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07

第7章 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 (3)

(140)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三国志·魏志·郑浑传》)

(141)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142)昶远来疲困,马无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143)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颜氏家训·勉学》)

(144)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颜氏家训·涉务》)

肖娅曼(2005)认为,"是"后谓语既可以是体词性成分,又可以是谓词性成分,而"此"后谓语须是体词性成分,这说明"是"的性质不同于"此",它兼有指代性和判断性,同时占据着主语和系词的位置,所以它后来能够发展为系词。"是"字本身是否具有判断性这一点尚须斟酌,但是"是"、"此"后判断语的构成存在差异却是不争的事实,"是"后兼附体、谓两种判断语,与"此"相比,处于更有利的句法位置,这可能是它能够发展为系词的一个原因。汉代以后,"是"字逐渐虚化为系词并且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复指任务主要由"此"来承担,"此"字对体词性判断语和谓词性判断语就兼收并蓄了。

"......,是/此......也"判断句式中,有时使用代词"斯"来替代"是"和"此",不过用例极少。"斯"字在判断句中复指话题自上古以来就不多见笔者《〈左传〉〈史记〉判断句比较研究》曾考察《左传》和《史记》,只在《史记》中检得一例:"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迟,继周氏之绝业,斯乃天子之急务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古时期在我们穷尽统计的六部文献中,只有《论衡》使用5例,列举如下:

(145)孔子引而教之,渐渍磨砾,阖导牖进,猛气消损,骄节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斯盖变性使恶为善之明效也。(《幸偶》)

(146)纣父帝乙射天殴地,游泾、渭之间,雷电击而杀之。斯天以雷电诛无道也。(《感类》)

(147)信久远之伪,忽近今之实。斯盖三增九虚,所以成也;能圣实圣,所以兴也。(《须颂》)

(148)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人]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一晓解约葬,更为节俭。斯盖《论衡》有益之验也。(《对作》)

(149)《论衡》《政务》,其犹《诗》也,冀望见采,而云有过。斯盖《论衡》之书所以兴也。(《对作》)

"是"、"此"、"斯"虽然都是指示代词,但在判断句中出现频率明显不同,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它们用法存有差别。"此"是一个单纯代词,只有复指上文的作用,"是"字一身兼几种词性,作为代词它不仅有复指上文的作用,同时还有强调下文的作用。"斯"字有复指作用,但更侧重对上下文的连接,所以后来发展成了一个连词。洪诚(1957:8)说:"'此'字只有复指上文的作用,'斯'字复指带连接作用,'是'字复指带肯定作用。"

综上所述:"......,Pro......也"是上古汉语常见的判断形式,一般是提出一个话题,用代词复指,然后作出判断。用来复指的代词主要使用"是"字,"是"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此"、"斯"等。另外,最初话题主语比较长,为避免头重脚轻需要用代词复指,后来话题主语比较简单时也用"是"字复指,这样"是"字的指代作用淡化,联系作用变得突出,逐渐虚化为系词。"是"字占据的句法位置及其高频使用率为其语法化为系词创造了条件。

随着"是"字在上古末期发展出系词的用法,那么汉代以后"是"字出现在"......,Pro......也"句式中时,一般是话题主语比较长,确实需要"是"字作为代词来复指。同时,由于"是"字作为系词使用的频率增加,判断句中承担复指任务的代词逐渐向"此"字转移,代词"此"在这一判断句式中的出现频率增加,"此"后的谓语也不限于体词性成分了,其后也出现了谓词性谓语,从而打破了"此"后谓语须是体词性成分的先秦汉语语法规则。

3."......,......是也"式。这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然后用主谓结构"某某是也"举例证明,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自上古就比较多见。如:

(150)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滕文公下》)

(151)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荀子·王霸》)

(152)故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吕氏春秋·重言》)

(153)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史记·封禅书》;又《孝武本纪》)

"A,B是也"这种句式不同于一般的"A,B也"或"A,是B也"式判断句。在"A,B也"或"A,是B也"句式中,B是判断谓语,是语义重心,是强调的焦点。而在"A,B是也"式中,A是新信息,是强调的重心,"B+是"充当谓语来判断证明A,"是"在复指话题的同时还有强调话题的作用。也就是说"A,B是也"句中,主要的判断对象是话题主语A,而非小主语B。以例(153)为例,此句在《史记》中出现两次,考察该句出现的语境,《封禅书》中上下文主要谈论话题"封禅",《孝武本纪》上下文论述话题主要是"祠灶",把本句放在语篇中去考虑,就会发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正是判断的主题,是议论的中心。而如果把判断后项改为"黄帝也"或"是黄帝也",那么语义重心就转到了"黄帝"上来了,这就背离了篇章主旨,所以只能使用"黄帝是也"。

另外,"A,B是也"式判断句中,"是"虽然是复指A的代词,但不能把A放到"是"的位置替换"是",即"A,B是也"与"B,A也"不存在可行性转换关系。仍以例(153)为例,试变换为:

(153')黄帝者,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也。

从句法上看,例(153')构成的是一个叙述句,而不是判断句。从语义上看,"黄帝"在句中是陈述的对象,而非判断的对象。从语用角度看,论述的主题是"黄帝",而非"封禅"或"祠灶"。也就是说"B,A也"句与"A,B是也"句在句法、语义、语用几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转换,"A,B是也"句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

根据句子的信息组织原则,重要的信息,强调的焦点,一般在句末。但是有时为了及时传达新信息,也可以把新信息放在句首,作为一个语义焦点来强调,然后再加以阐释。"A,B是也"正是这种语义重心在前的判断句式,此句式是先报告一个新情况A,然后用"B+是"的结构去举证。在这个句子中包含有"是"(A)对B的判断,但主要是"B+是"对A的判断,"是"字同时兼有复指和强调的作用。

中古时期仍然沿用上古产生的这种"......,......是也"句式,根据对中古六部专书的调查,《论衡》有15例,《太平经》1例,《中本起经》2例,兹引部分用例:

(154)在母身时,遭受此性,丹朱、商均之类是也。(《论衡·命义》)

(155)如以詹何之徒,性能知之,不用术数,是则巢居者先知风,穴处者先知雨。智明早成,项托、尹方其是也。(《论衡·实知》)

(156)或操同而主异,亦有遇不遇,伊尹、箕子是也。(《论衡·逢遇》)

(157)或无补益,为上所好,籍孺、邓通是也。(《论衡·逢遇》)

(158)或无伎,妄以奸巧合上志,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论衡·逢遇》)

(159)人闻吾法,信受奉行,如意所得,喻如沃田,所收无数,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者是也。(《中本起经》卷下,4/162b)

(160)人闻道言,背而不信,喻如下田,没溺不生,今六师尼揵等是也。(《中本起经》卷下,4/162c)

以上例句都是"S(VP),NP是也"式结构,即话题主语比较长,一般是谓词性的,谓语部分充当小主语的是具体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用"NP+是"进行判断举证。有时充当小主语的是谓词性的成分。如:

(161)其端合者,相食是也。(《论衡·说日》)

(162)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论衡·说日》)

(163)得其人而开通,得见佑助者是也。(《太平经》卷55/83)

中古时期,随着"是"字作为系词使用得越来越多,"......,......是也"句式中的"是"字受到影响也发生了向系词的虚化,《论衡》中有过渡状态的用例。如:

(164)单父吕公善相,见高祖状貌,奇之,因以其女妻高祖,吕后是也。(《论衡·骨相》)

(165)无恤最贤,又有贵相,简子后废太子而立无恤,卒为诸侯,襄子是矣。(《论衡·骨相》)

(166)夫鲁无功曹之官,功曹之官,相国是也。(《论衡·遭虎》)

例(164)、(165)表面上看来也是普通的"......,......是也"式,话题比较复杂,但是"是"字复指的对象却是话题中的一个有定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其女"、"无恤",这样"是"字复指的必要性减弱了,多了肯定联系的作用。例(166)复指对象就是简单的名词短语"功曹之官",话题与例证形成一对一的关系,"是"字有了向系词转化的趋势。

"......,......是也"式中"是"字虚化为系词的详细过程,本书第四章作详细探讨。总之,由于"是"字主要以系词的身份出现,中古后期"......,......是也"式很少使用了。

以上剖析了"......,......是也"句式的性质,并简要论述了其发展演化情况。

二、无系词判断句的构成成分

(一)主语的构成

1.体词性主语

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主语的构成中,体词性成分占了大多数。体词性主语中最典型的是名词及名词短语。如:

(1)形、气、性,天也。(《论衡·无形》)

(2)道者,乃天所案行也。(《太平经》卷35/41)

(3)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世说新语·豪爽》)

(4)思鲁等从舅殷外臣,博达之士也。(《颜氏家训·后娶》)

以上都是普通名词作主语,另外,由于判断句可以作解释说明,所以几乎所有类词都可以隐去其固有语法功能而出现在判断句主语位置上。如:

(5)将者,且也。(《论衡·知实》)

(6)十一者,士也。(《太平经》卷39/50)

(7)邪者,未定之词。(《颜氏家训·音辞》)

以上三例,充当主语的成分其基本词性分别是副词、数词、语气词,但是它们在这里不是呈现其概念义,发挥副词、数词、语气词的语法作用,而是呈现其符号义,以一种符号所指来充当判断对象,因此我们将其作名词处理。

无系词句中,代词主语也有相当多的数量代词大多数是体词性的,也有一部分是谓词性的,谓词性的代词主要有"然"、"如是"、"若是"、"如此"、"若此"、"如彼"、"奈何"、"何如"、"若之何"、"几何"等,这些词一般不在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位置上出现,因此本书在讨论判断句主、谓语的构成时,代词归属体词性成分。如:

(8)汝非罗汉,不知真道。(《中本起经》卷上,4/151c)

(9)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世说新语·简傲》)

(10)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论衡·非韩》)

(11)无有真德,恣心而行,此纯君子之贼。(《太平经》卷49/66)

例(8)、(9)是人称代词作主语,例(10)、(11)是指示代词作主语。代词主语中指示代词多于人称代词,而疑问代词一般不作无系词句主语。

同类推荐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热门推荐
  • 夜赎

    夜赎

    指间的青锋还未流淌尽最后一滴血,无边的罪恶已由九天之上洒遍人间。暮光已尽,苍穹破转,单薄的身躯在跨越荒古之后孤自问天;九世为尊,谁言审判,任由那失落的乾坤在岁月里斑驳不堪。堕落吧,像那执剑的魔主!怒吼吧,如那失道的苍天!冰冷的地狱之门,轮回早已在来时的路上止步,带着亿万人的鲜血涌尽夜里。救赎,只愿在末法来临前。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 崇尚科学(1)

    崇尚科学(1)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庄晓蝶,你给我站住!

    庄晓蝶,你给我站住!

    谁说品学兼优的软妹子驾驭不了高冷霸道的校草?!谁说幼齿白兔丫头就得为外籍千金让路节节败退?!谁说冷艳校草不会柔情似水死心塌地?!庄晓蝶却让沈彦尘收起了桀骜不驯,甘愿委曲求全只求共进一顿晚餐!!果然,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傲娇了近二十年的沈彦尘,最终还是在软妹子庄晓蝶面前败下阵来!他以为她心生感激言听计从,然而,却事与愿违……当爱情战胜了傲娇,醋意迸发的冷面校草终于失去了控制……
  • 酒魂

    酒魂

    小说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纷争,来表述亲子,爱恨之痛。感情的纠葛,在情义之中的轻重,如酒之魂让人迷醉。通篇以酒言情,言人生,言不能言语的悲痛和愤慨。在现实生活中的难分难解,诉说人生历程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曾经,以及灯火颓靡的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到醉与醒的边缘,撩起现实社会的痛。
  • 探索世界:身边的物理

    探索世界:身边的物理

    这个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他们的小脑袋里总会接二连三地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本书从力、热、声、光、电等几大部分,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那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为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者掀起物理神秘的面纱,揭示高新技术背后的奥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