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引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引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让古今联系起来,既揭明历史沿革,又表明洛都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现元魏汉化历史潮流中文化的自信、自负。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对历史著名人物事件的亲切感知。昭仪寺有池,京师学徒谓之翟泉也。衒之按杜预注《春秋》云:"翟泉在晋太仓西南。"按晋太仓在建春门内,今太仓在东阳门内,此地今在太仓西南,明非翟泉也。后隐士赵逸云:"此地是晋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绿珠楼。"于是学徒始寤,经过者,想见绿珠之容也。石崇作为西晋著名文士兼一代富豪,他与绿珠的故事为元魏洛都人所津津乐道,人们经过绿珠楼,"想见绿珠之容",古与今就这样联系起来,我们的怀古文学、咏古文学就这样自然而然诞生了。宝光寺,在西阳门外御道北。有三层浮图一所,以石为基,形制甚古,画工雕刻。--隐士赵逸见而叹曰:"晋朝石塔寺,今为宝光寺也。"人问其故,逸曰:"晋朝四十二寺,尽皆湮灭,唯此寺独存。
"指园中一处曰:"此是浴堂,前五步应有一井。"众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井虽填塞,砖口如初。浴堂下犹有石数十枚,当时园池平衍,果菜葱青,莫不叹息焉。西晋42座佛寺,元魏时只剩下石塔寺,佛寺浴堂、井的遗迹尚在,已是"园池平衍,果菜葱青,莫不叹息焉",引发人们历史的想象与怅惘,岁月作为天底下最伟大的导演,演绎着这一切。报德寺,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为冯太后追福。在开阳门外三里。开阳门御道东有汉国子学堂,堂前有三种字石经二十五碑,表里刻之,写《春秋》、《尚书》二部,作篆、科斗、隶三种字,汉右中郎将蔡邕笔之遗迹也。犹有十八碑,余皆残毁。复有石碑四十八枚,亦表里隶书,写《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部。又赞学碑一所,并在堂前。魏文帝作《典论》六碑,至太和十七年,犹有四存。三体石经等作为中国历史上学术史、文献史的名作,有着崇高的地位,作者娓娓叙述这一切,留下珍贵的记录,华夏历史文化就这样绵绵不绝,元魏就在这样推崇汉化中得到飞速的进步。
一座著名的古都有着深厚绵远的历史积淀,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成为这座古都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珍视这些遗产,就是要保存历史的记忆,为民族文化的复兴保存文化的基因。
4.引出著名物品,从而写出丰富有趣的洛都风情浮屠前荼林蒲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荼林实重七斤,蒲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帝至熟时,常诣取之。或复赐宫人,宫人得之,转饷亲戚,以为奇味。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京师语曰:"白马甜榴,一实直牛。"借佛寺引出洛都名产:荼(苹果)、蒲萄,两种著名水果引出天子,天子赏赐宫人,宫人转赠亲戚,亲戚又转赠他人,这样辗转往复,见出元魏洛都人们的社会交际与生活风情,读来趣味盎然。洛都佛寺林立,这些佛寺各有千秋,依托名产让佛寺美名远扬,这无疑是个好办法,所以"白马甜榴,一实直牛"就是一则宣扬名产、宣扬佛寺名胜的好广告。
一如法云寺附记洛阳大市,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酝酒为业。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酝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味不动。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踰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命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借有趣的故事--盗贼饮酒被擒,借该酒的别名"鹤觞、骑驴酒、擒奸酒",借民间流传颇广的谚语"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写刘白堕酿酒技艺之高超,这是最好的广告,形成口碑,形成品牌。有趣的是,刘白堕酿酒一事竟然在《水经注》、《齐民要术》、《洛阳伽蓝记》三部北朝著作中都有记录。
5.引出怪异之事
开善寺引出已故韦英和他的妻子梁氏的故事:韦英死后,妻子不治丧而嫁,仍旧居住在韦英宅里,韦英白日回家责怪妻子,于是"梁氏惶惧,舍宅为寺"。后面再引出铜佛像向侯庆独子丑多索命的故事,"丑多亡日,像自然金色,光照四邻,一里之内,咸闻香气。僧俗长幼,皆来观睹",后"尚书右仆射元慎闻里内频有怪异,遂改阜财里为齐谐里也"。
这两则志怪故事,是两个民众崇信佛教的典型个案,底层平民带着相信的心理传播着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奇幻诡谲,着力于鬼怪与人物的言行描写,这类事件在民间影响极大,增进了人们对佛教的崇信。而整个阜财里这个社区宗教气息浓厚,于是改名齐谐里。(八)交代社会文化背景,有象征暗示作用正文:永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在大觉寺东。......房庑连亘,一千余间,庭列修竹,簷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阶砌。百国沙门,三千余人。
注文:时佛法经像,盛于洛阳,异国沙门,咸来辐辏,负锡持经,适兹乐土。世宗故立此寺以憩之。正文写永明寺的立寺者、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和专为安置外国僧侣之用。注文交代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元魏佛教兴盛,众多外国僧侣纷纷来到洛都这一人间佛国,在加上元魏世宗特别崇奉佛教,注文就为我们理解永明寺规模提供了背景,正文、注文相互配合,各有其叙事功能,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十分和谐。正文: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
注文:其寺东有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邻御史台。阊阖门前御道东有左卫府。府南有司徒府。司徒府南有国子学,堂内有孔丘像。颜渊问仁、子路问政在侧。国子南有宗正寺,寺南有太庙,庙南有护军府,府南有衣冠里。御道西有右卫府,府南有太尉府,府南有将作曹、曹南有九级府,府南有太社,社南有凌阴里,即四朝时藏冰处也。永宁寺作为皇家佛寺、国家佛寺,处于洛都政治文化核心区,佛寺四周都是元魏王朝政治、文化最重要的官署:朝廷各个职能部门、衙署,有太尉府、御史台、左卫府、司徒府、护军府、右卫府、太尉府、将作曹、九级府等;朝廷的精神与文化依托即对以儒家为首的中华历史文化继承:国子学,堂内有孔丘像,颜渊问仁、子路问政在侧;最高宗教权力机关:昭玄曹;皇族事务主管机关:宗正寺;国家祭祀与精神凝聚整合:太庙、太社。所以永宁寺地处国家核心区域,王朝的政权运作、社会秩序、文化建树都要牢牢依靠这里,也显现出佛教在元魏的至尊地位,元魏应该说是奉行汉化、崇信佛教这一复合型国策。所以这里是以空间位置来暗示、象征佛教在元魏的地位和重要性的。
(九)伏笔正文:永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在大觉寺东。房庑连亘,一千余间,庭列修竹,簷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阶砌。百国沙门,三千余人。
注文:西域远者,乃至大秦国,尽天地之西垂,耕耘绩纺,百姓野居,邑屋相望,衣服车马,拟仪中国。南中有歌营国,去京师甚远,风土隔绝,世不与中国交通,虽二汉及魏,亦未曾至也。今始有沙门菩提拔陀至焉。自云:"北行一月,至句稚国。北行十一日,至典孙国。从典孙国北行三十日,至扶南国。方五千里,南夷之国,最为强大。民户殷多,出明珠金玉及水精珍异,饶槟榔。从扶南国北行一月,至林邑国。出林邑,入萧衍国。"拔陀至扬州岁余,随扬州比丘法融来至京师。京师沙门问其南方风俗,拔陀云:"古有奴调国,乘四轮马为车,斯调国出火浣布,以树皮为之,其树入火不燃。凡南方诸国,皆因城郭而居,多饶珍丽,民俗淳善,质直好义,亦与西域大秦、安息、身毒诸国交通往来。或三方四方,浮浪乘风,百日便至。率奉佛教,好生恶杀。"注文为下文(卷五宋云惠生西行西域、天竺取经)的伏笔,可看作是卷五宋云惠生西行西域、天竺取经的浓缩、预演,为的是引出下文,让读者有全局观,能够心中有数;也使作者能够更加从容舒缓叙写,娓娓道来。
(十)保存文学作品
《洛阳伽蓝记》沿袭《汉书》写法:收罗保存文学作品,这对于研究北朝文学有重要意义。这些文学作品有诗歌、辞赋、官方实用公文、民间谚语歌谣、民间故事等。
1.书面文学
永宁寺:时兆营军尚书省,建天子金鼓,庭设漏刻,嫔御妃主,皆拥之于幕。锁帝于寺门楼上。时十二月,帝患寒,随兆乞头巾,兆不与,遂囚帝还晋阳,缢于三级寺。帝临崩礼佛,愿不为国王。又作五言曰:"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至太昌元年冬,始迎梓宫赴京师,葬帝靖陵。所作五言诗即为挽歌词。交代庄帝写诗的背景以及这首绝笔诗后来演化为挽歌词的情形。文学赏析请见本书《论洛阳伽蓝记所收录的诗文》。
正始寺,保存了一篇民间文士姜质所写的中国早期园林赋。这篇作品风格独特,手法与语言都值得关注,作品对深化元魏文学的理解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洛阳伽蓝记》的收录,很可能早就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了。对其解读请参见本书《论〈洛阳伽蓝记·亭山赋〉的另一种趣味》。2.口传文学
景宁寺载元魏名士元慎两次驳斥南朝人士,语言犀利,富于俗赋特色,可看作是口头创作的辞赋、檄文。元慎正色曰:"江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湿垫,攒育虫蚁,疆土瘴疠,蛙黾共穴,人鸟同群。短发之君,无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禀蕞陋之质。浮于三江,棹于五湖,礼乐所不沾,宪章弗能革。虽复秦余汉罪,杂以华音,复闽、楚难言,不可改变。虽立君臣,上慢下暴。是以刘劭杀父于前,休龙淫母于后,见逆人伦,禽兽不异。加以山阴请婿卖夫,朋淫于家,不顾讥笑。卿沐其遗风,未沾礼化,所谓阳翟之民,不知瘿之为丑。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岂卿鱼鳖之徒,慕义来朝,饮我池水,啄我稻粱,何为不逊,以至于此?"庆之等见元慎清词雅句,纵横奔发,杜口流汗,合声不言。
于后数日,庆之遇病,心上急痛,访人解治。元慎自云能解。庆之遂凭元慎。元慎即口含水噀庆之曰:"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侬,语则阿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呷啜莼羹,唼嗍蟹黄,手把豆蔻,口嚼槟榔。乍至中土,思忆本乡,急手速去,还尔丹阳。若其寒门之鬼,□头犹修,网鱼漉鳖,在河之洲。咀嚼菱藕,捃拾鸡头,蛙羹蚌臛,以为膳羞。布袍芒履,倒骑水牛。沅、湘、江、汉,鼓棹遨游,随波遡浪,噞喁沈浮。白纻起舞,扬波发讴。急手速去,还尔扬州。"庆之伏枕曰:"杨君见辱深矣。"自此后,吴儿更不敢解语。
(文中"□"为漏文。)中国史学著作有一个优秀传统:关注民间口传文学(主要是民间歌谣、谚语,其次是民间故事、笑话等)。《洛阳伽蓝记》一如《左传》、《史记》一样,记录了丰富的民间歌谣、谚语,让我们对元魏洛都社会中下层的民情、心声有所了解,文学之可贵,正在于了解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洛阳城东北有上商里,殷之顽民所居处也。高祖名闻义里。迁京之始,朝士住其中,迭相讥刺,竟皆去之。唯有造瓦者止其内,京师瓦器出焉。世人歌曰:"洛阳城东北上商里,殷之顽民昔所止,今日百姓造瓮子,人皆弃去住者耻。"以七言歌谣写出都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写都市不同区域中的社会歧视、文化歧视。古往今来,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文化的歧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十一)以对比来间接抒情
开善寺记王子坊盛时: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文中详细记载河间王元琛与高阳王、章武王斗富的故事。最后写道:经河阴之役,诸元歼尽,王侯第宅,多题为寺。寿丘里闾,列剎相望,祗洹郁起,宝塔高凌。河间王身前贪婪豪奢,死后舍宅为寺,任众人流连观赏,构成对比。物是人非,在不露痕迹中谴责讽刺河间王,其讽刺含蓄而有力,以对比手法的描写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所以《洛阳伽蓝记》的杰出文学成就之一就表现在文体的创新上,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注释,也能小中见大。