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09

第9章 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 (5)

(63)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世说新语·方正》)

(64)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世说新语·赏誉》)

(65)所可指的,唯此四事。(《周氏冥通记》卷一)

(66)此前六等并真人。(《周氏冥通记》卷三)

(67)此既小事。(《贤愚经》卷五,4/382c)

(68)语出力者,实非汝子。(《贤愚经》卷十一,4/429a)

其中例(62)是"本"、"非"两个副词连用,例(68)是"实"、"非"两个副词连用。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古前期《论衡》《太平经》无系词句副词个数较多,出现频率较高,自《修&中》以后无系词句中副词使用数量和出现频率骤减。这是因为后期无系词句使用频率大幅下降,无系词句中的副词数量自然也减少了,更多的副词用去修饰系词了。

副词"非"、"乃"、"即"等出现在无系词判断句中,曾经有人把它们当作系词。《马氏文通》(1898/1983:129)说:"凡以表决断口气,概以'是''非''为''即''乃'诸字,参于起表两词之间,故诸字名断辞。"可见马建忠是把副词"非"、"即"、"乃"与系词"是"、"为"划归成了一类,认为具有"表决断口气"的作用。后来,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1982)、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1922/198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1992)、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1984)都有把"非"、"乃"、"即"等副词看做系词的倾向。王力早年(1937,1943)也把这些词看做准系词或系词,后来他(1958)改变了看法。周法高(1961)把"非"、"乃"、"即"看做一般系词,洪诚(1957)认为它们是语气系词,主要作用是肯定语气。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曾经把"非"、"乃"、"即"等与真正系词归为一类,直到王力《汉语史稿》出版,明确提出汉语中真正系词只有一个"是",旧有的认识才有所改变。

判断句中的副词,主要是"非"、"乃"、"即"这三个,之所以被误认为是系词,原因有二。其一,它们主要修饰名词性成分,多出现在判断句中,这样人们在认知上就容易把它们与判断句自然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1992)在副词分类中把它们列为"判断副词",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2004)在副词类中把它们归为"决断副词"。其二,它们在判断句中所处语法位置、所起语法作用与真正系词相似,也容易被看做系词。在语法位置上它们位于判断句主谓之间,处于系词的位置。

在语义表达上,它们往往需要用现代汉语中的"是"、"不是"来理解或翻译。具体来说,"非"字表示否定,在古汉语中它是否定判断句的标志词,在系词"是"没有产生之前它就经常与作为指示代词的"是"对举使用,在系词"是"产生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表达否定判断还要借助"非"字,要用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对译它。"乃"字往往表示没料想到主语所指是谓语所指,反而竟是谓语所指,或者一般认为主语所指难得是谓语所指,反而的确是谓语所指,理解翻译成"竟是"、"却是"或"就是"。"即"表示主语所指不是别的就是谓语所指,译成"就是"、"正是"。

但是这些词的确只能是副词。"乃"、"即"出现在判断句中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成分,省略掉并不影响判断表达;"非"字在系词产生之前虽然是表达否定判断必需的成分,但是如果肯定系词没有产生之前,先出现了否定系词,于理不合。而且更能说明这些词不是系词的"是",真正系词"是"产生后,它们还可以直接修饰"是"字,构成"非是"、"乃是"、"即是"等。如:

(69)我非是天。(《贤愚经》卷一,4/355c)

(70)仲堪此举,乃是国之亡征。(《世说新语·识鉴》)

(71)唼食诸虫,即是尔时得物之人。(《贤愚经》卷四,4/379a)

如果说它们是系词,那么一个判断句中叠床架屋连用两个系词于理不通。

副词在无系词判断句中起的作用有二:其一,分割主语和谓语。无系词句主语、谓语相续,在主语后没有"者"字出现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副词等修饰语,只能靠固有的语音停顿来分割主、谓语,而副词出现在这一位置上,等于加了个明确标志,可以消除对句子的歧解,不至于把判断句的主谓结构误解成联合结构或偏正结构。其二,加强判断语气,丰富语意。否定副词"非"字自不必说,它是无系词句表达否定判断必不可少的成分。其他副词"乃"、"即"、"则"、"必"、"皆"、"宁"等在判断句中,加强判断的同时还可以传达出肯定、感叹、反诘等语意。

另外,程度副词"最"出现在无系词句中时,经常直接放在整个判断谓语前面,东汉《太平经》中出现了多例。如:

(72)此最道之下极也,名为下士也。(卷71/107)

(73)面者,最人之善者也。(卷88/129)

(74)帝王乃最天之所贵子也。(卷90/131)

(75)人者,最物之尊者,天之所子也。(卷116/206)

以上各例,"最"虽然处于整个判断谓语前面,但是在语义上只是修饰谓语中的形容词,比如例(72),"最道之下极"也就理解成"道之最下极",余例皆作如此分析。这种用法有违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最"字直接置于形容词之前的语序规则。最先关注"最"字修饰无系词句谓语的是何亚南(2001),转引一条何举的《三国志》中例子:

(76)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此最考课之急务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何指出这种用法是《三国志》时代的新兴现象,但是我们在《太平经》中发现已有多处用例,这种现象的出现时代至少应该提前到东汉。

"最"字在无系词句中置于整个谓语之前可能是受其在判断句中修饰系词"为"的影响,"最"字自战国后期以来就可以修饰系词"为"字。如:

(77)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78)凡味之本,水最为始。(《吕氏春秋·本味》)

(79)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80)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汉书·西域传下》)

到了东汉时代,无系词句和有系词句在口语中交替使用,由于有系词句越来越多的使用,人们在使用无系词句时可能会把有系词句的规则类推过来,把副词"最"直接放在无系词句谓语前面了,于是出现了反常规的特殊用法。而"最"的这种用法又类推到系词"是"上。如:

(81)祭酒,礼云:"饮酒必祭,尊其先也。"孙卿在齐,最是老师,故三称祭酒。(《意林》引《风俗通》)

(82)九丹金液,最是仙主。(《抱朴子·内篇·微旨》)

(83)又始皇刚暴而骜很,最是天下之不应信神仙者。(《抱朴子·内篇·极言》)

需要指出的是,中古前期无系词判断句中"最"字出现新兴用法的同时,它仍在沿用传统用法,即仅置于判断谓语中的形容词前。如:

(84)人则物之最贵者也。(《论衡·商虫》)

(85)鲁、卫,天下最贤之国也。(《论衡·知实》)

(86)酒者,水之王也,长也,浆饮之最善者也。(《太平经》卷69/105)

(87)此亭长,尚但吏之最小者也。(《太平经》卷86/127)

2.形容词、助动词作谓语修饰语

形容词、助动词作无系词句谓语修饰语在中古时期比较少见。就我们对中古六部专书的考察来看,作谓语修饰语的形容词只有一个"多",在《论衡》和《贤愚经》中各有1例:

(88)大川旱不枯者,多所疏也。(《论衡·别通》)

(89)掬中水多非海水也。(《贤愚经》卷一,4/354c)

中古时期出现了助动词作谓语修饰语的现象,但是实际用例不多见,中古六部专书中没有用例,转引何亚南(2001)揭举的3条用例:

(90)卦中有君本墓,墓中有女鬼,非君伯母,当叔母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91)与禅传相应,理当非虚。(《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

(92)主田野者,皆宜良信。(《三国志·吴志·楼玄传》)

例(90)、(91)助动词用"当",例(92)助动词用"宜"。

何指出助动词修饰动词是其正常用法,它一般不用来修饰体词性成分,中古时期无系词句谓语前出现助动词可能是受助动词修饰系词"是"的影响。

三、无系词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指的是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张双棣等(2002)称之为"表达功能"。最典型的判断句是那种表达等同或类属关系的句子,不过学术界讨论的判断句往往超出了这个范围,很多人认可判断句的"活用"或"引申",即认为判断句还可以表示比喻、解释原因、说明复杂关系等。

本书认可判断句有这些灵活用法,即承认判断句在表达判断的基础上,可以表达出同一、类属、比喻、因果等多种语义关系。我们的依据来自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根据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范畴与范畴之间是一种非离散的关系,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部存在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所有成员形成一个连续统。判断句范畴中表达等同或类属关系的是典型成员,居于范畴的中心,而那些说明原因、表示复杂内涵等语义关系的"活用"或"引申"的判断句属于非典型成员,处在范畴的边缘。

表达等同或类属语义关系是判断句的基本用法,所谓"活用"或"引申"是判断句的扩展用法。根据对中古汉语无系词句的考察,我们总结出中古无系词句除了基本用法外,还有以下扩展用法,即:解释说明、说明原因、表示评价、表示列举。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讨论中古各语义关系无系词判断句。

第一,归类式无系词句。这即是表达等同或类属关系的判断句。等同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这也是一种归类,即在谓语所指范围内只有主语所指这个成员。归类句是典型的无系词判断句,出现数量也比较多。如:

(1)夫秦王者,秦始皇帝也。(《论衡·书虚》)

(2)迦夷卫者,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修行本起经》卷上,3/463b)

(3)我,摩诃斯那。(《贤愚经》卷四,4/375c)

(4)兵者,金类也。(《太平经》卷65/99)

(5)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6)玄人周子良字符和,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周氏冥通记》卷一)

例(1)~(3)是等同关系,例(4)~(6)是类属关系。

归类式表达等同或类属的语义关系,主要是对人或物的判断,所以这类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主要由体词性成分充当。

表示比喻的判断句我们也归入归类式。虽然客观上比喻式判断句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不属一类,但判断句是说话人基于自己的认识对人或事物作出的主观论断,判断句在表达比喻时说话人主观上认为主语所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谓语所指,说话人是把二者作为一类来看待的,因此,打比方的判断句实际上也属于归类式。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表示比喻的判断句《论衡》有19例,《太平经》44例,《世说新语》11例,其他三书没有用例。下面举部分用例:

(7)与三军战,则士卒蝼蚁也,兵革毫芒也。(《论衡·谈天》)

(8)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也;良土,地之肉也。(《太平经》卷45/61)

(9)酉者属午,小皇后也。(《太平经》卷69/105)

(10)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世说新语·排调》)

(11)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世说新语·赏誉》)

例(7)把"士卒"比喻成"蝼蚁",把"兵革"比喻成"毫芒"。余例皆有比喻关系,不再作详细说明。

第二,解说式无系词句。这是谓语对主语进行解释,说明主语的性质、特点、属性等。对"事"进行判断的判断句多属此类,此类判断句出现频率也相当高。如:

(12)丧亲民无闻,丧子失其明,此恩损于亲而爱增于子也。(《论衡·祸虚》)

(13)万物须雨而生,是其饮食也。(《太平经》卷36/45)

(14)我等所知,皆大师恩也。(《中本起经》卷上,4/151c)

(15)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世说新语·赏誉》)

(16)若披罩紫盖,游适偃房者,神仙之渐也。(《周氏冥通记》卷二)

同类推荐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实用工商文书的写作方法及类型,按其文体格式划分,有表格式文书、申请报告类文书、章程及合同类文书、申诉答辩类文书四大类。打开此书,找到你想要的文体,按图索骥,轻松搞定!
  •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商贸文书及金融管理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同时附上大量真实案例, 让经贸文书的写作变得简单易学!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说好难说的话,办好难办的事

    说好难说的话,办好难办的事

    说话是一门学问,办事是一种才能,会其一可立身,会其二可出众。好口才,会办事,是现代人成功的不二法门,幸福的必备杀手锏。说好难说的话,办好难办的事,此书可以让你在生活中左右逢源。
  • 漫步云深处(全+番外已出版)

    漫步云深处(全+番外已出版)

    他不明白,她明知自己讨厌她,为何还愿意嫁过来?她明明不是温顺的小女人,为何还能在他面前忍气吞声?她在打什么主意?无论如何,他对她都只有痛恨与厌烦;在父亲面前扮演好完美老公的角色,在外人面前藏起婚戒,装作与她漠不相识,而与初恋女友爱火狂燃。在私下里,他嘲讽她、折磨她,得意地说:“你要的一切,我都可以给你,除了爱情。”她却冷静地回答:“沈奕棠,我们离婚吧!”(本文由红袖添香网独家首发,不经授权,谢绝转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宝宝:制服亿万老爹

    无敌宝宝:制服亿万老爹

    一场爱恋终成空!直到7年后,她回国,身边还多了一个天才宝宝。孩子爹会是谁呢?
  •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更悠久、运用更广泛、地位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更鲜明。它们大多是从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古代诗文和当时的口语中产生的。虽然年代久远,但不少成语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以及现代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社会对汽车检测及维修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科技出版社召开有关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工作,《汽车检测技术》是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阐述如何运用各种检测设备检测汽车技术状况的一门专业课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不予时光度流年

    不予时光度流年

    没人知道,孤僻自卑的江维、热情洋溢的赵萌凡她们是怎么成为闺蜜的。单亲家庭的江维,在家里背负上一场官司之后显得更加压抑。而赵萌凡依旧是家世优越的小公主。当她们遇见那个凉薄的男孩夏朔……爱慕如同种子,在心底开出了最柔嫩的枝桠。一个小心隐藏,一个张扬追求。当刻印在心底最深处的少女心事被撕开,友情终于被爱情搁浅。如果不曾遇见就好了,如果不是闺蜜就好了……江维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却遇上了会为她挺身而出,反抗所有的男孩御新冶。江维和御新冶,赵萌凡和夏朔,四个人的青春祭,终于在那一年开出了苦涩的花
  • 冷情皇帝可爱妃

    冷情皇帝可爱妃

    推荐醉梦新文《养貂成妃:王爷,套路深》传闻,垄月皇朝的皇帝独孤冥,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伺候在他身边的太监,从来没人能活过两个月。她凤小九摇身一变,居然成了独孤冥的贴身太监,天要亡她呀!“皇,皇上,你想做什么!?奴才可是太监呀!?”某小太监双眸水汪汪,仿佛一只胆怯无害的小白兔般,步步后退。某邪魅男子见此,红唇一勾,邪气一笑。“呵呵,是不是太监,先脱光衣服让朕验明正身吧!”推荐醉梦其他精彩好文——《养兽成妃:傲娇太子甜甜宠》《养狐成妃:邪魅冷王甜甜宠》
  • 管理你的老板

    管理你的老板

    挖好了坑把老板推进去是不现实的,应该远远地设好包围圈,慢慢地从四面围起来,诱导老板自愿按照你的意思走进去,才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