇中“有其异也,为其同也,为其同也异”一段话,傅山解释说:“因有异也,而欲同之,其为同之也,又不能浑同,而各有其私同者又异。《楞严》因彼所异,因异立同之语,可互明此指。”这是用《楞严经》来解释《大取》的例子。《大取》中该段话的意思是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异之间是一种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关系。而《楞严经》“因彼所异,因异立同”,讲的同样是同异之间互为立破的关系。傅山用《楞严经》来解释《大取》,可以说基本上把握住了后期墨家同异观的内容。

傅山对《大取》篇的解释多与此类似。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详举了。其实,从墨学史的角度看,傅山对墨学的贡献并不在于他的解释是否正确或有多大独创性,而在于他开了风气之先。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准备,傅山还无法理解和掌握墨辩中的逻辑学。

2.汪中与毕沅

傅山之后,对《墨子》全书进行校注和整理的是汪中和毕沅二人。汪中是乾嘉时期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出身贫寒,为人正直。做学问重视实事求是,不喜欢墨守成规。他率先对《墨子》全书进行了校订。根据其自序,汪中曾把《墨子》一书“定为内外二篇,又以其徒之所附著为杂篇,仿刘向校《晏子春秋》例,辄于篇末,述所以进退之意”;对于《墨子》书中的误字及文义昧晦处,则“以意粗为是正,阙所不知”;又“采古书之涉于墨子者,别为表微一卷”。由此推测,该书可观之处肯定不少。可惜汪氏此书不传,唯有该书的《序言》保留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述学》之内。正是从这篇序言中,我们才可以粗略地了解到汪氏的工作。至于说他究竟以什么标准定《墨子》为内外杂三篇,迄今为止仍然是一桩历史悬案。

除了校订之外,汪中大概还是清儒中第一个对墨子深表同情的人。其《墨子序》云:

儒之绌墨子者,孟氏荀氏。荀之礼论乐论,为王者治定功成,盛德之事,而墨之节葬非乐,所以救衰世之敝,其意相反而相成也。若夫兼爱,特墨之一端,然其所谓兼者,欲国家慎其封守,而无虐其邻之人民畜产也。虽昔先王,制为聘问吊恤之礼,以睦诸侯之邦交者,岂有异哉?彼且以兼爱,教天下之为人子者,使以孝其亲,而谓之无父,斯已枉矣。后之君子,日习孟子之说,而未睹墨子之本书,其以耳食,无足怪也。世莫不以其诬孔子,为墨子辠。虽然,自今日言之,孔子之尊,固生民以来所未有矣,自当日言之,则孔子鲁之大夫,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其年又相近,其操术不同,而立言务以求胜,虽欲平情核实,其可得乎?是故墨子之诬孔子,犹孟子之诬墨子也,归于不相为谋而已矣。

在这段话中,汪中很明白地指出,儒墨两家立说的目的都是为了救衰世之敝,因此意相反而实相成。从当时的情形看,孔子和墨子地位差不多,年代亦相近,他们的不同实际上是道不同,所以不相为谋而已。因此,儒墨之争是正常的学派之争,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说墨家曾经诬蔑过孔子,那么孟子骂墨家“无父”也同样是诬蔑。从整段话的倾向来看,汪中的目的显然是想替墨家的主张辩护。他不但把孟子之批墨定为“诬”,而且公开承认儒墨相争的事实并把孔墨放在完全平等的位置来对待,这在当时真可谓石破天惊之论。唐代韩愈因为说了句“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就遭到宋儒几乎众口一词的批判,更何况在清朝文字狱最盛的乾嘉时代!汪氏秉承学术的良心,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意见,这种勇气实在让人敬佩。

其实,在当时,就已经有人开始攻击汪中为“名教之罪人”了,曾任太子洗马的翁方纲声称:

有生员汪中者,则公然为《墨子》撰序,自言能治《墨子》,且敢言孟子之言兼爱无父为诬墨子,此则名教之罪人,又无疑也。昔翰林蒋士铨掌教于扬州,汪中以女子之嫁往送之门是何门为问,蒋不能答,因衔之,言于学使者,欲置汪中劣等,吾尝笑蒋之不学也。今见汪中治《墨子》之言,则当时褫革其生员衣顶,固法所宜也。汪中者,昔尝与予论金石,颇该洽,犹是嗜学士也。其所撰他条尚无甚大舛戾,或今姑以此准折焉,不名之曰生员,以当褫革,第称曰“墨者汪中”,庶得其平也乎?

翁氏本为汪中的朋友,只因汪中替墨子作序,就断然称之曰“名教之罪人”、“墨者汪中”,并威胁说应当褫革其生员衣顶,这足可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根据孙星衍的《墨子后序》,这位翁洗马其实也是当时治墨者中的一员:“时则有仁和卢学士抱经,大兴翁洗马覃谿及星衍三人者,不谋同时共为其学,皆折衷于先生(指毕沅——引者注),或此学当显?”其中的翁洗马覃谿指的正是翁方纲。这倒也并不是暗示说翁氏的道德有多么败坏,品行有什么不好,它只不过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还没有为墨学提供足够的复苏条件而已。从翁氏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的墨学研究尚存一种严格的限度即不能有损儒教。在这个度之内,校订也好、注释也好、批评也好,都是允许的,但若超出了这个度,如汪中一样,那就难免会沦落为“名教之罪人”,甚而有“褫革其衣顶”的危险了。

汪中的《墨子注》校本写定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三年之后,毕沅的《墨子注》亦告竣工。和汪中相比,毕沅的做法就显得谨慎周全多了。他在《自序》中说:

非儒,则由墨氏弟子尊其师之过,其称孔子讳及诸毁词,是非翟之言也。案他篇亦称孔子,亦称仲尼,又以为孔子言亦当而不可易,是翟未尝非孔。孔子之言多见《论语》、《家语》,及他纬书传注,亦无斥墨词。

先秦之书,字少假借,后乃偏旁相益。若本书,源流之字作“原”,一又作“源”。金之溢为名之字作“益”,一又作“镒”。四竟之字作“竟”,一又作“境”。皆传写者乱之,非旧文。乃若贼百姓之为“杀”字古文,遂而不反,合于遂亡之训,关叔之即管叔,实足以证声音文字训诂之学,好古者幸存其旧云。

称孔子无斥墨词,实为失考,墨学后起,与孔子不相值,孔子当然不会有斥墨之词。但毕氏此论,用心却很良苦。把儒墨的对立化为弟子后学所为,这自然就替墨子洗刷掉了非儒的罪名。再说,《墨子》书中的古音古字“足以证声音文字训诂之学”,这同样有益于儒家经典的考校。从这两方面考虑,为《墨子》一书作注也就不能算是替异端张目的行为了。

对墨子的一些思想,毕沅亦能采取同情的立场。墨子曾告诫弟子入国必择务而从事,毕沅评论道:“是亦通达经权,不可訾议。”对《备城门》以下诸篇,毕沅认为属古兵家言,有实用的价值。这些评论,较之翁方纲已有极大的进步。

由于汪氏之书不传,毕沅的《墨子注》成为乾嘉时期流传下来并影响后人的最重要的注《墨》著作。梁启超称“其功盖等于茂堂之注《说文》”虽然有点夸张,但其创始之功实不可没。后来孙诒让作《墨子间诂》,之所以用毕书作底本,原因就在于此。根据毕沅的自序:“先是仁和卢学士文弨、阳湖孙明经星衍,互校此书,略有端绪,沅始集其成”,可知卢文弨、孙星衍二人亦曾参与该书的校注,所以确切地说,该书实为三人合作的产物,这也许是它能够取得相当成绩的主要原因。

粗略地讲,毕氏的《墨子注》大致有两大贡献:(1)以声音训诂之学证古字古音。此点从上面的一段引文即可看出,它同时也是毕氏颇引以自豪之处。清儒治学从顾炎武开始本来就是从音韵入手以通文字训诂,就此而论,毕氏可谓能严守家法。(2)恢复《经上》篇旧本写法。墨书之中,《经》及《经说》四篇素号难读,鲁胜之后,更无人能解。毕氏根据《经上》篇的“读此书旁行”一语,在篇末别作新考,分该篇为上下两行横列,从而使这篇千古奇文得以初还旧观。后来的墨学家之所以能够在《墨经》四篇方面迭出新论,全赖毕氏的这一发端之功。不过,毕注也有许多缺点,如好以儒言附会、注文简略、鲜少发明等,这也许是发端之初在所难免的通病。

汪、毕诸人之外,当时及稍后治墨者还有张惠言、丁杰、许宗彦、王念孙等人。张、丁、许三人均专治《经》、《说》四篇,其中,丁、许之书不传,张氏的《墨子经说解》生前亦未尝刊布,直到1907年孙诒让始得校写本。据其书,张氏首先援用鲁胜“引说就经”之例,将《经》、《说》四篇逐条拆开,先列《经上》旁行为一篇,而后以《经说上》附《经上》为一篇,是为上卷;次列《经下》旁行为一篇,又以《经说下》附《经下》为一篇,是为下卷。两卷书使经文与说文互相对照,条分缕析,旁行之文,全复旧观,以致连孙诒让亦不得不赞叹说:“余前补定《经下》篇句读,颇自矜为创获,不意张先生已先我得之;其善谈名理,虽校雠未寀,不无望文生义之失;然顾有精论,足补余书之阙误者。”不过,从其序言中可以看出,张氏亦是对墨家抱有甚深成见的人,他把墨学之亡归于圣贤之功,他称孟子的“无父”、“禽兽”之骂为诛心之论并告诫后之读墨书者“览其义,则于孟子之道,犹引弦以知矩乎”。所有这些,和汪中相比,其识见就未免不可以道里计了。

同类推荐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星界王者

    星界王者

    群号:167490939,人类的科技飞速发展。既然说不通道理,大灾变后,唯有用拳头,一个特殊的职业——原力师,崛起了我本善人,让他们的嘴统统闭上!伴随着一种全新能源“原力”的开采。奈何其欺人太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宁做王妃不为后

    宁做王妃不为后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文文慢热,耐心看文哦)石妍情在现世中遭受了巨大的耻辱,岂料,居然穿越到了东西南北四国之首的东国。身为丞相的父亲为了保全三个美貌的姐姐狠心将自己嫁给一个半死不活的丑王爷。石妍情以慕容雪菲的身份来到了王府,却发现康王相貌俊美异常,只是,却包含了一颗争权夺位之心,想要当上东国之主,而与太子产生了斗争。而当自己爱上他后,康王楚砜诀却将她伤透,她只得逃离王府,前往北国狼族之地,想寻得一地清净。在北国,救下了一八岁孩子,却身怀功夫,聪慧过人。遇见了北国的皇子,将军。而为了救楚砜玦,她甘受心头滴血之苦,却不想楚砜玦回了他的江山弃她而去。
  •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拒绝,在无意之中拒绝很多东西,而选择拒绝就意味着堵死了人生的条条大路,不去尝试,不去改变,只固守旧有的生活。《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强调一种“不拒绝”的理念,旨在告诉读者只有面对失败、付出、改变、尝试、责任、宽容、理解、倾听等的时候,应以一种不拒绝的积极心态去应对,才能迎接希望的曙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白发皇妃

    白发皇妃

    红罗帐内,三千青丝在男子眼中寸寸成雪。红罗帐外,她的夫君却与美人对酌成欢,双双笑看……当红光被撕裂,点点在风中落下。她艰难步出,那随风飞舞的满头银发,最终刺痛的,又是谁的心?“怎么……怎么会是你?”一声难以置信的惊呼,让那自诩冷硬无情的男子,从此坠入无边地狱,痛悔终生……在这皇权至上、处处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异世之中,她韬光养晦,淡然处事,只为求得一隅安宁之地,却终是不得所愿,不幸沦为他人手中的棋子。经历无情伤害后,一代倾世红颜被逼入绝境,满头青丝成雪。她究竟该低头认命?还是该绝地反击、绽放出耀世的光芒?试看,三千发丝白如雪,回眸一顾,倾断万人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怎样的婚姻才算是幸福的呢?《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从男女相处的共性和个性出发,详细地阐述了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化解的办法,旨在为围城中人指点迷津。也许你已经在恋爱的甜蜜中满心欢喜,准备迈入婚姻的殿堂:也许你已经在婚姻的苦海里挣扎多年,眼见着爱情慢慢走远,却无能为力:也许你正在思索是否要加入离异大军,结束自己认为不美满的婚姻:也许你正看着别人的幸福,感叹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婚姻如初恋般美好,如新婚般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