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13

第13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3)

3."......者,为......(也)"式。这是在主语后加语气词"者"字提顿的,句末有时还缀语气词"也"字。如:

(38)天地者,为万物父母。(《太平经》卷53/79)

(39)故东南者为阳,西北者为阴。(《太平经》卷69/105)

(40)火者为心。(《太平经》卷92/134)

(41)甲者为精,为凡事之心。(《太平经》卷119/212)

(42)彼人不信佛,不信法,不信比丘僧,亦复不信苦习尽道。尽者为灭,尽泥洹是。(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十六,4/750c)

(43)髻在首,为干,君道也;囊者,为坤,臣道也。(《搜神记》卷七)

(44)然则,礼乐者为国之基,不可斯须废也。(《魏书·郑羲传》)

(45)春物悉生,无一伤者,为青帝太平也;夏物悉长,无一伤者,为赤帝太平也;六月物悉见养,无一伤者,为黄帝太平也;秋物悉成实收,无一伤者,为白帝太平也;冬物悉藏无一伤者,为黑帝太平也。(《太平经》卷93/140)

(46)然则孟子之诘彭更也,未为尽之也。(《论衡·刺孟》)

(47)功无大小,德无多少,人须仰恃赖之者,则为美矣。(《论衡·感类》)

此式出现频率极低,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只在《论衡》和《太平经》中发现少数用例。其中《太平经》中句末不缀"也"字的有11例,缀"也"字的有5例,这5例实际处于一个复句中,即例(45)。《论衡》中只有两例,一例句中用语气词"也"提顿,句末缀"也"字;一例句中用"者"字提顿,句末缀语气词"矣"字,分别如例(46)、例(47)所示。

"者"字在无系词判断句中位于主谓之间,占据主谓之间的语音停顿,起到提示话题、分割主语和谓语的作用。系词"为"字产生的主要动因就是填补无系词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音停顿,以便于判断句降级使用,作复句的分句或充当单句的句子成分。在使用系词"为"的情况下,判断句在主语后又加一个"者"字,似乎有悖于"为"字句产生的动因,有画蛇添足之嫌。语气词"者"字在"为"字句中的出现,似乎是使用者用它来凸显话题,强调主语。这种句式的出现是一种非理类推的结果。主谓相续式判断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汉语的主流句式,即便是汉代以后言文分家,作为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形式,此句式在书面语中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而主谓相续式判断句经常在句中用"者"提顿,句末用"也"加强判断语气,加上汉代"为"字句句末缀"也"字的也比较多见,使用者便类推,在"为"字句的句中主语后也加了一个"者"字。这种类推是一种过度类推,其类推结果产生的"......者,为......(也)"式不利于"为"字句主要功能的发挥,因此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我们在文献中看到的用例也极少。另外,《太平经》中此式使用较多,也与该书主语后喜用"者"字提顿的语言风格有关。

4."......为是/是为......"式。这是中古时期"为"、"是"两个系词并用的判断形式。根据"为"、"是"位置的前后,有"......为是......"和"......是为......"两种形式。

"......为是......"式主要见于汉译佛经,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只在《贤愚经》中发现5例另有一例充当句子成分的"为"、"是"连用判断句,兹引如下:

(48)即问言曰:"汝为是谁?不见其形,而但有声?"(《贤愚经》卷四,4/373c)

(49)我即仰问:"汝为是谁?不睹身形,但有声耶?"(《贤愚经》卷四,4/374b)

(50)白言:"和上,自食肉者,为是何人?"(《贤愚经》卷四,4/378a)

(51)白言:"和上,此大恶声,为是何人?"(《贤愚经》卷四,4/378a)

(52)福增又白:"今此骨山,复为是谁?"(《贤愚经》卷四,4/379a)

扩大语料调查的范围,发现"......为是......"式的更多用例。如:

(53)王怖投弓,问彼人言:"卿为是天龙鬼神乎?"(旧题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卷十,4/254b)

(54)此经为是涅盘法不?(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四,4/605a)

(55)六师问言:"佛者是谁?"答言:"一切智人。"复言:"一切智人为是谁?"答言:"大慈悲父。"(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3/136c)

(56)太子问言:"所求药草,为是何物?"(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3/138a)

(57)王问之言:"彼音声者,为是何物?"(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卷九,4/494a)

(58)瞿昙今日颜色容悦,内外清彻,将有何故?师为是谁?从谁学道?为学何法?修何技术?(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十,4/717b)

(59)尔时菩萨,闻优陀夷号叫声已,即便问言:"此为是谁?内心乃尔忧愁懊恼,如火所烧,啼哭而语。"(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3/768c)

(60)即白佛言:"......彼为是谁?合十指掌,顶礼却住,乃至胜前欲天光明。"(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一,3/844b)

以上都是疑问句中的用例,有时"......为是......"式也出现在陈述句中。如:

(61)婆罗门言:"此子非是世间人,为是荧惑耳。......"(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太子墓魄经》卷一,3/410a)

(62)两儿走入父腋下,泪出,且言:"我数见婆罗门,未尝见是辈,此非婆罗门,为是鬼耳。......"(姚秦圣坚译《太子须大拿经》卷一,3/422a)

(63)不知此小儿为是何等鬼魅也,唯愿解说,是何灾怪。(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二,4/588a)

(64)波斯匿王复作是念:我今所以来者,欲问彼除粪人,今且舍置,先问此比丘云何得入是刚鞕石里,涌没自由,亦当问此比丘为是何人。(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十九,4/710b)

(65)是时盲人不知所在为是何国。(《贤愚经》卷六,4/393a)

以上陈述句包括了"......为是......"判断句降级使用,充当句子成分的用例,比如例(63)~(65)都是"......为是......"在句子中充当句子宾语。

另外,"......为是......"式中有时"为"前面出现副词,更加明确了"为"、"是"的系词性质。如:

(66)佛告摩纳:"汝姓尔者,则为是释迦奴种。"(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十三,1/82c)

(67)告诸比丘:"我今晨朝乞食,还至安陀林,坐禅人昼正受,闻精舍中高声大声,纷纭闹乱,竟为是谁?"(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四十,2/291c)

(68)时世间现白彼妇言:"仁今便为是我之母,如何尊处而行非法?"(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卷一,2/512b)

"......为是......"式的出现可能是一种错合使用"错合使用"的概念是业师俞理明教授提出的,本书汲取了俞师的观点,即说话人在表达时既想用"为"字句,又想用"是"字句,结果两个句式都用,造成句式构成成分的赘余。另外,该句式主要见于汉译佛经,其产生恐怕与佛经四言格的影响有关。汉译佛经喜用四言格的句式,那么行文中为了凑足四言,就在某些判断句中同义连用了两个系词"为"和"是"。判断句中连用两个系词是一种叠床架屋式的使用,违背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因此这种句式的影响力不大,主要在汉译佛经中使用我们在道教文献《真诰》中发现这样一例:"谢稚坚有三处出:一云与葛玄相随,一云在鹿迹洞中,一即是此,未详为是一人,当同姓名耳。"(《真诰》卷五)此例似乎是"为"、"是"两个系词并用,但是就所见大部分中土文献"为"、"是"并用的句子来说,"为"字一般充当的是语气副词。"为"字作语气副词用详见本章第三节的讨论。

"......是为......"式比较罕见,在我们穷尽调查的语料中只在《周氏冥通记》中发现1例:

(69)此中似别有事旨,不容备言,亦应是为帅,见有辞存。(卷四)

"是"字在汉语史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代词用,在无系词句中它经常复指前面的话题充当判断句的形式主语,在"为"字系词句中它仍然常用作指示代词,构成"是为XX"式,甚至形成了一种固定格式,所以"......是为......"式中的"是"字一般是作代词用。只有在两种句法条件下,上式中的"是"可确认为系词,一是"是"字前面出现了副词或助动词。代词一般不受副词或助动词修饰,如果出现副词或助动词这样的修饰语,"是"字可认为是系词,形成两个系词并用,如例(69),前面既有副词,又有助动词。再举一个受副词修饰的例子:

(70)是故今明三一为二,非三非一名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方便,非二非不二乃是为真实。(隋吉藏撰《法华义疏》卷三,34/483a)

第二个句法条件是"......是为......"式充当复杂单句的宾语。如:

(71)是时龙王复自思惟,若人无罪为他支解,忍受不报不生怨恨,当知此人是为正士。(北宋释绍德慧询等译《菩萨本生鬘论》卷三,3/339b)

这样的句法环境中的"是"只能看做系词了。总的来说由于自上古以来"是为××"式中"是"字一直以代词的身份出现,而且这种句法环境中"是"字也不可能语法化为系词,所以两个系词并用的"......是为......"式没有繁殖发展的土壤,即便偶尔出现,也是一种临时的错合使用。

中古时期"为"字判断句主要采用典型形式,即"......为......"式,在六部专书中,A式所占比重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B式也有一定数量的用例,见于五部专书。C式只见于《论衡》和《太平经》。而D式只见于《修&中》《周氏冥通记》和《贤愚经》。从历时角度看,A式所占比重在世俗文献和道教文献中明显上升,在佛教文献中略有下降,总起来看基本呈上升趋势。而相应地B式和C式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由前期到后期,典型句式所占比重升高了,而非典型式,即句末缀"也"字或句中出现"者"字的所占比重下降了。

这种现象说明汉末"为"字判断句在句子形式上试图作更大的扩展,但是这种努力效果是不明显的,到了中古后期不成熟的形式逐渐被淘汰了。其被淘汰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也"字位于句末是"为"字判断句确立其地位所使用的一个语法手段,等到"为"字判断句地位确立以后,"也"字便成了羡余成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中古后期以后"是"字判断句句末"也"字不断脱落也给"为"字句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内外因作用下"为"字句句末"也"字也逐渐脱落了。"为"字判断句句中的"者"字,它的产生本来就是一种不成熟的类推的结果,对于"为"字判断句的发展并无积极作用,生命力自然不强。至于佛教文献中两个系词并用的判断句,它的产生可能主要是迎合佛经四字格的要求,是一种错合使用,不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因此它的使用范围主要限定的汉译佛经中。

(二)"为"字判断句的构成成分

1.主语的构成

典型"为"字判断句的主语是体词性的,其中名词及名词短语充当主语最为常见。如:

(72)龙与凤皇为比类。(《论衡·讲瑞》)

(73)天地者,为万物父母。(《太平经》卷53/79)

(74)我名为吉祥。(《修行本起经》卷下,3/470a)

(75)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世说新语·赏誉》)

(76)山名为丹龙。(《周氏冥通记》卷四)

(77)舍卫国王,为第一大。(《贤愚经》卷七,4/398b)

代词充当主语的也比较多见,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都可以充当"为"字句的主语,依次各举2例:

(78)我为天王。(《贤愚经》卷四,4/373c)

(79)汝为优婆夷。(《贤愚经》卷四,4/373c)

(80)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世说新语·规箴》)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热门推荐
  • 少林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少林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少林拳是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中国拳术的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要想学好少林拳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即站桩。
  • 牵魂午夜电梯

    牵魂午夜电梯

    无数的国产片和欧美片告诉你,电梯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午夜不要随便乘电梯,可你偏偏不信,结果当然是不乖的孩子受到了惩罚……
  • 废柴也要逆袭

    废柴也要逆袭

    现代古武少女陈怜月被害身亡后,却意外重生于未知世界鸿蒙大陆,成为了元力世家天启陈家的三小姐。原陈怜月因为废柴体制而被人瞧不起,但由于拥有一个指腹为婚的好婚姻,而被族中姐妹嫉妒,设计欲害其身败名裂,被退婚。原主因为伤心害怕而死亡,现代少女陈怜月灵魂注入,从此带着小包子开启了强大自身和复仇之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她穿越时空,获得倾世容颜,却注定被卷入帝位争夺的阴谋。她情窦初开,却发现最爱之人竟是自己的兄长。霸道自负的洛沉佑对她不屑一顾,却逐渐被她的善良和孤傲吸引。她以为沉冷邪魅的訾祁穆会是自己的良人,可她的信任只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利用。江山与美人,是亘古不变的选题。最后的最后,她终于感叹,或许,作茧自缚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如果遇见印枫轩是她犯得第一个错,那么碰上訾祁穆就是第二个。曾经山盟海誓何其温暖,但终究只是让她兑现最初那一句:“若是你负我,我定会亲手毁了你的江山。”
  • 包川作品选2:浅尝辄止

    包川作品选2:浅尝辄止

    本书在塑造普通人物形象时,总是将视角聚焦在小人物美好的品格和情怀上,努力地发掘他们的心灵美。善于在社会万象中采撷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截取生活中的小片段,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最有人情味的闪光点人手,如邻里和谐、朋友互助、母子情深等,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倾注着对人物真诚的理解和同情。
  • 京城四少

    京城四少

    冷清秋被金燕西当众拒绝了皇帝的赐婚,连累她声名扫地,拖到二十芳龄,无人问津!套用一句广告词:“四少在手,谁与争疯?”<br/><br/>&nbsp;&nbsp;&nbsp;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北大有史以来最离奇的一场学生会选举。一场缺席胜选引出的却是一段虐心恋战。一个是名门之后、高贵儒雅、痴心独恋;一个是孤行游侠、风流倜傥、野性正义。两位候选人背后却站着同一个女人。选择爱,还是选择被爱?这是每个人内心的终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